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精品多篇】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精品多篇】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 篇一

案例記錄: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睡不着的孩子。針對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先還丙小朋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案例分析: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光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光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光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光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爲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 篇二

(一)案例原文

洋洋小朋友是個聰明又可愛的小男孩,但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經常會小便在褲子上。老師也時刻地提醒他,但他無論是上課還是遊戲總會不知不覺小便在褲子上,也不知道叫老師或自己上廁所。家長帶來的一套衣褲不夠換,有時老師還要打電話讓家長送衣服到幼兒園,給家長也帶來很大的麻煩。洋洋媽媽說:“洋洋在家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如果他想小便自己就會去廁所的,不知道爲什麼在幼兒園會這樣。”

(二)分析指導

學會如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儘管有些孩子知道要到廁所大小便,但實際表現卻是時好時壞。其實對孩子而言,獲得某項新技能大多需要經過多次反覆才能穩定下來,操之過急只能適得其反。此外,環境的改變也可能影響幼兒的正常如廁。有些孩子在家時已經學會了自己上廁所,可到了幼兒園卻總是尿褲子,不是嫌髒就是找藉口說自己不想尿了。其實,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的狀態是最放鬆、最自在的、最有安全感的。在陌生的環境中,尤其當自己所依戀的爸媽不在時,孩子難免會緊張,無所適從。新環境中的任何一個小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如廁“失調”。也可能是由於孩子過於貪玩,注意力始終保持在遊戲的熱情情緒中,從而忘記大小便,導致尿褲子現象發生。幼兒教師要學會仔細觀察,認真瞭解,找到幼兒尿褲子的真正原因,以便於“對症下藥”,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和調整某些不適反應。

對策及建議:

1、老師要多一點耐心和寬容

孩子如廁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老師要分析孩子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而不是着急教訓孩子。教訓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懼而更難如廁,並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幹、總是做不好的自卑陰影,從而在如廁訓練和孩子心靈健康發展中製造障礙。

2、老師要及時提醒孩子如廁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的驅使會使他們忘記身體的感覺。孩子一般在憋尿時會表現爲臉紅、夾着雙腿,教師應根據這些表現以及時間間隔提醒孩子及時如廁。

3、善於觀察、及時更換

幼兒園孩子,有的即使小便在褲子上了都不願意告訴老師。這就更要求老師們善於去觀察、發現,發現後立即幫他們換洗。若不及時更換衣褲,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裏孩子就會容易受涼生病,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讓幼兒家長擔心。

像洋洋小朋友這樣的情況,儘管老師再三提醒過他,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於是老師可以改變方式,如試着牽着他的手,帶他到廁所裏讓他自己去小便,可能效果會不一樣。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彙總 篇三

案例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一向睡不着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景,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着聲音找過去,原先晨晨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先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案例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小班個案記錄與分析措施 篇四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裏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並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着朱讓氣從嘴裏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於他習慣於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複了一遍。因爲我準備好了,我手裏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着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覆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着,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彙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後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 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 給孩子們在羣衆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爲。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麼多名字,他在羣衆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着別人,這樣纔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彙總 篇五

一、案例描述

午睡起牀時,孩子們正在穿衣服,從活動室中傳來了浩浩驚喜的聲音:“肥皂?今天我們吃肥皂?”

“吃肥皂,今天我們吃肥皂!”孩子們歡快地叫着。

“老師,今天的點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過來告訴我,語氣中流露出一絲神祕。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動室一看,今天的點心是橘黃色的年糕,乍一看還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一塊年糕自言自語:“真奇怪,今天居然請我們吃肥皂!”同時故意露出一臉驚喜和疑惑。

“哈哈,老師真的以爲是肥皂!”孩子們竊竊私語,那是他們在笑話我連年糕都認不出來呢。

我提了個問題:“看,這肥皂還像什麼?”

“像電腦中的鍵盤。”“像個小枕頭。”“像一張桌子。”“像一塊毛巾。”……

我說:“你們要是吃肥皂,可別邊吃邊吐泡泡哦!”

