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往事依依教學設計 往事依依說課稿

往事依依教學設計 往事依依說課稿

《往事依依》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文精當的選材,結構上的前後照應及描寫情狀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聲有色、文情並茂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的意境之樂。

2、過程和方法: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了哪些內容,讀中注意圈點勾畫。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層次,尋求過渡語段,感悟文中蘊含的感情因素。

(3)比較閱讀,將本文與後面的幾篇文章從內容、情感、結構、語言等方面對比閱讀,找出異同點,加以感悟、品味。

(4)心領口誦,在反覆誦讀中引起感情共鳴,積累語言,形成語感,提高語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精神生活的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難點:

1、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想

1、第一課時: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在獨立、合作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理解本文選材的精當,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第二課時:討論、品味語言。小組討論交流,品味精彩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精神生活的描寫,進一步體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

四、學習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自主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選材的精當。

2、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二、課前預習

預習內容及要求:

1、自學生字詞:

徜徉 浩淼 絢麗 雨晦 鐫刻 雕鏤 嬋娟

感慨萬端 諄諄教導 搜索枯腸

2、作者簡介

於漪,江蘇鎮江人,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在38年的教學生涯中,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語文育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萬字。

本文是於漪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一再邀請而寫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國中版)的“追憶黃金時光”欄目上。

3、蒐集寫春、夏、秋、冬的詩句。

三、導入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金色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今天,我們就到於漪老師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四、預習展示

1、展示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紹:(學生課前蒐集)

五、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瞭解內容,能複述出所回憶的四件事。

(1)學生自由朗讀。(朗讀要求:準確、流利,儘量做到有感情。)

(2)概括文中所寫四件事:

(一)讀《水滸傳》 (二)讀《千家詩》

(三)聽老師教《南鄉子》 (四)聽老師教《南歸》

(3)複述四件事:

方法指導:複述事情大體過程,抓關鍵語句。

小組交流、補充,推舉一人,準備全班複述。

全班交流。

2、理解作者寫作思路:

(1)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題目“往事依依”是貫穿全文的紐帶,開頭有感而發,引出對幾件往事的回憶,接着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往事,最後由事入理,抒發感悟。

(2)結合所選四件事,你認爲課文選材精當在何處?

首先從全文來看:文章所選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讀書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煩。能看出讀書在作者的成長過程中的不同的影響。

其次從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來說,雖然選擇的都是國中國文老師講課的情況,但是寫出了其中的不同,一個情溢於胸,頭和身子左搖右晃。一個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裏。這樣寫充分展現了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對於開啓心智、陶冶情操、培養興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六、小結

於漪老師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童年時期讀書的幾件小事,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對家鄉的讚美,無不溢於言表。至今,老師的諄諄教導依然激勵着“我”: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七、作業

1、熟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詩》中詩句

2、你所讀過的文學作品對你有何影響,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體會並學習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2、品味精彩的語句,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導入

1、過渡: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着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2、閱讀思考:

(1)題目中“依依”的含義是什麼?

“依依”一詞的意思有:(1)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2)形容留戀,不忍心分離

(2)文中能說明作者對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幾十年過去了,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3)結合作者的經歷,說說讀書爲什麼“使我一生受用不盡”?(學生暢言)(藉此體會作者提倡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的用意)

三、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感情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文中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哪些語句引起了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看過、聽過或經歷過的類似的情景。

方法:默讀、勾畫、聯想、評註

(1)小組交流,互相補充,分工協作,力求完整

(2)小組中心發言人交流本組意見

本文的語言優美,名言佳句處處可見,如描繪評註圖象所展現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國家鄉美好的風光氣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國文老師講課入神的情態(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1、幾十年過去了,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分析:將思緒一下拉進過去的幾十年,用鮮明的對比(“不少”、“有的”與“幾件”對比,“已經模糊”“搜索枯腸而不可得”與“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形成強烈的反差)引出對幾件事情的回憶,給青少年讀者造成強烈的懸念。

2、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

分析:“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繪了讀書的益智作用。“編織我童年美麗的生活花環”和“讓人看不上眼”對比,顯示石印本《千家詩》的魅力。

3、體會描寫方法:

(1)重點閱讀文中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的部分。品味其描寫的語句、方法。點撥:文中對老師講課的情狀的描寫,相同與不同之處,可細細品讀。(本段的寫法表現了選材的什麼特點?)

