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感動中國2020候選人物邱海波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感動中國2020候選人物邱海波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邱海波先進事蹟 篇一

從1月20日馳援湖北武漢,100多天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一直奮戰在一線,每天輾轉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重症患者集中收治醫院。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疫情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導組委派,邱海波又從武漢奔赴黑龍江,指導當地新冠疫情救治工作。

4月29日深夜,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邱海波接通了記者的電話。“重症患者在哪裏,我就應該在哪裏。這是我的責任”。邱海波的聲音有點疲憊但又充滿鬥志和信心。談及再次擔當“逆行者”,邱海波說,“我覺得我更應該是個‘直行者’。疫情就是醫生的戰場,病人需要我,我就到哪裏去,奔着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向前衝。”

這次與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邱海波感到壓力與責任並存。“對重症救治來說,這是一次極大的挑戰。給病人最多的生命機會,這就是ICU醫生的使命。”邱海波說。

作爲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指導”上。在新冠疫情重症救治裏,無創呼吸機使用無效後通常會採用氣管插管急救,這是最有效的操作,但也是最危險的辦法。因爲這個動作距離患者非常近,在氣管切開的瞬間,胸腔氣流會攜帶病毒噴出,即使有層層防護,也有感染風險。但是,邱海波從來都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

邱海波坦言,自己也有恐懼心理,但是“病人病情有需要,我必須去做,與挽救生命相比,恐懼自然就放在後面了”。作爲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更清楚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其他醫務人員的影響。“你必須衝鋒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別人就更害怕。另一方面看,這樣也是想給大家做個示範,只要操作規範、防護到位,就不會有問題。”

邱海波將“下沉”儘量做到極致。巡診中,他發現俯臥位通氣對重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雖然穿着厚重的防護服,他也常常堅持自己動手,下午查房時把病人翻過來,第二天早上查房時再把病人仰過來。這一治療方法被寫入診療方案。

4月初,有組照片在網上“火”了。有媒體刊發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對比照片,稱“抗疫專家一月白頭”。另一張他與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專家杜斌,隨手拿了片面包匆匆離去的照片也廣爲傳播。邱海波表示,所謂白頭只是拍攝曝光度關係,不過在武漢的每一個日夜確實非常緊張。

白天深入重症病區,晚上研究治療方案。從具體的病人、病區到總體的診療路徑,邱海波也在不斷總結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發的時候,我們形成一點經驗,馬上放到診療方案裏”。

重症醫學是“鬼門關”前最後的“救命場”。三十多年來,邱海波始終把人民羣衆放在第一位,在重症戰場上一次次挽救無數人的生命。邱海波於1983年考入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被留在附屬醫院內科工作。1988年,醫院開始組建江蘇省第一個重症監護病房(ICU),敢於擔當的邱海波自告奮勇,開始了他的危重病醫學研究生涯。

“每次搶救成功都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褒獎,也是我們ICU科室全體醫護人員最大的欣慰。”邱海波感慨地說。而作爲醫院的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始終把責任和擔當刻在心上。“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衝鋒在前是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雖然邱海波擔任紀檢幹部的時間還不長,但他在工作中經常不忘提醒黨員幹部嚴守紀律和規矩,自省自律自警,同時鼓勵大家放開手腳,共同營造醫院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3月15日,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邱海波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離家四月,三餐不定,兩廂牽掛。談及這次轉戰黑龍江的臨時決定,邱海波表示自己並不覺得辛苦,只是感慨自己的夫人一個人在家,老人也挺希望自己早點回家,但還是對他的決定給予理解和支持。

“經過武漢奮戰取得的重要經驗,應該說我們現在對新冠疫情的治療和防控更有信心。這次疫情提高了整個社會對突發傳染性疾病的防禦能力和羣衆的防護意識,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防線,如果我們把這條防線守住了,就可以避免疫情再次暴發。”邱海波說,“期盼再次取得新的勝利,早日回家。”

邱海波先進事蹟 篇二

今年的春天悄悄地來了,櫻花早已熱熱鬧鬧地盛放着,柳樹也悄悄地抽芽。但是,這個春天最美的不是櫻花爛漫和桃紅柳綠,而是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他們是最亮的春光。在這亮光裏,有個我心中的最美醫生——邱海波。

邱海波是我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是江蘇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專家。1月20日,作爲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重要成員的他,臨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漢參與抗疫戰鬥。他擔負着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導等多項工作,已在“火線”上奮戰了一個多月。

“往這邊平移20釐米,我喊一二三,換手,準備翻過來……”身爲教授的他,在重症病房跟專家組同事們親自上陣,一起動手完成這個“力氣活”。這樣的救治需要將插管患者翻身,如果有一點失誤,患者就會有生命危險。他總是親自指導動手,往往救治一個患者,他就累得全身都是汗。他說:“不到牀邊不看到病人,永遠不知道疾病的特點。” “對ICU醫生來講,重症病人在哪,我就應該在哪。這裏還有這麼多的重症病人,那我就應該繼續在這裏戰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所以他總是出現在重症病房,用自己過硬的技術和死神扳手腕。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白天工作晚上總結。他和同事在一線總結出來的“俯臥位通氣技術治療”,還被迅速寫入新冠疫情診療方案中,用於救治很多危重症患者。

