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共1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8篇《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共18篇)

篇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

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爲,反思如下:

一、 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爲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爲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爲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爲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可以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啓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爲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爲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說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說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說,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說,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爲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說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嚮導。

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 對於我們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通過創新而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關鍵因素;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自主發現、探究和不斷創新的過程。

篇二: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綜合性是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爲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順應這一要求,在九年級的總複習階段,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梳理基礎知識,把“厚書”讀“薄”,建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努力通過知識再現將所學知識串成“串”,連成網,前後連貫起來,構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宏觀上把握課本內容,使所學的知識脈絡清晰,而且有利於學生熟悉所學知識。

另外,在九年級的總複習階段,還要把握聯結點,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要加強對知識的系統邏輯歸納,可以打破教材的章節、各年級知識點的界限,並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橫向、縱向的重視,通過歸納、比較,從更高層次上把握教材的體系,採用歸類的方法使之系統化、專題化。有意識地結合具體情境或通過適量的典型訓練,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調動、整合,並學會運用基礎知識去認識、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現實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

篇三: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在學習《走創新之路》這一課時,我感觸頗深,通過學習學生能懂得創新思維的內涵和基本要求,但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創新意識,啓迪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尤其重要,這一個目標並非一日之功,也並不是一節思品課所能解決的,它是整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所擔負的責任。

發明創造並不是發明家的專利,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就在於你怎樣去把握,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我注意引導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知識是創新的前提,只有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靈感纔可能在某一外界因素的刺激下迸發,學生如此,我們也如此,只有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們也會走出自己獨特的教學路子,對自己永遠充滿信心,不放棄,持之以恆。

篇四: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在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過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課堂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思想品德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幾年的教學嘗試,我認爲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繫、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繫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爲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爲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爲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爲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

2、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

3.社會調查。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於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式的第一步是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符合實際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大量的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材料,並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改造製作功夫,然後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表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時,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衆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篇五: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導入新課,應該簡潔明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想要繼續學下去的慾望。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課前導入環節時,必須充分考慮它的創造性、藝術性、前瞻性、趣味性,使導入新穎、別緻、巧妙......

現列舉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加以說明:

1、問題導入法

根據教學內容設問。如教學《世界文化之旅》,可設問:你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較爲熟悉的有多少?如果讓你進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會有幾種方式?然後讓學生思考回答,達到揭示課題、導入新課的目的。

2、情景渲染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通過播放錄音、影像、圖片等手段,創設教學情景。如教學《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可利用我國改革開放前後的影像、圖片的展示、對比,能夠很形象地突出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正確性,使學生倍受感染、深受啓發。

3、設置懸念法

教師先把教學內容中涉及矛盾、衝突性的問題或事例揭示出來,設置懸念。如教學《我知我師,我愛我師》。當下,全國很多地方相繼發生了老師體罰學生、侮辱學生,甚至把學生打成重傷的事件,同時也相繼發生了學生上課起鬨、侮辱老師,甚至也有找校外人員把教師打成重傷的事例。師不愛生,生不

尊師已成爲當下師生關係緊張的重要反映之一,導致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敗壞學習風氣。請同學們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解決這種狀況,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懸念和問題去學習新課,可以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當然,還有許多方式、方法可以達到藝術的導入新課的效果。只要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心思考、精心設計,一定會起到非凡的成效。

篇六: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反思過去,許多感慨,酸甜苦辣一應俱全。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思品教師要教育、啓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結合自己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

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

2、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

3、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

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爲本,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爲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爲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七: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思想品德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體現新課程考試要求方面,本次課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通過設置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請以學校團委的名義寫份倡議書,號召全體同學維護正義,遵守規則,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適應未來會考的要求,也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整體來看,效果良好。

公平正義是人們永恆的追求,保障每一個人的基本生存權利,是一個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體現。關注弱勢羣體,是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九年級學生的生活範圍不斷擴大,不再侷限於家庭和學校這樣簡單的社會環境之中,逐步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失學問題、三農問題、下崗問題、貧富差距等各種社會問題逐漸進入他們的視野,引發了他們的思考。

