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效溝通方法【多篇】

高效溝通方法【多篇】

如何有效溝通 篇一

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這裏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爲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儘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當時的情景可能看起來很困難,但是孩子的老師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錯了。試着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肯定老師作出的努力。會面一開始就告訴老師你對他所作的非常感激,這將對會面非常有幫助。當老師不感到像會被襲擊時,他會更願意傾聽你的建議和憂慮。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如果你要徵求老師作出改變或調節,請確保你願意在家庭裏支持這些改變。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裏支持他們。

4、帶給老師幾個例子

如果你要與老師討論孩子的功課和表現的具體細節,你需要帶幾個具有說明性的例子。例如,帶幾份孩子以前的試卷或作業,說明孩子之前的學習狀況。孩子的老師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孩子在學年之初的潛力。帶幾份這樣的例子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孩子以前的學習狀況,或你所希望看到的孩子的作業質量。

5、與老師成爲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裏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裏幫助做一些項目。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着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着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取得成功。

可塑性 篇二

因爲人際關係好像是自然的,與生俱來的能力,所以很少人注意溝通形態與技巧。有時把一些溝通上或態度上的錯誤都想成"這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就不試着去改變自己的錯誤溝通態度。但其實溝通是需要學習的,我們要試着去觀察周遭環境的人,誰的溝通技巧好,誰的態度頑固不堪,都是我們值得去學習與警惕自己別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我們都必順去學好人際溝通,而且要在不斷的學習和練習中獲益。

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 篇三

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仔細聆聽

良好的談吐有一半要靠聆聽——並非單用耳朵,還包括所有的感官;不僅用頭腦,還得用心。聆聽常與說話同等重要。在談話較爲沉悶之際,你常會發現自己心不在焉,漏掉了重要的關鍵字詞,誤解了聽到的字句,甚至先入爲主地決定別人的論點,而疏略了那個觀點與你想的完全不同。在聽人說話的時候,你是否雙睛遲滯、垂頭喪氣?冷漠、煩悶是否明顯寫在你臉上?你是否靜待說話者停下來喘口氣,自己接口?你整個態度是消極否定的嗎?是不是因爲你希望自己在那兒講,因而對正在講話的那個人顯示失望、消沉的態度?那麼,輪到你說話時不論你如何成功地表達自己,你仍然不是個善談者。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別插嘴

假設一個人正講得興致勃勃,聽衆也像一羣緊追新娘花球的女儐相一樣熱烈,這時,你突然插嘴,問些不相干的問題,說話的那個人絕對不會對你有好感,很可能沒有人會對你有好感。因此:勿以不相關的問題打斷別人的談話;勿以無關的言論打斷別人;勿搶着替別人說完話;勿搶着幫別人說故事;勿爭辯不重要的細節而打斷別人的話語。簡而言之:別插嘴。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勿道人長短

此地所談的只是會傷人的閒談。不論有意無意,傷害別人均屬不可原諒:故意是卑鄙,無意是疏略。傳述傷人的事實,或出於嫉妒和惡意的空言,或想借着顯暴別人不知的祕密而提高自我身價,這些都令人齒冷。我並非要你完全不提不在場的人,你可以提到。但一等到你發現自己想說些不太愉快的話時,我建議你趕快默誦下列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別忽略沉默的人

大多數的社會團體中至少會有一位格格不入的人--一位外表、舉止都像局外人的人,也就因此而被視爲局外人。不論他看來多麼無趣乏味,你也不該如此對待他。每個人在某一時期都會自覺是個局外人。你該設身處地替那個遭人冷落的人想一想,讓他感到安逸自在是必要的,讓他參與!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有條有理

不論你僅與一位朋友閒談,還是向數千名聽衆演說,應有一條要諭,那即是“說話中肯切題”。最令人們困擾的便是缺乏組織的談話習慣。無數人的時間都因此而化爲烏有--浪費在信口開河、廢話連篇、離題胡扯、一再重複的同樣話語上面。漫談可能是思想不清的顯示,也可能是迂迴曲折,達到中心的一種手段。不過,更可能的是那也許只是一種壞習慣,戒除此種習慣要比戒菸容易多了。要是你警覺到自己已有無休止談話的習慣,不妨就想你正在付錢打長途電話,既浪費時間又要付出代價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避免枯燥的話題

