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多篇)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多篇)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 篇一

古詩《山行》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牧,詩句內容共四句,但很有情致。其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已達很高的藝術造詣,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生,古詩內容較抽象,意境難以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學生主動探究,質疑問難,再配以豐富的教學情境,去感悟古詩意境,最後誦讀,讓學生完全融入古詩的意境中,爲了達到這個目標,設計如下:

1、緊扣重點詞,理解“坐”、“於”、“霜”、“寒”、“生”及相應詞語,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凝鍊與本詩的意境。

2、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引導學生以讀、說、議、想、劃的方式學習,以師生、生生互動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人。此環節在小組討論中得以充分體現。

3、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激發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的心向與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與全體學生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積極主動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用鼓勵性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感覺成功的喜悅。

4、重視古詩誦讀,古詩是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語言凝鍊,意境深遠,本課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不同環境讀,分小組讀,齊讀,範讀,自由讀,深入讀,感情讀,還大膽採用吟唱。在讀的過程不斷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最後直至情感的昇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

古詩。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優等生能通過學法自學古詩,能創意地表達古詩內容,富有想象能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點詞,瞭解古詩學習的方法。

差等生在優等生的幫助下能基本瞭解古詩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欣賞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投影幻燈片、音樂磁帶。

生:準備兩首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座位排列】

採用異質型分組每4~5人爲一組,其中:a級代表優等生,每組爲1人;b級代表中等生,每組爲2人;c級代表差生,每組爲1~2人。

【教學組織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觀看錄像《山行》,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後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 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 讓學生背出一兩首杜牧寫的詩。談談對杜牧的瞭解,通過查字典,翻找資料,請a級生總結杜牧是唐朝詩人,擅長寫景,人稱“小李杜”。

二、新授1、初讀古詩,回顧學法

1、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初步感知內容

⑴ 通過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齊讀等手段,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⑵ 請b級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方法,a級生補充點評。

總結出拆散、釋詞、理順、連貫。 2、通過學法自學古詩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

⑴ 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字典、查找資料理解。

⑵ 逐句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價

3、彙報學習過程

⑴ 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學習古詩的過程,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⑵ 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

⑶ 請b級生說出文中的重點詞“坐”、“於”、“霜”、“寒”、“生”的意思,請a級生說出“斜”、“生”、“寒”、“霜”這些詞的用法好在哪裏。

⑷ 請a、b、c級生用自己的話將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要求a級生有創意地表達古詩內容,b級生能準確理解並表達無誤,c級生能在a級生幫助下基本理解古詩內容。三、賞意境請學生看黑板上的簡筆畫,聽着音樂,隨着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1、啓發學生說出感覺最美的景色 1、先請c級生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表達,例:我覺得高山美;我覺得石徑美;我覺得傍晚的楓樹林美。再讓b級生說出怎樣的高山、石徑、白雲、楓樹美?把這些景物寫具體,最後請a級生創意地表達。

2、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你想做什麼?

2、加以配樂,古詩意境,抒發心中的情感

⑴ 唱支歌來表達。

⑵ 跳支舞。

⑶ 照一張相。

⑷ 畫一幅畫。

⑸ 當導遊介紹此處美景。四、誦讀1、指導朗讀

要讀出節奏美。

1、看圖中景物感悟讀,配以古箏樂,分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範讀、指名讀。先請b級生讀,a級生評,再請a級生範讀,讀出“遠上”強音,“石徑”次強,“白雲”強音,“有”次強,“楓林晚”強音,“二月花”弱音。 2、吟唱 2、請a級生用熟悉的曲調吟唱,再請全班同學跟唱。五、延伸背出描寫四季景色的其他詩人寫的詩句。 回憶曾經學過或課外的古詩,例:《泊船瓜洲》、《望廬山瀑布》、《絕句》、《春曉》。六、總結不管是描寫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其中都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全班齊讀《山行》,情感昇華至高潮。

【板書】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分層作業設計】

a級生:

1、用自己的話創意地描繪出美麗的秋景。

2、寫一篇導遊詞介紹山林的景色。

b、級生:

1、畫一幅秋色圖。

2、用一首歌來表達心中的感情。

c級生:

1、配樂吟誦。

2、默寫古詩。

《山行》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山行》是長春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十版塊的第三篇文章。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意,體會古詩所描寫的景色,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認識兩個生字:徑、斜;學會5個生字:遠、亭、停、車、霜,體會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能區別亭、停,正確書寫。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4、培養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激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在讀中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感悟詩意

教學過程

一、看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

請學生說出它的名字並看圖一句說話。看誰說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

你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初步感知古詩

1、學生多種形式反覆讀詩,體會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2、教師配樂讀,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3、請學生說一說畫面中有什麼,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來,組成一幅畫。

4、詩人杜牧只用了28個字,就把我們剛纔看到的美麗景色全寫下來了,景美,詩更美!你們還想讀一讀嗎?跟着老師一行一行來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三、以趣爲導,學習生字

1、字理識字,學習行、徑。

在課題中讀準字音。

組詞,理解字義。(行:走的意思)

課件演示字理圖,使學生把字義和字形聯繫起來。

書空,認識雙人旁,在詩中找出徑,理解他的意思。指導書寫行。

理解詩題。

2、做反義詞遊戲,學習遠。

師出示近、上、暖、白、有,讓學生在詩的前兩行中找他們的反義詞。(遠、下、寒、黑、無)

說近引出遠,並認讀,說識記方法,擴詞說話。

3、遊戲區別學習。停、亭。

讀後兩行詩,出示停認讀。做動作理解字義。

去掉單人旁再認讀。

做看圖舉卡片遊戲(課前準備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紅燈圖片)

A、分別出示一座小涼亭的圖片,播放一段汽車遇到紅燈停車的動畫片,請學生看圖舉不同的卡片,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B、根據動作猜詞並舉卡片。(例如老師做一個停車的動作,學生說出一個詞語,並舉出相應的卡片。教師還可以讓一個學生來做動作,其他學生猜,但一定要圍繞這兩個字。)

。.說說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亭(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指名說),教師教順口溜: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寶蓋沒有點,丁字底下藏。

4、學生自主學習車、霜後,彙報識記方法並運用。(師出示車的圖片,說明與自然現象有關的字一般都有雨字頭。)

四、精讀課文,感悟詩意。

1、前兩句詩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給這兩句詩配畫,應畫寫什麼?

學生說,教師畫。並在詩中找依據。(重點理解徑)

結合圖說一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看圖配樂朗讀這兩句詩。

2、後兩句詩

看圖說一說詩人在幹什麼?

他爲什麼會停下來觀賞楓林呢?指名讀一讀第三句詩,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解坐的意思。

詩人是如何讚美楓葉的呢?齊讀最後一句詩,說一說。

如果你看到這樣美麗的楓林美景,你會怎樣讚美?

帶着感情齊讀這兩句詩。

3、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着詩人杜牧領略了深秋時節楓樹林的美麗風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也會發現它的美!

六.興趣作業

1、把這首詩背誦給你的家人聽,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誦。

2、畫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圖,並寫幾句話。

3、收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讀一讀。

以實物導入,可快速地把學生引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山行》教學設計 篇三

一、學習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4、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5、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爲技能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識字、寫字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自學、小組合作 學法:自主、小組合作討論

四、教學時間

2課時,本課是第二課時

五、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日標

三、“扶放”結合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四、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 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五、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六、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山 行》說課稿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爲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爲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爲技能目標)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

123下一頁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爲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山 行》教後心得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羣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瞭如夢如詩的境界。看着這樣的景緻,學生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理解。

三、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讚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