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班主任基本工作方法論12條

1.掌握瞭解班級、學生情況

班主任基本工作方法論12條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務就是掌握班級整體瞭解和學生個體的情況。

瞭解、獲取班級與學生信息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做思想工作的過程,也是解決相關問題的起點,同時可以減少班主任在班級工作的主觀隨意性,及時化解潛在的班級問題。

2.制訂班主任工作計劃

每學期開學初班主任都會制訂本學期的工作計劃,但有的只是爲了應付上面的檢查。其實制訂班主任工作計劃,有着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這有助於幫助班主任思考、明確、把握班級發展的大的方向,使自己的工作不迷失方向,也有助於班主任提前思考班級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注意的大概問題,爲班級的長遠的發展謀劃。

3.確定工作重點

班主任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級工作中,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集中力量抓重點,有了工作重點,就有了工作的着力點,重點工作做好,非重點工作也會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工作重點要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想當然。

一般來說工作重點可以分爲短期的和長期的,短期的比如每週、每月,長期的就是每學期、每學年甚至是學生在校這幾年。

班主任可以先從每週的工作重點入手,針對班級裏近期亟待解決的問題,提早向全班同學和家長說明下一週工作的重點,強調完成工作的措施及要求,告知學生這樣做的目的,並提醒學生注意相關事項。

比如,新學期開學的第一週,工作重點應該是學生學習狀態的調適;開學第二週,重點工作可以是班幹部、科代表與值日生的培訓……

4.分類整理、保存班級管理的相關資料

此項工作主要有3個目的:

一是可以隨時查閱班級和學生的各種信息,並作爲教育、談話、溝通的參考材料。

二是可以爲今後的工作提供參考,便於自我總結與反思,從而爲今後的班級管理積累經驗,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三是可以爲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留下憑證。

5.爲日常工作劃定固定時間

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不輕易更改。比如:備課的時間,批改作業的時間,批閱班級學科課堂記錄與班級日誌的時間,召開班委會的時間,班級一週點評時間等。

以筆者爲例,每天學生早讀時,我會利用大概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批閱前一天的班級各學科課堂記錄與班級日誌,按照具體問題,想好具體應對措施,如果有需要找學生個人單獨談話,我會利用早飯後的時間及時跟進。

再比如,每週我都會在放學前,進行一週情況的點評,既有問題分析,又有具體要求,既有批評處罰,又有表揚表彰,像班級每週之星的表彰就是在這個時間進行。這樣做不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起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6.及時處理問題,不拖沓

班級的問題想躲總是躲不掉的,該完成的必須完成。拖沓懈怠,會讓工作一點一點地積壓下來,最後處理時會非常麻煩。

其實很多事情可以隨手做,比如,一邊和學生、家長談話,一邊做記錄;一邊陪着學生自習,一邊分析學生的成績和班級問題,等等。

“化整爲零”的工作方法讓人不會感到工作量的巨大,也有助於減輕我們的工作焦慮與職業倦怠感。

7.制定每天目標任務清單

每天早晨進班後,結合學校、班級、學生與自身的實際情況,靜下心來思考五到十分鐘,自己需要在一天內完成哪些主要事情,並在便利貼上列出來,一件一件地去完成,每當做完一件事,就從任務清單中劃掉一件。

這樣做不僅不會遺漏掉重要的事情,而且會減少工作的盲目性。目標任務清單的完成,也會讓我們更有工作的成就感。

以筆者爲例,談談某天自己制定的目標任務清單。某天我制定列出了五條工作任務清單,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學校年級工作的兩項落實,即學校文明創建要求的落實與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求的落實。

第二類是班級工作,即完成班級五個學生的交流談話。

第三類是關係自身教學的兩項工作,即完成下週上課課件的製作與修改、做完並分析好下週要講的月考模擬試卷。

8.注意打好時間差

學生上課時,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時班主任可以適當放鬆,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但當學生自由活動或者是沒有教師的自習課堂時,班主任應該保持相當高的注意力。