幾乎沒有人會有興趣傾聽你枯燥的談論:狗、孩子、食譜及食物、健康問題、高爾夫球、家庭煩惱等等。

把你的健康問題留給醫生……在球場上打高爾夫球而不是在客廳中打……將你的家務事留在家裏。

記得有次我坐在一位聰敏的律師旁邊。他原可帶動輕鬆的氣氛,談論紐約發生的重要事件;相反的,他花了整整半小時的時間來敘述如何去找尋一條失蹤的長毛狗。等他結束,我想我對他走過路面的每條隙縫都一清二楚了,所有的聽衆都有點像那頭失蹤的長毛狗,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溫斯敦·邱吉爾認爲孩子並非宜於談論的話題。在某場合中一位大使對他說:“你曉得,溫斯敦爵士,我從未向你提過我的孫兒。”

邱吉爾拍了拍他肩膀,聲言:“我明白,親愛的夥伴,爲此我實在說不出我有多麼感謝!”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避免“我”字

千萬別把我變成你語言中最大的字。別說:“我想,”而說:“你想呢?”

談話者就像汽車司機一樣必須隨時留意紅綠燈。要是他沒有看到紅燈,繼續說話,他會發現自己正是使談話發生阻滯的原因。要是你的聽衆真的被你的機智與智慧吸引,他們會不斷閃着“繼續下去”的綠燈信號。

有次一位住在兩千裏外五年未見的老友即將與我相聚,我對此已盼望良久,結果她帶了一位新丈夫回到城裏。他從一開始便獨佔了整個談話,一個接一個地說着笑話--說得並不太好;而她卻慫恿他繼續下去。他們離開之後,我對她在這五年間的情況瞭解與未見面時相差無幾。

在以往的雜耍表演中,要是節目拖得太長,站在舞臺側面的經理便會用一根十尺長的竹竿,吊着一個鉤子,把那個犯規者鉤住,然後將他拖出觀衆的視線。我們也應該有一個鉤子來解救那些因“我”與“獨佔”而自苦苦人的男女。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講究信用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多種溝通的技巧之寬容大度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爲責任,做到“宰相肚裏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發火的人一定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並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爲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信用是成功的夥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互助互利

人際關係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爲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係纔會繼續發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爲善,樂於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於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真誠待人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並結成深厚的友誼。

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白。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並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

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技巧: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方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那麼他很快便會遭到孤立。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溝通的技巧 篇四

有一次,一羣中國人蔘加接待一個由歐洲貴族組成的參訪團的活動。 這些歐洲人中的大多數跟王族有親戚關係,非常有學問和修養,待人彬彬有禮,但他們的修養背後隱藏着一種傲慢。

參訪最後一天聚餐,可能是酒喝多了,這些貴族的言談舉止變得比較率性。 席間,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說:你們中國人,怎麼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 不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 真不知你們祖先怎麼想的!

衆人聽了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 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的祖宗了,你即使想不出話反擊,起碼可以掀桌子啊! 但是,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都不吭聲,也可能是沒有反應過來。

這時有一個氣宇軒昂的中國人站了起來,用異常平和的語氣說:“是的,中國人的祖先很實在。 我們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迴,體現了我們祖先對我們的期望和要求。 ” 這時,現場氣氛慢慢安靜了下來,不過,貴族們的臉上還是一幅滿不在乎的神情。

這位中國人接着說:

第一組是老鼠和牛。 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 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 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奮,那就變成了小聰明;而光是勤奮,不動腦筋,那就變成愚蠢。 這兩者一定要結合。 這是祖先對我們第一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第二組是老虎和兔子。 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 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膽大心細。 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沒了勇猛,就變成了膽怯。 這一組也非常重要。這個中國人看着這些貴族,補上一句:當我們表現出謹慎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爲中國人沒有勇敢的一面。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 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並濟是我們的祖訓。

第四組是馬和羊,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順。 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直奔目標,不顧及周圍環境,必然會和周圍不斷磕碰,最後不見得能達到目標。 但是,一個人光顧及和順,他可能連方向都沒有了。 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與和順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是祖先對我們的第四組期望。

第五組是猴子和雞。 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恆定。 靈活和恆定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 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恆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穫。 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的和諧與秩序,另一方面才能在變通中前進,這纔是最根本的要旨。

第六組是狗和豬。 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 如果一個人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 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 無論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保持內心深處的平衡。

