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標

通過對各種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紹,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的訓練。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和步驟。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鑑的經驗。

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確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側重理科學生所應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種,本節介紹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教材從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引入,說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可以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配平,但對於較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配平不太方便,進而引出用“化合價升降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本節教材通過三個典型的例題,對三種不同類型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細緻分析;介紹了三種不同的配平方法,培養了學生靈活看待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材還通過問題討論,將學生易出錯誤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用配平時應遵循的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進行分析判斷,強化了配平的關鍵步驟—使反應前後離子所帶的電荷總數相等的原則,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重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利用學生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和接觸的一些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本節內容。教學中應採用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學生一步到位,隨意拓寬知識內容。

1.通過複習,總結配平原則

教師通過以學生學習過的某一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爲例,引導學生分析電子轉移及化合價的變化,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

2.配平步驟

[例1]、[例2]師生共同分析歸納配平基本步驟:

(1)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分別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得出升降數目。

(2)使化合價升 高與化合價降低的總數相等(求最小公倍數法)

(3)用觀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質的化學計算數(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還原的原子(原子團)數通過觀察法增加到有關還原劑或氧化劑的化學計量數上),配平後把單線改成等號。

該基本步驟可簡記作:劃好價、列變化、求總數、配化學計量數。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採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屬於經驗之談,是對學生辯證思維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爲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議在分析完每個例題後,補充針對性問題,強化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可組織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討論”、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滿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守恆、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然後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練習加以鞏固。通過設置該“討論”內容,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的知識,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在學習化學中的重要作用。

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可補充配平的另一種方法—離子一電子法,以及不同化合價的同種元素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確定方法:氧化產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價態不能高於還原產物中被還原元素的價態。

如:(濃)—氧化產物是而不是或,還原產物是而不是。氧化產物的還原產物。

典型例題

例1?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爲:

,請配平方程式。

題目的:複習鞏固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當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難時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寬視野,達到簡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題適於任何學生。

解析:一般可根據元素化合價的變化關係

5NH 4 NO 3 ==== 2HNO 3 + 4N 2 ↑+ 9H 2 O

升高3×5

降低5×3

爲了簡化配平過程,也可通過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價及變化關係

5/2NH 4 NO 3 —— HNO 3 + 2N 2 ↑+ 9/2H 2 O ===>5NH 4 NO 3 === 2HNO 3 + 4N 2 ↑+ 9H 2 O

N:+1——→+5???升高4×1

2N:(+1—→0)×2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題時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價不能出現交叉現象

解答:??5、2、4、9。

啓示:對於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價態不清或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的價態不同時,只需根據化合價法則,找出元素的相應化合價,抓住質量守恆、電子守恆,就可正確配平。

例2?已知在下列反應中失去7mol電子,完成並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選題目的: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依據是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總數相等。”的理解。此題作爲提高能力可介紹給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

思路分析:?觀察反應前後的化合價的變化:。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不十分清楚,則化合價的變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價也發生了變化。因此,該題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價較複雜,做起來較麻煩,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地電子總數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根據題中已知條件設未知係數求算。

設計量數爲,計量數爲,根據得失電子數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後用觀察法確定其它物質計量數,最後使各項計量數變爲整數,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題是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和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本題若用確定元素化合價變化進行配平,需確定中爲+1價,S爲-2價,1個應當失去,可得相同結果,但做起來較麻煩。

啓示:?因中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化學反應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個反應都瞭解的很透徹,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依據,即可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例3?在強鹼性的熱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發生反應生成—和。生成物繼續跟硫作用生成和。過濾後除去過量的硫,向濾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強鹼液後再通入足量的,跟反應也完全轉化爲。

(1)寫出以上各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經上述轉化後,最終完全變爲,至少需和的物質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熱鹼液中含6mol,則上述a mol硫的轉化過程裏生成的中的值爲多少?

選題目的:該題以信息的形式給出已知條件,是培養學生學會提煉題中信息作爲解題依據的能力;鍛鍊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學習方法;複習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識在解題中的應用。

解析:

(1)① ② ③

(2)從氧化還原電子得失關係看,電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間進行。

從,失電子;從,得電子。

所以完全轉化爲所失電子數與轉化爲所得電子數相等,即:

amol?amol

由守恆,完全轉化爲需和。

(3)原熱鹼液中含,則反應①中消耗。根據反應①、②、③,有,所以。

啓示: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服從氧化還原反應規律,這是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要考慮得失電子守恆規律的合理應用。

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篇二

我本次的說課內容是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整個氧化還原反應體系,本節課的教學處於承上啓下階段,既複習了國中的基本反應類型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爲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繫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主要包括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能夠正確標出化學式中任意元素的化合價;能夠正確表示出原子及離子核外電子排布;並且掌握了分類的思想。

從能力上看,完全具備自主預習、積極思考和在相互討論中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心理分析,既然運用已有知識做鋪墊,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輕鬆地在教師引導下來層層遞進的推進的學習新知識。

3.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

(2)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這個判斷依據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3)掌握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裏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認識它們既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係,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1知識。

4.重點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爲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過程的理解和掌握。又因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跨度比較大,尤其學生對物質結構的知識瞭解不多,有關共用電子對偏移的知識比較陌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尤其是偏移)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從電子轉移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即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5.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通過概念的形成來探究科學本質,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爲形象化微觀爲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學法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法。

6.教學過程:

[問題一]我們在國中學過哪些基本反應類型,你能否各舉一例來說明?

