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通用多篇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通用多篇

天才少年,在車庫造核反應堆 篇一

10歲時,他製造了一個炸彈;14歲時,他建造了核聚變反應堆,成爲世界上完成核聚變壯舉最年輕的人;2013年2月28日,19歲的泰勒·威爾森登上了科技、娛樂、設計大會(簡稱TED大會)的演講臺,向坐在臺下的那些世界頂級科學家、企業家們介紹他設計的小型核裂變反應堆。這個反應堆造價低廉,以廢舊核武器的放射性物質爲原料,可以持續供能30年,能產生50兆瓦至100兆瓦電力,足夠爲10萬個家庭提供清潔能源。最棒的是,因爲存放在地下,且放射物濃度極低,這個簡易反應堆對人身健康影響甚微,也不會被_濫用。

聽到這番演講,相信沒人會把這位天才少年僅僅看作一個智商超高的書呆子。威爾森是抱着改變世界理想的、全球最年輕的核專家。

生日禮物是一輛吊車

威爾森1994年出生在阿肯色州特克薩卡納,父親肯尼斯曾是足球運動員,後來在一家公司工作,母親蒂凡尼是名瑜伽老師。5歲生日時,威爾森告訴父母,他想要一個吊車作爲生日禮物。而當大人拉着他去玩具店時,他跺着腳嚷道:“不,我要真的!”也許很多父母會一笑而過,肯尼斯卻找了個在建築公司工作的朋友幫忙。於是,在威爾森生日那天,一輛6噸重的吊車停在了他家門口。威爾森興沖沖爬上去,坐在駕駛員的腿上,學習操縱這個龐然大物,樂得合不攏嘴。

10歲時,威爾森不知從哪弄來一張元素週期表,不到一週,他不僅記住了所有元素,還把它們的質量和熔點也記得清清楚楚。一天,威爾森穿着實驗室外套,一手攥着醫用手術刀,煞有介事地告訴家人,他要從每個人的手指頭上弄點血,在車庫做“基因比對實驗”,結果每個人都乖乖伸出手指任他擺弄。還有一次,威爾森把家人召集到後院,只見他拿出一個藥瓶——瓶裏裝着糖和硝酸鉀,點燃了瓶底的導火線,隨後就是天崩地裂般的爆炸聲。鄰居們驚慌失措地跑出來,竟發現一團小小的黑色煙霧從威爾森家後院中升起。

一次小小的爆炸遠不能滿足威爾森,他又開始迷上了核反應堆。爲了慶祝他11歲生日,奶奶帶他去書店買書。威爾森挑中了一本講述製造核反應堆的書。他完全被這本書迷住了,看了又看,還常常大聲朗讀其中一些章節。“製造核反應堆的事情,我肯定也能做到!”

等到威爾森12歲時,學校已經沒法教給他任何東西了。他每天只能無所事事地坐在教室。於是,父母答應讓他收集一些常見的放射性物質,爲學校的科技比賽做準備。爲此,父親肯尼斯借了一個用於測量放射性物質的蓋格計數器,一到週末就帶着威爾森到各個古董店搜貨。威爾森發現了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鬧鐘、燈罩、瓷器;他還拽着父母跑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找鈾礦石,然後一箱箱地帶回自家車庫研究。

這個對放射性物質感興趣的孩子,讓父母有了一絲擔憂。還好,一位專業人士告訴他們,這些放射物濃度極低,不會危害到威爾森的健康。

每當有人看不下去,告誡肯尼斯要管管威爾森時,這位父親總會感嘆:“在威爾森眼裏,根本就沒有‘不能’這個詞。”

用幾百美元造出核武器檢測儀

正當威爾森忙着研究放射性物質時,他的外婆患上了癌症,常常要做放射性治療。威爾森發現,用於診斷和治療癌症的同位素價格高昂,許多病人因此得不到治療。“如果能找到一種更便宜的方式獲得這些同位素,或許可以挽救更多患者。”一天,當他看着太陽時,突然靈光一閃,“太陽放光發熱靠的就是核聚變反應。如果我能製造核聚變,不就能得到高能中子來獲取同位素了嗎?”

