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版“寫作素材”1多篇

新版“寫作素材”1多篇

最新“寫作素材”[1] 篇一

1、俄國名畫“殺人”之謎

1993年,經過在聖彼得堡遺產博物館當管理員的叔父介紹,日採科夫進了這家博物館,做衛生清潔工。1999年,叔父忽感身體不適。彌留之際,叔父告訴他:“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畫殺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畫管理員,都死於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採科夫把叔父的臨終遺言整理成了一篇報告。希望館方立刻撤下這幅“殺人油畫”,使它不再危害後來人。博物館館長對此不屑一顧。

日採科夫決定自己解開這個謎。他驚喜地發現,歷史檔案裏有一封信,寫信的人是這幅畫的捐贈者斯維爾德。斯維爾德在信中說:這幅畫在家族裏流傳了200年,是家族的傳家之寶。日採科夫決定親自去探訪寫信人。他毅然辭去了博物館的工作,設法見到了已經80多歲的斯維爾德。斯維爾德向他講述了自己家族的歷史。1662年,斯維爾德的祖先大衛·奧爾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衛隊的高級軍官。由於彼得三世頒佈的一系列政令觸動了貴族階層,皇后葉卡特琳娜於1662年6月28日發動宮廷政變,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爲歷史上著名的葉卡特琳娜二世。由於大衛兄弟在政變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葉卡特琳娜二世授予大衛兄弟勳爵爵位。從此,這個家族成了當時的顯赫一族,一直延續到十月革命。可是,從17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奧爾洛夫家族共有26位成員死於癌症,這使得這個家族一直沒有興旺起來。1917年十月革命後,居住在古比雪夫城堡裏的最後3位奧爾洛夫家族成員被蘇維埃處死,而當時還在襁褓中的斯維爾德被母親抱着,逃到了中國的哈爾濱。1947年,30歲的斯維爾德回到蘇聯。他回到自己家的城堡裏,仔細研究了家族圖書室的文件。他發現所有死於癌症的26位祖先都曾經在同一間房間里居住。這間臥室的牆上掛着一幅《春天裏的耶穌》油畫。他想,也許是這幅畫給家庭帶來了厄運。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把它捐贈給了蘇維埃政府。

日採科夫獲得了斯維爾德的准許,來到古比雪夫郊外奧爾洛夫家族城堡,去查看家族圖書室。在那裏,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東西。文件記載,這幅畫由3位畫家共同創作,其中一位叫做克比。資料顯示,克比的父親德剋剋勳爵,原是彼得三世的貼身侍衛官,在葉卡特琳娜發動的政變中被殺死。日採科夫忽然領悟到了什麼。他歷盡辛苦,找到了克比所屬家族的居住地——高加索山區的一個古老的城堡。在這裏,日採科夫得知在離這裏不遠的一座山谷,被當地人稱爲死亡谷。那裏草木茂盛,但卻沒有任何動物。人去了,回來就會得病。

日採科夫買了一個小小的鉛桶,冒險來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樣本,來到了莫斯科。他找到俄羅斯國立阿爾泰技術大學教授帕維爾。帕維爾教授經過試驗發現,這些土石材料有着一種強大的能量場。這種能量場之強大,遠遠超過了一臺遠距離軍用雷達所產生的能量,足以對人體產生破壞性的作用。

帕維爾教授向俄羅斯國家文物管理司做了彙報,提出對聖彼得堡遺產博物館的油畫進行研究。得到批准後,2002年12月,研究小組進駐遺產博物館。

帕維爾教授徵得博物館同意,從畫上刮下了一點點顏料粉末,經過化驗研究,顏料的成分幾乎與日採科夫帶回來的樣本相同。經實驗表明,暴露在油畫面前的人容易出現高血壓,全身不適和頭疼。如果長期遭受輻射,人就會大腦衰竭而死亡。一個古老的復仇故事就此初見端倪,最後實驗小組一致認爲:這幅《春天裏的耶穌》正是殺害博物館7名管理員的兇手。這幅油畫,自2003年8月30日,從博物館的展廳裏撤走。

2、狂熱的納粹女人

新近出版的《納粹女人》一書,將研究視角轉到了“納粹女人”,填補了二戰史研究的空白。

納粹女人的共同特點之一是與權力結盟,有一些即是納粹高官的妻子,她們與納粹政權是生死與共的血肉關係。這羣人中最典型的當數戈培爾的妻子瑪格達。瑪格達對納粹主義極其狂熱,對希特勒充滿崇拜之心。她說:“我當然也愛我丈夫,但我對希特勒的愛更強烈,爲了他我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平時,她完全按照納粹理想女性的標準履行女人的職責,甚至連她生六個孩子也是按照納粹主義的婦女觀行事的模範行爲。由於生了一大羣日耳曼血統的孩子“贈與元首”,1938年瑪格達·戈培爾成爲首位獲得“德**親榮譽十字勳章”的婦女。後來當蘇聯紅軍包圍柏林,納粹政權即將滅亡之時,瑪格達仍然忠心耿耿追隨希特勒,和丈夫一起帶着六個孩子住進希特勒的總理府地下室。在瑪格達這個女人身上,母性也要服從納粹黨性。身臨絕境之時,她沒有爲自己和孩子們的命運流淚,而當希特勒在地下室裏從西服翻領上摘下自己的納粹黨徽給她戴上時,她卻流下了激動的淚水。1945年5月1日,戈培爾夫婦決定自殺。希特勒的女祕書和愛娃的女傭請求把孩子們交給她們設法帶出去,戈培爾不同意。所有的女人、炊事人員、辦公室工作人員都進來向瑪格達下跪,爲孩子們求情,但瑪格達冷酷地拒絕了。六個孩子(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四歲)被注射毒劑而死。隨後,戈培爾開槍自殺,瑪格達服毒自盡。直到死亡,瑪格達都認爲自己有權決定他人的命運,剝奪他人的生命,包括自己孩子的生命。這本身即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主義!瑪格達徹底接受了納粹思想,狂熱地用納粹思想毒害他人,而最終使自己和孩子也成爲納粹思想的受害者。

3、諾曼底登陸的另一面

作爲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之一的諾曼底登陸,敲響了德國法西斯的喪鐘。然而,就在紀念諾曼底登陸60週年的時刻,也傳出諸多與隆重紀念的氣氛不和諧的“負面信息”。當布什總統在華盛頓二戰紀念碑前爲登陸諾曼底的戰士乃“我們引以爲自豪的父輩一代”而高歌之際,許多法國人卻在同時關注並紀念另外一些同樣重要的歷史事實,即一些美國士兵登陸後造下的鮮爲人知的罪孽!同時,美國肯塔基州犯罪學教授羅伯特·利勒裏也在其《美國大兵隱藏的真相》一書中披露,在諾曼底登陸戰中,當美國士兵在浴血奮戰的時候,一些駐紮在法國的美軍卻幹着姦淫掠奪的勾當。他指出,二戰戰爭罪犯爲其所犯滔天大罪付出了沉重代價,而這些美國兵卻幾乎悉數逍遙法外,其中只有七十人因罪行過重被判刑。

英國《獨立報》在紀念諾曼底登陸六十週年前夕也披露,六十年前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幾周內,出於“戰事”需要,轟炸機炸燬了一些法國村莊(這些村莊並沒有德軍,轟炸只是爲了防止德軍增援),導致成千上萬名無辜百姓被炸死。

在紀念諾曼底登陸勝利六十週年的時刻披露這些“負面信息”,需要一定膽識和勇氣。但是,還歷史一個“全息的面容”,不光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應有態度,更是讓後人相信並擁有真實歷史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4、孔夫子不許吃茶泡飯

大概在我十歲左右,爲圖個快,愛吃茶泡飯。父親見了,常常干涉我。他的本意是怕我不經咀嚼就把飯粒吞到肚中不易消化。可是他不對我講這個衛生常識,卻擡出孔夫子來壓我,說“孔夫子不許吃茶泡飯”。

這時候,他給我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正吃茶泡飯,子路忽然想到一個問題,爲什麼一碗茶泡一碗米飯還是一碗。於是他就向孔子提出這個疑問,要求孔子回答。孔子回答不出來,勃然大怒,命令子路把碗筷放下,大聲地說了三個字:“不許吃!”父親說,孔子是聖人,聖人說不許吃的東西,你也不要吃。

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一個印象:大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可是這個聖人,原來是個一無知、二霸道的人。一碗茶泡一碗飯爲什麼還是一碗,不就是因爲乾飯的飯粒之間有空隙嗎?可是孔夫子回答不出來,這說明他無知和愚蠢。他回答不出來也就罷了,

卻不許別人吃!再進一步,我對人們大樹特樹的權威,也帶上個問號。我的“獨立思考”的性格的形成,這個故事也有某種聯繫。

後來我讀了一些孔夫子的書,知道孔夫子的確是個聖人。直到今天我頭腦中受到儒家影響的東西很多。但是這個明明知道是編造出來的故事,在我的腦子裏卻一直記得很牢。

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我見到的一是無知、二是霸道的人不算少。每次遇到這樣的人和事時,我就會想起我父親講給我聽的那個編造出來的故事。

5、“已經沒事了”

有一天,我在大廳裏,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在安慰一位大約四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天小孩較多,這位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將這位小孩留在了網球場。等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那位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爲一人在偏遠的網球場,飽受驚嚇,哭得稀里嘩啦的。

現在媽媽出現了,看着自己哭得慘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很生氣地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都不是!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地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爲找不到你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時我只見那位四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吧!