本段所舉兩個事例都是國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講的內容是抒情的詩,詩詞的作者是愛國的詩人,講課時老師都採用誦讀,都入情入心,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的內容,且由此激發了喜讀詩詞,愛好新聞學的激情。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國文老師。所講的內容是一古一今。講課情況一個是情溢於胸,頭和身子左搖右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深情凝聚在眼睛裏。這樣寫充分展現了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對於開啓心智、陶冶情感、培養興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全班齊讀,說說描寫這些情狀的可借鑑之處。

感受作者從兩位老師身上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四、拓展延伸:

1、訓練仿照作者的寫法,寫一段話,描繪老師講課的情狀和自己聽課的感受。

2、寫作後選3-5位朗讀所寫內容,全班點評。

五、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作業

1、將文中優美語句摘抄在積累本上,並加以點評

2、制訂一份七年級讀書計劃,按計劃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

《往事依依》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往事依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板書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往事依依》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往事依依”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作者通過回憶少年讀書生活中的幾件十分留戀的往事,抒發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並啓示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全篇通俗易懂,充滿趣味性,尤其是它的文學性很濃,爲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能力: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正確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感知並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自覺主動閱讀優秀文學作品。

二、說教法:

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爲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四、教學設想:

課時: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

設想:按照新課程標準“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於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的要求。

五、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

這首《童年》》是否勾起了同學們對於國小時光的美好回憶呢?我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也在回憶,她回憶了些什麼呢?這些記憶對她往後的人生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於漪老師的一篇文章——《往事依依》,一起去踏尋於漪老師的成長足跡,相信我們一定能從中得到一些啓迪。

(二)檢查預習

掃除字詞的障礙,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所以我設置檢查字詞這一環節。我會在幻燈片上出示需要注音的字,請學生朗讀,並且在書上做好筆記。最後教師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

(三)初讀感知

首先請學生帶着“作者共寫了幾件依依往事?”這個問題通讀全文。讓學生概括文章中講述的幾件往事,以此進行對文章的深入分析。

(四)自讀課文

1、以趣動人——看畫、讀水滸

2、以美動人——讀《千家詩》

3、以情動人——聽國文老師講課

4、以理動人——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通過閱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

(五)分析課文

品味優美語言、感悟作品意蘊、體會作者情感,是語文教學中散文教學的重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迴歸文本,把語言品味融入到對文章的精讀

賞析中。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理清本文的結構。

本文從第二段開始敘述往事,第一段在文中起到了總領全文、奠定感情基調的作用。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分析往事“依依”的含義。接着對文中幾件往事進行分析。最後,引出文章主題,通過“我”對國中求學生涯中一些常縈繞胸懷因而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六)課外補充

1、《千家詩》詩句

2、《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簡介作者辛棄疾

3、《南歸》及簡介作者田漢

因材施教,同學們不僅需要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需要補充課外知識,課堂內外相互結合,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知識含量。

(七)課堂討論

問題:同學們讀過哪些名著?喜歡看的理由是什麼呢?(大家互相交流討論) 此教學環節是由課內到課外的遷移延伸,意在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在記敘後寫感受,使自己的文字更加深刻。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的閱讀積累中,去僞存真,尋找那些適合自己、對自己有益的書,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的道理。

(八)總結提升

希望同學們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爲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九)溫馨寄語

“書上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學們,希望你們以書爲友,以書爲伴,讓你的人生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