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學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教學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教學案例 篇一

關鍵詞:教學案例; 品味鑑賞; 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11-055-001

春是學生筆下的常客,但寫得好的很少。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範文。本課着眼於感受、欣賞朱自清美的語言,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體味朱自清的語言美麗。在充分領悟語言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鑑賞與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爲鞏固課堂內容而設置了練筆、積累和美文推薦的課後作業。

此教學設計通過讀帶動學生悟,從而培養鑑賞與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最終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通過朗讀培養語感,通過畫畫提倡創新,通過比較學着鑑賞,通過作業引向課外。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你寫過春麼?你筆下的春是怎樣的呢?

朱自清先生也寫過春,讓我們一起聽聽吧。

二、整體感知

1.聽師範讀,配樂《漁舟唱晚》。

閉上眼睛,跟着音樂,我們一起來走進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話或者一首詩,來形容你聽後的感受。

三、美讀

1.如此美文,該如何讀?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麼?能示範一下麼?

2.綜合剛纔同學們的建議,並保留自己對文章的獨特理解,大聲地、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吧!

3.這麼好的文章,真該多讀幾遍啊!大家打擂臺吧,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有自告奮勇當擂主的嗎?各選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勝負取決於在座同學的舉手表決,以支持人數多者爲擂主。

四、想象畫

1.聽着大家優美的讀書,老師的眼前不時會浮動着一幅幅春天的畫面,大家也有這樣的體會嗎?我們來一起畫一畫朱自清的《春》吧!記着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2.畫之前,可以再讀讀課文,作簡單的圈點勾畫,熟悉朱自清筆下的《春》。

3.動手繪一繪吧,任選文中的一處春景畫一畫,別忘了添上你的想象。

五、反思

1.一幅幅別具匠心的春景圖在我們同學的筆下誕生了,現在我們來看圖描繪一下春景吧。

分別用朱自清的《春》的原文和自己的語言描繪所畫的春。

小組同學相互說一說,評一評,小組代表全班交流。

2.你發現了什麼嗎?

六、研讀品味

名家的語言是我們須去開掘的寶藏,怎麼去開掘呢?不妨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並做簡單的旁批,嘗試做些賞析,並與小組成員交流你的賞析成果。

七、欣賞美文

讀完《春》,我們只想說一個字,那就是美!其實在朱自清的筆下,還有很多這樣的美文,甚至比《春》更美。

1.欣賞《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的寫景的經典片段。

2.讀中感悟朱自清的語言特色。

八、佈置作業

1.練筆

A.模仿《春》,寫《秋》;B.與《春》對話,寫《春,我想對你說》。二者任選其一。

2.積累

摘抄你認爲美的句子在摘抄隨筆本上。

3.美文推薦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

[體驗與反思]

本課重在感受、領悟朱自清《春》的語言美,從語言的角度切入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走進課文,並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寫作背景,只留下《春》,突顯《春》的語言。

在聽老師誦讀課文這一環節,隨着古典的《漁舟唱晚》的響起,學生閉上了眼睛,陶醉於美的意境當中。

老師感情誦讀這一環節的情境營造較爲成功,較好地發揮了老師的朗讀優勢,起到了正面的示範作用。學生古詩吟誦《春》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致頗高,在課堂一開始就體會到了被欣賞的喜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而朗讀擂臺賽這一環節讓學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斷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過程中,課堂掌聲不斷,激情飛揚,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在競爭中學習了競爭並學着做人。

課堂在讀上下足了工夫,學生讀得充滿激情,但課堂發言方面,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就比較薄弱。課堂一開始的用自己的語言詠春,畫好春圖後的描繪春,學生大多不敢說,小聲說,說得無條理,不完整,口頭表達還要加強。

課堂設置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但遺憾的是學生拘泥於書本,想象毫無生氣,更無新意,思維始終沒有被打開,創新只是美好的願望。

在圈點勾畫中,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和語言美,通過旁批,學生也學着鑑賞,學着反思,初步學會讀書的方法。但相對而言,學生的興致不高,反思顯得無所適從,缺乏反思的意識。

美文推薦這一環節還是相當有意義的,不僅拓寬了知識面,增大了信息量,而且更深入地感受了朱自清的語言美。

學生練筆內容很豐富,並且都在有心地模仿朱自清的語言。安排積累好句,意在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案例教學 篇二

關鍵詞:案例 研究 討論 評價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引導學生圍繞案例進行研究、討論、評價,並藉此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作爲重要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結合案例教學理論聯繫實際,能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有利於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產生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深化理論教學,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課程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繫,案例教學能在課堂教學中,使各種知識相互滲透,將已學的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起到深化理論教學的作用,取得鞏固學生已學知識的效果。

第三,增加感性認識,訓練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理論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提高爲理性認識。案例教學能夠運用每個實際資料,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洞察問題、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實際技能,併爲理解所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教學雖然在我們的教學中已被廣泛採用,但在工作中經常發現,案例教學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選擇典型案例。案例的選擇和運用,應本着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不能不加分析過多地使用案例,使課程的講解成了案例的羅列與堆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吃準吃透教材內容,深刻領會教學內容的實質,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蒐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從中選擇能夠準確表達教學內容的典型案例。

第二,歸納整理實例,科學設計教學案例。實例不完全等同於案例,案例不應該照抄照搬,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學案例時,對實例從內容、結構、邏輯關係、語言文字、篇幅長短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使案例措辭得體,概括性強,問題明確,易於被學生接受。

第三,理清教學思路,適時準確地切入案例。找準實施案例教學的切入點,就是把所要運用的案例準確、適時地穿插在教學最需要使用案例的環節中,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程序和環節進行認真、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安排。理清教學思路,確定好教學步驟,將選擇好的案例放置在最佳環節去運用,使案例適時發揮應有的輔助教學作用。

教學案例 篇三

【關鍵詞】 教學案例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4-001-0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2. 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

3. 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

4. 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塑造堅強的人生。

教學重點: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課文內容。

2. 點撥法: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課時安排:

1. 課時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人生旅途並非一帆風順,有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也有人在孤獨艱辛中長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孤獨的放鴨生活。

二、速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在無邊無際的蘆葦地裏,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教師展示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默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剛纔,我們已經對小說的故事情節進行了簡單的梳理。那麼,通過剛纔的速讀,你認爲杜小康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學生回答

教師: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他有沒有什麼變化?他的這種變化又是通過哪種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表現出來的?