邱海波,很平凡,防護服是他的戰袍。他用行動,用善良,用擔當,用奉獻,詮釋了一個醫生該有的樣子。也正是這一份擔當,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醫生。都說最美是春天,而邱海波,比春花更耀眼。

邱海波先進事蹟 篇三

1月19日,臨危受命的邱海波急赴武漢,第一時間趕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此前數次一樣,國家危難之時,邱海波再度衝鋒在前。

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這已是邱海波第N+1次出征。夫人趙健笑談,“在他身上我總是能感受到最前沿的病毒”。

初到武漢時,疫情正處於上升期,救治任務急難險重。看到每天攀升的數字,邱海波及專家組成員提出三條建議——專家下沉、全國馳援、方艙醫院——這也成爲此後改變戰“疫”局面的關鍵舉措。

作爲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把“下沉”詮釋到極致。從到達武漢的那天起,他每天都奔波在武漢各大醫院巡查,指導救治。他不僅去病房,而且進“紅區”,給患者“插管”。在新冠疫情的治療裏,氣管插管是在無創呼吸機使用無效後的急救方法。但這最有效的辦法卻也是最危險的操作。有人曾把插管組比喻成敢死隊,這個動作距離患者非常近,在氣管切開那一瞬間,胸腔氣流會攜帶病毒噴出,即使有層層防護,也有感染風險。但是,邱海波從來都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在接受前方記者採訪時,邱海波坦言,“作爲專家組成員,你必須衝鋒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別人就更害怕”。

拼的是勇敢,搶的是速度。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重症醫生的每分每秒都是生命。爲了節省時間,搶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剛到武漢時,邱海波巡查醫院用的交通工具是政府的預約車,但是流程相對複雜,免不了浪費時間。2月上旬,邱海波特意申請了一輛車,自己開車巡查各家醫院,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患者。在醫院巡查時,爲了節約時間,他也儘可能減少更換防護服。一次,在醫院查房近四小時,陪同醫生本以爲他從重症病房出來會褪去防護服休息一下,沒想到他卻從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層巡查。“時間緊,來不及休息,從這裏走還能省一套防護服”。

時間緊,是前線的常態。在一張廣爲流傳的照片裏,兩位重症專家邱海波和杜斌手裏各捏着麪包片,在醫院的走廊上匆匆走過。拍攝照片的江蘇援鄂醫療隊隊員、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晁亞麗回憶,“當時是中午1點半,兩位老師要趕往另外一家醫院巡查。他們沒有吃午飯,從桌上隨手拿了兩塊麪包片。我拍了下來,既心疼他們,也是激勵自己。兩位老師言傳身教,他們都那麼辛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白天深入重症病區,晚上研究治療方案。從具體的病人、病區到普適性的診療路徑,邱海波也在不斷總結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經驗。“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爆發的時候,我們形成一點經驗,馬上放到診療方案裏,這可能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新冠疫情診療方案已更新到第7版,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更新了3版。夜以繼日的努力沒有白費,邱海波欣喜地發現,武漢的病亡率正在穩步下降,ICU甚至出現了“牀等人”的現象。

疫情攻堅戰初見曙光,重症醫生依舊在前線膠着戰鬥。離家兩月,三餐不定,四時相迫,邱海波在前線接受央視採訪時卻依舊坦然,“ICU醫生是爲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裏,我就應該在哪裏。這是我的責任”。

白衣鎧甲、家國勇士,對於醫者是責任兩字。非典疫情期間,也是這份責任讓邱海波慷慨以赴。

2003年的南京市第二醫院非典隔離病房,一名非典病人急需氣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機。邱海波說,“太危險,讓我一個人上”。病人口中分泌物噴出來,濺得邱海波衣服上到處都是。最後,插管成功,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復。邱海波並非不清楚其中的危險,但生死考驗突降的瞬間,他不容商量地推開別人,衝在最前面。事後,時任江蘇電視臺《南京零距離》主播的孟非和他連線談及此事,節目中的他輕描淡寫地說,這是一位醫生的普通之舉,當時只是正好他戴上了頭罩,有了必要的防護,“如果是其他人戴上了頭罩,他肯定也會這樣做”。

那一年,爲了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邱海波放棄了去病區外幾公里的虹橋賓館入住,選擇留守病區。那一年,邱海波擔任南京非典病區治療專家組組長,帶領醫護人員創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驕人記錄。

五年後的2008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再一次走上戰場。他和同事在帳篷裏奮戰十天十夜,230多個小時,爭分奪秒和死神賽跑,成功搶救300多人次。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之時足見大醫擔當。這份責任,是有着35年黨齡的邱海波刻進骨子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