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理解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

2、體會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3、瞭解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4、複習抓重點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讀課題導入。

二、精讀第一部分,體會爲什麼稱爲“親人”。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爲什麼稱大娘爲親人。

1、學生讀書後彙報,教師板書。

2、精讀重點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學習反問句,體會感情。(板書)

4、指導學生讀送別時的情景。

5、歸納本段寫法:送別情景+回憶+反問句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爲什麼稱小金花爲親人。

1、學生讀書,彙報,教師板書。(提示學生注意第二段與第一段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2、指導讀重點句二。

3、讀反問句,體會感情,教師板書。

4、抽生讀送別情景。

(三)自學學習第三自段,補充板書。

用前兩段的學法學習本段。

三、總結(板書),引導學生髮現寫法,複習寫法。

1、歸納複習寫法。

師:……爲什麼只有三個人來送行?

師:爲什麼只選三個人?

師:總結寫法:作者寫法上的原因,無法一個一個地來寫送別的人,也沒必要,就選了代表性人重點寫,老年、中年、少年都有了,他們就代表了朝鮮人民。比如讓同學寫《美麗的校園》……

師:今天我們複習了寫作方法,……

2、歸納板書,完善板書。

勝似親人

四、研讀4至6自然段。

1、用志願軍的口氣讀。

2、指導朗讀。

五、小結。

板書設計

朝鮮人民 回憶 讚揚 志願軍

大 娘 送打糕救傷員 失去親人 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 救偵察員 失去媽媽 剛 強

大 嫂 挖野菜 炸斷雙腿 深情厚誼

不是親人 勝似親人

教學目標 篇二

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作題,可見全文以寫離情別意爲主,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稱呼朝鮮人民爲“親人”,可見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已結下了深厚的親人般的感情。

課文前一部分側重寫朝鮮人民依依惜別,回顧他們在戰爭歲月中爲志願年作出的巨大犧牲;後一部分側重寫志願軍依依難捨的感情。全文可分兩段。

第一段是重點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爲代表,表現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每個自然段各記敘一個代表人物。三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由“勸慰--回憶--抒情”三部分內容組成。“回憶”中安排的材料分別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傷員失去小孫孫”這兩件事;小金花因“媽媽救老王”而永遠失去了最親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殘”。

課時 篇三

一、揭題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1、出示題目:“親人”是什麼意思?(有血緣關係的,關係親密的人)誰是我們的親人?

2、課文中的`“親人”指誰?(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鮮人民)這句話離別的話是誰說的?

3、介紹時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地踏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抵抗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朝兩國人民終於打敗了美國侵略軍。1958年10月撤離朝鮮。在漫長的八年中,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終於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時,志願軍戰士深情地說──引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4、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並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那爲什麼把他們也稱爲“親人”呢?──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要求:

1、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練習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3、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瞭解同一內容說法的句子表達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讀課文,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1、板書課題,置疑問難:通常情況下,什麼樣的人稱爲親人?課文中的親人指誰?課題上的中心詞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親人”原指直系家屬,比喻關係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鮮人民。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課題上的中心詞是“親人”。)

那他們爲什麼能成爲親人呢?是如何成爲親人的呢?

2、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讀課文,體會訓練點。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第一自然段。

結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讀,重點指導這一段的最後兩句話的朗讀。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個別讀、齊讀)

師生再一起齊讀最後兩句話。

問:“這樣的人能不能被稱作親人?“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代價什麼意思?(指爲達到一個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課文指大嫂爲了給志願軍挖野菜,雙腿殘廢了)

再指名讀。

自由讀,體會爲什麼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讀、齊讀。體會大嫂是爲了什麼這樣做,所以大嫂也稱作親人。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親人,大嫂是親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麼?我們怎麼看待?指名讀。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關於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麼樣的代價。

自由讀。指名讀。

重點指導讀“第二天傳來……同歸於盡了。”齊讀,再齊讀。

爲了一箇中國戰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獻了出來,這樣的人我們稱她爲親人。

4、總結這三段,體會感情。

同學們,剛纔我們講的這些人都是朝鮮人民,這三位就是朝鮮人民的代表,他們面對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外國人。(板書:志願軍)

我們來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孫孫不顧了,救了這名戰士;大嫂爲了挖野菜給志願軍充飢失去了雙腿,小金花爲了救志願軍偵察員老王,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我要問問同學們,朝鮮人民是不是中國人民的血緣關係的親人?是不是?

