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推薦2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3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信息化教學設計(推薦23篇)

篇一: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

上週的課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在進行網絡信息化教學設計前,首先要對教學設計的概念有所瞭解。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應該知道: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想得到一個怎樣的效果?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對教材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目標的闡明;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者分析。從而制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的程序、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等因素的'總體考慮。應綜合考慮學習目標、內容、學習者特點、實際條件等因素。而對於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更難!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前,要知道什麼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一個過程。

是人們在一個系統中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和依此信息技術推動信息資源的傳播整合和再創造的過程。教育信息化就是依據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應用IT技術,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數字化和改進,其目的是爲了提高學習效率和共享教育資源。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藉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爲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爲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爲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

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總之,在教學上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尤其是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來支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協作”在學習中的作用把學習內容與實際情境相聯繫,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爲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強調發展性評價,主張評價的過程性和多元化,會使你的課堂變得精彩無比的。

MSN(中國大學網)

篇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政策導向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2010年7月公佈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獨列爲一個章節,針對基礎設施、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三個方面做出具體的要求。在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針對信息化教育印發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的頒佈,可以說將信息化教育推到一個時代的浪尖,成爲信息化教育的綱領性文件。2012年的5月,教育部又出臺了《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從而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即落實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升職業教育的電子政務能力、數字化校園以及人才信息素質的培養。通過國家相關文件的出臺,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於職業教育信息化設計的重視,教育部也不斷出臺新的文件對於信息化職業教育進行革新和保障。對於我國而言,職業教育的信息化推廣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國家、各相關教育部門、職業院校、教師等多方聯手,共同開啓我國教育事業的信息化時代。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符合國家教育的素質要求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模式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學生爲主”的人文精神追求是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在職業教育中,充分地調動各種人力資源、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指導,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自身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2、多種教學模式的配合

信息化職業教育課堂不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是將教學目標分散化組合成多種活動單元,通過活動化的信息教學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以“任務”進行學習、以“目標”進行探索,形成多種信息化的職業教育模式,例如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資源分享式學習等。注重因材施教,對於特殊的學生進行特殊的對待,調動學生的信息化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轉變角色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中,教師處於被動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教師要合理地轉化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指揮者變爲課堂的觀察指導者,在信息化的職業教育課堂中,善於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應機而變,掌握好整個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整體性,這個整體性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進度、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活動類型、教育評價等方方面面。教師在課堂中要協調組織,而不是一味地講課,進行自我知識“表演”。教師還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信息化職業素質,拓展自我視野。

4、教師與學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意識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的時代,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意識,能夠順應時代變化,接受新的知識革新和技術變化,教師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例如,Office辦公室軟件技術、網頁IE瀏覽、電子郵箱的使用等。

5、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將職業教學目標與各種多媒體信息設備結合起來,進行多媒體的信息展示,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將職業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創新、新穎、有趣的環境中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對於教學目標和信息化多媒體技術而言,兩種的結合並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一種相輔相成的包容關係,在進行信息化環境整合時就已經將多媒體設備進行了優良整合,在這個工程中不可避免地進行了職業教學知識的傳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活動的啓發者和控制者已經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本人。學生通過自身對於信息化教學的理解,自主地選擇職業教育知識。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職業教育的完美結合,不僅優化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而且對於信息化教學設計有着推動性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學和教學設計理念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通過網絡和多媒體對於職業教育進行輔助化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在於教學,一切都是爲教學服務,不論是網絡化的推廣還是多媒體的靈活運用,都是爲教學創造便利,如果信息化教學脫離了教學本身,那麼它就毫無意義可言;對於信息化教學設計來說,其重點內容就是信息化的推廣,與傳統的教師口教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解放教師的職業固定,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角色轉變,由指揮者變爲引導者,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指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採用以“探究、合作、自主”爲主要的課堂學習方式。當代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平臺在教育中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目標,教師轉變了以前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充當指引者、統籌者、分析者、審閱者的角色,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探知自己喜歡的知識,教師再加以引導指揮,在無形中將知識進行內化,改變了枯燥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創新式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學習,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當然這種創新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課本就是世界的弊端,使得學生有更多的精力瞭解課外知識,從課外汲取課本上根本學習不到的知識,也可以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使每個學生個體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

四、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發展策略

1、以學生爲課堂主體

在信息化職業教育發展的今天,課堂角色已經充分地轉變,學生已經成爲職業教育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因此信息化教學計劃應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合理安排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化設計情景,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於課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

2、轉變教師教學模式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將“終身教育”奉爲信念這是首要的準則,其次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模式上多下功夫、花費精力和時間,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把課堂死氣沉沉的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加強自身的學識完善,多進行職業教育專業知識的進修,開拓多元化職業教育知識角度的視野,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創新。最後,高職院校及院校老師還應該通過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展示比賽做好信息化職業教學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網絡職業教育學習氛圍,讓高職學生體會到網絡職業教育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3、加強學校師資力量

要使信息化更好地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構建中,高職院校就要加大對信息化設備和資源的投入,及時更新職業教育教學的信息庫和資源庫,使學生能夠及時地補充最新的資源和訊息,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豐富專業職業教育知識。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加強對於職業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只有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實踐素質能力增強,才能使信息化的教學更好地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之中,才能轉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

4、優化教學方案

爲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組織多種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將學習的內容與信息化設備配合使用,通過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求職慾望。教學方案的優化,不僅可以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將學生帶入信息化的課堂,通過多媒體設備瞭解更多的職業教育知識,增強學習的興趣感。

5、完善學習評價體系

信息技術設計環境下的職業教育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互評體系。在評價主體改變上進行完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形成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體系。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計劃的評價體系完善,不僅能夠使學生和教師有階段性的目標和總結,還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代教育發展的今天,將信息化教學與職業教育教學相結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和技術,將教學模式多元化,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新道路,爲以後職業教育事業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當然信息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的構建中並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高職院校多方聯動共同優化和完善,盡職盡責,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篇三: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教育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和側重點,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爲目標,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在授課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力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快樂中學習成長。

二、教材分析

武術是中華傳統以及,有着悠久的歷史,學習武術更有助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增強民族優越感和民族認同感。健身拳相對比較簡單,再此之前學生已經有了一定身體素質的積累以及武術的接觸,對於本節課學習也有着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健身拳》,有助於增強學生身體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尤其對於培養上下肢協調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水平四階段的學生,此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經過多年的學習,思維模式有所提升,並且對於抽象事物能有了一定的認知,由於其好奇心強,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充分的進行問題的思考,學習興趣比較高。並且在此階段學生漸漸步入青春期,逐漸的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更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競爭意識也比較強烈。因此,應當充分的藉助學生的好奇心以及競爭意識來進行展開教學。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說出健身拳技術動作的名稱以及要領,80%學生可以掌握4~5式健身拳的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模仿、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反覆練習,提高學生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熱愛體育,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正確規範做出武術動作

【難點】

連貫協調做出武術動作,並打出精氣神

六、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通過精練適度的語言講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優美的示範,利於學生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糾正習得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完整練習法:通過完整動作的學練,幫助學生建立動作的整體概念和動作間的練習。

4.遞進分解練習法:便於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5.分組練習法:通過體育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並進行組間競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並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集合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強調紀律安全,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教學意圖】課堂常規的進行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並以熱情飽滿的態度進行學習,鍛鍊學生做事不拖沓的習慣;課前對於着裝的檢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危險的發生。

(二)準備部分(8分鐘)

準備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體溫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並且也能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有效的避免了在後續聯繫中出現運動損傷:

1.慢跑

方法:四路總隊圍繞體育場進行慢跑2圈,慢跑過程中要求隊伍整齊。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範,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節拍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教學意圖】慢跑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身體熱量,並且整齊劃一的慢跑也有助於培養集體意識以及整個班級的紀律性;配樂韻律操替代了傳統的徒手操,在活動關節和肌肉拉伸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放鬆心情,融入課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示範導入:在《男兒當自強》音樂伴奏下教師進行《健身拳》動作示範,引導同學進行觀看,教師順勢講解中國功夫文化,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導入本節課課題《健身拳》

【教學意圖】通過教師進行富有精氣神的示範,引導學生了解全套武術動作的內容,引起學生興趣和學習。

2.示範及講解

(1)先組織學生以體育小組爲單位進行觀看掛圖並且進行嘗試模仿動作,給予學生5min,對動作形成初步的印象。

(2)講解:教師運用遞進分解法進行講解前五式技術動作。

①預備勢:並步直立,目平視前方。

要點;挺胸、收腹、兩腿央緊。

教師帶領練習2次

②起勢:兩手在胸前相合成“抱拳禮”。緊接上動,兩手握拳迅速收回腰間;同時頭向左轉,目平視左前方。

要點:拳掌變換要準確。

教師帶領練習2次

③戳掌衝拳:

右腳向右後撤一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左前方戳出,目視右掌;接上動兩腿成馬步,同時右掌變拳收至腰間,左掌變掌擺至右肩前,目視左掌;接上動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時右拳向前衝出,左掌收至右臂內側,掌指向上,目視前方。

要點:戳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穩。

教師帶領練習2次

④抽拳彈踢:

左腿支撐,右腳向前彈踢,同時兩臂回抽至腰間,目視前方。

要點:抽拳、彈踢要同時,動作要有力。

教師帶領練習2次

⑤進步蝶掌:

右腳向前落步,腳尖外展,同時兩手如圖,目視前方;接上動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半馬步。然後右腿蹬地成弓步,同時雙掌向前推出,目視前方。

要點:連續上步要連貫,蝶掌推出要有力,兩掌根上下相對。

教師帶領練習2次

【教學意圖】選用遞進分解法進行教學,更有助與學生對於整個武術套路的掌握,也可以更好的降低技術動作的難度,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有助於提高整個武術套路動作的連貫性。講解與練習相結合也有助於學生對於整個技術動作的把握,學習中不斷的進行鞏固。

