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國精品教師張桂梅事蹟多篇

全國精品教師張桂梅事蹟多篇

張桂梅優秀先進事蹟 篇一

“放棄和認命是一條沒有盡頭的“下坡路”,通過行動去改變命運的機會,一直都存在”。正是憑着不放棄,不認命的精神,張桂梅紮根貧困山區40多年來,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今年大學聯考,65歲的張桂梅校長走上了第12次送考路,12年來,堅持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女孩的人生夢想。

2022年6月10日,市司法局開展幹部作風建設暨張桂梅同志感人事蹟集中學習,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家明參加會議並作強調。

會議領學了“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對昭通市“幹部作風大提升營商環境大提升”典型問題進行了專題通報,學習了先進典型《張桂梅》一書年的童話之“出生的波折”“喧鬧的幼年”“上學啦”“毛毛蟲的事件”,局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小組3名成員作了學用分享和交流。

吳家明強調,全體幹部職工要結合“幹部作風大提升、營商環境大提升”工作任務,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服務基層、狠抓落實、提質增效,切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要以創建模範機關,深入推進“對標先進、爭創一流”主題實踐活動爲抓手,向張桂梅學習,學習她“燃燒自己,燭照他人”的精神,全面踐行“一線工作法”、“項目工作法”,深入開展“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我爲羣衆辦實事”等活動,堅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作風,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點一滴抓落實,在提升人民羣衆法治獲得感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爲。

市司法局在家班子成員、全體幹部職工參加了學習。

張桂梅優秀先進事蹟 篇二

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被譽爲“燃燈校長”的張桂梅同志也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獲得者,廣大共產黨員需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燃“三盞燈”,做好新時代共產黨員。

點燃“初心燈”。張桂梅同志“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們的追夢人生”。這希望之光就是來自張桂梅同志的“初心燈”,張桂梅同志用她的拼搏和大愛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完美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在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進程中,廣大共產黨員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初心燈“照亮百姓的幸福生活、照亮國家的繁榮發展、照亮民族的昌盛未來。

燃燒“生命燈”。張桂梅同志被檢查出患有包括腫瘤、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在內的20多種疾病,但在健康已經岌岌可危的時候,她想得最多的還是“我會好好活着,陪着學生”。這是張桂梅同志燃燒生命、釋放能量的生動體現。“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曾說“雖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讓生活更加豐滿”。共產黨員需要燃燒有限度的“生命燈”,豐滿幹事創業的工作生活,釋放無限度的生命能量,服務好最廣大的人民羣衆。

永燃“精神燈”。張桂梅同志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推動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的高中,2008年建校以來已幫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張桂梅同志的“拼搏到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燈”照亮了艱辛的女高創建之路,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共產黨員需要永燃“精神燈”,以照亮抵禦新徵程中各種風險挑戰的奮鬥之路,讓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髮展壯大。

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三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爲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爲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

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爲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爲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爲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爲學、爲人、爲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爲人師表,爲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爲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爲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張桂梅個人的主要事蹟 篇四

電影《白晝流星》裏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在遇到扶貧幹部李叔的時候,人生開始發生變化。兄弟倆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着陸的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

“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在白晝裏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纔會被改”,其實對於兄弟倆的人生,李叔纔是那顆改變命運的白晝流星,他在祖國北方邊疆點燃了希望之光,讓兄弟倆的人生髮生了改變。

在祖國西南的美麗古城麗江,我們也同樣看到了白晝流星的閃亮。她叫張桂梅,一個從祖國東北來到西南的普通教師,她憑一己之力撐起了一所學校,也撐起了無數失學女孩的希望。人們說:“有她,就有光。”

是啊,她就是白晝流星,她的光芒照亮白晝與黑夜,她已然成爲傳奇。

因爲被照亮,所以選擇照亮人

張桂梅老師的人生充滿坎坷,從小家庭子女多、生活並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後來張老師又不幸得了癌症。命運彷彿一直在捉弄着她,讓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張老師患病後,她不願給學校增加負擔就忍痛瞞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極,走路艱難甚至難以起身,最後只能告訴學校。學生知道張老師生病後,爲她上山採摘野核桃,家長們也採摘靈芝磨成粉爲她補身體。這些小小的善意舉動,全部銘記在她的心中。

雲南華坪縣婦聯也發動全縣爲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錢也許就是農家攢了許久的收入,也許是進城來回的路費,也許是孩子的新衣,也許是全家一個月的口糧。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張桂梅,也讓她決心燃盡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張桂梅說,“我對自己說,活着吧,好好活下去,這座小城對我有恩,活着還可以還還人情債。”所以她以近乎瘋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後餘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只爲給那些被忽視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機會。

白晝裏的流星,不被定義的人生

這個世界對女孩充滿了所謂定義,譬如“女怕嫁錯郎”,譬如“女孩是潑出去的水”,譬如“女孩就是賠錢貨”。當女孩的人生被定義,選擇就成了錯誤的事情。女孩難道就該隨便嫁個人嗎,女孩就只該哺育後代嗎,女孩就不配受教育了嗎?