解釋完畢,這位中國人說:「最後,我很想知道你們的水瓶座,射手座等星座體現了你們祖先對你們的哪些期望和要求? 希望賜教。 」 這些貴族們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全場鴉雀無聲。 過了一會兒,全部的貴族們站了起來, 宴會廳裏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位演說家就是我們中國人所敬仰的周恩來總理。

管理者如何有效溝通 篇五

1. 管理者以自我爲中心,對有效溝通的作用不認可。

思維是溝通的基礎,任何一個有目的的溝通都始於自我,因此,管理者的思維是影響有效溝通的重要因素。過於迷信自身思維方法的管理者容易主觀、武斷,缺乏客觀、公正、公平之心,既不能正視自我,也不願正視他人,更談不上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管理者往往注重把信息傳遞出去,忽視了信息接受者的感受,雖然管理者的願望是提高組織績效,這無可非議,但是管理者在有關組織的重大事項上與下屬、員工不進行溝通,也不向他們提供有關工作績效的反饋信息,管理者在分派任務時不考慮下屬的個人愛好,也不耐心聽取下屬的意見,如經常打斷對方的談話或在談話過程中接聽電話等,這些均阻礙了管理者的有效溝通。以自我爲中心,過於迷信自身思維方法的管理者往往對有效溝通的作用不認可,有的管理者習慣於簡單地下達指令,只重視在物質方面獎懲,搞家長制或一言堂,威風凜凜,高高在上,“我說了你就要聽,就應該照我說的辦,幹好了給你獎勵,幹砸了扣你獎金。”這種管理者只聽得進好話,聽不得不同意見,他們認爲不需要什麼溝通,他們也認識不到溝通的作用和價值。面對這種具有較強等級觀念的專制型風格的管理者,下屬或員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向管理者傳遞的信息更傾向於附和管理者的願望,管理者接受了這種信息後更進一步強化了其自身的思維方法,這樣就陷入了一種管理者固守於自身的思維,被管理者熱衷於傳遞失實的信息這樣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2. 缺乏信息反饋。

反饋是指信息接受者接收到信息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一定的反應,將自己的意見編碼,向發出者傳送過去,從而構成一個循環。通過溝通過程的反饋,可以覈實信息是否被真實傳遞了。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組織內部多樣化程度越來越高,相互之間的依賴也越來越強,各種對目標、職責、利害關係等認識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因此,對管理者來說,信息反饋尤爲必要。同時,也只有在增強主客體上下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引導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偏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組織所追求的目標。而專制風格的管理者會漠視信息接受者的反應,使得溝通變成自上而下的單向溝通,而自下而上的溝通才是信息反饋的主要來源。

3. 溝通渠道選擇不當。

溝通必須藉助於一定的媒介渠道,不同的信息需要通過不同的溝通渠道進行傳遞,這些溝通渠道在信息傳遞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果選擇恰當,勢必造成溝通障礙。如有的公司規定,下屬、員工凡在外地出差,所有的請示都要使用傳真,原因是當使用電話請示時,管理者發現很多工作處理的結果和在電話中所指示的不相一致。使用電話進行信息傳遞時,雙方因語言表達方式方法等原因會造成信息失真,尤其領導者電話較多,有時要同時處理幾個電話,這樣的溝通方式難免出現差錯,另外,電話溝通查無對證。

4. 溝通雙方文化的差異。

如果溝通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種族、民族等,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就不可避免的要面臨着跨文化溝通。跨文化溝通所面臨的主要障礙有:首先是語言障礙。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語言,如果溝通雙方聽不懂對方的語言時,那麼這種溝通是無效的。另外,每一種語言又包含着其特定的俚語,即使溝通一方能聽懂對方所說的每個字詞,也很有可能無法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真實內容。其次是習慣勢力。人們往往習慣於原有的做事方式和方法,在溝通過程中,大多數管理者都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動機和經驗去判斷,甚至還會加入自己的興趣和傾向,這必然會導致溝通障礙。再次是思想觀念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有的管理者存在着種族偏見、地域偏見或歧視對方,對異質文化的溝通方產生牴觸情緒,這也會導致溝通障礙。