3.完整練習

(1)異質分組練習,練習過程中組內相互糾錯,教師進行巡視糾錯指導。

練習時間:5min,練習結束後教師進行集體糾錯。

(2)鞏固練習:依照上次練習分組進行練習。

(3)集體展示:教師前面進行示範,帶領學生做完整動作。

4.大比武

每一小組依次進行展示,並且小組間相互評價。教師給與評價及其鼓勵。

【教學意圖】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讓學生逐漸的掌握動作要領,更好地學習本節內容。通過教師的個別糾錯與集體糾錯,能夠迅速幫助學生迴歸正確動作,解決重難點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通過分小組練習、交流、討論、評價,提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置優生展示的環節更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進行比拼。

(四)結束部分(4分鐘)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鬆活動,身心充分放鬆。

2.課堂小結: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總結,表揚優生,激勵全體學生。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通過放鬆環節幫助學生恢復機體穩定狀態,爲下節課做好身心準備。並通過學生和教師的總結,強化本節動作要點。針對本節課進行鼓勵性評價,爲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自我評價的意識。

八、場地器材

體育場、錄音機、磁帶。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十、課後反思

篇四: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製作表格的方法,熟練使用表格工具完成課程表;能熟練編輯製作的表格。

(2)過程與方法: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利用菜單操作及實際繪製的過程中,瞭解繪製表格的方法,熟悉製作表格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對錶格的自由修飾,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成果展示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用不同方法制作行列式的規則表格,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依據自己的特點對錶格進行綜合的設置和美化。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環境:

多媒體演示教室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教師首先指出有些文字信息需要用表格的方式表示,才更加清楚明瞭,然後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表格?引出課程表。

2、建立課程表的雛形

首先明確兩個概念(行/列、單元格),然後指出可在word中利用“表格”菜單指定行數、列數,生成一個空表,就可以輸入內容。讓學生自己動手建立一個類似的課程表,可以只輸入一天的課程。

3、課程表的美化、調整

出示一個修飾好的課程表,讓學生對二者進行比較,指出需要對課程表進行美化和調整,同時引出自動製表適合製作規則表格,對不太規則的表格,則要用到手動製表。

教師演示如何繪製斜線表頭,學生自學合併單元格、表格中文字的對齊、邊框和底紋、調整單元格的行高和列度等。

學生自由設計和製作……

4、課程表的展示

利用教學軟件對學生作品逐個進行展示,讓學生欣賞並作簡評。學生欣賞作品,觀看成果,與自己作品進行比較。

5、教師總結:

用“手動製表”修改“自動製表”製得的表格,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因爲“自動製表”所得的`表格不能滿足所有場合的需要,當然,只要熟練掌握了“手動製表”,單純使用“手動製表”也能製作滿意的表格。

篇五: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瞭解什麼是信息;

2、瞭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和對信息進行獲取、傳送、處置的各種技術;

3、知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4、瞭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學重點與難點:信息的各種心態和其實質含義。

教學方法:

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啓發同學對問題深入考慮。

2、電腦動畫課件教學。

教學準備:

1、電教室內利用電腦播放自制的教學課件。

2、課前打開電腦。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什麼是信息?你知道嗎?(同學回答)

簡單地說,信息就是指對人麼有用的數據、消息。(有用,即有價值。信息具有價值)

2、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舉例啓發後,請同學自身舉例)

只要我們留意一下週圍世界,就會發現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十字路口的信號燈…… 教室裏的板書,掛圖…… 圖書館裏的書報…… 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大自然也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發出各種各樣的信息……

二、新課教學

解釋:

一、信息通常是指數據、消息中所含的意義。

科學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經過計算機技術處置的資料和數據,如文字、圖形、影像、聲音等;二是經過科學採集、存儲、複製、分類、檢測、查找等處置後的信息產品的集合。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自身。它必需藉助某種符號才幹表示出來,而這些符號通常人們用數據來記錄它。

二、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人們獲取、存儲、傳送、處置信息的各種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1、信息的獲取

人腦的大局部信息是通過視覺和感覺器觀獲得的,電腦中的信息主要是通過諸如鍵盤、鼠標、語音識別等電腦輸入設備,掃描儀、傳感器等電子感測裝置來獲取。

2、信息的傳送

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幹發揮效益。

烽火狼煙、飛馬傳書、信鴿遠飛――>報紙、電報、電話、廣播――>微波、光纜、衛星、計算機網絡。

3、信息的處置

信息處置是指將信息縮小、放大、分類、編輯、分析、計算,加工成某種要求的數據形式,如繪製圖形、打印報表等。

電子計算機是信息處置機。

三、信息社會

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當今信息同物質、能源一樣重要,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資源之一,是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甚至人們把今天的社會稱爲信息社會。

信息社會是以信息生產爲中心,促進政治和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社會,信息社會將會給每個人帶來機遇和挑戰。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個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爲基礎,以光導纖維(也叫光纜)爲幹線,集電腦、電視、電話爲一體,以各種圖、文、聲、像等信息爲‘貨物’,覆蓋面廣(遍及全球)的高速傳輸的信息網。

全課總結

1、什麼是信息?

2、信息技術包括哪些重要的技術?

3、爲什麼有人稱現代社會爲信息社會呢?

4、什麼是信息高速公路?

篇六: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行進間直線運球(複習) 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一、教材分析

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是《體育與健康》中確定的籃球教材的教學內容之一。這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爲廣泛而且常見的一種突破技術,它方法簡單實用,具有動作迅速、隱蔽突然的特點。在高中年級學生已能較自如地在移動中控制好球的基礎上,嘗試安排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把其作爲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可提高學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腳的協調配合,對於其它技戰術的學習與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通過該項籃球技術學習,讓學生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生分析

參加籃球選項教學班的學生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籃球基礎,對籃球的興趣也較濃厚,學生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模仿、自學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班級的體育骨幹能力較強,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動作原理及其實用價值。

2、通過學習初步掌握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過3個連續的障礙。

3、在遊戲中體驗成功感,並能在遊戲中嘗試運用所學技能,增強學好籃球的自信心。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通過播放比較精彩的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啓發。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三步上籃的基礎動作留在學生的腦海裏。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動作。

課前:在多媒體的支持下觀看――NBA比賽,將比賽中的基本技術和方法與自己掌握的技術對比,通過對比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 課中:抓住特點,圖文互補,以視頻中的正確動作爲根本形成主觀映像,貫穿行進間運球和換手的時機的教學。首先由前面設置的障礙爲原因引出問題,“我該怎麼辦?”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並讓學生試着找出解決的方法,並結合視頻中的動作設計自己的動作,從而體會到遇到有障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同時,根據正確的技術動作修正自己設計的動作,引導學生找出本技術中的關鍵點,“換手的時機”。以徹底的瞭解和掌握直線運球過障礙變向換手的基本技術。 課後:主題昇華。用精彩的比賽讓學生體會期中的快樂。

篇七:信息化教學設計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大中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地鐵,已爲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動,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我將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一:課程標準。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知識,爲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我將在教學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熱心,細心,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中,收貨乘客的放心,安心和開心,用心服務,一路心隨行。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採用的教材是全國職業教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規劃教材 《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課的章節是7。1節 售檢票作業。用時4課時,2節web 教室理論課,2節實訓室實操課。本章節是該教材的重點教學項目,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學習內容組成: 售檢票作業內容,售檢票作業標準及程序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三: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班級是13運管1班,通過我的觀察瞭解,這是一羣活潑開朗,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我將從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媒體操作能力,知識結構進行分析

個性心理特徵:學生具有自己的頭腦,性格和行爲認知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我會尊重其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搜索,下載,討論等功能。但他們在有用信息的獲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學習了《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城市軌道交通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這些背景知識結構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依據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及素材: 圖片視頻展示:形象直觀,激發學生興趣

網絡探究學習:採用wps 輕辦公功能,提前將學習資源傳輸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

PPT課件:清晰 直觀

仿真軟件:由於學生人數及設備耗資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一人一套,硬件實訓也會造成設備的損耗,仿真軟件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情景模擬:模仿售檢票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與應用。

在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主探究學習,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自我評價,仿真操作等

教與學是相互的,總的來說: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教理念貫穿其中 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分析與確定之後,我的教學活動過程如下

正式授課之前,我會將相關知識使用Wps輕辦公平臺傳輸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以計算機作爲認知工具,進行積極主動和協作式的學習,並可在wps設置討論組,可進行提問並答疑。 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環節

一 新課導入

通過播放《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使

用指南》的視頻導入新課

視頻採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設計爲乘客介紹了設備的操作,使用及單程票儲值票的購買發售,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爲本章節重難點的學習奠下一定基礎。視頻的觀摩學習優於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學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觸設備因失誤造成設備的損耗。複習回顧:

1、請說出車票哪些類型?

2、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的終端設備有哪些?

