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新課改教學模式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語文新課改教學模式教學體會

國小語文新課改教學模式教學體會(精選多篇)

最近,在高一年級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以學生爲活動主體,教師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課上先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然後請同學走上講臺,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勾畫,並說明自己的學習心得、感悟,最後教師再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並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講解,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總體來說,效果不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不看書,不勾畫知識點,一味的聊天、扯淡,東瞅瞅,西看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就是不學習。等到找同學上去講的時候就開始嚷嚷還沒看完呢,很是頭疼!

其次,在臺上講課的同學雖然課前有讓他們準備,但可能是緊張的緣故,他們在臺上講的時候不能自由發揮,條理不清,思路不暢,而且和下面的同學交流甚少。有的時候臺上同學已經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了,可是下面的同學還停留在上一個問題上,不知臺上同學到底在講些什麼,真替他們着急!

第三,同學講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很活躍。可是,這活躍裏面卻有很多人是在起鬨。慶幸的是,通過這次課,我發現了他們班的問題:幫派現象。大哥級的人物只要說句話,其他人肯定會附和,而且聲勢不小!以後上課時我就有辦法了:只要制服那幾個挑頭的,課堂秩序就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了!

第四,有的同學講課時聲音實在太小了,以致於即使全班沒有一個人說話,後面的同學也還是聽不清檯上的同學在講什麼,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一現象給我敲響了警鐘:以後上課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聲音洪亮,要讓最後一排的同學聽清楚我所講的每一句話。如此,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講臺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戲”。

以上便是我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訓。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善,將課講的越來越生動、有趣,讓學生開心地學、主動地學!

第二篇:國小語文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新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散旦國小:趙雲香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九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學習九年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

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

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014年3月12日

第三篇:國小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近幾年我參加了新課程培訓。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瞭解課改的一些內容。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情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公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科學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產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的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感,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學隨筆,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第四篇:國小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淺談國小語文新課改心得與體會

益陽市石碼頭國小徐靜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幾乎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傳統的教學行爲、教學態度、教學理念,而教學雙方是互動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得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才能使新課改順利有效進行,從而達到較高的教學境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實踐證明,國小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

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舊的教學方式。《當前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原因》告訴我們,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舊的教學方式。我校的語文教師在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後,自覺地改進教學方法,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如教師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對學生學習的難點和疑點有充分的估計和了解,並按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尊重了學生這個主體。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教學中不可忽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與交流。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大膽地改革與創新,鼓勵、引導學生在閱讀和生活中自主識字,擴大識字量,拓寬知識面和讀寫能力。爲了保證閱讀的有效進行,重點指導讀書方法,逐漸交給學生讀整本書的方法;鼓勵摘錄好詞佳句,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提倡親子閱讀(閒暇時父母與子女共同閱讀交流);同時,組織讀書交流、故事演講、讀書心得展評、朗讀比賽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此外,還要求學生每天背一首古詩詞,課前三分鐘講一個小故事,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增大了閱讀量。事實上,無論教哪個年段的閱讀課,無論教哪篇課文,都離不開學生自學,教師引導,師生交流。既然語文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培養起來,所以,自讀自悟,靜下心來讀書、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剛剛學習一篇新課文,要安排自學的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殊是在解決重點問題之時,也要給學生比較充足的自讀自悟和“交頭接耳”的時間。在閱讀教學中的困惑及相應的對策嘗試。鼓勵

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主動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案例、教後反思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新的一輪課改已步入課堂並結出碩果,這是廣大教師與時俱進,緊隨時代洪流,大膽改革,取得了與人與教學實踐雙豐收的可喜成就。但本人認爲也存在不足之處,從近年來的選拔課、參賽觀摩課來看,仍存在不少弊病,有的把課文弄得支離破碎,遍體鱗傷,有的盲目探究,有的探究不到位,這就是今後廣大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

總之,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只有不斷總結經驗、發揚優點,糾正缺點,才能不斷前進,並且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教學智慧,做一個優秀的開拓創新型的教師。

