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國事蹟材料多篇

我國事蹟材料多篇

我國事蹟材料篇1

李冰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同時他對天文地理也頗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他被派往蜀地,也就是四川當郡守。

古代的四川並不是現在這樣的“天府之國”,每年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有“澤國”、“赤盆”的稱號。

李冰到了四川之後,便着手進行大規模的治水工作。他和他的兒子二郎沿岷江兩岸進行實地考察,瞭解水情與地勢。他們發現:岷江發源於成都平原北部的岷山,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特別湍急。可當江水到了都江堰附近時,一下進入平坦的平原,浩大的水勢失去了束縛,往往就會沖垮堤岸,氾濫成災。同時,上游水流帶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個地方,將河牀擡高,這又進一步加重水災的隱患。

通過觀察他們還發現,在都江堰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這座山阻礙了江水向東流,特別是到了每年夏秋的洪水季節,就會經常發生四川東邊大旱而西邊發大水的情況。

爲了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李冰制定出了治理岷江的詳細方案。他首先將玉壘山鑿開了一個寬二十米的大口子,後人稱其爲“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就像兩堆大石頭,因此也叫“離堆”。他還在江中心修建了分水堰,把江水分成了兩支,使其中的一支流進寶瓶口裏。在修建分水堰的過程中,李冰遇到了不少難題。

李冰先採用了向江中心扔石頭的辦法來修築這道堰,但江水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石頭剛剛扔進去就被沖走了,根本沒有辦法留在原地,更不用說修堰了。但他沒有放棄,開動腦筋,繼續想辦法。

李冰想:一塊石頭重量不夠,會被水沖走,能不能把石頭的重量增加一些呢?如果要增加重量,只有兩個辦法,就是增加石頭的體積或增加石頭的數量。增加石頭的體積是行不通的,因爲這樣又花錢又花力氣,那麼的辦法就是增加石頭的數量了。

但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問題:怎麼樣才能將這些石頭固定在一起呢?後來李冰看到竹工在編竹器,眼睛一亮,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竹籠填石法。

竹子是當地很常見的東西,將竹子編成筐後,用來裝石頭,既結實又耐用。而且這個辦法既簡便又高效,不僅可以就地取材,施工也方便,費用也低。

於是李冰找來竹工,讓他們編成了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並將裏面裝滿鵝卵石後蓋好。然後他將這些竹籠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終於戰勝了湍急的江水,築成了分水大堤。

大堤就如同魚頭,並且前端有一個開口,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涌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的叫“內江”,是用來灌溉的.河渠的主幹,而渠首就是寶瓶口。魚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大致是外江佔百分之四十,內江佔百分之六十,內江流經寶瓶口後被分成許多大小渠,組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分水堰兩側還砌起了用鵝卵石做成的護堤,內江一側的叫“內金剛堤”,外江一側叫“外金剛堤”,也叫“金堤”。

分水堰建成以後,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災害了,從此四川得名“天府之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的偉大貢獻。所以李冰千百年來一直受四川人民崇敬,被尊稱爲“川主”,四川各地還修有“川主祠”,用來表達人民對他的懷念。

我國事蹟材料篇2

豐子愷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文章生動坦誠,漫畫多以兒童作爲題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顆善良、童真的心。

豐子愷共有7個子女。他在漫畫裏畫得最多的是大女兒阿寶。有一回,阿寶拿了一雙軟軟的新鞋子,並脫下自己腳上的那雙給凳子穿上了,還得意地叫: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她母親連忙喊:別弄髒了襪子!然後立刻把阿寶抓到藤榻上,動手毀壞她的創作。豐子愷卻很贊同女兒的調皮,反倒覺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風景且野蠻。

除了喜歡自己的孩子,豐子愷也很喜歡和鄰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剛上國小的那段日子,爸爸媽媽因爲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家裏,一個偶然的機會,豐子愷得知她午飯沒有着落,便欣然邀請她到家裏共進午餐。

豐子愷的慈祥、親切和幽默使這個認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家庭。豐子愷帶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樓的上上下下,給她們看他在日本留學時從當地帶回來的各種日本漫畫書以及各種畫集。

在工作之餘,豐子愷常常會從口袋裏掏出小本子,生動地速寫出姐妹倆聽女兒豐一吟講故事時的聚精會神、初學打毛線時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貓)玩耍時的笑逐顏開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頭扎辮的天真可愛畫面妙趣橫生,帶給孩子們無盡的歡快和驚喜!