信息技術的運用: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視頻,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呈現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我將分爲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售檢票作業內容

任務二:售檢票作業的標準及程序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爲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設計意圖: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主線下,使學生能夠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學習策略與技能。

(二)任務完成過程

1、查閱資料,獲取相關信息

2、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提問,討論並總結。

教師予以引導。

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師生交互學習,協作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交換想法,意見,

實現協作學習,避免了受單一思維的限制。

3、講授(PPT課件展示)

(1)售檢票作業內容

圖片教學

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圖片

設計意圖:解決了傳統理論課上無實物設備的問題。使學生對設備及操作步驟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爲實際操作提供了基礎。

(三)效果檢測(實踐操作)

地點:AFC系統實訓室

方式:教師先示範,學生觀摩學習後實際操作

設備: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半自動售票機及仿真軟件 形式:兩人一組(一人乘客,一人站務員),情景模擬

任務:

1、自動售票機作業:單程票購買,儲值票充值

2、半自動售檢票機票務作業辦理:

單程票發售

儲值票發售,充值,退卡

車票分析

車票抵消

測評:測評表(自評和互評)

教學總結及評價

信息化教學運用技術:仿真軟件及終端設備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傳輸評價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評價表可以瞭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綜合評價

篇八: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行進間直線運球(複習)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

一、教材分析

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是《體育與健康》中確定的籃球教材的教學內容之一。這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爲廣泛而且常見的一種突破技術,它方法簡單實用,具有動作迅速、隱蔽突然的特點。在高中年級學生已能較自如地在移動中控制好球的基礎上,嘗試安排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把其作爲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可提高學生控制球能力和手腳的協調配合,對於其它技戰術的學習與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通過該項籃球技術學習,讓學生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爲快樂體育、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生分析

參加籃球選項教學班的學生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籃球基礎,對籃球的興趣也較濃厚,學生比較活躍,具有較強的模仿、自學以及自控能力,又具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班級的體育骨幹能力較強,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動作原理及其實用價值。

2、通過學習初步掌握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技術,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過3個連續的障礙。

3、在遊戲中體驗成功感,並能在遊戲中嘗試運用所學技能,增強學好籃球的自信心。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移動學習□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

通過播放比較精彩的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啓發。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三步上籃的基礎動作留在學生的腦海裏。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動作。

課前:在多媒體的支持下觀看——NBA比賽,將比賽中的基本技術和方法與自己掌握的技術對比,通過對比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課中:抓住特點,圖文互補,以視頻中的正確動作爲根本形成主觀映像,貫穿行進間運球和換手的時機的教學。首先由前面設置的障礙爲原因引出問題,“我該怎麼辦?”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並讓學生試着找出解決的方法,並結合視頻中的動作設計自己的動作,從而體會到遇到有障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同時,根據正確的技術動作修正自己設計的動作,引導學生找出本技術中的關鍵點,“換手的時機”。以徹底的瞭解和掌握直線運球過障礙變向換手的基本技術。課後:主題昇華。用精彩的比賽讓學生體會期中的快樂。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複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開始上課→講述籃球→幻燈片的播放→籃球視頻的播放→共享文件給學生→教師示範→學生示範→學生闡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學生點評→教師點評→下課

引出主題導入新課

師生相互問好

講述籃球

幻燈片和籃球視頻的播放

共享文件

教師示範動作

教師點評

教師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下課

全體起立,全體坐下

思考與學習

學生示範動作

學生闡述思路和想法

學生間相互點評

教師點評

教師總結本單元的知識

ppt和視頻播放

欣賞作品

觀察

欣賞優秀的學生動作

觀看多媒體

幻燈片和籃球視頻的講解

1、〖導入〗同學們想不想學習籃球技能,讓自己在球場上可以叱吒風雨?那麼下面我就帶領你們走進籃球是世界。

2、任務一:教師講解籃球的基本知識,籃球的基本技能

3、任務二:通過幻燈片和籃球視頻講述三步上籃的知識

4、任務三:教師示範正確的技能動作

5、任務四:學生們自己練習

思考

觀看幻燈片和視頻

思考

實踐練習

ppt的播放

設計評價

1、請動作好的同學說出想法,動作的變化?

2、要求其他同學從思考、觀察、示範等不同角度進行簡單的評價

表達動作的思路,相互評價

課堂小結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到了那些知識,有沒有在腦海中掌握了這個技能?

總結本課的收穫

佈置作業

思考:如果障礙很靈活,我們該如何辦?

考慮用一些假動作來“欺騙”障礙,以達到自己過障礙的目的。

七、教學特色

(如爲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爲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本課我採用逆向思維教學方法,通過分組比賽、發現問題、完整動作、分解動作、慢速練習、快速練習的教學步驟,啓發學生思維,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如“遇到當對手堵截前進路線時,無法突破並丟了球,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情況下運用這一技術?“變向時與換手後拍球的部位相同嗎?“這一連貫動作有何目的?“怎樣才能做到“突破時隱蔽、快速、連貫?”。“除了今天學的變向運球,還知道哪些變向運球。從而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讓學生藉助已知去探索未知,達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篇九:《老王》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點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二、過程與方法:

(一)反覆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分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深入領會人物感情

通過獨立閱讀,發表有獨創的見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羣體

學習目標:

1、走近作者

2、美讀課文

3、重點字詞

4、走近老王

5、品味老王

6、懷念老王

7、感悟老王

8、關注“老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

2、難點:揣摩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造詞造句的匠心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教法分析

1、以語言品味爲主,採用啓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啓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

學法分析

教與學是相長的,爲了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言基礎,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教學過程:

(一)1、進場導入:蘇芮的《奉獻》——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愛的人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

補充: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_”時期,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爲是“反動學術”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

2、教學導入:楊絳的自述

1966年_開始,我和默存也在劫難逃1966年8月9日,我被“揪”了出來,3天后,默存也被“揪”了出來那時候,他在文學所,我在外文所,同屬學部,命運也相同每天上班,各自掛着自己精心製作的牌子,我原來是個“資產階級學者”,自幸級別不高尖頂高帽都需繳還帽子上的名目經過規範化,我就升級成了“資產階級學術”,和默存一樣自己用毛筆工整地寫上“資產階級學術”等罪名,然後穿上繩子各自掛在胸前,互相鑑賞他的專職是掃院子,我的專職是掃女廁一天,默存在被揪鬥中,頭髮給人剃掉縱橫兩道,成了“十”字怪頭,我趕緊將他的“學士頭”改爲“和尚頭”,抹掉了“十”字有一晚,同宿舍的“牛鬼蛇神”都在宿舍的大院裏挨鬥,有人用束腰的皮帶向我們猛抽默存背上給抹上唾沫、鼻涕和漿糊,滲透了薄薄的夏衣我的頭髮給剪去一截鬥完又勒令我們脫去鞋襪,排成一隊,大家傴着腰,後人扶住前人的背,繞着院子裏的圓形花欄跑圈兒,誰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發號施令的是一個“極左大娘”——一個老革命職工的夫人;執行者是一羣十幾歲的男女孩子我們在笑罵聲中不知跑了多少圈,初次意識到自己的腳底多麼柔嫩等我們能直起身子,院子裏的人已散去大半,很可能是並不欣賞這種表演我們的鞋襪都已不知去向,只好赤腳上樓回家

有一家的大娘卻狠,口口聲聲罵“你們這種人”,命我爬進鐵絲網攔着的小臭旮旯,用手指抓取掃帚掃不到的臭蛋殼和爛果皮押我的一個大姑娘拿一條楊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上辣辣的痛

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剃了“陰陽頭”的,一個是退休幹部,她可以躲在家裏;另一個是中學校長,向來穿幹部服、戴幹部帽,她可以戴着帽子上班我沒有帽子,大暑天也不能包頭巾,卻又不能躲在家裏默存急得直說“怎麼辦?”我說:“兵來將擋,火來水擋,總有辦法”我從二樓走上三樓的時候,果然靈機一動,想出個辦法來我女兒幾年前剪下兩條大辮子,我用手帕包着藏在櫃裏,這會子可以用來做一頂假髮我找出一隻掉了耳朵的小鍋做楦子,用默存的壓發帽做底,解開辮子,把頭髮一小股一小股縫上去我想不出別的方法,也沒有工具,連漿糊膠水都沒有我費了足足一夜工夫,做成一頂假髮,害默存整夜沒睡穩(因爲他不會幫我,我不要他白陪着)

我笑說,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洗臉可以連帶洗頭,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個光頭果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只是變了樣我自恃有了假髮“陰陽頭”也無妨可是一戴上假髮,方知天生毛髮之妙,原來一根根都是通風的一頂假髮卻像皮帽子一樣,大暑天蓋在頭上悶熱不堪,簡直難以忍耐而且光頭戴上假髮,顯然有一道界線剪下的辮子擱置多年,已由烏黑變成枯黃色,和我的黑髮色澤不同——那時候我的頭髮還沒有花白

街上的孩子很尖利,看出我的假髮就伸手來揪,幸有大人喝住,我才免了當街出彩我託人買了一隻藍布帽子,可是戴上還是形跡可疑,出門不免提心吊膽,望見小孩子就忙從街這邊躲到街那邊,跑得一溜煙,活是一隻過街的老鼠默存願意陪我同走,可是戴眼鏡又剃光頭的老先生,保護不了我,我還是獨走靈便

他們全所是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七號走我們“連”是一九七0年七月十二日動身下幹校的幹校的地點在河南羅山,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阿圓還有得一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圓一人;王得一已於一月前自殺去世工宣隊領導全系每天三個單元鬥得一,逼他交出名單得一就自殺了默存燒鍋爐,我種菜,第一項是建造廁所,挖井澆菜

“_”結束後,我們獲得了自由,終於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中

3、教師結語:在那樣一個特殊年代,作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本來是受人尊敬的知識分子,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鄙視的對象,受人冷眼,而這個時期,卻有一位樸實的勞動者,給了作者一家溫暖,以及力所能及的小小幫助他一位車伕,楊絳爲他寫下了散文《老王》

(二)環節一“走近老王”:面對陌生的老王,我們有那麼多的揣測和關切,現在我們就循着楊絳的筆墨,一起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

閱讀課文,走進老王的心靈並讓學生找出生字僻字

傴 yǔ 攥 zuàn 惶 huáng 恐

荒僻 pì 塌tā敗 取締 dì

骷髏 kūlóu 翳 yì 滯zhì 笨

愧怍 kuìzuò

篇十:《老王》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文章如何刻畫人物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品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羣體。

教學重點: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畫;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並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教學難點:

1、體會老王與作者夫婦之間的相互關愛,體察作者的愛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 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同學們,正如歌曲中所呼喚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以真純的情感善待、關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他人,那麼人世間真的會多一份陽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殘酷。愛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能夠去關注平凡的人,那麼我們才能真正領悟生活的真諦,今天就有這樣一個機會來關注一個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學到些什麼呢?