可威爾森只是一個高中生,沒有儀器,也沒有實驗室,怎麼能做得到呢?威爾森試圖在家裏車庫自造核反應堆。恰好此時,他的父母得知內華達州立大學雷諾分校可以爲高中裏的尖子生提供研究所需的儀器和實驗室。於是,威爾森拜訪了該校的一位物理系教授。聽說他想要造核聚變反應堆時,這位教授嚷道:“你才13歲,就想搗鼓上千萬伏高壓和致命的X射線?”

不過,威爾森最終還是得到了物理學家法諾夫的支持。威爾森每天下午都泡在法諾夫實驗室裏尋找材料和解決技術難題,還鉚足了勁,自學了化學、工程學、等離子物理學等20多個領域的知識。慢慢地,他開始試着組裝核反應堆了。14歲生日那天,一切準備就緒,他神情專注地往反應器裏注入氘,然後通上幾萬伏的高壓電。他成功了——威爾森成爲了世界上第31個完成核聚變反應的個人,而且是年齡最小的。

不過,這只是威爾森實現理想的第一步而已,“核聚變能用來做些什麼?”一天,他看到一篇報道,每天數以萬計的集裝箱被運入美國,探測儀根本不可能一個個檢測箱子裏面是否藏有核武器;而且這些探測儀需要用到的氦-3元素非常昂貴。“何不利用核聚變產生的中子來探測核武器呢?”接下去的幾個星期裏,他構思出一套快速檢測裝置:如果集裝箱中藏有核武器,核聚變產生的中子會迫使武器中的原子發生裂變,從而發出伽馬射線或氮氣,探測器就會採集到信號,併發出警報。他用幾百美元造出的核武器檢測儀比海關幾十萬美元的還要靈敏。

2008年,威爾森帶着這個核檢測儀參加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全球最高級別的中學生科學展。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保羅聽說一個14歲的孩子造了核反應堆時,徑直走向威爾森,與他交談了20分鐘,然後,保羅帶着難以置信的表情離開,“我腦子裏只有一個想法,我太慶幸這孩子是我們國家的了!”威爾森毫無懸念地摘得了大獎。之後兩年裏,他獲得了9個獎項,獎金總額達到10萬美元(約合62萬元人民幣)。2012年,威爾森應邀參加在白宮舉行的科技展,爲總統奧巴馬介紹了他的檢測儀,成爲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

熱情纔是關鍵

瘦瘦的威爾森頭髮蓬鬆,留着齊劉海,模樣乖巧。大部分時間,他都在野外尋找放射性物質或者埋頭做實驗。“一些人不願意研究科學,因爲他們覺得只有書呆子纔會做那個,科學一點也不酷。其實,科學比什麼都酷,只有科學能改變世界,改變未來。”熱衷於科學並沒有影響威爾森的社交生活,相反,這還讓他成了名人。

“有時我會帶女生到實驗室參觀,這招很有用,當我說‘你想看我的核反應堆嗎?’哪個女生會拒絕呢!”平時,威爾森還喜歡和朋友們踢足球,性格隨和的他也成了大家開玩笑的對象,“別惹威爾森,那傢伙有核反應堆!”威爾森聽了哈哈大笑。

去年5月,威爾森高中畢業了,卻不打算讀大學。他想建立一家通過核裂變反應堆獲得清潔能源的公司,並計劃5年內將產品推向市場。他樂觀地表示,這項發明,不僅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廉價的清潔能源,還能用於太空項目。

威爾森是一個智商高並善於表達的“綜合型人才”。一次,美國國土安全部邀請他參加討論會,看他的設計能否用於反恐。官員們對這個十幾歲的孩子沒抱什麼期望,但威爾森卻是有備而來。他先是禮貌地和每個人握手,然後出人意料地說:“你們都知道這棟樓有放射物吧?”威爾森隨身攜帶的蓋格計數器一直髮出“嗶嗶”的聲音,原來大樓裝飾用的花崗岩含有放射物,雖然危害很小,卻讓這些官員對他另眼相看。“他們總算開始認真對待我,不把我當小孩了。”威爾森不無得意地表示。

雖然許多人認爲他太年輕了,缺乏經驗,但威爾森覺得年輕人能夠改變世界。“因爲我們沒有接觸到科學領域的官僚和限制,更願意嘗試。我認爲,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能做得更好!”