溝通的作用和意義 篇六

一、溝通促進師生之間相互瞭解

溝通增強師生之間相互瞭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一切方式與學生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瞭解,使班主任工作更有針對性,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例如,學生很不喜歡科學老師,舞蹈老師與學生之間產生許多矛盾。科學老師說,學生思想混亂,沒有核心,缺乏凝聚力,不僅學習困難,習慣也相當不好,而且紀律渙散、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水平差。學生說科學老師刻薄、嚴厲。通過介紹科任教師的教學特點,邀請科任教師參加班級文體活動等各個層面的溝通交流。增進了學生對舞蹈老師瞭解,解除了誤會,達成了共識,學生對舞蹈學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如我班的石微,上課無精打采,時常趴在課桌上睡覺,上課經常遲到,批評她不但不聽,反而時常頂撞,並多次用“惡作劇” 取樂於同學。在一次與家長溝通後,我對她的行爲有了深刻的理解,原來父母正鬧離婚,她不知如何面對這場家庭劇變,所以舉止纔會如此反常,對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教育如此反感,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她。我改變了對她的態度,多次與她談話交流,並從心理上對他加以正確引導,使她擺脫了家庭生活給他帶來的陰影,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二、溝通加深師生間的感情

班主任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取得有效教育果效的關鍵,最重要的是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要加強師生的良性溝通,一定要與學生進行內心的交流,瞭解學生的所想、所思,讓學生能真正感受到你的關懷、體貼和愛護,這樣,無論你採取何種方法教育學生,學生都不會反感和牴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點說來非常容易,但做起來卻非常困難。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有最大感受的就是:作爲一個好的班主任,與學生交流、溝通時,一定要做到以真心換真心。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祕訣是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注意發揮情感教育的魅力,用愛心和關懷去感動學生,用他們爭強好勝、希望有人欣賞的特點,發揮他們的才幹,留意他們的“閃光點”,尊重他們人格,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成長背景,關注他們一舉一動,以愛心爲前提,以理解做槓桿,以欣賞做動力,做學生的朋友,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溝通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

國小生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表現爲: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相互接納,真誠相處,平等交流,使學生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並且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展示,讓學生明白了誠信的道理;當教師給予學生愛心和溫暖,使學生享受到人世間真情的存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就懂得了奉獻與關愛;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支持、鼓勵,感受到友誼的力量,從而自信而堅強,這樣的學生就會不怕困難積極上進;當師生之間不再有隔膜,學生可以敞開心扉向教師傾訴,教師可以與學生自由交談;良好的師生關係爲學生的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提供了滿足,學生就形成了一些優秀的品質,如誠信、寬容、善良、同情、團結、友愛、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

總之,師生之間的真誠溝通是雙向互動的,一切良好的溝通都源於班主任對學生的真誠的愛,只要老師與學生之間能以心換心,用真誠換真心,那麼你的一切溝通行爲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溝通的心得 篇七

國中生的教育,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那麼國中生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呢?對家庭教育,許多家長問:有什麼好辦法?有什麼靈丹妙藥?沒有靈丹妙藥。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不一樣,對這個家庭、這個孩子成功的具體做法,換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不一定就有效。國中是學生的個性發展、價值觀成型的重要階段,他們變得很敏感,他們希望得到認可,同時他們也希望被信任和獨立。因此在與國中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對這方面有認識並且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時老師作爲家長與學生之間溝通橋樑,發揮了作用。

我的一個七年級級學生剛入讀時,脾氣很暴躁,叛逆,家長很難與其溝通。這天家長會之後,這位家長來到辦公室把學生的情況告訴我,我瞭解之後馬上安慰家長並告訴她我會與學生溝通。家長會後我馬上做了一些安排,例如我讓這位學生擔任班裏事務工作,這名學生接到這個職務的時候就直接告訴我他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我就告訴他只需要把工作做了就可以,試一試,並告訴他相信這份工他能勝任的。

不出我所料,這名學生把同學分成了5組,出色地完成了工作。我和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把學生在凱翔靈格風的情況告知家長,也要求家長讓學生在家負責週末的安排,例如週六一家人幾點去喝茶,下午去運動,等等。到了學期末,學生的變化很大,家長對學生的瞭解增加了很多,同時家長與學生的關係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待孩子的教育與溝通,孩子進入了七年級,學習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爲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隨之改變。要多與老師做好溝通。孩子進入國中學習,作爲家長除了多與老師外,與各個主要的任課老師交流也很重要,他們更容易瞭解孩子在該科目上是否良好,還存在哪些問題。會考是一個綜合性選拔考試,能夠及時與老師溝通,避免孩子過度偏科是很重要的。另外,與老師交流的內容除了學習成績外,還應該注重孩子心態的變化。國中是一個敏感時期,孩子們有很強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好的東西會影響他,壞的東西也會影響他。洞察孩子的心態變化,及時與老師溝通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在國中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作爲任教國中的老師,我們要把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家長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和家長過度好青春期。

孩子向世界出發!