明確:心理描寫。

請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找一找,隨着故事情節,他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杜小康這樣人物形象是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豐滿起來的。看着這張心理歷程發展圖,我們對題目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

解題:“孤獨之旅”既指主人公與父放鴨過程,又指他戰勝孤獨,歷經風雨的成長成熟心理歷程,可謂一語雙關。

四、品讀課文,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人物的塑造,不僅要通過故事情節的安排,還要通過一定的環境描寫。並談談你認爲它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1)蘆葦蕩:“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寫出蘆蕩的廣袤,“綠色的浪潮”不僅可見其色,更可見其動感與生機,將景物寫活了。另外,無邊無際的蘆葦蕩,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爲真切。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總結:蘆葦蕩渲染了氣氛,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2)鴨羣:“鴨羣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緻,描寫周到入微。“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裏。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少年杜小康戰勝孤獨,適應了環境。並在維繫着家庭生計繫於一身的鴨羣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羣,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着波濤,這是喜悅的淚。“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曆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鴨羣向蘆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

總結:鴨羣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可以說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映襯。

(3) 暴風雨: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

總結:暴風雨,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着直接的關係。

五、結語

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但願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佈置作業

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今天,我們正經歷了課業多、壓力大的九年級生活,請運用環境描寫的手法寫一段表現自己心理的小片段。

七、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羣

環境: 蘆蕩 人物 成長的廣闊背景

案例教學法 篇四

[關鍵詞]開放教育;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

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中央電大推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北京電大作爲開放教育試點舉辦了本科開放教育法學專業。經過三年左右的教學,我深深感到開放教育與傳統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不僅意味着教育對象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的開放。”開放教育對電大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它對電大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開放教育的教學方法,尋求最佳的教學方式,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在開放教育法學專業《證據學》課程中進行案例教學的實踐,對開放教育的教學方法作一些探討。

一、“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下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師“運用廣播、電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計算機課件及網絡等多種媒體進行現代遠距離開放教育”。爲適應開放教育的需要,電大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要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同時還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向適應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轉變。

首先,開放教育衝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網絡教學打開了教師、學生、教材、教室、黑板之間的不可分割性,教學以實時和非實時的不同方式同步進行。這使以廣播電視教學爲主體、集中面授輔導和個人自學爲主要形式的傳統電大教學模式要逐漸轉化爲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教學爲主體、自主的個別化學習與交互式的集體協同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爲中心、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面授輔導爲中心”必須向“以學生爲中心、以多媒體網絡教學爲中心、以自主的個別化學習爲中心”進行轉變。隨着這種轉變教學出現了許多變化:1多媒體遠程網絡教學的廣泛運用,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學資源的大量建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上網學習;2電大教師所熟悉的面授輔導課的比例大幅度削減,教師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面授輔導課堂上就課程內容進行系統的講授已不可能;3教師的面授輔導課不再是系統講授,而是重點難點的提示,組織學生進行教學討論,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及對易錯處知識點講解,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教材的內容等等。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帶來的諸多變化,對電大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形成強烈的衝擊,迫使我們對此進行研究和探索。

其次,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目的是“旨在通過課題的研究和試點工作,探索並構建廣播電視大學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專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應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爲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高質量的、適應地方和基層需要的應用性高等專門人才。”根據這一目標,電大教學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和培養規格上,應更爲強調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電大開放教育法學專業主要是培養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其他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性高等專門人才。從這一目標出發,就要求學生在畢業後要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能滿足處理複雜的法律事務的需要。實踐證明,在現代社會,僅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法律工作者還應當善於運用法律和法律知識來分析和處理各種法律事務,爲此就必須精通(至少是某一領域內)法律規定和法律解釋,諳熟訴訟程序和訴訟技巧等等。而在傳統電大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系統講授的方法,注重課程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邏輯性,缺乏對學生的法律技巧、實際操作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思維的機敏以及雄辯的口才等方面的訓練;同時強調以教師爲中心,教學中缺乏啓發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從這種教學模式中畢業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法學理論和法學知識,但由於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無法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正是針對電大教學中的這種現狀,提出“爲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高質量的、適應地方和基層需要的應用性高等專門人才”的目標,對此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素質或技能的培養,這應是電大開放教育的重要職責。

最後,開放教育法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需要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單純的系統講授效果往往不好。學習法學的目的,就是爲了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法律去解決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然而法律是抽象的、一般的,現實則是具體的、複雜的存在各種各樣的變異。要將抽象的、一般的法律規則學通、學懂、學好、會用,就必須聯繫實際,結合具體事例進行案例教學。例如,在證據學教學中,相當部分教學內容與具體訴訟程序有關,這些內容程式化特徵明顯,單靠教師進行系統講授,既枯燥又缺乏直觀感覺,學生往往不感興趣並難以掌握,而結合實例進行案例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又有許多困難。而開放教育的出現爲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條件。多媒體遠距離教學手段的大量採用使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立案例庫在課堂上使用網絡、電子課件,結合案例、結合法院開庭現場的錄像來進行講授,介紹訴訟當事人在訴訟中如何運用證據來證明有關的案件事實,司法機關如何審查判斷和認定證據,從而使抽象的、一般的法律規則變爲直觀的、形象的具體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其學習的難度,增強實踐經驗,教學效果就會大爲改觀。