“啊?吃肥皂,嘴裏吐泡泡?”“我們的嘴裏會吐肥皂泡?”孩子們被我的話逗樂了。

動動說:“我聽過一個故事,小蝸牛吃了一塊草莓形香皂後,從嘴裏吐出來許多肥皂泡,泡泡還帶着小蝸牛飛上天了呢。”

“對哦,吃了肥皂會吐出泡泡。要是你們邊吃肥皂邊吐泡泡飛上了天,我可怎麼辦?”我緊鎖眉頭說。

“哈哈哈……我們要是飛上了天,老師就抓不住我們了。”孩子們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飛,可老師只有一個。我怎麼才能抓住你們呢?”

哲哲說:“老師別怕,你坐上直升飛機到天空去抓我們,把我們一個個抓回來!”

我連連點頭:“這個主意好!”

文文說:“老師,你拿一張漁網撒向天空,把我們都網住,帶回來。”

我趕緊拍手:“這個辦法不錯,叫一網打盡。”

航航說:“老師,你拿一根長繩子拋到天空中,讓我們抓住繩子,然後把我們一個個拉下來。”

我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這是個妙計,只是老師要花很大的力氣。”

添添說:“我的辦法是讓老師坐上熱氣球,飛到天空中把我們抓回來。”

寅寅說:“讓老師變成翼龍來抓我們。“

浩浩說:“讓老師變成奧特曼來抓我們。”

孩子們積極、投入地想着各種辦法。我把年糕分給孩子們,他們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們帶到天空中去。

吃完點心後,我和孩子們一起到戶外玩起了“飛飛抓抓”的遊戲。孩子們乘着肥皂泡在天空中“飛舞”,我則想盡辦法去抓他們……

二、案例分析

這是一則隨機教育的案例,體現了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師把握教育契機的能力。

案例中師幼互動積極、愉快,教師以孩子的視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達到了較好的互動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認同孩子的聯想,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孩子把點心說成肥皂,這是一種聯想。教師從中看到了孩子有關肥皂的已有經驗。對此,教師既不否認,也不簡單肯定,而是故作驚喜和疑惑。此時,教師的神情和語氣傳遞給孩子的是對聯想的認同和接納。

整個事件中,孩子出現了驚喜、興奮等情緒,對此,教師予以接納,從而營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敢想敢說。

2.順應孩子的思維特點,提供想象的空間。

教師對於“肥皂”一說所表現出來的疑惑、好奇,讓孩子們快樂無比,更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爲他們後面的想象提供了支持。

教師提出的“這肥皂還像什麼”的問題拓展了孩子的思維,促使孩子們運用已有經驗進一步聯想。而教師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聯想更是調動了孩子的經驗,引發了孩子無限的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孩子們的已有經驗被充分激活,於是,動動說出了小蝸牛吃香皂吐泡泡的故事情節。顯然,這樣的故事充滿趣味。教師利用這一信息適時拋出了第二個問題:“要是你們邊吃肥皂邊吐泡泡飛上了天,我可怎麼辦?”孩子們的思維瞬間活躍起來。此時,孩子們已從聯想轉爲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表述自己想象的情節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3.尊重孩子的想象,給予支持性的迴應。

孩子們積極地運用已有經驗想象着各種教師抓小朋友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是一個有趣的情節。一幅生動的畫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樂趣,此時的氣氛是積極愉快的。

面對每一位孩子的想象,教師都專心傾聽、具體反饋,給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師用點頭、拍手、豎起大拇指等動作表示對孩子想法的讚賞,用“這個主意好”“這個辦法不錯”“這是個妙計”等短句表示對幼兒積極思考的鼓勵和肯定。

教師迴應的每一個神情、每一個動作都給了孩子極大的鼓舞,孩子們感受到的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在提供支持性迴應的同時,教師還善於提升孩子的已有經驗,幫助孩子豐富詞彙和表達經驗。有了教師的支持性迴應,孩子們表現得十分自主。