二、知識積累

1、作者簡介

楊絳,生於1911年,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作品有《我們仨》,《澡堂》。

2、背景介紹

《老王》作於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作者在_的背景下寫的。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_”時期,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爲是“反動學術”,被下放到幹校勞動鍛鍊去了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

3、基礎知識

傴(yǔ) 荒僻(pì) 攥(zuàn ) 塌敗( tā )取締( dì )

骷髏(kū lóu ) 滯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三、整體感知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勾畫出與老王有關的信息,並思考問題。

(1)老王的生活過得如何?

(2)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走近老王

指名朗讀讀1—4段,思考: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情況?從這些信息你讀到了什麼?(從職業、家人、外貌、居住條件等方面來看)

職業:蹬三輪車 :謀生手段艱苦

生活艱苦 身體: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個苦人 居所:塌敗小屋 :居住條件惡劣

姓名:老王(沒名):地位低微

精神悽苦 老光棍:孤獨終老 單幹戶

受惡意攻擊 被人瞧不起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車。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着閒話。”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提示: 體現了“我”與老王之間的關係較融洽

“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隻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爲什麼說“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兩個“也許”是不確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測,從可看出老王身世無人知曉,他從來就不受人重視。“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從側面再現了老王生活的艱辛,有病沒錢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閱讀5—22段,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幾個生活片段?從這些片段中體現出了老王怎麼樣的性格特徵?這些片段又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帶送冰快,車費減半 忠厚老實,不貪錢

載病人看病,堅決不要錢,拿錢後還不大放心低聲問我 善良淳樸

給改裝三輪裝護欄,爲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爲人着想

臨死給我送來香油、大雞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徵:忠厚老實 心地善良 知恩圖報

思考:

1、文中“他啞着嗓子悄悄地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着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爲什麼要“啞着嗓子悄悄問”?

提示:表現了老王憨厚的神態,讓作者心中格外感動。 善良淳樸

2、文章寫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寫得最詳細最感人?

明確:臨死前送雞蛋、香油還人情。

指名朗讀8——16段,討論:

① 作者刻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兩種描寫手法(肖像、行動)?找出具體的語句加以體會。

②你怎麼看待老王送雞蛋香油的行爲?爲什麼重病還堅持親自送禮?(提示:感激“我”家平時對他的關心照顧 知恩圖報)

③爲什麼老王說不收錢但又把錢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託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理解“我”不願意白接受禮物的想法)

④“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着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 “攥”“滯笨”“直着腳”說明了什麼?

提示:簡單的幾個字,描繪出了老王離開時的情形。叫人怎能不爲他的身體、生活所擔憂,也爲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筆。

小結: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同情和關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樸、關心人、講仁義、重感情,這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六、寫作訓練。

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缺乏愛心的社會將會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過與街頭牆角那些擺小攤、掃大街、撿破爛的溝通、交流,對你一定很有觸動,請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投影顯示以下文題,請學生任選其中一題說出自己的寫作構想。

(1)他(她)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奮好學、助人爲樂、熱愛生活、樂觀、充滿愛心……)

(2)我逐漸瞭解了他(她)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指名讓學生簡述敘事內容。

課文中老王窮苦卑微但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_”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着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衚衕裏,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淒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眼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二、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對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對老王又是怎麼樣的呢?寫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爲什麼要“強笑”?

提示:一個“強”字,寫出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心理,既可憐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調解氣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照他的楊絳有什麼樣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

坐他的車,照顧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兒知道他有夜盲證,便送他大瓶魚肝油 “我”女兒關心他

老王再客氣也給他應得的報酬

詢問老王能否維持生計 “我”關心老王

老王送來香油、大雞蛋,不能讓他白給,也給了他錢

..............

作者性格特徵:富有愛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別人

4、還有人關愛老王嗎?

三、關注“老王”

研究探討:

1、爲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引導:換另一個角度來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因爲老王有財有勢作者纔跟他交往的嗎?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個作家,是一個知識分子,而老王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卻並沒有瞧不起他,並不認爲他低人一等,這體現了作者怎麼樣的一種觀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關心老王,這說明作者非常有愛心,這體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平等 極富愛心 善良 互愛(人道主義)

(主要是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於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者一家都是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裏,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並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

2、怎樣理解“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與老王一生的辛勞相比,作者夫婦在_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麼,算得上是幸運的人,因而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許多弱者,而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愛的光環裏,讓我們學習楊絳女士,把愛之光分一些給身邊的人!

四、總結與擴展

1、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爲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四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老王的交往。

2、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呼聲?

呼籲我們:對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這樣一來社會就更加發展和文明瞭。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讓我們爲老王喝采!爲老王那顆金子般真摯而誠懇的心喝采!)

3、拓展延伸

你周圍有老王這樣不幸的人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五、佈置作業:生活中的“老王”的不同原形

以老王爲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送雞蛋、香油部分。指導: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在領會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

篇十一:《老王》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老王之“苦”。

2、理解老王與作者各自的“善良”。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導入 明確目標

導入:

讀楊絳先生的《老王》,我一直在想:她一定是把我們當作她的朋友了,所以她在向我們講訴一個她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叫“老王”,當然“老王”只是一個稱呼,並非其名,但先生相信每一個讀過的人一定能夠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跟着作者認識一下她的這位朋友——老王。

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

(一)作者簡介:

楊絳,(1911——),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著名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幹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二)重點字詞:

惶恐

荒僻

取締

滯 笨

愧怍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自讀課文,勾畫出描寫老王生活的詞語或句子,自行批註。

2、朗讀是文字進入靈魂的唯一方式,請你用心觸摸這些文字的魅力,有感情地讀出來,並說明你爲什麼這樣來讀。

三、合作交流 展示點評

1、老王是不幸而的但又是善良的,楊絳一家也是善良的,但是當善良與善良相遇,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

(從他們之間的交往入手分析)

2、請你以老王爲第一人稱,試着寫一下老王送了好香油送了大雞蛋後回家路上的歷程。

3、你能理解那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嗎?

四、檢測反饋 拓展延伸

楊絳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八十四歲的高齡,以她這樣的年紀,以她歷經歲月滄桑之後淡定平和的心,仍這樣自礪自省着:生命無法對等,彼此無法真正意義上成全各自的人生,善良也似乎無法提及。她“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以更大的善良愧怍着,反思着。 96歲的時,她在她的《走到人生邊上》中說道:“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的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鼓動並督促爲人行事的道德心——就是人的良知良能。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性良心。貧賤的人,道德品質絕不輸富貴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輸聰明人,他們同樣識得是非,懂得好歹。我認識好幾個一介不取於人而對錢財十分淡漠的人,他們都是極貧極賤,毫無學識的人。”

下面一篇文章是作家六六寫的《關於善良》,我們來看一下,從這篇文章中,又會帶給你怎麼樣的思考?

關於善良 □ 六 六

老公和我帶寶寶偶得去購物廣場,廣場前,有一老叟盤坐於地,拉二胡乞討。老人面前的地上扔了個破爛飯盆,裏面稀稀落落散着幾個硬幣。

我低頭看看他盆中的硬幣,估計到夜也就夠一碗寡面。

懷中的兒子跟我鬧着:“寶寶要坐搖搖晃晃,媽媽給我錢。”我靈機一動,問寶寶:“寶寶你看,爺爺拉琴很辛苦,一天沒吃東西了,很可憐,寶寶要不要把坐搖搖晃晃的錢送給爺爺吃飯呢?”

偶得看看面前的爺爺,毫不猶豫地說:“不好。” 我以爲孩子秉性善良,看到如此可憐的場景,肯定痛哭流涕着就把鈔票遞過去了,原來事實並非如此。

我只好繼續開導他:“寶寶有新衣服穿,有酸奶喝,有電視看,有大房子住,可爺爺什麼都沒有,我們把寶寶坐搖搖晃晃的錢給爺爺吧?不然爺爺肚肚餓。”

偶得思量一會兒,依舊堅定地答:“不好。” 旁邊的老公都已經扭頭笑開了。老公說:“你這是損害他的利益,他心中搖搖晃晃是很重要的,他顯然不肯,你如果直接給他一枚硬幣讓他塞給爺爺,這他是肯的。”

我問:“什麼是善良?善良就是心底的憐惜,知道犧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顧別人。”

老公不同意:“這叫慈善,不叫善良。他如果有搖搖晃晃坐,餘下的錢能給別人,就可以了,如果非讓人虎口拔牙,那是不行的。善良與苛捐雜稅不同,要心甘情願纔可以。強迫的善良不是真善良,這叫僞善。”

我不理老公,繼續做兒子的思想工作,過程冗長,情節曲折,略去不言。總之,在兒子最終含淚答應把錢給老爺爺的時候,老爺爺自己的淚都快掉下來了,估計恨不能倒給我們一塊錢別難爲孩子了。

偶得的難過只一會兒,不一會兒就又興高采烈了。

來到搖搖晃晃前,偶得一指木馬說:“要坐搖搖晃晃。”我沒有答應,提醒偶得剛纔已經把錢給老爺爺了,偶得想了想,也沒鬧,乖乖走了。

看他在前面自己搖搖晃晃着唱歌,假裝自己在顛木馬的樣子,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這件事,直到現在,老公都不同意我的做法。他認爲施捨別人是因爲自己富有;而我認爲,救濟別人不在於自己能力大小。

我問老公,那些撿垃圾的人在貧困線掙扎卻領養許多孤兒,這是什麼行爲?一些支邊的教師,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將一生奉獻給山裏的孩子,這又是什麼行爲?

老公說,這叫高尚。而大多數人,能做到平常就已經很好了。 而我則說,人求高得中,求中得低。你心中追求的理想與現實一定有差距。如果最初就放棄了高尚,那麼你永遠不會有高尚的可能了。

小結:

雨果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當善良與善良相遇,我覺得更高的善在於能夠忘卻自己的善良,站在更高的視角來審視自己,審視人性,真正認識到:善良屬於人,屬於歷史,屬於文明,屬於理性,善良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遠見,是一種修行。

讓我們都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好人!