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模式。適應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時,案例教學以其特有的優勢而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受到重視。案例教學起源於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盛名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現已成爲美國大學所有專業和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併爲世界各國教育界所仿效。案例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它以精心選擇、合理編組、相互聯繫的若干個(組)案例爲基本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的目的,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別注意選取相互衝突的案例,交給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教師不進行系統的課堂講授,而是對所選案例提出問題和學生共同討論。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原始資料,陳述、分析、論證,並提出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方案。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系統講授法相比較,教學主體是不一樣的,傳統講授法是以教師爲主體,而案例教學法卻是以學生爲主體。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閱讀、理解、思考、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等環節,都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從完成案例教學任務的角度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後,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過程,能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領會,並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在分析案件、進行辯論、起草有關文書等技能方面的訓練得到強化,在畢業後很快地適應實際操作。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爲中心,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適應並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遠距離教學的特點,因此成爲我在進行開放教育法學專業教學的首選,並在《證據學》課程教學中予以採用。

二、“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下進行案例教學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支持服務系統

案例教學是一個系統化的教學過程,應該有一系列教學措施和教學支持服務系統與之相配合。其中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有:編輯專門的案例教材,建立網上教學平臺的案例庫;製作電子課件,選用電視、錄音、錄像、電腦網絡等多種教學媒體進行案例教學;增加案例分析在形成性考覈中和期末考試中所佔比例;相應的交互式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如E-mail電子信箱、BBS網上討論和答疑、雙向視頻討論、留言板、電話答疑等等)。我在《證據學》教學中採用這些教學環節並進行了一些實踐。

1.編輯案例教學教材,在網上建立教學案例庫

目前,北京電大尚不具備編輯、出版用於案例教學的教材的條件,但是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這一條件。我在北京電大的教學平臺上把《證據學》課程中需要學習和研討的系列案例(部分)向廣大學員,供下載學習。爲了幫助學員學習,除了案件事實材料、思考討論的問題外,還在網上給學員提供了案例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參考資料,以及難點提示等。學生進入北京電大的網站後,可以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對各章節的相關案例進行閱讀、理解、思考、分析、論證,結合案例內容和教師所提問題學習教材相應的內容,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上輔導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對有關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2.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網絡和電子課件進行教學

過去,在教學中講解案例是比較困難的。通常情況下,一個案例的文字都比較多,在黑板上抄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簡單地讀一遍,學生又往往難以理解和解答。現在電腦教學的大量運用,爲課堂進行案例教學創造了條件。爲此,我製作了《證據學》案例教學的系列電子教學課件。課件按章設立,每一章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按照教材的內容,蒐集、選擇相應的案例材料進行整理、改寫、編輯,並提出討論的問題。上課的時候,在講解完教材相關內容以後,可以在電腦上演示製作的案例電子課件或者上網選擇網上相關的案例,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是集體討論、分組討論,也可以是控辯雙方的對抗式討論。當然也可以將案例分析作爲課後作業,留待下一次上課時再討論。

3.網上BBS討論

利用BBS網上討論,教師可以進行實時答疑。2001年秋我共組織、參加了三次BBS網上討論,其中最後一次較爲成功。在討論中,學生除了就期末複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詢問外,還就網絡平臺上的案例提出了問題,許多同學對案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意見。我對學生的看法給予瞭解答和分析,學生感到較爲滿意。

4.通過電子郵件實現交互教學

開放教育開辦以後,電大教師都有了自己的電子信箱,而隨着上網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也建立了自己的電子信箱,這樣通過電子郵件,學生可隨時將案例分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發送到教師的電子信箱中,教師收到郵件後即可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併發回學生信箱。2001年秋,我收到了學生的十餘封電子郵件,多數郵件是就網絡平臺上公佈的案例提問題,要求解答;其餘郵件是索要相關的法律文件。我都給予了答覆。

上述一、三、四三種現代遠程教學方法的採用,打開了各個教學班的限制,極大擴展了教學的空間,使電大的課程責任教師除了在任課的教學班以外,能夠在全市教學班的範圍內進行教學方法的試驗和改革。

