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體會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在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語文園地一“豐富的課餘生活” 和語文園地五“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兩個活動中安排了綜合性學習,這兩個綜合性學習不但與閱讀訓練有着緊密的聯繫,而且還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實踐、探究性學習,是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

一、激趣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學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四年級上冊的教材在安排語文綜合性學習時,編輯者很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例如,語文園地一“豐富的課餘生活”,首先學習了《我們的民族國小》後,以學生的立場自主提出開展“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 的綜合性學習要求,並提示記錄的方法“可以用文字敘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畫圖畫……”,這樣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接着學習兩篇分別體現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裏登山遊玩的有趣課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峯》。因爲是初次在教材中安排綜合性學習,因此教材在學習課文《爬天都峯》後,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以學習夥伴的立場提醒學生注意記錄活動進行得怎樣,並提示示範、加以引導,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引導學生參與,激勵學生願意參與,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進行多元化的探究,增強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的要求是:“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可見,綜合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重在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重在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和能力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學習。對學生來說,這種實踐是自主的、新鮮的、充滿無窮魁力的。如語文園五的“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簡短的“綜合性學習提示”點明專題之後,編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讓學生認識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知道孔子勤學上進,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明白“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道理。並在課文之後提出結合本組課文的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瞭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的要求。因爲要開展這樣的傳統文化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所以教材提出了活動要求、活動內容和開展活動的途徑等建議,然後學習課文《盤古開天地》,瞭解盤古用整個身體去爲人類創造了一個美麗的宇宙,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創造天地的一些神奇而大膽的想象。接下來學習課文《趙州橋》,從建築的層面,瞭解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古代文化的燦爛和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才幹。教材就這樣一步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探究燦爛輝煌的

中華文化瑰寶,就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三、有機地整合,體現學習實效。

在四年級上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是以獨立的一個專題來進行的,各專題之間有許多聯繫,但並沒有一定的邏輯關係,而是圍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提出的一個教育性關係。每一個專題的學習都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應將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成爲一個知識整體,讓學生在不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實踐中,不斷積累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激勵學生運用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活動中需要的資料並進一步探究分析,將各種能力和探究的興趣結合起來,實現綜合性的發展,擴展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四年級上冊在語文園地一里的“口語交際”中讓學生交流在課餘時間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習作”讓學生寫課餘發生的有趣、高興等的事,“展示臺”用搜集郵票、閱讀課外書、小組合作辦圖片展的方式,展示學生才能和感興趣的課餘生活。語文園地五的課後“綜合性學習提示”裏,引導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做好展示的準備。在“語之園地五” 的“口語交際” 中,讓學生交流了解到的傳統文化,在“習乍” 中寫自己活動中最想寫的內容,並把收集到的資料裝訂成冊。“日積月累”讓學生藉助有趣的生肖郵票,背誦體現我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明白一個生肖代表一個年份。在“展示臺” 中,引導學生用寫春聯、做風箏、辦手抄報等形式,展示自己瞭解到的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在這一組的課文學習中,圍繞“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一專題,開展聽、說、讀、寫各項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能力,又增進了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我國民族的自豪感。由此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始終是一種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

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時,應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合作性;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開展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既要強調其實踐性,還應注意其文化性,注重其文化意味、文化內涵、文化素養。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各方面知識綜合而成的語文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空間。給學生提供了有效而又含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綜合性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篇:淺談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淺談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解

我們認識到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狀態,課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學生缺乏生活體驗,遠離社會實踐。《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階段目標中將“綜合性學習”單列,是這次語文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點。從制度的目標中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旨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以及生活的關係,促進學生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學習具有很強的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如果把課堂比作是“一掬水”,課外學習就是“江河湖海”,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才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同於一般的課堂教學,雖然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也注重知識、能力的整合,但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強調引領學生走出課堂,以校園、自然、社會爲大課堂,在實踐中加深認識。試驗以來,大膽走出課堂,走上街頭,收集形形色色的店名、招牌,理解它的含義,同時在家長的支持下,興致勃勃地參加活動。回到學校的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教室裏常常可以看到同學們相互交流的情景,看到他們因爲有了獨特的發現而自豪的神情,聽到他們爲了理解店名含義而展開激烈有趣的爭論以及他們獨有的評價。

通過活動,同學們不僅學習了語言,豐富了詞彙,還開拓了視野,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觀察,增進了協作意識,而且,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審美情趣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樣的活動使學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身心得到了健康的發展。語文的學習不在封閉在書本里,禁錮在教室裏,學生的語文學習從教師走進了社會,從封閉走向了開放,使師生體會到“語文和生活同在”,這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