當一個女孩十三四歲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當一個女孩上完國中就輟學,那她就只能圍着自己的丈夫和小小的竈臺。這大多是悲劇的開始與重複,很多女孩因爲過早失學,只能從事最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對同性充滿歧視,等自己有了女寶寶,有的還會遺棄。

在張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該是這樣的,女孩應當和男孩一樣,能夠走出大山去見識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們也可以和男孩一樣,擁有同樣的機會,從事喜歡的職業,享受生育的權利。這也是她辦免費女子高中的初心,讓每一個女孩能成爲主宰自己命運的白晝流星。

所謂貧困,更多時候並非物質資源的匱乏,而是知識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後的根本還是缺少了教育。當女孩失去教育的機會,那麼貧困就會一代代陷入惡性循環,而張桂梅憑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環,她讓一個個渴望知識的眼睛放出光亮,讓她們成爲大山開出的最美花朵。

奇蹟恰如白晝裏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顆劃破蒼穹的閃耀明星。

後來遇見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張桂梅的孩子們無疑是幸運的,她是136個孤兒的“事實媽媽”,她把1600多名山區貧困女生免費送入了大學。是她陪伴孩子們,走過一個個春秋冬夏,讓這個世界充滿色彩與美好。

如果讓這些孩子寫一個和張老師的故事,那無疑這些故事會長到沒有盡頭,這些故事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但也有無數的幸福與榮耀,而對於孩子們自身的影響與改變卻是無窮無盡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不顧自身健康、四處奔波的媽媽。她時常顫顫巍巍、時常氣喘吁吁,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堅持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都給了學校、給了福利院,給了無數貧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卻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褲,坐着最廉價的摩的,她只願讓孩子們更好。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剝奪她們玩耍時間的“周扒皮”,從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中午只有40分鐘的午休時間,吃飯、洗碗的時間限定在15分鐘。即便在大學聯考大省河南,這都是嚴苛至極的時間。而她想的是學生基礎差、學校條件差,那隻能用時間來拼。所以哪怕學生和社會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堅持,因爲她知道最終的成績是會說話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永遠向前、從不滿意的老師。今年華坪女高有159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這樣的成績連某些省會城市的高中都愧嘆不如,但她卻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去到更遠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學。她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這部故事書很長很厚,張桂梅還在用生命書寫,她也願陪着更多的孩子走過春秋冬夏。

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爲治本之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張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貧這條路,播撒着希望的種子,讓這些希望的種子落地發芽,開出最美的花朵。感謝這朵劃破蒼穹的白晝流星,讓我們一次次見證着紅土地上的奇蹟!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五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分公司號召全體職工進行觀看,該節目用長達一個小時的篇幅詳細報道了張桂梅校長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和1804個貧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戶,傳遍大街小巷。張桂梅故事的背後是所有基層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紮根教育事業,不計回報揮灑生命熱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位職工,張桂梅堅守初心、紮根大山教育的先進事蹟令無數人淚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張桂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孑然一身,以愛爲教,富教於愛,每天五時起,一時眠,幫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數民族孩子們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和價值,爲祖國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其中有教師、醫生、律師、人民警察……讓無數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義,無數的女孩忠心地感謝“張媽媽”無私的付出,她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繼承她身上那種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韌執着,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恪盡職守、愛崗教業的務實作風,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立足於各行各業,回報“張媽媽”的一片深情厚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是“張媽媽”最真實的寫照,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在教書育人的老師,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對教育的那份摯愛成就了一份偉大的事業,真正把職業當事業來對待,用珍愛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學子,永遠成爲孩子成才路上的貴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燈者”、“引路人”!

張桂梅的事蹟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後,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深深共鳴。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呢?這就需要我們把“張媽媽”的精神牢記心中,不忘初心,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愛崗敬業的作風,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立足本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攜手,創建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