5.改閉卷考試爲開卷考試,增加案例分析在平時形成性考覈中和期末考試試卷中所佔比例。

教學方式的改變必然要求考試方式的相應改變,否則,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是一種空想。目前電大法學專業期末考試以閉卷答題爲主要方式,其中案例分析一般佔10%至15%的分數比例。學生爲了考試,要背大量的概念、簡答題和論述題,考試成了一種記憶的較量,而綜合分析能力考覈則被放在次要的地位。但是,對於電大法學專業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提高其法律實務的綜合分析能力是最爲重要的問題。而案例分析主要是測驗學生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所考查的不僅是教學中的點,而且包括教學中的面;它不僅關注學生了解了多少法律知識,更關注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證據學》這門課程與其他部門法學相比,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範圍,它是專門研究在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訴訟中如何根據有關法律規範靈活運用訴訟證據的學科,其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爲此,我將《證據學》這門課程定爲開卷考試,增加試題中案例分析的比例。本門課程至今已經進行了七次考試,考試題由三部分組成,其中案例分析題40分,選擇題40分,問答題20分。選擇題中也有相當比例的題屬於小的案例分析,從而使案例分析題在整個試題中的比例超過50%.在平時的形成性考覈中,也採用了類似期末考試的方法,作業中安排一至兩個較大的案例分析。這種考試方式的採用,配合了平時的案例教學,督促學生在學習時主動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學習的系統性;同時改變那種死記硬背的應試方法,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三、“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下進行案例教學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案例教學法的採用使學生由被動地位轉爲主動地位,由單純接受知識轉爲有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從以應試爲目標而形成的背書、背筆記的機械式學習方式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轉變爲以運用法學理論、法律知識分析和處理案件爲目標的能力培養和鍛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均可得到較快提高。但案例教學在轉變學生角色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學減少了常規面授課系統講授的時間,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研究、討論的時間,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加強自學,對教師沒有講授的教材內容自行閱讀、分析和理解。此外,學生在課後還要上網去查閱材料,下載並研究案例,進行大量的預習和閱讀。而這些學習任務的完成完全依賴於學生的自覺性。據瞭解,極少學生能達到上述的要求,絕大多數的學生只在上課時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對有關的案例進行討論,自學的積極性較差。此外,大多數學生還沒有上網學習的習慣,要求他們上網去獲取各種學習材料還較難完成。據北京電大崇文分校《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和克服學習困難的研究》課題組對139人的調查:“在問及希望學校提供的學習模式時,有99人選擇固定組班教學,23人選擇自主安排學習方式。在問及所採用的學習方法時,有99人選擇面授教學,14人願意自主學習。”北京電大《在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中多媒體學習資料應用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所做的《學生自主學習問卷調查》的統計顯示:“80.7%的學生認爲系統講解教材的面授教學是較好的助學方式;87.5%的學生選擇面授輔導。隨着發展學生擁有計算機的數量預計可達60%,但也有38.6%的學生表示暫時不購買計算機;專爲參加試點學習在入學後購買計算機的學生僅佔4.9%.”這都表明,學生尚未從傳統教育的模式下轉變過來,還不適應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而上述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們參加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在課堂上討論的案例較少,案例教學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據有關材料介紹,美國哈佛大學高級管理班(教學對象都是有兩年工作經驗的經理)所有課程基本上都採用“案例教學”法,在13周的教學時間內,要學習研究180個案例,大約平均每天要研究學習2個-3個案例。在學習案例的同時,還要指定一批參考書或參考材料要求學生閱讀,以幫助學生吃透案例和更好地分析案例。

“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下進行案例教學對教師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長期以來,電大教師的教學主要是製作錄音課、錄像課在廣播電視中播放,在教學班進行系統面授輔導。對於這種教學模式,電大教師是熟悉的,並運用自如。但中央電大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以來,新的教學模式對電大教師的傳統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要求電大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科知識,還要熟悉多媒體遠程教學的操作技能,能夠進行網上教學,包括製作電子課件,在網上接收、批改、回覆作業、論文,瀏覽、下載教學所需的資料,製作教學網頁並上傳至教學平臺,利用BBS和雙向視頻系統與學生進行遠距離互動式的教學交流,答疑、解惑。進行案例教學,教師還需要在網絡上建立案例教學庫,製作CAI案例教學課件等等。面對新的教學模式,電大教師業務素質必須重新定位:1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功底。電大教師應該成爲熟悉本專業、本學科知識的行家;2要有較爲豐富的相關學科的實踐經驗;3有駕馭網絡技術進行導學的能力;4具有與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相適應的科研能力。對此,電大教師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開放教育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衝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教學規模擴大,空間延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這類教學形式靈活機動、富有彈性、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習者獨立、自主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廣大成人學習者的青睞。但同時,開放教育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有較大的區別。我們在運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的同時,還要注意尋求和採用最佳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教學模式的變化。當然,本文所研討的案例教學只是諸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案例教學不可能完全代替或取消其它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也不完全適用於所有的課程,我們只能根據教授課程的性質來選擇最佳或較佳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侯墨菊:《秦皇島電大開放教育本科學員學習情況調查》,《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5期。

2、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努力實踐,積極探索,構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新模式》,《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期。

3、許振立:《適應開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8期。

4、劉焱、李蘋:《試論遠程開放教育條件下的課堂教學》,《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12期。

5、彭薇:《學生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4期。

6、韋潤芳:《自主學習和麪授輔導》,《開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教學案例 篇五

關鍵詞: 酒店英語 教學案例 教學反思

一、案例背景

這節課是高二年級酒店服務班的一次公開課。酒店服務班整體英語水平在全年級相對較高,但存在的問題是班級內部英語基礎差距懸殊,分層感較明顯。也就是說,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較好,而另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上課時基本處於聽不懂或不感興趣的狀態。《酒店英語視聽說》是一門實用型的專業課,其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視、聽、說的能力,使學生最終達到在真實情境和生活中熟練運用的效果。

二、案例主題

“Making Telephone Calls”是本學期《酒店英語視聽說》的第五單元主題,主要內容是學習酒店前臺服務人員接聽和轉接電話的相關知識。結合學生現狀,我充分利用“任務型教學法”和“頭腦風暴法”,採用“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深入思考,變被動爲主動,真正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從心裏愛上課堂和教學。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

針對學生層次高低不平的情況,我在課前給全班同學分組,每組學生圍坐成U型,以方便討論和情景表演。上課的第一個步驟是導入環節:給同學們講一個與他們同齡的美國小姑娘Kate來深圳龍崗遊玩的故事,並請他們扮演龍崗“二職大酒店”的前臺服務人員,接聽Kate訂房間的電話。這其實是一個新舊課銜接的環節。因爲在上個單元,同學們學到了客人入住酒店,直接在前臺訂房的知識。現在,需要學生將之前所學的句型轉化爲電話用語。