4.調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視角體味童真。

在整個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在引領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間相互轉化。在引導孩子的思維從“像什麼”到“怎麼辦”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領者。而當教師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時,教師就是孩子的夥伴。於是,面對“肥皂”時教師會疑惑,面對“小朋友被泡泡帶上天空”時教師會發愁,面對“抓泡泡”的方法時教師會鼓掌……教師用童心和孩子們一起遊戲、享受。教師的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讚許的點頭,都會使幼兒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聯想帶來的愉悅,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合集 篇六

案例分析:

長期以來幼兒的願望得不到滿足,致使她產生了“這樣的東西不屬於我”“爲什麼你有我沒有?”這樣的想法,從而漸漸構成了妒忌心理。不管是搶別人的東西,還是不斷的告狀都體現了幼兒的這種心理。當別人的東西比她的好或者別人表現的比自我強都會激發她的妒忌心理。孩子的妒忌具有明顯的外露性,具有攻擊性,破壞性。

幼兒妒忌與大人妒忌的不一樣之處,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感。大人在十分妒忌時還會盡量忍受,心中雖然不高興,但也不會形之於色;幼兒卻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後果。就如銘銘看到樂樂的玩具產生妒忌心理一樣.那個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樂樂不給所以就也"搶奪"的方式把樂樂的玩具搶來讓教師沒收,從而到達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狀是因爲她好勝心強,想以此來引起教師的注意得到教師的表揚。

策略:

1.要正確評價孩子。銘銘好勝心強,喜歡受到表揚和鼓勵。表揚得當,能夠鞏固其優點,增加她的自信,促進她不斷提高;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別人,認爲僅有自我好,別人都不如自我,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她好,她就難以理解,可是要和她講清楚沒有經過別人允許就搶別人的東西是沒有禮貌的也是不禮貌的.喜歡別人的東西能夠徵求他人的同意後一齊玩.或者找家長買給自我.當孩子理解了教師的意見後再給予其表揚.例如:"銘銘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時要讓她給對方小朋友真誠的賠禮道歉,以便緩解尷尬的氣氛.好讓其明白知錯能改還是個好孩子的道理.

2.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孩子因爲自我有本事,但沒有受到注意和表揚,因而對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揚的小朋友產生妒忌。所以在糾正妒忌心理同時還必須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謙虛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沒有稱讚自我,自我的優點仍然存在,如果繼續堅持自我的長處,又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自我的才幹就會更強,就會真正地長久地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家長還要了解自我的孩子,適當地指出她的長處和短處,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學習,幫忙孩子正確評價自我。

3.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實際本事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爲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進取的方向。

小班個案分析範例合集 篇七

案例背景:

冉冉小朋友是本學期剛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入園以來他不喜歡和小班小朋友交流玩耍,但他喜歡跟大班小朋友一起玩耍。

鏡頭一:入園以來,他總是坐不住,時不時的就跑到大班教室去跟大班的小朋友玩耍,不論老師怎麼叫他他都不願意回來或者是回來一會會就又跑了。

鏡頭二:有一次早操時間,我就注意觀察,別的小朋友都乖乖的站着做操,只有冉冉,他一會在這位小朋友的頭上動一下,一會又在把前邊小朋友的帽子拽住往後拉,更甚的是他還將小朋友的啞鈴一腳踢飛。

鏡頭三:他不會正確跟小朋友交流,在他的意識裏,把別人推一下或打一下就是和他們玩的方式。師:冉冉,跟小朋友玩不能這樣,要友好的去跟他們打招呼說:“xxx,你好!我可以跟你玩嗎?”等等等。幼:好!別看他答應的好,從來都不記,事後又變回原來的樣子,老師說過的話就是耳旁風,老師很無語。

鏡頭四:一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我給班裏小孩整理衣物準備離園,冉冉就在我眼皮底下坐着,突然一擡頭,看見他無緣無故的將旁邊一小女孩的手抓破,當時我就讓道歉了,事後我單獨問他,他又開始翻臉不認人,死活不承認這事是他乾的。

採取措施:

1.對於此幼兒,我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就請教別的老師,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他,教育他。