(聽歌曲《善良的人》)

《老王》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十二:《赤壁賦》信息化教學設計

《赤壁賦》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最大成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採取探究、討論、答疑、實踐等手段,始終貫穿探究性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

理論依據

堅持“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教師啓發式學習和探究性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爲主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有所啓迪,並協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性協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發現問題,體現探究性協作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及在實踐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優勢。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體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語文課程既要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對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鼓勵學生探究性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以此收穫一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自學與合作學習並重,根據教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徵分析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

依據新課標以及培養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將根據以下四個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

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着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

(1)通假字“屬”、“憑”;

(2)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3)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何爲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2、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敘事、議論內容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過程與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過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通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信息素養

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識別和運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分析

四、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五、教學設計過程

篇十三:小班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使用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2)會正確讀取電阻測量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利用信息化平臺,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難點:對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數據的準確讀取。

課 型:實訓課

課 時:2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教 具:手機、多媒體投影儀、萬用表、色環電阻等

課前準備:

1、製作好相關微課視頻(認識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檔及讀數、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提前向藍墨雲班課平臺中推送,利用晚自習和課餘時間讓學生觀看。

2、在平臺發送學習任務單: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時錶盤刻度、檔位等與前面所學習測量電壓時有什麼不同?電阻測量分爲哪幾個基本步驟?測量中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3、在雲班課發起活動,瞭解同學們微課視頻的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

1、設疑激趣,導入新課(5分鐘)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了萬用表測量電壓、電流的相關知識,對萬用表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萬用表又稱三用表或者多用表,那麼萬用表還能用來做什麼用呢?看看你們手中的萬用表,想想它還能測量哪些物理量,又是怎麼測量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指針式萬用表的另一個重要用途——電阻的測量。

通報雲班課學生自學情況,表揚先進。

2、學做結合,形成技能(65分鐘)

(1)初次測量,預習反饋

分發一些色環電阻,讓學生回憶微課內容,分組討論,進行電阻測量練習。教師將同學們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手機記錄下來。

(2)推薦兩組同學上臺進行測量展示,其他同學通過手機投屏觀看,演示結束後其他同學點評,分析演示同學操作是否規範,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3)教師將巡查過程中拍下的照片投影到電子白板上,讓學生討論分析。

(4)反覆練習,形成技能

每組分發10個電阻,讓學生根據前一階段練習的經驗,結合微課視頻,進行鍼對性的糾錯練習。教師繼續巡查,發現問題提醒學生。

(5)技能比拼,展示反饋

推薦四組人員參加參與“技能達人”比拼活動,以兩分鐘內測量電阻準確個數最多的組獲勝,獲勝組將獲得本次課“技能達人”稱號,作爲平時成績加分項的依據。教師可根據學生比拼情況在進行鍼對性的點評和補充。

(6)變式練習,強化技能

給每組同學在發一些電阻,有意使每組都有部分色環污損的,讓同學們進行測量,有問題藉助手機網絡進行搜索,並將方法在班級分享推廣,學會舉一反三。

3、複習鞏固,分享成果(10分鐘)

對照學習任務單檢查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分享各自學習效果:今天你學會了什麼?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方法你掌握了麼?還有哪些問題仍然不明白?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然後出示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的口訣,讓大家熟讀:

測電阻,先調零

斷開電源再測量

雙手不宜觸電阻

防止並接變精度

讀數勿忘乘倍數

課外拓展

將課學習片段發送到班級羣,供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生自己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復習鞏固。讓學生搜索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開關、變壓器線圈電阻以及電容器檢測的方法,在班級羣進行分享。

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翻轉課堂的理念設計教學,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學生先學後做,經歷試誤、查錯、糾錯、鞏固、拓展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提升學習能力,增強對專業的熱愛。數字資源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知識傳遞時空上的限制,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利於學生長期職業生涯發展。,

但是,本課是開放、動態的生成性課堂,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反思、研究,完善知識體系,與學生在互動中互相補充,彼此分享,方能實現教學相長。

篇十四:信息化創新教學設計

一、教學任務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從整個知識體系來看,本節課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本單元乃至整個教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對引導學生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徵,理解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根本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針對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筆者從學生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出發,按照“認識—思考—運用”的'邏輯層次來整合教學內容,用信息化手段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學情分析

和筆者共同學習的是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同學們富有朝氣,活潑開朗,善於接受新事物,對專業的認可度高,思維能力差別較大,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和信息化學習能力,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學前教育和藝術表演類職業。整體來看,這些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易衝動,需正確引導。

3、教學目標

根據中職德育課教學新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情分析,筆者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一是認知目標:瞭解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受刑事處罰;認識我國刑罰的內涵、種類和主要任務。二是情感態度觀念目標:自覺守法,樹立以守法爲榮、違法爲恥的觀念和刑法意識。三是運用目標:知道運用刑法武器可以依法制裁犯罪。同時筆者還設計了相應的信息化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爲“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爲這是界定一般違法行爲和犯罪的關鍵所在。還將理解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根本任務作爲教學難點,因爲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要保障。

二、教學方法選擇

1、教學方法

基於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筆者運用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講授法開展教學。與之相對應,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同時嘗試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重難點突破,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

2、設計思路

以微課中的案例來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和思考感悟中發現問題;在問題啓發下,藉助網絡平臺,沿着“什麼是犯罪—有什麼特徵—應受到怎樣的刑罰處罰—刑罰處罰有哪些種類—我國刑法的任務“這一邏輯主線,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爲5個環節,計劃用時1課時。

1、首先是課前準備,預習微課

筆者提前錄製了一節微課上傳到網絡學習的平臺,通過師生交互平臺要求學生登錄學校網絡學習的平臺,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要求,自學微課《犯罪的含義》,並在線交流。筆者用錄屏軟件製作的微課,提前上傳。這節時長約4分鐘的微課講了犯罪的含義,並引用了一個案例來說明,案例的名字叫《搶劫八毛判罰八千》。上課時,筆者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診斷性評價,並要求學生將同學之間的互評發佈到班級微信羣中交流。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視頻、班級微信羣。

2、情境導入,任務引領

以微課中的案例設置情境導入,設計兩個問題:①法院爲什麼判得這麼重?②如果只是偷了八毛錢,結果會如何?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班級微信羣。

優勢:直觀生動的視頻能提高學生注意力,有利於學生儘快融入教學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微信交流能提高學生參與度,發言交流可記錄。微課預習和學生在線交流的情況,經教師審覈通過後在線反饋,形成學習資源。

3、講授新課、自主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利用教學課件講解新課內容,運用案例教學法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利用平板電腦以信息化手段切入,將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一一講解,以案說法,依法析案,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互聯網、班級微信羣。

4、任務驅動,小組合作

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筆者設計通過分組學習、小組討論和展示交流三個步驟,引入不同的信息化學習手段,突破重難點,實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在步驟一中,以微課案例遷移至小組合作學習,並拓展延伸,驅動教學,並以信息化手段將學生預習及交流情況當堂反饋,讓學生在線蒐集犯罪和一般違法行爲的區別,從而解決好教學重點。教師在利用教學課件講解時,要兼顧學生的不同層次,及時點撥,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有效掌握教學內容。

在步驟二中,考慮到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藝術表演及學前教育類崗位羣,筆者提前在網絡平臺上放置了曾轟動一時的“幼兒園喂藥案”,要求每個小組對同一案例發表各自的見解,組長負責把各種觀點收集彙總,小組成員協作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各種表現,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個別指導。最後結合所學專業以及對未來職業的期許,增進體驗和感悟,以突破難點。

在步驟三中,請各小組將討論意見歸納彙總,由組長展示,並點評本組成員意見,同時評價其他小組的結論。將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並邀請專業律師視頻講評,然後由教師進行全面總結,爲學生梳理出最佳思路。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微課、互聯網、視頻。

優勢:運用教學平臺、互聯網、視頻等信息化手段,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避免了傳統課堂部分學生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弊端。相關案例提前爲學生敲響警鐘,引導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的自覺意識。

5、強化練習,總結回顧

本節課的內容雖然有些枯燥,但前面這些教學環節對於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非常有效。爲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又爲學生設計了與其就業相關的案例分析來鞏固提高。請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以及有什麼感受,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填寫課堂教學評價表,教師將表中反饋的信息進行統計並得出結論,以便指導今後教學工作,針對學生特點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設計新穎的教學環節,增加師生互動內容,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互聯網、視頻。

優勢:形象直觀地再現教學內容,鞏固強化了學習效果。同時讓學生認識到,犯罪和一般違法行爲並沒有嚴格的界限,罪與非罪只在一念之間,從而告誡學生,只有自覺珍惜青春年華,遵紀守法,才能打造成功的職業生涯。

6、佈置作業,多元評價

作業分爲常規性作業和拓展延伸性作業,拓展延伸性作業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一兩個案例,以說明我國刑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作用,併發布到學生綜合評價平臺和師生交互平臺上與同學、家長、教師和律師進行交流,目的是由多元的評價主體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在不同環節中分別做到診斷性、過程性、效果性和總結性評價(如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律師講評、在線評價等)。

信息化手段:教學平臺、資源庫、互聯網、班級微信羣。

四、教學反思

在教學效果方面,微課、圖片、視頻等元素,形象直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生掌握知識牢固;多元化評價方式運用,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做學結合,實現學生知、情、意、行統一;學生信息化能力得到訓練,進一步強化了信息素養。

教學創新方面,信息化手段在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充分應用,爲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後訓練提供了有益的幫助;職業律師立足司法實踐的專業講解爲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法律體驗。

得與惑:本節課爲學生營造了一個生活化、網絡化的課堂,遵循了德育的“三貼近”原則,實現了學生學習實用化、快樂化。但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心理尚不成熟的學生極易在虛擬網絡中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因此,教師要合理遴選資源,並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合理疏導等。

總之,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拓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範圍,對教師提出了加強信息素養的更高要求。實施信息化教學,教師需要把握應對各種學習資源,並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資源庫。採用信息化教學,最大的方便是讓學生對信息的獲取、處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處理信息的能力。

篇十五:國小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主要知識點及其在螺旋上升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單元專題與本課任務之間的關係。

2、重點

3、難點

二、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教師期望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可以學到什麼知識技能、掌握哪些過程方法、培養那些習慣和情感態度?有些課不僅教授知識單元,而且指向一種或多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促進對專題活動的瞭解、理解、研究。在傳統的學科領域範疇內描述學習目標的同時,應描述一下本課計劃幫助學生養成的思維、交流等方面的技能,例如:推理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觀察和分類的能力;小組協作能力;溝通、妥協的技巧等。以及專題活動所對應的整合學科需要達到的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3個層面簡要描述一下本課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三維知識目標結合,切忌割裂;)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三、學習者分析

年齡特徵及認知特點,學生必備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情緒,以及學生差異、個性特點等。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各承擔什麼角色?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如何?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如何組織教學?教學評價如何考慮?)