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 篇八

1.好好地說與好好地聽:

說話的人清楚地表達,讓接收者可以正確適當地接收,所以說話時句子宜清晰明白、簡單易懂;而爲了避免傳遞過程中有太多幹擾,表達時語言與非語言必須一致,不要表露出矛盾訊息,例如談話強調自己很誠懇,但是眼神卻不與對方接觸,或是口語表示同意卻又搖頭皺眉,會令聽話者摸不着頭緒,不知哪個訊息纔是真的。在良好的人際溝通中,接收訊息的人也佔很重要的角色,應該做到良好的傾聽以及注意訊息中的情緒意涵,例如宴會主人以冰冷語調說出「歡迎」,或者朋友眼眶含着淚說「我一點都不在乎」,你聽得出對方的真正意思嗎?

2.提升EQ:

EQ是什麼呢?EQ指的是管理情緒的能力,高 EQ 的人能夠恰當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事與對人能有合理的想法,適當的運用情緒訊息來指引自己的思考與行動,表現出合宜的行爲。在表達情緒時,宜選擇適切時機以及場合,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清楚表達。例如表達者要避免一開口就劈哩啪啦說一大堆感覺,或者當一個人已經忙得焦頭爛額或是在氣頭上時,不可能要求其好好地傾聽說話者的感受想法。錯誤的情緒表達,會讓彼此關係更爲緊繃,往往在無意中傷害對方或是讓自己受傷。當不悅的情緒由心中升起時,要敏銳覺察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不必急着處理眼前的衝突問題,不妨給自己幾秒鐘,甚至幾分鐘時間,做做深呼吸,或離開現場,讓自己激動的情緒逐漸舒緩下來。

3.站在對方的立場,積極傾聽:

所謂「傾聽」,包括感官與心理過程,不僅聽到他人所說的話語、也聽到其中的感覺。傾聽反映就是很認真地聽對方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或是隱藏在話中的含意,不必急着表示贊不贊同、或急着辯解,先試着以對方角度去思考與感受,才能緩和雙方情緒,也才能真正面對問題加以解決。

4.重視溝通的環境及方法,增進雙向溝通:

一段清閒的時間,一個安靜的空間,一種自在的心情,都是能創造出會心的談話;有效的溝通必須先將環境中過度的干擾因素排除,營造出適合溝通的'環境,才能清楚正確地傳遞與接收。有些戲劇節目中出現男女主角鼓起勇氣說出「我愛你」,但是卻因爲在車站環境太吵雜而被淹沒、造成誤解,如果雙方能營造出適合溝通的環境,則能避免這樣的悲劇。

5.善用建設性的批評與讚美的力量:

所有的人都喜歡被稱讚和鼓勵,而不喜歡被批評和斥責,貼切的鼓勵和讚美話語,可以激發正向的感覺,相反地,不當的批評和斥責,可能引發負向感覺,破壞雙方關係。因此當批評的話要說出口時,先想想是否會造成傷害,如果是,則需加以調整;提出的批評應該是具建設性的,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溝通表達的功夫作得好可以增加人際間的感情、增進工作效能與促進事業成功;而一旦溝通表達出了問題,則容易引發誤解,對人際關係造成傷害。臨牀上,可見相當多具情緒困擾者,通常也有人際相處的問題,故人際溝通的議題不只對生活工作有影響,也與心理健康有關,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期望大家可以經由重視與學習,減少上述志明被誤解的委屈,一起營造更快樂更健康的優質社會。

如何與人交往溝通的說話的技巧 篇九

人際溝通注重和每一個人進行良性的互動。既不能夠偏重某些人,使其他人受到冷落;也不應該只顧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愛說什麼便說什麼。否則你只是在發表意見,根本不是在進行溝通。善於溝通的人,必須隨時顧及別人的感受,以免無意中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人際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動,必須養成小心應對、用心體會、虛心檢討的良好習慣。一方面使自己的溝通能力不斷提高, 一方面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獲得改善。在愉快中把正當的事情辦理妥當,則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先說先死