同時,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對各種問題的認識已經不滿足於感性的瞭解。他們渴望對自己生活的社會和世界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引導學生形成對社會問題的正確看法,引導他們懂得與人合作,學會通過溝通與對話,去了解社會各種羣體的生活處境,學會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的當務之急。爲適應這些方面的教育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聯繫實際,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正確看待這些問題,解決這些不公平的現象,提出自己的建議,會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篇八: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一學期轉眼即逝,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啓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爲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爲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 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篇九: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一、這個學期的教學,我盡力把新課程改革的種種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有收穫,同樣也有困惑,這些困惑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存在影響了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因素。如學生學習時間緊張、學生家庭中電腦的配備情況等等。

2.學生也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思想品德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今後教學的幾點想法

經過這個學期的摸索,我對新課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漸適應,後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在反思前一學段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我認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爲教師,繼續加大對新課程改革理論學習的力度,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後一階段要重點在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課堂上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認識、如何進一步落實分層次教學等方面下功夫。

2.在總結、反思前一階段教學的基礎上,我後一階段的教學要重點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這幾方面的關係主要包括:

①過程與結果的關係,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係,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並非意味削弱知識的學習,而是強調能力的培養要以知識爲依託、爲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對立。

②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否認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無論課堂教學、還是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師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關於不同學習模式與課堂形式的關係,新課程改革針對現行教育的弊端而強調研究、探究性學習,並不排除接受性學習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課究竟採取何種學習方式或課堂教學模式,要因人、因時、因課程內容制宜,不能一刀切。

3.進一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通過前一學段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各類實踐活動興趣濃厚,期望也較高。因此後一階段我將繼續強化這方面的工作。

總之,新課程改革已走到我們面前,作爲實驗者,我們只有加強研究,努力實踐,積極應對,這樣才能搶佔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制高點,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有助於教師自身的發展和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篇十: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巴班斯基是研究“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大師,他的一項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對確定教學方法感到困難,而在實際過程中採用的方法往往爲“大雜燴”、“一鍋煮”,或者一味趕“時髦”,破壞了教學方法的最優結合。

教師應自覺地、有根據地、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至少參照以下幾個依據:

1、課堂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內容

3、教材的難度

4、班級的學業水平,在教育會診的基礎上做出班級鑑定

5、各種教學法的性能及優缺點的對比

6、教師本人的個性特點、長處

據此選擇出的教學方法,既可以防止教師把一些個別教學方法絕對化,也可防止無根據地拒絕選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學生可以獨立鑽研,那麼這種情況下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學習是最合適的;那些方法不確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的題目,經過學生個人思考後再進行充分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論題材,特別是教材較複雜或份量較大時宜採用全班教學的形式。

據此,教師覺得這節課有必要用小組合作學習就用,沒必要用就不用,萬不可一刀切,認死理,節節合作,課課探究,那會犯教條主義的。

篇十一: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在上週三和週四的思想品德研討會上,我上了兩節研討課,在教研室董老師和其他聽課老師真誠用心指導幫助下,收穫很大。特別是聽取了三中吉老師、四中夏老師的課後,我發現與她們這些優秀教師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電腦、製作課件方面,需好好跟她們學習。

事非經過不知難,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親自經歷,纔會發現更多的不足。無論是典型材料的選取,還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都有待於提高。

週三那節課,由於兩個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學生互助交流時間不緊湊,導致課堂前鬆後緊,前三個任務項就用了35分鐘,關鍵的後三個任務項只剩10分鐘,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爲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覺特對不住聽課老師。

週四的課上,縮短了播放視頻的時間,組長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進度,基本上達成教學效果。立法、執法、環保基本原則前三個任務項用了15分鐘,個人爲環保做貢獻後三個任務項用了30分鐘,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互助交流比較充分。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落腳點,實施環保關鍵在行動。不足的是,在播放視頻時,由於課件操作不熟練,耽誤了幾分鐘。

下面把這次講課的收穫(重點是不足)總結如下:

①包括播放視頻,導入新課不能超過5分鐘。相同的錯誤這是第二次犯,真不應該!

