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靈山大佛導遊詞 彙總10篇

【導語】

靈山大佛導遊詞 彙總10篇

靈山大佛導遊詞 彙總10篇 由本站會員“8flash”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靈山大佛導遊詞篇2:靈山大佛導遊詞篇3:靈山大佛導遊詞篇4:靈山大佛導遊詞篇5:靈山大佛導遊詞篇6:靈山大佛導遊詞篇7:靈山大佛導遊詞篇8:靈山大佛導遊詞篇9:靈山大佛導遊詞篇10:靈山大佛導遊詞

【正文】

篇1:靈山大佛導遊詞

無錫的靈山是塊風水寶地。靈山大佛、梵宮等佛教文化景點聞名海內外,每一天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遊覽,也有一些信衆來燒香跪拜,祈求佛祖保佑。暑假中,我這個對佛教一無所知的人,也去領略一下勝境風光。

步及景區,穿過“靈山勝地”的山門後,一座五門相連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在大道正中,上頭刻“持戒”、“佈施”、“忍辱”的題匾——聽說這是對佛教徒的紀律要求。

過了山門,兩座由青銅澆鑄的蓮花池吸引了衆多遊客的目光。傳說中,佛祖是在蓮花中出生的。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九龍灌浴”景點。那裏是一片極爲寬大的廣場,廣場中央有一座由神像,寶瓶疊起組成的巨大的銅塔,頂端有一朵巨大的、未綻放的蓮花。隨着《佛之誕》的音樂響起,廣場四周衆多噴泉一線沖天,塔頂的蓮花瓣徐徐地打開了,幼年的釋迦牟尼在蓮花中誕生了,巨塔下九條龍口中噴出高高的水柱,爲釋迦牟尼洗浴。這一景觀再現了佛祖誕生的故事。九龍噴出的聖水落入池中,化着七十二股清泉從鳳凰口中緩緩流出。一些遊客紛紛拿出水杯,恭敬地接下這表示吉祥的聖水。

列在九龍灌浴東側的梵宮,五印壇城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得光彩奪目。

一汪清澈的流水將五印壇城圍在水中央,讓人感到那座聖殿是那麼遙不可及卻又觸手可即。我在花木叢中穿梭了一陣,最終摸索到了入口,這座藏族佛教殿堂外觀很像布達拉宮。走進壇城,無數精美的佛像、壁畫紛紛進入遊客的視線,精湛絕倫的工藝讓人歎爲觀止。

用黃金打造起來的梵宮更是金光閃閃、佛光繚繞。那裏是世界佛教會址。梵宮裏有一座高大、渾圓的演出大廳,天穹般的屋頂上變幼着寶石般的彩光。大廳里約有兩千座席,那裏常年演出大型歌舞劇《靈山吉祥頌》,講述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等人生問題,在四周巨大的環幕電影的配合下,講述了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故事。

遊覽過上述景點已經累得不想走了。可到了靈山不去參拜靈山大佛太可惜了!遠遠望去,大佛站在山頂向我們招手致意呢!我又打起精神向山上走去。途中,首先遇到“天下第一掌”,約有三層樓高,一根手指就有1米粗。這是如來佛祖的手掌,與山頂銅像的手掌一樣大。導遊說,摸一下佛掌能夠帶來福氣,遊客們頓時興致勃勃地去摸佛掌,一個個彷彿沾滿了福氣,喜笑顏開。

過了大佛掌,眼前是沿山而上的幾百級臺階。遊人走走停停,艱難地蹬着臺階。在一陣陣喘息聲中,我來到了大佛腳下,遊客們一個挨一個地去抱佛腳。這座大佛像有88米高,在巨大的佛腳前,我是那麼渺小,任何一個腳趾都比我高,我竭盡全力抱住佛腳的大拇指,留下了一個珍貴的鏡頭。

從佛腳下的平臺向四周看,佛像背後與兩側三面環山,正南方是浩渺無際的太湖。唐代高僧玄奘見到這塊絕佳的風水寶地,把它稱爲靈山。我相信這塊秀美的寶地匯聚了天地山水的靈氣。這次遊程使我對佛教知識略知一二。佛教的信仰是要人持善心,做善事,促進社會和諧。這次旅遊讓我大開眼界,其樂無窮。

篇2:靈山大佛導遊詞

朋友,你明白靈山嗎?如果你想了解靈山,那你聽我給你介吧。六峯山是靈山的一大風景區,它有很多地方能夠遊玩。如情人洞、龍頭洞、一炮臺、二炮臺等,還能夠拜菩薩、觀音、佛祖等保佑你一生平平安安。到了晚上,六峯山上就會亮起許多五顏六色的彩燈,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各種顏色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十分漂亮。山頂上矗立的高高的電視塔。但在山頂上,靈山的秀麗風景盡收眼底,我的家鄉美極了。

雙鶴公園是靈山二大風景區。公園裏有噴泉、假山。假山可好玩了,能夠捉迷藏、做遊戲,我十分喜歡。如果這時是春天,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桃花,還沒上山就能夠聞到一股清香的桃花味了,呀!這種香味兒簡直令人陶醉,我都有些飄飄然了。

登上半腰山,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朵朵、一束束怒放着的桃花,春風吹來,陣陣花香引來了一羣羣小蜜蜂,真美呀!我們彷彿走進了花的世界,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流連忘返的神情,雙鶴公園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步行街是靈山的又一獨特風景,去靈山必須要到步行街去。超市、商鋪林立,商品繁多,品種齊全,什麼都能夠買到,書籍、衣服、精品應有盡有。步行街的中央有個噴泉,噴泉中有個古董,青銅色的,名字叫司母辛方鼎,也能夠叫司母戊鼎,它有兩個名字,至於來歷,那就要自我到步行街看了。以上就是靈山比較有名的地方,朋友們靈山永遠歡迎您!

篇3:靈山大佛導遊詞

後面還有多篇靈山大佛導遊詞!

我覺得,靈山大佛這個地方,成就了馬山,也成就了無錫。我周圍的太多太多的朋友,七年級十五必去那裏。

我是個少根筋的人,對於這個地方,說不出它有多靈多好,可是,真心喜歡。

靈山大佛的所在地,據說是由玄奘法師命名的。相傳法師由西天取經回來,經過此地講經說法,發現那裏和釋迦摩尼得道成佛的靈鷲山極爲相似,故而命名此地爲小靈山,並且囑咐大徒弟窺基在此主持開法——對,你沒看錯,是大徒弟,可是,真的不是孫悟空,那個是傳說……於是,那裏便開始建造寺廟,稱爲祥符禪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好像但凡是寺廟,總歸要經歷戰火的洗禮,祥符禪寺也不例外,到當年修復寺廟的時候,整個寺廟已經就剩一口井了……

記得當年我們做導遊培訓的時候,教師就以往說過,這個大佛的位置選的相當的好,極爲貼閤中國的風水說。靈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後有靠(靈山),還有兩旁扶(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此刻的靈山已經和我們當年背的導遊詞不一樣了,最早去靈山的時候,僅有大佛,之後有了九龍灌浴,再之後有了梵宮,到此刻多了五印壇城,相信不遠的將來,還會有別的景點增加的,當然,票價也是……

好吧,我們慢慢講,可是因爲開寫無錫這個系列的時候,並沒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能夠上網去找找,或者帶着這個去逛景點。

靈山大佛景區位於無錫馬山鎮,一般從市裏開車過去是40分鐘左右,如果公交車的話,一般在1個半小時左右,你也別覺得無聊,去馬山必經的是十八彎風景區,到了那裏,已經能夠看見太湖了,天氣晴朗的時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開車一般會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盡收眼底——跑題了,回靈山。

我們此刻逛靈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區交通,因爲此刻的靈山景區實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區檢票口進去,就能看見景區交通車的賣票亭,貌似是25一個人,隨便坐,只要你在景區內,看好車子的方向,景點到景點間幾乎就不要動腦筋了,很偷懶的玩法,可是爭取時間節省體力。

第一站,佛手廣場。

佛手廣場,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會排隊摸掌,意爲沾福壽。佛手佛手即爲福壽。這個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靈山大佛右手掌1:1的複製,高達11.7米,寬5.5米,單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了,由此,對大佛之大也可窺一斑了。大佛的手勢是有講究的,這個右手的印相是“施無畏印”,這個手勢的表示了佛爲救衆生的大慈心願,據說這個時候能使人心生安寧,無所畏懼。

佛手的旁邊,與它對應的,是“百子戲彌勒”。我是極爲喜歡彌勒的,不爲別的,只爲那句: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整個雕塑上,一共有整整100個栩栩如生的小朋友,據說是在考驗彌勒是否如傳說中那樣能容難容之事。事實上證明,僅有心胸開闊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歡樂。我有的時候看着這個笑眯眯的彌勒,就會覺得遇見的事其實都不算什麼事,都終究能夠過去的……

順着彌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禪寺了。寺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咱們繼續往前。[由本站網友投稿]

穿過了寺廟便是杏壇廣場了。廣場中央那個獨一棵的樹,是棵老銀杏樹,對,沒錯,老的,據說植於唐代貞觀年間,已經有將近1400年的歷史了(老妖?),並且每年都結果,號稱是祥符禪寺的鎮寺神樹。(這樣說來,看來當年寺廟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雲道。站在登雲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靈山大佛到此一遊的照片了。可是其實,有說法說了,有兩種地方不適合照相,一種是墓地,一種是寺廟……佛不太好照進照片的,這個我挺信的。

登雲道,一共216級臺階,分爲7個平臺,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是隻見平臺不見臺階,寓意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至於爲什麼是216級臺階,是因爲佛教中認爲,人生有108種煩惱和108種願望,登上了216級臺階,便可拋卻煩惱,得償所願。我以往有朋友求婚,揹着女朋友爬上去再爬下來,乖乖……

在往上,便是整個靈山景區的核心——靈山大佛了。靈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

靈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摩尼立像,高88米,重達700多噸。整個大佛使用了衆多的高科技,他那一個個的髮髻裏就藏着避雷針呢——

大佛的右手是施無畏印,這個我們之前說過了,而左手則是“與願印”,意思是滿足你的願望,保佑你平安歡樂。並且,請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沒有發現,不論你在什麼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寧慈祥,真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

大佛是能夠上去的,乘坐電梯能夠上到蓮花臺上,然後去抱抱佛腳吧——話說我每次考試前都會去抱抱佛腳,偶有一次沒抱,便是敗北……掩面遁走ing。

從登雲道下來,在杏壇廣場就有小交通,所以記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丟了哦——

從杏壇廣場往下一站,就是九龍灌浴了。

這個九龍灌浴,應當是靈山景區中最爲震撼的演出了。廣場的是一個大型的羣雕噴泉,主體是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蓮花,底部是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龍和八位仙人環繞巨大的水池,噴泉的周圍還有八組鳳凰。

這個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經》,說的是佛祖釋迦摩尼一誕生時香花滿地仙樂飄飄,他一出生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便開出一朵蓮花,這個便是步步生蓮的來歷。然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吾獨尊。”這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九條龍,吐出水柱,爲其沐浴。

故事就是這樣,這個表演被稱爲“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因爲在《佛之誕》的音樂中,巨大的蓮花花瓣會緩緩的打開,一尊7.2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此時,九條龍的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爲太子佛像沐浴。此時,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會環繞一週,象徵着“佛光普照”。隨着音樂聲減弱,蓮花花瓣將包裹着太子佛像緩緩合攏。

演出結束後,周圍的八組鳳凰口中會流出淨水,稱爲“八功德水”,即是“聖水”,大家能夠去喝一杯,據說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們一樣乘車進來的,那麼這個地方也是個匯合點。我們反着介紹一下。