談到自己成功的最大原因,威爾森表示:“也許我的腦子挺好使,但我的熱情纔是關鍵。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比如喬布斯,一直都有種熱情和幹勁,因爲他們對這個世界有獨特的認識。”

十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小故事 篇二

十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小故事

一、牛頓的故事

牛頓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很喜歡動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給他一隻狗和一隻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的新朋友,爲了便於狗和貓出入房間,牛頓在門邊挖了兩個洞,一個大一個小,有人問他,你爲什麼要挖一大一小兩個洞呢,牛頓回答說:“狗從貓洞裏能過去嗎?”

牛頓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個月爸爸就去世了。兩歲時,媽媽又改嫁到鄰村。牛頓只好與外婆相依爲命。他從不亂花錢,唯一的愛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藝,把零用錢聚起來,買了鋸子、釘錘等一類工具,一放學就躲在房子裏敲敲打打。

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注。有一次煮雞蛋,心裏想着數學公式,竟誤把手錶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裏。還有一次,從早晨起就計算一個問題,中飯都忘了吃。當他感到肚子餓時,已暮色蒼茫。他步出書房,一陣清風,感到異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飯嗎?怎麼走到庭院中來了!於是他立即回頭,又走進了書房。當他看到桌上攤開的算稿時,又把吃飯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立即又伏案緊張地計算起來。

二、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小時候因爲家裏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裏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菸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裏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裏, 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 硫酸燒燬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製電燈, 爲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裏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瑪麗從國小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着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國小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爲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四、達爾文的故事

達爾文小的時候, 一次跟媽媽到花園裏爲小樹培土.媽媽說: “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別小看這泥土, 是它長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們纔有奶喝, 纔有肉吃; 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 我們纔有飯吃, 纔有衣穿.泥土太寶貴了.”

達爾文問: “媽媽, 那泥土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不能呀! ”媽媽笑着說, “小狗是狗媽媽生的, 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

達爾文又問: “我是媽媽生的, 媽媽是姥姥生的, 對嗎?”

“對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

媽媽答不上來了.她對達爾文說: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 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 這些謎等待你們去解開呢! ”

達爾文自幼喜歡花草樹木、鳥雀蟲魚.上學以後, 他仍然保持着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他騎馬、打獵、釣魚、採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對達爾文來說,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 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 達爾文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着緩慢的腳步, 突然一腳踩空, 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 達爾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頭腦還在思考.

五、焦耳的故事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着,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哥哥又划着船來到羣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老師望着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爲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爲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六、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裏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着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

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裏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着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髮衝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裏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製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築物免遭雷擊。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

七、諾貝爾的故事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八、貝爾的故事

電話的發明者叫貝爾。他原是蘇格蘭人,生於1847年。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頓大學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一次,他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信息。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梅布爾。哈伯德與岳父的支持。梅布爾是聾子,以前是貝爾的學生。她父親較富有,爲女婿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貝爾的不少朋友卻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發明家不以爲然。他心裏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臵。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絃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在實驗室裏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髮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誌着電話爲公衆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九、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隻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着這個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製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麼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着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裏一陣鬨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裏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爲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纔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

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着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讚許的目光。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製作。他一共製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後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

十、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於英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鐘錶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着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瓦特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牀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篇三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國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爲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爲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着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爲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篇四

最近,我在暑假讀了《大科學家講小故事》,有了很多的感悟和啓示。

《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只要講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換舊畫時從梯子上摔了下來,他覺得好奇,便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這個想法對他研究相對論有很大的啓發。愛因斯坦十分珍惜時間,一次發在等學生,朋友看見了,誤認爲他在揮霍時間和青春,他卻不以爲然,說自己得出一個出色的想法。無論在成名時還是在成名後,他總是穿着一件大衣在街上行走,朋友們都很疑惑,他卻處之泰然。

再看看我們,生活在溫暖舒適的家庭裏,既怕苦有怕累,老師不能持之以恆地發奮學習。做數學題遇到難題,不勤于思考,不會的就往旁邊一扔,或者抄別人的答案。愛,真是太不應該了。自從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懂得了只有請與思考成功纔會和你握手。

從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愛因斯坦是一個善於思考、珍惜時間、生活儉樸的人。魯迅說過“節約時間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愛因斯坦的事蹟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嗎?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了巨大貢獻,難道不是珍惜時間善於思考所得出的說過嗎?