②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容易導致學生冷場;學生互助交流時間要打緊,這需要組長把握好。如果這幾方面拖延時間,處理不合理,課堂就會前鬆後緊,該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課。

③在週四的課上,因組內加分的原因,出現了兩個同學爭着讀材料的不和諧現象。教師應提醒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榮譽利益面前主動做出謙讓。貫徹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養“人人爲師、互助共勉”的情義文化。

④一上課,哪塊是自己的短板,就會暴露無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對於課件的製作與使用、視頻的插入與播放,不是很熟練。具體說,是很不熟練。經過這段時間的備課、上課,終於下定決心,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電腦操作能力。

⑤本來打算播放單個視頻,這個平時還是比較熟練的。這次爲了方便,好朋友給做了個ppt課件。麻煩來了。因電腦課件知識知之甚少,自作主張把包裏的內容複製到桌面上,想當然地認爲這樣更方便些。結果,一旦挪動,視頻就打不開!吃一塹,長一智,教訓太深刻了!

⑥儘量創設一種愉悅的、寬鬆的、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師生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充分享受學習的愉悅和幸福。藉助討論活動實現人際關係協調、知識梳理、觀點碰撞、思想表達能力提高等目的。促進教學的課內外有機銜接,學生知與行的協調統一。實現課堂討論的生命化、科學化、體驗化和實踐化。

篇十二: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的政治課教學要求理念的體現、課標的落實以及新教材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學實踐展現出來的,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的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

從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裏常常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認真審視、研究課堂教學,剖析我們的某些教學行爲,反思如下:

一、 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拋棄了知識本位觀,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是,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爲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往往我們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而忽略了知識目標,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的確,國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論性知識,而側重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內容,但每框題都包涵着很重要的養成教育知識點。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係到學科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係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爲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都在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爲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我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爲一種教學形式只是一種點綴。例如,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但是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應該充分考慮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可以從中瞭解些什麼,避免出現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後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至於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是我們每節課都要採用的教學形式,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甚至有些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啓學生的思維,引發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爲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爲: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不斷更新,爲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我們可謂絞盡腦汁。有些課堂確實活起來了,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了,有時候,學生一旦動起來,課堂秩序就沒有了,學生們各說各的,似乎發表意見的同學或者小組與自己毫無關係。記得聽過一堂《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新穎的,一改過去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學生學習、參與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當某一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着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說笑、吵鬧,即使有個別想聽的同學也聽不清楚。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老師也只是與該小組的特定成員進行單向對話,對於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說,他只是瞭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而對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知識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說,在這一節課裏,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完整的。與老師們談到這一問題時,老師們很無奈,一方面,他們清楚在混亂的課堂裏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爲管理而壓制學生的熱情。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裏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例如,有這樣一節課,老師在課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把問題佈置給學生,課前由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談本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由於各小組準備充分,所以學生的熱情很高,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受年齡、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有些問題說得不夠完整,有些觀點也有失偏頗,老師在小組總結時應該予以補充和糾正。可是在一節課里老師只是在各小組間穿行,把權利從一個小組傳遞到另一個小組,就像一個置身於世外的旁觀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導、點撥和幫助。這個時候的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更應該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嚮導。

篇十三: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幾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思品教師要教育、啓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結合自己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 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思想品德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小節”。所謂教育猶如春風化雨,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思想品德教師如果不修邊幅、語言粗魯、行爲齷齪,我相信學生肯定會想“還是思想品德老師,自己的思想品德就不怎麼樣?”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個舉止得體、談吐文雅的人容易被他人接受,對學生更是如此。 思品教師還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從新課程內容看,教材分爲三個板塊: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涉及個性心理、法律、國情等知識內容。應當說其專業性還比較強,特別是法律部分更是要求規範嚴謹。這就要求教師對課程標準要爛熟於心,對教材內容的聯繫要清楚,對知識內容要理解透徹,特別是對具體的知識點要符合科學原則,同時要加強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能合理應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指導教學實際。 二. 我的課堂學生做主,努力提高課堂效果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 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引導人生觀、價值觀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例如,針對學生厭學,在講“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時,讓學生上網蒐集落後學校條件的相關內容和圖片,通過和我們學校的條件對比,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感受農村尤其山區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甚至惡劣,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

篇十四:國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爲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作爲思品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吸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爲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

3、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爲自己爲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

4、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本着以學生爲重,以教書育人爲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篇十五:國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1、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要給學生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主要是全班目標和各小組目標。讓程度好的學生全部完成,差一點的學生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給他們能完成的感覺,這樣能主動去做,而不是抄襲。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給他們肯定,讓其找到自信的'支點。