一次,女兒豐一吟帶着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遊。回到日月樓後,孩子們興奮得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惹得豐子愷從樓上的工作室下來看熱鬧,聽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時,豐一吟開始教唱《送別》,不料唱到一半被豐子愷制止了,他對女兒說:小孩子哪懂什麼知交半零落啊,我給他們另外寫一個!一時興起的豐子愷沉思片刻後,張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別》來: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遊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唱歌聲裏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充滿童趣的歌詞不必解釋,孩子們一聽就完全懂了。這首詞,後來配上朗朗上口、優美動聽的樂曲,於是豐家老小百唱不厭。除了這一首,豐子愷還會教孩子們唱其他兒歌。

豐子愷的童真正是來自同這些孩子們長期的相處,也更是來自他愛孩子的那顆心。

我國事蹟材料篇3

董明是武漢市礄口區一位典型的“80”後,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跳水運動員,6歲時被湖北省跳水隊選中。正當她對未來充滿憧憬時,卻不幸在1995年9歲時的一次訓練中摔成高位截癱,脖子以下沒有知覺,四肢癱瘓、大小便完全失禁,醫院曾3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然而,死神在董明頑強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縮。雖然在受傷的最初6年裏身體完全不能動彈,10年中失去語言功能,最終只能坐在輪椅上,但她沒有頹喪,“要在自救、自立、自強中,不斷演繹自己燦爛的人生。”她要利用這一“獨特的難得機會,”從國小課程自學到高中課程。由於當時不能說話,沒有辦法朗讀課文,她就一遍遍在心裏默唸,手上握不住鋼筆,她就一筆一畫在心裏默寫。許多好心人無不被她堅持自學的精神所感動,不僅給予物質資助,更多則是精神鼓勵。儘管如此,出身於普通家庭的董明,仍無力接受昂貴的康復治療。她沒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自我康復,終於在受傷後的第6年出現了奇蹟。當上臂漸漸有了知覺後,她讓父母買了一臺二手電腦,艱難地以上臂帶動小臂練習打字,並試着給報刊投稿,不僅能以稿費自食其力,還有了一定積蓄。爲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於我的堅持,更源於父母和社會的關愛。”

堅持不懈的練習,使她在2005年能慢慢發出一些聲音,於是她萌生了做志願者的念頭。行動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幫助下,在一所聾啞學校做老師,義務教聾啞孩子學說話。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她不再借助於父母,而是獨自搖着輪椅去學校,並於兩年後正式註冊成爲一名志願者。此後,她又擔任了禁菸大使、環保志願者、文明過馬路勸導員等。在做這些事情時,她總是心懷感恩:“是愛心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爲殘疾人,我更能體會到社會關愛的魅力與意義”。

自學完高中課程後,董明還在收音機裏自學完了國中的英語和日語,並於2007年考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社會工作專業”,同時還輔修了心理學,並以優異成績成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董明搖動輪椅和志願者一道走上街頭,發動募捐獻血,一連6天從未間斷。當從電視上看到災區急需專業心理輔導志願者的消息時,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費,並說服父母拿出爲她積攢的1萬多元治療費,全家共赴災區第一線。

在什邡市,有位7歲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對任何人都不願說一句話。董明得知此事後,立即坐着輪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連續陪伴6天,終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災區志願者,父親負責協助搬運物資,母親給傷員換藥、擦洗身體等。而董明則以堅強和努力,幫助5名父母雙亡的孩子敞開心扉再度開口說話,40餘名重度殘疾人重新樹起了生活勇氣……

董明在災區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她被海內外媒體譽爲“輪椅天使”。董明也適時成立了“董明愛心志願者團隊”和“董明免費心理諮詢工作室”,利用所學將每月所賺稿費全部投到工作室,長期爲失業、下崗及失戀等人羣提供免費心理諮詢。

“董明免費心理諮詢工作室”開辦至今,她已先後接待5000多名來訪者,其中600多名來訪者,因被她的愛心所感動而加入“董明愛心志願者團隊”,在董明帶領下一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國事蹟材料篇4

-作爲防磨防爆小組成員,是鍋爐受熱面管叢中的“掃雷能手”;他作爲鍋爐本體班技術員,是班組的骨幹力量;他作爲兒子、丈夫、父親,是常常不能顧家,名副其實的“工作狂”,他是--電廠20-年度先進生產工作者,一個不善言辭,堅守在生產一線的技術能手。