我們要像愛因斯坦一樣做一個善於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插上成功的翅膀飛的更高、更高。

《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是一部值得我們每個人都去讀的,在裏面能夠學到許許多多的道理。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篇五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五歲時和家人去郊遊,當走進一片茂密的樹林時,他卻不見了,母親到處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卻一個人在林間輕輕地穿行,一會兒摘下一片樹葉,細心觀察樹葉的脈紋,一會兒觀看陽光從樹葉間透出的`光斑,到了湖邊,他就蹲下身來,一動也不動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當母親好不容易找到他時,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隊隊忙忙碌碌來回穿梭的螞蟻。媽媽一

把拉起小愛因斯坦的手,發現他呆的地方離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幹嗎不答應媽媽,讓媽媽來回的跑。”“沒有,媽媽我沒聽見。”小愛因斯坦說,媽媽只好微微地嘆了一口氣。

善於觀察的愛因斯坦長大後,成爲了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科學家小故事[推薦 篇六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爲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着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擡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鐵軌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奮不顧身地衝下站臺,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着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鐵軌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麥肯基,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麥肯基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麥肯基早已在站臺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麼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願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爲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學習收發電報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發電報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學習機會,爲愛迪生以後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牛頓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頓下意識地向後院的蘋果園走去。園子裏,蘋果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空氣中充滿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對此,牛頓全然不覺。

突然, “ 吧嗒 ” 一聲,樹上一個熟透了的蘋果被風吹落在地上。牛頓的思路一跳:咦!蘋果爲什麼不往天上掉?難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

牛頓立即進行了聯想,並推而廣之。認爲地球吸引蘋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圍繞自己轉動的力,以及太陽使行星圍繞自己轉動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地心引力,人們又把它叫做 “ 萬有引力 ” 。

科學家小故事 篇七

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牛頓是歷史上曾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

長期以來,牛頓認爲,一定有一種神祕的力存在,是這種無形的力拉着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太陽旋轉。但是,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力呢?

直到有一天,當牛頓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思索,一個蘋果落到他的腳邊時,牛頓終於獲得了頓悟,他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了。

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着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它落在牛頓的腳邊。這是一個發現的瞬間,牛頓從這一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着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他去世後,他被當作發現宇宙規律的英雄人物繼而被賦予傳奇色彩,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更是廣爲流傳。

善於動手的小愛迪生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故事叫“善於動手的小愛迪生”。 愛迪生是美國的科學家,他每次想到一些實驗都要動手試一試。他小時候,有一天,他看到母雞在孵蛋,他就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雞坐在窩上怎麼一動也不動呢?”媽媽高興地說:“母雞在孵蛋。”

愛迪生聽了媽媽這句話,很高興,他就在家裏拿了一些雞蛋,先搭好一個窩,在地上鋪着厚厚的草,再把雞蛋放到窩上,自己坐到窩上。沒過多久,天快黑了,他的家人很着急,四處尋找愛迪生,最後找到了他。他的家人又生氣又高興地說:“你蹲在窩子上幹嘛?”愛迪生說:“我蹲在窩上孵小雞。”他的家人說:“你孵什麼小雞呀,還不給我快回家。”

還有一次,愛迪生看到小鳥在自由地飛翔,他就想:“小鳥會飛,我們人可不可以飛呀?”他突然想起,汽球沒有翅膀可以飛上天,我們人身體里加了氣可不可以飛呀?他就看到那裏有水汽藥粉,就喂夥伴吃,沒過多久,夥伴的肚子疼了,愛迪生被他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頓,爸爸還說:“回頭不準做實驗了。”愛迪生說:“要是我不做實驗,我怎麼知道我們人能不能飛呀?”