先說爲什麼會先死呢?先說的人說出一番道理來,後說的人很容易站在相反的立場,說出另一番道理。雖然雙方都說得頭頭是道,畢竟後說的人可以針對先說的人,做一番整理和修補,甚至大挖其漏洞,弄得先說的人好像相當沒有學問似的。

先說的人站在亮處,人家把他的底細摸得很清楚。後說的人若是存心挑毛病,專門挑他的缺失,保證把他整得體無完膚。先說的人,說來說去頂多能說出道理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總有一部分被遺漏掉;後說的人,就可以針對這些缺失來大做文章,表現得很內行的樣子。

有時候,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先說先死的情形也不同。比如,下屬先說,說錯了就會受到上司的批評,從下屬的'角度說,上司批評下屬很正常。但是萬一上司先說說錯了,下屬指出其毛病,那上司就會很尷尬:發火的話,就顯得自己沒度量;如果不發火,面子實在不好看。

有一次,化工廠廠長帶領一羣客人蔘觀工廠,經過儀表控制室,忽然看見儀表板上有若干顏色不同的指示燈,有亮着的,也有不亮的。有一個指示燈,則是一閃一閃的。

有人問:“這個指示燈爲什麼會閃?”

廠長回答:“因爲液體快到臨界點了,如果到達臨界點,它就不閃了。”聽起來也蠻有道理。

想不到廠長剛剛說完,儀表工程師說:“不是的,那個燈壞了。”

結果廠長表情極爲尷尬。

明白此道理的人,與別人一見面從不說正經話,專說一些沒有用的閒話。中國人不是不喜歡說話,而是中國話多半不容易表達得很清楚,話本身已經相當曖昧,聽的人又相當敏感,於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好話變壞話,無意成惡意,招來洗不清、揮不掉的煩惱,何苦來哉?所以中國人對閒聊很有興趣,見面不談正經話,專說一些沒有用的,就怕先開口,露出自己的心意,讓對方有機可乘,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惱。這樣做表面看起來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其目的是讓對方先開口,使自己獲得有利的形勢。更何況,言多必失,廢話說多了,難免會說漏嘴,透露一些有用信息,這樣就可以明白對方到底是怎樣想的,然後採取相應的應付手段。

中國人擅長明哲保身,就是因“先說先死”的痛苦經歷造成的。中國人說話一向含含糊糊,讓對方不明白其真實意思,就算隨便一句打招呼:“要到哪裏去?”得到的多半是“隨便走走”之類的回答。只有碰到熟悉的朋友,纔會說“我要去……”。

中國人十分習慣於“不明言”,即“不說得清楚明白”,卻喜歡“點到爲止”,以免傷感情。不明言的態度,比較不容易先說先死。因爲一部分是我們說的,一部分是別人自己猜的,大家都有面子。同時也不容易被別人抓住把柄。“有話直說”,往往弄得自己灰頭土臉,卻不知道毛病出在哪裏。

很多人“有意見也不一定說”,往往鼓勵別人先說,然後見機行事。他若不同意,就大肆抨擊;若同意,也可能把別人的話改頭換面,當作自己的真知灼見。這種讓別人站在明亮處,自己躲在黑暗處的作風,使得別人不敢開口講話,造成很多溝通的障礙。

不說也死

“不說也死”是說給懂得“先說先死”的人聽的。

小麗是老闆的祕書,一向勤勤懇懇、規規矩矩,從不出大錯。星期四她得到通知,說星期五公司有個舞會,小麗很想參加。雖然按照公司的規定,星期五可以不穿正裝,但是身爲老闆的祕書,小麗每天都要穿職業套裝,她不敢穿得太隨便。可是既然有舞會,總不能穿正裝參加吧?因此,小麗破例換上連衣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老闆辦公室進進出出,老闆看着很不舒服,但沒說什麼。下午,老闆通知她:“3點鐘有個緊急會議,你準備一下,負責會議記錄。唉,你怎麼穿成這個樣子,趕快換掉。”小麗這才說:“公司有舞會,何況今天是星期五,公司規定……”老闆火了:“到底是舞會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小麗認爲自己並沒有違反公司的規定,回答的理直氣壯。殊不知小麗如果回答的沒有道理,老闆還可以批評她。她回答的有道理,老闆更是下不了臺,於是惱羞成怒,逼迫小麗換掉連衣裙,否則“炒魷魚”。結果小麗強忍淚水,趕快打車回家,換衣服。

