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一

《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在本學期裏,爲了使幼兒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後的工作開展的更好,我們特制定以下計劃。

一:教師應做到:

1、堅持每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嚴格幼兒安全制度,預防燙傷、外傷、藥物中毒,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氣管,預防幼兒走失。

2、開飯時注意,預防燙傷幼兒。一定要把湯晾溫後再盛給幼兒,併爲幼兒端到面前。

3、把好幼兒服藥關,藥一定要放在幼兒夠不到的地方,並寫好幼兒姓名。根據家長的服用要求,確保服藥及時、準確,嚴禁錯服、漏服現象的發生。

4、堅持每天午檢,防止幼兒帶異物入寢室,防止異物進入耳、鼻、口的現象發生。中午無論誰值班,一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兒,不忽視午休的幼兒,尤其是服藥幼兒。巡視幼兒是否有不良的睡眠習慣,如矇頭並及時糾正。

5、保證教室的通風、乾淨,保證區角材料的安全、衛生,定期消毒玩具。

6、及時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證一人一巾一杯。

7、嚴格書寫檢查記錄,及時清點人數和物品。

8、戶外活動時,教師認真檢查活動場地的安全性,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活動後不遺忘幼兒物品。

9、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與家長密切配合,加強防範意識。

10、嚴格執行幼兒園接送規章制度。把孩子交到其父母的手中。

11、上下午班教師離園時在班內各處檢查,如:水、電、門、窗及貴重物品要入庫。

12、教師在工作中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首位,眼睛不離開孩子,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到哪。

二:在幼兒方面要做到:

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則來源於幼兒一日生活行爲規範的培養,對於幼兒我們要嚴格要求,從一點一滴開始努力。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加強防範意識,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幼兒在園一天需要站隊至少10次,我們希望做到井然有序,對幼兒提出要求,並利用小紅花獎勵

1、加強常規教育,做到井然有序,能自覺的排隊洗手、喝水、小便等。

2、確保上下樓的安全,幼兒能做到不推拉、不跳臺階。

3、幼兒知道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大人或集體。

4、幼兒知道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受傷。

5、戶外活動玩大型玩具時,不推不擠,幼兒互相監督,拿器械時互相幫忙,保證幼兒安全。

6、知道不能碰電插座等電器,用剪刀時注意安全,知道正確的使用剪刀。

7、知道不把紙團、釦子等塞到耳、鼻裏,也不把異物放到嘴巴里。

8、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有關的安全知識,讓幼兒知道110、120、119緊急呼叫電話的號碼和用途,遇到緊急情況,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離開幼兒,孩子到哪,教師的眼睛就到哪。創設有關安全教育的活動環境,結合一日活動各環節,對幼兒進行衛生安全教育並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高幼兒的保護能力。將各種活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教育教學活動、遊戲的各個環節中自然地進行,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幼兒懂得自我保護的簡單知識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證幼兒的安全。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二

愛,是人的本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愛,代表着願意爲對方無條件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像母親對孩子的付出一樣。作爲幼兒園老師,也應該像媽媽一樣愛着孩子。

我們班有個小姑娘,什麼都好,就是愛睡懶覺,每次都是小朋友們都已經來了,她才慢慢的牽着媽媽的手走過來,一看見我,卻會像小鳥一樣,歡快的撲過來。她媽媽不只一次的說,她這個女兒什麼都好,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明明醒了就是賴在牀上,而且不僅自己不起來,也不讓媽媽起來,所以每次到幼兒園都這麼晚,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怎麼樣才能讓她早點到幼兒園來呢?平常她到了幼兒園我都會抱抱她,那次她來的特別晚,我沒抱她,沒想到,晚上媽媽來接她的時候,看見她一臉的委屈,一邊換鞋一邊跟奶奶說:“今天我來的太晚了,唐老師都沒抱我。”這麼偶然的一句話,讓我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我連忙拉着她的手說:“李寶寶,如果你明天早起來5分鐘我就多抱會你,我們拉鉤好不好?”她開心極了,伸出手指,用力的跟我敲了印章。第二天,她果然比原來的時間早了5分鐘,我張開雙手抱着她轉了好幾圈,連聲誇獎她,樑鈺寶寶,今天來的真早,她咯咯咯開心的笑了。她媽媽拉住我跟我說:“唐老師,昨天樑鈺說她來的晚了,你沒抱她,今天早來5分鐘你就會抱她,早上7點30分馬上就跳起來了,說,要早5分鐘,哈哈”媽媽爽朗的笑了,想不到也有這個女兒早上叫她起來的時候。