從門口通向九龍灌浴的這條大道稱爲菩提大道,相傳佛祖是在菩提樹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徵着智慧。可是我們那裏不太適合種菩提,所以都是用銀杏樹代替。大道的中央刻着7朵蓮花,取自步步生蓮。那裏我扯個題外話,以後去看與佛有關的地方,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幾乎隨處可見蓮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態。在大道的兩旁地上,刻着不斷雲的花紋,這個是很傳統的中國式花紋,很多地方能見到,意爲“不斷運”。

菩提大道往門口,能看見一個大型石牌樓,稱爲五智門。門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組大字。六度就是學佛之人到達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爲準則。

“佈施”即爲給予,無私且不求回報,佛教將佈施分爲:財施、法施、無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規、行爲規範、社會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種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

“忍辱”是指我們處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負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魯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業,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精進”就是奮鬥,凡成就事業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奮鬥,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

“禪定”是一種心性的修養,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專心致志,不輕易被各類事物誘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說我們爲人處事要講究大智慧,講究方法,不要蠻幹,要圓融,也不要耍小聰明,要誠信。

五智門的每個柱子上都有一隻威武的石獅子,寓意獅子吼,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徵。

好了,再往前就出門了,我們回到之前的九龍灌浴的廣場。這個廣場的周圍是轉經廊,一共有108個轉經筒。轉經筒是藏傳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轉經一週等於誦經一邊,功德無量。這個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見的寺廟外面掛滿彩色的經幡一樣,風吹過經幡,便是在誦讀經文。

再往前,能看見有很多鴿子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個紫銅鍛造的浮雕,記載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傳釋迦摩尼在長達6年的苦行之後,在菩提樹下打禪靜思,併發誓說“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雕像的中間佛祖端坐,一手觸地,爲“降魔印”,兩邊分別展示了魔王用權欲、財寶、美色來引誘佛祖,用誹謗來污衊佛祖,用魔兵來恐嚇佛祖,而佛祖巍然不爲所動,經過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錢、權利、女色、恐懼、誹謗等障礙,最終大徹大悟了。

其實,佛教故事真的能聽出禪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們的下一站,就是梵宮。

我第一次進這個地方的時候,真的給嚇到了,乖乖,那個氣勢,那個燒錢……

我沒辦法形容梵宮,這個地方真的要親自去了才能體會……

進入梵宮是要穿鞋套的,順着人流往前走,首先進入的門廳,漢白玉門廳上方的匾額上是描金的“靈山梵宮”四個字。門廳的兩邊有一對馱六牙白象,傳說釋迦摩尼投胎至母親腹中時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並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徵着法力無窮的意思。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齒象徵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則象徵着四如意。

白象的後面是一對近4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東陽木雕。東陽木雕是以平面爲主的雕刻藝術,從唐代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被稱爲“國之瑰寶”。

門廳的正門平時是不開的,僅有在有貴客到來時候纔會打開,遊覽一般是從兩邊的側門進去,進去便是廊廳。

來,進去之前,我們先深呼吸,因爲裏面太過於震撼。

廊廳是進入聖壇的通道,整個廊廳爲拱頂結構,高18米,長約80米,中間由塔廳分隔,整個廊廳全是採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廊廳兩旁是16根雕有東陽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間是高達12米的《世界佛教傳法圖》,一共12幅,以時間爲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展爲主題,生動展示了佛教傳播、交流的歷史圖景以及佛教的豐富內涵。

廊廳頂部爲方形套疊藻井,中央雕刻有立體蓮花圖案,各方形藻井整齊排列,佈滿整個拱頂,讓人有一種舉首高望空曠遼闊的感覺。藻井七種顏色有節奏地變換,映照着捲棚間高懸的4組仕女飛天,她們容貌秀麗,體態豐盈、飛袖飄逸,或彈琵琶、或吹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攜彩雲飛之慾出,讓人如臨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廳。塔廳爲八角形,四周牆面上裝飾有以“靜、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圖,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內涵。塔廳的中部,空間高度高達60米,仰天望去,頂蓋星光熠熠,繁星閃爍,空靈而深遠,彷彿置身於一片蒼穹之下。

廊廳的盡頭,是巨型琉璃畫《華藏的世界》,整幅畫是由106塊琉璃組成的,寬8米,高10米。琉璃是佛教“七寶”聖物之一,因爲其“火裏來,水裏去”的工藝特點,被認爲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卻了琉璃,壁畫中還鑲嵌了黃金、翡翠、珊瑚、瑪瑙等“七寶”聖物12.8萬顆,涉及了多種中國傳統的手工藝技術。中間的毗盧舍那佛,內胎用了500公斤的白銀,外部則是15公斤的黃金。這幅壁畫算得上是梵宮的鎮館之寶了。

再過去,就是聖壇前廳,那裏是由6個直徑近10米的穹頂構成的,由數十位代表當前敦煌壁畫創作最高水平的畫師歷時數月,將一幅幅神祕的敦煌壁畫呈此刻那裏。

整個梵宮最重要的地方莫過於聖壇,那裏是一個集會議、演出、參觀於一體的圓形場館,也是世界佛教論壇的主會場,在那裏能夠舉行2000人的國際會議。聖壇的上方是高達30米的巨大穹頂,1500盞蓮花燈隨着電腦的控制,變化出多種多樣的顏色,那裏建造者巧妙的設計,做到了“見光不見燈”的效果,讓人置身其中,感嘆奇妙無窮。

平時的日子,那裏會有《吉祥頌》的演出,利用燈光、舞臺、音響,演繹了釋迦摩尼成爲智者、覺者的過程,很值得一看。可是這個演出要看情景的,如果靈山的梵宮有接待任務的話,演出是會暫停的。

主體參觀完,順着人羣便可慢慢的出靈山了,這個梵宮足夠震撼了吧,進去的沒有不感嘆的。

出了梵宮,站在梵宮的廣場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見靈山大佛、代表了汗傳佛教的建築梵宮、代表了藏傳佛教的建築五印壇城和代表了南傳佛教的建築曼飛龍塔。

我們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壇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種手印,我們之前已經提到了三種——施無畏印、與願印和降魔印,此外還有說法印和禪定印。“五印”寓意佛說法度生的五種方法和姿勢。“壇城”,在梵語裏叫曼荼羅,有會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薩並且修行的場所。五印壇城佔地約5000平方米,共計6層,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建造的藏傳佛教風格建築。

五印壇城周圍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認爲,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須彌山,周圍爲八山八海所圍繞,除了第八海爲鹼水外,其他的均爲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稱爲香水海。所謂的八公德,爲澄清、清泠、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患、增益,這個我們在九龍灌浴的時候也遇見過,體現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價值意義。

我們接觸藏傳佛教十分的少,所以這個五印壇城的裏面也實在沒有辦法解釋個所以然了,只能看個熱鬧。所以,有機會還是親自進去看看的好——

出了五印壇城,整個靈山景區也基本逛完了。別小瞧了這幾個景區,連演出全部看完的話,你怎樣也得折騰個大半天,要是你還不坐遊覽車,從早逛到晚都能夠。

篇4:靈山大佛導遊詞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峯,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2000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到達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總共耗用銅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並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爲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我的名字,千古流芳。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着你,關注着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爲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那裏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齊,使它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裏麪包含着多少技術資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儘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銅佛的方法來說,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爲“國寶”,其實僅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了260萬人,爲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可是涉及到幾百人,並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了航天技術。在那裏還能夠找到許許多多個“爲什麼”。所以,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僅能夠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由於時間限制,我在那裏只能談兩個“爲什麼”

第一個“爲什麼”是:安裝好的大佛,爲什麼是“兩腳離地”的

這是因爲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透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於有四、五千隻手從裏面加以託着和拉着。這樣,銅壁板能夠鑄得儘可能的薄,節省銅料,經濟合理。所以,做到最下頭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

第二個“爲什麼”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爲什麼

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裏,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並且有很多,所不一樣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髮髻。人們都明白避雷針務必是尖頭的,可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範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狀況就完全不一樣,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爲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爲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於構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髮髻的頂端,豈不正好適宜!

正由於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資料。所以我們能夠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徵。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樣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把大佛建在那裏呢

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

1994年無錫市及馬山區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後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重視,親自前來考察,並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爲那裏位於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加上那裏地理條件優越,坐北朝南,應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後,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好處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好處看,靈山大佛不僅僅屬於無錫,而就應是屬於華東,屬於全中國。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館、隨喜堂、萬佛殿、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之後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抱過佛腳,從樓梯下到中層隨喜堂,堂內可博覽佛教法器,欣賞佛教詩畫,聆聽佛教經典,還可參加祈願貼金、佛光普照等特色佛教文化活動。上層萬佛殿內,供奉有近萬尊靈山大佛的真身小佛像,萬佛朝宗,氣勢恢弘。靈山勝境,山靈人靈;靈山大佛,佛大山靈!願靈山大佛給大家帶來靈氣、福氣、運氣!歡迎大家再來靈山!

篇5:靈山大佛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貴賓,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國家AAAAA級景區。座落於風光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國最爲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景區,擁有當前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展現當代佛教文化、佛教藝術建築的景觀羣和藝術珍品。標誌性景點爲88米高神州第一大佛――靈山大佛,建成時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立佛像。大型音樂動態羣雕“九龍灌浴”,展現了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絢麗壯觀、震撼人心的佛誕場景。靈山梵宮集世界佛教論壇會址、藝術殿堂、旅遊奇觀於一身,美侖美奐,莊嚴神聖。感悟靈山,吉祥平安!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靈山大照壁,正面的“湖光萬頃淨琉璃”是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提寫,認爲靈山勝境與太湖交相輝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照壁在園林風格中起到藏景的作用,在靈山又起到了藏風納氣的作用。靈山勝境是在趙樸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在照壁的北立面,是樸老題的《小靈山》一詩??“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峯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意思是說:我曾去過印度靈鷲山,那裏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地方,此刻一片空荒,令人嘆息,在小靈山看到了法脈興旺盛景,重現靈鷲峯當日的盛況,就像靈鷲飛來一樣啊。樸老給予靈山許多關愛,期望靈山能成爲新時期的佛教聖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我們沒有辜負樸老。2009年3月28日,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會在靈山順利召開。

前面我們要走過的這五座橋稱爲“五明橋”。佛教將人類五種智慧概括爲五明:聲明(語言學)、因明(邏輯學)、內明(哲學)、醫方明(醫學)和工巧明(應用科學)。每個人都要廣學五明,這樣才能更好的爲衆生服務。此刻我們過“五明橋”,經過不斷的提升自我到達禮貌大道更高境界。

過了五明橋,就到了勝境門樓,這集徽式建築、皇家建築、藏式建築之風格於一體。門上懸掛“靈山勝境”匾額爲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此刻靈山勝境已經是國家的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中國最年輕的5A級精品景區。

勝境門樓背面是由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題寫的梵文體“靈山勝境”。回過頭,兩側不遠處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禪詩“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染塵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讓我們清淨心靈,以平靜安詳的心態來遊覽靈山勝境。

此刻請各位領導跟我一齊繼續往前走,前方的大理石基座上所供奉的是當年佛祖涅?前爲弟子留下的雙足印,稱爲“兩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向供奉的聖蹟,唐玄奘法師到古印度取經時將其臨摹帶回我國,現供奉在西安大雁塔內。我們能夠看到佛足足底平滿,我們生活中所說的“滿足”便是由此而來,另外能夠看到佛足五趾齊平,代表平安吉祥,也寓意了衆生平等。佛祖一生傳教50年,足跡遍佈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直到涅?,佛足印就是佛祖腳踏實地、精進不止精神的象徵。此刻讓我們沿着佛祖的足跡,瞭解這樣一個偉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創立的淵源流長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們看到的大型石牌坊稱爲五智門(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手工藝石牌坊。佛教認爲人們經過修行,不斷提升五明,最終可到達五智圓滿的境界。牌樓上兩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種主要方法和原則。正面是“佈施”、“持戒”、“忍辱”,後面是“精進”、“禪定”、“般若”,“佈施”,就是給與,無私地不求回報的給與別人。佛教把佈施分爲: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很好理解,就是施與財物給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確的道理告訴他人。無畏施就是給與他人勇敢和自信。“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規、行爲規範、社會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種最基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佛教以戒爲師,我們講以法治國。“忍辱”:指我們處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負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魯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業,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轉過來看這一面,“精進”就是奮鬥,凡成就事業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奮鬥,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禪定”是一種心性的修養,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專心致志,不輕易被各類事物誘惑。“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說我們爲人做事要講究大智慧,講究方法,不

