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一

一、成功之處

1、朗讀聲情並茂:

課文通過描述索溪峪的山、動物、遊人、水四個方面的內容,寫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種純天然的,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種野性的美。語言非常優美,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讓我們用朗讀來展現那迷人的風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躍躍欲試,我真誠地給予引導,鼓勵他們將一段段文字讀成一幅幅畫面。誰爲這段畫面配音?給個機會讓老師讀讀,好嗎?老師,您的朗讀讓我感悟到了索溪峪山的磅薄之美!老師,您讀出了索溪峪的大氣,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謝謝同學們給予老師這麼高的評價,有沒有勇氣挑戰老師?激勵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着,用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真誠地評價,在充分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2、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後,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網上游覽張家界,爲學生構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課上,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3、課堂師生合作愉悅:

課堂教學是心與文本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鬆。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進之處

1、本節課教學容量過大: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要完成是不現實的。教學中,我偏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真正讓學生上網瀏覽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能看到的內容實在有限,我覺得語文味太濃,而缺少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應重新調整教學環節,將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分開進行,集中網上交流、品讀積累。

2、缺少人機互動: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堂課幾乎就沒有師生間的人機協作互動,網絡所提供給學生的大量圖片、文字等素材資料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覺得,整合課中的信息技術手段是爲教學服務的,雖不能過分依賴,但也可充分利用。如果在教學中,設立交流互動板塊,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將自己的感知、感受提交共享。那麼,最終會內化爲對文本的理解,成爲學生的東西,真正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思考:網絡環境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的特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的有機整體中,其主體是課堂而非信息技術。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所以,我認爲,課堂應以教材蘊含的情趣爲源頭,以教師的情感外觀爲主導,在媒體的助推下,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調動師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二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教學時我由文導語引入,並讓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解每段講了什麼,感悟文章的結構,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導入時,我就用飽含激情的語調帶領學生走進風景如畫的張家界,交流通過預習瞭解的張家界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然後以“野”爲線索,問道:題目是《索溪峪的“野”》,文章一開篇就指出野,那你們知道“野”是什麼意思嗎?學生立即回答,是淘氣的意思。那麼索溪峪的“野”是指什麼呢?學生就這樣帶着疑問來學習這篇課文。 學生自主進行探究,那麼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爲什麼說索溪峪是“野”的?學生自由讀課文,並及時作出勾畫、批註,再全班交流,弄清課文從山、水、人、動物四個方面來具體描繪索溪峪的野,而每一節都是總分結構,先總寫,再分寫。這時我提出讓同學們想一想,作者是分哪幾方面來寫山的“野”的?同學進行交流,學生很容易找出作者是分三方面寫的,分別是“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這時我又提出,同桌之間合作,請選擇喜歡的一方面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特點寫具體的?適時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指導。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問: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爲什麼?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學生帶着無比的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朗讀中去。我還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大部分都讀得很好。個別學生朗讀不能到位的時候,我請其他的同學來評價,讓他們自己討論應該怎樣讀。有些段落,如談到遊人野那一部分時,有的同學都手舞足蹈起來,讀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明確了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越是跟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自主地參與學習,在課堂上處處閃現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和成功的喜悅。

《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篇三

教學《索溪峪的野》首先,引導學生解題。理解野的含義。體會“野”乃文章之魂。一個“野”字生動地詮釋了索溪峪的天然、自然之野趣。學生不難理解,所以同學們通過預習後是可以回答。教師歸納的語言有“點睛”之功效。這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也培養讀文質疑思索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點批註。接着,讓學生對照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這些語句讀出來,可以是自由輕聲讀,可以是默讀,快速讀,讀完後選出認爲寫得好的句子反覆有滋有味地讀。喜歡哪就讀哪,覺得怎樣能讀出野性美,就怎樣讀。學生彙報讀後感受時,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談談讀後的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最後提出:“野”趣天成,這裏會永遠地自然純淨嗎,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自然引入環保教育,達到情感的昇華。

不足之處首先是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表現在每個環節發言的學生不多,雖然具有代表性可是讓大多數處於旁觀的聽衆地位,沒有顧及到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