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目錄

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第一篇: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第二篇: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第三篇:揚子中學數學教研組校本研訓的自評報告第四篇:白沙中學2014校本研訓計劃第五篇:金勝中學校本研訓總結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以研訓強化教師素質

——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我校本着切實搞好校本研訓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指示精神,面向全體教師,以教育教研能力培訓、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青年教師爲重點,以新課程實驗改革爲突破口,通過抓校本研訓,努力達到“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以研訓強化教師素質”的宏偉目標,促進我校的快速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將我校03—05年度的主要作法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53個教學班,2900多個學生,155位專職教師,國中教師71人,其中本科學歷28人,專科學歷41人,中師學歷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爲97%;高中教師84人,其中本科學歷76人,專科學歷8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爲90%。校園面積168畝,校總建築面積13467平方米,生均5.82平方米。有教學樓4棟(含有教室60多間);科學館1棟(含有200多個座位多媟體教室1間,圖書館、閱覽室4間,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貯藏室9間,舞蹈健身室1間);綜合樓1棟(含有全校辦公室、會議室20間,電腦室4間,語音室3間),學生宿舍5棟,食堂10小間,標準運動場1個。學校安裝了衛星教育網,全校辦公室配有電腦並已聯網,學校在海南省教育愽客成長網上建立校園網站,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網頁。學校圖書館藏書43680冊,各種報刋雜誌230多種。各教室配備投影儀,語文、英語、音樂教師每人配備教學收錄機,

二、校本研訓工作的具體做法

我校在校本研訓活動中,根據學校“常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想,以師德教育爲根本,教師理論、教育科研、教師職業基本技能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培訓爲基礎,重點以“課題爲載體,教、研、修相結合”的校本培訓模式,切實抓好校本研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1.建立機構,建章立制

(1)建立研訓組織機構,是有效地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基本保證。近三年,我校領導變動較大,爲了確保校本研訓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我校隨機應變,始終保持着一個艱苦奮鬥的領導班子。本年度成立了以岑啓和校長爲組長,林明幹書記、教研室主任張春、教務科主任滕紅楊爲副組長,各學科組長和年級長爲組員的校本研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求真務實、以時俱進、分工合作,責任落實,有力地促進了研訓工作順利開展。

(2)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是繼續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在制度的建立上,領導小組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學習貫徹省、農墾教育部門有關文件,結合學校實際,引入激勵機制,將繼續教育工作與教師的年度考覈、評優和職稱評定等掛鉤,根據分級管理、分層次實施的原則,制訂了研訓管理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教師工作量補貼制度和教師獎懲制度等一系列的校本研訓制度,使校本研訓工作有章可循。

2.分組活動,加強學習,統一思想,轉變觀念

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的綜合素質關鍵在於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着課改實驗進展。爲此,研訓伊始,召開全校教師會議,由校長做校本研訓總動員,傳達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和農墾教育局、教研室有關校本研訓會議精神。然後以年級、科組爲單位,認真貫徹執行,科組主要進行常規教研活動,學習各學科專業內容,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教學設計》等。同時考慮到我校教師多、培訓內容多,對教師又進行分組培訓,分成五個培訓小組:第一小組爲師德培訓組,林明幹書記任組長;第二小組爲“三筆字”培訓組,滕紅楊教導任組長;第三小組爲專業基本功培訓組,張春教導任組長;第四小組爲現代教育理論培訓組,樑啓寶教導任組長;第五小組爲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組,吳君教導任組長,骨幹教師爲成員。各組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時間、有地點、有人員的開展活動。在培訓學習過程中要求每個教師堅持做到三有,即有內容、有心得、有筆記。同時還採用講座、座談、討論、交流等形式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實際來談感想,並由各培訓組根據學習的內容命題,以“填空”、“選擇”、“簡答”、“問答”的題型進行測試和練習,使教師們充分明確了繼續教育的緊迫性、重要性和終身性,意識到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明確實施素質教育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師生共贏的教育目標,轉變“臘燭”“春蠶”“一桶水”“工程師”等片面觀念。

3.採用“教、研、修”相結合的多種途徑,全方位開展校本研訓

(1)以基本功爲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師職業素質

①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教師基本功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培訓中,除了採取有計劃集中學習外,學校還要求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學習培訓成長計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八個一”即:每課寫一點教學後記,每週聽課一節,每月寫一篇教學案例或反思,每學期上一節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教學論文,每學年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學年開發並實施一個校本課程課,並且學校規定每位教師閱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等專著。鼓勵教師利用業餘時間,自己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或上網查詢有關新課程的先進理念,做好讀書筆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組織教師每人自購課改有關書籍十多本,其中公共科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等,專業類有《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中學數學》等,學校還爲教師訂購四本培訓教材:《教育新理念》《課程新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②以示範課及統一考試促進培訓。學校利用暑假和雙休日組織全體教師或派出課改班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到目前爲止,參加國家級培訓有10多人次;省級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高中教師),農墾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國中教師),與兄弟學校交流聽課20多次,還充分利用現代音像設備,進行教學、研討,觀看專家錄像講座:全校性3場,分學科50多場(主要時間是在晚上)。學校每週每個科組都組織2-3次校級示範課或是公開課,還派出教師參加省、農墾舉辦的示範課或優質課(如:賀建明、李美芳、徐文武、黃思豔、唐倩霞等10多位教師),林明幹在省師德教育會上作經驗交流,張春、餘梅英等教師還在農墾教師培訓班介紹我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學校還初步嘗試自攝自制了一些示範課教學錄像。學校重視教師的考試,利用骨幹教師進行培訓和輔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農墾教研中心舉辦的普通話培訓班學習,和普通話基本功測試,參加培訓教師普通話測試達標率爲100%。並積極參加海南省及農墾新課程理論考試(國中教師3次,高中教師2次),全體教師合格率達99%。參加農場考試2次,我校組織考試6次,參加考試教師都取得較好成績,教師專業水平明顯提高,體現了校本研訓的巨大作用。

(2)以研促培,教研結合,促進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開展校本研訓活動中,我校重視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實“五有三保證”的新課程校本研訓活動要求。“五有”即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做到有問題、困惑、疑難,有專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課題研究,有教研製度;“三保證”即教研時間有保證(每週五下午第三節課),教研人員有保證,教研實效有保證。

①開展課題研究,以科組和年級課題爲載體,發揮團隊精神,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校提出每個科組、每個教師都要有課題,各科組長每週都組織本組老師,針對該年級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確定一個專題研究,做到科科有課題(例:省級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變革,其中子課題爲高效課外閱讀、學生互評習作)、級級有課題(例:高一新課標準專題研究、新課標下學生學分評定專題研究),人人蔘與課題研究,學期末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研究的課題,寫1—2篇論文或總結報告上交學校,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爲評選先進科組的首要條件。

②建立正常的教學研究機制,開展每週1—-2節教研課活動。以教研組爲單位,各科組長組織引導老師們參加“說、授、評”活動,通過自身的實踐和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與引導教師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爲,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結合新課程標準精神進行備課、上課、說課、評課,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地結合。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於教師思維的碰撞和融合,有利於個體與集體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教師之間相互啓迪與激發,使教研活動從形式向務實提高方面轉化,有利地促進校本教研上一個新的臺階。

(3)專業引領奠定新課程校本教研的基礎,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我校確定專業引領的方針是:校外延伸,校內培植。校外延伸的專業指導人員對象主要有二級:一級爲國家骨幹教師。主要採取直面對話和親臨指導等方式。邀請省、農墾教育專家現場報告指導點評,如請海南省教育教研培訓院副院長龍官吾爲全體教師作“新課程課堂教學思考”報告,孫孝武、陳大均、楊耀南、陳良興等專家親臨課堂指導教學;二級爲在教育界有影響的人士,如學校師生書法美術作品展覽期間,邀請省美協、書協、海大、海師的二十多位專家與師生座談、獻藝指導。校內培植主要是以校內骨幹教師,他們是校本研訓的主力隊伍,是校本研訓培訓者的培訓者,如省特級教師張因親、全國優秀教師、省級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岑啓和、省級骨幹教師錢志忠、陳留寧,參加國家級培訓的教師以及二十多名墾區骨幹教師。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他們能以身作則、示範及指導,做到人人能上導向課、示範課,能開講座,能深入課堂進行指導,能有效評價教學,能撰寫論文。如張因親校長作“新課程新理念”報告;岑啓和校長作“如何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活動”、“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報告;錢志忠副校長作“新課程心得體會”報告;張春教導作“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講座,滕紅楊傳達省教育廳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和指示等。充分利用現代化音像設備,組織教師觀看課程改革有關錄像,自攝自制教學錄像,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富有親近感。總之,校外的專業引導側重於理論導向,校內的專業引導傾向於實踐探究,理論與實踐兩者有機結合,使我校校本研訓工作開展得紮實而有效。

