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脫貧攻堅特色亮點

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脫貧攻堅特色亮點

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脫貧攻堅特色亮點

舒城縣地處大別山東麓,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轄21個鄉鎮394個村,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地區、巢湖生態屏障及合肥飲用水源保護區於一體,是國家開發扶貧重點縣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縣。長期以來,羣衆出行難、出行貴,一直是制約縣域發展和羣衆脫貧的瓶頸。近年來,舒城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建、管、護、運”並重,在全國率先推行縣域公交一體化和新能源公交,探索“交通+”模式,最大限度激發交通活力,讓交通成爲脫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2016年,交通運輸部楊傳堂書記和李小鵬部長對舒城縣“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做出批示,給予肯定並推廣。2017年,舒城縣被授予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2018年9月,我縣再次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一、堅持基礎先行,建好縣域交通網。

2013年以來,舒城縣總投入近80億元,實施了175公里國省幹線升級改造和3636公里的農村公路扶貧項目,實現了“一環五射”“八條通道連合肥”(京臺高速、合九鐵路、合銅公路、環巢湖旅遊大道、206國道、合安九高鐵、德上高速、合桐輕軌)的大交通格局,破除了“區位優越、交通制約”的窘境,有效破解羣衆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城鄉面貌極大改善。結合旅遊扶貧,總投入15億元,新建主線長42.195公里、5條支線長41.95公里的環萬佛湖旅遊扶貧公路,帶動沿線26萬羣衆脫貧致富。

二、堅持建管並重,管好羣衆出行路。舒城縣高度重視公路管護工作,按照“建管並重,建成即管,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原則,建立國省幹道、縣鄉道路養護的長效機制。一是緊盯公路治超不放鬆。加大治超力度,推行24小時全天候巡查,實現固定站點檢測和道路流動稽查相結合,保護交通建設成果。啓動科技治超體系建設,先後投入1200多萬元,在源頭企業主要出入口按照“統一設計標準、統一治超規範、統一工作流程、統一安裝設施”的原則,規劃建設了12個治超卡點和1個實時監控中心,實現了科技管控網絡全覆蓋。二是建立管護資金保障渠道。建立政府投入爲主的公路管護資金保障渠道,縣財政按照每年每公里8萬元的標準,考覈撥付幹線公路養護管理經費。全面提升公路機械化管養水平,大型養護機械由政府單列採購配齊,走機械化養護、市場化運作、高速化發展的幹線公路養護髮展之路。三是創新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模式。出臺《農村公路養護體制實施方案》《鄉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對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的鄉村道路資金安排、撥付、管理與監督作出明確規定。各鄉鎮成立農村公路管理辦公室,落實機構、場所、人員,逐步建立起“政府兜底,有路必養”的管養機制。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縣道實行分路段專業化承包、常態化管理模式,鄉村道路採取鄉鎮集中發包、委託村委會代管、個人包路段三種管理形式,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級管護”的管護模式。

三、堅持普惠運營,打造“一元公交”惠民路。

舒城縣堅持改革創新,實行普惠民生,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推行“財政兜底、一元普惠、城鄉一體”民生公交模式,解決城鄉居民“出行難”。目前全縣開通58條公交線路,通達所有鄉鎮和90%的行政村。一是堅持國有公益屬性,開展公交化改造。2012年,採取“農客班線經營權到期依法終止、給予原車主適當補償”的辦法,對全縣農村客運線路進行公交化改造,將分散的私營線路統一收歸國營。縣財政一次性投入9000萬元,評估收購286輛農客車輛,車均補貼14萬元,購置新公交車236合,從原有280多名車主中吸納152人擔任公交駕駛員,實現了平穩過渡。二是堅持民生公交,提高羣衆獲得感。縣財政每年安排2800萬元用於公交運營補貼,確保公交公司“公益屬性、保本運營”。實行“全縣一個價,上車一塊錢”,70歲以上老年人、軍人和殘疾人等5類羣體免費乘車。將城鄉公交一體化作爲縣級自主實施的民生工程,出臺管護辦法和考覈細則,建立績效評價和獎懲體系,落實縣直單位和鄉鎮監管責任,形成多部門協同、各鄉鎮參與的城鄉公交一體化管護格局。積極推廣鎮村公交,按照“縣鄉合辦、鄉鎮爲主”的模式,縣政府負責統提供鎮村公交車輛,鄉鎮成立鎮村公交公司負責具體運營。堅持公車公營,實行“六統一”(統一線路編碼、統一標誌標識、統一運營調度、統一票價標準、統一安全管理、統一服務規範)。打造智能公交,投資500萬元建設公交智能調度系統,開發方便乘客查詢公交信息的掌上公交、微信公交,實現智能監控全覆蓋。科學規劃運行方式適時調整運行線路,採取區域循環、接點聯運、定點接送相結合等方式,有效滿足羣衆進城購物、就業、上學和就醫等多樣化、多時段、不定時的出行需求。據統計,全縣每年公交行駛里程1500萬公里,運送乘客2800萬人次,爲羣衆節約交通費用2.5億元。三是堅持綠色理念,全面推廣新能源公交。自2017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推廣新能源公交。按照“整車租賃、八年質保、充維一體”新模式,在公交、物流、旅遊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全縣累計投放新能源公交車236輛,與傳統車型相比,一年可減少碳排放量1600多噸,節省燃油成本140多萬元,既保護了環境,也大大降低了城鄉公交的運營成本。