我發現這個辦法還真有點用,就讓樑鈺每天都早來5分鐘,直到和別的小朋友時間差不多,讓她一直保持這個時間起牀,果然,以後她都沒遲到了,而我每次看見到早早的來幼兒園都會去抱抱她。

原來孩子們都羨慕在老師懷裏多貼一會兒,希望得到和老師單獨親近的機會,這是愛的渴求,一個小小的擁抱卻能改變一個孩子賴牀的習慣,作爲老師,我們一定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多去擁抱觸摸他們,適時解決他們的皮膚飢餓,那樣孩子老師的心會貼得更近,一日生活會充滿無限溫馨和甜蜜,教育的幸福感便會油然而生。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三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爲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爲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爲。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四

—讓我們牽手,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案例產生的背景:

當前,我國幼教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時代要求幼兒教育的目的應由只對幼兒傳授知識技巧轉向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上來。然而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它是幼兒園、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

我班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關注,物質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會很高,否則適得其反。幼兒不僅要有一個充實的物質環境,更需要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因此,我們在家長工作中,積極從情感入手,主動與家長聯繫,真心、真實的去幫助家長解決教育上的難題,共同關心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達到同步教育。 案例實錄: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李佳妮,天真、活波、可愛。有一天,她神情憂鬱,不愛吃飯,不想參加遊戲。當我蹲下去,同情的問她的時候,她的大眼睛迴避了我的目光。我說:“好朋友,看到你的這個樣子,我的心裏好難過。你有什麼困難,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的”。她“哇”一聲撲進了我的懷裏:“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不要我了。”“不會的,老師來幫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親談了很久,她淚流滿面。我幫助他,分析它們之間的“戰爭”,只是一些瑣事的積累和誤會。我說:想想你們戀愛的情景,希望你冷靜一下,重新開始。由於你們的爭吵,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孩子會因爲你們的不和睦而變得鬱鬱寡歡”。我又說:“只要佳妮在我班一天,我就要爲孩子負責,因爲我實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張痛苦的小臉”。事後,我又勸孩子的父親,要他學會體貼妻子,關心孩子,擔負起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我用心觀察佳妮父母的情況,隨時做一些工作。爲此我設計了兩次聯誼活動——“全家長”節目。通過這個節目,使佳妮父母深受感動,關係有了很的大好轉。“五一”前我問佳妮:“老師一看見你那快樂的小臉,就知道爸爸媽媽和好了,是嗎?”她說“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電話給媽媽,說媽媽過生日時,爸爸要送她一條漂亮的項鍊。”噢,多麼真切的希望和燦爛的笑容呀!兒童節後,佳妮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到我的身邊說:“爸爸、媽媽帶我去兒童遊樂場玩了。”那神情令我無限的欣慰和輕鬆。我爲又一個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溫馨,爲又一個小朋友綻開了笑臉而高興。

之後,我又在班級舉行了繪畫比賽,題目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顏六色的畫筆繪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他們都把自己的爸爸媽媽畫得非常漂亮。然後,我把這些作品佈置在活動室中,請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欣賞。這次活動同時也是一次親子活動,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同時使家庭更加溫馨和諧。

是孩子把老師和家長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又是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促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兒園教育是多層面,多元化的綜合系統工程,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密切結合的綜合整體,在實踐中,我們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幼兒良好的素質培養,單靠幼兒園老師教育而得不到家長的密切配合,將流於形式,成爲空談。家庭環境、家長素質、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行爲習慣,其滲透性之強,影響之大是不容忽視的。

通過李佳妮小朋友的事情,是我深切感到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多麼深的影響力。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有責任觀察,注意每一位幼兒的情緒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與孩子溝通,並與家長取得聯繫,想辦法幫助解決問題,令孩子恢復天真、活波的精神狀態。作爲家長,要配合幼教老師的工作,共同爲誘餌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長環境。