(4)同伴互動貫穿課程校本教研的全過程,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新課程中談到:“現代社會要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開放的視野”。遵循這一思維方式,我校制定了“同伴互動”一系列合作活動,堅持集體備課即單元內容分期備課、集體研究、教案共享、教後總結的集體備課模式。師徒結對子,即缺泛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選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爲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經常請教師傅,師傅則熱心地幫助自己的徒弟。跟蹤聽課,或走上講臺進行示範,經常指導,提高徒弟的教學能力。此外,學校除了提倡師徒相互聽課外,還由科組確定了重點培養的青年教師,要求他們在本組之間相互聽課,每人每學期不少於20節,使青年教師迅速適應課堂教學,快速成長,有效的解決我校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難題。

4.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規範檔案管理

因爲我們是農場學校,檔案及考覈均由農場負責,所以檔案管理工作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在課改的東風吹開下,學校領導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通過學習有關文件,意識到教師成長檔案袋是校本研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具有多種功能性。於是從零做起,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袋,及時制定檔案管理制度,重要性和派專人負責管理。在校本研訓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檔案資料的收集,基本按照“八個一”和學分登記冊的內容要求來設計,並且進行嚴格驗收。經過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裝訂,放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整理資料做到科學、規範、完整。其內容基本能反映出教師個人成長過程。檔案有編排科學、規範裝訂材料的目錄,有體現校本研訓學習的記錄,有方便教師教學反思的足跡,有激勵個人教學成長的成果。真正發揮了教師成長檔案袋的多種功能。同時學校領導還注重學分登記冊記分工作,組織有關人員負責登記,除新調入我校工作的教師外,其他教師都及時完成了記分工作,極大的促進我校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爲校本研訓注入了新的活力。

5.做好校本研訓宣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爲了加大宣傳力度,使我校教師緊跟時代步伐,認識自身的價值,明白自己的不足,尋求先進的足跡。我校利用校內宣傳欄出刊了四期校本研訓專刊,展示了教師參加校本研訓和課改的成果,展示內容豐富多彩,有優秀的教學反思、課例、案例、論文、課改絮語、專家點評、教學活動剪影,課改標兵醒目照片和事蹟等。爲教師提供了展示舞臺,促進教師的成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6.組織編寫校本課程,體現繼續教育的成果

爲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爲了使學生了解家鄉文化,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我校進行了校本課程開發,以八一文化教育爲主的校本課程———《八一,我們美麗的家園》、《八一總場場中學校史》。爲了做好編寫工作我們分別走訪了場黨委、場史辦公室、工會、教育部門。還參觀了場史愽覽館、八一農場石花水洞,響水山瀑布,蒐集了有關的圖片、資料、數據。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在着手編寫教材。校本教材的編寫,初步顯示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我們將全力以赴認真去完成。

7.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函授,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

教師參加高學歷函授是繼續教育的重要行徑,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爲參培教師提供儘可能的方便,教師參加函授學習期間學校在時間上給予保證,學校照常發給課量補貼,教師參加學歷函授的積極性很高,目前教師人數155人,其中本科人數:113人,專科人數:41人,中師人數:2人,正在參加本科函授學習的14人,預計到2014年國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可達到98%以上。

8.開展全員計算機培訓,提高現代教育技術

爲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我校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購置教學應用軟件,爲實施校本研訓鋪設了一條寬廣通暢的“平臺”。利用暑假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要求50歲以下的教師全員參加,現在我校全體教師都能操作電腦,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少中青年教師能夠製作多媒體課件;我校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研修中心組織的信息技術教育考試,通過率達100%,最近由校信息技術組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①在網上查閱、下載、上傳資料;②建立個人電子郵箱;③參加海南教育成長愽客網和課件製作等技術培訓。教師積極性很高,物理組率先利用網絡直接與遠在天邊的廖伯琴專家對話請教指點迷津,及時解決物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數學組利用3個課時對數學教師進行數學計算機應用教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爲我校教師進行校本研訓活動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目前我校校園網已建立使用,教師與學生都積極的發表論文、習作、評論、感想、體會、總結、課例等文章205篇,評論561則,點擊57184次。

9.加大經費投入,保證校本研訓工作有效實施

學校是校本研訓的主陣地,校長是學校開展校本研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培訓的重要組織者、領導者和指導者。爲保證校本研訓活動的正常開展並取得較好的效果,校長把校本研訓投資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校資金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教師參加校本研訓的需要。除總場教育辦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供經費和按規定報銷差旅費外,近三年來學校共爲校本研訓活動投入資金近20多萬元。其中派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花了4萬元,舉辦畫展花了2萬元,舉辦各類講座、競賽活動花了1萬元,購買課改資料、光盤、教學書籍、教學設備花了3萬元,建立各種檔案花了近1萬元,獎勵課改標兵、先進科組花了0.5萬元,參加優質課評比及說課比賽花了3萬多元,全校互聯網設備投入1萬元,每位教師每學期補助資料費50元,學校爲此投入4.5萬元。

三、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1.取得的成果

①、近三年來,我校獲得了海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校團委獲得海南省團委“五四紅旗”先進單位稱號。03—04年度我校獲得墾區優秀學校稱號。2014至2014年我校被海南省確定爲海南省農墾中學教學研究培訓基地。同時被確定爲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實驗學校。學校課改總結評比獲得農墾二等獎。校長張因親獲得國家特級教師和省“十佳”校長榮譽稱號。副校長錢志忠獲得“十佳”班主任榮譽稱號。譚江平主任獲得海南省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②、通過校本研訓,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研訓與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大家紛紛用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結合課改的精神,對傳統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教師充分運用創新的意識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寫出了不少有創新的教學論文。據統計,學校在參加各種級別的論文評比中,獲國家級論文評比一等獎共有3篇,二等獎有12篇,三等獎有19篇;獲省級一等獎的有5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有18篇;獲農墾區級一等獎有15篇,二等獎有18篇,三等獎有20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廣大教師課堂教學藝術,不少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輔導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均取得了佳績。獲全國優秀輔導員、園丁獎有12人。全國中青年教師優質課三等獎2人;農墾初、高中優質課,國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高中:一等獎2人,二等獎1人;大學聯考先進教學2人。見下表|:

序號項目姓名科目級別等級成果內容

1論文羅汝康語文國家二等獎《充分發揮<語文讀本>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論文陳霞語文國家三等獎《高一想象作文教學設計》

3論文裴孝麗語文國家三等獎《漫談作文教學與教師寫作素質的培養》

4案例曾俊數學國家二等獎第三次全國國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

5論文羅汝康語文國家三等獎《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教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6論文王洲語文國家三等獎《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從倍陵君竊符救趙一文管窺古代士人情結》

7範文比賽胡煉語文國家三等獎《中國隊,加油》

8論文陳霞語文國家三等獎《高一想象作文教學設計》

9論文邱曉清語文國家三等獎《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

10論文裴孝莉語文國家三等獎《漫讀作文教學與教師與寫作素質的培養》

11論文餘梅英語文國家一等獎《教育觀念更新與語文教改》

12論文李元仲語文國家一等獎《從思維教學爲中心的語文教學初探》

13論文李望語文國家二等獎《詩歌鑑賞探微》

14論文何美湖語文國家三等獎《語文教師中的德育滲透》

15論文蘇運萍語文國家三等獎《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及應用》

16論文趙力勤語文國家三等獎《強化說話實踐、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17論文王元禮數學國家二等獎《淺談數學課堂教學思維度的控制》