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語文課堂內部的整合,雖然也提倡與其它學科也溝通,但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如以“詩與動物”爲主題,語文綜合性學習所側重的是收集和理解描寫動物的詩句。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收集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等詩句共60多條,讓學生朗讀、欣賞、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獲得了審美情趣。走進大自然,認真觀察,獲取素材,創作自己的動物詩,領悟語文和動物的關係。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改變觀念,達成共識 。透過當前農村國小綜合實踐課的設計及其運作情況,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認識上存在誤區 ,儘管我們認識到綜合實踐課在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試不考綜合實踐課程,怕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影響學科課程”這種應試心態的制約。儘管綜合實踐課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顯性”遠不及學科課程,顯現的速度也遠不及學科課程快,因而造成對綜合實踐課的開設流於形式而失去實質的內涵。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對課程資源的開發

語文綜合性學習沒有現成的教材使用,也不應該有統一的現成的教材,那麼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顯得格外重要。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的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各地區都蘊藏着自然、社會、人文、人才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不同地區都有取之不盡和各具特色的語文資源。當地的自然環境、文物古蹟、風俗民情、節日文化都獨具魅力、各具神韻。學校、家庭、社區是學習的搖籃,圖書、報刊、影視作品是語文學習的寶庫。城鎮有城鎮的的優勢,鄉村有鄉村的長處。城鎮文化氣氛濃厚,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況且,城鎮的學生嚮往廣袤的大自然,鄉村的學生新奇於城鎮的繁華,可以憑藉多種信息渠道加以互補。教師是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的引導者。教師要有“大語文”教育觀,要改變“課堂爲中心,課文爲中心,教師爲中心”的教育行爲,努力構建課堂內外銜接、校內外結合、學科間溝通

的語文教育體系。引領學生關注生活,與生活爲伴;親近自然,與自然爲友;走進社會,與社會對話。通過學生的積極實踐、勇於探索、親身體驗,不斷髮展語文素養。

學生是綜合學習資源的直接開發者和受益者。語文無處不在,“生活處處皆學問”,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思考問題,嘗試運用語文方式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和社會,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具體的認識和感受;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或組織、策劃、協調和實施各種活動,儘可能的挖掘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的各種資源。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原則

鑑於國小年齡、認識特點和自主水平,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

第三階段(五、六年級)

第一階段以教師“扶”爲主;第二階段以教師“半扶半放”爲主;第三階段則以“放”爲主,在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策劃,制定計劃和方案,這時的教師可就活動的可行性作必要的引導。總之,國小綜合性學習要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方法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中,教師要儘可能的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儘可能的與學生共同參與。

教師要結合當地實際、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積極利用和挖掘語文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使綜合性學習生活化、實踐化,充分利用多種信息手段,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彌補當地的資源不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就“拓寬學習空間,上好農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方面做了大膽嘗試,有以下幾點體會:

1、走進大自然,上好農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盧梭曾經說過:“只有把兒童帶進大自然,才能避免社會給他們帶來不良影響。”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讓大自然這個廣闊天地成爲學生學習的不竭資源。

記得二年級時,我帶領學生“找春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以小組爲單位,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或在皖河大壩上遠足,或在樹林裏漫步,或在田野裏追逐,或在山坡上野炊,或在草毯上聯歡??;活動形式多樣,有的畫春天,有的歌唱春天,有的暢說春天的故事,有的拍攝春天的美景,有的舞出春天的旋律,有的寫出春天的多彩??我們將學生的各式作品分類進行展覽,引導學生分享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大自然是孩子們的樂園,在大自然中活動、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爲學生的語文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表象,他們在這裏獲取知識,開啓智慧,享受人生。

2、 走進生活,上好農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校“爭取社會各方面支持,建立穩定的聯繫,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因此,我們積極利用社會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在參觀中,讓學生親手操作,親自實驗,親身去體驗,;在參觀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在參觀中,我們教師還關心學生的安全,注意學生禮貌用語、不亂扔飲料瓶等良好習慣的培養。