(一)如何體現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體現教學方式的革新。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及選擇依據

2、教學活動設計思路及流程圖

(三)過程性評價設計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教師的備課和其他準備工作、其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其處理辦法、教師的感受等。包括:

1、教學素材、網絡資源及網址

2、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情境、如何設置教學任務;

3、課件設計意圖及大體結構

4、技術知識的靈活運用,並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操作的注意事項等;

5、哪個環節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採用什麼方法;

6、那個環節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用什麼方法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1、簡要地描述你計劃如何組織你的課堂教學或活動過程。思考並描述如下方面的問題:本次活動包括一節還是一次以上的課?這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還是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本次活動一共需要多少天或多少周?這是某一學科的分科教學活動,還是跨學科活動?共需幾節課完成,以下是每節課的教學過程描述內容:

2、如果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請提供分組的方法或依據,包括:是按照能力進行分組,還是每組都包括不同能力的學生?各組之間有無分工,如果有,各負責什麼職責?每組學生內部有無分工,如果有,請簡要描述。

3、根據經驗,學生在本次活動中有沒有容易出現的錯誤概念以及容易出現的障礙?如果有,在此處進行描述並提出你的處理策略或建議。

4、爲了實施本次活動,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5、每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都採用什麼樣的過程性評價手段。你通過什麼方式評價本課或本次活動是否成功?描述你希望學生創作的作品或學生的表現以及你如何評價這些方面。當然,這些方面應與上述你列出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相聯繫。

篇十六:體育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速度耐力練習中練習強度和練習密度直接決定的不僅僅是練習質量問題,而是練習結果是否和練習目標相一致。訓練中除了要科學設置練習和休息的時間比例外,更需要準確地控制一些生理指標的臨界值,因此對於訓練強度的確定和生理指標的監控要做到嚴謹化和經常性。信息技術爲此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如研修課程裏提到的Polar手錶)。

二、學生分析

從成長的角度來說國中階段是發展耐力的敏感期。八年級的學生在七年級教學中已逐步建立起對體育科學性的認識,身體方面有了很好的速度基礎和一定的耐力基礎,對於練習強度、呼吸和練習、呼吸和體能恢復的關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可以配合教師進行主動性練習,配合科學監控方法的實施,有層次性地推進練習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速度耐力練習方法的特點,如練習時間和休息時間的比例、跑動的距離和組數等。

2.技能目標:

以最快速度完成跑動路線,間歇期主動進行深呼吸,做到恢復的最大化。

3.情感目標:

習慣遵循訓練計劃,堅持達成目標,並在必要時藉助於同學、朋友和老師的力量。

四、教學環境

1.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2.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3.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

4.移動學習。

5.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要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

1.運用Polar Team2監控,並對結果進行分析反饋(如果受到器材的限制,可用一塊Polar表選定一個學生佩戴,藉助這一個結果來分析全員,並作爲單元訓練計劃制定的依據)。

2.從熱身至放鬆結束全程使用Polar監測。

3.監測學生在預先設置的練習中心率工作的區域以及心率恢復的速度,便於在單元教學中有指導性地分組教學和設置合理的練習強度及練習目標。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七、教學特色

包括爲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爲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

——根據學校現狀,課前一週發送學生鏈接,提醒學生找時間利用pad或班級電腦觀看200米和400米比賽。觀察運動員的全程跑動速度,以及擺臂、步伐、呼吸等的特點。

——準確設置速度耐力練習。利用練習時間和休息時間比準確控制練習的強度和目標。

——利用Polar做初始評定和後期練習的監控。

——分析Polar結果,評定學生的練習狀態和恢復狀態。

——運用Polar結果指導後期練習計劃的制定。

篇十七:國小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學主要知識點及其在螺旋上升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單元專題與本課任務之間的關係。

2、重點

3、難點

二、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教師期望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可以學到什麼知識技能、掌握哪些過程方法、培養那些習慣和情感態度。有些課不僅教授知識單元,而且指向一種或多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促進對專題活動的瞭解、理解、研究。

在傳統的學科領域範疇內描述學習目標的同時,應描述一下本課計劃幫助學生養成的思維、交流等方面的技能,例如:推理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觀察和分類的能力;小組協作能力;溝通、妥協的技巧等。以及專題活動所對應的整合學科需要達到的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3個層面簡要描述一下本課能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三維知識目標結合,切忌割裂。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三、學習者分析

年齡特徵及認知特點,學生必備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情緒,以及學生差異、個性特點等。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一)如何體現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體現教學方式的革新。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及選擇依據。

2、教學活動設計思路及流程圖。

(三)過程性評價設計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教師的備課和其他準備工作、其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其處理辦法、教師的感受等。

1、教學素材、網絡資源及網址。

2、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情境、如何設置教學任務;

3、課件設計意圖及大體結構。

4、技術知識的靈活運用,並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操作的注意事項等;

5、哪個環節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採用什麼方法;

6、那個環節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使用什麼方法。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1、簡要地描述你計劃如何組織你的課堂教學或活動過程。思考並描述如下方面的問題:本次活動包括一節還是一次以上的課?這是一個完整的活動,還是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本次活動一共需要多少天或多少周?這是某一學科的分科教學活動,還是跨學科活動?共需幾節課完成,以下是每節課的教學過程描述內容:

2、如果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請提供分組的方法或依據,包括:是按照能力進行分組,還是每組都包括不同能力的學生?各組之間有無分工,如果有,各負責什麼職責?每組學生內部有無分工,如果有,請簡要描述。

3、根據經驗,學生在本次活動中有沒有容易出現的錯誤概念以及容易出現的障礙?如果有,在此處進行描述並提出你的處理策略或建議。

4、爲了實施本次活動,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5、每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都採用什麼樣的過程性評價手段。你通過什麼方式評價本課或本次活動是否成功?描述你希望學生創作的作品或學生的表現以及你如何評價這些方面。當然,這些方面應與上述你列出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相聯繫。

篇十八:國小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正確讀寫“藹、錫、毀”3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萌發科學探究精神。

5、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感激、熱愛之情,知道爲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要愛護地球,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難點】

地球美麗壯觀而又渺小的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建構不夠,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說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葉扁舟,學生更是很難體驗;“生態平衡”、“生態災難”等科學術語,亦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從電視上、書本上,有條件的可到網上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濫伐森林”投影片和“讀一讀”錄音、備有課文朗讀、地球美麗、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護地球等內容的cai課件。

【教學理念】

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本課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力求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藉助衛星資源優勢,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幫助學生體會地球的特點,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採取以讀爲主、讀悟結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讀助悟、以悟促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生靈,並且無私地奉獻着。你知道她是誰嗎?

2、對,她就是地球。讓我們一起跟她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裏,有幾個地球?所以,地球對於我們來說太珍貴了,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問候她吧!(再讀課題)

4、地球母親非常高興,正在歡迎我們呢!今天,我們就以一顆感恩的心走進地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課文朗讀”,學生邊聽邊觀看相關圖片。

2、聽完之後,請同學們想想: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

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三、細讀課文,探究地球特點及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讀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麗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課文的哪些內容體會到地球的可愛?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我國的神舟飛船在太空遨遊時,拍攝了我們美麗家園的很多照片,老師有幸從楊利偉叔叔那兒弄到幾張,你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美麗壯觀、晶瑩透亮、裹着水藍色“紗衣”的地球圖片。

①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自己的話,誇誇我們的地球。

②誰能根據課件中所觀察到的圖片,具體說說地球如何漂亮?着重從“晶瑩透亮、裹着水藍色‘紗衣’”來體會地球的美麗。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將地球的美麗讀出來。

④讓我們一起來讚美我們的地球母親吧!齊讀描寫地球美麗的部分。

3、地球的美麗僅僅在於她的外表美嗎?你還從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內在美?

①讀3、4自然段中有關的語句,理解“無私”“慷慨”,說說你從中體會到地球母親的什麼品質?

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麼呢?讀3、4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4、導讀:理解了課文意思之後,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

(二)體會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

導語: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她像母親一樣爲我們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潛心讀課文,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寫在書上。

1、瞭解地球的渺小。

①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

②讓學生彙報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後,播放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一葉扁舟”體會到地球的渺小。

③課件出示說明方法及運用說明方法作用的比較題,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誰來說說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你從這幾個數字:“幾百萬年、幾億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麼?

②誰來說說可再生資源的情況又是怎樣呢?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談。

③過渡語:是呀,人類爲了眼前的發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亂挖亂採、過度開發,把我們的地球母親摧殘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她向我們人類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師收集了有關的資料。想看看人類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嗎?