18論文錢志忠數學國家二等獎《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以形助數”解決數學問題》

19論文曾俊數學國家三等獎《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探討》

20論文羅海友數學國家三等獎《淺談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1論文羅汝康語文國家二等獎《語文教改呼喚正確的評價體制》

22論文陳霞語文國家三等獎《備課、教案要與時俱進》

23優質課樑詩明數學國家三等獎

24優質課謝青數學國家三等獎

25論文發表李元仲語文國家 《新課程學習方式變革》

26園丁獎範紹強化學省級

27論文張心斌化學省級三等獎《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8論文徐文武化學省級三等獎《淺談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實驗探索、創新能力》

29園丁獎範紹強化學省級 全國國中化學知識競賽

30輔導張海琦數學省級 優秀輔導教師

31輔導羅海友數學省級 優秀輔導教師

32論文方建萬體育省級三等獎《論問法講法學法的創新培養》

33論文顏區青體育省級二等獎《淺談嘗試教學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

34論文蔡雨體育省級三等獎《新課標下學生興趣的培養》

35論文李立明體育省級三等獎《怎樣使學生的左手與右腦不》

36輔導員譚江平物理省級 第1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海南賽區〉

37園丁獎李一堅物理省級

38指導獎吳君物理省級 海南省高中物理競賽

39園丁獎陳軍躍物理省級 全國國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

40輔導蔡玉蘭英語省級 優秀輔導老師

41論文孟湘雲英語省級二等獎《“以學生爲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

42論文邱曉清語文省級一等獎《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實錄

43論文阮立武語文省級一等獎《創新,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44論文桂冬秀語文省級二等獎《發揮課堂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5論文桂冬秀語文省級二等獎《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46論文符文超語文省級二等獎《給學生一個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學生機會》

47論文邱曉清語文省級二等獎《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

48論文黃思豔語文省級三等獎《改變教學理念培養創新能力》

49論文鍾鳳語文省級三等獎《如何讓語文課堂富有活力》

50論文李元仲語文省級三等獎《變功得主義學習爲娛樂學習》

51論文黃慧語文省級三等獎《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52論文劉海明語文省級三等獎《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53論文羅文盛語文省級三等獎《2014屆海南大學聯考模擬度題(選修)》

54案例謝萍電腦墾區一等獎〈〈在快樂中學習——“文字處理與排版”〉〉

55優質課黃曉琴化學墾區一等獎

56論文符麗花生物墾區三等獎《發生肺內的氣體交換》

57論文雷海輝生物墾區三等獎《生態關係》

58論文發表餘合羣生物墾區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59優質課樑詩明數學墾區一等獎

60優質課謝青數學墾區一等獎

61案例謝紅娟數學墾區一等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的數學案例》

62論文林慶才數學墾區二等獎《“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嘗試——三角形”教學片斷及反思》

63論文曾俊數學墾區三等獎《關於數學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點休會

64論文姚志華數學墾區三等獎《淺談如何讓學生主動發言》

65論文張海琦數學墾區三等獎《“代數式的值”教學案例》

66論文邱堅強數學墾區三等獎《“認識三角形”教學案例》

67論文曾俊數學墾區一等獎《淺談“直線方程”教學中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68論文謝青數學墾區一等獎《淺談數學元認知的地位及其作用》

69論文黃紅軍數學墾區二等獎《如何發揮教材中例題的教學效果》

70論文張春數學墾區二等獎《新課程下教師的相應轉變》

71論文曾海生數學墾區二等獎《轉變觀念及方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能力》

72論文張文輝數學墾區三等獎《說說“函數概念”的教學》

73論文樑冰數學墾區三等獎《新課改讓學生更累了?》

74論文彭彩麗數學墾區三等獎《數學選擇題的解法》

75論文蔡雨體育墾區三等獎《學習跨欄跑》

76論文顏區青體育墾區三等獎《武術“五歩拳”教學案例》

77論文顏區青體育墾區一等獎《淺談嘗試教學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

78論文蔡雨體育墾區二等獎《新課標下學生興趣的培養》

79論文李立明體育墾區二等獎《怎樣使學生的左手與右腦不“飢餓”》

80論文劉曉玲體育墾區二等獎《淺談體育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幾個轉變》

81論文方建萬體育墾區三等獎《努力塑造體育教師的綜合形象》

82論文發表馮志深體育墾區 《淺談一節體育課節奏》

83論文發表黎秀花音樂墾區 《轉變後進生的辯證思考》

84論文蔡玉蘭英語墾區一等獎《英語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討》

85論文謝豔紅英語墾區一等獎《淺談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86論文孟湘雲英語墾區一等獎《“以學生爲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

87論文周淑紅英語墾區二等獎《一堂富有“個性”和充滿“彈性”的英語課》

88論文肖燕霞英語墾區二等獎《英語課改中的思考與探索》

89論文肖豔霞英語墾區二等獎〈強化課改教材層次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90論文陳曉瞐英語墾區三等獎《談任務型英語教學》

91論文周淑紅英語墾區三等獎《lesson76“飲食”》

92論文黃慧語文墾區二等獎《驚喜與困惑》

93論文符文超語文墾區二等獎《作文課程改革中需要改什麼》

94論文鍾鳳語文墾區二等獎《關於課改的一些體會》

95論文餘梅英語文墾區三等獎《“紫藤蘿瀑布”教學實錄》

96論文陳巧燕語文墾區三等獎《我對課改的思考與實踐》

97論文發表李元仲語文墾區 《注重思維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98論文發表林明幹語文墾區 《紮紮實實抓好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99論文發表李美芳語文墾區 《小記“響水山瀑布”》

100論文林芳宇政治墾區三等獎《是機遇不是挑戰》

101先進個人錢志忠數學市級儋州市大學聯考備考先進個人

102先進個人吳君物理市級儋州市大學聯考備考先進個人

③師生共贏,是我們最高理想的追求目標。我校在校本研訓中,不僅使得教師快速成長,同時也使得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學生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獲得國家級獎勵有51人次,獲得省級獎勵有66人次,獲得農墾級獎勵有41人次。(見附頁)

2.存在問題:

①培訓的內容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還有一定差距。

②培訓對象針對性不強。

③個別教師對培訓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培訓重視不夠。

3.今後的設想。

①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使校本研訓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②繼續加強教師參與校本研訓的自覺性,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和養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爲教學和教研的主人。

③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造成一批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④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蔘與科研,個個有課題”的科研氛圍,努力形成“學習小組、個人”爲一體的教科研體系。

海南省農墾八一總場中學

2014年12

第二篇: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

以研訓強化教師素質

——八一總場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我校本着切實搞好校本研訓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指示精神,面向全體教師,以教育教研能力培訓、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青年教師爲重點,以新課程實驗改革爲突破口,通過抓校本研訓,努力達到“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以研訓強化教師素質”的宏偉目標,促進我校的快速發展,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將我校03—05年度的主要作法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二、校本研訓工作的具體做法

我校在校本研訓活動中,根據學校“常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想,以師德教育爲根本,教師理論、教育科研、教師職業基本技能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培訓爲基礎,重點以“課題爲載體,教、研、修相結合”的校本培訓模式,切實抓好校本研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1.建立機構,建章立制

(1)建立研訓組織機構,是有效地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基本保證。近三年,我校領導變動較大,爲了確保校本研訓工作紮實有效地開展,我校隨機應變,始終保持着一個艱苦奮鬥的領導班子。本年度成立了以岑啓和校長爲組長,林明幹書記、教研室主任張春、教務科主任滕紅楊爲副組長,各學科組長和年級長爲組員的校本研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求真務實、以時俱進、分工合作,責任落實,有力地促進了研訓工作順利開展。

(2)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是繼續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在制度的建立上,領導小組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學習貫徹省、農墾教育部門有關文件,結合學校實際,引入激勵機制,將繼續教育工作與教師的年度考覈、評優和職稱評定等掛鉤,根據分級管理、分層次實施的原則,制訂了研訓管理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教師發展性評價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教師工作量補貼制度和教師獎懲制度等一系列的校本研訓制度,使校本研訓工作有章可循。

