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科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科學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科學教學反思 篇一

課堂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科學探究過程更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整個課堂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了研究活動,都動手做了實驗,在實驗中認真觀察、研究,並有一定的收穫。完成了學習目標,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教學中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鍵在於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設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我在組織教學時,注意了從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出發,在課前活動中讓學生欣賞一段,利用磁鐵性質的電影片段,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並以此爲導入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2.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探究活動順利展開的前提

在科學課教學活動或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中,教師應考慮到:他們需要哪些材料?學生可能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會有什麼發現?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課前進行充分的預測,並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些準備是多層面的,有材料準備、也有知識儲備方面的準備,更有課堂預測方面的準備。本課是一節典型的實驗探究課,因此實驗材料的準備非常重要,這是上好這節課的前提。只有材料準備充分,學生在課堂上才表現出空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探究過程中不僅發現了磁鐵的性質,還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3、讓學生自主探究,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課前調查中瞭解到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所以在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後,我嘗試着引導學生在簡單瞭解了幾種常見磁鐵的形狀及名稱後,直接放手讓他們研究磁鐵,也沒有提任何要求。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充分的探索時間。

課堂中留給學生多達15分鐘的時間投入“研究磁鐵,找發現”的課堂探究活動之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實驗、去發現。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經歷了一個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的,問題又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探究結束後,整理好材料開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個體差異,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見解,而交流能使這種差異成爲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在交流中不僅讓學生彙報了自己的發現,還讓學生演示自己是怎樣做的,通過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得出磁鐵有磁性(能吸鐵)能指示南北方向,磁性有大小(兩極磁性最強),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

4.讓學生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

傳統的課堂以解決問題爲目標,問題解決了,探究活動結束了,課也就圓滿結束了。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少,到最後,學生已沒有了問題,只有等待教師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學生成了問題的奴隸,課堂的附屬品。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在結束之時,教師提出:“磁鐵還有很多的祕密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希望大家課下繼續研究。”讓學生帶着濃厚的研究興趣離開課堂,使學生將探究活動延伸到了課外。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總體效果較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有待於以後教學中改正。由於具有較強的探索性和開放性,而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在探究活動中個別學生有漫無目的的瞎玩的現象。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注意在學生需要時給於適當的提示,增強實驗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科學教學反思 篇二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律及評價體系,教學反思一般從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學資料的有序性、教學結構的整體性、教學方法的確切性、學生參與的進取性、反饋矯正的及時性等方面進行反思。爲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我認爲不必須面面俱到,根據科學課的特點,主要要進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後反思時,就應當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確定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

科學課上概念的構成都必須藉助於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構成合作、交流、探究等本事並建構科學概念。所以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後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

科學課的學習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於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供給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繫,相互作用後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供給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爲學生在科學課上對於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爲主,可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爲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所以,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研究學生思維的深度,再研究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總之作爲一名鄉村的科學教師,只要認識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誤入反思的誤區,認真正確的進行反思,就會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能變、能通、能久,從而科學教育教學工作,使科學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篇三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後一節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瞭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後,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佈,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以及瞭解水污染的現狀。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優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佈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據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並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養成節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爲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

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淨化水的實驗,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

2、節約用水的措施因爲時間關係,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農業方面沒有涉及。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科學教學反思 篇四

三年級科學課程是要以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爲重點的,適應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新教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它充分研究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科學教學工作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爲每一個學生供給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據此,把本學期的教學具體情景總結如下:

一、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在科學教學中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20xx年7月教育部正式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所以,在科學教學中,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體主義精神、逐步構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爲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同時,更是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本事和探究本事的科學本事的培養。

2、明確課程理念、目標、任務,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特點,從而做出與教材相符,與學生年齡特點相符的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教材的資料主要是生命科學方面的資料,是適應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的,1~5單元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我”“水”“紙”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資料,而第6單元是從學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飯出發,引發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這些都是貼近生活的資料。所以,教學設計便研究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將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本事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單元中“大樹的觀察”,就是培養學生觀察本事,初步瞭解科學觀察的意義的資料。所以,設計教案時,就儘可能地以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爲重點,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觀察的方法爲難點,同時重視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等精神的培養。

3、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活動。

三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級學生更爲強烈和進取,所以,在教學中都儘量放手他們主動參與科學的學習探究。因爲,三年級上冊的教材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結合,供給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讓他們更容易地進行科學的各種實際觀察和操作。這樣也比教師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促進學生的科學本事的提高。比如,讓學生自我設計觀察方案,並經過戶外的觀察記錄自我的發現,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他們分享觀察和實驗的歡樂,也提高彼此觀察、實驗的本事。同時,教師在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我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了進取的影響。在這樣的開放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對科學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經過多次的實際觀察和實驗活動後,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本事。