我將現場訂房的句型放在大屏幕上,分別從兩個小組裏請出一位學生,利用這些句型,現場進行角色扮演:一名同學扮演Kate,另一名扮演“二職大酒店”的前臺。其餘同學拿出紙筆,邊聽邊記錄他們發現的問題。導入環節設置較容易,因爲句型都是現成的,難點的設置是如何將現成談話轉成電話用語。其實,用英語打電話的基本句型在國中的教材中就出現過,但由於職校學生基礎差,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導致對其運用不夠自如。果然,在兩位同學的對話中,出現了“My name is are you?”和“I am the receptionist.”等錯誤。3分鐘的角色扮演結束後,我給學生兩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由組內學生交換意見,歸納組內每個同學記錄下的錯誤點。最後,我隨機抽出兩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指定一個代表,用兩分鐘的時間彙報對話中的錯誤點。指定組內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目的在於從簡單的任務着手,儘量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把他們都拉進我的課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片段二:

經過熱烈的討論和對比,學生掌握了打電話使用的基本句型,但是國中和高中教材中對詞彙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基本句型相同,通過詞彙的擴展,本次課的難度係數遠遠大於學生國中所學的打電話的課文。詞彙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無味的,也最讓學生討厭,如何增強詞彙講解的魅力?如何讓自己成爲課堂上受歡迎的老師呢?

爲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頭腦風暴的方式,由易入難地設置問題,層層遞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首先是小組任務:以“hotel(酒店)”和“make telephone calls(打電話)”爲關鍵詞,查找相關的一切單詞。然後組織四組學生進行競賽:每組派出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本組討論後寫下的相關單詞,3分鐘時間內,寫多者爲勝。裁判爲全體學生,如果單詞相關,學生就要大叫“yes”,如果爲無關單詞,學生就大叫“no”。在這個環節,教室裏歡笑陣陣,學生徹底放開,公開課帶來的緊張感也消失。

接下來,將本次課學到的新單詞用圖示的方式展示出來(如下圖):

其中,大部分新單詞被學生作爲相關單詞寫在黑板上了。我採用“圖文聯想法”,進一步激發學生頭腦風暴。“hotel”的前臺有一個“operator(接線員)”,她工作時使用的基本設備是“telephone(電話)”,電話需要“line(電線)”才能“put…through(接通)”。當客人打電話找人力資源部的經理(the manager of human resource office)時,在線就是“on the line”,暫時不在線就必須“hold on(稍等)”,如果被找的人外出了,那就明天“call during office hours”。

上圖通過PPT製作,一步步隨着講解展開圖片。講解完畢,請兩位學生重新操作講解了一遍(這兩位學生分別爲基礎較好的第一層次學生和基礎較差的第二層次學生),以檢驗成效,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課堂氣氛很活躍。

四、教學反思

這堂課始終圍繞《酒店英語視聽說》的教學目的,綜合運用小組討論、情景表演、頭腦風暴、聯想記憶等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實現專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這次課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啓示:

(一)新型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易學

要想自己的課堂成爲受歡迎的課堂,要想自己成爲受歡迎的老師,首先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本次課設置的第一個環節就要求學生全體參與,並動筆寫,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只有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他們聽得進去,才能讓他們真正融入課堂。

採用“情景法”和“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快更高質地掌握學習內容,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很多學生在課後告訴我,圖文結合的聯想記憶法使他們當場就記住了單詞和詞組的意思,節省了很多時間。

(二)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學

我一向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所以在上課時經常採用小組討論和自由發言的形式,充分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比如在“片段一”中,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後通過交換意見總結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記憶遠遠超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這時學生覺得他們是課堂上的主人翁,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而是虔誠的傾聽者、親切的引導者。在討論的過程中,用走進小組的行動和“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Don’t worry! Just 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等言語參與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感受到平等和諧的氣氛,真正愛上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黃興軍,海波。喬姆斯基“普遍語法”假說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

[2]樑亞蘭。母語習得理論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回顧[J].懷化學院學報,2010.

案例教學法 篇六

最初提出“案例教學法”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在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率先把案例教學法付諸實際教學,具體過程是:以再現或仿真的途徑將實際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帶入課堂,隨後由學生對此展開探究與討論,由此達到學習的目的。當前的案例教學法已發展得較爲完備,被大衆稱爲代表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一種較爲成熟的教學法。

二、將案例教學法運用於經濟法教學中的優勢

1.達到強化學生運用法律理論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經濟法當中的諸多法律與實際經濟具有密切聯繫,通常會由於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動及調整而引起經濟法及有關法律的相應變動,由此也導致經濟法教學存在較大的變動性,必須將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爲首要目標,而並非是使學生過度鑽研書本理論。而案例教學法恰好是以互動模式爲基本途徑,使教師與學生根據實際案例進行探究討論,學生與教師可以很好地融入,學生就實際案例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較好地將實踐與理論相融合,進而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對法律理論有一個更深入的認知與理解,提高運用和分析法律知識的能力。就這一點而言,案例教學法具備其他教學方法所沒有的優勢。

2.經濟法教學的內容比較煩瑣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爲案件教學提供了豐厚的教學材料

經濟法相比於其他的法學學科,富含大量繁雜的內容,比如:經濟法的總章部分包括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中有經濟法的特性、定義、實質調節對象、經濟法律關聯等,對於這一部分,專家們各持一言,尚無統一的結論,如果統一向學生展開函授則較爲貿然而有失科學性。此外,不能單純地運用法律方面的理論詮釋經濟法的一些內容,要以經濟學理論爲輔助。所以經濟法教學需要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並體會生活中的諸多經濟事件,這些事件便是案例教學中的教學材料。

三、將案例教學法運用於經濟法教學中的感想

將案例教學法付諸於經濟法教學中就是對實際事件進行剖析,並且函授法律理論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可是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一些困難,要想切實地將其運用於經濟法教學,還需要以下一些對策。

1.加強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較高端的教學方法,一改以往的“教師說,學生聽”的模式,取而代之以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實際運用中如何進行師生互動,還需在不同的階段側重不同的事項。