引導學生回答並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將學生分成兩大組,表演分別時的情景。

再交換角色表演。

三、總結,表演,練筆:

1、想象在告別時你是其中的一位志願軍,你會對朝鮮人民說什麼,請幾位同學上臺來表演。

2、想象在告別時朝鮮人民會對志願軍說些什麼,寫下來。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透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雲在奪取391高地的戰鬥中爲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爲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蹟,發生在什麼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閱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犛( )搜( )嗖(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願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着什麼?(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爲第一部分,後三個自然段爲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後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願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爲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後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爲救志願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麼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願軍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說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爲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這句話可看出什麼?(看出大娘爲志願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願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覆讀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⑴ 志願軍是怎樣讚揚大娘對志願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指導朗讀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六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觀看“朝鮮人民送別志願軍的宏大而感人的畫面,揭示課題,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等文獻資料,圖片資料,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確目標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中朝人民依依惜別的悲壯氣氛,體味“似海深”的偉大友誼。

鼓勵學生在組內交流學習收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三、讀中悟情,以情品讀

1、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最令人動情的片斷,用筆畫一畫,圈一圈,哪句話,哪個詞讓人感動?爲什麼感動?找出最令人的片斷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個人的感覺、體驗、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交流內容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可以交流“大嫂”一段,也可以交流“大娘”、“小金花”一段,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

重點交流以下幾個問題:

大娘一段:

(1)品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永遠不會。”通過品讀感嘆句、疑問句、設問句,三種不同的句式,深刻領悟“志願軍戰士”與“大娘”的“母子般”的深情。

(2)指導學生理解“冒”、“穿”、“丟下”、“唯一”幾個詞語的含義,感悟大娘爲救志願軍戰士忘我的,無私偉大的品格。

(3)指導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意,我們怎能忘懷?”明確句子的含義是“怎麼也不能忘懷?”體味志願軍戰士與大娘之間的刻苦銘心的真摯情意。

小金花一段:

(1)品讀“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感悟志願軍戰士與小金花之間的“父女般”的真情,體味親人生死離別的悲壯。

(2)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理解“跺”、“抽動”、“狠狠”幾個詞的含義,入境體驗小金花的剛強性格,及對侵略者的仇恨心理。

大嫂一段:

指導讀“您爲我們付出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理解句子的含義,感悟大嫂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的“姐弟”深情,大嫂的愛是付出的愛,無悔的愛。

在交流過程中,以“情”爲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覓情、悟情、品情。以“情”爲基調,自讀、品讀,並適時引導學生在動情之處背誦,積累,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四、讀中誦情,想象創造。

1、引導學生變換角色,入境體驗列車啓動時,志願軍戰士的內心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似鴨綠江水一樣源遠流長的濃濃真情。

2、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與想,分別後的志願軍與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傳遞這種偉大的友誼的?五十年後的今天,面對感人至深的告別場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唱一唱等多種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並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會“供、唯、謠、噩、耗”5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於盡、代價”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三年抗戰,五年建設,1958年,他們要回國了,朝鮮人民依依不捨,紛紛前來送行,他們握着志願軍的手,激動的淚水不往地流:志願軍握着朝鮮人民的手,幹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們發出深情地呼喊:親人,再見了!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寫的。

問:“親人,再見了”與“再見,親人”有什麼區別呢?等課上完了咱們再來討論、解答。

二、自讀課文,完成作業。

1、把這篇課文分爲兩大段,想一想爲什麼要這樣分。

2、學會五個生字:供、唯、謠、噩、耗。

3、說說這幾個詞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歸於盡、代價。

三、檢查討論作業。

第1題:課文按主要敘事和主要抒情分爲兩段,第—大段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據是自然段歸併法。