2.分組活動,加強學習,統一思想,轉變觀念

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的綜合素質關鍵在於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着課改實驗進展。爲此,研訓伊始,召開全校教師會議,由校長做校本研訓總動員,傳達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和農墾教育局、教研室有關校本研訓會議精神。然後以年級、科組爲單位,認真貫徹執行,科組主要進行常規教研活動,學習各學科專業內容,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教學設計》等。同時考慮到我校教師多、培訓內容多,對教師又進行分組培訓,分成五個培訓小組:第一小組爲師德培訓組,林明幹書記任組長;第二小組爲“三筆字”培訓組,滕紅楊教導任組長;第三小組爲專業基本功培訓組,張春教導任組長;第四小組爲現代教育理論培訓組,樑啓寶教導任組長;第五小組爲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組,吳君教導任組長,骨幹教師爲成員。各組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時間、有地點、有人員的開展活動。在培訓學習過程中要求每個教師堅持做到三有,即有內容、有心得、有筆記。同時還採用講座、座談、討論、交流等形式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實際來談感想,並由各培訓組根據學習的內容命題,以“填空”、“選擇”、“簡答”、“問答”的題型進行測試和練習,使教師們充分明確了繼續教育的緊迫性、重要性和終身性,意識到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明確實施素質教育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師生共贏的教育目標,轉變“臘燭”“春蠶”“一桶水”“工程師”等片面觀念。

3.採用“教、研、修”相結合的多種途徑,全方位開展校本研訓

(1)以基本功爲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師職業素質

①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教師基本功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培訓中,除了採取有計劃集中學習外,學校還要求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學習培訓成長計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八個一”即:每課寫一點教學後記,每週聽課一節,每月寫一篇教學案例或反思,每學期上一節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教學論文,每學年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學年開發並實施一個校本課程課,並且學校規定每位教師閱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等專著。鼓勵教師利用業餘時間,自己閱讀教育教學雜誌,或上網查詢有關新課程的先進理念,做好讀書筆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組織教師每人自購課改有關書籍十多本,其中公共科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等,專業類有《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中學數學》等,學校還爲教師訂購四本培訓教材:《教育新理念》《課程新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2)以研促培,教研結合,促進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開展校本研訓活動中,我校重視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實“五有三保證”的新課程校本研訓活動要求。“五有”即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做到有問題、困惑、疑難,有專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課題研究,有教研製度;“三保證”即教研時間有保證(每週五下午第三節課),教研人員有保證,教研實效有保證。

②建立正常的教學研究機制,開展每週1—-2節教研課活動。以教研組爲單位,各科組長組織引導老師們參加“說、授、評”活動,通過自身的實踐和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與引導教師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爲,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結合新課程標準精神進行備課、上課、說課、評課,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地結合。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於教師思維的碰撞和融合,有利於個體與集體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教師之間相互啓迪與激發,使教研活動從形式向務實提高方面轉化,有利地促進校本教研上一個新的臺階。

(3)專業引領奠定新課程校本教研的基礎,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我校確定專業引領的方針是:校外延伸,校內培植。校外延伸的專業指導人員對象主要有二級:一級爲國家骨幹教師。主要採取直面對話和親臨指導等方式。邀請省、農墾教育專家現場報告指導點評,如請海南省教育教研培訓院副院長龍官吾爲全體教師作“新課程課堂教學思考”報告,孫孝武、陳大均、楊耀南、陳良興等專家親臨課堂指導教學;二級爲在教育界有影響的人士,如學校師生書法美術作品展覽期間,邀請省美協、書協、海大、海師的二十多位專家與師生座談、獻藝指導。校內培植主要是以校內骨幹教師,他們是校本研訓的主力隊伍,是校本研訓培訓者的培訓者,如省特級教師張因親、全國優秀教師、省級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岑啓和、省級骨幹教師錢志忠、陳留寧,參加國家級培訓的教師以及二十多名墾區骨幹教師。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他們能以身作則、示範及指導,做到人人能上導向課、示範課,能開講座,能深入課堂進行指導,能有效評價教學,能撰寫論文。如張因親校長作“新課程新理念”報告;岑啓和校長作“如何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活動”、“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報告;錢志忠副校長作“新課程心得體會”報告;張春教導作“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講座,滕紅楊傳達省教育廳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和指示等。充分利用現代化音像設備,組織教師觀看課程改革有關錄像,自攝自制教學錄像,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富有親近感。總之,校外的專業引導側重於理論導向,校內的專業引導傾向於實踐探究,理論與實踐兩者有機結合,使我校校本研訓工作開展得紮實而有效。

(4)同伴互動貫穿課程校本教研的全過程,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新課程中談到:“現代社會要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開放的視野”。遵循這一思維方式,我校制定了“同伴互動”一系列合作活動,堅持集體備課即單元內容分期備課、集體研究、教案共享、教後總結的集體備課模式。師徒結對子,即缺泛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選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爲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經常請教師傅,師傅則熱心地幫助自己的徒弟。跟蹤聽課,或走上講臺進行示範,經常指導,提高徒弟的教學能力。此外,學校除了提倡師徒相互聽課外,還由科組確定了重點培養的青年教師,要求他們在本組之間相互聽課,每人每學期不少於20節,使青年教師迅速適應課堂教學,快速成長,有效的解決我校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難題。

4.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規範檔案管理

因爲我們是農場學校,檔案及考覈均由農場負責,所以檔案管理工作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在課改的東風吹開下,學校領導以課改作爲興校契機,通過學習有關文件,意識到教師成長檔案袋是校本研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具有多種功能性。於是從零做起,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袋,及時制定檔案管理制度,重要性和派專人負責管理。在校本研訓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檔案資料的收集,基本按照“八個一”和學分登記冊的內容要求來設計,並且進行嚴格驗收。經過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裝訂,放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整理資料做到科學、規範、完整。其內容基本能反映出教師個人成長過程。檔案有編排科學、規範裝訂材料的目錄,有體現校本研訓學習的記錄,有方便教師教學反思的足跡,有激勵個人教學成長的成果。真正發揮了教師成長檔案袋的多種功能。同時學校領導還注重學分登記冊記分工作,組織有關人員負責登記,除新調入我校工作的教師外,其他教師都及時完成了記分工作,極大的促進我校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爲校本研訓注入了新的活力。

5.做好校本研訓宣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爲了加大宣傳力度,使我校教師緊跟時代步伐,認識自身的價值,明白自己的不足,尋求先進的足跡。我校利用校內宣傳欄出刊了四期校本研訓專刊,展示了教師參加校本研訓和課改的成果,展示內容豐富多彩,有優秀的教學反思、課例、案例、論文、課改絮語、專家點評、教學活動剪影,課改標兵醒目照片和事蹟等。爲教師提供了展示舞臺,促進教師的成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6.組織編寫校本課程,體現繼續教育的成果

爲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爲了使學生了解家鄉文化,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我校進行了校本課程開發,以八一文化教育爲主的校本課程———《八一,我們美麗的家園》、《八一總場場中學校史》。爲了做好編寫工作我們分別走訪了場黨委、場史辦公室、工會、教育部門。還參觀了場史愽覽館、八一農場石花水洞,響水山瀑布,蒐集了有關的圖片、資料、數據。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在着手編寫教材。校本教材的編寫,初步顯示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我們將全力以赴認真去完成。

7.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函授,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

8.開展全員計算機培訓,提高現代教育技術

9.加大經費投入,保證校本研訓工作有效實施

學校是校本研訓的主陣地,校長是學校開展校本研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培訓的重要組織者、領導者和指導者。爲保證校本研訓活動的正常開展並取得較好的效果,校長把校本研訓投資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校資金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教師參加校本研訓的需要。除總場教育辦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供經費和按規定報銷差旅費外,近三年來學校共爲校本研訓活動投入資金近20多萬元。其中派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花了4萬元,舉辦畫展花了2萬元,舉辦各類講座、競賽活動花了1萬元,購買課改資料、光盤、教學書籍、教學設備花了3萬元,建立各種檔案花了近1萬元,獎勵課改標兵、先進科組花了0.5萬元,參加優質課評比及說課比賽花了3萬多元,全校互聯網設備投入1萬元,每位教師每學期補助資料費50元,學校爲此投入4.5萬元。

三、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設想

1.

