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例(精品多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例(精品多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樣文 篇一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反思

觀察背景:欣悅是我班一個年紀較小的外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發現其適應本事還是相對較強的,可是做每件事情之前總喜歡來詢問教師下一步該幹什麼,缺乏必須自主本事。

觀察目的:是否熟悉幼兒園生活的每個步驟,並能自主完成每個步驟?

觀察策略:記錄師生間的對話,針對欣悅愛詢問的個性特點,採取應答式,在必須情景下也可採取“反問”。

觀察記錄:

欣悅:(來到幼兒園,看到教師)“教師,此刻我們去幹嗎呀?”

師:“此刻是晨間遊戲時間,你能夠和小朋友去遊戲,一齊去玩。”

欣悅:“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欣悅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齊去玩遊戲了。

(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欣悅:“教師,我們此刻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此刻要去洗手吃飯啊。”

欣悅:“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散會步,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欣悅:“那小好便又要去幹嗎呢?”

師:“欣悅寶貝,那你來告訴教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欣悅:“是不是應當去午睡房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當把衣服、鞋子脫掉,對嗎?”

師:“是的,真棒!欣悅真聰明!”

分析與反思:

欣悅寶寶是我班年齡較小的一個女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小的性質,分析了欣悅的一系列反映。欣悅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爲她想在教師的嘴中得到教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我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經過一個月在園的生活,她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可是往往是因爲她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教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她期望經過教師的鼓勵、肯定等進取的態度來增加對自我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我的一系列疑問。應對這類幼兒,我們應當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能夠多提一些“你認爲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能夠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我的嘴巴里說出來,讓她覺得自我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案例分析樣文 篇二

《愛換玩具的孩子》幼兒個案分析範文

案例描述:

最近幼兒園對體育器械的位置擺放做了重新的調整,對我們小朋友出去戶外活動方便了不少。另外,幼兒園還佈置了一些十分有趣的奇趣體育項目,例如:戶外娃娃家、小山坡等,這些都十分吸引小朋友。

今天我們的場地是環形水泥地,我讓小朋友自己選擇了器械,很多小朋友選擇了剪刀車,辰辰本來也想選擇剪刀車玩,可惜“下手”慢了些,剪刀車都被別的小朋友選去了,他看上去有點不開心,走過來告訴我說:“老師,我想玩剪刀車,可是剪刀車都被他們搶光啦!”我安慰他:“要不你先去玩一會兒扭扭車吧,等會可以跟玩剪刀車的小朋友換一換啊,好嗎?”他覺得有點道理,就推着扭扭車去玩了。

沒過多久,辰辰的扭扭車就扭到我旁邊來,跟我說:“老師,我不想玩了,他們不跟我換剪刀車。”我看了看玩剪刀車的小朋友,有的在比賽,有的自己在玩,正是起勁的時候,我說:“要不你再等等。”他沒說話,把扭扭車開走了。不一會兒,我發現,他把扭扭車放到了原來的位子,換了一個皮球來拍,拍着拍着發現自己還不會拍皮球,又跑到放器械的地方,換了一把手搶過來。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辰辰換了四五次器械。

案例分析:

體育戶外活動的開展本是讓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練、練中玩,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以增強幼兒的體質,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根據孩子的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的觀念

我一直認爲,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是幼兒的引導者,在活動中,我經常會讓孩子們自由玩,而老師更多的是幫助能力相對較弱的小朋友和觀察小朋友在活動中的表現。而對個別小朋友的需要沒有真正的瞭解。

二、材料的問題

1、種類多,數量少,個別孩子無法拿到自己想玩的器械

有的地方的器械很多,但是數量比較少,一些剛買來的新奇的器械往往比較受歡迎,但總是不能滿足大多數小朋友的意願,就會發生爭吵、爭執的現象。

2、沒有深入挖掘材料的玩法,孩子們玩法單一,興趣漸失。

孩子們對遊戲材料只有單一的玩法,如孩子們玩圈除了跳圈還是跳圈,跳繩除了跳還是跳,時間一長,孩子們就失去了興趣。

對策與思考:

一、充分挖掘材料的一物多玩,讓幼兒保持興趣。

隨着幼兒遊戲能力的不斷加強,他們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遊戲玩法,我們要不斷地挖掘遊戲材料的玩法,和幼兒一起探究材料的一物多玩。