要蠻幹,要圓融;也不要耍小聰明,要誠信。五智門的門柱是由整根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每個石柱上都有一隻威武的石獅子,俗語說:雄獅一吼,威震四方。獅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徵。門柱兩面還有名人名家的對聯,意義深刻,值得品味。

此刻我們腳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樹,相傳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樹又是智慧的象徵,由於氣候原因,在中國一般以長壽的銀杏樹象徵佛教中的菩提樹,象徵佛教源遠流長。待到秋天,金黃的銀杏葉隨風飄落,獨具禪境。菩提大道路中央是根據佛陀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建造的7朵蓮花,各位領導能夠走在蓮花上與佛同行,寓言步步連升。也可踩踩蓮花中9顆蓮子,福澤子嗣,子子孫孫都將是有福之人。道路兩邊是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種植了近千種名貴花木,是江南水景園林的典範。

走到菩提大道的盡頭,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靈山大型音樂動態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是二期工程的主題工程,展示了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恢宏壯觀的祥瑞景象。《本行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剛誕生便不一樣於常人,他能說話會走路,每走一步腳下便會涌現一朵金色蓮花,最終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般大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頓時大地也爲之震動,虛空中出現九條巨龍灌下香水爲他沐浴。等下當《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當蓮花瓣完全打開後,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高達三十多米的水柱,轟然交匯,沐浴佛身。整座青銅羣雕高27。5米,蓮花中小太子像高7。2米,全身鎦金,重12噸。蓮花座下爲獅子鼓,在佛教象徵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爲“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飛天。

在9條龍對應下方共有八組鳳凰,演出過程中將會吐出72道“八功德水”(包括: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根),請各位領導持杯接飲,將保佑你身心安樂,六時吉祥。

九龍灌浴廣場一週是108只轉經筒,轉經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經一週等於讀誦經文一遍,功德無量。

靈山勝境在中軸線上展現了佛陀一生成就,概括爲四相成道,出生、降魔、說法、涅磐。各位領導,剛纔我們觀禮了釋迦牟尼佛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那此刻呈此刻我們面前的就是佛陀降魔成道的過程。各位領導能夠走進細看,整塊銅雕由1000多塊大小不一樣的錫青銅板拼裝焊接而成,是我國最大的立體浮雕。相傳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52歲時的老來子,原名叫做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從小就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偶然之下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便產生了出家的念頭,於29歲逃離皇宮。爲了給衆生尋求解脫的方法,佛祖曾修了六年的苦行,我們能夠看到,在銅雕的最右邊是佛祖瘦骨如柴的樣貌,但依舊悟不出真理,於是放棄了苦行,來到尼漣潺河洗去身上六年的污垢,在路途中碰到兩位牧羊女給他供奉食物,佛在理解供養後恢復元氣,便來到菩提樹下打禪靜思,併發誓“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於是在菩提樹下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在即將要成道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我們以佛祖的角度來看,在他的左手邊是兩位女子,一位手中拿着酒壺,另外一位手中拿着食物,一派歌舞聲平的景象,也是佛祖沒有出宮之前的真實生活寫照。代表着享樂榮華富貴的誘惑。在佛的右手邊同樣能夠看到兩位女子手中國共產黨同託舉着皇

冠代表了權勢以及地位。在享樂的旁邊我們能夠看到有三位美女搔首弄姿,在經書上記載,在西方有位魔王叫做波旬,他預測到釋迦牟尼即將要成道,於是派出自我三位年輕貌美的女兒用美色去誘惑他,但佛祖不爲所動,識破了她的詭計使她們變成醜陋的模樣,能夠看到與之對稱的另外一邊是三位又老又醜的,其中兩位手中拿着鏡子,佛給她們鏡子讓她們看到自我年老的模樣,讓她們明白青春、美貌都只是一時,不要太在意外表。魔王見魔女誘惑沒有成功,十分震怒,於是便親自帶領魔軍手持長矛長劍企圖用武力、惡勢力去威脅他。但佛祖毫不畏懼,最終一一降伏他們。在歷經七天七夜後,佛戰勝自我最終的心魔,最終修得正果。能夠看到銅雕的最右邊,是佛陀的初轉的法輪,首次在鹿野苑講經說法的場景。前方跪拜着的女子是土地神,見證佛祖降魔成道的過程,覺得佛陀十分偉大,便立刻跪下頂禮膜拜。整塊銅雕的名字就叫做降魔成道,降伏心魔,悟道成佛。

我們看到銅雕的背後是由著名書法家啓功題寫的佛教教義“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意思就是不要做壞事,要多做善事,要時常堅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要自我反省,才能斷掉種種妄念,這就是佛教。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

前面高聳的石柱稱爲“阿育王柱”,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與秦始皇是同一時代的人,因爲統一一個國度必須要經過戰爭,阿育王在他老年的時候覺得自我罪孽深重,在戰爭中有無數的生命被殃及死去了,於是他就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佛教,並把佛教定爲國教來治理國家,並且派出使臣到各個國家去弘揚佛法。如果說是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那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的。他是一個典型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各位領導眼前看到的整根花崗岩石柱是純手工雕鑿而成,高16。9米,直徑1。8米,重達200多噸,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徵着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由於阿育王的大力弘揚,佛教才能夠發展成爲世界性宗教。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佛手廣場,最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各位眼前的這隻龐然大手,稱之爲“天下第一掌”。它與靈山大佛右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高達11。7米,寬5。5米,手指直徑就達1米,總重量達13噸,由此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佛掌的印相爲“施無畏印”,寓意驅除衆生痛苦,令衆生無畏無懼。俗話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我們不妨帶着完美的心願去摸摸佛手,讓大佛爲您驅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燒香不僅僅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融入中國百姓幾千年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動,不僅僅祭祀時敬香,還有對月焚香,對花焚香等,讀書的時候也要燃一爐香。燒香除了敬拜祖先、神靈的作用外,還有除污去穢,滅蟲殺菌的作用,清雅的香氣能夠清心醒腦,除去雜念,使人靜心專心安心,佛教中燃香禮佛,主要表示對佛的尊敬,同時香燃燒自我、把益處留給別人,代表了佛教無我利他的精神,用此刻的話就是一心爲他人服務的精神,所以燒香也表示了一種感恩,感激那些無私付出,一心爲百姓衆生謀福利的人。)

此刻讓我們欣賞大型青銅藝術珍品“百子戲彌勒”,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世人常說彌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釋迦牟尼佛祖派100個小頑童下來考驗彌勒,我們能夠看到100個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爲所動,依舊樂呵呵。請各位領導隨緣摸一下自我最喜歡的小頑童沾點喜氣。

走過前面的祥符三橋,便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這座寺始建於唐代,初名小靈山寺,後歷經風雨,宋大中祥符年間重建,改名“祥符禪寺”,爲法相宗的重要祖庭之一。大家能夠注意一下,我們面前三座橋東邊的是“慈恩橋”,意思是讓我們知恩感恩,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感恩是一個人修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西邊的是“普渡橋”,佛教中講普渡衆生,幫忙別人脫離苦海,意思是讓我們在感激別人的恩德和幫忙的基礎上,學會無私的幫忙別人。中間的是大覺橋,意思是說僅有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擁有無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覺之路,成就大智慧,獲得大福報。過了橋正對着我們的是天王殿,又是祥符寺山門。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着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相傳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56億7000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爲未來佛。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相當於我們此刻公安部長。

走出天王殿,能夠看到鐘樓、鼓樓。鐘樓裏設置有“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站在那裏我們能夠看到面前高8米的一尊佛,這是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計的,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這尊8米高小佛經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所以在那裏看又稱爲雙佛奇觀。

後面氣勢雄偉的建築,則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一匾爲樸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指能夠進行非凡的努力和奮鬥、擁有非凡的決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覺者。走進來看到中間坐着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着兩爲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像。

出了祥符禪寺,來到杏壇廣場,廣場中的這棵古銀杏,植於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此樹姿態神異,樹乳累結。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是寺廟歷經千年最好的見證。同時那裏也是觀瞻大佛的絕佳處,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靈山大佛佛像總共耗用銅725噸,佛體由200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每塊銅壁板的壁厚爲6—8毫米,最大的面積有20多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到達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把這些銅壁板焊接在一齊,焊縫總長度竟達35公里。佛教提倡感恩,所以靈山將當時捐資建造大佛者的姓名全部刻在蓮花瓣上。蓮花座共分四層由88瓣蓮花瓣所組成。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

靈山大佛根據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論體系建造,大佛形象由南京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先生設計,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定稿,嚴格按照佛經記載佛祖“三十二相”的體態設計製造,慈顏細目,廣視衆生,似笑非笑,未語先聞。大佛右手造型爲佛教“施無畏印”,左手爲“與願印”,代表除卻衆生痛苦,給與衆生歡樂。大佛衣着線條流動,立體感十分強,結合了古今雕塑藝術的優點。

靈山大佛1997年建成開光。至此,東有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中國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圓滿。

我們面前通往大佛腳下的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爲“登雲道”。登雲大道一共216級,共分七個平臺,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正好貼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登雲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記載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重要歷史。登雲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爲“六角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爲甘洌清甜,十分推崇,被譽爲江南十大名泉之一。登上216級臺階,寓意着消除108種煩惱,佛教中認爲人生共有108種煩惱,我們每登上兩級臺階便消除一種煩惱,登上七級平臺,諸多煩惱也一掃而空了。

各位遊客,此刻我們要遊覽的是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佛教文化博覽館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體系等豐富的文化資料,集中體現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此刻展此刻我們面前的是佛博館“鎮館之寶”――用揚州出土的的漢代金絲楠木,請名家雕刻的萬壽山五百羅漢堂。清乾隆年間,先由畫師王方岳根據佛經記載的羅漢境界描繪出10幅羅漢圖。2年後乾隆皇帝親筆御書《萬壽山五百羅漢堂》,以敘建堂之緣起,並作10篇題記,以細緻的解釋10幅羅漢圖之資料,與羅漢圖一併勒石於羅漢堂內。《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原本放在北京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被付之一炬,而長卷拓本則被保存下來。爲了讓稀世珍寶得以重見天日,安徽徽州老藝人王金生按照長卷的拓本,在揚州出土的漢代金絲楠木上以徽派木刻重新摹刻,前後歷時一年時間才完成,於此同時,王金生還在五百羅漢像背面的金絲楠木上,雕刻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樸老手書的經文長卷――《妙法蓮花經?普門品》、《心經》。館內還藏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古代藝術品以及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的展示。

此刻我們便登上了蓮花座,那裏是唯一能夠觸碰到大佛的地方,上來之後要與佛祖進行下親密接觸,“平安抱佛腳”,祝願各位領導一生平安,吉祥如意。除抱佛腳以外站在那裏也時集天地之靈氣,沐大佛之恩澤。期望各位領導能把靈山的福氣靈氣都帶回去。十個都抱,代表十全十美!