參觀後,我們適時指導學生寫好習作。主要採取“5步法”進行指導。即:看一看,看

參觀攝像後的“精彩回放”,既回顧了參觀的過程,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說一說,說參觀中最感興趣的地方、參觀後的感受及思考的問題,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又爲動筆寫作打好鋪墊;評一評,分組評議幾位同學參觀後回家主動寫的日記的優劣,教師將學生的日記提前打印好,分發到各小組討論,並請各小組將整理的意見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一寫,學生動筆寫下參觀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表達、去探究,可謂百花齊放,千姿百態;展一展,在班級展示欄中展出學生的優秀作品,爲學生提供1個展示和相互學習的平臺,讓大家共同品嚐成功的喜悅,分享實踐活動的成果。

3、走進農民家庭,上好農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裏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因此,充分利用學生放寒假的時間,開發家鄉生活中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從未有過的生活體驗,得到了鮮活的口語交際的實踐。學生走向生活,走進農民家裏進行採訪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並大大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在農村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主動實踐。要面向全體,特別關注弱勢羣體,要使每一個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都得到發展。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學習。要激勵學生敢於實踐、主動實踐、積極實踐、樂於實踐,着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交流也是語文綜合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的重要環節,要避免綜合性學習只見頭不見尾,重安排、輕交流的現象。交流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習成果,如實物、圖片資料、書面總結、研究報告等。通過集體交流,創設互動的平臺,展示學習的過程,釋放學習的情感,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五、制定切實可可行的綜合性學習評價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其評價手段不是量化評價,評價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外,還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相互評價。評價的着眼點要在於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強調的是學會,而非一定要學會。如開展“探尋月球的奧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目的不在於要求學生探索出多少月球的奧祕,解開多少月球之謎,而是讓學生通過蒐集、整理材料,徜徉於月球文化的殿堂,漫遊於古詩文的王國,經歷一次科學的探究、問話的洗禮。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應側重於是否主動的發現問題,是否積極地通過課外閱讀和蒐集整理資料來探究問題,是否根據已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觀點,運用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如何,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如何等。

第三篇: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 * * * * *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阜康市天龍國小李風鴻――淺談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的選擇策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確立適合學生個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立”的基礎。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內容的確立打破了程式化的學科框架,軟化了學科邊緣,在確立主題時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語文”這一小語文,更要充分利用“社會語文”這一大語文。 引導幫助學生髮現、提出、並確立綜合性學習的主題,處理好“預”與“立”的關係。 a、根據教學目標,着眼於學生髮展精選教學內容 b、針對學生實際,着眼於知識拓展整合教學內容 c、遵從適度原則,着眼於學生把握知識度量 d、依據教學實際,着眼於學生特點佈局教學程序 發掘主題的途徑 主題的開發方式 遨遊漢字王國 確立主題的方法 學習思考啓示語文課程階段目標 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組織討論 共同討論,學會合作 共同討論 合作 重點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 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 活動 重點 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專題演講 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表達 主線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 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有目的地蒐集資料 結合課外閱讀 資料 主線 關注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的 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 觀察 主線 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問題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 主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一學段(1~2年級) 遵循“大語文觀”: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1)語文學習中找(2)學生生活中找(3)學科聯繫中找(4)自然風光中找(5)社會環境中找一度開發:結合型綜合學習二度開發:專題型綜合學習準確把

握各階段“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呈現特點及編排特點 課內外一體化“大”:有一組集中安排,以活動建議爲主,閱讀材料爲輔; “小”: 在精讀課文後佈置,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交流 每學期兩次 一“大”一“小”第三學段 課外活動,課內交流 在精讀課文後佈置,(三年級還有一次提示)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交流 每學期兩次 第二學段 課外活動,課內交流 課文後有

建議,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臺”交流 每組都有但不標明, 跟語文實踐活動不

作明確區分(舉例:尋找身邊的雷鋒) 第一學段學習時間呈現方式出

現次數學段 難忘國小生活(成長足跡、依依惜別) 第六單元p122 六下 輕釦

詩歌的大門 第六單元p98 熱愛祖國(家鄉) 第二單元p21 六上 走進信息世界

第六單元p115 語言的藝術 第三單元p49 五下 遨遊漢字王國 第五單元p76 我

愛閱讀 第一單元p5 五上 走進田園 第六單元p103 瞭解自然 第三單元p38 四

下 成長的故事 第七單元p125 讀<a name=baidusnap0></a>童話</b>講童話

</b>(請你支持:)編童話</b>演童話</b> 第三單元p45 四上 人間真情 第五單元p76

環境保護 第二單元p21 三下 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第五單元p70 記錄自己