6、尊嚴

你見過活着的珊瑚嗎?它生活在幽深無比的海底。在海水的懷抱裏,它是柔軟的。可是,如果採珊瑚的人出現了,毫不憐惜地把它帶出水面,那麼這時珊瑚就會變得無比的堅硬。在遠離大海的燦爛的陽光下,珊瑚只是一具慘白僵硬的骨骼。

誰都知道麝香,那是名貴的藥材,也是珍貴的香料,而實際上,麝香不過是雄麝臍下的分泌物而已。想要獲得麝香,就必須捕殺雄麝。雄麝生活在密林深處,身手矯健,來去如風,如果不是一流的獵手,根本難以捕捉它的蹤跡。而就是找到了雄麝,取得麝香也是極困難的事。有經驗的老獵手說:“靠近雄麝時,千萬要屏息凝神,不能讓雄麝感覺到你的存在,否則,它會轉過頭來,在你射殺它之前,咬破自己的香囊。”

在自然界裏,有一些生物比人類還要有尊嚴。當生命遭到無情的踐踏時,它們會用改變、會用放棄、會用死亡捍衛自己的尊嚴。

7、同樣的種子不一樣的花

在北京後海柳蔭街羊房衚衕內,有個“厲家菜”飯店,由於菜餚製作精緻,各國的駐華大使以及不少訪華的政要經常光顧。英國前首相吃罷連聲稱讚,在這裏找到了真正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餐後無以爲謝,執意留下了自己的胸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裏僅有的一間十幾平方米的餐廳內,放着一張能坐【】10人的桌子。營業20年來,雖然每天不知要謝絕多少顧客,但那位老闆從未有過招攬顧客的動作。在到處林立星級酒店的北京市,它何以如此吸引顧客呢?除了良好的服務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老闆突出自身的經營特色,在“小”字上下功夫,盡力做到極致。

無獨有偶,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有家叫做“二人桌”的餐館,在它那小小餐廳的裏面,只擺放一張供兩人用餐的桌子,一次也只招待兩位顧客。這家餐館雖小得不能再小了,但由於環境幽雅,菜餚口味極佳,誰若想到這裏進餐,必須提前幾個月預定才行。面對經常出現的焦急等待的顧客,不少人建議擴大一下營業面積,可是老闆卻拿定了絕不增加一桌一椅的主意。他深知在生意不斷做大,以大取勝的市場競爭中,以小求穩,穩中求贏,同樣是一種經營策略。

8、3300塊口香糖

在英國,有一個即將面臨畢業的美術學院的學生,和所有的同學一樣,正爲畢業考試的作品而日思夜想,愁眉苦臉。

他所能想到的別人都已做過了,似乎他只能創意平平,成績平平地勉強應付了事。但他又心有不甘。

他正在爲戒菸而咀嚼香口膠,焦灼讓他像以前瘋狂抽菸一樣瘋狂地一塊接一塊地咀嚼香口膠。一天,他一如既往地瘋狂咀嚼着,突然他爆發了靈感:做一件前無古人的畢業作品——香口膠雕塑。他決定用香口膠做一件300年前已在地球上絕跡了的形似雕的大鳥——“度度”。

他開始把嚼過的香口膠根據自己的設計模型一塊塊粘起來。以前爲壓制煙癮而嚼香口膠的麻木,變成了一種目標明確後的激動與急切,他從以前的一天幾片到後來的一天幾十片,甚至上百片地咀嚼香口膠,直嚼得下鄂酸楚,牙出血,疼得眼淚直流,因爲一塊香口膠至少要嚼到一定程度纔會中足夠的柔韌與粘度,才能達到他想要的精確的造型。

許多同學與朋友知道他的創意後,紛紛買來香口膠作爲禮物送給他。3個月後,共用3300塊嘔心瀝血、千咀萬嚼的香口膠做成的“度度”雕塑如期完成,不僅爲這位大學生贏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一舉成爲最年輕的藝術家。

9、至香則無香

辦公室裏有一盆滴水觀音,養了快一年了。愛好蒔花弄草的同事說,滴水觀音原產於南非熱帶雨林,若讓其在溼潤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葉莖邊緣會有水珠滴下,故稱“滴水觀音”。可惜在北方,氣候比較乾燥,不能見到此景。所幸,滴水觀音在北方還是可以開花的,而且香得很,所以滴水觀音的另一個名字就叫香棒。

今天上班,一進門就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同事笑着說,滴水觀音開花了。我走近前去,果然見一枝綠色花莖躲在花萼下面,上面綴着許多白色的小碎花,若不仔細看,還真發現不了這是花呢。但就是這不起眼的花,一枝花開,竟然滿室飄香,真讓人讚歎不已。

我把鼻子湊近去,深深吸一口氣,不料卻並未嗅到想像中濃烈的沁人心脾的香,而是一股子怪味猛衝過來,忍不住打了個噴嚏。同事笑道:“要聞這花香,不能離得太近呢,否則太濃烈的香就成怪味了。”

太濃烈的香,就不再是香,世間萬物,不也是這個道理?往食物裏放糖太多了,甜過頭了就會發苦;能治病的良藥用量過大,反而會成爲致命的毒藥;太多的愛,有時會成爲一種負擔;太多的關懷,往往會成爲束縛……

至香則無香,無論什麼好東西,一旦超過了限度,也就走向它的反面了。

10、拳王的謙卑

美國拳王喬·路易在拳壇所向無敵。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開車出遊,途中因前方出現意外情況,他不得不緊急剎車。不料,後面的車因尾隨太近,致使兩輛車發生了輕微碰撞。後面的司機怒氣衝衝地跳下車,指責喬·路易開車技術有問題,並開口大罵,繼而在喬·路易面前揮動雙拳,大有把對方一拳砸爛之勢。喬·路易卻自始至終除了道歉再無一語,那司機直到罵得自己沒有興趣了才揚長而去。

事後,喬·路易的朋友不解地問他:“那人如此無理取鬧,你爲什麼不讓他嚐嚐鐵拳的厲害?”喬·路易坦然地說:“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羅蒂,他是否應爲對方高歌一曲呢?”

真正的強者,是那些有資格驕傲卻不驕傲的人。

最新“寫作素材”[1] 篇二

1、心理壓力是身體疼痛主因

據新華社報道,德國美因茨大學醫院主治醫生拉爾夫·尼克爾10月24日在德國心理治療醫學協會第11屆年會上說,經常感到疼痛不適的人當中,一般說來有30%至50%是由於承受過大精神壓力所導致,體內並沒有器質性病變。專家解釋說,人們一般認識不到自己精神上的疾患,而多數醫生礙於病理知識有限,往往將身體疼痛當作某些急性病的表現,並通過大量檢查來尋找病因。德國醫學家說,精神壓力導致的身體疼痛其表現是多樣的,主要爲頭痛、背痛、腸胃疼痛或眩暈等,嚴重時甚至出現身體局部麻痹。

2、香港得名的由來

沉香木是一種常綠喬木,共有八個品種。產於亞洲南部各國,我國主產於廣東和海南島。

沉香木在宋以前依賴於從泰國、印尼等南洋各國進口,價格昂貴。宋、元以後,廣東東莞等地出現了一種代用品,是植物學上的另一種沉香,現代植物學定名爲“土沉香”,稱之爲“莞香”。栽種這種沉香的人是專門採香者。莞香從廣州北上,先運至九龍尖沙嘴,然後再在附近一小港灣換上大船,運至北方各省。這個小港灣人們當時稱它爲“香港”,這便是香港得名的由來。

3、表現志趣的書齋對聯

清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曾爲自己的“碧山書屋”撰聯:“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峯,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該聯橫覽宇宙奇觀,縱觀古今絕藝,一氣呵成,如詩如畫,堪稱佳作。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曾爲他的“莽蒼蒼齋”撰聯:“視而夢夢,天胡此醉;於時處處,人亦有言。”出句感嘆祖國孱弱,任人宰割,痛惜朝廷腐敗,權臣昏庸;對句渴望國人振奮,一片赤子之心,感人肺腑。

著名書法家蘇局仙在抗戰時,敵僞逼他出任漢奸鄉長,他拜佛唸經裝傻,並將居室命爲“水石居”,寓其如水之清白,石之堅強。並撰聯:“杜漸防微,取法於至堅至潔;利誘威脅,戒警乎不緇不磷。”聯尾“不緇不磷”語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意爲磨不薄,染不黑。

4、“五湖四海”的涵義

漢代的劉向《說苑·辯物》中說:“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

據顏師古解釋:八荒,乃八方荒極忽極遠之地也。四海在《爾雅·釋地》中:“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此書認爲少數民族所住地是“四海”。也有人認爲“九州”確被四海環繞。而《禮記·祭義》具體提到了“東海、西海、南海、北海”,但是沒有明確的海域。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說:“四海一也。”他的劃分法與今天的海域劃分有相似的地方。

五湖的說法也很多,《水經注·沔水》認爲“五湖乃蕩湖、太湖、射湖、貴湖、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爲“五湖”。

由此看來,“五湖四海”泛指四方,即全國各地。

5、常規有時是陷阱

拿破崙的最後失敗,並不是失敗在滑鐵盧戰役,而是失敗在一枚棋子上。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敗之後,被終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在島上過着十分孤獨和寂寞的生活。後來,拿破崙的一位密友,祕密贈給他一副象棋。這位赫赫有名的囚犯對那副精製而珍貴的象棋愛不釋手,常常一個人默默地下象棋,無可奈何地打發着孤獨和寂寞的時光,直至慢慢地死去。

