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的嘗試

國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的嘗試

國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的嘗試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教育人的德育課程,而人是生活中的人,學生品德的發展離不開生活,他們理解品德要從看得見,摸得着的現實生活開始,學生的思想品德正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所以新課程提出要“迴歸生活”。當我們用這一新課程理念重新審視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時,不難發現,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因過於追求理性化,片面強調道德觀念灌輸和道德行爲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作爲生命個體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學生自由自覺的活動,也疏忽了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結果帶來了教學中重知識輕生活,重認知輕情感,重服從輕自主等傾向。

那麼,怎麼克服傳統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這些偏差呢?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我運用情境教學法做了一些有效嘗試。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能引起學生知識、情感、行爲變化的自然、社會現象或人爲創設的生動具體的場景,激發起學生內心情感,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以達到知情、意、行最佳統一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改變傳統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這些偏差,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視頻展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進一步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

一、構建生活課堂,創設故事情境

中外教育名家的經驗給我們的啓示是: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國中思想品德教材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是真實生活的典型化。所以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說教的誤區,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繫實際,幫助學生着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爲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圍繞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並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難點設計問題。發動學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表演,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指導學生行爲實踐,促進知識內化,做到知行統一。例如,在學習《學會與父母溝通》(八年級上冊第1課)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歷過的家庭衝突,然後設計成小品表演,並思考:“當時是怎樣解決衝突的?”“現在我們學了這一課後又該怎樣解決?”同學們積極性很高,一同學把自己因考試不理想而被父母責罵的事作爲素材表演出來。在小品表演中,家長一方越說越生氣,孩子一方越辨越委屈,都明白了爭執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相關知識,思考、探討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學會與父母主動,積極的溝通。深化學生的認識,實現知行的和諧統一。最後,這位同學表示:“如果我當時能理解體諒父母,認真聆聽、虛心接受批評,衝突就不會發生了。”另外,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將教學內容穿插其中,增強學生感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比如講解《生活中有是非善惡》(七年級下冊第十七課)這一課時,我插入了《一條藍裙子》的故事,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瞭解到生活中充滿了真、善、美,更重要的是對“真、善、美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這一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因此,教師應在問題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和毅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激活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並適時創設問題情境,做到精心設計,巧於提問,儘量讓學生多思,例如在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七年級上冊第八課)這一課時,我首先設疑激趣:你是否有過依賴的時候,當時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想獨立自強?這樣從實際入手,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通過對事例的閱讀和自身實際的反思,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可以有不同見解,只要有道理,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能解決自身問題就可以。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昇華,這個問題的設置加強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自主探究、認知,同時讓學生在情感、思想、價值觀上有所收穫。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立問題情境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原則來合理地設置一些精緻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看書找答案上;在組織教學程序時,要及時針對學生的發現活動做出適當的引導,使他們運用正確的思維規律,這樣才能較好地發揮問題情境的積極作用。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我們思想品德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活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爲育人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