親愛的同學們,今後我們發現有趣事情的時候,讓我們也一起動手做一做吧,或許你也會成爲一名科學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善於觀察的小愛因斯坦

老師,同學們好!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故事叫“善於觀察的小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五歲時和家人去郊遊,當走進一片茂密的樹林時,他卻不見了,母親到處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卻一個人在林間輕輕地穿行,一會兒摘下一片樹葉,細心觀察樹葉的脈紋,一會兒觀看陽光從樹葉間透出的光斑,到了湖邊,他就蹲下身來,一動也不動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當母親好不容易找到他時,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隊隊忙忙碌碌來回穿梭的螞蟻。媽媽一把拉起小愛因斯坦的手,發現他呆的地方離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幹嗎不答應媽媽,讓媽媽來回的跑。”“沒有,媽媽我沒聽見。”小愛因斯坦說,媽媽只好微微地嘆了一口氣。

善於觀察的愛因斯坦長大後,成爲了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科學家小故事

牛頓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擡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擡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錶,雞蛋卻還在原地放着。原來牛頓忙於計算,胡亂把懷錶扔到了鍋裏。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爲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鉅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裏,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爲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並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波義耳

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遊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遊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阿基米德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裏,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爲阿基米德定律。

數學王子高斯解難題

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臵給他的數學題。正常情況下,他總是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這項特殊作業。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沒有在意,埋頭做起來。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來越吃力。困難激起了他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天亮時,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導師看了他的作業後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牛頓都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裏。”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諾貝爾故事

諾貝爾小時候身體非常瘦弱。十歲時,隨母親前往俄國的貝德爾堡,與父親團聚,並開始接受家庭教師的指導。十七歲時,到美國留學,兩年之後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從事研究工作。

諾貝爾受了父親的影響,對研究炸藥很有興趣,後來因爲製造炸藥和開發油田,賺了很多錢。但是,他看見自己發明的炸藥用於戰爭,感到十分痛心,故畢生努力呼籲世人把火藥用於和平。諾貝爾用他的鉅額財產成立基金,每年發獎金給世界上對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事業有傑出貢獻的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金,一直被認爲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呢! 實驗室裏霧騰騰,諾貝爾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來找他,說:“諾貝爾,我正在整理我們家族的家譜,你是名聞世界的人物,沒有你的自傳怎麼行呢?你寫份自傳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麼行呢?”諾貝爾的哥哥勸說道,“弟弟,你寫自傳並不是爲你自己,而是爲我們家族呀!你寫吧。我們家族的家譜裏有你的自傳,就會增添光彩的!”

諾貝爾還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覆勸說,最後,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嗎?如果那樣,你就說說,我來記錄、整理吧。”

“我實難從命。”諾貝爾態度謙遜,但語氣堅定地說,“我不能寫自傳,在宇宙漩渦中有恆河沙粒那麼多的星球,而無足輕重的我們,有甚麼值得寫的喲!”

原來如此!他認爲自己做的一切只是爲人類該做的一點

點事而己,爲甚麼要拿對人類的一點點貢獻去換取榮譽呢。因此,他始終不答應。

諾貝爾的哥哥只好嘆息着走了。諾貝爾又埋頭做起實驗來。

諾貝爾的遺囑,是他理想的精華,心血的結晶。雖然他身擁鉅富,卻不願把財產分配給親友們。他認爲:大宗財產是阻滯人類才能的禍害,凡擁有財富的人,只應給子女留下必須的教育費用,如果留下過多的錢財,那是獎勵懈惰,使他們不能發展自己的才幹。

因此,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決定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立諾貝爾獎金,獎勵當代的世界精英。

弗萊明與青黴素

弗萊明出生在蘇格蘭的亞爾郡,他的父親是個勤儉誠實的農夫,生了八個孩子,弗萊明是最小的一個。由於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歲便要出來謀生;在二十歲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筆遺產,纔可以繼續學業。二十五歲醫學院畢業之後,便一直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黴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黴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爲“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細毛的) 。從這時開始,弗萊明便對盤尼西林作系統的研究,到了1938年,盤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

弗萊明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他不尚空談,只知默默無言地工作。起初人們並不重視他。他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實驗

室工作時,那裏許多人當面叫他小弗萊,背後則嘲笑他,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蘇格蘭老古董”。

有一天,實驗室主任賴特爵士主持例行的業務討論會。一些實驗工作人員口若懸河,譁衆取寵,惟獨小弗萊一直沉默不語。賴特爵士轉過頭來問道: “小弗萊,你有甚麼看法?”