第2題:提供多音字,讀g6ng;謠(yáo)隨口唱出的沒有伴奏的歌:噩耗(èhào),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題:釋文見“資料拾闕”部分。具體檢查步驟爲:在哪裏出現(讀一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字、詞典上是怎麼說的,課文中的具體意思。(這4個詞語爲第一大段的重點詞語,通過4個詞語的檢查討論。使學生了解這3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讀、齊讀、試背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的方法——按結構線索記憶:請求——回憶——安慰。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4。

2、看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採用“舉一反三”法學習第—大段,瞭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學會3個生字“跺、萊、挎”;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課題是“再見了,親人”,那麼,“親人”指誰呢?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板書:志願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舉“—”學第一自然段。

1、指讀(讀出親切、勸慰和感謝的語氣)。

2、梳理,給這一自然段分爲3個層次。並說說每個層次各對大娘說了什麼。(第一層中“勸”,勸大娘停住送別的腳步,勸大娘別擔心,“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媽媽;第二層是“憶”,回憶大娘爲志願軍做的事,具體說了兩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孫子:第三層是“頌”,讚頌大娘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這一自然段有一個詞語“雪中送炭”,詞面我們都知道是下雪的時候送來了炭。那麼在這一段中,“雪”“炭”“送”分別指什麼?(雪:供應困難、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勵、關懷與愛:送:帶、頂、冒、穿、送)(板書送打糕昏倒路旁)

(2)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個詞語,“唯一”。爲什麼用“唯一”這個詞?(兒子、兒媳和家裏的其他人都戰死了,只剩下這麼一個親人)。大娘爲什麼爲救傷員而不顧自己唯一的親人?(板書:救傷員,失去孫子)

4、感受反問句的作用。

這位老大娘是志願軍的親屬嗎?可是爲了志願軍戰士,她卻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在大娘的心中,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志願軍戰士在心裏深情地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是不會忘記的。課文是這樣說的嗎?(對比: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比較與第—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何相同,在話別對象上有何不同,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親切、關懷、鼓勵的語氣)。

2、你能根據第一自然段的板書,補上這一自然段的板書嗎?

3、根掘板書,說一說這一段的內容。

(提要:小金花爲救偵察員老王,不顧生命危險,失去媽媽沒有落淚,和志願軍分別的今天卻落淚了,她把志願軍看作是比媽媽還親的親人,即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

4、小結本段寫法:勸憶頌。

四、放手自讀第三自然段。

1、補充板書。

2、指導朗讀:用關切、敬重的語氣。

3、檢查3個生字:跺、萊、挎。

五、依據板書,總結昇華,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附:板書

再見了,親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願軍 救傷員 失去孫孫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媽媽 剛強 流淚

大嫂 挖野菜 失去雙腳 代價

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永垂不朽

六、作業。閱讀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業:

1、選擇加點字正確的注音,打√。

深情厚誼(ylyì) 挎着籃子(kuākuà)

血泊(p6b6) 嫌(xiányán) 架着(jiájià)

2、將第三自然段劃分爲3層。

3、按“起因、經過、結果”分別用6個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能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教學過程

一、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麼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麼?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麼後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麼地方呢?———列車上。

二、藉助配樂(火車啓動,緩慢離站),教師引讀:朝鮮人民爲志願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志願軍爲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流血犧牲,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優秀中華兒女鮮血灑落,黃繼光、邱少雲,其中也有包括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願軍眼裏,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朝鮮人民眼裏志願軍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列車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別。隔着鴨綠江,從心底裏高聲呼喚——(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列車隆隆向前,戰士們還在訴說着自己的;心願——(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車越駛越遠,戰士們從心底發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三、討論:爲什麼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分角色或輪讀全文。

五、作業。

1、將文中有關的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精讀其中一段(按學生要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選擇典型材料表達中心的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是偉大的。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1、複習導入:

(結合前節課的板書。)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千萬個送別的人羣中,選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勸慰”(板書)她們不要難過,“回憶”(板書)她們與志原軍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務:

那麼,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呢?這節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爲主,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讀悟學法、理解重點

1、瞭解學生,確定精讀重點:

⑴ 自由快速瀏覽前三個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

⑵ 你最受感動的是哪段?(按多數意見)

2、精讀重點段:

⑴ 提出要求:(屏幕顯示)

細讀這個自然段,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一想,這些語句爲什麼使你感動?說明什麼?