家園手牽手目的就在於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長和老師有共同的責任感,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落實到“提高幼兒教育”的目標上。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五

從扔玩具到撿玩具

“譁”這是繆趣小朋友把一簍雪花片倒到地上的聲音,緊接着小朋友們一陣鬨笑,競相模仿。這一切發生在短短的幾秒鐘裏,我在錯愕之餘冒出了一個念頭:“扔玩具真這麼好玩嗎?”孩子們偷瞄着我不做聲,“那你們想扔嗎?”“想。”一個大膽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點點頭,“那好吧,請你們盡情地扔把。”

教室裏頓時炸開了鍋,孩子們的叫聲和玩具的碰撞聲淹沒了一切,十幾分鍾後,滿屋一片狼藉,孩子們紅撲撲的臉上透着意猶未盡的喜悅。我鎮定而舒緩地說:“好了,我們該撿玩具了。”孩子們看着滿地的玩具不知所措,我笑了笑,“沒關係,老師和你們一起撿。”時間一分分的過去,玩具一個個的進了簍子,汗珠也一滴滴的從孩子們的頭上冒出來,當最後一個雪花片放進簍子的時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終於撿完了。”

“那你們喜歡扔玩具還是撿玩具呢?”

“當然是扔玩具。”

“爲什麼?”

“因爲扔玩具很開心,撿玩具太累了。”

“那誰來撿呢?”

“誰扔的誰撿。”

“最好大家都別扔。”

“對,那就沒有人累了。”

……

孩子們還在討論着,我想我成功了,因爲“不亂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條的規則,在勞動中它變成了孩子們樂意接受並自覺養成的習慣,由此我想到:與其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教,不如另闢蹊徑,讓道理行動化,讓規則生活化,少對孩子說一點,多讓他們做一點,這樣,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才能埋下關心他人、自我約束的種子,使之受用一生。

幼兒園教育案例分析 篇六

學會愛

獨生子女的現狀,造成了絕大多數家庭把幾乎所有的愛和關注給予了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由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着他轉。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辦代替,並且認爲他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親無原則的愛,客觀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習慣,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去愛別人、關心別人,更無法體會到愛別人的樂趣。

在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不會愛的孩子。在幼兒園裏,他們並不讓人覺得是個不會愛的孩子,但在家裏就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誰都不怕,反而是他們千方百計的依着他,怕他不高興。

案例過程:

一、翔翔的奶奶來接他了,本來翔翔是很開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問奶奶:“帶什麼好吃的了?”奶奶說:“呀,今天來的匆忙,沒有帶。”翔翔的臉立馬多雲轉陰,奶奶呢,則對着孫子點頭哈腰„„

分析: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了,孩子沒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會體諒父母,只會埋怨。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嗎?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他又會去愛別人嗎!適當的對孩子說“不”,其實是對孩子的愛。

二、今天是笑笑媽媽來接她的,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笑笑說放學了要去超市,媽媽說:“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沒想着媽媽的身體,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結果,媽媽還是答應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裏,父母把孩子愛的機會壟斷了。如:爸爸下班回來了,孩子想給爸爸掛衣服,放東西,可是爸爸說:“算啦算啦,你還小,自己去玩吧!”孩子處於萌芽狀態對別人愛的意識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擋了回去。因此孩子變的愛不愛別人無所謂,不再關心別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了。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可憐一點,多給孩子一次對他人施捨愛的機會。

反思:

在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對人友善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其感受行爲的積極結果。有一些孩子很有愛心,對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別人,有好玩的先讓給別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了總能主動地去關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關心,得到的卻是消極的結果,如:自己總也玩不上喜歡的玩具等。時間久了,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好心沒好報”或“吃虧”、“窩囊”的感覺,以後就不再願意這樣做了。這時,需要成人,包括家長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積極肯定孩子的友善、關愛等行爲,並在同伴面前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父母、老師、同伴都很喜歡,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滿足。這樣,孩子體驗到積極的行爲結果,其良好的行爲纔可能得以保持。

一個會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愛。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同樣一個人關愛別人、關心他人的過程中也同樣能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讓孩子學會愛,比學會更多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