在蓮花座上能夠看到整個景區的全景以及大佛所處的地理位置。大佛三山環抱,坐落於三山之間,如同一把太師椅,“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大佛坐北朝南,面朝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煙波渺渺,就如同一面鏡子照着大佛。風水學中將之稱爲“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抱”。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靈山大佛所處的就是這樣一塊難得佛門風水寶地,是由樸老親自選址。

隨着三期工程的落成,靈山勝境構成佛教三寶佛法僧的格局,中軸線上展現佛寶一生成就,在西面的部分是僧性的體現,佛學院、靈山書院等等,我們此刻前往的正是佛法的精華,以靈山梵宮爲代表,是09年3月28日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會會址。

佛教自古印度傳向世界各地時分爲了三條線路,有漢傳、南傳以及藏傳。首先我們能夠看到藏傳佛教代表建築――五印壇城,五印代表佛五種基本掌印,即施無畏印、與願印、說法印、觸地印和禪定印,也稱“釋迦五印”。整座壇城座落於水中,連水域面積在內總共到達5000平方米,環繞於壇城周圍的水面叫作香水海,據說海中注入的都是八功德水,也正所謂趙樸初所說“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各位領導此時也正沐浴在佛光之中。佛教論壇會期間,所有高僧大德都是繞壇城一週再沿着紅地毯走入梵宮,代表對佛的尊敬。

在壇城東面看到的白塔是根據雲南西雙版納的曼飛龍塔原形建造,是典型的南傳佛教風格建築。整座塔呈葫蘆狀,中間的是主塔,周圍圍繞八座子塔。南傳佛教盛行於東南亞地區,雲南、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等。建造五印壇城、曼飛龍塔、梵宮也是爲了表示對參加世界佛教論壇會高僧們的尊重,同時也使他們有了歸屬感,不知不覺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梵宮

接下來各位領導來到的是梵宮廣場,我們看到正前方金色的建築就是靈山梵宮,是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築,建築面積約爲7萬2千平方米。建築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爲主,頂層錯落的五個花塔,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五智”,以毗盧遮那佛爲首的五尊佛來闡釋佛的功德)。中間最高的花塔代表境界最高的毗盧遮那佛(法身佛),從東往西分別是東方藥師佛(發菩提心之德)、南方寶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彌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之德)。在兩邊四座門上題有大悲、大智、大行、大願,代表四大菩薩。大悲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依次能夠看到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峨眉山的普賢菩薩以及安徽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梵宮正上方是“靈山盛會”四個金色大字,源於佛經典故,形容佛祖在印度靈山說法時聖衆如潮,人佛入海時的盛況。“靈山盛會”在21世紀的中國有了新的涵義,這是世界佛教論壇會址,全世界數以千計的高僧大德代表了數以億計的佛教聖衆雲集靈山梵宮,共襄和諧世界盛舉。

今日我們以佛教最高禮儀大開中門來歡迎各位領導的到來,爲了維持梵宮的清靜莊嚴,進入梵宮前還需要各位領導穿上我們的吉祥如意鞋套。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梵宮主門廳。整座門廳很多采用北京房山精品漢白玉打造,玉石的天然色彩烘托出佛教淨土的清淨莊嚴。根據佛教最高接待規格,門廳兩邊分立兩匹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佛教普賢菩薩的坐騎,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在此接引衆生,白象都背駝寶瓶,瓶身雕刻如意結,瓶口插有祥雲,此刻請各位領導理解白象的祝福,吉祥平安如意。在門廳兩邊還設有一對寶瓶,是我們中國傳統工藝,浙江的東陽木雕,花瓶周身綴滿蓮花,蓮花自水中出生,代表清淨。瓶底以聖象爲基座,寓意盛世太平。佛教將大象和寶瓶放在一齊代表“吉祥平安”,在門廳南立面牆體有巨幅書法壁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是中國第一大高僧玄奘法師奉旨翻譯,通篇260字,佛教經典中最短的一部經書,能夠幫忙我們到達智慧的彼岸。這幅書法壁畫是根據清代大書法家鄧實如爲揚州大明寺石碑篆書拓本資料編排,以刻漆貼真金的工藝展現,呈現出金碧輝煌,卻又高雅素潔的藝術效果。在靈山梵宮內大家還會陸續看到這樣的精美的漆器工藝作品。門廳的頂部採用石窟中常用的藻井作爲裝飾,給人感覺更加高遠深邃也是起到了自然採光的作用。

梵宮,是古代印度對於寺廟的統稱。我們的梵宮突破傳統概念,不再是一塵不變的大雄寶殿,在這我們看不到僧衆晨鐘暮鼓,也看不到遊人燒香拜佛,而是以另一種形態存在的佛教建築。梵宮,不僅僅作爲世界佛教論壇會址,更是一座融合了佛法的藝術殿堂。它傳承了傳統佛教文化,在建築形態方面將中西建築元素相結合,用高大的空間來體現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拱頂上方色彩變幻的藻井,民宅中常用的冬瓜樑,樑下的雀替,以及卷篷之間的34尊飛天等等又體現出一種濃郁的中國味。廊廳的兩側牆面上,大家能夠看到一組具有史詩意義的巨型油畫,12幅油畫,分四大板塊,每個板塊由3幅作品組成。以時間爲序列,闡述世界佛教傳法過程。在我們眼前的前廊廳有六幅油畫。

左手邊主要展現印度佛教發展的富有代表性的歷史階段及其場景。第一幅描述了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的法輪”、“靈山說法”時一片天花爛漫的景象。在佛教發展的過程中,阿育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阿育王在位期間,大力倡教,佛教得以迅速發展,傳播到印度各地,並走出印度本土,成爲跨地區跨國界的宗教。阿育王最初並不是佛教徒,而是兇狠暴虐、濫傷無辜的暴君,之後受到一位比丘的點化,皈依佛門,正法治國,他大力傳播佛教,分佈舍利,並建起八萬四千佛塔,不斷派遣佛教使團,到其他國家弘揚佛法。在第二幅油畫中,各位能夠看到阿育王正在派得道高僧出國弘法的場景。在此之後,被稱爲“第二釋迦”的龍樹菩薩,開創了大乘佛教中觀學說。在第三幅油畫繪製的就是龍樹菩薩,以及無著、世親等大乘佛教代表。他的學說由鳩摩羅什翻譯、介紹到中國來,大乘空宗的思想因而得以弘揚,影響深遠。中國大乘八宗,都一致尊奉龍樹菩薩爲共同的祖師。那我們來看看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和發展,各位能夠轉身回看對面三幅油畫。

右手邊展現的是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演變的過程。第一幅講述東漢時期,漢明帝夜夢金人,把印度高僧迎請到東都洛陽建造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的故事。佛法東傳後又有志士西行求法,玄奘法師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在第二幅油畫中描繪的就是玄奘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辯經的盛況。(當時的那爛陀寺是世界佛教文化中心,高僧雲集,玄奘法師在那裏留學5年,學成歸國。這一趟取經路走了17年,回國後譯經19年,翻譯佛經75部,1335卷。玄奘法師對漢語、梵文都是十分的精通,並且在翻譯佛經原文時又能顧及漢文的意思和文法,加上他精深的佛理造詣,他翻譯得經文精確並且忠於原文,所以翻譯的質量大大提高,開闢了佛經翻譯史的新紀元。)在大法東來和西行求法的努力下,到了隋唐時期,中國佛教八大宗構成並逐步走向成熟。第三幅油畫就是八宗祖師圖,畫面展現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律宗、淨土宗的歷代祖師。

油畫也是中西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的部分是請中央美院的施本銘大師進行作畫,而這些油畫的邊框,則是採用了珍貴金絲楠木作爲主材進行傳統的東陽木雕雕刻,給人很濃郁的中國味道。東陽木雕作品一般不加彩繪,多用透明清漆塗罩,給人感覺色澤清淡,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紋理,格調高雅。東陽木雕很注重創意和“繪畫性”。畫框就是將中國傳統的獅子滾繡球融入其中,十分傳統,也十分喜氣。在油畫下方是16個景德鎮的青花粉彩缸,它們是景德鎮衆多藝術陶瓷工藝大師們的傑作,每一個都是唯一的一個,因爲製作難度高,這種缸的成品率很低,且無法複製。(其中12個都展現了佛教小故事。此刻我們看到的這個是《放下》的故事。有兩個和尚外出行腳,在一條小河邊看到一位女子猶豫不決要不要過河。和尚甲對女子說,我來揹你過河吧。然後他背女子過了河,過河後放下女子便走了。和尚乙一向耿耿於懷,走了很久後,他忍不住對和尚甲說,你身爲佛門中人,怎樣能背一個女子過河呢?和尚甲說,善哉善哉,我已經放下了她,可你,卻還揹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幫忙人的時候,不要拘泥於形式,也不要過於執着。)

在廊廳南立面牆體上,是由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嚴恭達先生向大家展現的《六祖壇經》定慧品章節,全文體現了慧能的基本思想,全文以禪學爲主,佛教認爲吃的下、睡得着、笑得出來就是禪,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六組壇經》是中國佛教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也是必讀典籍之一。這也是以揚州漆器工藝所展現的一部精品。

靈山梵宮頂端總共錯落五座蓮花聖塔,代表了佛教五方五佛,此刻所來到的是五方五佛中境界最高的毗盧遮那佛華塔之下,也是最梵宮中最華彩的部分。塔廳上下貫通總高度到達65米高,分三層。代表我們經過修習善業能夠到達的三重境界。最下一層的花塔,能夠看到八個半月形的佛龕,是代表衆生平等的境界;佛龕上方的伎樂天形象,代表第二層境界,衆生愉悅的境界(伎樂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第三層境界,也就是至高境界,代表至善至美。據佛經記載,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禪定七天七夜,在第七個晚上看到了滿天星斗,受到啓迪而頓悟成佛。所以藍色也是代表智慧,此刻,各位也能夠靜下心來,細細的感受,我們正沐浴在智慧的海洋之中。在我們頭頂一圈環繞着帶翅膀的美麗女子,這是大鵬金翅鳥。佛經記載,它守護在佛祖上方,也守護衆生,給大家帶來平安、健康。據說岳飛就是迦樓羅鳥的化身,所以很多人堅信,大鵬金翅鳥是忠義之士的化身。塔廳四周牆體上是四幅大型木雕,以“淨”、“信”、“孝”、“和”命名。

這四幅木雕是由研究佛教理論的專業畫家王惕(根桑法師),將抽象的理論創作成了能夠欣賞的畫面,並經浙江東陽的木雕大師陸正光的精心製作,方能現身於世。

佛教自古印度傳入中國後,就與儒家思想相結合了,儒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佛教認爲“心性本淨,客塵所染”,每個人身處在凡世中原本平靜的心都已變得不再平靜。佛教認爲衆生經過修行,能壓制現行的世間煩惱。爲了體現佛教空的思想境界,畫面處理得簡約空闊,主體部分是行雲流水。水的波浪從狂濤翻卷,到微波漣漪,直至風平浪靜,體現衆生從煩惱叢生,難以控制,直到悟道見性,心平氣和的過程,也體現出“般若波羅蜜多”以智慧度到彼岸的理念。(1、高瞻遠矚:畫面的下方是一位僧人正向更高的境界瞻望進發;2、降伏煩惱:畫面略向上,是一牧童正在牧牛。這是禪宗經常用的一則比喻,牛,就比喻我們凡夫的執拗、頑固,用尋牛、見牛、拉住牛鼻馴服牛、直到放牛歸去,人牛兩空,物我兩忘,比喻降伏煩惱的過此刻畫面上,牛的鼻子已被牽住,看來降伏煩惱大有期望,能夠進入實修了;3、弘揚戒法:畫面的中央,是戒律大師正在講戒。因爲佛教認爲,持戒是清淨之本,是學佛的人必修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佛子修行的必由之路,能到達時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信,不單單指當今社會所講的誠信,也是指正確的信仰。靈山所弘揚的便是正信的佛教,不是迷信,那什麼纔是正信的佛教?不僅僅是燒香拜佛,正信的佛教有正信的理念,能夠看到塔廳的中央是由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釋一誠長老所題寫的“廣種福田”,告訴大家要多做好事,佛教講“因”“果”,所謂“種善因,得善果”,多做好事就像在種福田,那將來收穫的善果善報將會是無窮無盡的。(這幅壁畫,把信的概念用形象的手法加以詮釋,把信的層次自下至上逐漸展示開來――1、磕頭燒香:最初的信仰,畫面上有漢族、藏族同胞正在磕頭膜拜;獻花供養:一位傣族少女,捧着鮮花,前去賧佛,以上活動代表了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和諧關係;2、讀誦諸經:從佛經中汲取佛法的真髓,加強對於佛法理解和崇敬;3、參訪行腳:經過到各個寺廟參訪,學習交流,提高自我的信仰層次;4、公益事業:信佛的層次提高,爲大衆服務,做公益事業,在淨化自我的同時,去做公益事業,比如綠化、救災等;5團結信衆:佛教界提倡和諧,佛教領袖們爲此做出巨大的貢獻。)