⑵ 學生自讀、自畫、思考。

⑶ 讓學生談對受感動的語句的理解,並讀出受感動的語氣。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思想感情。

⑸ 領悟學法:

剛纔我們怎樣理解這段內容?

3、學法遷移,自學另外兩個自然段:

⑴ 按照剛纔的學習思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其它兩段的內容。

(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小組交流。)

⑵ 質疑:

通過剛纔的學習、交流,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⑶ 指名朗讀。

⑷ 教師點撥:

同學們,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嗎?

4、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讀最後三個自然段):

⑴ 引讀:

師: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共同戰鬥生活了八年,此刻,他們坐在已經開動的回國的列車上,望着車窗外淚流滿面的親人,他們不得不揮揮手,做最後的告別……

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他們多麼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麼希望列車能停下來,他們呼喚列車──

生:“列車呀,你慢點開,讓我們再……再停留片刻!”

師:然而,列車越開越快了,離朝鮮的親人越來越遠了。他們只能在內心深處對親人們說──

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⑶ 自由讀,想象場面,領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數據資料:

⑴ 總結過渡: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站在志願軍的角度,選擇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達中朝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板書)。讀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朝鮮人民爲志願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同學們是否知道,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了朝鮮的解放,也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

⑵ 屏幕顯示:志願軍烈士統計數據。

⑶ 談感想:看到這一串串的數字,你有什麼感想?

2、提供圖片資料:

⑴ 導語:

在這千千萬萬個烈士中,有許多特等英雄。他們的英勇壯舉,在五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在中朝兩國人民中間傳頌。請同學們看圖片資料。

⑵ 發圖片,每小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讀英雄事蹟,交流感受。

四、自主練習、創造想象

1、導語:

當年,這些英雄的事蹟,傳遍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別爲他們流血犧牲的志願軍叔叔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想到什麼?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學了這篇課文後,不想對當年的親人們說點什麼嗎?

2、屏幕顯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⑴ 請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課文的寫法,對志願軍叔叔說幾句話。

(可選擇圖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⑵ 現在,你想對志願軍或朝鮮人民說點什麼?(可選擇其中一個人物)

⑶ 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學生自練,然後小組交流。

4、典型彙報。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結合板書,總結寫法。

2、徵求學生對教師上本課的意見。

3、作業:

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想寫在日記中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

2、能力目標:

以讀作爲突破口,以讀悟情,培養語感,有感情朗讀。

3、情感目標:

學習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中親人的不同含義;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志願軍戰歌》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

同學們,剛纔你們聽到的是志願軍戰歌,當年志願軍戰士就是高唱着這首歌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即將離開朝鮮回到自己的祖國,面對着許許多多送別的人們,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從心理默默的說着一句話,那就是“再見了,親人!”

二、複習舊知,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一遍課文,想一想志願軍戰士把誰稱作親人?他們爲志願軍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學習,交流,體會情感

1、師:在這些事例中,哪位親人的事例給你的感受最深,就學習哪件事。怎麼學呢,老師爲同學提供了一個自學提示,誰來讀一讀。

課件:默讀,思考志願軍回憶了和這位親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話給你的感受最深,把這句話畫下來讀一讀,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請你用朗讀的形式,讀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小組交流:

誰對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學習相同段落的同學就近兩三人結合小組,進行交流。

3、彙報自學,讀中悟情(大娘):

師:誰對這件事感受深,讀出你的感受。誰也找的這句話讀出你的理解?同學們注意聽看他們哪讀的不一樣。

師:她是通過抓重點詞語弄懂句子的含義的,大家要向她學習這種好的方法。

老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重點指導。

課件: 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點撥:結合課文想一想雪指的什麼,炭指的什麼。大娘冒着生命危險給戰士們送來的僅僅是打糕嗎,對,你們體會的真好,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志願軍,鼓舞了志願軍使他們的鬥志倍增,頑強拚搏取得了阻擊戰的勝利。願意再讀讀嗎,把大娘關心志願軍的情感以及志願軍拚搏的精神讀出來。誰來讀讀。