4、設計好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實驗的方法。

科學知識的掌握,很大部分都來自實際實驗中所得到的啓示和驗證。同時,實驗也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着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着科學知識的構成。所以,每一次的實驗都必須嚴格設計,同時,也教予學生進行準確的科學實驗方法。

二、還有待進一步改善的方面:

1、雖有挖掘教材資料,但在拓展課外相關知識方面深度還不夠。

爲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構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同時也儘量引導學生經過教材資源的學習去發現更多的課外知識,使知識更加全面,充實。比如,在探究水與液體的區別時,能夠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去交流水,海水,油,飲料,浴液……凡是學生能夠舉出的事物都能夠放手讓他們去討論。可是在有些知識的拓展方面給予學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夠,比如在米飯一單元中,沒有讓學生在初步區分石膏與澱粉同時,去拓展澱粉和石膏的各自不一樣用途等等。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在把握好教材資料的同時,引導學生挖掘課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的知識更全面,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科學和生活有更深更廣的瞭解。

2、未能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完成科學實驗。

科學離不開實驗。所以,科學教學很重要的一環節就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實驗。雖然在教學中,我都會設計一些觀察和實驗方案讓學生分小組去探究,但由於涉及到安全的問題,有些實驗未能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比如,澱粉加熱的實驗,由於要用火,就沒能放心讓學生親自去操作。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應當讓學生明確明白安全實驗的重要性,並嚴格遵守實驗的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安全的科學實驗。當然,能有另外的教師協助更好。畢竟,國小生的安全防範意識是比較弱的。所以,如果涉及危險性大的實驗還是由教師來示範比較妥當。

3、專業知識方面存在的不足。

由於科學不是自我的專業,又是第一次執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不足。在教學當中,還是有很多細節沒能夠很好的處理,造成教學過程的不完美。還需要日後不斷提升自我本身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不斷去探究如何去完善課堂,讓學生學得更開心。

要生存,要發展,就要不斷創新。我加強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進取撰寫教研論文,以提高教學質量,開拓教學更寬更廣的前程。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篇五

《紙的觀察》是教科版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紙》中的第一項活動,它是從“觀察一張白紙”開始,讓學生詳細觀察描述一張白紙有哪些特點,然後比較兩張不同紙的主要區別,能用數學的測量方法科學的比較紙的厚薄,進而尋求各種紙的共同特徵: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培養學生探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爲重點。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動手操作和實驗來學習科學。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整個教學設計主要由三個觀察活動組成,以紙的觀察爲主線,把重點放在比較各種紙的不同及觀察紙的纖維上,把難點放在尋求紙的共同特徵上。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能做到依據新課標要求,運用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創設情境——觀察思考——預測論證——總結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開展學生活動,爲學生搭建探究活動的平臺,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品嚐成功的喜悅。

如果,能在小組活動中,完成觀察報告,並在小組內進行自評與互評,由學生自己爲自己的報告評分。培養學生在觀察後及時進行記錄的良好習慣,就更完整了。

科學教學反思 篇六

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動我是圍繞預設的目標:一是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瞭解蘋果和梨的名稱、外形特徵及顏色;二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而開展的。

一、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藉助兩種顏色的水果圖卡讓幼兒玩“摘果子”,然後把手中的圖卡貼到在班級的牆壁上相對應的蘋果樹和梨樹上的遊戲,鞏固幼兒對黃色和紅色的認識與顏色的分類。這時,孩子的個體差異便被顯露出來,有的幼兒能夠把採摘到的水果送回貼到各自的果樹媽媽身上,有的幼兒摘到了圖卡卻不懂得貼在相應的果樹媽媽身上。我及時利用這個機會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使幼兒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認識水果”主題活動的預設中,我以爲認識蘋果和梨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發現,很多幼兒把形狀說成顏色,他們有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還有的則跟着前面的孩子怎麼說就怎麼說。於是我根據小班幼兒具有直觀形象的年齡特點,採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首先組織遊戲“摘果子”,幫助幼兒認識紅、黃兩種顏色。其次出示蘋果和梨兩個實物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水果的顏色、名稱和外形特徵。最後讓幼兒品嚐蘋果和梨,感受兩種水果的味道。在活動過程中,我班幼兒都能夠說出蘋果形狀圓圓的,梨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大大的。蘋果是紅色的,梨是黃色的。

三、活動結束了,幼兒對活動產生了興趣、在活動中,孩子的愉悅情感得到了滿足,多數孩子能說出兩種水果的顏色、形狀以及味道,但給予我思考的卻還有:

1、小班孩子對普通話還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給予孩子普通話語言環境的薰染。因爲普通話與家鄉方言之間的轉換總會浪費老師課堂上較多的時間。

2、在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語言和評價語言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推敲,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更加機智自如地應對。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篇七

《傾聽聲音》這節課我上完了,根據自己的教案設計與這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比,覺得學生幾乎達到了自己設想的結果。我採取引導的方法和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三年級的學生互動得很好,充分調動了他們對聲音這部分的積極性。因爲這部分內容很貼近生活,所以學生非常感興趣,都在不斷地尋找聲音並積極回答,感受體會到了生活中各種聲音的美妙。同樣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一、聽錄音回答問題這一環節我沒有把握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反覆聽了三遍,浪費了課上的時間也沒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在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時課堂氣氛過於活躍,這方面需要我注意引導,如果課堂氣氛太活躍的話就是混亂了,學生就會學不好知識。

三、課上時間我沒有把握很好,以致最後下課了過了一會纔講完,時間很緊張。我課上的聲音很洪亮,但不會以抑揚頓挫的聲音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自己嗓子也很累,這方面我需要及時調整,充分調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認真學好科學知識。這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繼續發揚優點,改正不足,調動學生的學習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喜歡我,喜歡上科學這門課,學好科學知識,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篇八

在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這樣一點:科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我覺得提得很好,很及時,很貼切,另外結合我鎮的16字教學模式,我是這樣做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規律,爲學生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工作。現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談談:

一、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敢答。我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加以改革、更新,採取16字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髮揮主體性,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第一次接觸,有的內容他們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爲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把所思所想拿出來。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合作探究。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略遠或者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我們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們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啓發啓迪,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我們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防線,解放他們,鼓勵學生敢問,愛問。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親歷科學”這一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育學生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敢問敢答就是成功的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問的過程中,自己才能得到發展。

二、結合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初涉《科學》的學習,三年級學生開始不會提問,只是感興趣,因爲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我們應注意通過教師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啓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啓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科學課的課題上提問

在科學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學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如科學《校園裏的小動物》,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蝸牛是什麼們樣子的?它怎麼爬呀?它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呢?

2.從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提問

對授課內容重點、難點的提問,既有利於國小生研究知識,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提問組織教學。如《水》一課,一個學生提到:“水還可以以降水的形式存在”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爲什麼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對水的存在形式的講解,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通過科學課的教學,我覺得不僅要考慮科學本身的特點,更主要的是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規律,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科學思考,提問,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爲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科學教學反思 篇九

水的科學這一單元是最近才學完,我認爲由於時間不長,他們不會有太多的遺忘。但是在複習之中我感覺安排的不太合理。在整個的複習過程中,都是老師帶領着同學進行復習。這樣不僅老師比較的累,學生也比較的乏味,而且不能夠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在以後的複習過程中,要採取下列的措施改變這種狀況以提高學生的複習效率。

1、充分發揮學生小組的作用。在複習過程中,各個科學小組在組長的安排下進行復習,並且在小組內進行相互的檢查和提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總結複習要點。學生在複習時,可能掌握不住複習要點。因此老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抓住複習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可以將複習的要點印製出來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進行復習。

3、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複習方法。複習過程中,教給學生過電影的複習方法和三遍複習法。這樣,學生的複習效果會有一定的提高。

4、及時進行抽查。通過老師的抽查的方式督處學生進行復習。

5、小組長進行檢查。安排科學小組長檢查組內的每個同學的複習情況並且向老師彙報。

6、注意:不能夠死記硬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習。

科學教學反思 篇十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這節科學活動課《五官》。這節課的目標是:

1、認識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稱和作用。

2、學習保護五官的方法。

3、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談話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認識五官的名稱,接着以遊戲的方式讓幼兒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問法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然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發言也非常踊躍,但由於小班幼兒知識面較窄,經驗較少,經常會重複同一個問題,聽到別人說什麼就跟着說什麼的現象較多。如在討論五官的作用時,這個說:眼睛能看人、看電視,那個也跟着這麼說,只有在老師的提醒下才會說出還能看書、看路、看到各種東西;談到鼻子,除了說能聞香味就是說能聞臭味;當討論到如何保護五官時,幼兒回答很好,有的說:不用髒手揉眼;有的說不用手挖鼻孔、摳耳朵;還有的說不把手、髒東西放到嘴裏。最後通過練習鞏固,進一步讓幼兒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五官。不過,在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時,尤於心太急,有時忘記引導了,在指導幼兒做練習的過程中,我如果能多請幾個幼兒上去爲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應的答案,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園的綱要》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