孝,俗話說百善孝爲先。而做人的第一準則是孝敬父母;佛教不僅僅提倡孝敬父母,並且將這種人間的大愛普及於一切,提倡“普度衆生”,善待一切生靈,所以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到廣泛歡迎和接納。我們能夠看到畫面的左下方是一組鳥媽媽撫育小鳥的木雕,雕刻手法精妙,鳥巢的層次感鮮明,小鳥動態生動。說明長者撫育幼者的艱辛,使我們生起孝心。在畫面的右面,有鹿母子相親相愛,和一家三代和樂融融的場景,這正是我們對於幸福生活的期望。上方是佛教中的一些經典故事,目連救母:我們都明白,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要超度亡魂,舉行“盂蘭盆會”,這個故事就起源於目連救母故事。(《佛說盂蘭盆經》說,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尊者(簡稱目連)的母親,生前多做惡業,慳貪吝嗇,死後轉生爲餓鬼,目犍連以自我的廣大神通去地獄救母,卻沒有成功,回到佛陀跟前哭訴,佛陀教導他要依靠全體僧衆的力量,才能超度母親,目犍連果然遵照師教,超度了母親。這是佛教講究孝道的典型事例;)另外還有佛陀拜骨:(佛經中說,有一次佛陀帶領弟子們到異地弘法,行走之間,發現路旁有一堆白骨,佛陀便倒身下拜。弟子們十分詫異,問佛陀說:“世尊是人天導師,衆中之尊,爲什麼要拜一堆白骨啊?”佛陀說:“無始以來,生生

世世,她可能就是我過去世的母親啊!”)爲母說法,釋迦牟尼佛出生後七天,他的親生母親就辭別了人間,升至三十三天。佛陀得道後,就到天宮爲母親說法,就是我們經常能讀到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在畫面上有天梯的地方是說法後,佛陀重降人間,在畫面的右上方,是正在爲母說法的場景;擡棺葬父:佛陀出家六年後,回到故鄉。之後,他的父親淨飯王圓寂,佛陀親自擡棺,爲父親送葬,爲弟子們做出光輝的榜樣。能夠看到在木雕的旁邊有另外一塊匾額,這是由祥符禪寺修復後的首任方丈,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法師所題的“四恩總報”。期望大家要懷有一顆感恩心,要報答國家、父母、民衆以及三寶恩(包含了教育之恩)。

最終一幅木雕爲和,就如我們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會主題“和諧世界,衆緣和合”,佛教追求的最終理念就是和:“和諧”,在畫面的左面,畫家在顯著的位置,畫出了“和氣四瑞”的景象,能夠看到4種動物,大象、猴子、小白兔、鷓鴣,它們居住在一棵大樹下,據佛經講,他們之中以鷓鴣的資格最老,因爲這棵樹的種子是由它傳播的,所以最受尊重。它們互相尊重,和氣相處,互相幫忙,所以那裏四季平安,人壽年豐。之後,人們將它們畫在佛寺的牆壁上,象徵祥瑞。在畫面的左下方,有一漢傳佛教的僧人和一位南傳佛教的僧人並行,兩隻老虎乖乖地跟隨在他們身邊,表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傣族人民認爲孔雀是吉祥之鳥,所以用孔雀舞來供養佛菩薩,這也是體現了人與人的和諧,上方有和合二仙(中國民間所喜聞樂見的和合二仙,就是唐代的寒山、拾得二位高僧,他們和合相處,共同弘法,成爲人間佳話;)還有歡喜彌勒,我們都明白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就是對這位胖彌勒思想境界的寫照。畫面的最上方,是釋迦牟尼佛正在給弟子們說法,也是體現了佛教與衆生的和諧。俗話說“和氣生財”,在畫面的右面我們能夠看到一匹馱着珍寶的神馬,整個畫面祥雲繚繞,花果繁

茂,一派和諧美妙的景象。

卷篷間供置了34尊飛天像,每一尊的高度都要超過3米,由國家級大師張永保耗時三個多月創作完成。採用傳統的生漆脫胎的工藝,脫胎漆器十分輕巧可是很堅固,並且即使歷經千年都不易蟲蛀、不易變形、不開裂。現存最古老的生漆脫胎作品已經有1245年曆史。飛天最盛行的年代是唐代,能夠說唐朝至今飛天的形象都十分平面化,向來以淺浮雕、壁畫、線刻見長。而以圓雕形式表現飛天,古往今來還是第一次。是當代佛教藝術的新貢獻。飛天是歡喜吉祥的象徵,給衆生帶來歡喜。

在後廊廳,同樣有六副油畫。

左側三幅描述中國佛教傳播與影響:主要指中國佛教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的歷史事實,突出中國文化與周邊多民族文化交融互補的關係,表現中國多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佛教文化也是多民族相互交融的結晶。第一幅重現了中國佛教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中國佛教經過多民族交融,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成爲和平的信號,並且向外傳播。在第二幅油畫重現文成公主和親時,將佛教帶到西藏,與西藏本教結合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來到土蕃,決心建寺廟弘揚佛法。她讓山羊背土建成了「大昭寺」。此刻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之後,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向沿用到此刻。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爲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教人們種植,種植的小麥不斷變種,最終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去了有關的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提高。之後,漢藏語系佛教文化不斷交流,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法脈相連,綿延不斷。)佛教不僅僅促進了中國民族團結,還爲中日友好交流作出貢獻。第三幅油畫是鑑真東渡圖。鑑真大師一生6次東渡日本,直到66歲,在雙目失明的情景下才東渡成功。鑑真大師到達日本後,x皇率領所有皇室成員歡迎鑑真大師。鑑真大師成爲了日本律宗創始人,還將發達的醫術帶到日本。直到民國時期,日本藥店的袋子上,都印有鑑真大師像。一代大德,成爲了中日兩國禮貌交好的大師!在後廊廳東側這三幅油畫,講的是近現代佛教的情景。這幅畫有八手十一面觀音的油畫,展現了近代中國佛教界向歐美等國弘揚中國佛教的高僧大德,因爲客觀條件受到諸多限制。十一面觀音有十一張臉,頂上的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見善衆生而發慈心。左三面嗔目,見惡衆生而生悲心救苦。右三面白牙暴出,見淨業者發讚歎,勸進佛道。最終一面大笑,是見到善惡雜穢衆生而生怪笑,使其改惡向善。十一面觀音其實是人間相的總和,令人深思,其慈如山,其悲似海,而他的生氣與爆笑,何嘗不是深刻的示觀呢?中間這幅油畫展現了近現代印度反對西方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印度社會出現了一批知識分子倡導復興佛教。其中著名的佛教居士達磨波羅(1864——1933)、安培克博士等人都發起了佛教復興運動,期望用

佛教來改造社會。最終一幅油畫,是世界各地人民的面容組合而成,中間隱約能夠看到靈山大佛。好比世界佛教論壇,人們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民族,聚到一齊,爲完美的未來作出努力,貼合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和諧世界衆緣和合”。

欣賞完巨型油畫作品,此刻我們看到的就是靈山梵宮的另一個亮點所在——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又稱爲蓮花藏世界。釋迦如來真身毗盧舍那佛所在的清淨完美世界。根據《華嚴經》的說法,在風輪之上的香水海中有大蓮華,大蓮華中含藏着微塵數的世界,所以叫做“蓮華藏世界”。這個世界總共有二十層,我們所住的娑婆世界,就在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

畫面中央以主佛毗盧遮那佛和四方佛爲中心,佛、菩薩的形象莊嚴,栩栩如生,各種圖案如火焰、佛殿、植物、祥雲、蓮花、動物、海洋等圍繞主佛及兩邊的四方佛和菩薩組成大大小小的世界,營造出了一個充滿和諧歡樂、莊嚴慈悲的境界。用七彩琉璃打造的“華藏世界”是佛教極樂世界圖景,經過琉璃這種特殊的材質的燒製與燈光合理的投射效果,畫面上每一個人物都會發光,這正如佛教所言,“人人皆得佛性、人人都能發光、人人都能成佛”。很多珍貴的材質與精妙的工藝使這個“華藏世界”最終構成了有機融合、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表達了佛家淨土的光明、智慧與圓融。畫面中央的主佛是毗盧遮那佛,也稱爲“大日如來”,寓意爲光明照遍萬物一切衆生。

主佛肌膚全部用真金純手工打造,作品共用了15公斤黃金,500公斤白銀,12萬餘件珠寶。用佛教中的七寶金、銀、琥珀、珊瑚、琉璃、硨磲、瑪瑙打造出來的“華藏世界”能夠說是華而不俗,不愧是靈山梵宮的鎮館之寶!另外能夠看到佛像上方凸起來的部分,是佛教八寶“華蓋”,下方的火焰板、蓮花座、寶瓶部分採用的也是傳統的皇家工藝花絲鑲嵌,這是給歷代皇帝皇后製作皇冠以及鳳冠採用的工藝,將金銀拉成頭髮絲這麼細再進行編織,並且在編織過程中手工鑲嵌了12萬多顆的珠寶,有翡翠,瑪瑙,硨磲,珊瑚等等。整個背景採用佛家的七寶之首琉璃來打造,琉璃是我們的水晶玻璃爲原料,在燒製過程中不斷添加金屬氧化物來控制其顏色的走線,所以我們的160塊琉璃每一塊都需經過反覆的試驗,最終將160塊琉璃拼接成一幅近百平方米完整和諧的畫面,並且琉璃有個工藝特點,就是“火裏來水裏去”一般超過15釐米的琉璃在燒製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斷裂的現象。所以大家在生活當中看到的琉璃都不會很大件,而大家在我們這所看到的每一塊琉璃,寬度、長度都是超出極限的,都在半米、一米之上,能夠看出我們工藝大師的工藝精湛所在。這在中國琉璃屆也是十分罕見的作品。整幅華藏世界採用了佛家的七寶進行打造,畫面異常,並且是華

而不俗的,十分莊嚴。現也被列爲“國寶”之一了。大家能夠擡頭看華藏世界上方由趙樸初老先生書寫的四個大字——妙應無窮!只要大家平時多做好事,種善因自然會得善果,會擁有無窮的福報,就能到達這個人人嚮往的華藏世界。

看到那裏,也許有朋友不禁要問,佛教講清淨,爲什麼還要用這麼多的金銀珠寶來表現佛的世界呢?在佛教中,人們要用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來表現自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夢想,要將人世間最有價值的東西供奉給佛。這恰恰是沒有悟到人生真諦的人,很難做得到。千百年來,世界各國億萬佛教信衆,就是用一種放下自我、捨棄貪慾的清淨之心,表達對完美世界的寄託,在他們心目中,華藏世界所象徵的吉祥與光明,纔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無上珍寶,爲此他們能夠毫無牽掛的地奉獻出哪怕是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和物質財富。這就是靈山梵宮之所以用世界上最富貴的材料製作《華藏世界》,作爲“鎮山之寶”的禪意之所在――各位朋友,您感受到了嗎?