“做。” 小弗萊只說了一個字。他的意思是說,與其這樣不着邊際地誇誇其談,不如立即恢復實驗。

到了下午五點鐘,賴特爵士又問他: “小弗萊,你現在有甚麼意見要發表嗎?” “茶。”原來,喝茶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小弗萊在實驗室裏就只說了這兩個字。 弗萊明像往日那樣細心地觀察培養葡萄球細菌的玻璃罐。

“唉,罐裏又跑進去綠色的黴!”弗萊明皺了眉頭。 “奇怪,綠色黴的周圍,怎麼沒有葡萄球細菌呢?難道它能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細心的弗萊明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現象,苦苦地思慮下去。

他進行了一番研究,證賞這種綠色黴是殺菌的有效物質。他給這種物質起個名字: 青黴素。有了這個發現,人類又從死神的手裏奪回許多生命。

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是人類歷史中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領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場論。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論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愛因斯坦在科學思想上的貢獻,在歷史上也許只有牛頓和達爾文可以媲美。同時,愛因斯坦還以極大的熱枕關心社會進步,關心人類命運,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名族壓迫和種種種族歧視,併爲此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綜觀愛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說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個有強烈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努力使科學造福於人類,把真、善、美融爲一體。

199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逝世於美國。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活動,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爲得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爲聖地。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物理學家,最早榮獲諾貝爾獎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10歲喪母、家境貧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勞、好學不倦的品質。幾乎與此同時,科學之緣將她和彼埃爾•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

年兩人結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爾發現鈾具有放射性的報告,引起她極大興趣。她悉心探索、反覆實驗,與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終於研究出兩種新的化學元素,它們比鈾具有更強的放射性。一個是“釙”,另一個是“鐳”,爲了證實鐳的存在,他們在一間夏不避燥熱,冬不避寒冷的破舊棚屋內從事起腦力加苦力的勞動,從1898年到1902年四年時間裏,堅持不懈,終於從幾十噸鈾瀝青礦廢渣中提煉出十分之一克純鐳鹽,並測定了鐳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婦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車禍逝世。居里夫人以堅強的意志戰勝巨大悲痛,承擔起全部家庭責任。很快地,她又繼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學的課程,並指導實驗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參加法國科學院院士競選,由於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爲科學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選。但這阻撓不住她獻身科學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富於犧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利用X光設備診救傷病員。她長期在艱苦的條件下進行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質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他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小事中受到啓發。

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個問題,沉思起來,

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了,猛地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爲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裏馬上站立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啓發。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取得偉大成就以後,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是他從來不圖虛名,生活一直艱苦簡樸。有一年,比利時王后邀請他訪問比利時。爲了迎接他,比利時特別組織了一個歡迎委員會,到火車站迎接。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們也沒有迎到愛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報告情況。

“什麼?你們沒接到貴賓?”王后着急地問。

“我們在火車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都走光了也沒有看見愛因斯坦。”歡迎委員會的人說。

“你們馬上分頭去尋找貴賓,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宮來。”王后吩咐道。

於是,歡迎委員會的人馬上分散行動,到各處尋找。最後,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發現了一位頭髮灰白又蓬亂的老人——愛因斯坦。他們只得和他一走步行到王宮。

比利時王后奇怪地問他:“您爲什麼不乘我派去接您的車子呢?”“我覺得這樣步行要比乘車愉快得多。”愛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科學家小故事 篇八

科學家小故事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擡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後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擡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錶,雞蛋卻還在原地放着。原來牛頓忙於計算,胡亂把懷錶扔到了鍋裏。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爲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鉅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裏,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後告訴他,爲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並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遊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遊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裏,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爲阿基米德定律。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篇九

在本週我讀了一本《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讀完後,它使我久久不能忘懷,科學家門經歷的種種磨難。到最後終於成功的經歷 讓 我深深感動。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科學家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

發現了力學三定侓: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未來人們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牛頓對光的分解和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的大門。他發現了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緑,青,藍,紫七色,對人們以後研究光時做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裏講了許多科學家在成長時期的小故事,並且用一些小故事來傳達他們的成長道理。而且他們從小就熱愛讀書,所以纔會有今天的偉大成就,並且在這些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在貧窮的情況下長大的,但成績都名列前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在這麼好的環境下學習,卻不如他們,真是自嘆不如啊!

科學家的勵志小故事 篇十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着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面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着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