班主任可以重點關注這些時間段:學生跑操時間,午休前一段時間,室外課自由活動時間,大掃除快結束時,離校之前與返校之後,晚自習放學回寢室時,等等。

有經驗的優秀班主任一般都會不定時地出現在這些關鍵的時間節點,通過觀察與簡單的交流,既能起到適當的提醒的作用,又不會讓學生摸清班主任的工作規律,也便於班主任發現平時不易看到的學生更真實的一面,爲後續開展班級工作提供信息參考。

9.多表揚少批評,多指導少指責

一般情況之下,見到學生不好的行爲時,班主任第一反應通常是批評,以至於有人調侃說“批評人”是班主任的職業病。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要明白,我們的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肯定會有很多做得不好或者不夠好的地方,如果遇到問題就一直批評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道理很簡單,沒有人喜歡一直被批評,包括成年人。

我們其實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有時表揚好的,就等於批評差的,比如兩個學生做同樣的一件事情,一個做得好,一個做得不好,批評那個做得不好的學生與表揚那個做得好的學生,哪一種效果更好一些呢?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長期批評中成長的孩子,容易自卑、消極;而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往往自信、陽光。

同樣的道理,學生做得不好,班主任如果只知道指責,也無益於學生的進步。很多事情,學生若是會了,自然會做得好。

如果學生做得不好,主要會是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態度問題,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爲不會做或不知道怎麼去做。

對於後者,指責又有什麼用呢?他還是不會做,正確的方法是指出他們的問題,把如何做教給他,指導他,也可以讓做得好的同學做示範給他看。

實踐證明,指導比指責有用得多,對於學生的指導,越是具體,越是詳細越好,泛泛說教或者單純指責幾乎毫無意義。以筆者爲例,對於班幹部和科代表的各項工作,我都會花一定的時間進行專門培訓和指導,在做得不好的時候尤其如此。

10.學會對班級事務進行分類處理

進行科學分類,是優秀班主任的重要習慣之一,也是一種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有助於幫助班主任從繁瑣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

以下介紹四種常見的分類方法。

01 按“由誰做”分

面對一項工作,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應該不是“我該怎麼做”,而是“可以由誰來做”。這種轉變是有戰略意義的,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按這種思路,班級工作可以分成三類:

① 班主任必須親自做的;

② 班主任能做、學生也能做的;

③ 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做的;

02 必須處理的事務

① 常規事務,班主任每天、每週或每月固定要做的。其中大部分是學校的常規工作,比如早讀,兩操,組織班會,撰寫計劃,總結,與學生談話等。

② 偶發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又必須馬上處理的。如學生打架,師生衝突,家長來訪,學校臨時佈置的任務等。

03 按內容分

按內容分,班級事務可以分成學習類、勞動類、體育類、宣傳類、文娛類、生活類……這些事務中有相當一部分可以交由各個班委會成員去處理。

04 按輕重緩急分

根據解決的時間和難度差異,班級事務可以劃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型。例如:

① 主要的和次要的;

② 立即要解決的和可以以後解決的;

③ 馬上能解決的和暫時無法解決的(存檔、創造條件、等機會);

④ 可以一次性解決的和需要反覆做工作的;

⑤ 非解決不可的和可以暫時忽略的。

11.從個案中找規律,用規律指導個案

一些班主任只會埋頭做事,不去思考,特別是不善於發現、總結班級中出現的問題的規律性,導致問題反覆出現,今天花了很多精力處理了一個問題,明天又會冒出另一個問題,又要去處理。

日復一日,班主任就陷入了低效、重複勞動的“苦海”,職業倦怠感不請自到。

這樣的班主任就不是“職業的班主任”,因爲他只會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而不是一類事一類事地去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看上去也是在天天做事,其實大多是低效勞動。

12.善於學習

班主任工作需要時刻充滿激情,但只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本領,也就是工作智慧。否則很容易在繁瑣的班級管理中消磨掉自己的激情,陷入職業倦怠。

特別是當前的形勢,社會飛速發展,讓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不學習就做不到與時俱進,就會落伍。學習纔是唯一持久的競爭力。

所以,班主任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讓學習成爲一種需要,既做本學科的專家,又做一專多能的雜家,從而切實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