第五篇:新課改國小語文教學的新感受

龍源期刊網

新課改國小語文教學的新感受

作者:刁瑞紅

來源:《現代教育科學·國小校長》2014年第06期

新課程背景下,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讓課堂五彩繽紛,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語文課堂不再沉悶與乏味,但是在異彩紛呈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語文教學的浮躁與迷失。國小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要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思想品德或別的什麼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像語文課樣,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徵。其次,國小語文又姓“小”,是國小生的語文教育,是國小生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爲主的教育。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範疇下,怎樣才能把國小語文課教得即情意濃濃又紮紮實實呢?我有三點感受:

一、感受語文的魅力

所謂的語文魅力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也是語文美。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要讓學生愛上語文,並快樂地學習語文。那麼,要領悟語文的美,首先必須從語言入手,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引領學生獲得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使之轉化爲智慧,最終積澱文化,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那麼,怎樣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呢?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例如: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文時,我說:“我們都見過春雨,可是你們發現過沒有,春雨有好多色彩呢!你們想知道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嗎?那就快讀課文吧!”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還可以把你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同桌聽,把讀懂的內容說給自己小組的夥伴聽。在交流中,我讓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部分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爲主,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言語深處,經歷體驗,觸摸作者的心靈。在文本的情景和情感中“悟”,在人、文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了帶有個性的思想和語言:“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在草地上、在柳樹叢中飛舞,還唱着歡快的歌,春雨沙沙地落下來,小草、柳樹更綠了,所以春雨是綠色的。”“小黃鶯飛舞在田野中,春雨落下來,油菜花黃了,所以春雨是黃色的。”……說完了課文的內容,小朋友們意猶未盡,又搶着說:“春雨落到梨樹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花壇裏,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蝴蝶花,所以春雨是彩色的。”……學生的靈性得到了昇華,想象力得到了放大。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感受童稚的樂趣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爲此,我們必須瞭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的文化。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特點,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

如教學《王冕學畫》,在學習大雨過後,湖裏的荷花開得更鮮豔,荷葉是碧綠的,花瓣是粉紅的之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荷葉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滾來滾去,我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結果不少學生做閉眼沉思狀,努力去想那幅美麗的荷花圖。一位學生衝出一句:“老師,我什麼也沒看到!”這是真實的。此時,我並沒有訓斥那位學生,而是調整了一下教學,跟學生說:“那我們一起再去看看,再去聽聽吧。”然後播放有配樂的語文朗讀,讓學生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再次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還是那位學生,他說:“老師,現在我看到了,雨後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陽光照耀下,碧綠的荷葉上水珠不但滾來滾去,還閃閃發亮!”是啊,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趣味來。

三、感受個性的火花

無個性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生動有趣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性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麼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爲育人服務的,身爲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不看教材,都在肚子裏”。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如有的教師個性豪放,慷慨激昂,那麼在教學中,就上出情意來,讓學生在濃濃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師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善於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那麼,在教學中就應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總之,爲了語文課的個人味,每位教師都要善於發現和發揮自己教學上的優勢。善畫的要運用插畫的優勢,善讀的要運用範讀的優勢,善唱的要運用吟唱的優勢如此等等,讓教語文課是很有趣、很有味道。另外,注意放大學生的個性。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應該融入到不斷生成的語境和遊動的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在活生生的(更多請搜索:)動態語言環境中進行的。而我們傳統的教學往往把詞語、句子孤立起來,總是要求學生進行着“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之類的語言訓練。這樣的訓練不能將新教材中富有文學性和人情味的內容表達出來,也框住了學生的思維。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富有創意的表達。在《荷葉圓圓》一文學習後,我讓小朋友說說,你會把荷葉當成什麼呢?學生靈感的火花被點燃了,荷葉也更美了:“荷葉是我的帽子,我在荷葉下,覺得整個夏天不熱了。”“荷葉是我的故事書,我在荷葉上讀到了許多夏天的故事”……孩子們的獨特體驗是多麼富有靈氣呀!他們的個性也在這獨特的體驗中得到了放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讓語文課有魅力,有樂趣,有個性,才能做到既情意濃濃又紮紮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