四、堅持資源整合,拓寬“三站合一”致富路。

舒城縣依託城鄉公交場站資源,推進公交、充電、物流“三站合一”,探索“交通+扶貧”“交通+電商”“交通+物流”等運營模式,打造開放共享的農村物流配送網,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一是促進農村客貨運融合。在鄉鎮公交車站建立鄉鎮級物流服務中心,在村級設立物流服務點。鄉鎮級物流服務中心對上連接縣物流集散中心,對下連接各村級物流服務點,到村的物流由鄉鎮級物流服務中心“定時、定點、定線、定車”送達,形成常態規模效應。羣衆在每個村級物流服務點可以等候公交車、網上購物、收發快遞,也可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公交站爲物流站提供場站空間,充電站爲公交車、物流車提供充電保障,充電站、物流站爲公交站分攤運維成本,實現“三站合一”,促進道路資源互聯互通共享。依據這種模式,我縣規劃建設佔地500畝左右的城區物流產業園,以21個鄉鎮交通綜合服務站爲運輸節點,逐步完善490個交通綜合服務點,構建縣外至城區、城區至鄉鎮、鄉鎮至村組三級物流服務網絡。二是推動農村物流資源整合。整合“六大資源”(即:郵政公司遍佈鄉村的商超、村部末端網絡資源、通運公司的公交站點資源、新能源貨運企業的充足運力資源、快遞企業的外部市場資源、村級組織的陣地資源、能人大戶的電商資源。)已經有德邦、百世、天天、韻達等6家快遞公司,德邦、國通等8家貨運企業和全縣200多家電商網店先後加盟。發揮鎮村公交通村達組的網絡優勢,開拓“公交幫你代”業務,以小件快運收益補貼公益公交的虧損,擴展了快遞運輸網絡,爲鎮村公交增加了收益點。通過資源整合,搭建了農村物流共享平臺,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提供了快捷通道,降低了物流成本(據千人橋等鄉鎮農村超市測算,每個超市物流運輸綜合成本每公里下降1元,全年增收2萬元)。2015-2016,我縣連續兩年被阿里研究院通過大數據確認爲“全國電商消貧十佳縣”,2017年電商銷售額排名全省縣級第一,是全省少有的順差縣。2018年阿里研究院發佈“2017-2018年貧困縣農產品電商50強”排行榜,我縣位居第二。三是道路暢通助推產業興旺。我縣因勢利導推進“交通+”戰略,促進“交通+(扶貧、電商、旅遊、產業等)”融合發展,推進扶貧驛站、農村淘寶等利益聯結體發展,帶動貧困羣衆致富增收。將園區公交和旅遊公交納入公交網絡,實現鄉村與縣城、工業園區、景區的無縫換乘。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可當天來回,從“賣糧、賣菜、外出打工”的傳統收入模式轉變爲“土地流轉租金、就地或外出務工收入、鄉村旅遊、自留地種植收入”等多元化收入疊加模式。

農村公路是農村脫貧致富的基礎保障,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是一項民心工程,也是一項脫貧工程。一條路的變化,映射的是農業、農村、農民的變遷。舒城縣近年的發展是靠“路”串起來的,老百姓看到的是路,脫貧攻堅依託的是路,投資商看到的也是路,路是核心要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發揮交通的重要引領作用,爲脫貧攻堅和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