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研討發言:以新質生產力助推xx市高質量發展

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研討發言:以新質生產力助推xx市高質量發展

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研討發言:以新質生產力助推xx市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並且要求對此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因此,學習與理解新質生產力理論,研究如何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我市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都有緊迫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生產力理論的發展變化和基本內容

何爲生產力?狹義上,生產力是指再生生產力,即人類創造新財富的能力。從橫向來看,生產力分爲個人生產力、企業生產力、社會生產力;從縱向來看,生產力分爲短期生產力和長期生產力;從層次來看,生產力分爲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生產力是生產力系統的功能,組成生產力系統的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生產力就是在三者的共同作用和引導下,生生不息,向前發展。

生產力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勞動資料,這是人們用來影響和改變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的總和。二是勞動對象,指的是那些被勞動者的勞動加在其上的物質資料。三是勞動者,也就是具有勞動能力、並以從事勞動活動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個人。這三個要素共同構成了生產力系統,它們相互作用和發展,推動社會的經濟活動和技術進步。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這種矛盾運動循環往復、不斷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逐步走向高級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

人類生產力的演變,主要分爲農業時代、工業時代與信息時代三個階段。生產力的演變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過程,涉及舊生產方式的淘汰和新生產方式的創新,以及社會生產關係的調整和完善。這個過程既受限於生產力的發展,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着人類社會的進步。

二、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基本元素和特點

新質生產力,是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的新詞彙。總書記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可作如下定義:它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爲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有三個基本元素:一是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二是新型生產工具,特別是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賦能發展新興產業;三是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係,通過改革開放着力打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必須推廣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人工智能賦能全產業體系。發揮科技創新對機器人、元宇宙、車聯網、物聯網等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發展壯大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獨角獸”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三、結合市情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爲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我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看到,制約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大量存在,需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

要加快集聚科創資源,一體推進科創項目、人才、平臺招引,鼓勵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實施產學研合作,深化與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合作,打造開放式社會創新模式。

要提升產業集羣競爭力,實施產業立市、製造強市戰略,做強做優船舶海工等6大千億產業集羣和高端家紡等優勢產業鏈,加快傳統產業更新升級,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搶先佈局人工智能、先進通信、低空經濟、氫能和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厚植髮展新優勢。

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碳達峯方案,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深化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提升能源循環效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要優化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加快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加快補齊高等教育短板,推動我市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優化職業學院的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產教高效協同,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的人才。

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改革。紮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機構改革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務質效,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