課件:我們還記得…您爲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師:在這部分中還有哪件事給你感受深。

點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搶救的是誰,是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志願軍,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唯一的親人,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朗讀:面對這位可親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願意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朗讀)我也想讀,聽聽有沒有和她讀的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這樣讀。

師: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進入情境感情就出來了。

4、彙報:小金花:誰對這件事感受深。

課件:同志們傷心的…你怎麼落淚了呢?

點撥:學生朗讀,失去媽媽小金花沒有哭,可是與志願軍就要分別的時候,小金花卻落淚了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5、師:還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爲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你來讀讀。

問: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麼代價?

6、小結:

學習了他們的事例後,你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選擇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讀,讀出朝鮮人民與志願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四、換位感悟

1、師:聽着這樣的話看着這樣的戰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會對志願軍說什麼,任選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說。

2、彙報:誰來說,你以誰的身份說。(還誰想說)

3、小結:聽了同學的介紹,感到志願軍爲朝鮮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再讀讀課題你對課題有沒有新的理解。

4、師:那麼今天就是親人送親人了,讓我們共同抒發一下對親人的依戀之情吧!

五、運用悟情

1、師:既然是親人送親人,你能不能將這段話改爲朝鮮人民對志願軍說。自己先練一練,也可以互相說說。

2、彙報:

改爲:再看一眼志願軍戰士,讓他們再停留片刻。

3、師:志願軍不願走,朝鮮人民不願他們走,因爲在這片土地上灑過他們的鮮血,大娘小金花的媽媽、大嫂還有更多更多的親人爲志願軍灑過鮮血;羅盛教、邱少雲、黃繼光、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等14萬志願軍長眠在朝鮮的土地上,他們的鮮血和朝鮮人民的鮮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昇華

1、師:你們說,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什麼凝成的?可稱之爲偉大的友誼。

2、火車慢慢的啓動了,讓我們再讀讀最後三段,再次感受一下兩國人民那依依不捨的深情吧!

3、師:火車越去越遠,可是兩國人民的心卻是越來越近。

兩國人民共同說着一句話:“再見了,親人!”

4、師:多麼感人的場面,咱們來寫首詩吧,永遠記住當時的場面。出示詩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無言默默淚。

(你我一家人“惜別知情深“有緣再相見“只見車影遠”“天涯若比鄰”“彼此常牽掛”。)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大娘

小金花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志願軍

大嫂

【課後反思】

教學中體現較突出的幾點:

1、導入中的情景創設把學生帶入到了課文中,爲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兩分鐘預備通過錄音機爲學生放了《志願軍戰歌》,伴隨着雄壯的樂曲聲,學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進入到情境當中。

2、從對語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設計的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用讀讀出大娘是怎麼把打糕送來的;第二個層次體會大娘不顧自己的生命爲戰士們送來打糕,讀出感受。第三個層次讓學生理解雪指什麼炭指什麼,通過情境的創設體會出大娘對戰士們的深情、對戰士們的愛,以及戰士們把大娘對他們的愛化作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戰士們打勝了仗。課堂教學中,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對大娘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爲什麼大娘把戰士稱作親人的情感體會的很到位,學生情感也被調動。因此學生對這一段的朗讀,讀的有感情,學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及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

在學習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時,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例如:學生在朗讀描寫小金花的剛強的語句時,學生對小金花爲媽媽報仇的決心讀的還不夠堅決,因此委婉的指出學生讀的不足及建議,通過比讀的方式激勵學生再讀。

不足:

1、對重點段的體會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讀自悟,而是通過教師的導語引着學生體會出來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教學結構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學習大娘爲志願軍戰士送打糕和救助傷員的事情,對小金花和大嫂的學習只是以讀帶講,沒有給學生朗讀感悟的時間。學生對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的,不是隻通過對一個段落的學習,感情就能體會出來的。因此對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