如果小麗一開始就向老闆暗示今天是星期五,可以穿便裝,也許老闆就會不以爲意了。

不要以爲多說多錯,不說不錯。有話不說往往會使你陷入被動的局面。如果你的上司交給你一項很複雜的任務,你完成不了,又一直不敢開口,最後任務完不成,那所有的過錯都是你的的。如果你早說了,你的上司就會想其他的辦法解決。而你明明完不成任務,還一聲不響、硬着頭皮繼續做,往往貽誤了時機。

還有,如果你很少說話,別人就很難了解你,不知你整天想什麼,所以有晉升的機會也輪不到你,孔子欣賞木訥的人,卻也主張言詞必須通達。

如果你本來是個有說有笑的人,結果哪天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別人會覺得有些蹊蹺。這種比較明顯的變化,多半被認爲是心理不平衡的反應。

如果你和老闆一起去拜訪客戶,老闆不小心說錯了話,你卻不提醒,老闆很可能把過錯都推到你的身上,指責你隔岸觀火,居心不良。其實老闆選你一起去拜訪客戶,必然是經過考慮的,認爲你會對他有幫助。

凡事在說與不說之間,看情勢、論關係、套交情,衡量此時、此地、此事對此人應該說到什麼地步,纔算合理。大家都不說,根本無法溝通。不能溝通,當然無法協調。

說到不死

突破的方式是最好能夠做到“說到不死”,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說出合適的話。如何判斷合不合適,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我們說“事無不可對人言”,又說“逢人只說三分話”,就是因爲說話的對象不同。對知心朋友,當然“事無不可對人言”;而對一般人,則“逢人只說三分話”。比如一般人問你:“聽說你要買輛跑車?”你的反應可能是:“沒這麼回事,我哪有那麼多錢啊?”而熟悉的朋友若問你相同的話,你再否認的話,你的朋友就會認爲你信不過他,所以你可能說:“我最近炒股票賺了點錢,是打算換輛車,但還沒選好,你幫我參謀參謀。”衡量輕重,對一般人選擇保密到家的策略,以免“先說先死”,而對朋友則採取私下透露,以“不說也死”的方式,以求“說到不死”。

在工作年會上,總經理正在講話,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行政主管發現總經理遺漏了一項重要的行政決定,他不慌不忙地在便條紙上寫下“關於……的決定”等,然後偷偷地遞給總經理,希望提醒他,把此決定在會上公佈一下。行政主管的做法就很明智,如果等總經理講完話,行政主管急忙站起來,補充說明一番,相信總經理必定很生氣,不但不感激他的補充,而且事後必定氣沖沖地責備行政主管:“你以爲我把那項決定忘在腦後了?我記得比誰都清楚,只不過我認爲暫時不宜在會上宣佈,沒想到你自作聰明,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宣佈了。”而行政主管必定會因“先說”而“先死”。 ‘

如果總經理真的忘了,而行政主管不說,那行政主管就會落到“不說也死”的境地:總經理會認爲他根本心不在焉,這麼重要的事都不提醒一下,以後根本不能信任他。

在說與不說之間,行政主管選擇了一種合適的方式,即不明言,該提醒的也提醒了,至於總經理說不說出來,由總經理決定。無論以後有什麼結果,總經理都不會怪到他的頭上。

業務經理陪老闆到客戶那裏談判,客戶提出讓利3%,業務經理當場拿出計算器,熟練地計算一番,然後把結果顯示給老闆看,嘴上說:“不行,這樣我們就無利可圖了!”老闆看看結果,心裏明白,接着說:“雖然如此,但是看在老客戶的分上,再想想辦法吧。”

明明可以接受,業務經理嘴上卻說不行,實則將決定權交給老闆 。老闆若同意,等於給對方一個人情;老闆若不同意,則有充分的理由拒絕。所以,業務經理真正做到了“說了不死”。如果他計算完,不和老闆商量一下,馬上說“接受”或“不接受”,等於沒把老闆放在眼裏,勢必“先說先死”;如果他計算完,一句也不說,就等着老闆做決定,老闆就比較爲難,因爲他的做法擺明了告訴對方可以接受,老闆再拒絕,豈不是讓對方嘲笑?