取得的成果

①、近三年來,我校獲得了海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校團委獲得海南省團委“五四紅旗”先進單位稱號。03—04年度我校獲得墾區優秀學校稱號。2014至2014年我校被海南省確定爲海南省農墾中學教學研究培訓基地。同時被確定爲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實驗學校。學校課改總結評比獲得農墾二等獎。校長張因親獲得國家特級教師和省“十佳”校長榮譽稱號。副校長錢志忠獲得“十佳”班主任榮譽稱號。譚江平主任獲得海南省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序號

項目

科目

級別

等級

1

論文

羅汝康

語文

國家

二等獎

《充分發揮

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

論文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高一想象作文教學設計》

3

論文

裴孝麗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漫談作文教學與教師寫作素質的培養》

4

案例

數學

國家

二等獎

第三次全國國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評比

5

論文

羅汝康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教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6

論文

王洲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從倍陵君竊符救趙一文管窺古代士人情結》

7

範文比賽

胡煉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中國隊,加油》

8

論文

陳霞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高一想象作文教學設計》

9

論文

邱曉清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

10

論文

裴孝莉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漫讀作文教學與教師與寫作素質的培養》

11

論文

餘梅英

語文

國家

一等獎

《教育觀念更新與語文教改》

12

論文

李元仲

語文

國家

一等獎

《從思維教學爲中心的語文教學初探》

13

論文

李望

語文

國家

二等獎

《詩歌鑑賞探微》

14

論文

何美湖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語文教師中的德育滲透》

15

論文

蘇運萍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及應用》

16

論文

趙力勤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強化說話實踐、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17

論文

王元禮

數學

國家

二等獎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思維度的控制》

18

論文

錢志忠

數學

國家

二等獎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以形助數”解決數學問題》

19

論文

數學

國家

三等獎

《中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探討》

20

論文

羅海友

數學

國家

三等獎

《淺談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21

論文

羅汝康

語文

國家

二等獎

《語文教改呼喚正確的評價體制》

22

論文

語文

國家

三等獎

《備課、教案要與時俱進》

23

優質課

樑詩明

數學

國家

三等獎

24

優質課

數學

國家

三等獎

25

論文發表

李元仲

語文

國家

《新課程學習方式變革》

26

園丁獎

範紹強

化學

省級

27

論文

張心斌

化學

省級

三等獎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8

論文

徐文武

化學

省級

三等獎

《淺談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實驗探索、創新能力》

29

園丁獎

範紹強

化學

省級

全國國中化學知識競賽

30

輔導

張海琦

數學

省級

優秀輔導教師

31

輔導

羅海友

數學

省級

優秀輔導教師

32

論文

方建萬

體育

省級

三等獎

《論問法講法學法的創新培養》

33

論文

顏區青

體育

省級

二等獎

《淺談嘗試教學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

34

論文

蔡雨

體育

省級

三等獎

《新課標下學生興趣的培養》

35

論文

李立明

體育

省級

三等獎

《怎樣使學生的左手與右腦不》

36

輔導員

譚江平

物理

省級

第1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海南賽區〉

37

園丁獎

李一堅

物理

省級

38

指導獎

物理

省級

海南省高中物理競賽

39

園丁獎

陳軍躍

物理

省級

全國國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

40

輔導

蔡玉蘭

英語

省級

優秀輔導老師

41

論文

孟湘雲

英語

省級

二等獎

《“以學生爲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

42

論文

邱曉清

語文

省級

一等獎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實錄

43

論文

阮立武

語文

省級

一等獎

《創新,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44

論文

桂冬秀

語文

省級

二等獎

《發揮課堂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5

論文

桂冬秀

語文

省級

二等獎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46

論文

符文超

語文

省級

二等獎

《給學生一個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學生機會》

47

論文

邱曉清

語文

省級

二等獎

《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

48

論文

黃思豔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改變教學理念

培養創新能力》

49

論文

鍾鳳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如何讓語文課堂富有活力》

50

論文

李元仲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變功得主義學習爲娛樂學習》

51

論文

黃慧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52

論文

劉海明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53

論文

羅文盛

語文

省級

三等獎

《2014屆海南大學聯考模擬度題(選修)》

54

案例

謝萍

電腦

墾區

一等獎

〈〈在快樂中學習——“文字處理與排版”〉〉

55

優質課

黃曉琴

化學

墾區

一等獎

56

論文

符麗花

生物

墾區

三等獎

《發生肺內的氣體交換》

57

論文

雷海輝

生物

墾區

三等獎

《生態關係》

58

論文發表

餘合羣

生物

墾區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59

優質課

樑詩明

數學

墾區

一等獎

60

優質課

數學

墾區

一等獎

61

案例

謝紅娟

數學

墾區

一等獎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的數學案例》

62

論文

林慶才

數學

墾區

二等獎

《“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嘗試——三角形”教學片斷及反思》

63

論文

曾俊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關於數學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點休會

64

論文

姚志華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淺談如何讓學生主動發言》

65

論文

張海琦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代數式的值”教學案例》

66

論文

邱堅強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認識三角形”

教學案例》

67

論文

數學

墾區

一等獎

《淺談“直線方程”教學中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68

論文

數學

墾區

一等獎

《淺談數學元認知的地位及其作用》

69

論文

黃紅軍

數學

墾區

二等獎

《如何發揮教材中例題的教學效果》

70

論文

數學

墾區

二等獎

《新課程下教師的相應轉變》

71

論文

曾海生

數學

墾區

二等獎

《轉變觀念及方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能力》

72

論文

張文輝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說說“函數概念”的教學》

73

論文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新課改讓學生更累了?》

74

論文

彭彩麗

數學

墾區

三等獎

《數學選擇題的解法》

75

論文

蔡雨

體育

墾區

三等獎

《學習跨欄跑》

76

論文

顏區青

體育

墾區

三等獎

《武術“五歩拳”教學案例》

77

論文

顏區青

體育

墾區

一等獎

《淺談嘗試教學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

78

論文

體育

墾區

二等獎

《新課標下學生興趣的培養》

79

論文

李立明

體育

墾區

二等獎

《怎樣使學生的左手與右腦不“飢餓”》

80

論文

劉曉玲

體育

墾區

二等獎

《淺談體育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幾個轉變》

81

論文

方建萬

體育

墾區

三等獎

《努力塑造體育教師的綜合形象》

82

論文發表

馮志深

體育

墾區

《淺談一節體育課節奏》

83

論文發表

黎秀花

音樂

墾區

《轉變後進生的辯證思考》

84

論文

蔡玉蘭

英語

墾區

一等獎

《英語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討》

85

論文

謝豔紅

英語

墾區

一等獎

《淺談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86

論文

孟湘雲

英語

墾區

一等獎

《“以學生爲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

87

論文

周淑紅

英語

墾區

二等獎

《一堂富有“個性”和充滿“彈性”的英語課》

88

論文

肖燕霞

英語

墾區

二等獎

《英語課改中的思考與探索》

89

論文

肖豔霞

英語

墾區

二等獎

〈強化課改教材層次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90

論文

陳曉瞐

英語

墾區

三等獎

《談任務型英語教學》

91

論文

周淑紅

英語

墾區

三等獎

《lesson76“飲食”》

92

論文

黃慧

語文

墾區

二等獎

《驚喜與困惑》

93

論文

符文超

語文

墾區

二等獎

《作文課程改革中需要改什麼》

94

論文

鍾鳳

語文

墾區

二等獎

《關於課改的一些體會》

95

論文

餘梅英

語文

墾區

三等獎

《“紫藤蘿瀑布”教學實錄》

96

論文

陳巧燕

語文

墾區

三等獎

《我對課改的思考與實踐》

97

論文發表

李元仲

語文

墾區

《注重思維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98

論文發表

林明幹

語文

墾區

《紮紮實實抓好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99

論文發表

李美芳

語文

墾區

《小記“響水山瀑布”》

100

論文

林芳宇

政治

墾區

三等獎

《是機遇不是挑戰》

101

先進個人

錢志忠

數學

市級

儋州市大學聯考備考先進個人

③師生共贏,是我們最高理想的追求目標。我校在校本研訓中,不僅使得教師快速成長,同時也使得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學生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獲得國家級獎勵有51人次,獲得省級獎勵有66人次,獲得農墾級獎勵有41人次。(見附頁)

2.