2.平時有很多次將他的家長留下單獨交流,將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告知家長。

3.一次,我們去孩子家裏做了家訪,跟孩子的媽媽進行深層的溝通,媽媽說:“孩子是外地搬過來的,孩從小到大都由我一個人帶,兩歲多的時候就搬到這裏居住,平時,我也不經常出門,整天坐在家裏,孩子一直跟着我,偶爾週末的時候去超市買點東西就又回來了,孩子一直就在家裏自己玩,我從來都不管,假期的時候,送孩子去託管所了,因爲就那一個孩子,老師比較愛,一直抱着他,圍着他轉,導致孩子自由散漫,再加上平時家裏人的寵愛導致孩子這樣……”

我告知家長孩子是屬於慢熱性的,由於他之前很少跟同齡孩子接觸,所以以後你還應多帶他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多玩耍,平時在家你也可以多陪孩子玩玩遊戲什麼的,多給他鼓勵與表揚,不過也要嚴格要求他,不能讓他像之前那樣自由了,既然上了幼兒園,就要融入集體,跟着大家一起生活,生活習慣也要養成,在幼兒園裏,我們老師也會嚴格要求他的,該表揚時就表揚,該批評時就批評,我們一起幫他慢慢改掉這些不良的習慣,作爲家長你也不要過於着急,我們共同改進,相信他會是最棒的!

獲取成效:

通過老師的關注及家訪之後,使我們瞭解和掌握了孩子的家庭情況,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的適應後,孩子來園上課期間基本能安靜的坐上十分鐘,也學會了跟同齡孩子友好的交流,做操或玩遊戲的時候都能眼睛看着老師,不去破壞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有一次,我看見他還幫助別的小朋友拉拉鍊呢,時不時的在我們小班做起了大哥哥,這讓我看了很欣慰,真的很不錯,我相信,只要用心觀察孩子,願意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通過這樣的點點滴滴付出,很快就有所收穫!

小班個案記錄與分析措施 篇八

個案記錄:一個不愛上幼兒園的孩子的轉變

開學前我們對每個孩子逐一進行了家訪。到天天家時,小傢伙雙腳盤坐在沙發上正在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飯菜掉得到處都是。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頑皮。從這次家訪得知:和我們班大部分孩子一樣,因爲爸爸媽媽在崑山工作,天天就隨爺爺從老家一齊到這邊來上學了。和天天聊了幾句,他表現出了強烈的要上幼兒園的願望,這讓我們感到很高興。

開學了,孩子們一個個滿心歡喜的來報到了,但天天卻愁眉苦臉的不願意上學,非要爺爺在幼兒園門外陪着他,才肯進教室。一個上午天天的注意力就在教室外,看不到爺爺的身影就不高興。

爺爺在門外呆了一個小時左右就回家了。第二天怎樣勸說天天都不肯來上學,他說爺爺說好了陪他的卻走了,爺爺說話不算數。沒辦法媽媽只好請假送他過來上學,他抱住媽媽的腿又哭又鬧的不放手,我們強行將他拉了下來。

趁我們不注意他“逃”出活動室,向幼兒園門外衝去,幸好門警及時攔住了他,兩個教師和門警三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帶回了教室。就這樣連續兩個星期每一天早上來園時天天總會哭鬧一番,家長無計可施時乾脆就不來上學,家長很是苦惱,說實在不行就只好退學了。

此刻天天已經上大班了,按理應當不會鬧這麼大的情緒。爲了儘快穩定他的情緒,也爲了能讓家長安心的工作,爲此園領導和我們一齊分析原因,一齊想辦法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首先我們發動全班的小朋友都來關心天天,都來做他的好朋友陪他一齊遊戲。白天在學校時天天的表現十分好,我們及時對他表揚和獎勵。中午天天不想睡午覺,就讓爺爺把他接回去,午時來時天天情緒會很好。