④展示人類毀壞資源、破壞地球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⑤看完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之後,此刻你心情怎麼樣?帶着這種感情再讀讀第4自然段。

⑥同學們,我彷彿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說點什麼嗎?此時你又將怎麼樣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三)領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環保的重要性

1、展開小小辯論會。

同學們,我們的宇宙飛船已經遨遊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你贊同這種觀點嗎?同學間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2、激情呼喚。

是呀!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可敬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着無情的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①課件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帶着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災難,你會想到什麼標語呢?想爲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課件出示問題:地球還面臨着什麼危害?組織學生根據課件拓展資料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展開討論,積極探討解決地球危害的辦法。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每天,我們的地球有……》學生聽完之後,引導學生說說感受並將感受送入對詩歌的朗誦中。

3、組織學生暢談學文後的感想,讓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4、總結昇華: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爲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篇十九:《荷花》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作者中按照“先總述,後分述”的方式描寫白荷花的各種矯美姿態的。

4、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覆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觸發語感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齊讀課題)《荷花》。

你們看到過荷花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再去看一看那美麗的荷花,你們想去嗎?

那咱們就一起走吧。

看到這美麗的荷花,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嗎?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

二、充分誦讀,激活語感

同學們看到的荷花是這樣的,作者又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看荷花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這一點的。

學生讀完全文後,教師組織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三、潛心品讀,領悟語感

作者這麼急切地來到荷池邊,他看到了怎樣的荷花呢?請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把自己認爲最美的語句畫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後組織彙報交流。)

四、多元解讀,積澱語感

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美在哪兒?(指名讀說)

_[課件出示全段內容]

A.冒的理解。

B.荷花的各種姿勢的理解。

(讀後要學生練一練:你能通過讀來把荷花的美表現出來嗎?

你讀真美,你是怎樣做到的?

這位同學讀得真美,你發現他有什麼竅門嗎?

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更體現出荷花的美?

[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

你們能將這個“冒”字表現出來嗎?

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課件播放荷花)

你們想啊,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彷彿想幹些什麼。

組織學生想象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寫後組織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進行時裝表演。]

這麼美的荷花,它們各有各的姿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姿態萬千的荷花描繪下來嗎?

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課文第二段,自己選一種姿勢的荷花,自己畫一畫、剪一剪,並將它們貼到黑板上好嗎?

(學生畫剪荷花、荷葉,並貼荷花、荷葉。貼的時候,自己介紹一下自己畫剪的荷花。

我們是的荷花,我們。

我們畫的是一朵的荷花,它。)

(在貼的過程中,再讓學生評一評,荷葉應貼得緊一些,並貼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來加深理解“挨挨擠擠”、“冒”的意思。)

師指着荷池:老師覺得,我們班的同學實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繪的荷池竟被同學們搬到黑板上來了。看,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引讀。)

我們班的同學就是那了不起的畫家。同學們,爲我們今後會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好嗎?(生齊鼓掌)

正像同學們所講所畫的那樣,這是一種喜氣洋洋的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你們想把這些優美的語句記下來嗎?那就自己在小組內試着記一記、背一背,並可以加上一些動作,看看那一小組的學習效率。

(一段時間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配樂。)

篇二十:政治信息化教學設計

本課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學》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它的基本特徵、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學習本框內容對學生來講,將有助於他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分析解決遇到的社會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思維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躍,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對一些社會現象能主動思考,但尚需正確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興趣。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識記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的內容。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的觀點及其發展的理論。

2、過程方法目標:

運用發展的眼光觀察問題的能力,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在實踐活動中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養與時俱進的品格。

當我們全面分析了教材、學生並確立教學目標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了。

教學重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這是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三個統一,這三個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基本特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理論。

教學難點是: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這是由於:實踐的觀點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書沒有深入討論,它是難點,就在於以往我們僅僅把實踐和認識聯繫在一起,而沒有看到實踐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認識論概念。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於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討論法:針對某些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講授法:通過教師對教材有邏輯的分析,引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纔是真正的主體,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指導學生的學法主要採取:體驗式學習、交流合作學習、分析歸納式學習。

下面,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環節:

首先是,導入新課部分

首先,通過引導學生回顧上一框題內容,緊接着多媒體展示材料:19世紀三四十年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更加尖銳。並設問,當時的無產階級如何反對資本主義壓迫剝削,爲什麼失敗了呢?

(這樣呢,既回顧了上一框題內容,又通過材料自然引出新課,激發學生探究_,爲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是講解新課部分

爲了講清楚知識點——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板書)

首先,多媒體展示材料:19世紀的無產階級運動

問題探究:19世紀的無產階級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什麼關係?

學生合作思考,教師給予總結-1、馬哲產生的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板書)

並介紹三大工人運動的一些資料,擴充學生知識面。

(這樣設計,用歷史材料再現,引導學生回顧歷史,深入思考,結合背景,有助於知識的掌握,教師的講授,進一步加深理解)

進一步用多媒體展示材料一: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材料二:德國古典哲學

並且設問探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還有那些基礎呢?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給予一定學法指導,並且通過有針對性講解,從而掌握知識點——

2、馬哲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三大發現

3、馬哲的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板書)

(積極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主動建構知識,教師給予一定指導,這樣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下面創設問題情境:課件展示課本第20頁探究材料。

問題探究:爲什麼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無論唯物主義還是辯證法思想,都具有侷限性?

並且多媒體補充一些知識背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步講解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2.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3.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板書)

並且爲了突破難點,進行拓展探究:三個統一的關鍵在於實踐的觀點。

(這樣設計呢,因爲這塊知識較抽象,需要教師詳細講解,在講清重點的基礎上,才能突破難點的學習,難點主要通過探究和實例講解並和學生互動,加深理解)

本框題的第三目內容——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板書)

由於這部分內容在《政治與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

並且邀請三位學生和全班一起分享其中的一塊內容;

1.毛澤東思想

2.鄧小平理論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板書)

(這樣設計,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

接下來呢是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根據板書鞏固知識。

(這裏我運用的是提綱式板書:這種形式的板書能夠突出課文的重點,便於學生抓住要領、把握內容、加深印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佈置作業:也就是教學評價環節題目的量較少,有助於學生減負。同時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就到這裏。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板書設計:

哲學的偉大變革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1、馬哲產生的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2、馬哲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三大發現

3、馬哲的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2.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3.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

2.鄧小平理論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模擬上課:

哲學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一、誕生的三大基礎

英國憲章運動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三大工人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同學們,回顧上一框內容,

主要是有兩大方面,一是哲學與時代的關係,二是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在哲學與時代的關係中,我們明確了: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在學習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時,

我們明確了兩個具體內容,

第一、哲學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觀念、解放人們的思想。即哲學可以更新觀念,解放思想,

第二、哲學能預示和指明社會前進的方向,指引人們追求更美好的未來,即哲學可以指明社會前進的方向。

學習這些內容讓我們瞭解到,哲學對社會的巨大作用,特別是我們要找到一個時代的真正哲學,那樣,才能讓哲學真正發揮它的功效。

那麼,現在我們找到了這個時代的真正哲學了嗎?在我們中國,經過幾代人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終於找到了對中國近現代社會起促進作用的真正哲學,它就是——不斷髮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下面,首先我們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

也就是三大工人運動

上節課後老師讓大家回去查找三大工人運動的資料,下面請三位同學來和大家分享下

好的··謝謝

首先是英國的憲章運動

持續12年之久,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收入是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

廣大人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管理,以求改變英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從而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憲章運動。

英國人民的憲章運動出現過三次_。

1836年倫敦工人協會的成立,協會在1837年向國會提出一份_書,該_書於1838年5月8日以《人民憲章》的名稱發表,憲章運動由此得名。

1842年的英國經濟危機,促使憲章運動第二次_的到來。1842年5月2日,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_書。

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並出現了第三次_。

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

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

里昂是當時法國的紡織業中心,盛產絲綢。紡織工人生活貧困,屢次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但均遭到拒絕。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忍無可忍的紡織工人兩次反動起義,宣佈“工作不能生活,勿寧戰鬥而死“,並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國,起義遭到血腥_。

德國的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844年6月初,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部分紡織工人迫於生活無奈要求增加工資,帶工頭以毆打工人作爲回答,引起了廣大工人的不滿,此時便成爲工人起義的導火索。1844年6月4日,德國西里西亞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了紡紡織工人反對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的自發的起義。3000多名紡織工人爲反抗封建主、資本家的剝削髮動起義,英勇戰鬥了三天,最後遭到_。

現在大家對這三場運動有了一定了解,

那位同學願意來分享自己的看法感想

·····

好的

··

還有那位同學

大家剛纔都提到了

這些鬥爭震撼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將工人運動推向_,標誌着無產階級已開始作爲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但是,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政黨的領導,這些運動先後失敗。

其實,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豐富經驗,爲這個科學理論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經驗,馬克思主義及其科學的產生標誌着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發展爲自爲階級。

篇二十一:政治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單元第一個框題,唯物辯證法作爲世界觀,最根本的就是關於世界的矛盾觀;作爲認識規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規律;作爲認識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第三單元矛盾分析法不僅是把握唯物辯證法的“鑰匙”和關鍵,也爲學習和理解全書各課內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理解:a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

b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c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3)分析:運用實例說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關係原理及方_意義、提高全面的、一分爲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知識導入——自主學習——知識梳理等過程與方法,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堅持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認識事物,正確認識形勢、明確我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道理。

(2)、學會用”一分爲二“的觀點擊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這既是一個思維方法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道德、覺悟提高的過程。

3、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主次矛盾與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

重點的依據:只有理解掌握了主次矛盾與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才能正確認識形勢、明確我國目前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道理;學會用”一分爲二"的觀點擊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

教學難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區分

難點的依據:學生對哲學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沒有系統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學生“對一個複雜事物不只包含一個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論和實踐上的認識,比較難以理解。

4、說課時安排:1課時

二、說學情

哲學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而高二學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維,卻缺乏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對哲學有關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只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則會使學生對自己喪失信心,對政治課失去興趣。