拿破崙死後,那副象棋多次高價轉手拍賣。有一天,那位象棋的持有者偶然發現,象棋中的一個棋子底部是可以打開的。當這個人打開這個棋子的底部後,不禁驚呆了,裏面竟密密麻麻地寫着如何從聖赫勒拿島逃生的詳細計劃。可是,拿破崙沒有從象棋中領悟到朋友的良苦用心和象棋中的奧祕。拿破崙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最後竟然死在常規思維的陷阱裏。如果他能用南征北戰時兵不厭詐的思維方法來思考一下象棋可能蘊涵的其它功能,上帝很可能會再一次地向他祝賀與微笑。

6、舊金山的市長羨慕誰

美國舊金山市市長威利·布朗,在第5次訪問上海前夕,對記者坦言上海的效率比舊金山“高多了”,並對中國城市的“一把手”不勝豔羨。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仔細研讀這篇報道,我發現與中國城市的“一把手”相比,讓布朗市長感到煩惱的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舊金山的市政架構中存在一個時時牽制市長的監事會,這個監事會由從各個區選出的11名監事組成,只對各自選區的選民負責;二是舊金山存在着不計其數的“按具體問題細分的”各類民間組織,甚至有令中國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提倡母乳餵養的母親組織”、“女同性戀摩托車手組織”等。布朗市長要採取任何措施,首先必須獲得監事會的多數通過,同時還必須與相關的民間組織反覆協商,達成妥協後才能實施。

布朗市長受到如此之多的牽制,舊金山的效率自然就慢多了。就像他對記者發牢騷時說的那樣:“今天我將出席大約七八十套住宅的竣工典禮,這些房子我們從1999年就開始決定建造,直到現在2003年才蓋好。”慢是慢了一點兒,但我敢斷言,布朗市長是絕對不敢對“釘子戶”採取強制措施的,對他來說,最激烈的行動也不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而如果法官的判決於他不利,他也只能兩手一攤,聳一聳肩。

說句實話,舊金山市的市長是不是羨慕我們,我並不是很在意。作爲一個普通市民,舊金山市的市民是不是羨慕我們,纔是我最關心的。效率高雖然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但如果普通市民不能從“高效率”中分享益處,那麼這種“高效率”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7、“爹,轉彎了!”

父子倆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了!”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還是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8、精製與粗糙

讀大學的時候,朋友的寢室裏有一個從黃土高原來的青年。據說,他的家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偏遠和簡陋。自然,還有貧窮。可是人們從這個青年身上,卻是一點兒苦難的跡象都看不到。他的西裝永遠是那麼筆挺,皮鞋永遠都擦得那麼亮……1.75米的個頭,配上方正的臉和直直的腰板,絕對看不出他是那個偏遠貧寒的窯洞裏走出來的青年。他只有兩件可替換的衣服,應季的鞋子都是隻有一雙,他甚至連個裝衣服的幾十塊錢的箱子都買不起……可是他卻總是那麼有條不紊,那麼幹乾淨淨,把自己收拾得有模有樣。

一個靜靜的黃昏,他給我們講述了他母親的故事。他的母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一句話是:“生活可以簡陋,但不可以粗糙。”她讓穿着粗布衣服的孩子們在艱辛中明白什麼是整潔與有序。他說,母親的言行讓他們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樣可以長出美麗的花。我終於明白了爲什麼那個養育他成人的貧寒的窯洞裏,會走出那麼多有出息的孩子。他的哥哥已早早地去美國讀書了,他弟妹也都已經在不同的城市讀大學了。

那個窯洞裏走出的青年,就這樣在大家讚歎的眼神中讀完了研究生,攜着愛他的美麗的都市姑娘到北京工作去了。聽說,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母親一樣,精緻而又美麗。

9、真理是圓的

文藝學習》雜誌闢有一個欄目叫“我喜歡的話”,1987年蔣孔陽先生應約請寫來一段話——

“古賢說:不歸楊,則歸墨;西哲說:不歸柏拉圖,則歸亞里斯多德。對我來說,既歸楊,也歸墨;既歸柏拉圖,也歸亞里斯多德。因爲在我看來,真理像地球一樣是圓的,不能因爲在西半球所看到的是黑夜,就認爲東半球也是黑夜。我們接受的是真理,而不是某一個人!馬克思說:‘真理佔有我而不是我佔有真理。’這,也就是真理!”

這段話,現在讀來,依舊耐人咀嚼。文中說的“古賢”,是指孟子。楊即楊朱,墨即墨翟,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卻是持相反主張的哲學家。而孟子對兩者都大加撻伐,說“楊氏爲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因此他說:“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學說之爭,竟如此上綱上線,充斥罵詈之聲,還要你死我活!

而蔣先生卻不同於當時的“天下之言”,他在自己的治學過程中,不以獨立的學派自居——儘管事實上他在美學界已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而他對各美學學派從不排斥,從不效法那位“古賢”,而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會各家理論,取各家之長,爲我所用,顯示了不凡的氣度和高尚的人格,從而擺脫了理論學派的侷限。

蔣先生的話,充滿了辯證法而又生動形象。“真理像地球一樣是圓的”,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你站在地球的某一個點上,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平面,也可能只是一個凹地,不會知道它是圓的。真理也一樣,你孤立片面,永遠認識不了它。孟子的缺陷,就在於他站在西半球!

10、詩人最佳半飢餓

有文章說,要餓死詩人,作者出於怎樣的感情我不知道,但終究覺得,“餓死詩人”有悖人道,對詩歌也沒好處。但話說回來,也絕對不能讓詩人們去享受名車豪宅、三妻四妾式的大富大貴,詩人一旦富貴了,必然不再關心民間疾苦,必然顧忌多多、不再說真話。沒有“真”,何來“善”與“美”?因此,中國詩人最佳狀態應該是“半飢餓”——介於溫飽和貧困之間。

詩壇千年業,證明了這個無奈的真理——“詩窮而後工”。以詩壇公認的祖師爺屈原爲例,他在朝廷當高級幹部三閭大夫時,從來沒發表過好作品,而那幾篇偉世名著——《離騷》、《九歌》、《天問》等等,都是他被開除公職以後,在流放途中所作。屈大夫當時既無工資又沒稿費,真不知他吃什麼?據史料記載,詩人“行吟澤畔”時“形容枯槁”,分明已經餓得只剩一把骨頭了。

再說“詩聖”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全家幾乎總是在飢寒交迫中四處流浪,吃上頓沒下頓是平常事,小女兒活活被餓死,詩人自己有好幾次也差點成了餓殍:在長途跋涉進川途中,硬是靠挖野菜和吃野果挺了過去。平時爲了蹭一頓免費酒飯,杜甫不僅要做詩酬謝,還要當“三陪先生”,陪“富兒”們日以繼夜地尋歡作樂。最後,大詩人還是因爲餓過了頭,在盛夏暴食了別人贈送的腐敗牛肉,鬧腸炎斷送了寶貴的生命……然而,正是在這種“半飢餓”狀態下,杜甫創作出了大量“光焰萬丈長”的詩篇,既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也奠定了自己在詩壇數一數二的地位。

陶淵明,雖然“不爲五斗米折腰”,但是沒有米是要餓肚子的,可憐陶先生一面爲後世創作着優質的精神食糧,一面還要爲填飽肚子去沿街乞討:“飢米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千百年後讀此詩,仍然能清楚地聽見詩人空肚子咕咕叫的聲音。

李煜丟了江山,文天祥下了大獄,秋瑾、葉挺、夏明翰面對死亡,都吟出了千古絕唱!如果真像詩人葉延濱最近所說:詩人要作詩,必須先有飽飯吃、有好房住,再有一張安靜的書桌……恐怕我們的詩國早就灰飛煙滅了。

相反,詩人因爲富足安逸卻作不出好詩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白居易就是官越大,膽越小,詩越差。乾隆皇帝,他一生做詩三萬多首,快趕上《全唐詩》的數量了,但是由於他才情所限,抑或是地位太高、吃得太飽,竟然沒有一首甚至一句詩稱得上是傳世佳作。

現代詩壇也不例外,在**饑荒的年代,不斷涌現出優秀的詩人和作品。但是隨着社會的安定、生活的提高,反而每況愈下、越來越糟,不僅公認的偉大詩人和能長期傳誦的優秀作品如同鳳毛麟角,最爲嚴重的是,普通讀者已經開始冷淡、疏遠詩歌了。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爲現在詩人吃得太飽、過得太好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母雞如果吃得太飽、太好,反而不愛下蛋——因爲肚子裏的油把蛋都“化”掉了……

最新“寫作素材”[1] 篇三

1、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他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着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她照顧孩子。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擡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爲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着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2、釘子

有一個男孩有着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髮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後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父親握着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覆成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3、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爲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爲,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裏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裏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爲的人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的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爲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爲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剷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爲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4、寬大

這是一個甫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故事。他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當然好啊!”他們回答:“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不過兒子又繼續下去

“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裏受了重傷“失去一條胳臂和一隻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兒子,我很遺撼,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

“不要,爸媽,我要他和我們住在一起!”