接下來,我們要前往的是世界佛教論壇主會場――妙音堂,在此之前,我們所來到的是前廳,擡頭能夠看到頂端是由六個到達近十米的巨大穹頂組成,來展現了敦煌壁畫的魅力。這是由敦煌壁畫研究所所長侯黎明親自帶領的代表敦煌壁畫最高創作水平的團隊,歷時長達四個月的時間完成。由於敦煌壁畫繪畫的特殊,每位畫師每一天的工作量都要到到達八小時之上,冒着酷暑在高空昂着頭一筆一筆悉心繪製。我們所看的每一幅壁畫都是畫師們的心血汗水結晶。壁畫選取了唐代風格爲主,以金黃褐色爲主,圖案、色彩也是作了相應的簡化,使得佛國的空靈與天象的幻境完美融合。

此刻我們進入的是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主會場。整個會場採用圓形設計,共有七個同心圓組成,是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圓形舞臺之一,也是全國首個超大型旋轉舞臺,妙音堂集會議、表演、道場出於一體。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劇場模式,那裏可容納1500名觀衆,整個劇場突破了傳統的觀演模式,以遊客爲中心,在劇場的外圈是270度最大感官舞臺,並配合目前全中國劇場最大的270度演出帷幕,擡頭能夠看到妙音堂的穹頂,由28層瓣蓮花組成,見光不見燈,色彩變幻。每片蓮花瓣的背後都設有一盞獨立LED數字燈光系統,能夠根據自我的需求去變幻不一樣的色彩。這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LED燈光組。當千餘盞金光燦燦的蓮花燈瞬間開啓的時候,妙音堂彷彿是星光燦爛的天穹,擡頭仰望就好象身在宇宙之中。在世界佛教論壇期間,這上演了一場大型音樂劇《靈山吉祥頌》,這場演出由國內頂尖團隊歷經3年打造,採用了目前世界最爲先進的大型投影設備和數字燈光控制系統,以最完美的聲、光、電加上少量人爲演出,演繹了釋迦牟尼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覺悟歷程。另外,妙音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會議,可能此刻難以想象這樣的一個劇場如何才能開會?能夠看到在我們的身後是八組很有氣勢的木門,當轉換會議模式後,八組門將緩緩展開,將270度舞臺合攏,留

下鏡框式的臺口作爲主席臺,中間7個同心圓的舞臺呈階梯狀擺放桌椅,便是會議模式。將來還會請上得道高僧來此講經說法,則又是一個道場。

梵宮除了會議、參觀外,還有餐飲功能。世界佛教論壇開幕當天,在梵宮五觀堂舉行了一次千僧過堂,中國佛協會會長釋一誠大和尚,臺灣星雲長老,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堅贊諾布和參加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式的兩岸三地諸多高僧齊聚一堂。寺廟吃飯的地方叫做齋堂或者五觀堂。(五觀是指:首先要認識到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我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爲療飢的藥,五是爲修道業而受此食。)在北立面牆體上展現的是世界絕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溫州的甌塑作品,它是把堆漆藝術與現代立體壁畫相結合,用油漆、白陶土、各種礦物質顏料爲畫料,用繪畫藝術將畫堆出來,所以遠看是一幅畫,近看是雕塑,所以被譽爲“東方的立體油畫”。這幅《荷花映日》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先生創作。五觀堂的另一個特色是沒有使用一根立柱。它用以容納1300人同時用餐,所以也被稱爲千人宴會廳。

參觀完我們的主線路之後,我們此刻進入的就是世界佛教論壇的分會場,這是一個國際會議中心。在世界佛教論壇召開期間,那裏進行了五項重要的展覽,中國佛教陶瓷展、中國佛教精品文物展、中國佛教書畫展、中國佛教攝影展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在我們各位左手邊這個區域此刻展現的是樸老的一些書法作品和圖片。我們大家繼續往前走,中間這個區域是召開世界佛教論壇期間,高僧們茶歇的地方,有風、竹子、水、月亮,代表了“風竹水月”,是禪宗的一種境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壽山石雕達摩像,共有6。8噸,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學善雕刻的,由於他擅長雕刻達摩,所以又被稱爲“達摩善”。達摩像下頭的是用無錫市市樹――香樟樹雕刻的,幾乎沒有破壞原有的結構。達摩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他的手勢名爲“降魔印”,除了能夠斬除一切妖魔鬼怪,關鍵是能剋制自我內心的心魔,達摩周身還刻有十六羅漢和各種動物:蝙蝠、鹿、仙鶴、大象,代表了福祿壽喜,各位領導不妨摸一下,把靈山的福氣、運氣、靈氣帶回家。

在茶歇區周圍擺放的是一組“十八羅漢”,它們是用福建德化白瓷雕刻的,這種白瓷十分光滑明亮,以前羅漢的形象都是十分嚴肅的,而我們靈山擺放的是十分和善的“十八羅漢”,體現了靈山所提倡的一種祥和的意境。

在分會議區的西側,大家看到的這是我們的貴賓廳,稱之爲“普敬堂”。那裏能夠供給大型的圓桌會議,正面大家看到是國內最大的一塊瓷板畫,是景德鎮目前能煉製的最大容量,在板畫的左右兩側還有一幅對聯:“水與心俱靜,雲將逸共閒”。給大家展現了僧人在深山中修行的意境,在山水之中修得心靈的平靜。

出了貴賓廳,大家能夠往左手邊請,看到這個“歡喜祥和”的作品,是用羅漢松雕刻的彌勒相,據佛經中記載,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稱之爲“布袋和尚”他是彌勒的化身。彌勒一手拿如意,一手拿佛珠,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問候、我們看到的彌勒總是笑呵呵的,有這麼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就是來形容彌勒思想境界的。我們也要學彌勒一樣,無論發生什麼,都堅持一顆樂觀之心,笑呵呵的應對一切。

歡喜祥和彌勒佛所對應的這個會議廳稱之爲“印月堂”,是一個具有漢傳風格的佛教會議廳,在世界佛教論壇期間,賈慶林賈主席在那裏接見各地高僧,頂部的大家看到的是苗金工藝,在江浙一帶並不多見,正面的是溫州甌塑作品《和合吉祥圖》,畫面中的牡丹代表高貴吉祥,鴿子代表和平,上頭的蓮花采用的是透雕藝術,是用楠木雕刻的,整個大廳營造了一種高貴明亮的境界。

走到道路的盡頭,大家看到的“南海觀音”是從海南萬泉河中打撈的千年陰沉木雕刻的,陰沉木又稱之爲碳化木,整個作品中除了面部稍加雕刻外,其餘部分都保留了原有的模型,到達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可稱得上“化腐朽爲神奇”。大家能夠看到觀音笑容可鞠,十分慈祥,她的手勢爲“雙手合十”這是天然而成的,期望給大家帶來完美的祝福。

此刻我們看到的是“相應堂”,是藏傳佛教廳,當時我們邀請了對布拉達宮進行的修繕的工匠參與了工程,因而整個大廳融入了濃郁的藏傳建築風格,色彩方面運用了很多的紅色,代表隆重高貴。正面的“唐卡”就是唐蕃和親吉祥圖,是由第十世班禪的御用畫師洛鬆向秋現場繪製的。右上角是送親隊,左上角是迎親隊,正上方的三尊佛,右邊爲白渡母,是文成公主的化身,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左邊爲阿彌陀佛,是松贊干布的化身;中間就是藏七珍和藏八寶。大廳頂部的燈採用的材質都是羊皮,十分珍貴。門上看到五顏六色的彩色絲帶是金剛結,在結的頂部是集龍頭、象鼻、魚身爲一體的動物,本來這三種動物,一個在空中,一個在陸地上還有一個在水裏,它們是不可能同時出此刻一個地方,此刻把它們三者融爲一體,體現了佛教中的和諧境界。

在相應堂一牆之隔的是具有南傳佛教風格的“如是堂”這個大廳是召開新聞發佈會的場所,佛教論壇時期鳳凰衛視也在這個廳進行過訪談。

在南傳會議廳門口擺放的是會議區的一大亮點《四大佛山》,重3。6噸,是由宋建國雕刻的,寬和高各1。5米,厚爲1米,下頭的底座採用的是紫檀木雕。我們常說人有“三好”而這幅作品同樣也有“三好”。第一、材質好,整幅作品採用世界頂級翡翠雕刻,下頭是“翡”用罕有的翹紫羅蘭色雕刻了一朵千葉蓮花,蓮花是佛教的教花,也代表了清淨莊嚴。上頭的是“翠”,翠的紋理十分清晰。第二、資料好,刻畫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和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也分別代表了“大悲、大行、大智、大願”正好與靈山梵宮門上的幾個大字相呼應。第三、雕工好,整幅作品雕刻的栩栩如生,線條十分的清晰明瞭。

“一百羅漢”高2。6米,是用白沉香木雕刻的,白沉香木的價值十分高,在我國並不多見,是引自印度尼西亞的,公司在2003年在福建購買白沉香木料,請工藝美術大師在廈門根據弘一大師《一百羅漢》的書畫作品爲藍本雕刻的。

此刻我們看到的作品是叫“悟空不在的日子”,它採用的時生漆脫胎的工藝,這是一則詼諧的故事,講述的是悟空不在,八戒就偷懶了,而傻傻的沙僧就肩負起保護師父的重任。《西遊記》中的唐僧和他的三大弟子正好呼應了佛教中所講的“貪、嗔、癡”,貪指的是八戒,嗔指悟空,因爲他老是發脾氣,師父說他幾句,他就氣得跑回到他的水簾洞;癡指的是沙僧和唐僧,他們雖然有知識,但沒有把知識化爲智慧。在世界佛教論壇大會期間,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來到這幅作品旁邊,拍照留念,填補了悟空不在的缺陷。

我們能夠來看一下右邊部分展現的一組“小沙彌”,它們是用福建的青石雕刻的,一個個看上去十分得栩栩如生,十分可愛。這些小沙彌有的在背柴,有的在澆水,有的在挑水,體現了僧人的作息細節,也表現了一個成語“自作自受”,可能大家覺得這個詞語在生活是貶義的,可是佛教中我們給予了不一樣的註解,成了一個褒義詞,意思是自我勞作自我收穫。

那裏還有一個亮點,“雙色佛”是由劉宏立在2000年發明的接色石雕藝術,白色的部分採用的是精品漢白玉,與北京人民紀念英雄碑中的一樣,綠色的是翠石,兩者的巧妙結合,使作品看起來一體,到達了一種巧奪天工的境界,下頭底座紅色部分採用的是銅石。

靈山衣鉢是由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設計的,衣鉢以前就是僧人們用的飯鉢,十方化緣,靠的是衆人的力量,而我們靈山有今日如此大的成就,靠的也是各方的支持,十方的力量,所以纔有了衣鉢兩邊,靈山的一、二、三期工程,分別是靈山大佛、九龍灌浴和靈山梵宮。中間這首詩就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家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對於我們靈山的期望“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我們此刻來到的是“和敬堂”,在佛教論壇期間,參與此次盛會的賈慶林主席以及一部分的高僧大德,在此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在堂裏的牆面上還有江蘇書法協會會長言恭達先生書寫的篆體,陶淵明的詩《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的意思主要是寫只要心無塵雜,嚮往自然的生活,親近自然,就能夠得到生活的真諦。期望各位感受到詩中的真意,經過此次遊覽瞭解生活的真諦所在,有得而歸。