二、教師指導的方式要有針對性

在遊戲中要不斷髮現孩子在遊戲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的糾正。

三、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謙讓

孩子的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在平時要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

幼兒園案例分析樣文 篇三

[案例實錄]

星期二上午,站在鋼琴臺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摺紙的情況,無意間發現我班美美小朋友的摺紙折的很特別,一張大大的摺紙被撕成了“四張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樣的作品,而且摺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於是我把這一發現悄悄地告訴了班裏的張老師。我們兩個商量,暫且不聲張,看下午美美上完摺紙課怎麼說,(爲了調動幼兒學摺紙的積極性,從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開設了“紙娃娃大擂臺”,規定每折10個摺紙作品可換一面小紅旗,5面小紅旗換一個獎品,美美加上“一撕爲四的作品”摺紙數正好是10張)。果不出我們所料,美美一下課,就拿着剛摺好的四份作品,非常興奮得說:“老師,我的摺紙作品已經10個了,該換小紅旗了。”這時張老師走過來說:“好,我來看看。”還沒等張老師說完,站在我跟前的佳怡小朋友大聲喊:“老師,美美把一張摺紙撕成了四張,她做成了四份一樣的作品。”佳怡的話立刻引來了一些圍觀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師,再看美美“哇”的一聲哭了,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佳怡:“老師,美美這樣做不算數。”

靜怡:“是呀,她這樣是騙人的。”

思宜:“老師,應該把美美的摺紙扔了。”

萌月:“對,老師怎麼辦?”

於是,孩子們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美美不知所措的樣子,再看看這邊孩子們期待的目光,我順勢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說:“美美這件事該怎麼處理?如果你們願意討論的話,咱們可以來討論討論。”隨即我們組成了一個臨時“討論小組”,開始討論:

師:“美美爲什麼要把紙一分爲四折?”

旭峯:“她想得小紅旗。”

思傑:“她想得獎品。”

師:“她這樣想對不對啊?你們有沒有這樣想啊?”

心茹:“我也想得獎品。”

冬琴:“我也想得獎品,可是能這樣嗎?”

東宇:“不能。這是騙人,騙人是不對的!”

靜怡:“她把摺紙撕成了四張,這是在耍小聰明”

師:“那你們覺得現在要怎麼辦呢?”

冬琴:“張老師,不能發給她作品。”

旭峯:“對,美美說謊騙人,老師該把她的小紅旗收回來。”

思傑:“把這個大象扔掉。這次的不算。”

冬琴:“我們應該幫幫她,可以給她一次機會。”

師:“冬琴說要幫幫她,給她一次機會,你們覺得呢?”

小朋友有的點點頭,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點頭了。

師:“那要怎麼幫呢?”

佳怡:“美美,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聰明。”

萌月:“上摺紙課要表現好點,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

湉兮:“美美,你以後不能這樣了。“

晉豪:“美美,你能改掉這個毛病嗎?”

美美輕輕地點了點頭,小聲說:“能。”

師:“美美,聽了小朋友的討論,說說你的想法好嗎?”

美美:“老師我錯了,以後我要好好表現,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

師:“對了,要這樣做纔會是教師和小朋友都喜歡的小夥伴。那今天的摺紙作品就不算了,你們說這樣行嗎?”

小朋友聽了都點點頭。

教師小結:美美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積極上進,這種想法很好,她也很聰明,但她把一張大摺紙一分爲四,當四紙來用,這種獲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對的。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作品,纔算真本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能夠知錯就改,就是最棒的。

[案例反思]

在解決事情的全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但沒有直接介入,而是把問題留給了孩子,引導孩子,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關注的是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意在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獲得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重視幼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討論,幼兒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對的,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些結論來自幼兒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兒集體的智慧,所以對幼兒更有說服力,認識也更深刻。

[案例分析]

換個角度看,其實,幼兒爭強好勝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知道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爭強好勝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競爭者和被競爭者調節自己的行爲,獲得有益的經驗。不擇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爲,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成功,引導幼兒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大家信服與支持。

經過討論,孩子們對於摺紙小**的是非對錯已經認識的很清楚,使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且我相信他們,也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事情該怎樣思考,怎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