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個小山村發展特色產業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

“雙石”養殖,脫貧“蝶變” 

一個小山村發展特色產業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

——一個小山村發展特色產業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

在績溪縣板橋頭鄉,有一個叫下溪的小村莊。這裏平均氣溫只有15攝氏度。青山爲障,加上杉林和茂盛竹林的“僞裝”,這個小山村一度與世隔絕,成了當地人眼中的“世外桃源”。

下溪村位於績溪縣最北部,是績溪與寧國、旌德三縣交界處,位置偏僻,交通不便。2014年全村共有660餘人,其中全年外出務工人員就達360餘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處於空白,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民反映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如何擺脫貧困,擺在了村“兩委”面前的頭等大事。

立足生態、深挖優勢

下溪村四面環山,龍溪河自南向北穿村而過,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較低,降水多,日照少,無霜期達232.9天。地處績溪縣考溪生態旅遊基地和旌德縣俞村鎮仕川村紅色旅遊基地旅遊路線交匯點,龍溪河綿延6公里,水流充沛、水質清冽,全境無工業污染源,溪內魚蝦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尤其石斑魚、馬口等小型魚類數量衆多。爲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充分依託當地獨特自然條件和水資源優勢,下溪村“兩委”在扶貧項目支持下投入數十萬元資金,以村持股形式成立了績溪縣板橋頭鄉龍溪天然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村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在龍溪河沿岸搞起了石蛙養殖育種基地。

產業引領、規劃先行

下溪村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綠色發展戰略,結合當地盛產“雙石”的村情,確定以“雙石”(石蛙、石斑魚)養殖爲精準脫貧產業項目,以石斑魚孵化、河道投苗養殖、田塘流水養殖、養殖技術推廣、魚產品加工等爲項目建設內容,先後出臺了《下溪村產業發展規劃》和《龍溪天然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項目發展規劃》。《規劃》指引了方向,明確了目標,規劃了路徑,落實了措施。下溪村“兩委”幹部振奮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每項工作、每件事情列出任務清單,一件一件抓落實。以規劃爲引領,圍繞“雙石”產業佈局,做到不散光、不偏向,不分心、不分神,緊盯項目。着力發展觀光、垂釣、農家樂餐飲等鄉村旅遊新業態,打造休閒觀賞漁業示範基地,以產業化經營方式帶動農戶脫貧致富,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

創新模式、多方共贏

2015年,經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決定,成立績溪縣板橋頭鄉龍溪天然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入股10萬元,農戶按每股1000元自籌資金62.5萬元入股, 24戶47名貧困人口全部加入了該合作社,全村參股率達90%,共養殖石斑魚20萬尾、魚苗50萬尾。隨着龍溪天然石斑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良好的勢頭穩步發展,加強河道整治和保護勢在必行。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對河磅進行修復,利用龍溪河道資源,進行天然放養。截至目前,合作社現已建成可養殖池18個、大中型魚塘3個,休閒農家接待中心1處,基地總養殖水面5000平方米。同時,龍溪石蛙養殖場不斷擴大規模,基地佔地35畝,現有養殖池5000平方。黃粉蟲養殖車間300多平米。種蛙2000對,年產30萬尾蝌蚪,年產商品蛙產量可達1萬公斤。吸收貧困農戶在基地務工,實現了“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產業脫貧模式,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有效推進了精準扶貧工作。

項目支持、強化保障

爲加快推進下溪村脫貧攻堅,村黨組織積極向農委、扶貧、科技等部門爭取項目,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重點對該村給予扶持,並派出扶貧工作隊,常年駐村進行幫扶指導。還以龍溪天然石斑魚養殖基地爲中心,在流轉土地35畝,打造經果採摘園項目,目前已種植早酥紅桃等品種果木3000餘株,果木長勢良好。合作社的運轉也爲村內羣衆提供了不少工作崗位,增加收入,也進一步幫助了貧困戶的脫貧,很好地鞏固了2016年以來下溪村“村出列、戶脫貧”工作。村集體年收入也達到10萬餘元。近年來,下溪村還先後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下溪村休閒公園一期工程、停車場護欄擋牆及綠化工程、養殖基地建設工程、經果林採摘園二期工程、荷花觀賞園建設工程、墓坑進村道路硬化工程和南門嶺村組飲用水管道維修工程等9個項目,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該村“雙石”養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爲了該縣產業扶貧工作的“亮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