存在問題:

①培訓的內容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還有一定差距。

②培訓對象針對性不強。

③個別教師對培訓的意義認識不足,對培訓重視不夠。

3.

今後的設想。

①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使校本研訓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②繼續加強教師參與校本研訓的自覺性,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爲,提升和養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真正成爲教學和教研的主人。

③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造成一批青年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④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蔘與科研,個個有課題”的科研氛圍,努力形成“學習小組、個人”爲一體的教科研體系。

海南省農墾八一總場中學

2014年12

第三篇:揚子中學數學教研組校本研訓的自評報告

揚子中學數學教研組校本研訓的自評報告

一、數學組人員情況透視

上海市揚子中學數學教研組共有成員22人,其中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9人,初級教師5人,平均教齡15年,平均年齡約40歲,最大年齡48歲。其中校級骨幹3人,縣級骨幹2人,黨員6人,中層以上領導2人。從結構上分析,進入成熟期的教師佔多數,然而我們數學組這個集體又是個由來自五湖四海的組員複合成的只有6歲多一點的新生命,因此,如何加強教研組建設,搞好校本研訓,是學校的一個重大命題,更是教研組的千斤重擔。

二、加強組文化建設,建立共同願景。

(1)建設一個有生命活力的有機集體

教研組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集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環境。因此,我們組很重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工作往來機制。同事間不但教學工作中形成自覺的互幫互助的習慣,而且日常生活細節中也能互相體諒照應。教研組經常組織集體活動或互發短信進行談心交流。若某人有困難,教研組備課組就出面熱情關心。由此,讓組員認同這個集體,認可自己是這個生命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我想,教研組不是行政單元,這種親情文化認可是一切工作(校本研訓、教學科研及至學校行政工作)的最重要的基點。

(2)專業發展需求機制與規劃

揚子中學在校新三年發展規劃中,學校爲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文化理念從原“讓每一位學生揚起生命之帆”提升到“讓每一位師生揚起生命之帆”,這裏不僅僅是一字之差,而是根本理念的轉變。

學校關注教師發展,進一步優化了課程評價機制,努力促進建立有利於煥發師生生命活力的多元課堂教學模式,爲建立開放、競爭和有序的教師資源配置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有效激勵機制。

爲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有所行動,針對要求,我們組每個老師分別制定了自身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發展規劃。同時,我也爲教研組建立了一個較長的集體教研行動綱領。在我們數學教研組內漸成共識:教育教學需要優秀教師,我們應成爲合格教師進而成長爲優秀教師,一個專業不斷髮展的教師纔是現代化教師的基本特徵。追求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已在組內成爲共同原景。

(3)建立和諧(更多文章請關注:)的教研氛圍

新教師達到合格,青年教師走向成熟,中老年教師形成個性,資深教師經驗輻射都需要教研組活動作爲平臺。組長是教研組的頭腦,我一直堅持用熱忱和專業智慧引領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我的觀點與做法遵循如下原則:1、教研中,成員之間平等地參與研究、合作學習、分享研究成果。2、活動中自由討論,共闖教學難關,大家共創成果並能共享成果。3、針對教學問題進行專題研討,通過學科引領,不斷引向深入並探求解決問題方法。4、教研組教學研究活動是一個緊密的團隊多向合作的過程。5、要有專業理論的指導,需要專家引領。我把這些理念不斷涉透於各項活動中,漸漸在我們組已成共識。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組內大部分教師在專業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三、校本教研活動的主要內容與載體

教研組的任務是:以教育改革爲中心,以教書育人爲出發點,開展各項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實踐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科專業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1、學習制度與學習活動

“組本培訓,專業提升”,組織自己特色的學科專業學習制度。在組織教研組學習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身先示範,自己養成了大量博覽教研書籍的習慣。然後把自己看到的優秀文章介紹到組內進行交流學習。每學期落實組內學習二篇以上的優秀教育教學文章或案例,組織論壇進行討論,並要求組員每學期寫一篇評價,鼓勵組員去自學,並鼓勵教師學習的同時勇於嘗試動動手,自己也寫一些文章投稿,目前已有多篇文章在市縣雜誌發表。通過學習,一是提高了組員專業知識水平,使組員眼界與見識跟上時代脈博,能自覺去領會或嘗試新的理念新的教學行爲。同時,也爲自己的專業發展積累了資本,嚐到了甜頭。第三爲教研活動引入了新的源頭,“問渠那得清如許 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有效教研的源頭。 2、主題引導下的專題教學研究

教研組應該姓“研”不姓“教”。以“研究”搭臺使教研組有學術氣。先進的理念轉化爲教育教學的行爲需要教研組課題指引。具體操作是:每學期教研組提出—個研究主課題,備課組確立子課題。例如2014年第二學期至今進行的“主動·有效”課堂研究和練武活動:主題是數學課堂的“主動·有效”,三個子專題是[1] 高一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上,培養師生新型的學習關係,促使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效地進行高中數學的學習。

[2] 高二年級抓學法指導和學習規範,要重視學科思維培養和書寫、答題規範;抓課堂效率,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注意優化課堂教學的環節,加強師生互動,增加課堂的有效信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 高三年級把握大學聯考改革的方向和趨勢,分析研究試卷的命題特點,研究階段性的複習策略,努力提高複習效率。實際教學中落實通性、通法等內容從而落實大學聯考的基礎題和中擋題,提高教學的實效。教研不侷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活動,更重在階段性研究的積累上,把研究內容化爲鮮活的教案、學案和試卷,讓教師覺得實在,看得見,能享用。這樣的做法,教師參與的熱情與激情才能會持久和延續。

3、教研中的“主動有效”的專題活動。

實施“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徑是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如果活動沒有專題導航,每次研究沒有主題,缺乏橫向交流和縱向引領,將會使個人處於孤陋寡聞、孤立無援的境地,集體交流研究也無從談起。

專題研究必須是人人有內容參與的集體運動。帶着問題,讓老師們走得更遠。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如此則教亦如此。一個善於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的老師就是善於思考的教師。在專題引領下,培養教師的眼光,勤於觀察尋苗頭,多做比較找差距,多方調查重分析,改進教學勤反思,收集火花再燎原。我們教研組先後設置了多個專題,比如“歷年大學聯考試題研究”“三維目標的教學設計研究”“提高複習課教學效率”“數學有效性的要素研究”“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研究”,“用教材教的研究”“高中文理分科的有效教學研究”等。有了專題,組員在此基礎上展開研究工作,可以集中方向,集中衆人智慧,可以全面展開合作研究,也爲交流打好基礎。

教研組活動力求教研和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系列化,針對學科中的研究重難點,教師迫切需求來確定專題,開展主題活動。專題活動效果講究組員的全方位參與。比如在高三,針對“提高複習課教學效率”“數學有效性的要素研究”,我們組織了一個名爲“提高高中數學複習教學的有效性專題研究”專題研究,組員分別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多個子課題,在期初制定了周密的計劃與

部署,對高三的每個成員都在自由選定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明確了研究的要求,達到的目標,並要求研究結束時有完整的資料與成果呈現。接着分別進行同伴互助與專家引領式的實踐研究,並通過“高三複習論壇”進行交流總結。我們的體會是,組員要及時提出問題,共同確定專題,主動參與到相應研究活動中去,大膽實踐,合作協調,共享資源,才能在校本研究中專業得到相應發展。

4、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是教研組的工作目標

研究教學中遇到的知識問題,研究教學中的方法問題,研究學生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共同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需要教研組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探索。 爲此,教研組利用好備課組這個結構平臺,同時建立了教研支架,一是本組的骨幹教師資深教師的業務幫助,每次活動中,這批教師發揮了導向與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專家教研員的指導幫助,從更專業的角度剖析專業知識,進行高層次的引領與示範。▲三是中青年教師的成長系列(師徒帶教是一個方面),青年教師培養工程(校內的模擬課堂及參與縣市比賽活動)。每學期組織三次大組形式的課堂公開研究活動,認真組織中青年參與並讓其提綱成主角,教研組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由研究支架人員參與磨課,課後進行集體研討點評。把開課變成一個集體的研究任務,大家一起經歷多次的集體備課,有事前準備,有途中同課實踐,互相切磋,有事後集體點評修改,不但磨課,更要能磨人。比如,我們把學科教學比賽和學期公開課研究結合起來,要求符合條件的人人蔘與,讓青年教師個個有機會,過程中有爭論有思維火花不斷閃爍。