父親又接着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時兒子掛上了電話,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幾天後,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相信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於是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並在警方帶領之下到停屍間去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沒錯,但驚訝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5、選擇

從前。有個小女生不小心救了一個小精靈,小精靈爲了答謝她,帶她到精靈路上,並告訴她,精靈路上的每顆石頭都象徵着她未來的伴侶 。

但在精靈路走完之前必須選一顆石頭,不過只有三次機會。於是小女生 開始走着,一棵發光的石頭吸引着她,她拿起發光的石頭,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發光的石頭帶着微熱溫暖 了小女生的手及心靈,小女生就這樣小心的捧着,發光的石頭似乎也與她相呼應,小女生想 "這大概是我想要的"。

可是走了一段路之後,小女生看到炫麗的石頭,她開始迷惑了,發光的石頭給她安全及溫暖的感覺,可是絢麗的石頭讓她感到浪漫熱情,於是她選擇了絢麗的石頭,放棄了發光的石頭。

後來她開始後悔,她開始想念那顆發光的石頭,可是她不能走回頭路,因爲是她選擇的。後來她看到一顆水藍色的石頭,她感受到它的智能所以她拿起那顆水藍色的石頭,沒想到水藍色石頭卻凍傷了她的手,她又開始想念那顆發光的石頭,但漸漸的。水藍色石頭不再那麼冰冷,它教導小女生成熟與智能。

雖然路還沒走完,但小女生想這是最後一顆了。小女孩輕撫着手中那塊水藍色的石頭,然後輕輕地放下。心中想着:“我開始明白,有得選擇是一種幸福,但也是一種痛苦,因爲每一個人永遠必須爲自己的選擇擔負責任。”於是她對小精靈說:“小精靈,謝謝你我不選擇了,未來太長,而我們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也許有一天緣份到了,不是選擇,也沒有刻意,會有一顆石頭,悄悄地鑽到我的手上,到時候即使我想甩也甩不掉啊。”小女孩像是開悟般地笑了笑。

精靈望着下定決心的小女孩,輕舞着他背上的翅膀,風很輕,輕得載不動雲彩……

6、要畫還是要貓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是一部老片子,1966年拍攝。這是一部當時非常有名的電影,法國著名導演克勞德·萊路許(Claude Lelouch)執導,當年曾經得到過戛納、金球兩項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可以說是橫掃全球。37年時過境遷,這部電影所演繹的一個賽車手和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寡婦近乎純情的愛情故事,對於我們這些被愛情弄得一派老態龍鍾的人們,已經沒什麼新鮮了。

但是,片子裏面那個賽車手對那個寡婦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天看電影時還是讓我心裏一動。他說:“一位雕刻家問:如果博物館失火,裏面有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你會去救哪一個?”寡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問:“那位雕刻家怎麼說?”賽車手告訴她:“雕刻家說,當然要救那隻貓。”寡婦問:“爲什麼要救那隻貓呢?”

是的,爲什麼非得救那隻貓呢?爲什麼不去搶救那幅名畫呢?

這個問題,雖然過去了37年,似乎仍然具有意義,就在於這樣看似並不嚴峻卻實實在在的困惑,時刻還會擺在我們的面前。如果要我們回答或者要我們來做,我們該怎麼回答,該怎麼做?救那隻貓,還是救那幅畫?或者貪心地兩者都要攬在懷裏一個也不能夠少?或者兩者都不要去救,只管自己先逃命要緊?寡婦問賽車手:“雕刻家爲什麼要救那隻貓呢?”賽車手告訴她:“因爲雕刻家認爲貓是生命。”原因就這樣的簡單,但簡單的原因背後矗立着是人生恆定的價值觀念。

7、月亮從自家窗口開始

很多人會看到月亮之美,卻不會感謝鄰居門口的燈以及屋後柵欄上生動的牽牛花。我媽媽的一句話我記得非常牢:不論你在什麼地方,要和你最近的那個人搞好關係。這個“人”可能是你的同學、同事、舍友,甚至是鄰座一起看電影的陌生人。但奇怪的是,我們的目光總是不容易被身邊的人所吸引,更多的時候,是爲其所煩,甚至嫉恨。也許是因爲競爭,也許是因爲他不小心影響了你的視線,或者只是因爲太瞭解對方……

我的新鄰居是一對老年夫婦,可能是“代溝”的緣故,我們很少往來,偶爾在陽臺上晾衣服時,會打聲招呼,僅此而已。今年春節的一天,我聽到叩門聲,以爲是朋友來拜年,打開防盜門一看,奇怪,是個陌生的女士,顯然她看出我的尷尬,便很快自我介紹說:“不好意思,我是對面家的女兒,今天回孃家,可不可送我一根蔥……我們應該做好鄰居!”原來是要通過一根蔥來加強彼此往來,我有點慚愧,在關上門坐在沙發上感慨一番之後,便把兩個小孩叫過來:“記住,以後每天你們都要和對面的老爺爺老奶奶說話,或者請他們講故事。”接下去的日子,我發現很多不同尋常的變化:放在門口的袋裝垃圾常被人先提走了;鄰居把最美最香的花移到離我家最近的陽臺上擺着,風吹着窗簾,我分享着那陣陣襲來的花香;我們白天不在家時,對面鄰居的門一整天都開着,顯然他們“順便”幫我家看門……

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細節,但透出生活的芳香。上下樓的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哼起歌來,因爲呼吸通暢!所謂“環保”,不僅僅要關注臭氧層,如果不從自己居處的人際關係做起,生活環境與品質又怎麼可以優化起來?國外有個農民,他種的玉米在“最佳農產品比賽”中連年獲勝,有記者問他的成功經驗是什麼,他老實回答:“我把最好的種子分給鄰居。”大家很不理解這句話,這位樸實的農民進一步解釋說:“風會將成熟的玉米花粉從一塊地吹到另一塊地,如果我的鄰居種的玉米是優良品種,它們的花粉就會下落在我家玉米地,那麼雜交傳粉就可以使我家玉米大豐收……”

換句話說,助人即助已。他人不是地獄,當然,如果你“以鄰爲壑”的話,那麼,你也不會有好日子過,每個人都可能成爲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其前提條件是,你應該與人爲善;人心都是肉長的,好人可以遇見,但更多的是需要你通過努力去“營造”;誰會對你好?我不知道,但你可以先從自己身邊開始尋找、示好……是的,天亮是從自家的窗口開始的。

8、如果A絃斷了

在巴黎的一場音樂會上,著名音樂家歐爾·布里發現小提琴的A弦突然斷了!千百個聚精會神如癡如醉的人們正在傾聽,他別無選擇,只能用另外三根弦繼續演奏。整場音樂會天衣無縫,甚至超越了平時的演奏水平。終場時,歐爾·布里高高舉起小提琴,那根斷掉的弦飄蕩着,讓臺下觀衆更加掌聲雷動,向這位處變不驚技藝高超的音樂家致以崇高敬意!

事後記者採訪歐爾·布里,他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A絃斷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奇怪的是,上帝往往青睞於那些斷了A弦的人們。比如海倫·凱勒,這位又盲又聾的女士在美國史上寫下了出色的一筆。她不僅僅是斷了A弦,而是隻剩一根弦!

再比如麥吉,這位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畢業的美男子,23歲時因車禍失去了左腿,斷了A弦後,他依靠一條腿精彩地生活,成爲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獨腿長跑運動員;30歲時,厄運又至,他遭遇生命中第二次車禍,從醫院出來時,他已經徹底絕望——一個四肢癱瘓的男人還能幹什麼呢?

麥吉開始吸毒,醉生夢死,可是這不能拯救他。一個寂靜的夜晚,痛苦的麥吉坐着輪椅來到阿里道,望着眼前寬闊的公路,忽然想起自己曾在這裏跑過馬拉松。前路還遠,他就這樣把自己放逐?不!他驚醒過來:“四肢癱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只能選擇好好活下去!我才33歲,還有希望。”

麥吉調整好生命小提琴上的最後一根弦——意志,開始了他的下一步人生。現在,他正在攻讀神學博士學位,並且一直幫助困苦的人,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以樂觀的笑容,給那些逆境中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光明。他用僅餘的弦演奏人生樂曲的最美音樂。將來升入天堂,天使必將親自迎接——麥吉作了最大的努力,無愧於人生。

9、有希望

深山裏有塊寂寞的石頭,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像鳥兒高高翱翔,雖然每次總被同類嘲笑,卻不改初衷。一次一個叫莊子的人路過,石頭對他傾吐心聲,莊子說:“你先長成一座大山!”於是石頭吸取天地之靈氣、自然之精華,承接雨露之惠澤,拼命生長,不知經過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風雨的洗禮,它終於長成了一座大山。於是,莊子招來大鵬以翼擊山,天空烏雲密佈,雷電大作,一時間地動山搖,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之後,山炸開了,石頭飛向天空,像最矯健的老鷹衝向藍天。雖然墜落無法避免,但石頭已經親吻過那片夢想的天空,那種幸福別的石頭又怎麼體會得到?