這一問題設置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爲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憶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

[問題二]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類屬於哪一種反應?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這一反應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很自然地引起一種認知矛盾,很顯然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並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問題也油然而生:那它屬於哪一種化學反應呢?我順勢提問:

[問題三]我們在國中還學過哪些化學類型,其分類標準是什麼?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學生能夠回憶出國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能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國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

以我接着讓學生討論:

[問題四]以cuo+h2=cu+h2o爲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爲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的本質。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爲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複習了國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國中,又高於國中。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從得氧、失氧到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其跨度較大,學生較難接受,須架好“橋樑”讓學生順利過渡,這是突破難點所必須的。這座“橋”就是化學反應中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問題五]標出上述幾個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那麼我們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爲氧化還原反應。至此解決知識與技能目標1。緊接着讓學生分析:

[問題六]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儘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係,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其問題的解答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目標2。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着設問:

[問題七]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複習和加深學生對化合價本質的認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cl2和na的反應、cl2和h2的反應制成課件,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

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爲具體,化微觀爲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同時完成了知識與目標3。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爲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

[問題八]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有什麼關係?

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新學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可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即:化合反應和分解分應有些是氧化還原反應,有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這樣設計不僅在課的結尾加強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也讓學生的頭腦裏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

7.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內容完成情況良好,但是課後練習時發現學生有些知識掌握的不到位,知識點會背但是不會用,可能是由於在課堂上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較少,在以後的教學中多注意課堂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而不是教師的講課效率。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篇三

關鍵詞: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概念 教學設計 改革措施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課程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對探究物質反應原理、理解生產生活實例、改進化學實驗等內容有極其重要作用。這一知識板塊在高一化學必修教材中,屬於基礎性知識,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個板塊成爲很多學生的恐懼,經常性犯錯,失去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由此可見,展開氧化還原反應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一、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體系

學生在國中階段接觸過氧化還原反應,對這種反應類型有不同的認識,甚至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爲這是關於“氧”的反應。高中階段,教材從電子本質轉移的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析。很多教師認爲氧化還原的本質過於簡單,忽略向學生傳授的細節,導致很多學生在今後學習中產生困惑,甚至懷疑自己的正確認知。

教材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分散到不同章節,貫穿整個化學教學過程。面對抽象的化學概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由表及裏,通過交流和總結的方式探索相關知識。問題的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規律。教師應該從學生了解的部分入手分析,利用教材不斷深化,將盡可能多的內容聯繫在一起,做出螺旋式的內容升級,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框架。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具有遷移價值,幫助學生理解其他類型的化學規律和知識。從反應類型看,給學生開設新視角,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反應;從能量轉化看,反應中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了熱能、電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讓學生對能量本質有新的瞭解;從物質性質看,幫助學生理解物質之間的反應規律,瞭解物質的價態變化,預測物質的特性。

二、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對化學課程的教學具有極強的啓發性。這部分知識體現高中化學學科內容的特點,具有化學學科的研究特性,值得教師們深入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按照概念、電子轉移、化學分類的順序進行了解。每部分內容都要按照外在、共性、本質特徵的順序進行講解,讓學生認清本質和類別。本節根據個人教學經驗對氧化還原教學設計進行了詳細說明。

1.電子轉移部分教學設計

無論怎麼說,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是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展的,需要讓學生從概念理解開始,逐步接近電子轉移核心知識。這部分內容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最根本的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排除干擾的根本依據。根據教材的安排,課堂以“Fe2O3+3CO=2Fe+3CO2”爲例進行講解,啓發學生思考反應方程式中化合價的變化。在學生對本方程式有充分了解後,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其他三種反應類型進行比較,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共性:反應前後發生了電子轉移。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啓發學生思考“如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問題。在課堂引導下學生會自動思考採用怎樣的方式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的各個要點信息標明,以便更好地利用物質的性質。課程內容自然而然地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和“電子轉移守恆定理”。每個學生都要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在方程式上明確標出各個元素化合價變化,分析元素化合價的升降。雙線橋法和電子守恆定理是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中最關鍵的方法和依據,教師應該將課程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化學方程式中各個物質的升降變化,使得學生不僅理解這種方法,更利用這種方法和定律分析問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氧化劑、還原劑部分教學設計

氧化劑、還原劑是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直接應用。雖然氧化劑、還原劑是在概念章節接觸到的知識,但這部分知識如同橋樑,將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進行歸納,幫助學習者思考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規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梳理清楚思路,按照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行串聯和講解。

這一部分教學主要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向學生講解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從最簡單的反應方程式(如:2Cu+O2=2Cuo)入手分析,利用電子轉移和化合價進行定義,讓知識前後相連,思維相接。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研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做出對氧化劑、還原劑的`初步利用探索,並在大量化學反應案例中分析氧化劑、還原劑存在的規律;第三步:以氧化性和還原性爲跳板,進行知識遷移,將其延伸到其他章節,主要包括原電池、電解池兩方面內容,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價值。如此便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電解池的原理和內容聯繫起來,讓學生對後面的內容有所期待。

經過兩個階段的教學課程,學生從概念、電子轉移本質、方程式判斷方法和原則、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具體角度瞭解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框架和知識價值,對氧化還原反應在其他章節的利用不感到陌生。如此師生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體系盤活,幫助學生將知識轉變爲解題能力。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並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思維,將各部分關於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斷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看到化學知識的特點,按照化學學科的規律展開教學活動,帶領學生理智性、層次性地學習化學,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偉定。不同教學設計對高一學生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理解的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xx.

[2]汪寧。氧化還原反應在高中化學教科書中位置的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09).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