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一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學習古詩的經驗和體會,初步瞭解了古詩的一些特點,對古詩有了一定的情感傾向。基於這首詩是描寫秋景的,課堂上,我立足於讓學生通過朗讀、藉助插圖入境悟情,體會詩的意境並達到熟讀成誦。

爲了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音韻之美,在教學時,我適當進行了朗讀技巧的指導,如“拖腔”的準確運用,每句第四個字做較大的停頓,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這樣一指導,就能顯示出古詩特有的樂感和韻味。

這首古詩配有符合詩意的插圖,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我讓學生說說讀完這首詩後,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景物。孩子們都能借助插圖和文本語言展開想象: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山腰間繚繞的白雲、隱隱約約的幾戶人家、滿山遍野火紅的楓葉,學生腦海中都留有了畫面感,但是在描述的時候語言不是很美,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二

《山行》的作者是杜牧,這首詩意境優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對幼兒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讓幼兒在聽故事的同時感受故事的意境。在幼兒瞭解、感受古詩的意境後,我直接將此首古詩背誦下來,部分幼兒跟誦,緊接着幼兒開始誦讀這首古詩,最後我們爲這首古詩配上動作,便與幼兒記憶。活動結束時,幼兒在進行自主談話,一個小朋友跑到我的跟前問:“老師,什麼是人家?”我一愣,這纔想起古詩中的內容“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原來小傢伙問的是詩句中的內容,我微微一笑說:“寶貝,人家就是住有人的意思。”“老師,那裏的人怎麼那麼有意思,居然住到白雲上,他們不害怕嗎?”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同時,我也讓我有機會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爲。

爲古詩配上動作一種便於幼兒記憶古詩的方法。當時只考慮便與幼兒記憶,沒有考慮到詩的意境,致使出現今天的笑話,在以後的古詩教學中一定運用多種辦法讓幼兒在背誦古詩時,也感受到詩的意境!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三

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薰陶感染,又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這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詩中有畫”

古詩教學,要求學生讀讀背背,在讀中消化和吸收。首先我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輕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而後,又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鼓勵學生不受詩句約束,大膽想象除了詩人描繪的景物外還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爲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既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在無形中理解了詩意,內化了語言。

2.“畫中藏詩”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小組合作爲古詩配畫。適當的給予點撥和引導,增強了學生作畫的信心。學生作畫的過程,正是理解和感悟詩意的一種外在表現,他們的畫再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畫後的展示、說畫、賞畫更讓他們由畫之美自然地體味到詩之美。這樣,學生至始至終置身於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遐想着,體驗着,感悟着,徜徉着……

教學古詩,教師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所以在今後我還要多閱讀,提高自身的修養,增強文化底蘊,從而豐滿自己的課堂。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教學《山行》,開始時按課前預設,前兩步都很順利。第一步,出示楓葉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看到美麗的楓葉,學生熱情一下子就上來,紛紛說“啊,真美啊!”當我問他們:“看了這些楓葉,你有什麼感受時?”學生的小手舉得老高,有的說:“這楓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旅遊,親自看一看。”有的說:“我想把這些楓做成書籤,把它珍藏起來。”有的說:“我想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覺。”第二步,出示詩文,學生自己練讀,要讀正確,讀流利,再讀出節奏。

但第三步出了問題,按照預設,是出示圖片,先說說圖上有哪些景物,再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讓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詩句。圖上有什麼景物,詩句寫了哪些景物學生都能說出來,但是讓說詩句的意思的時候就沒幾個人舉手了,與第一步讓學生說看了楓葉後的感受時的那份興致、興趣、熱情相比,這一步就冷清了很多,只有一兩個學生舉手。

面對這種情況,我只能放棄原先的預設,耐心地給學生逐字地講解起來。從“徑”的意思到“石徑”的意思,從“斜”理解到“遠上”的語序,從“生”的“產生”意到詩中的“飄浮”意,最後再讓學生將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說。就這兩句詩的意思前前後後就花了十幾分鍾,導致後面還有幾個教學步驟沒有完成。

三年級古詩教學要達到何種程度?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五

對於古詩,我一直有着恐懼的心理,學生時代時對古詩的態度就是跟着老師學,自己從來不會去挖掘領會,但是現在不同了,自己要站在三尺講臺上把曾經我認爲最頭痛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因此,我不敢怠慢,很用心地準備。

《山行》是我教師生涯教的第一首古詩,我想我會終生難忘吧,這是一首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雲、石徑、楓林,展現美麗的秋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是教學這首古詩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爲學生平時接觸古詩不是很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也就不夠強,因此“欣賞意境”的訓練就顯得尤爲重要,另外,有些字詞的解釋和現在大不相同,例如:斜,坐。針對這些特點,我採用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沒想到第一次教學古詩,效果還是可以的,起碼在理解意境的環節達到了之前的預設效果。根據每句詩,我一次出示圖片: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一直伸向深秋時節的山頭,在白雲升騰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出現幾戶人家,滿山的經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的鮮花還要紅豔,詩人停下馬車,駐足在楓林邊,仔細欣賞這美好的景色。然後邊看圖邊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例如:我問:“在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麼?生:我看到了一條小路。師:仔細看看是什麼小路?生:哦,是用石頭鋪成的小路。師:那你能在詩句中找到表示石頭小路的詞嗎?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地就進入了古詩的意境中。

第一次教學古詩,感觸還是很多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古詩的意境是那樣的深遠,看來要想教好古詩,還得多多挖掘其中的知識啊!

古詩《山行》教學反思 篇六

《山行》與《贈劉景文》相比而言,簡單易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理解詩意,但是個別字義還需老師點撥,例如:“坐”,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詩中是“因爲”的意思,“於”是比的意思,“紅於”是“比……紅”;“徑”是指小路;“斜”是指彎彎曲曲的意思。抓住這些關鍵詞,古詩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再抓住詩中的幾處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學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詩的主題,感受到作者對着深秋的讚美與喜愛,再配合多媒體教學,詩情畫意,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感輕鬆,課後拓展兩首詩,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夕》,與《山行》形成對比,《秋夕》描寫的是一幅孤單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詩選自《聖言善語》節選:……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

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山行》中霜葉和二月花相對比的寫作特點。語文教學既抓住課本教學,又拓展課外閱讀與積累,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