希望是土裏的種子,是黑夜的光亮,是冬日的期盼,是沙漠裏的綠洲。正因爲其珍貴,維持起來更加困難重重。因此,呵護希望之花要有忘卻過去的決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對未來持續的憂患。在波濤洶涌的現實生活裏,我們要當最勇敢的水手,無論荊棘險灘,都珍藏最初的希望。

10、能愛人

詩人白朗寧曾寫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對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甦醒。

艾青的《關於愛情》也很動人:“這個世界,什麼都古老;只有愛情,卻永遠年輕。有了愛情,魚在水中游,鳥在天上飛,黑夜也透明。”

親人,愛人,朋友,都給予我們最珍貴的愛。有了愛,我們就會變得煥發、謙卑、有朝氣。新的希望油然而生,彷彿有千百件事等着我們去完成。有了愛,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變得萬紫千紅。愛的來臨沒有預約、也不可迴避。一旦降生,就有呵護其長成的責任。只要擁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任何人都可以獲得愛的權利……

常常默想:愛是什麼?正如“美是難的”一樣,愛也是難的。我們只能說,在靈魂中,愛是一種佔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種相互的理解;我們只有變得更好,纔有愛人的勇氣,也才值得被人所愛。愛是心靈最隱祕最偉大的力量,若不能催人向上,讓人深味真善美,就是一種最大的浪費。

最新“寫作素材”[1] 篇四

1、大師的筆誤

宋代四川有個著名的書畫收藏家杜處士,收藏了唐朝大畫家戴嵩的《鬥牛圖》。有一天,杜處士把畫搬到太陽底下去晾曬。有一個牧童看了,拍着手大笑說:“這幅畫畫的鬥牛可不對!兩頭牛相鬥的時候,它們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角上,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條後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兩頭牛卻搖着尾巴在相鬥,這怎麼可能呢?”杜處士聽了,又去進行實地觀察,發現牧童說的話有道理,戴嵩的確畫錯了。

據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評議作品,一位鄉下老農上前對他說:“先生您這幅畫裏的鴨子畫錯了。您畫的是麻鴨,雌麻鴨尾巴哪有那麼長的?”原來徐悲鴻展出的《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畫中麻鴨的尾羽長且捲曲如環。老農告訴徐悲鴻,雄麻鴨羽毛鮮豔,有的尾巴捲曲;雌麻鴨毛爲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鴻接受了批評,並向老農表示深深的謝意。

2、藥名詩與《牡丹亭》

據傳,著名戲劇家湯顯祖能寫出名劇《牡丹亭》,是受了名醫朱震亨一首藥名詩的啓示。

明代萬曆年間,朱震亨因醫術高明,且不論貧賤一律平等相待而聞名遐邇。一日,因生活所迫當私塾先生的湯顯祖患了病,請朱震亨診治。朱震亨切過脈後,送給湯顯祖一包草藥和一捧橄欖核。那包草藥治好了湯先生的病,那捧橄欖核種於花園中,使湯顯祖靠出售橄欖葉(可入藥,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功)而度過了貧困的歲月。湯顯祖十分敬佩朱震亨的醫術和品行,於是兩人交往甚密。有一次,湯顯祖到朱家,正逢朱震亨午睡。湯顯祖便在朱的書房裏靜候,無聊之中,信手翻看書案,發現有一墨跡,上書:“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牽牛郎於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鍾情,託金銀花牽線,白頭翁爲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並蒂蓮,合歡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志,持大戟,平木賊,誅草寇,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大將軍之職。”

這是朱震亨寫的一首藥名詩,詩中巧借20多味中草藥名,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美好的愛情故事。

湯顯祖閱畢頗受啓發,於是以此詩爲線索,構思出了名劇《牡丹亭》,並取朱震亨藥名詩中的首句“牡丹亭”三字作劇名。

3、七大古鐵塔

甘露寺鐵塔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最初爲石塔,建於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宋元豐年間改建9級鐵塔,塔身每層皆8面4門,上鑄飛天、立佛等。後因雷電、大風襲擊,現還存4級。

玉泉鐵塔位於湖北當陽市西玉泉寺前,爲北宋嘉六年(公元1061年)所鑄,8角13層。整座塔身逐層疊加,不加焊接,形體穩健玲瓏。

聊城鐵塔在山東省聊城興隆寺內。建築年代約宋金之際,塔爲8角13層,每層8面飛檐,斗拱承託,並鑄有門窗、欄杆等裝飾。

濟寧鐵塔在山東省濟寧市鐵塔寺內,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塔爲8角9層,鐵殼磚心,每層由勾欄平座、塔身、回檐三部分疊合而成。

泰安鐵塔位於山東省泰安市西天書院。此鐵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9年),塔身分層鑄造,呈6角13層,造型質樸宏偉。

由於戰亂,僅存下部3層,於1973年遷至岱廟後院,與著名的銅亭相對。

千佛鐵塔位於陝西咸陽市杜鎮。塔高33層,呈方形10級,每層供鐵佛多尊,故名千佛鐵塔。此塔是我國古代最高的鐵塔,爲明代鑄造。

孤山鐵塔位於陝西府谷縣。塔形如錐筆形,分12層,爲明代建造。層間四面均鑄造佛像,體態俊秀,工藝精美,但現僅存遺蹟。

4、吃虧的來歷

所謂“吃虧”就是某人受到某件事影響使自身受到損失。說起吃虧,裏邊還有個故事。

有個小夥子叫李三,家中有些產業,可他不務正業,賭博成性,家中的產業被他敗光了,最後流落街頭,成了乞丐。

一日,他要了一天,也沒要到一口吃的。他已兩天沒吃一口東西了,再不吃東西就得餓死。他想出個招,即使被打死,也算是個飽死鬼。

李三來到一家飯館,對掌櫃的說:“給我來個‘虧’,我好長時間沒吃‘虧’啦!”

老闆愣住了,“什麼是‘虧’,這個‘虧’怎麼做?”

“你們這麼大個飯館,連個‘虧’都不會做,太沒水平啦。我告訴你們,把面和好,擀成餅,把肉餡放在餅上,捲起來放到籠屜上蒸,一袋煙的工夫就好。”

老闆陪着笑臉說:“師傅,你慢慢喝茶,一會兒,‘虧’就好了。”

李三裝作一本正經地說:“不着急,等一會兒沒啥!”

“虧”出屜了。李三拿起一個,三下五除二就進肚了;又拿一個幾口就吞了。接着吃了三個,吃完了,說:“我出去方便方便。”出門他擡腿就跑,老闆急忙攆出去,“你別跑,你吃了我的‘虧’還未給錢呢?”眨眼工夫,李三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這時,圍了一幫看熱鬧的人,問其原因,老闆說:“他吃了我的‘虧’沒給錢。”

衆人笑着說:“人家吃了‘虧’,爲什麼要給你錢?這是你虧欠人家的,吃你是應該的,還管人家要什麼錢?”

於是,吃虧就成了一句口頭禪,從此流傳下來。

5、古代的裙子

裙子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最初,裙子並非女性的專用服飾。《晉書》中就有“男子通用服長裙”的記載。

裙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褶,打褶的裙子發源於漢末宮中。據《西京雜記·趙飛燕外傳》載,趙飛燕十分講究穿裙子。有一天,她穿雲英紫裙,與皇帝同遊太液池。突然刮來一陣大風,將趙飛燕吹了起來。幸虧宮女拉住了她的裙子才救了她。被拉出許多皺褶的裙子,比原先平挺時更爲漂亮。從此,打褶的裙子開始在宮中流行。

唐代以後,裙子更加盛行,上至皇妃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穿裙子。古代的裙子,色澤和款式豐富多彩。晉代,皇妃喜穿絳紗富裙,丹碧紗紋雙裙;唐代,婦女一般穿紅色裙子,白居易有“血色羅裙翻酒污”之句;元代末期,興素淨淡色的裙子;明代多百褶長裙,以紅色爲主;清代裙裝品種繁多,有鳳尾裙、百褶裙、魚鱗裙、月華裙、丁當裙等。

6、中西方歷史上的巧合

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與《史記》中所載的中國炎帝、黃帝同時代。兩者俱爲東西方文化始源。

二、中國孔子與印度釋迦牟尼生於同時代,兩人年齡只差14歲。一個開創了延續三千餘年的東方傳統文化———儒學,一個創建了世界最大宗教之一———佛教。

三、公元632年,李淵、李世民父子統一全國,建立大唐帝國;穆罕默德創建阿拉伯帝國,兩國分別雄踞東西,同樣強大、繁榮,疆域也同樣寬廣。

四、莎士比亞、湯顯祖不僅是同時代的人,而且同於公元1616年去世。莎士比亞爲西方戲劇之父,湯顯祖爲中國戲劇之祖。

五、西方偉大的《荷馬史詩》產生於公元前9-8世紀,與中國偉大的《詩經》產生時代恰好相同,兩者東西相映,俱在世界詩壇發出燦爛的光輝。

六、俄國彼得大帝與中國康熙皇帝同時登位,相繼去世。彼得大帝開創了俄羅斯帝國,康熙皇帝奠定了東方最強大帝國,兩人俱爲一世雄主。

七、公元前22-18 世紀,古巴比倫創建了以月亮圍繞地球旋轉週期計算的歷法,與我國夏朝所使用的陰曆不僅同時,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閏月,二者如出一轍。

7、“汗馬功勞”的來歷

古時候作戰多用馬,將士騎馬疾馳疆場,衝鋒陷陣,馬都跑出汗。戰鬥次數越多,戰鬥愈激烈,馬出汗就越多。因此,形容有戰功,就說“汗馬”。“汗馬之勞”便是由此而來,二者指的都是戰功。

《史記·蕭相國世家》和《漢書·蕭何傳》中有一段有關“漢馬之勞”的故事。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勞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爲侯,食邑八千戶。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根本沒上過戰場,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爲什麼反在我們之上?劉邦則回答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狗功”而已。

8、四大美人的再婚

說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都知道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細考究,卻發現她們都有一個驚人相似之處,那就是每個人都有兩次以上的婚姻。在標榜“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社會,一般女子如嫁兩個男人都不免口碑有損,而這“四大美人”卻恰恰在這問題上獲益匪淺,進而“流芳千古”。

“四大美人”之中,西施當屬美貌與智慧的佼佼者。爲了能在“吳越爭霸”中取勝,她受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重託,來到吳國施“美人計”,成爲吳王夫差的寵妃。她盡顯魅力,弄得吳王成天迷戀女色,朝政荒廢,最終導致國破家亡。西施此舉,成了中華戰爭謀略寶庫“三十六計”中著名的“美人計”。功成名就後,西施改嫁勾踐的智囊、後成爲大商人的范蠡,在太湖做起了“億萬富婆”。