(1)案例教學中的解析階段。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對事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從而提出處理方案。在該階段,學生對問題的分析通常有很多的錯誤,但是教師不可斷然去否定學生的見解,而應該通過間接提問的方式,指引學生挖掘問題的根源,並促進學生自發改正。教師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比較與教師的思路及觀點,從而發現自己的缺陷。

(2)案例教學中的探究階段。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要對事件所探究的問題有一個認知。教師在這個階段要爲學生創造提升其能力的環境及條件,激發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成爲事件的中心人物,並且要使學生基於事件的核心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營造高漲的討論氛圍。在該階段,教師不應直接表達自身的專業性觀點,而應當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以防學生的才智被約束。

(3)案例教學中的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在事件討論結束之後,教師應該基於學生在討論解析階段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重要的是要評價學生思路及見解的正確性,分析方法的對錯,是否切實處理問題等方面。

2.豐富案例教學模式

(1)課堂討論法。

事件要簡明,該方法是要求在學生對事件有一定的熟悉與瞭解之後由教師提出合規的討論問題,對於事件問題的組織應當從易到難、循循而入,讓學生討論不同的問題。此外,教師在課堂討論中應占據主導位置,使學生基於教學方案進行討論,時刻圍繞教學主題,最終的評論由教師完成,教師應指出學生討論中存在的不足,並總結該事件所涵蓋的知識理論。

(2)案例舉例法。

教學案例 篇七

關鍵詞:案例;奧運;舞臺;層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23-994-03

Teaching Case "Beijing's Olympic Games Torch"

YAN Ya-jun

(Anhui Broadcast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The late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special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hot topic is often the case design entry point for Beijing's Olympic torch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topic, creating the case " Beijing's Olympic torch, "to grasp AE, Photoshop, particleIllusion ,three software operation, then create a video that many software programs need to operate together with the creation.

Key words: case; the Olympic game; stage; layer

1 教學案例以熱門話題爲切入點,製作應多軟件協作完成

後期特技特效已成爲影視製作教學的重要內容,After Effects(簡稱AE)是最常用的後期特技特效軟件。在教學中,案例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學案例的設計往往以現實生活中的熱門話題爲切入點,這種案例能夠加深學生對課程的認識與理解,當我們用計算機進行這種影視節目的案例製作時,往往要使用多個軟件進行協作,完成素材的採集或創作、後期的剪輯、特技特效處理、編排,直到輸出作品。

2 以“北京奧運”爲主題,進行視頻節目創作

如今“北京奧運”是世界最熱門的話題,我們以它爲題材設計了AE課堂教學案例。取名“北京的奧運火炬”,時間10秒鐘PAL制式DVD格式,如圖1,是其某一幀圖像。

主題表現爲和平奧運,白色的和平鴿托起奧運五環和火焰,象徵火炬在五大洲由和平鴿傳遞,同時白色與五環色構成了奧運旗幟,和平鴿眼睛由中國龍圖案,意爲中國向世界傳遞着和平、團結的信息,並將舉行世界祥和的盛會。背景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擴大到世界地圖,同時飛翔的和平鴿由中國向世界各地飛翔,表達着中國走向世界,中國是和平的,帶給世界的和平,也表現爲世界各地運動員的勇往直前、展翅高飛的拚搏精神,金色文字及射線托起火炬,表現爲北京在2008年將會舉辦最令世人矚目、盛大團結和平的奧運會。

3 用多軟件實現案例製作

這裏我們將製作該案例的操作方法及步驟羅列如下。

3.1 素材準備

1)一張世界地圖圖片world.jpg;2)使用particleIllusion(平面粒子系統)製作250幀幀速率25幀/秒,尺寸720x576兩個。png格式的序列圖片燃燒的五環rswh.png和飛翔的白鴿gezi.png;3)使用Photoshop製作浮雕奧運五環與白鴿。

3.1.1 燃燒五環的製作步驟

如圖2是particleIllusion的用戶界面,這是專門製作平面粒子的系統軟件,操作簡單,功能強大。

1)將項目舞臺尺寸設置成720×576,幀速率設爲25幀,並在預演輸出控制欄將末幀設置爲250(25幀爲1秒共10秒鐘);2)從粒子庫中選擇火焰粒子,並在舞臺上進行創建,如圖2,這是線性粒子發射器;3)進入選擇狀態,在舞臺的該粒子上右擊鼠標選擇彈出菜單中的圓(make circle),將線性發射器轉變成圓形發射器,並調節圓半徑至合適大小;4)在粒子屬性窗口選擇該粒子的生命屬性,並在時間線上將整體生命值向下調節至合適;5)將即時時間移到首幀,在粒子屬性窗口對粒子複製4個;在舞臺上分別移動粒子成五環狀,並將舞臺窗口放大,執行輸出命令,將文件保存爲rswh.png,勾選保存阿爾法通道,如圖3;6)OK確定進行輸出保存,完成燃燒五環的製作。

3.1.2 飛翔的和平鴿的製作步驟

1)將項目舞臺尺寸設置成720×576,幀速率設爲25幀,並在預演輸出控制欄將末幀設置爲250;2)更換粒子庫至user_02_02,選擇鴿子粒子在舞臺上創建區域形(矩形)的鴿子粒子,移動即時時間滑塊,並對矩形進行大小寬窄的調整,使鴿子數由少增多再減少,調節屬性size,改變鴿子的尺寸至合適;3)在該粒子上右擊鼠標選屬性進入粒子屬性對話框如圖4,將粒子顏色調至白色,確定返回;4)調整界面並輸出保存含有阿爾法通道的gezi.png。

3.1.3 浮雕奧運五環與白鴿的製作步驟

1)進入Photoshop,新建一張畫布(這裏也用預設PAL D1/DV),打開上述燃燒五環的某幅圖片(如rswh0200.png),將其複製到該畫布上,爲圖層1;