的課餘生活 第一單元p5 三上 具體內容 單元 冊數 a、在語文教材中發現課

題,即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b、在校園活動中發現課題 c、在社會大環境中發現課

題 1、師生共同開發學習資源 2、師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3、師生總結分享學習

成果 1、善發現,優化學習資源 2、有目標,注意年段特點 3、有趣味,貼近兒

童生活 4、有差異,自主選擇內容 (各小組還可以根據組員的特長及自己組擁

有的特殊條件,設計有創意的活動。) ?? 蒐集有關詩歌的有趣的故事,圍繞

某一個主題,開一個小小的詩歌故事會。 詩歌故事會 將古詩詞改寫成現代文。

詩歌改寫 上網蒐集一些詞曲,學習唱一唱。 吟唱詩詞 這些爲選修活動,各小

組可以從中選擇一項或者多項,編入本組活動計劃。 所配的畫可以是蒐集的,

也可以是自己根據詩句的意境而畫的。 給詩配畫 嘗試寫一寫,與同學交流自己

寫的詩。 動手寫寫詩 將蒐集到的詩歌知識編成題目,製作好競賽題卡。 詩歌

知識競賽 選編詩歌,設計好詩集的名字、封面和目錄。 合作編詩集 討論選取

詩歌,確定朗誦的方式,進行朗誦排練。 詩歌朗誦會與詩同行藉助工具書理解一首或幾首詩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誦,並能向

其他組的同學進行推薦。 詩歌欣賞 將蒐集到的資料按某中標準進行分類,並按

類補充相關資料。 資料整理 這些爲必選活動,每個小組在制訂計劃時都必須包

括進去。 可以根據小組研究主題,側重蒐集某一類詩歌。 蒐集詩歌詩海拾貝備註 活動建議 活動內容 活動板塊 綜合性學

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活動建議

第四篇:國小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

國小語文開展綜合性學習

第一階段

1 .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階段

1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

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階段

1 .爲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 .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 .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進行綜合性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綜合性學習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價值,不夠重視。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

二、怕綜合性學習搞多了耽誤時間,影響考試成績。有意或無意忽視綜合性學習已是一個較爲普遍的問題,要扭轉這一局面,首先要圍繞教育的終極目標—人的發展---這個基本點,從真正意義上轉變我們的觀念,只有迅速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等配套措施,才能保證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落實。

三、不敢充分放手。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不去或不願更多地考慮學生熟悉的經驗世界,教師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學生提要求、提任務,指導學生按部就班地“活動”。每一個步驟都要把關,唯恐出現什麼“閃失”,不符合自己的預想的結果。教師由臺前走到幕後,操控活動程序。這種現象集中表現在總結階段的交流彙報,展示成果時,學生在課堂上有陳述,有展示,有表演,

有討論等,井井有條,先後有序,但給人的感覺分明是有一雙手在左右着課堂的程序,表面上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實際上能不能真正地讓學生髮現和創造呢?這是一個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教師如何調整自身的角色位置,是搞好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關鍵。

第五篇:重新認識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重新認識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

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快樂的感受着網絡學習帶來的豐富課程資源。對於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迷糊的不甚清楚的一些問題,在這次遠程網絡課程學習下來,頓時感覺茅塞頓開,清澈了也明晰了,更加知道今後的教學中怎樣的操作了。

就拿綜合性學習來說吧。一直以爲綜合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回事,沒有多大區別,在教學中也就沒有區分,操作起來也就沒有細化,但效果不大,所以自己也在不斷的反思不斷的 詢問。

今天學完了張立霞老師主講的《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策略》才真正弄清楚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使我認識到:綜合性學習在課程綜合化背景下產生,但它是分科背景下的綜合,應具有學科性;同時,與語文實踐活動相比,我們要注意突出它的“綜合性”。在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背景下,語文實踐活動成爲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它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活動性和探究性。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把握好四個原則: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2.讓學生充分具有自主性;3.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4.爲學生開創開放的學習環境。抓好四個過程:1.抓好組織策劃;2.開展分組活動;3.組織交流彙報;4.進行總結評價。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在

開放的環境中,通過活動習得知識,充分發揮自主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創造力,怡養品格。

做爲教師,我們都知道教學要有實效,教師先要做到明明白白的教,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都要明白。但是,往往一節課下來,一學期下來總是有那麼多遺憾,總是說自己急的要命恨不能撬開學生的腦殼往進灌了,他們怎麼還是出錯呢,我想,我們有必要問問學生是不是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也是清清楚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