2、檢查到位,落實預習。

預習檢查不到位是不能調好預習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預習切實地落實到位,老師的督查指導顯得尤爲重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基礎較差的、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學生預習時,要求學生有預習筆記,前一天對第二天所上的內容進行預習記錄,這樣也便於進行書面檢查,同時也可進行必要的指導,對於預習筆記上的內容可以是知識結構,也可以是自己發現並提出的問題。對預習目標的檢查,可以先交給小組長檢查,其次老師抽查,剛開始一定要按時全面檢查,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自覺完成。預習的內容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展示的機會,且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又讓學生在品嚐了預習成功喜悅的同時也會增強了自信

篇十六:國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積累是思想品德課學習的重要手段,只有平時注重“量”的積累,纔會有學習成績“質”的提高,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四個積累”。

一、用筆記積累知識要點、學習心得

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應善於記筆記。記筆記時注意兩點:

一是記錄知識要點,整理重難點;

二是簡明扼要、詳略得當、有的放矢、務求實用,尤其是要記下老師提醒的應注意問題和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一些重要的補充。

另外,我們還可以隨時在筆記本上把自己學習經驗、體會記錄下來,這有助於我們分析、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科學性。

二、用卡片積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

思想品德學科要求我們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但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繁多且錯綜複雜,只有注重平時積累,複習時才能得心應手。爲此,我們不妨按時間順序或按一定標準分類,用卡片將一些與教材知識有關的重大時事、社會熱點記錄下來,以備隨時查找使用;也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分小組、分版塊整理,然後大家共享。

三、用試卷積累解題思路,總結經驗教訓

我們平時在做試卷時,要嚴格按照考試要求去做,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考試過後,要及時對試卷進行總結。首先,進行全面的分析,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查找失分原因,反思自己在考前準備、身心調整、考試技巧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其次,認真聽老師的講評,重點把握每道題的解題思路、方法和規律;最後,及時更正試卷中的錯誤,並整理成錯題集,以便日後進行鍼對性複習。

四、用文章積累探究成果、成功經驗

思想品德課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不妨把自己對教材知識、實際問題的理解或感悟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也可以培養自己蒐集、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另外我們還可以蒐集一些有哲理的短文,並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寫點評。寫作時,我們應該堅持“精”的原則,寧缺毋濫

篇十七:國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國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2、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3、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爲本,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爲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爲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十八:國中思想品德優秀教學反思

國中思想品德優秀教學反思

當今社會是一個講究“快”,被“快”字充斥的時代,沒有什麼事不是用速度和“快”來衡量的,彷彿只要“快”便是先進,便是優越,便是真理。事實並非如此,世上許多事情,從來就不是越快越好,因爲過快的速度不但不會令我們受益,還會造成很多危害。

生長在越南的一種野生水稻,不用澆水施肥,一年四季都在瘋長。由於長得過快,機體裏囤積了大量的有毒物質,使它成了無法食用的廢物。科學家發現,只要控制住它的生長速度,讓它緩慢下來,毒素就會被它自身慢慢排除,野稻米則會變成金米稻。

其實,教育又何嘗需要快節奏?我們不妨將“教育”二字拆開後來詮釋其內涵:教是教導、教化,有引導、傳授之意,又有感化、內化之意;育是培育、育心,有培養、養育之意,又有養心、修心之意。從表面來看,教育注重知識、技能的達成,關注的是一種應試本領;從深處來看,教育更應追求孩子心靈的.發育,努力爲孩子的精神成長創造契機。前者是顯性的,以分數來衡量;後者是隱性的,難以用具體的數字來評價,因爲燭照的是孩子的心靈,是一個長期的感化、浸潤、觸動直至學會選擇、獨立、超越的過程,自從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到離開這個世界一直就未曾停止過。也就是說,教育的過程是充滿曲折的,它面對的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於每個人的生命成長曆程是個性化的演繹,其生命的內在需求是不會被輕易察覺的,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既然孩子的生命需求及其成長自有其獨特的印記,我們能做的只有在尊重孩子個體生命特點的基礎上做好導航,創造孩子成長的良好氛圍,循循善誘地激發起孩子向上的願望。不過,整個過程絕非一蹴而就,有事更需要我們有一種大無畏悲壯的耐心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