厚積薄發 匠心築夢

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自20-年走出校園,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懷揣着夢想走進-電廠,開始了成長之路。成長之路並非一路順風,思想、行動、掙扎、煎熬、奮進都是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在維護部鍋爐專業磨鍊的兩年,讓他不斷積累知識,沉澱思想,真正開始成熟起來。20-年,鍋爐專業由廠裏統籌安排,根據鍋爐本體設備和輔機設備開始分班計劃,他在鍋爐本體班技術員崗位競聘中嶄露頭角,成爲鍋爐本體班技術員,負責班組技術管理工作。他通過防磨防爆檢查學習,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加入防磨防爆小組,成爲鍋爐本體班骨幹力量。20-年至20-年1、2號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他擔任低溫省煤器項目經理,因低氮燃燒器改造項目及末級過熱器升級改造項目現場技術人員不足,廠裏決定抽調他前去擔任低氮燃燒器及末級過熱器升級改造項目的現場技術人員,這也充分發揮了他在防磨防爆方面的特長。爲確保機組啓動後安全運行,不放過每一根管子,不放過每一道焊口,不放過每一條鰭片。從管排通球實驗到焊接前坡口檢驗,再到內窺檢查,事無鉅細不放過任何一處微小的隱患。就是這樣才保障了低氮燃燒器及末級過熱器升級改造項目的順利進行,超低排放結束機組啓動後無遺留隱患,機組一次點火成功,無四管泄露發生。

初心不忘 砥礪前行

百倍其功,終必有成。作爲鍋爐本體班技術員,20-年他主導完成班組檢修規程、風險數據庫、檢修文件包、檢修工序卡、各類檢修方案及20-年可研編寫工作。作爲防磨防爆小組成員,他時刻按照防磨防爆管理規定,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堅持“逢停必查、查必細緻”。參與20-年防磨防爆檢查兩次,1號機組發現一類缺陷2處,二類缺陷169處,三類缺陷339處;2號機組發現一類缺陷6處,二類缺陷14處,三類缺陷306處。所有缺陷已全部得到處理,有效的保證了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截止20-年12月31日,該廠1號機組安全運行1234天,2號機組安全運行1652天。20-年9月,他得到了要參加公司第-屆職工技能大賽閥門檢修組比賽的通知,他很快地調整心態進入了大賽備戰,把這次比賽當做提升自身技術水平的機會,雖然在比賽中存在小失誤,仍然取得了個人優秀獎的好成績。

平凡崗位 燃燒青春

他在歷次檢修中,從不缺席,始終嚴把班組第一道技術關。作爲一名防磨防爆小組成員,檢修中加班是正常現象。談及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時,他也十分愧疚的說道“我離家很近,但一年中回家次數很少,檢修期間肯定是抽不開身,平時加班、值班也很多,沒有時間陪父母和妻兒,但是父母十分通情達理,從不抱怨我陪他們的時間少,而總是能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但是,我知道他們也想我多陪陪他們。”就是這樣一個取捨之中永遠把工作放在前面的人,苦着、累着,也快樂着,收穫着。平凡的崗位,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平凡的大舞臺,-立足本職崗位,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力求做到不平凡。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紮根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傾情奉獻、敢於擔當,甘當發光、發熱的螺絲釘。

他相信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會做的更好,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在-電廠這個大家庭下,無數個紮根一線、默默奉獻的電力工作者一樣,在平凡中燃燒着火熱的青春。

我國事蹟材料篇5

有"雙槍黃八妹"雅號的她,在江浙一帶組成抗日遊擊隊,多番重創日本部隊及擊沉敵艇,日軍雖千方百計但始終無法將這各響噹噹的傳奇女子打敗。

黃八妹原名黃翠雲,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於江蘇金山縣黃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稱"八妹"。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兒,從小就得父母兄長的寵愛,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學,父親後因生計而從事私鹽買賣。

金山與平湖是沿海縣份,盛產魚鹽,該處也是江湖好漢出沒之區,所以販運私鹽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領,黃八妹爲應付生活環境練得一手好槍法。有一次,遭另一幫私鹽販子搶航道,黃八妹被迫火拼,在寡衆懸殊下,幸賴她一輪左右兼施的快槍才反敗爲勝。"雙槍黃八妹"的雅號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帶成爲響噹噹的人物。

日軍於一九三七年底席捲江浙邊境一帶,黃八妹的家鄉亦告淪陷。那時,黃八妹在地方上經已頗具勢力,眼見日軍及漢奸在家鄉姦淫擄掠,胡作非爲,激於愛國義憤,隨即帶了一部分人槍下鄉打游擊戰。後來,她羅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衛武裝分子,實力逐漸強大,並藉着她的幫會關係,得到部分武器供應和掩護,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經常襲擊下鄉來騷擾的小股日軍,常有斬獲,使盤踞浦南海北一帶的日軍深感頭痛,於是屢次下鄉對她發動"清剿"。