三、說教法及依據

我們都知道哲學是一門培養人的理性思維,並能夠加以應用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學習相應的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得應用哲學是學生自覺的行爲,這也將對他們將來的人生產生裨益。因此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作爲這堂課的中心任務。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參與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融入課堂,體驗哲學的魅力,從而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鍛鍊學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幻燈片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助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課前自主探究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並且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獲得成就感,樹立信心。

四、說學法及依據

學生學習背景分析:學生在國小開始學習成語,瞭解了一些哲學道理。高年級之後懂得用這些道理來闡釋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國中以後懂得用一些詩句,長篇來體會人生。到了高中之後,有了哲學,應該能借用這一系統的哲理來體驗人生。所以,要做好這個哲學的命題,就是讓學生學了哲學之後能夠自覺地利用哲學智慧來思考人生,經營人生。

學法的指導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要求。讓學生把握一般哲學道理和哲學的不同,進行相應的知識轉化。充分利用學生的哲學道理積累,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思維,從而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課後自我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合作探究法、課後探究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限度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興趣可採用設疑和創設情景的方式來進行。

1、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幻燈片《遼瀋戰役》(_在攻錦、攻沈問題上的猶豫不決;毛主席攻錦的決心;解放軍攻克錦州,遼瀋戰役的結局),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遼瀋戰役的首攻點選擇在哪裏?攻打錦州對遼瀋戰役和其它戰場乃至對全國戰局有何意義?東北戰場存在哪幾處敵我矛盾?哪個矛盾起決定作用?從哲學上來看,它體現了什麼道理?學生邊看邊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思考,帶着興趣和疑問進入新課學習。

2、新課講授:講議結合,導學相依

“學貴有疑”,精心設計問題,以疑導入,啓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1)對原理的教學:在學生觀看幻燈片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主次矛盾的含義、地位、作用等關係。可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設置以下問題:主、次矛盾是不是一個矛盾?它們存在的環境是什麼?主、次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是怎樣的?什麼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學生回答後,教師點撥,再請學生指出遼瀋戰役中的主、次矛盾分別是什麼?並從理論上簡要說明爲什麼遼瀋戰役的關鍵是錦州戰役?及時加以鞏固。

幻燈片:《遼瀋戰役》(我國在攻打錦州時對長春、瀋陽之敵的包圍,及黑山、大虎山阻擊戰的場景)設疑:在解放錦州的時候,我軍對其它戰場的敵人採取了什麼策略?這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指出:主次矛盾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這種關係要求我們在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必須注意解決好次要矛盾。

設疑:主次矛盾的地位是不是絕對的,永遠不變的?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有哪兩種情形?這裏的一定條件指的是什麼?投影出示圖表(2)(略),學生分析說明兩個圖例分別屬於哪一種“轉化”情況?最後由學生小結原理內容,並齊讀兩遍

通過事例《賭餅破家》說明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應該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主次不分,丟了西瓜揀芝麻,因小失大,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

通過朗誦詩歌

薔薇花總是有刺。我相信,天上可愛的天使,她們也決不會沒有瑕疵。天幕上最光潔的星辰,要是傷了風,也會墜入凡塵。的蘋果酒常帶着木桶的味道,太陽裏也會有黑點看到。然後設問:這首詩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

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我設制了這一探究活動: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老師引導:概括起來說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肯定主要方面,不能誇大次要方面。評價一個人,評價一項工作,要分清功與過、成績和缺點,才能得出客觀的結論。不能求全責備,因爲“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導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分析:不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處於支配地位,起着主導作用。而另一方則處於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後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所以我們在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時,一定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爲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由於學生剛接觸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容易混淆。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加以區別。

(2)對方_意義的教學: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討論、運用等多種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請學生根據對原理的學習,從理論依據、正反對比、找出並分析教材上的相關俗語、成語、諺語、語錄的哲學寓意,說明善於抓住重點、統籌兼顧的重要性。

其次:投影出示漫畫:“截指”、“投哪個好”、“圈套”、“兒童歌詠比賽”“世上最苦的人”“只抓物質文明,不抓精神文明”等漫畫,讓學生幽默輕鬆的學習氣氛中,通過自己分析哲學寓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再次:通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工作及根本任務,經濟建設和其他建設的關係的實例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哲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爲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六、說板書設計

(一)、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義。

a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是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b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化。

第一,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解決了,這時原來處於次要地位的某種矛盾就會突出起來,成爲主要矛盾。

第二,有的時候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並沒有解決,但由於出現了新的條件,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

a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係。

a二者相互排斥。

b二者相互依賴。

c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3.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1)堅持兩點論:

a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b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堅持重點論。

a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

b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七、說教後反思

1.教學效果:

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躍、輕鬆、有序,教學目標能落到實出。通過本課學習同學瞭解了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採用合作學習和自我探究學習法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不足:

(1)語速較快

(2)學生辯論時,還可更加深入,更加透徹。

(3)學生活動時,有些地方銜接不夠緊密,浪費了一些時間。

3.教學心得:

在本堂課中,我力求做到“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力求實現三維目標的結合,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主導地位,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學過程師生輕鬆愉快,互動良好,效果不錯。

篇二十二: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正確讀寫“藹、錫、毀”3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萌發科學探究精神。

5、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感激、熱愛之情,知道爲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要愛護地球,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難點】

地球美麗壯觀而又渺小的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建構不夠,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說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葉扁舟,學生更是很難體驗;“生態平衡”、“生態災難”等科學術語,亦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從電視上、書本上,有條件的可到網上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濫伐森林”投影片和“讀一讀”錄音、備有課文朗讀、地球美麗、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護地球等內容的cai課件。

【教學理念】

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本課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力求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藉助衛星資源優勢,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幫助學生體會地球的特點,明白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採取以讀爲主、讀悟結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讀助悟、以悟促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生靈,並且無私地奉獻着。你知道她是誰嗎?

2、對,她就是地球。讓我們一起跟她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裏,有幾個地球?所以,地球對於我們來說太珍貴了,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問候她吧!(再讀課題)

4、地球母親非常高興,正在歡迎我們呢!今天,我們就以一顆感恩的心走進地球。(播放課件封頁,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課文朗讀”,學生邊聽邊觀看相關圖片。

2、聽完之後,請同學們想想: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

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三、細讀課文,探究地球特點及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讀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麗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課文的哪些內容體會到地球的可愛?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我國的神舟飛船在太空遨遊時,拍攝了我們美麗家園的很多照片,老師有幸從楊利偉叔叔那兒弄到幾張,你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美麗壯觀、晶瑩透亮、裹着水藍色“紗衣”的地球圖片。

①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自己的話,誇誇我們的地球。

②誰能根據課件中所觀察到的圖片,具體說說地球如何漂亮?着重從“晶瑩透亮、裹着水藍色‘紗衣’”來體會地球的美麗。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將地球的美麗讀出來。

④讓我們一起來讚美我們的地球母親吧!齊讀描寫地球美麗的部分。

3、地球的美麗僅僅在於她的外表美嗎?你還從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內在美?

①讀3、4自然段中有關的語句,理解“無私”“慷慨”,說說你從中體會到地球母親的什麼品質?

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麼呢?讀3、4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4、導讀:理解了課文意思之後,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誰再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說說爲什麼用這種感情去讀;我們帶着這種感情齊讀這句話。)

(二)體會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

導語: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她像母親一樣爲我們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可她又是渺小的、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潛心讀課文,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寫在書上。

1、瞭解地球的渺小。

①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小?(課件出示有關文字,提醒學生注意紅色標記的字最能體現地球渺小,應重讀。)

②讓學生彙報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後,播放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一葉扁舟”體會到地球的渺小。

③課件出示說明方法及運用說明方法作用的比較題,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誰來說說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你從這幾個數字:“幾百萬年、幾億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麼?

②誰來說說可再生資源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讓學生朗讀。)可以結合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談。

③過渡語:是呀,人類爲了眼前的發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亂挖亂採、過度開發,把我們的'地球母親摧殘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她向我們人類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師收集了有關的資料。想看看人類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嗎?

④展示人類毀壞資源、破壞地球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⑤看完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之後,此刻你心情怎麼樣?帶着這種感情再讀讀第4自然段。

⑥同學們,我彷彿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說點什麼嗎?此時你又將怎麼樣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課件出示這句話)

(三)領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環保的重要性

1、展開小小辯論會。

同學們,我們的宇宙飛船已經遨遊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你贊同這種觀點嗎?同學間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2、激情呼喚。

是呀!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可敬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着無情的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①課件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帶着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災難,你會想到什麼標語呢?想爲保護地球做點什麼呢?(課件出示相關標語讓學生齊讀,展示全國各地保護地球的宣傳圖像以及保護地球的策略供學生觀看參考。)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課件出示問題:地球還面臨着什麼危害?組織學生根據課件拓展資料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展開討論,積極探討解決地球危害的辦法。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每天,我們的地球有……》,學生聽完之後,引導學生說說感受並將感受送入對詩歌的朗誦中。

3、組織學生暢談學文後的感想,讓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得到進一步的昇華。

4、總結昇華: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爲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爲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五、反饋練習,學以致用

1、課件出示練一練,讓學生口頭作答。

2、出示“查一查”,讓學生自主選擇:

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環境,看看存在着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可以擬出幾條環保標語,可以寫一封建議書向有關部門反映,有條件的也可以製作環保網頁,發出環保倡議,發送到網上去。

篇二十三: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語文。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鮮花不僅可以獻給英雄和勝利者,更可以給失敗者以鼓勵。同時滲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學情分析

對於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學生都有過勝利和失敗的體驗,因此可以聯繫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裏。

3、體會服務員說的關於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麼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女服務員說的話,體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

教學準備

教師:將重點語句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整理有關失敗的古今名言名句。

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在什麼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什麼意思?(鮮花理應獻給凱旋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爲什麼?(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纔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服務員爲什麼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請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位運動員爲什麼一直垂着頭?你知道她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四、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並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五、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六、作業

默寫本課生字詞語。

流利地朗讀課文。

對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自己理解。

標籤:信息化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