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奮力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奮力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奮力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面對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趨勢,總書記站在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創造性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理論,深化了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譜寫了xxx經濟思想的新篇章。廣東是一個有着近1.27億人口、GDP總量達到13.57萬億元的超大規模經濟體,肩負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重要使命,更要全面準確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自覺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方針,切實增強高質量發展“硬實力”,奮力成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以科技強、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現代化新廣東形象,展現經濟大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於當先鋒、打主力、挑大樑的使命擔當。

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每一次新的生產力質態的形成、社會整體生產水平的躍升,總是以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爲基礎。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邁上新徵程,廣東要科學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國家戰略需求、實踐發展需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科技支撐。要深化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實踐路徑,推進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以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璀璨行動”等工程爲抓手,深度參與“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儘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要堅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加快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快發展省實驗室等多層次創新平臺支撐體系,統籌推進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資源共享,攜手港澳科技力量發起設立國際大科學計劃,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要圍繞前沿領跑領域部署創新鏈,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着力激發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加快在人工智能、腦科學、量子信息等領域掌握一批顛覆性、非對稱“撒手鐗”技術。通過打造國家重要創新動力源,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爲重繪全球科技版圖增添廣東元素。

加快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基礎

產業是經濟發展和生產力變革的主要載體,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總書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刻揭示了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關係。廣東要堅持實體經濟爲本、創新驅動爲要,充分發揮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作用,着力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和政策統籌力度,錨定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的目標,加快發展壯大集成電路、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前沿新材料、生物製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要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爲牽引,瞄準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搶佔制高點,着力造平臺、建體系、拓場景、強支撐,構建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生態系統,前瞻謀劃打造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五大未來產業集羣。要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食品、傢俱、家電、紡織服裝、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智能化升級、綠色化改造,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升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

加快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轉型,擦亮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本底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總書記深刻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新徵程上,廣東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讓綠色成爲廣東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鮮明底色、重要特徵。要以綠色發展方式轉型不斷激發新質生產力,加快佈局發展一批低碳零碳負碳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等創建,發展壯大綠色製造業和服務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要以綠色發展政策引導新質生產力發展,從財稅、金融、人才等方面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加強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引導各類基金、金融資源投向綠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綠色低碳成果轉化應用、綠色製造業發展等領域,深化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碳普惠等建設,鼓勵企業提高技術、自願減排。要以綠色生活方式轉型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樹立綠色消費觀,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等創建行動,系統推進“無廢城市”“無廢灣區”,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通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東樣板,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加快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鍛造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一大批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突破顛覆性技術和推進基礎性研究的高素質人才。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廣東要牢牢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機遇,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培養造就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規模龐大、結構優良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要深入落實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優化實施“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等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構建多層次多渠道鏈式人才發展機制,加快引進培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培養造就戰略人才力量。要深入推進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動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才培養擴容提質,培養造就適應國家戰略需要、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潮流的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要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在學科設置、培養模式、教育評價等領域探索推進一批改革試點,加強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打造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簽證制度,完善外國專家管理服務機制,用好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加快匯聚國際高端人才。要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通過完善人才引育、管理和服務機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斷夯實築牢廣東新質生產力發展人才“金字塔”的底座根基。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新質生產力呼喚新型生產關係。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廣東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動力。要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的重大機遇,牽引帶動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接續推進改革開放,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爲重點,推進完善勞動、資本、土地、技術、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粵港澳大灣區內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要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新,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科研組織方式、科研評價體系、創新要素配置、成果落地轉化等方面加強改革探索,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新質生產力。要以數字化改革爲抓手,推動政府職能體系、工作流程和制度規則重塑,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攜手港澳打造世界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