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思想

新形勢下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思考

新形勢下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思考

新形勢下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思考

近日,我非常榮幸至清華經管學院參加省聯社組織的金融營銷與業務拓展崗位高級人才培訓班。在爲期一週的培訓期間,身處清華校園,聆聽清華經管學院教授關於金融定位營銷、金融創新和互聯網金融+的精彩授課,在課堂學習和參觀考察中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尤其是課堂中關於近兩年來蓬勃興起的互聯網金融的授課,深入淺出,既有前沿的理論,又有案例的分析,讓人學有所思,心有所感。下面,本人就新形勢下的互聯網金融談幾點學習心得:

一、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新氣象

近年來,互聯網銀行、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互聯網金融業態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在豐富金融機構類型、滿足不同客戶金融需求的同時,亦帶來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理念轉變、企業實踐的新氣象:

一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互聯網提供了“低成本差異化的長尾市場解決方案”動力,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思維模式由從少數客戶身上賺取高額利差轉變爲從海量用戶上賺取微量服務利潤。

二是互聯網金融理念的轉變。悄然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的特點,是一種金融脫媒行爲。互聯網金融企業創立的口號大多爲服務小微企業和中低端客戶羣,以對傳統金融的補充而出現。

三是互聯網金融涌現的成功實踐。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成功實踐典範非螞蟻金服所屬,其通過一步步的佈局餘額寶、招財寶、芝麻信用、花唄、借唄、網商銀行,已然成爲一個綜合化的財富管理及生態化互聯網金融服務集團。但從一個行業的週期來看,互聯網金融仍探索中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對農商銀行的影響

挑戰-對傳統銀行經營模式的衝擊。目前,農商銀行是以存貸業務爲主營業務、以利差收入爲主要利潤來源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而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以便捷的移動支付結算爲利器,已在存貸款領域和傳統銀行展開競爭,通過分流小微信貸客戶、支付結算客戶、存款客戶,加大了農商銀行吸儲和放貸的難度,衝擊農商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

機遇-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的藍海。當前,縣級農商銀行正處於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業態的出現,使農商行可以應用互聯網技術對客戶的交易記錄、交易信用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突破傳統銀行網點式服務的地域限制,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爲客戶管理碎片化的時間和碎片化資金提供了便利,實現客戶流量海量接入、信用評級自動生成、貸款發放更加簡約,做到真正的“以客戶爲中心”。

三、農商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思考

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要求農商銀行轉變觀念,用新的視角重新建立“以客戶爲中心”,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視、科技投入的力度、服務手段的創新,對農商銀行實現網點轉型,提高資源效率,推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農商銀行應揚長避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深耕目標市場,發揮競爭優勢。思想認識的深度決定事業發展的高度。農商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羣,具有點多面廣優勢,這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具有較大的潛力。而互聯網金融可以虛擬擴大網點數量、延伸服務地域範圍和服務時間,減小櫃面壓力。在農商銀行的目標市場中,存在很多不會上網、文化程度較低、年齡較大的客戶,因此農商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要結合客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來推廣,實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將產品延伸到縣、鄉、村,實現全面普及。

二是提升科技能力,增強數據支撐。順應信息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潮流,提升科技能力,爲“平臺+大數據+金融”提供支撐。積極研究和探索數據分析技術和應用,把握潛在客戶和存量客戶的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促進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互聯網+”的技術升級。通過技術上的大數據解析,將客戶各個側面信息歸集拼合,還原一個活生生的客戶,建立起多維立體的客戶有效需求與信用評估體系,實現精確定位市場、有效管控風險。

三是借鑑互聯網思維,推進產品創新。在固本強基,審慎經營的基礎上,轉變理念,創新思路,積極打造自有互聯網金融平臺,嘗試開發低風險的創新理財產品,推動市場轉變,在市場縫隙中爭取利益。充分利用機制靈活的優勢,推出適合多樣、靈活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提升縣域金融服務水平和覆蓋面,打造一個親民的本土互聯網金融生態鏈。

四是提高專業素質,加強人才培養。人才是業務發展的軟環境。進一步加強對業務人員的培訓,確保轄內營銷人員及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對互聯網產品各項功能的瞭解和掌握。各基層網點可選配1-2名基礎好、業務精、懂電腦、善學習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負責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客戶體驗、員工再培訓,爲互聯網金融業務持續、快速和有效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是增強互聯網金融業務風險防控。不斷的強化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風險監控力度,積極落實各項風險管理措施。第一,加強對欺詐事件的防範,做好事前防範,創新安全產品技術,對風險較高的交易實行系統提示、人工識別。第二,加強內部操作風險控制,加強對參數規範的管理,明確業務條線各個流程相關經辦、審覈、審批人員的責任,保障業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