每一天離園前教師都要與他溝通,預防第二天發生哭鬧情緒。但小傢伙第二天還是會舊戲重演,雖然這樣我們並沒有放棄對他的關心和鼓勵。就這樣一向持續了兩個星期。

到了第三週,情景最終有所好轉,天天早上來只是情緒不太好,不會哭鬧了,漸漸的天天的笑容越來越多,此刻每一天都會開開心心的來上幼兒園了。看到天天的變化我們和家長提着的心最終放下來了。

幼兒園小班案例分析彙總 篇九

一、案例背景

(一)“我第一名,一百分!”晨晨是我班小班升上來的小朋友,他活潑好動,思維敏捷,雙手總喜歡擺弄些插塑、小人書、電動小玩具等動西,上課時他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問聽懂了沒有,他總是響亮地回答:“聽懂啦!”,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去島亂旁人繪畫,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教師我不會畫。”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二)好動,隨心所欲,缺乏合作精神。

雖然他反應快、靈活、愛動腦,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他好動管不住自我,上課不遵守紀律,插嘴、坐不住……在一日生活環節交接時,如餐點前後、晨接段等類似這段時間裏他總是拿些教師教具、小人書、油畫棒、教室內作品陳設等等玩或擺弄;在區域活動時發生爭執現象,經常有小夥伴告狀“教師,晨晨又……”教師們都說帶他很費精神,一不注意他就添亂,與家長交流,爺爺說在家也是這樣,好動,管不住,所以巴不得他天天上幼兒<>園,省事。

二、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於老人的寵愛倍至,盡其所能滿足其需要,在園顯得隨心所欲,教室裏想拿什麼拿什麼。

(2)缺少玩伴,由於現今都是獨生子女,他與其他孩子玩耍機會少,常常只他一個人在家裏玩,使他難以體會到與他人合作遊戲的歡樂。

(3)天資聰穎,思維敏捷,理解本事強。

三、採取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鑑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們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1)、與家庭合作,進行一致性教育。

在一次放學後,和晨晨的媽媽進行了一次長談,向她反應了晨晨在園的這些情景,並向他宣傳“合作”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期望能夠引起重視,對他平時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幾點提議,比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們滿足;多帶孩子與他人交往,在其交往過程中出現問題時不要過多幹涉,平時能夠和孩子共同遊戲,讓孩子慢慢體會到合作遊戲所帶來的歡樂;當孩子有了點提高時能給予鼓勵。在和我的談話中,晨晨的媽媽漸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似乎有點緊張,幾次問“那怎樣辦,那怎樣辦?”我告訴他,只要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重視它,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這方面的表現,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有什麼問題能夠經常和教師交流,相信陽陽會有所轉變,聽我這麼一說,她慢慢平靜下來。

(2)、讓孩子清楚一日常規要求,明白自我該怎樣做是對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作業、遊戲過程中,我注意告訴陽陽正確的方法,告訴他怎樣就叫守紀律,怎樣在上課、遊戲中進行合作,比如搭積木或遊戲前,就大家一齊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遊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忙他;當自我遇到困難時、一人無法解決時,能夠主動找小朋友協助,等等。經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忙他逐漸習慣與夥伴合作遊玩,在合作中學會協調。

(3)、有了改變、有了提高及時鼓勵和表揚當晨晨能排隊參加晨間活動並歡樂置身其中,當他端坐在位子上進取舉手發言時,當他能安靜坐在位子上進餐……我們都表揚他“晨晨最安靜,晨晨最守紀律,晨晨最棒!”當晨晨做出合作行爲,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遊戲,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們倆配合得真好!”,並在《一日生活表現優秀表》中添畫五角星,每週五評給小紅花,給與精神獎勵。

四、矯正結果:

經過這幾個月的教育,幫忙,引導,晨晨小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好動的性格。此刻這個孩子、常規意識、合作意識增強了,在日常活動中樂於和同伴交往、分享,並在同伴中也有必須的地位,臉上常漾溢着笑容,舉手投足顯得更自信了。家長反映,此刻我的孩子聽話、懂事多了。

在教師進取的教育、鼓勵和有效的引導下,晨晨養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規習慣,守紀律了;他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本事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