並且,近期充分利用校內網絡平臺,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活動,不僅聽課參與率100%,更是點評100%,網絡平臺上暢所欲言。既節約了集中活動的佔比時間,又讓發言率大幅提高,有利於參與者主動實踐,貼身感悟,有效提高。使每個老師在研究中有所發揮與收穫。同樣,若有縣市級比賽課任務,更是精心組織,把活動成爲教師專業發展和校本研訓的重大良機。每次這樣的活動我們組都把它搞得有聲有色。我的工作目標是,活動不一定完美,但參與者一定有所感悟和收穫。我對組員的觀點是:發展的機會的平等的,只要你有追求,教研組一定讓你有閃光的時候。目前我組青年教師100%都參與了重大教學展示或比賽活動,大部分中青年教師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5、發揮教研組組織服務和管理功能

(1)改變教師的觀念,深入教學實踐,加強校本教研。

推進新課程改革首先要引導教師學習理論,提升理念,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決學校在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實際、個性化的問題,問題來自實踐,只有深入實踐,我們才能發現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距離。因此教研組層面必須發掘出貼切的研究內容,指導教師主動實踐,貼身感悟,才能更新觀念,有效提高。所以每學期開始與結束時,組織組內骨幹成員進行相關思考是必做的教研工作。充分利用好縣、校的重要活動的時間與機會的窗口資源,認真組織組內教師積極參與縣市公開教研活動,並主動承擔角色任務。認真做好校內重大教學活動,比如同構異構等,讓組員參與整個流程,促進教師對新東西的接觸與感悟。把校本研訓化爲實在的有意義的教學研究。

(2)加強對備課組的指導作用。

我校數學教研組、備課組努力成爲“羣體合作的學習型組織”、“行爲改善的共同體”,支持和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教研組的工作首先要幫助教師做好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工作。組織教師學習和貫徹新課程標準。在教師個人鑽研本學科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學習和研究,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熟悉課程標

準的內容要點,有重點地深入鑽研課程標準。加強各個備課組在教研活動中的基礎作用,注重研究的實效性與實用性。加強集體備課制度,每次的備課活動有主題,有主講人,每週有作業負責人,經常性的同年級的集體備課的交流研究,比如定期開展“週週點評”活動,嘗試備課組長年級有效研究的負責制,並把備課組的成功研究課放在教研大組進行專項研究,這樣的操作,對正常教學秩序影響很小影響下,又能做到成果和資源共享,把教研活動落實到實處。

(3)抓好教研組資料蒐集整合、實現資源共享。

加強數學教研資源庫的建設。在大組網絡硬盤中建立專門文件夾,把優秀教學案例及時收集,科學分類,存放在組內網絡盤進行共享。並有序開展編目工作。同時把優秀的課件、題庫、論文、自編作業習題等衆多資源進行收集整理並加以組內發佈。

同時,要求每個組員努力完成“五個一”任務,一份教案,一個課件,一份點評,一份案例反思,一份試卷或綜合練習。充實資源庫。

四、工作實務經歷

1、2014年青年教師(黃麗華、鄭根火、蘇衛國、李勤)在2014年度參加縣青年教師主動有效比武的教學比賽。

2、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何衛中老師撰寫的《知識載體,能力立意》一文發表於中學數學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4第3期,方桂林、朱海華二位教師撰寫主動有效論文在職評評審評爲b級,組內所有教師都撰寫主動有效文參與校內文比寒,多人次獲校一等二等獎。

3、2014年12月青年教師黃麗華參與校際同構異構示範課,獲得與會專家的好評。2014年3月推選朱海華、黃麗華二位教師參加縣級青年教師比賽。 4、在2014年9月組內組織了“主動有效高三複習課教學研究”專題活動,由劉金濤、鄭根火分別在文、理科上了一堂研究課,全組教師進行了研討。

5、在2014年11月組織了“如何用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專題研究活動。關注教材,關注課堂,取得了一定成績。

6、根據學校和教研室的要求,教研組制定了詳細的練武計劃和練武方案,在教研組內進行爲期一學年的“主動、有效”聽課、評課活動,並在結束時選定了縣片的參選人員。

7、在主動有效主題活動中,分別開展了“課堂有效要素研究”“概念教學有效着力點”“如何進行數學課的評價”“校本作業的研究”“高三數學複習的有效策略”等子課題專題研究。

8、加強校本教研質量,規定教師進行教學點評與網評,並對活動進行總結。

9、加強集體備課,各備課組制定好教學進度計劃,加強日常課作業的管理與研究。

10、進行校本化習題與作業研究,編制符合揚子學生的周未卷、假期作業。

11、加強了校的教研組資源建立,編制、收集成熟教案、課件、練習卷、參考資料,在組共享盤中開闢專用文件夾建設資源庫,進行資源共享。

12、認真落實不同年級的教研主題,實行備課組長負責下的備課組教學研究活動。高三的重點圍繞數學複習教學有效性,高二:重點落實日常教學的三基達標率,爲升入高三做好準備。高一:加強實踐適合高中數學思維的教學研究。

13、抓學習,選擇有關理論學習,組織對考綱、課標、課本的專題研究。進行教學探究模式的研究,試驗反思性教學。

14、積極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加強信息的蒐集與整合,提供大學聯考學業考的參考資源。

15、認真抓教學常規管理與學習常規管理,定期對教案、上課、作業等檢查,提出要按規範要求進行日常工作。要求任課教師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認真參與課堂學習,認真獨立進行練習,認真及時的訂正,有問題及時詢問與溝通”。

16、加強年級月統考,提倡開展邊緣生的輔導。多關心邊緣生,給他們樹信心、定目標、找不足、提方法,爭取不斷進步,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思想工作。17、配合教務處組織好本學期的期中、期末教師試卷編制、質量分析等工作。

18、積極開展研究型課程的輔導,研究並開設拓展型課。

19、加強青年教師的帶教工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五、教研組與校本研訓工作的一些感悟

1、校本研訓的效率與組長的工作熱情,工作思路及學校支持密切,我一貫堅持用滿腔的熱忱和專業智慧引領校本研訓的建設與發展,同時校級領導和專家的熱情參與活動爲校本研訓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2、要加強教師的教研積累與反思引領

有人認爲教師成長的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告訴我們,教師要在實踐中成長就必須學會反思,學會自覺主動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學會從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並進行必要的理性辨析,從而引發他們自身的一種觀念衝突,激發他們改進的慾望。才能攻克成熟教師進步的“高原”現象。

3、近期的“主動有效課堂練武”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命題,而且是一個永久的命題,應該在校內教研中成爲常態內容。想法設法促使參與人員在教研活動中要保持“主動有效”,動機決定行爲,有強烈的願望纔有強烈的追求。

4、學校層面的考覈制度

建立學校對教師比較周密科學的教研考覈,有利於大幅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與效率。我認爲“有考覈就有行爲跟進”。

5、加強教研主題的適切性與針對性研究,增加組員的參與熱情。

揚子中學數學組 何衛中

2014-3-12

第四篇:白沙中學2014校本研訓計劃

白沙中學2014—2014學年第二學期

校本研訓計劃

一、目標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爲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爲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爲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爲突破口,以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爲立足點,以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爲着眼點,以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爲切入點,以促進學校、師生共同發展爲增長點,通過學校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及培訓,以滿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目標與需求,滿足學校課程和整體規劃的需要,深入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促進教師知識全面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提高、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二、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組長:趙順強

成員:劉順強、孫虎威、張同勳

(二)培訓者隊伍:

趙順強、各學科組長、教學教研處和信息組全體成員

三、內容、方式及要求

1、致力於課題研究

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在研究中以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學科新課程標準爲指導,創設生動、開放的教學環境,爲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空間,加強實踐活動,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科學素養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課堂教學以此爲指導,不斷總結。本學期重點是繼續開展各教研組以往的課題研究內容,按有關程序直至結題。