比起西施,貂蟬的轉型有些令人失望。初始,貂蟬在“連環計”中,在董卓與呂布父子之間進退自如,左右逢源,父子倆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然而董卓被誅之後,她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跟呂布過起了小日子來不說,當曹操大軍兵臨城下時,謀士陳宮建議呂布懷抱幼女單騎獨戟殺出重圍去向袁術求救。這在當時無疑是呂布惟一可行的選擇,可貂蟬卻擺出一副難捨難分之態,從而使呂布放棄這一生路,命殞白門樓。

貂蟬嫁的董卓與呂布雖有父子的名分,但不是親父子。王昭君卻真的先後嫁給了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和他的兒子。不過這是匈奴的古風,且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的兒子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倒也不必爲此而咋舌。楊貴妃玉環也和貂蟬、王昭君一樣同嫁父子,區別是先子後父,次序不同罷了。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是相信楊玉環和唐明皇之間是有愛情的,雖然其產生初期有悖常論,楊玉環嫁李瑁成爲壽王妃,是包辦婚姻的結果。改嫁之後的玉環想必是過了一段甜蜜的生活。在生命最璀璨的時候卻被縊死於馬嵬坡,使自己成爲動人心絃的悲劇角色。這不僅使唐明皇在其後的多年裏不能忘懷,也使後世的文人墨客念念不忘。

楊玉環的改嫁是爲了愛情,王昭君的改嫁是身不由己,貂蟬的再婚則是別無選擇。而西施以智慧和聰明,也是大有作爲。范蠡不光大智大勇兼有“玉樹臨風”之態,而且還是有情有義之人,他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成爲再婚的成功典範。

9、名聯與史實

中國的對聯,要求在那麼簡約的文字中,濃縮豐富情感、思想的內涵,達到文字的精純,以一字勝百字,一句勝千句,顯出中國文字的包容與張力,堪稱奇妙。秦嶺留侯祠,有于右任先生給張良撰的一副楹聯,對這位大智慧的張良,竟用8個字就精闢生動地托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張良,還用五六千字哩!其聯雲:

送秦一椎,辭漢萬鍾。

於先生只選了兩個鏡頭,就突出了張良的全部精神人格,他仇恨秦始皇滅了他的韓國,秦皇的車過其境,他以大鐵椎擲贏政,這鐵椎也是那時的導彈了。後來,他助劉邦成了帝業,封給他萬戶侯,他辭謝,歸隱山林,不像某些打江山就要坐江山的貪鄙之輩,此8字堪稱奇絕。

淮陰有座韓信的祀廟,廟已毀,但廟中曾有一副楹聯總結韓信一生,也寫得絕妙,也只10字,此聯是: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知己指蕭何,劉邦拜韓信爲三軍統帥,是蕭何推薦,未央宮密謀殺韓信,也有蕭何參與。兩婦人,前者指給韓信免餓死以飯食的那漂母(洗衣婦),後者,即劉邦老婆,殺韓信的呂雉了。這一知己與兩婦人竟主宰了所謂大英雄的生死存亡與禍福榮辱,豈非透露了人生中的戲劇性嗎?

不久前,流沙河新撰了一聯,這是明史專家王春瑜先生爲家鄉鹽城的陸秀夫紀念館邀請他寫作的,聯雲:

明亡無降帝,陸沉有秀夫。

陸秀夫是繼文天祥之後,繼續在浙江溫州與廣東新會協助朱家小皇帝朱是與朱昞撐持一杆明朝的旗幟,後來,失敗了,揹負幼帝悲壯地跳海殉難,把一個王朝最後一幕悲劇,只用10個字精煉寫出。

10、我國古代的三人盛世

隨着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以及黨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我國被人形象地稱爲又喜逢盛世,而且影響力也遠遠超過了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盛世”。那麼,我國古代歷史上主要有哪幾個“盛世”呢?

“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桓即位,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兩次下令把田畝從15稅1減爲30稅1,甚至十年多不收田租。他還把原來連坐親屬的法律和一些殘損肢體的肉刑也取消了。景帝劉啓繼文帝位,下詔稱農業是天下的根本,雖黃金珠玉,但飢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穀物和絲麻,勸民農桑。這一措施,促使社會經濟空前繁榮,社會秩序也得到安定。這就是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間是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40年。

“貞觀之治”。“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唐太宗執政期間以史爲鑑,把隋朝滅亡作爲警戒,選賢任能,惟纔是舉,倡導諫諍,廣開言路,屢屢採納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的建議、儉以息人,刑罰寬簡,輕徭薄賦,關心人民的疾苦,繼續推行均田地制,致使社會經濟得以迅速恢復,物價下降,人口增加,整個社會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這就是發生在公元627年至649年間歷史上被譽爲“盛世”之一的“貞觀之治”。

“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共執政133年,先實行將明代宗室藩王所遺田地改歸民戶所有的“更田制”,又實行“攤丁入畝”的辦法,將丁銀併入田糧統一徵收,簡化了稅收,而且無地的農民可以不納丁稅,因此逃避徭役和丁稅而隱蔽人口的現象逐漸減少,可耕地面積增加,人口增加到3.6億,手工業生產也獲得較快發展。然而由於當時閉關鎖國,這一“盛世”隨着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遂成爲落日的輝煌。

最新“寫作素材”[1] 篇五

1、盤點生命資產

湯姆斯·華特森曾經擔任IBM的總裁長達42年之久,在美國算得上是最具影響力、最富有的企業界鉅子之一。他對4個子女非常關心,尤其對長子——小湯姆斯的教育十分成功。

小湯姆斯少年時期相當叛逆,在學習及行爲方面都是個有問題的孩子,曾經因爲破壞文物而被逮捕、強制拘禁。青年時代,他的行爲有所收斂,但在布朗大學讀書時,對課業依然提不起興趣,他深感沮喪,幾乎要放棄學業了。這時,老湯姆斯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要記住,人生其實並不像很多人告訴你的那樣複雜。你會逐漸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會了解成功與快樂,其實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努力就可以達成,就好像你的努力就是你的資產,你的負債就是會導致破產的行爲。我列出來這些重要的資產與負債,你可以參考一下:

負債:被動思考、愛錢、不真誠的交往、個性懶散、對他人沒有愛心、對朋友虛僞。

資產:有遠見、無私、個性(善良的)、禮儀、友誼(真誠的)、以自己爲榮。”

小湯姆斯因這封信而受到極大的鼓勵,不僅完成了布朗大學的學業,而且在父親的公司,由見習生成功地擢升到IBM的最高職位,其表現不負大家所望。

2、厚繭

美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演講家萊斯·布朗先生,如今的演講酬金是每小時2萬美元。

當有人問起他成功的祕訣時,他指了指左耳上的一個厚繭,語重心長地說:“我初涉演講界時,一沒名氣,二沒資歷,更缺乏個人魅力和經驗。可我決心要在這個行業裏幹出點兒名堂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於是,我一天到晚給人打電話,求教演講技能,聯繫演講業務。成名初期,我每天至少打100多個電話,請求別人給我機會到他們那裏去演講……這個老繭是我獲得成功的見證和記錄,值幾百萬美元啊。”

每個成功者,都有他之所以成功的理由和原因,以及爲此而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代價。嚮往成功的人們,你有如此的厚繭麼?

3、模特又有了“脣模”

胡云霞原本是一名普通工人,身高只有1.50米,體重不足40公斤。但她有一雙豐潤、性感的嘴脣,機緣巧合使她成了月薪6000元的“脣模特”,從此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美脣惹人,發現賺錢資本

胡云霞1982年出生於湖南永順縣,父母都是下崗工人,爺爺和奶奶又體弱多病。17歲的胡云霞高中未畢業,就隻身來到海南打工。在一家化妝品廠,她找到了一份工作。

胡云霞有一雙豔如桃李的美脣,開始她並沒發現這一優勢。一天,胡云霞的車間主管邀請她吃夜宵,吃飯的時候,主管的眼睛老是盯在她臉上,胡云霞感到奇怪,主管紅着臉坦率地回答:“對不起,我實在是被你那漂亮的嘴脣迷住了,請原諒。”第一次聽到有人對自己嘴脣的讚美,她心裏美滋滋的。還有一次,胡云霞到街上買日用品,碰到一個30多歲的外國男士。那個外國人虔誠地對胡云霞說了一通英語,陪同的中國翻譯說:“史密特先生說你的嘴脣很美麗,他想按着西方的禮節和你擁抱一下,可以嗎?”胡云霞羞得滿面通紅,轉身就跑……

1999年10月,胡云霞所在的工廠新創了一套化妝品,其中口紅有7個品種。爲了找到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廠方請了不少模特,可老闆總是不滿意。車間主管推薦胡云霞,老闆看到她後眼睛一亮,決定讓她試鏡。老闆看完樣片後非常滿意,當即拍板讓胡云霞做這套口紅的“形象代言人”。這次拍廣告使胡云霞發現了自身的“價值”。

2000年4月,胡云霞回請了車間主管。在飯桌上,主管對她說:“小胡,你不要小看自己,要挖掘自身的潛力。現在模特的範疇已不侷限於服裝,什麼車模、手模、腳模、胸模、脣模都有。深圳有一家這樣的特種模特公司,裏面有我的熟人,我可以給你寫一封推薦信,你去那裏肯定有前途。”6月初,胡云霞帶着憧憬來到了深圳。

“脣模”訓練,吃了不少苦頭

胡云霞憑着主管的推薦信,順利地找到了臺資美美廣告深圳分公司。公司經理向她介紹:“‘脣模特’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的職業。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裏,一個好的‘脣模特’是很受人崇拜的。”“脣模特”的出場費一般不低於2000元,拍電視廣告的報酬一般不低於6000元。