各位遊客,此次靈山梵宮的吉祥之旅到此能夠說是圓滿結束了,期望這現代的佛教文化能夠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帶給了你不一樣的心靈體驗,祝大家平安福康、六時吉祥、萬事如意,有緣再來靈山,相信每次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篇6:靈山大佛導遊詞

照壁廣場

長40米,高8.6米,它被稱爲華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題寫的一句詩“湖光萬頃淨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注:佛教七寶爲金銀、硨磲、瑪瑙、紅珊瑚、琉璃、琥珀)佛經上說,琉璃世界清淨、完美。這句詩把靈山喻爲琉璃世界,與三萬六千頃的太湖交相輝映。或許有的人會問,爲什麼要把照壁設在那裏,那我們說我們靈山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爲“前有照,後有靠,兩邊抱”前面能夠把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當鏡子照,背靠小靈山,左青龍,右白虎,整個地形從遠處看猶如一張太師椅一樣。凡是風水寶地都蘊含着福氣、運氣、靈氣,爲了不讓“福氣、運氣、靈氣”外泄,就必須要有一樣法物來收氣。大照壁就起了一個收氣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間刻有趙樸初老先生所寫的一首詩《小靈山》“昔遊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峯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樸老曾到印度靈鷲山去遊訪,看到已沒有佛祖在世時在那裏講經說法的繁盛,覺得十分可惜和心酸。在97年時樸老再次來到我們靈山景區,看到建成靈山大佛,修復完千年古剎祥符寺以後,那裏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現了當年靈鷲峯的繁榮,於是興起題寫了這首《小靈山》的詩。

玄奘法師從西天取經回來以後,就在全國各地弘揚佛法,之後到了那裏,發現原稱爲“秦履峯”的地方周圍風景秀麗,十分像他曾到過的印度靈鷲山,於是賜名“小靈山”。當地的杭將軍舍地出資建了“小靈山寺”,玄奘法師還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講經說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間改爲“祥符禪寺”一向延用到此刻,在1938年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徹底毀掉。於1994年開始修復,也在此建造了靈山大佛。在大照壁的兩邊也能夠看到靈山的整個緣起和始末。

五明橋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種智慧。中間這座橋代表“內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徹大悟”。佛經上說菩薩要普渡衆生必須廣學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礎,分別爲“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

何爲“聲明”我們都明白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最初經文是用梵文寫的,要想看懂經書,首先要懂梵文,這就是語言學,像此刻我們和外國朋友交流要懂英語、日語、法語等那在佛教稱之爲“聲明”。

那什麼又是“因明”呢如果像此刻我在向大家介紹這個景點時,沒有條理性,那大家就很難理解和聽懂我所講的資料,那這在西方稱爲邏輯學,也是佛教所說的“因明”。

“醫方明”,大家應當比較能理解,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學習、生活,所以我們每個人要學習一些保健知識,懂得一些養身之道以確保自我健康,這在佛教稱爲“醫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資料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間的技能,如,電腦,音樂,建築,繪畫等。期望世人能多學一些技能,使自我成爲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們學習好這世俗間的文化之後,我們應當化知識爲智慧,不斷的提高自我,最終獲得大智慧,到達內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斷修煉內心,瞭解自我,徹悟自我,覺悟人生。

門樓

廣場兩邊種植的是紫竹,我們常說“紫竹林中觀自在”意思是說見到紫竹林就如同見到觀世音菩薩一樣。

廣場中間這兩棵高大的銀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們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護着我們整個景區。在門樓中間寫有“靈山勝境”的這塊匾額是由樸老所題寫的。

在穿過門樓之後,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下,門樓中間也掛有一個匾,上頭用梵文寫有“靈山勝境”。這塊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國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羨林先生所題寫的。

篇7:靈山大佛導遊詞

洗心池佛足壇

我們常說“洗心革面”,意思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在佛教不是從品性的角度來講的。佛經上說“心性本淨,客塵所染”。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我們人一生下來心靈本來是很純淨的,猶如一面乾淨的鏡子,隨着年齡的增長,增添了很多的煩惱,就像鏡子沾染了灰塵一樣。朋友們能夠經過洗手來洗去心間煩惱,換一種清新自在心境來遊覽我們的靈山景區。

在洗完手之後,讓我們帶着虔誠的心來瞻拜我們的佛足。早期佛教是沒有佛像的,都是以菩提樹、舍利子、佛足石來象徵佛陀。因爲佛祖在世時,不讓人造他的像來膜拜,在他即將涅磐之前,他在摩揭佗國山上的一塊石頭上留下了他的雙足印,並告訴他的弟子阿難說“我留下這足印來保佑大家,看到這足印,就如同見到我一樣”。所以說膜拜佛足如同膜拜佛祖真身一樣。

我們能夠仔細的來看一下,這佛足印與我們常人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能夠看到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足掌中間還有***,喻意***常轉,佛法無邊的意思,足趾上有“萬”字符號,象徵萬德莊嚴,這些都是佛祖的三十二相。朋友們拜佛足能夠增福添壽。有些朋友或許會問,靈山有一個大佛像。爲什麼還在那裏設佛足壇呢這是讓我們的遊客朋友能夠跟着佛祖的腳印向前走,去了解佛祖的一生,去了解一下他是怎樣從一個普通人成爲萬人敬仰的佛陀的。

般若門

般若門也稱之爲智慧門。它是我國境內最大的手工雕刻的石牌坊。我們能夠看到在每根石柱上頭都有一隻石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俗話說“雄師一吼,百獸皆服”,在佛教中把獅子吼喻爲弘揚佛法,也象徵着佛法無邊。

在般若門上刻有“六度”資料,“度”在佛教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也是修行者的行爲準則。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持戒”,“持戒”指要持五戒,不偷盜,不飲酒,不妄語,不邪淫,不殺生,它不僅僅是出家人的清規戒律,結合我們此刻來講就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再仔細一點就是每個人要遵守道德規範。

在佛教中“佈施”分爲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大家應當比較能理解就在經濟物質方面給予他人幫忙。那什麼是法施呢像此刻我在爲大家介紹一些佛教知識就能夠稱爲法施,當然,在生活中,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好的提議去告訴別人,也是法施的體現。

“無畏施”也一樣貼近我們的生活,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您去安慰他,鼓勵他讓他獲得簡便歡樂,這就是無畏施。“忍辱”就是忍受痛苦屈辱的意思。

般若門另外一面中間刻有“精進”,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斷努力,力求更好,有此可見,佛教不是落後與悲觀的,它也是與時俱進的。

“禪定”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安定心性,去思考,去靜思,最終把知識化爲智慧,到達最高境界,獲得大智慧。“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

般若門南面“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這副抱柱聯是由我們祥符禪寺修復後的首任方丈茗山法師所題寫的。意思是說靈山是一塊佛門淨土,風水地,人傑地靈;般若門北“青天有眼觀察世間善惡兩樣安排,紅日無私照徹大地山河一律平等”,這是由上海九旬老人顧老所題寫,上聯的意思是要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惡,因爲有因果抱應的,下聯是指世間衆生一切平等。

菩提大道

因爲我們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稱爲覺悟大道。在大道兩邊種植了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曆來是把銀杏樹視爲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爲銀杏樹的樹齡很長,能夠稱爲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着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我們能夠看到菩提大道中間飾有七朵蓮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過會兒我會向大家仔細來介紹的。我們此刻走在蓮花上就如同與佛祖在同行,我們還能夠看到邊上還有不斷雲,喻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在菩提大道兩邊是投資了三千萬建設的綠化帶,我們引進了許多珍貴樹種如“櫸樹、檫樹、羅漢松、白皮松等”這草坪也是引自美國矮生白慕達與雁麥草混播的,一年四季長綠,那靈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麼多資金來搞這個綠化是期望爲我們的遊客創造一個優美清淨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也期望能夠提醒各位遊客愛護綠化,珍愛生命。

篇8:靈山大佛導遊詞

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是根據佛經上所記載的佛祖出生時的故事而建造的,據說在佛祖一生下來他就能走路和說話,他不用旁人扶持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並且腳下步步生出一朵蓮花來,最終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獅子吼“天上地下,爲我唯尊”頓時天空出現了九條龍噴出淨水爲他沐浴,仙女們也紛紛散下花瓣,奏起仙樂,供養我們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重12噸,高7.2米。蓮花座下頭是獅子鼓,我剛纔有提到獅子在佛教是象徵弘揚佛法的,獅子鼓下頭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爲“八供養”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人。

這吐水的鳳凰稱爲八鳳飲水,這水是經過引自德國200多萬的淨化器,淨化後的水,在佛教稱爲“八功德水”,僅有在西方極樂世界纔有,大家能夠放心飲用,您會覺得這水清甜甘冽,並且能夠保佑你身心安樂,福慧雙收,平安吉祥。

轉經廊

廣場四周是轉經廊,裏面安放的是轉經筒,這是藏傳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爲研究到有些朋友們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在平時誦讀經文,於是設置了這樣的轉經廊,大家能夠趁此機會來轉一下這轉經筒,因爲你每轉一週就如同把轉經筒內的經文誦讀了一遍,如果您有時間也能夠把我們108個轉經筒全部轉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文,功德十分大的,也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降魔”銅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後,我們來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長26米,高將近8米的大型銅雕展現的就是佛祖“降魔”的過程。我們有些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佛祖顯得有些憔悴,對不對這是因爲佛祖剛剛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但沒有悟出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理解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之後,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發了一個大願“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了”佛祖在樹下靜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比如像享樂的誘惑、財勢的誘惑,美女的誘惑等最終佛祖把它們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們能夠來仔細看一下這些心魔,有一個女子跪在那裏,用手半遮着臉在哭泣,她誣陷佛祖與她發生了不正當男女關係使她懷孕了,這是我們常說的誹謗。這邊中間有一個端莊的王子,周圍的人向他敬獻珠寶,這象徵着財勢、權力。這邊是美女的誘惑,佛祖是不爲所動。識破她們的詭計,使她們變回原先醜陋的面貌。上頭手握兵器的是魔軍,他們想用武力來嚇唬我們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懼的,最終把他們降服,他們跪下來歸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勢,稱爲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個降魔過程的見證人,他正在向一個常人講述佛祖降魔的經過。常人聽後,覺得佛祖十分偉大,便跪下來頂禮膜拜。

看完這個銅雕後,我認爲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我,僅有堅定信念,戰勝自我,纔能有所成就。我不明白大家是怎樣想的,因爲各自思維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阿育王柱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根石柱稱爲阿育王柱,爲什麼叫阿育王柱呢,這就要從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說起,他比我國的秦始皇還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話,那麼阿育王就統一了整個印度。我們明白統一一個國度肯定要經歷很多的戰爭。在阿育王年老時他覺得自我罪孽深重,因爲戰爭中有無數生命被殃及,於是他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並把佛教定爲國教。在全國各地豎這麼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文以此來弘揚佛法。人們就把這樣的石柱,稱爲阿育王柱。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創立了佛教,那麼佛教的弘揚與阿育王是分不開。

我們能夠仔細來看一下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徑有1.8米。阿育王柱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象徵着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頭刻有***和四種動物,分別爲獅子、牛、馬及大象。***喻意***常轉的意思,獅子代表釋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負重,馬代表王子逃離皇宮,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這根阿育王柱是從福建山區裏開鑿出來的,大家此刻見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兩根在開鑿過程中斷裂了。阿育王柱路經三個省才運到那裏,僅保險費和一些附加費用就到達一千萬。我們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鑿的,用壞的榔頭就能夠用5噸的卡車裝一卡車了。