2、新課程標準與新教材的培訓

新教材的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績,本年度將進行邊實驗邊培訓的方法,在實驗中總結,在培訓中昇華,讓實驗教師逐步成長,讓全體教師對新教材、新教法有更深的認識,教育理念有大的轉變。重點是對新教師的培訓,以自學爲主,教研組長要把好關,新上崗三年內(含三年)的教師學期末寫學習體會一篇。

3、加強校本交流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水平並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要求教師多聽課、多開課、多研課,積極對自己、對他人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反思,撰寫反思報告,並進行交流。

4、加強評價方法的研討

組織全體教師參與對教師和學生評價方法的研討,尋求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

5、注重經驗的積累與推廣

要求每位教師通過閱讀、觀看、實踐、反思等各個途徑後,要及時撰寫論文或經驗總結(每學期至少一篇),並通過教師座談會或學科組活動進行交流,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四、校本培訓的主要措施及安排

1、加強學習,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①深入學習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利用每週五一小時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運用現代教育資源,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

②狠抓校本培訓,重點發揮骨幹教師、老教師、中高中一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提倡年青教師與有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主動結爲師徒對,每雙週五一個小時進行

集體學習培訓。

③教學教研處將爭取到兄弟學校教師骨幹到我校進行教學教研、會考備考複習指導,與老師們共同交流教學教研的體會。

④深入學習領會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深刻領會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愛崗敬業,認真備課上課,認真完成教學常規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建立和完善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①教學教研處將逐步完善和健全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加強對教研組、備課組的管理、指導和評價工作,充分發揮羣體的力量。要求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爲單位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每學期不少於8次。要從教學的現實問題出發確定研究課題,努力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強集體備課,提倡互幫互學互研,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等各種形式的觀摩研討活動,教師每學期上1-2節有研究主題的研討課,聽課評課不少於10節,不斷提高整體教學教研水平。每期表彰一定數目的優秀的學科教研組。

②以課題研究爲平臺,以校本教研活動爲載體,紮實組織本校示範課、研討、反思課。骨幹教師上示範課、成熟教師上研討課、年輕教師和任新學科教師上反思課。人人蔘與,普遍提高。尤其要着力總結老教師的教學特色經驗,整理相關成果,成爲培養新教師的寶貴資源。落實課題研究常態管理,各課題組認真清理各級課題實施情況,按計劃完成各步驟的研究,能結題的課題及時組織結題;嚴格按課題檔案目錄完善檔案。嚴格課題研究考覈,納入教師個人考覈。

③將聯片教研製度作爲一項基本的制度確定下來,本學期,繼續適時組織好與周邊學校的聯片交流活動,每次活動要變換不同的年級、學科,確定好一個專題,準備好幾節上檔次的研討課,要虛心向外校優秀教師學習教學藝術,搞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相關學科組教師要積極準備和參與。

④以豐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動爲載體,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實踐能力,推動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廣泛開展以“優質課、優秀教學設計評比、優秀論文、優秀案例、優秀反思交流、優秀課件、精彩說課、優秀校本教研活動、優秀課題、同上一堂課、優秀教師教學展示、典型課例教法比較、優秀教師與專家合作論壇”等爲主要形式的各類教研活動。積極組織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力爭上檔次,出成果、展丰采。

3、進一步抓好遠程教育資源的學習和利用,努力提高我校教師整合資源服務教學的能力。

4、繼續以“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校本課程”爲切入點,深化對課程建設的研究和開發。

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加強文學藝術、體育教育、語言文字工作,把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落到實處,把學校體育工作作爲全民健身運動的重點,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

5、以科技創新活動爲平臺,並統籌成立科技創新課外興趣組,力爭多出好成果。 理化生學科組要把科技創新活動的輔導納入平時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音、體、美、書法教學中要把指導排練節目和創作作品作爲重點內容,爲學校藝術節和全市藝術早作籌備。鞏固和提高藝術課的開課率和教學質量。

白沙中學

2014.2

第五篇:金勝中學校本研訓總結

2014-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校本研訓

工作總結

金勝中學

2014年12月

課改工作的實施,爲每一所學校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也給每一位教師帶來了挑戰。發展與困難同行,機遇與挑戰共存。作爲一所正在前進中的學校,金勝中學以此爲契機,如火如荼的開展校本研訓活動,讓課改一步步地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教師和學生的心靈。

一、領導定位準確,引跑校本新方向

學校領導結合課改理念,確定了我校備課的五大環節教學法即背誦應知應會知識、導入新課、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其中教學過程又包括六環節教學即出示目標、自主學習、交流展示、質疑點撥、鞏固歸納、課堂檢測。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爲課堂的適度生成留存空間和餘地。教師要有公平意識,克服學生課堂參與機會的分配失衡、教學目標單一和方法單一等不公平現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實現差異的學生差異地發展。學校教育的真正價值在於讓學生通過思考已有的各種知識來發展自身的理解力、判斷力和獨創精神。教育不是灌輸,不是單向信息傳遞,不是專制、不是強權??課堂是師生一起成長的天地。師生在這裏快樂工作和學習,課堂師生洋溢的激情,發出的笑聲、驚歎聲、驚訝聲、爭論聲,打破舊有的沉悶。課改課堂就是平等的課堂,互動的課堂。

二、多重舉措並行,注入課改新活力

落實新課改,學校堅持培訓、上課、研究一起上。“培訓”就是校本培訓,這是課改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上課”就是根據培訓學習後的實際操作,這是課堂教學改建的重點;“研究”就是根據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進行集體研究,這是課改的關鍵。

1.“送出去”“請進來”培訓,讓教師“走近”新課改

在這一學年,我們學校領導、教師多人次到名校,學習各地先進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以此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瞭解新課改的操作模式。

我們教導處組織的金中學堂請全區名師電廠中學的語文老師武亮軍以及區教研室主任賈鋒萍來校講學,我們聽他們解析新課改理念,我們看他們在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同時我校的教導主任孟學平、趙曉梅、武美紅老師也從不同角度做了講座。

我校教師積極參加省級、市級、區級等各類培訓學習,老師們更多地瞭解新課改的重要性、學習一些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開始“走近”新課程改革,並且應用到自己的課堂,與我校提倡的六環節教學法相結合,做出自己的特色。

2.上課,讓教師“走進”新課改

①邀請聽課。我們要求年輕老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主動邀請老教師聽課。這樣可以“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探討課堂教學、共同研究新課程改革。

②賽課。本學期,學校各教研組開展輪教活動,各組推出一名參加學校的優秀課競賽活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參與率達100%。經過教研組初賽,10月,11個學科的9位教師參加了決賽。決賽的每一堂課都圍繞我校的六環節教學法教學,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和生本課堂的理念。

③“同題異構”。 開展“同題異構”爲主題的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活動。同科的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對新課改及生本課堂的理解,自己備課並上課。儘管同一學科同一課題,由於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以及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同一課題不同內容的課。我校於2014年10月中旬到11 月中旬組織了全校同科教師的同題異構大賽,大賽有方案、有過程性資料、有總結。每天下午第三四節課按安排講課,要求沒課教師必須聽課,並且公平、公正的打分。及時進行評課。

3.研究,讓教師“走出”新課改

教學的研究有老師個人的研究、反思,我們的教研組每週定時開展有學校領導參與的集體教學研討活動,同時我們也開展校際間的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讓老師們同伴互助,教學研究促進老師們深入思考。當我們“走出”課堂,研究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總結課改經驗,我們對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它更有利於推動課改的深入開展,帶動教學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三、行走在路上,收穫課改成果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我們探索出了我們的教學模式,我們的影響在擴大。

我們的“六環節教學法”已經走進了每個教師的課堂中,行走在課改路上,我校許多教師在晉源區教學設計大賽中獲獎,在晉源區教學大賽上獲獎,“語文報杯”大賽中多名教師和學生獲獎。

我們且行且歌,我們收穫着艱辛,我們也收穫着快樂。

向您推薦更多文章:

校本研訓總結

校本研訓總結

共青團校本研訓

2014—2014校本研訓總結

校本研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