這時黃八妹已於謝友勝結婚,並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義救國軍的正式番號。他們夫婦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頭腦靈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帶部隊打游擊的方法。在地方基層方面,謝友勝廣收門徒,黃八妹廣收乾女兒,部屬中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門生子女,此時的"黃八妹"三個字,老百姓視爲傳奇女英雄,日本人卻對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黃八妹部隊在平湖乍浦海口擊沉一艘日本炮艦,日軍大舉"掃蕩"謝友勝的家鄉渡船橋,把他們的長子謝其昌和老少村民數百人(大多爲黃謝兩家親友)逮捕,要脅黃八妹謝友勝投降。日軍派人往返談判,結果黃八妹拒絕投降,只答應如果日軍釋放全村人質,她的部隊不再襲擊當地日軍。

然而,不顧人道和信譽的日本獸軍,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質在渡船橋村頭機槍屠殺清光,噩耗傳到山區基地,黃八妹痛心欲絕,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對日軍的切齒痛恨。於是,指揮部隊對日軍各地據點大舉進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區日軍四十八個鄉鎮據點,攻克了三十六個,並在友軍的支援下,攻進海北重鎮乍浦。

不久,她的部隊又因搶救國軍飛行員程百祥,得到上級嘉獎,委任爲江浙護航縱隊司令,以配合日漸接近的盟軍反攻行動,日本軍閥自此更視黃八妹爲心腹大患,三番兩次調動大軍對她進行"圍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戰役中,日軍沒有出動戰車重炮,只派遣兩百多名騎兵包抄突襲,等到黃八妹的警戒線發現情況不對時,已來不及向她通報。黃八妹於危急關頭機警地越牆逃出,跳進一條傍村的河中。她遊得精疲力盡,幾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採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過日軍搜查而脫險逃生。

日軍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終獲最後勝利。黃八妹的"護航縱隊"番號結束了,部隊改編爲平湖縣保安總隊。黃八妹則以地方士紳身分被選爲平湖縣參議員,參加地方復興重建工作。由於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學的痛苦,於是,出資在地方創辦了兩所國小,造福家鄉。

戰後,黃八妹因經營業務仍往來於平湖、乍浦、金山之間,常在激戰過的地方憑弔,不時探望她的戰時袍澤和陣亡將士遺屬,加以慰問和救濟,尤其是對救過她的李老太太,更以"乾孃"名義侍奉,足見黃八妹義膽仁心,忠孝兩全,是游擊隊伍中的巾幗典範。

我國事蹟材料篇6

楊光菊,女,44歲,--黨員,白雲鄉紅雲村婦聯主任。她出生在武隆縣白雲鄉一個偏僻的小村,家庭出身非常貧困。

多年來,他始終懷着對黨、對人民無比熱愛的赤誠之心,熱心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盡心竭力地爲人民羣衆做好事辦實事,通過自身捐款、社會籌款等多種途徑融資,爲貧困家庭和社會公益事業提供資金援助,爲黨分憂、爲困難羣體解難,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2003年在水泥廠被評爲優秀工作者.1999年,2007年,2011年被白雲鄉評爲優秀黨員。

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關注社會弱勢羣體,傾其所有奉獻自己的愛心,想方設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十幾年如一日。他不光積極奉獻自己的愛心,還多方呼籲和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業中來,共同回報社會,爲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楊光菊不僅僅助學,關心公益事業,還長期的照顧身邊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愛幼的公益事業中,身體力行,爲敬老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此外,他還積極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多種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貧困老人。

他無私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大愛情懷、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的先進事蹟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說大愛無邊。讓我用自己的一絲微薄之力,爲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她不光是一個助人爲樂的模範,也是一個孝敬的人。不光對自己的母親還是對自己身邊的人,都能盡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黨員的表率,社會的雷鋒,是婦女中的佼佼者。

我國事蹟材料篇7

楊靖宇1920-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民家庭。192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五次被捕,受過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後,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在楊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爲東北抗日聯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日軍調集重兵,發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19420-年,由於日寇的“圍剿”與屠殺,東北的嚴寒、極度飢餓和疲勞,使抗聯部隊陷入極端的困難之中。這一天,楊靖宇的部隊已經五天沒有一點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幾名戰士忍受着飢寒、疲勞,與敵人奮戰,後來其他戰士都犧牲了,楊靖宇仍然邊戰邊走。最後,楊靖宇被100多名敵人包圍時,左右開弓,打死打傷20多名敵人。他被敵人槍彈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還擊敵人,腹部又中了一彈,鮮血直流,他把最後一顆子彈流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歲!將軍死後,經日軍解剖,發現他胃裏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難以想像楊靖宇將軍是如何將它們嚥下,是如何支撐着自己高大的身軀,又是如何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我心中的敬意猶然而升。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時生活條件這麼艱苦,而楊靖宇還有這麼堅定的信念,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呀!我們要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在學習上我們要克服困難,我們要像將軍那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長大後爲振興中華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