“脣模特”不是說有動人的雙脣就可以了,還要求能變換出多種脣形,就像口技演員一樣。而且根據客戶的需求確定了某種脣形後,站在化妝品專賣店裏幾個小時都不準變換。公司要胡云霞每天對着鏡子念英語的26個字母。最初的一週是把這些字母反覆地念;第二週開始,一個字母念出口後,脣形要停留一小時;第三週,一個脣形要堅持半個工作日。一天下來,胡云霞臉部的肌肉痠痛得睡不着覺。經過嚴格訓練,2001年1月10日,胡云霞正式上鏡,她成功了。隨後,公司與她簽定了兩年的合約。

“脣模特”的嘴脣決不允許有半點瑕疵,胡云霞必須對雙脣進行全方位護理。風雨天氣和太陽大的時候她不能出門;晚上和早晨都要用溫熱的毛巾敷脣20分鐘;吃飯時要張大嘴巴避免食物沾上嘴脣。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公司都不讓她吃,胡云霞是湖南人,最喜歡吃辣椒,這回可苦了她……

4、指碑

開封是清官包拯爲官的地方,後人爲了紀念包拯,把凡是在某些方面開封當過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塊石碑上。

從北宋開始,近千年間,那塊一丈許的表石碑上寫滿了開封府尹的名字。千百年來,凡是到開封的遊人都會參觀當年包拯坐堂審案的地方,然後觀摩那塊刻滿名字的石碑。

那塊石碑的正上方有一個凹陷的深坑,包拯兩個字已模糊不可辨了。而其他人的名字卻個個清晰可見。

原來,遊人和敬仰包拯的人站到那塊刻滿名字的碑前,都會尋找包拯的大名,然後用手指點寫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遊客觸摸過那個寫有包拯名字的地方,日積月累,竟然被手指磨出了一個深坑。

二十多年前,開封對那塊石碑進行了保護,在包拯紀念館中,又重新按原樣製作了一塊石碑;可到如今,仿製的石碑上刻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又被磨去一個淺坑。

5、宋人爲何受牽連

“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是流傳甚廣的寓言。故事中的愚人都是春秋時代的宋人。類似的故事還有“宋人失竊”等。爲什麼古人把傻事多說成是“宋人”乾的呢?

因爲那時的宋襄公(諸侯國君)做過一件蠢事。宋軍與楚軍在泓(今河南柘縣北)交戰。宋軍布好了陣,楚軍還未過泓河。宋司馬子魚建議利用敵人正在渡河的有利時機發動攻擊。宋襄公說:“等他們過了河再打,取勝不能不擇手段。”楚軍過河後,還沒擺好戰陣時,子魚又建議乘機進攻。宋襄公說:“人家還沒準備好呢,怎麼可以先下手?”直到楚軍佈置完畢,宋襄公才下令進攻。結果宋軍大敗。戰後,宋襄公還振振有詞地說:“君子打仗,不傷害受傷的敵人,不俘虜頭髮斑白的人,有在狹窄危地乘勢追擊,不攻擊沒有擺好陣勢的敵軍。”這就是後人嘲笑的“宋襄之仁”。

由於宋襄公做了這件貽誤戰機、鑄成大敗的事,後人就把宋人當作愚人加以諷刺。

6、一詩巧藏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相傳爲檀公所輯,系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要熟記三十六條妙計卻非易事。有一位學子潛心鑽研,終於悟出一法,在三十六計中每計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三個字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爲: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裏藏刀,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爲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爲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7、別人的天堂

有兩隻畫眉鳥,一隻在樹林裏飛來飛去自由自在;一隻在籠子裏跳上跳下終日無憂,但它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和安逸,於是互換了位置。

可惜好景不長,兩隻畫眉鳥相繼死去。走進籠子的那隻,困在狹小的空間裏,因心境消沉憂鬱而亡;走出籠子的那隻畫眉鳥也因爲沒有捕食的本領,只能望天興嘆,最終飢餓而死。

8、一枚閃亮的硬幣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賺進十億美金,捐出的就有七億五千萬。他雖然擁有億萬家產,但他平時花錢十分節儉。

有一天,人陪朋友到一家熟識的餐廳去用餐。在那家餐廳附近,他遇見一個年輕的乞丐。那個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討。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些美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他走過去聆聽了一會兒;爾後,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年輕人,你很有音樂天賦,不應該靠乞討度日。”

乞丐感覺面前的這個老人很面熟,好像在廢棄的報紙上看到過。乞丐驚訝地問:“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說:“洛克菲勒,一個靠搬運油桶謀生的老頭。”

頓時,乞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洛克菲勒便從衣兜裏掏出一張紙幣遞給那個乞丐,不小心將一個一毛錢的硬幣帶了出來。那個硬幣在地上劃了一個圈後,滾落在乞丐身後的排水溝裏。洛克菲勒走過去,俯身將那個硬幣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灰塵。

那個乞丐詫異地問:“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樣有錢的話,根本不會去在乎那一毛錢的。” 洛克菲勒好象開玩笑地說:“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

就在洛克菲勒轉身離開時,那個乞丐疾步追了過去,囁嚅道:“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給我的這張整票,換那一枚硬幣。”

洛克菲勒很高興地與他交換了,並且還拍了拍那個乞丐的肩膀。

幾年後,洛克菲勒有一次應邀去參加一個音樂演奏會。在演奏會結束時,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急匆匆趕到洛克菲勒面前,異常感激地說:“洛克菲勒先生,你還記得那一枚硬幣嗎?”說着,他從貼胸的口袋裏,摸出一枚閃亮的硬幣。

洛克菲勒也快樂地大笑起來說:“迄今爲止,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價值的硬幣!”

9、學做一根葡萄

到一個專門種植釀酒葡萄的葡萄園參觀。

“1994年的葡萄最好,”園主說,“因爲那一年夏天干燥,生產的葡萄特別甜。”

“葡萄不怕乾死嗎?”我問。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爲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處的水分。”園主說,“還有,經過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長的怕。”

“爲什麼?”我不懂。

“因爲葉子長得越多,藤蔓攀得越遠,需要的水分就越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

葡萄要紮根深,常修剪,結的果子才甜美。

10、葡萄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裏的一株葡萄今年結了不少葡萄,花匠很高興,便摘了一些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一邊吃一邊說:“好吃,好吃,多少錢一斤?”花匠說不要錢,但商人不願意,支持把錢付給了他。花匠又把葡萄送給了一個當幹部的,他接過葡萄後沉吟了良久,問:“你有什麼事要我幫忙嗎?”花匠再三表示沒有什麼事,只是想讓他嚐嚐而已。花匠又把葡萄送給了一位少婦,她有點意外,而她的丈夫則在一旁一臉的警惕。看樣子,他極不歡迎花匠的到來。花匠又把葡萄給了一個過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顆後,摸了摸了白鬍子,說了聲“不錯”,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那花匠很高興,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樂心情的人。

最新“寫作素材”[1] 篇六

1、畫家的感慨

從前,有一位畫家相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爲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標上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面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面又被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我現在發現一個奧妙,那說是,我們不管幹什麼,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爲,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中另一些人眼裏恰恰是美好的。”

2、鯨魚的高度

假如你看到體重達8600公斤的大鯨魚躍過水麪6.6米,併爲你表演各種動作,我想你一定會發出驚歎,將這視爲奇蹟。而確實有這麼一隻創造奇蹟的鯨魚。

這隻鯨魚的訓練師向外界披露了訓練的奧祕:在開始時,他們先把繩子放在水面下,使鯨魚不得從繩子上方通過,鯨魚每次經過繩子上方就會得到獎勵,它會得到魚吃,會有人拍拍它並和它玩,訓練師以此對這隻鯨魚表示鼓勵。當鯨魚從繩子上方通過的次數逐漸多於從下方經過的次數時,訓練師就會把繩子提高,只不過提高的速度必須很慢,不至於讓鯨魚因爲過多的失敗而沮喪。

3、打魚的漁夫

古代有個漁夫,打魚的技術很高。他有個習慣,就是每次打魚時,都要定下個目標。

早春時,他聽說墨魚的價格高,他出海就專找墨魚,可他遇到的都是螃蟹,他空手而歸。而回到岸上,發現螃蟹的價格賣得很火,他十分後悔。

第二次出海,他專門找螃蟹,可這次碰到的卻都是墨魚,他只認螃蟹,這次又空手歸來。到了家後發現,市場上墨魚的價格賣得好。他又痛苦不堪。

第三次出海,他發誓,只要是墨魚、螃蟹,他都要捕,可什麼也沒看到,只看到大量的鮫魚。他失望極了,只好空手而歸。就是這次上岸,他看到別人都在大量地出售鮫魚,價格十分可觀。

4、登山者發現

有位叫蒙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帶氧氣瓶的情況下,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並且最終登上世界第二高峯——喬戈裏峯。他的這一壯舉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想不靠氧氣瓶登上6000米以上的峯頂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最終他發現了無氧登山的奧祕。他說,我認爲無氧登山運動最大障礙是慾望,因爲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氣。作爲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峯頂,就必須學會消除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爲了登上峯頂,爲了使四肢獲得更多的氧,必須學會拔除一切慾望和雜念。

5、心底荷花

“文革”期間,著名作家沈從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僅遭到無數次的批鬥,每天還要打掃歷史博物館的廁所。後來,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濘的湖北咸寧接受勞動改造。一代文學巨匠飽受被踐踏的痛楚。

可沈從文毫不在意,在咸寧時給他的表侄、畫家黃永玉寫信說:“這兒的荷花真好……”

一句話,竟使那段苦難的日子飄蕩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爲多雨泥濘的咸寧是王孫可遊的人間仙境。

6、傑克遜的嚴於守法

安德魯·傑克遜是美國第七任總統。1814年,美國軍隊與當時的英國侵略軍在新奧爾良地區展開激戰。當地的一位報紙編輯對傑克遜的指揮很不滿意,在報紙上說傑克遜“臨陣怕敵”。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傑克遜擔心這位編輯繼續發表類似的文章,渙散軍隊的士氣,於是逮捕和監禁了這位編輯,後把接受編輯申訴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關了起來。

沒過多久,傑克遜指揮的“新奧爾良戰役”勝利了。他取消了戒嚴令。被釋放復職的多明尼卡法官卻以“藐視法庭”的罪名發出傳票,要傑克遜到庭受審。傑克遜放下手頭繁忙的公務,立即出庭接受審判,並根據法院的判決,繳付了一筆罰款。當他走出法庭時,一羣爲他抱不平的人圍住了他。他們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竟審判贏得戰爭勝利的大英雄。然而傑克遜卻心平氣和地對他們說:“法官的判決是公正的。你們不必爲我抱怨這一判決,而且今後也要引以爲戒,牢牢記住,不要做違反憲法和法律的事。”

7、畫得不像

從前有個畫畫兒的,覺得自己畫得很好,畫什麼像什麼。有一回,他畫了一張《鬥牛圖》:兩頭牛,頭頂頭,犄角對着犄角。他覺得畫得太好了,越看越喜歡,就把這張畫掛在牆上,誰來讓誰看。來人也都說:“畫得真好!”