2)創建圖層2修改層的名稱爲藍,比照圖層1製作一大小合適的藍色圓環,並對其施加浮雕效果;

3)將藍層複製4個層,並分別修改層的名稱爲黑、紅、黃、綠;

4)用移動工具,分別將黑、紅、黃、綠層上的藍環移動至合適位置(這裏比照圖層1的燃燒的五環位置),並分別將圓環的藍色更換爲黑、紅、黃、綠顏色,如圖5。

5)在圖層1上創建新層圖層2,取名“藍黑紅”,將藍、黑、紅三個含浮雕效果的層分別合併到“藍黑紅”層上,成爲一般圖層,在“藍黑紅”層上再創建新層圖層3,取名“黃綠”,將黃、綠層分別合併到“黃綠”層上。

6)刪除圖層1燃燒的五環,複製“黃綠”圖層,並將其“黃綠”副本圖層移到“藍黑紅”層的下方,在“黃綠”層用套索選中要清除的區域,如圖6,使用Delete鍵清除;將這三層合併成一層,取名“五環”。

7)創建新層,取名“鴿子”,用自定義形狀工具,繪製一白色的鴿子,並以火炬圖案製作鴿子的眼睛;8)將作品保存爲“”,完成浮雕奧運五環和白鴿的製作。

3.2 AE進行後期合成與特效處理,完成視頻教學案例的製作

1)啓動AE6.5,選編輯菜單/系統設置/導入,將命令對話框的序列腳本改爲每秒25幀,選文件菜單/項目設置,將命令對話框顯示風格內的時間碼基數改爲25;

2)新建一個合成,取名迎奧運,預置PAL D1/DV 720x576,時間從0幀到10秒;

3)導入rswh.png(燃燒五環)、gezi.png(飛翔的和平鴿),勾選序列圖片選項;導入world.jpg(世界地圖),以剪切層的合成方式導入wuhuan.psd(浮雕奧運五環),在項目對話框中將有wuhuan組,內有各層圖像;

4)將wuhuan組中的圖層五環圖像與白鴿圖像拖入到時間線,再將rswh.png、gezi.png及world.jpg也拖放到時間線上,它們所在的層數分別爲1、2、3、4、5層,將1、2、3層分別縮放以及位置調整成爲火炬樣式,並將它們設置爲3D層,將1層設置爲2、3層的父層,如圖7;

5)對1層基本變換中的y旋轉進行動畫記錄,設置0至6秒鐘的2周旋轉動畫,這樣白鴿托起的帶着火焰的奧運五環在空中旋轉;

6)將第5層world世界地圖增加亮度與對比度調節Adjust/Brightness&Contrast特效,調節亮度與對比度參數,將軸心點移到地圖北京的五角星處,將地圖的中國部分放大到整個監視器舞臺,即時時間滑塊移到2秒,對縮放與位置進行動畫記錄,在9秒處將整個世界地圖收縮和移動到舞臺大小;

7)選擇文字工具,在監視器舞臺分兩行輸入“2008中國・北京”,行楷字體,居中對齊,黃色填充色、紅色邊,並加粗,作爲第一層;

8)用選擇工具將文字進行縮放,並移到合適位置;

9)將時間滑塊移到5秒,對文字層設置5至6秒的0至100%透明變換動畫;

10)施加Shin特效,這是第三方特效插件,如圖8。

將射線長先設爲0,加光參數設爲1左右,顏色內的選項按鈕改爲None(無),混合模式選項按鈕選擇Add(增加)。將時間滑塊定在6秒,打開射線長的動畫記錄器,將時間定至7秒,將射線長參數由0改爲3,再移時間至8秒,將射線長參數改爲0;

11)預演編輯,選擇Composition/Make Movie(Ctrl+M快捷鍵)渲染製作。avi視頻節目,完成本教學案例。

本案例還應加入音頻素材,才能成爲一個完整的案例,這裏只是重點介紹了particleIllusion、Photoshop和AE這三個視頻的處理技術與方法。

4 結束語

影視後期特技特效處理需要多軟件和多設備的關聯操作,因此作爲該課程的教學,我們應該加強軟件間關聯性的教學,以案例教學掌握工具,由工具應用激發創作思維,創意指導操作,逐步全面掌握後期的創作技法。

參考文獻:

[1] 寒哲,趙世民,高潤喜。藝術人文七小時[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

[2] 廖軍。視覺藝術思維[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案例教學 篇八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亞案例教學 本土化移植

【項目基金】本文爲煙臺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以法律思維與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爲視角》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5-03

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教育爲法律職業教育,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爲實現其法律教育目標,英美法系國家掀起了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熱潮,相繼產生了案例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模擬法庭等教學方法,其中,案例教學法主要應用於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取法律知識能力[1]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我國,法學教育雖沒有明示爲法律職業教育,但在學生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法學教育的應有之意。但傳統講授式的法學教育方法僅注重知識的傳授,並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是我國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重大舉措。但若無視案例教學法的生存環境與本土環境的差異,必將產生“橘生南國爲橘,生北國則爲枳”的現象。所以,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應充分考量本土環境,捨棄“貌似神離”的移植,追求“貌似(不似)但神合”的引入。

一、案例教學法透析

案例教學以美國爲代表,主要表現爲判例教學,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C.Langdell)創造。案例教學事實上是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生課前閱讀有關案例,通過閱讀案例尋找規律,並進而探求法官居中判決時的原則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又有互相辯論,通過互動加深學生對於法學的理解並使其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的獲取能力與實踐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並不僅僅侷限於課堂討論,而是對學習法律的一種整體方法的命名。作爲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