花崗岩的拉伸強度很小,抓住一頭則會被自身的重量拉斷,在裝過程中是十分困難的,很容易就拉斷。最終動用了三輛超過一百噸的大吊車,在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才順利裝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欄稱爲“牛欄”,是印度的傳統建築,喻意隆重高貴。此刻我們見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花崗岩石柱,就是爲了紀念阿育王對佛教的重大貢獻。廣場旁邊四根石柱稱爲經幢,通常上頭也刻有經文,映襯出阿育王柱的雄偉莊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廣場左側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達11.7米,相當於三層樓房的高度,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千輻輪直徑2米,總重量達13噸。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複製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佛掌的印相爲“施無畏印”,寓意驅除衆生痛苦,撫慰衆生心靈,令衆生無畏無懼。比較如此龐大的手掌,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既然有幸來到靈山勝境,我們不妨帶着完美的心願去摸摸佛手,讓大佛爲您驅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戲彌勒

高3米,寬7.8米,重9噸。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爲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爲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實證明,僅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歡樂的人。

祥符禪寺

通常我們會把靈山大佛景區簡單概括爲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靈山。一寺,就是始建於唐代、且幾度興廢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一佛,就是高達88米、被稱爲神州第一佛的“東方大佛”——靈山大佛。走過分別代表自覺修行的普渡橋、大徹大悟的大覺橋和懂得報答恩情的慈恩橋即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正對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門。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着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爲什麼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爲佛分過去、此刻、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此刻佛,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爲未來佛。其實此刻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並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於我們此刻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一樣含義就不一樣: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說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走出天王殿,能夠看到鐘樓、鼓樓。鐘樓裏設置有“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

口直徑2.5米,由安徽蕪湖造船廠鑄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因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聽到鐘聲能解除煩惱,增長智慧。站在那裏我們能夠看到一尊佛,這尊佛高8米,是江蘇着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計的,他一共設計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還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這尊8米高小佛經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來氣勢雄偉的建築,則是寺廟正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一匾爲樸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走進來看到中間坐着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着兩爲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後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溫暖的象徵,兩旁邊的抱聯,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原方丈茗山所題寫的。“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水淨空淨陸淨,淨土即在此方”。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像。十五、杏壇廣場杏壇廣場有一棵古銀杏,那是我們祥符寺悠久歷史的見證,植於唐貞觀年間,已有

近14XX年的歷史,此樹姿態各異,樹乳累結。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人們都說這棵樹是鎮寺神樹。據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次遭到雷擊,主幹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巨蟒平時不出來,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從樹上游下來,悄悄地繞寺一週,然後回到樹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爲祥符禪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們認爲青蟒是神蟲,到寺內進香後,必須要到古銀杏樹前燒香磕頭。寺裏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巨蟒便在樹內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採摘之苦。之後有遊方僧人說青蟒是青龍山山神。

平安抱佛腳

登雲道要參與“平安抱佛腳”,需要我們登上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爲“登雲道”。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靈山大佛腳下的登雲道與中山陵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因爲他們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視差作用下,登雲大道的特點是: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登雲大道一共218級,共分七個平臺,正好貼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所以登上登雲大道也是一種修行。

登雲道中間設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讓遊客能夠了解靈山的歷史。登雲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爲“六角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爲甘洌清甜,十分推崇被譽爲江南十大名泉之一。十七、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峯,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蓮花座的440塊,就剛好XX塊。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塊銅壁板的展開面積平均4——6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到達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總共耗用銅725噸,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35公里。並且還要將它們都打磨光,讓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跡來。壁厚爲6-8毫米。再來看一下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我的名字,千古流芳。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着你,關注着你。當你愈靠

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爲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那裏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齊,使它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

日本奈良有一尊古代的銅佛,叫做“奈良大佛”,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日本人稱之爲“國寶”,其實僅有十幾米(14.8)高,當時鑄造它的時候,竟動用了260萬人,爲當時日本全國人口的一半。我們建造靈山大佛,最多亦可是涉及到幾百人,並且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造成了。這靠的是現代科技手段,甚至還動用了航天技術。在那裏還能夠找到許許多多個“爲什麼”。所以,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僅能夠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知識。由於時間限制,我在那裏只能談兩個“爲什麼”第一個“爲什麼”是:安裝好的大佛,爲什麼是“兩腳離地”的這是因爲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經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於有四、五千隻手從裏面加以託着和拉着。這樣,銅壁板能夠鑄得儘可能的薄,節省銅料,經濟合理。所以,做到最下頭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第二個“爲什麼”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爲什麼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裏,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並且有很多,所不一樣的是避雷

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髮髻。人們都明白避雷針必須是尖頭的,可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範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情景就完全不一樣,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爲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爲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於構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髮髻的頂端,豈不正好適宜!正由於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資料。所以我們能夠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徵。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樣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

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把大佛建在那裏呢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1994年無錫市及馬山區各界人士決定修復祥符禪寺,申請在寺後山坡新建一尊高達88米的靈山大佛。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對新建靈山大佛十分重視,親自前來考察,並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爲那裏位於華東經濟發達地區,加上那裏地理條件優越,坐北朝南,應對三萬六千傾的太湖,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靈山大佛開光前後,趙樸初又多次蒞臨。“五方五佛”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從這個意義看,靈山大佛不僅僅屬於無錫,而應當是屬於華東,屬於全中國。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館、隨喜堂、萬佛殿靈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層,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進底層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館,順“清涼世界”拾級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館“鎮館之寶”——漢代金絲楠木雕刻的北京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之後可乘電梯上蓮花寶座,參與“平安

抱佛腳”活動,抱抱佛腳,一生平安。

篇9:靈山大佛導遊詞

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峯南側的小靈山地區,該處原爲唐宋名剎祥符寺之舊址,爲保存古蹟,弘揚文化,落實宗教政策,由修復祥符禪寺建造大佛立像籌建委籌劃,在恢復祥符寺的同時,興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景區位於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佔地面積約30公頃。從靈山大型果園停車場步行至照壁廣場,可見三山環抱,靈山大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大佛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爲難得之佛國寶地。靈山大照壁長41.6米,高6.63米,正面“靈山勝會”石刻組雕,神仙道偉,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爲“唐僧賜禪小靈山圖”。

這尊宏偉莊嚴的大佛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來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時也將成爲太湖明珠--無錫的標誌之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佛經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經過開光,其神聖意義方始具備。靈山大佛開光盛典由當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現場由萬盆鮮花,千米黃絹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黃裹身,萬羽信鴿繞佛飛翔。

梵音嫋嫋,鼓樂交鳴,再現佛佗住世之景;信衆雲集,焚香頂禮,盡顯我佛歸心之德。開光當日,從凌晨四時起,各地信衆絡繹而來,自市區至馬山,車流綿延二十餘公里,持續近四個小時。是日,瑞靄低垂,隨着輕風在大佛周圍緩緩舞動,隨着大法師曼妙的經聲,祥雲飄升,霧靄盡散,佛祖慈顏顯現:雙眉半彎,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閉,欲語先聞。數萬信衆虔誠禮拜,默許心願,法喜盈會,盡顯吉祥。此刻,大佛開光現場均原樣保留,開光錄相不久將循環播放,以使更多未能親臨開光現場的參拜者得以領略開光盛況,共結法緣、同沾法喜!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永恆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爲燦爛的一部分。青銅藝術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大佛的鑄造是一項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籌建委決定由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此項工程。南京晨光集團有令人信賴的技術,並曾在建造香港天壇大佛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由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而名聞海內外的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

靈山大佛的主要數據資料如下:1、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2、靈山大佛佛體(不含蓮瓣)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構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3、靈山大佛鑄銅約700噸,銅板面積達九千多平方米,約一個半足球場大小。4、由於高科技的運用,靈山大佛能抵禦14級颱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

靈山大佛的塑造,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衆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歡樂,均爲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顧中國的歷史和佛教的歷史,在每一個繁榮時代,都會出現高度禮貌的藝術結晶,千秋萬代,歷久不衰。爲佛立像,成就不凡,從雲崗、龍門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靈山大佛,從而在全國構成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崗大佛,中有河南洛陽龍門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聳峙而相呼應的格局。

靈山大佛矗立在無錫太湖之濱小靈山上,反映了華東這一福澤寶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祥和,也是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體現,並象徵和平與生命如青銅一樣,亙古長青。

靈山勝境距無錫市17公里,有旅遊專線公路相通,位於滬寧高速公路與京滬大動脈之上,交通十分便利。近來開通的高速遊艇將靈山勝境與黿頭渚、三國城、水滸城等新老景點在15分鐘內聯成一體,並有遊船與蘇州、湖州、杭州相通,環太湖一帶從此構成更加緊湊的旅遊板塊。另外,大佛正應對太湖;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後應對靈山,佔吉位。

靈山大佛特點

聞名遐邇的靈山大佛有什麼異常之處,有哪些特殊的因緣際會。

首先,大佛所在位置是由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其次,靈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

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自主持下建造起來的,得到了中國佛教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在靈山大佛建設過程中,趙樸初先生還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隨着靈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爲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到達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到達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到達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髮髻裏。由於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爲“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爲衆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爲“與願印”,那是在保佑衆生平安歡樂。莊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遊客呢。能夠說,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僅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才能實現這一盛舉。

不明白在朝拜大佛時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着,關注着。這是爲什麼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麼?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造瞭如此神奇的效果。關於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遊客、信衆中還有許多傳說,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太子像開光千僧大法會時的祥瑞天氣等等,如果有興趣,不妨到靈山探個究竟。

此外,到了靈山,可別忘了去抱抱佛腳,這可是唯一能夠親近大佛的方式。常說:“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在靈山抱佛腳能給大家帶去平安吉祥、福壽康樂。

篇10:靈山大佛導遊詞

大家好,那裏就是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

有一點是值得介紹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請你們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着你,關注着你。當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爲什麼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並不奇怪,那裏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視覺差產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藝術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功力。

我們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並且採用了完整的抗風、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齊,使它到達“天衣無縫”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那裏麪包含着多少技術資料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儘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銅佛的方法來說,那又不明白要省多少事了!

由於時間限制,我在那裏只能談兩個“爲什麼?”

第一個“爲什麼”是:安裝好的大佛,爲什麼是“兩腳離地”的?

這是因爲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經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總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塊銅壁板有2——3根。整個佛像相當於有四、五千隻手從裏面加以託着和拉着。這樣,銅壁板能夠鑄得儘可能的薄,節省銅料,經濟合理。所以,做到最下頭一層銅壁板是離地的。

第二個“爲什麼”是:大佛頭上沒有看到避雷針,它能防雷嗎?爲什麼?

大佛頭頂上如果裝上一根避雷針,像一根小辮子那樣翹在那裏,當然不好看!其實,大佛頭上不是沒有避雷針,並且有很多,所不一樣的是避雷針不是“尖”的,而是“球形”的,那就有298個髮髻。人們都明白避雷針必須是尖頭的,可是,在英國及其殖民地範圍內的避雷針都是“鈍”頭的。尖頭避雷針只能使自身免遭雷擊,卻保護不了鄰近地區也免遭雷擊。鈍頭避雷針的情景就完全不一樣,它自身雖然遭到雷擊,但因爲接地良好而不受到損害,但卻能以它爲頂點,有效地展開一頂錐形保護傘,使傘下的物體免遭落雷的傷害。鈍頭避雷針更有利於構成閃電的通道。這樣,螺形髮髻的頂端,豈不正好適宜?!

正由於靈山大佛的建造,包含了這許多科技資料。所以我們能夠自豪地說:靈山大佛的建成,是我國國泰民安、國力昌盛的象徵。如果不是國泰民安,誰還有心思集中精力造大佛呢?如果沒有先進的科技和強盛的國力,怎樣可能建成象靈山大佛這樣的大銅佛來呢?

【小編簡評】

靈山大佛導遊詞 彙總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靈山大佛導遊詞範文。

【網友評價】

很有遠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