大家都在誇這張畫,他家裏一個幹活的小工,提着水壺進來了。他看見客人正誇這張畫,於是邊笑邊搖頭。客人們問他:“你笑什麼?”小工說:“這畫好什麼呀!”他這麼一說,看畫的人瞪大眼睛,看着他,誰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畫畫兒的人聽了很生氣,搖頭晃腦地說:“你懂什麼畫畫兒?”“我是不懂畫畫兒,可是我從小就放牛,我看見過牛打架,我覺得你畫得不對!”“你說說怎麼不對?”“牛打架都是夾着尾巴,沒有你畫上這樣把尾巴翹起來的!哎,你來瞧外邊兩頭牛正在打架哪!”

大夥往窗外一看,草地上兩頭牛正頂哪,牛尾巴果然都夾着,大家轉過頭來再看看這張畫兒,畫兒上的兩頭牛的尾巴都翹得老高。畫畫兒的人臉紅了,不好意思了。

8、扶一把

某人坐計程車,路上看見一個因爲超速而自己翻覆的摩托車。騎士面孔朝下地躺在路旁,沮沮的鮮血自額角沁出,居然沒有一個經過的人去救他。

“最起碼應該把他扶起來,頭朝上,以減低腦裏的血壓,否則活不了多久。”司機說。

某人一路上不斷想司機的話,下車時忍不住地問:“你既然知道,把他扶坐起來,可以救他一命,爲什麼剛纔不停車去做呢?”

“你既然聽到我這樣說,爲什麼不叫我停車;自己下去扶呢?”

扶人一把並不困難,但是多數的人只會說,不去做,甚至還責怪別人不爲。

9、努爾哈赤惜衣

清太祖努爾哈赤一次外出打獵。大雪剛剛停止,他怕草上的浮雪打溼衣服,就扯起衣襟行走。他的侍衛私下裏悄悄地說:“皇上什麼東西沒有呀,怎麼還愛惜這一件衣服呢?”清太

太祖聽到這話,笑着說:“我難道是沒有衣服才愛惜它嗎?我常常把衣服賜給你們。這衣服是讓它遭到雪水打溼,還是讓它鮮亮光潔更好些呢?我親自帶頭講求節儉,你們正應當好好仿效我的做法呀。”從這以後,八旗的臣民,沒有敢華麗衣服辦事的。

10、上帝不會給的太多

一個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他貧窮,無錢租房,借用一家廢棄的車庫作爲畫室。夜裏常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一天,疲倦的他擡起頭,看見在昏暗的燈光下有一雙亮晶晶的小眼睛。他沒有想方設法去捕殺這隻小精靈,磨難已使他具有藝術家悲天憫物的情懷。他與小老鼠互相信任,甚至建立了友誼。不久畫家離開堪薩斯城,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敗,窮得身無分文。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懷疑自己的天賦。突然,他想起了那亮晶晶的小眼睛,靈感就在黑夜裏閃現了:全世界兒童所喜愛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這位畫家就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沃爾特·迪斯尼。

上帝給他的並不多,只給他一隻老鼠,他抓住了。

11、差生的哭聲

當教師的時候,我曾教過一名“差生”,他念了五年書,但一直坐在二年級的板凳上。這名“差生”很自卑,人卻很勤快,每天都爭着做好事,比如掃廁所,幾乎一個人全包了。可同學們對此卻熟視無睹,連老師也提不起表揚他的興趣。

爲了改善課堂上的沉悶氣氛,我常常提出點課本之外的知識考學生——“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重一輕放在水裏,哪根先沉下?”這是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然有些難度。學生們頓時像樹上的小麻雀嘰嘰喳喳起來,有的說竹子先沉下,有的說稻草先沉下,更多的則瞪大了眼睛期待地望着我。

坐在後排的“差生”突然站起來:“老師,我知道答案!”話音剛落,全班同學轟然大笑,“差生”臉紅了。在我再三鼓勵下,他才怯怯地答道:“稻草和竹子都不會沉。”當我大聲宣佈“答案完全正確”的那一刻,整個教室寂靜無聲,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差生”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人的記憶就是這麼奇怪,而今我已經離開教學崗位多年,過去這段歲月中留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這個“差生”的嚶嚶哭聲。

12、唐鏡的異化

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歡鏡子,他的一句名言便是“以古爲鏡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明得失”。由於他常常把銅鏡當作賜品賜予臣下,這就刺激了制鏡業的發展,以至於鏡子的華貴富麗逐漸登峯造極,稍微有點身份的人,都要有“玉匣金鏡”,裝鏡的匣子要用上等玉石製成,匣中的鏡子要鑲金鍍銀甚至鑲嵌珠寶翡翠。後來,唐鏡演變成了一種特有的模式,叫做“金銀平脫”,就是把黃金和白銀打成薄片,然後在上面雕花刻物,造出圖案,再用漆粘貼在銅鏡背面。這種鏡子一拿出來,金光閃閃,煞是好看。據史書記載,唐中宗還令人爲他選了一丈見方的巨鏡,鑄上金花銀葉,可謂富麗堂皇之至。

鏡子是用來照人的,而一旦強化了鏡子的價值功能,鏡子便會發生異化,它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顯示和炫耀財富與身份的代表。正如同今天許多東西的原本功能也在不斷弱化,而附加在它身上的價值功能日益強化那樣。一本小小的掛曆,也都時髦“24K純金泊打造”;一隻手錶,若鑲以名貴鑽石,便會身價萬倍;一支萬寶龍大包頭金筆,要價5000元以上,有人兜裏插上它,並不是用它寫字,只是要顯示一下貴人的身份。於是,異化的功能,便成了一種有價值的包裝。

13、走不回來的人

曾讀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是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爲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

14、看不懂的故事

教授每天都要給臨睡前的孫子講個故事,但《幼兒畫報》上的一篇叫做《三個獵人》的故事,卻讓教授講不下去了。故事說:

從前有三個獵人,兩個沒帶槍,一個不會打槍,他們碰到三隻兔子,兩隻兔子中彈逃走了,一隻兔子沒中彈,倒下了。他們提起一隻逃走的兔子來到一幢沒門沒窗沒屋頂也沒有牆壁的屋子前,叫出屋主人問:“我們要煮一隻逃走的兔子,能否借個鍋?”“我有三個鍋,兩個打碎了,另一個掉了底。”屋主人說。三個獵人聽了十分高興:

太好了,我們就借掉了底的。”他們用掉了底的鍋,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個飽。教授琢磨了好幾天,也沒有琢磨出這個故事是啥意思,於是給《家教週刊》寫了封信,指出這篇故事讓人瞠目結舌的邏輯性錯誤:

中了彈的兔子怎麼能逃走,沒中彈的兔子又如何會倒下?獵人如何將逃走的兔子提起煮着吃?沒底的鍋怎麼能煮熟逃走的兔子……教授的信刊出後,多家報刊作了轉載,教授也收到了大量的讀者來信。來信當然都是支持教授的觀點,教授深受鼓舞,對幼兒讀物成人看不懂的現象,又一連發表了多篇批評文章。

一年以後,教授家裏來了位客人。客人與教授一見如故,相談甚洽。談到某重點大學畢業生因爲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之後卻放棄讀研究生的機會,到縣城儲蓄所去做了儲蓄員;劣跡斑斑、臭名昭著的貪污犯卻做了反貪局局長等現象……談着談着,兩人唏噓不已。不知不覺大半天過去,這時客人突然問教授:“你還記得《三個獵人》的故事嗎?你現在能讀懂《三個獵人》了嗎?”教授愣了愣,默然無語。良久,教授的眼睛突然一亮,“哎喲”一聲,他拍了拍腦袋說:“最簡單的真理往往最難發現,《三個獵人》就是爲了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會成爲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卻會成爲可能……”

15、分寸

清末曾國藩回湖南組建湘軍,先後攻克太平軍幾個重要城市,最後攻陷金陵,曾國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這時,曾國藩發現他的湘軍總數已經達到30萬衆,是一支誰也調不動,只聽命於曾國藩的私人武裝。曾國藩感覺到了顧命大臣功高震主的問題,他開始自削兵權,從而解除了清廷的顧慮,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歷史上,有不可盡數的立下絕世功勳的人都沒能逃脫“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