“說到不死”其實就是說到合理的意思。只要合理,大家都能夠接受,當然可以不死。

溝通的藝術

要想“說到不死”,就要掌握溝通的藝術。

首先要使對方聽得進去。對方如果聽不進去,就算你有千言萬語,他全當耳旁風。所以開口之前必須謹慎,以免徒勞無功。當對方聽不進去的時候,我們寧可暫時不說,也不要逼死自己。

中國人往往情緒反應激烈,一語不合,就可能翻臉。在溝通的時候,我們不能確保每一句話都說得很妥當,但至少從第一句話開始就特別小心,以誠懇的語氣來使對方放心,使對方瞭解我們不會採取敵對或者讓對方沒有面子的方式來進行溝通。這樣,對方纔會逐漸放鬆。

第一句話就引起對方的戒心,使他覺得自己可能會吃虧,或者可能會沒有面子,他就會採取躲避的策略;躲不開的時候,也會且戰且走。一旦對方想“溜”想“躲”,就不可能獲得圓滿的結果。

中國人說話很少開門見山,而是先寒暄一番,看看對方的反應如何。如果對方心情不錯,纔可以進一步溝通。如果沒說兩句話,對方就很不耐煩,甚至要端茶送客,那你就算有再重要的事也要忍一忍,因爲此時多說無益,“話不投機半句多”便是此理。

有人可能認爲中國人的寒暄是在浪費時間,有正事不說,非得在無關緊要的事上大費脣舌,是不分輕重的表現。其實,他們根本不懂寒暄的妙處。東拉西扯,說一些沒有用的寒暄話,目的在於瞭解對方的情緒狀態,並且產生穩定對方情緒的作用。不急着講,先摸清楚情況再說,乃是上策。

爲了讓對方聽得進去,我們很容易採取討好的方式,儘量說一些好聽的話,讓對方聽起來很高興而易於接受。其實,想討好中國人,並不簡單。既不能單純地討好對方,又要讓對方聽得進去,單純強調話說得對並沒有用,有時候,你說得越對,對方會覺得越沒面子,以致惱羞成怒。

說得對,還不如說得妥當來得有效。但每一句話都要說得很妥當,實在不容易。任何話一出口,對方大多不會“就聽到的話來判斷”,反而多半“在聽到的話之外去猜測用意”。弦外之音,往往比說出來的話更重要。

另一方面,在溝通時我們也要用心聽取對方所說的道理,不要過於在意對方怎麼說。任何一句話,認真去聽,都可能聽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無價值。但是,我們常常不在乎這些道理,卻斤斤計較於對方表達時的態度和語氣。換句話說,我們不認真聽對方在講什麼,卻十分介意對方是怎麼講的。事實上,愈有道理,愈容易引起聽者的反感,所謂忠言逆耳。

但中國人很奇怪,心中有話不一定說出來,而要等着對方來猜;就算我們勉強說出來,也必定說得含含糊糊;而當我們說得很肯定的時候,對方就更小心了,因爲說得斬釘截鐵的未必是真話。中國人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只是不瞭解的人,很難明白我們的真實意圖,造成溝通障礙。既聽他的話,又看他說話的樣子,綜合判斷,纔可以決定信或不信。

這時就需要我們發揮察言觀色的本領,關注對方說話時臉部的表情。表情比言語本身更能表達內心的動態。人類五官之中,眼睛是最敏銳也最誠實的,觀察人的邪正,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準確的了。眼睛不能遮掩人的惡念。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昧。

在溝通方面,中國人最重視圓滿,也就是設法站在每個人的立場上,讓大家都有面子。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能只照顧幾個人而冷落其他人。被冷落的人覺得很沒面子,就會引起情緒上的反彈,不但增加溝通的困難,還會產生難以預料的不良後果。《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在初見林黛玉時,說她“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林黛玉遠來是客,誇獎她是應該的,但是當時迎春姐妹都在場,如果只誇獎黛玉的話,恐怕她們會覺得不快,所以王熙鳳一句“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在誇獎黛玉的同時,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當然,在人數衆多的情況下,讓每個人都有面子,確實很難。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儘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則有助於溝通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