1.課前充分的準備。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的最大差異不在於課堂,而在於課前環節。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收集整理相關判例,作爲教學資料發給學生。這些選編出來的案例通常都是曾經確立或者影響過某一重要法律理論與原則的代表性判例。由於每個法官都要在判決書中表明自己的觀點併爲自己的判決尋求理論根據,故英美法系的判決書長於理論與推理分析,這決定了判決書普遍較長。這些推理性強、文字精煉的判例一般都要學生事前詳細閱讀,認真分析並做出合理判斷。另外,老師還會鼓勵學生蒐集並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其他案例,儘可能的比較案例間的異同,從而準確領會該判例所確定的法律精神或者原則。所以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課前閱讀量非常大,但大量的閱讀和充分的準備保障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堂蘇格拉底式的問答。在案例法課堂上,教師對已佈置閱讀的案例進行提問,這可以瞭解學生對相關判例是否閱讀,對判例中的爭議點是否明晰,對判例所反映的法律原則或者規則的變遷是否清晰。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提問、反問、追問,迫使學生髮揮其積極主動性進行思考、歸納與總結,然後課堂進入到討論辯論階段,在討論與辯論中逐漸理清法律原則或規則的內容及精神意蘊。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引導者”而非“講授者”的角色。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獲得這些法律知識的過程,去體驗法律職業的思維模式與方法,鍛鍊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一場典型的美國法律課堂是有關案例含義的對話,而不是教師的直接講演。[2]

(二)案例教學法的存在基礎

1.判例法制度與案例教法學法具有內在契合性

案例教學法在英美法系之所以能夠產生並取得成功,是和這些國家所採用的判例法制度分不開的。判例法是在現實中出現相關案例後,由審理案件的法官在判決書中將判決理由予以闡釋,從而確立了爲後來案件所遵循的法律原則或規則。在判例法國家,法律的產生有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同樣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生自己查閱判例並分析比較,然後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追問、反問與討論,逐步的分析辨別、積極思考總結出來的,其同樣經歷了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知識獲得的路徑與法律產生的過程何其相似!正如哈佛大學梅因教授所講:“以其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案例教學法比講授法更接近普通法的天性。”[3]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案例教學法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方法,而是判例法制度在法律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二者具有內在的契合性。

教學案例 篇九

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初級中學校 馮正偉

教材分析

教學要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想象和判斷,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會識別和判斷。

知識體系: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

地位:我們知道,幾何研究的對象是圖形,對稱性是圖形的一個重要特徵。國中所學平面幾何圖形,很多都具有軸對稱性,它們的性質也主要由軸對稱性得來,而平面幾何又是立體幾何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與前後教材的邏輯關係是承上啓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課前通過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認識的小測驗,我發現以下問題:

1.學生對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認識,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礎上,缺乏理論依據。

2.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模糊,相互混淆。

3.學生不能全面考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的數目。

4.大多數學生不能認識到對稱軸是直線,而認爲是線段。

學生從國小到現在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但是缺乏理性的認識,因此,本節教學的認知發展線是:感性理性訓練理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識別和判斷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想象和判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美,感受數學美的情趣。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並會運用概念識別和判斷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

教學難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剪紙引入新課

1.教師指導學生剪紙: 樹葉、蝴蝶、“囍”,學生隨老師剪紙。

2.教師問:“這些剪紙有什麼共同特徵?”學生對摺後,觀察發現,交流,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剪紙引入,暗示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爲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埋下伏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幾何的興趣。

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學

1.教師問:“我們所學幾何圖形中,哪些也具有這一特徵?”學生回顧反思,回答,交流。師生評價。

2.教師問:“我們身邊有這一特徵的圖形嗎?”?教師提示(多媒體演示),學生聯想,回答,交流。

設計意圖:把軸對稱圖形與數學本體聯繫,與學生身邊的實例聯繫,讓學生對本節內容產生一種親近感。

3.教師問:“我們把具有這一特徵的圖形叫做什麼圖形?你能給出它的定義嗎?”學生回答,交流。教師指導,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歸納得出定義,明白定義的由來。

4.教師問:“從這一定義中,你能得出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嗎?要特別注意什麼?”學生回答,交流。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定義中得知軸對稱圖形的判斷方法,讓學生真真意義上從“學會”變爲“會學”。

5.課堂訓練。

A、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若是,請指出對稱軸。

教師出示剪紙作品: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角、等腰梯形。學生判斷,回答,交流。教師指導:對稱軸的數目,對稱軸的形狀。

B、猜符號遊戲:下列符號都是軸對稱圖形,有對稱軸一旁的部分,(教學論文 )你能猜出這個符號是什麼?日 0……

學生猜想,回答,交流。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有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知識,方法的運用,感知圖形美。體驗知識的價值。

三、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教學

1.“將一張紙對摺,在摺痕的一邊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摺痕折起來,展開,得到什麼圖形?有幾個?再做幾個,你們發現這些圖形有何共同特徵?”

教師示範指導,學生隨老師製圖,觀察發現,交流,回答。教師板書。

2.教師問:“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圖形碼?”學生聯想,回答,交流。

3.教師問:“我們把具有這一特徵的兩個圖形叫做什麼?你能給出定義嗎?”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師板書。

4.教師問:“你能從定義中得知如何判斷兩個圖形是否成軸對稱嗎?你還能得出什麼?”學生回答,交流。教師板書。

5.判斷下列兩個圖形是否成軸對稱……(多媒體演示)

四、兩個概念的聯繫及區別的教學

1.教師問:“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圖片說明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繫嗎?”分小組交流,代表發言,總結。教師指導、示範、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滴墨水製作軸對稱圖形和製作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感知這兩個概念的區別與聯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突破了教學難點。

2.教師總結:“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換的。”

設計意圖:教師畫龍點睛,向學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五、課堂訓練

教師出示檢測題組。學生訓練,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實現師生間的信息交流,達到信息的完全準確。

六、課堂小結

教師問:“

《軸對稱教學案例及反思》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