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實用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實用10篇)

篇1: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一、爲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爲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爲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爲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爲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二、“教學反思”思什麼?

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方面是反思的重點。

反思成功得意之處。如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等;教學思想方法和教學原則運用的體會; 教法改革和臨時應變的教學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進和創造性的處理。這些可供以後教學時參考,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的功效。 反思失誤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教學時的借鑑,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 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猶如智慧的火花,不僅能啓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反思學生的問題和建議。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必然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個別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師意想不到的,還有一些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能有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教師就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並及時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症下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和體現了教學民主意識。還有對於學生的教學建議也應該做必要的記錄和反思。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髮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一)選準反思對象

“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有:回顧反思、記錄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爲和理念;觀摩反思同事的教學行爲和理念,參與集體交流研討,診斷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分析反思公開發表的課堂實錄(課例)意圖、理念,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別人成果的可資借鑑之處。

(二)熟悉反思過程

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也有人以經驗學習理論爲基礎,將教師反思分爲以下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在此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

(三)明確反思方式

1、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觀摩交流,即教師之間相互觀摩,根據交流觀摩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反饋,即教師通過從學生那裏瞭解到的自己教學效果情況,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使之達到學生期望的效果。專家會診,即專業研究人員、學校領導、同行教師定期對教師教學行爲會診,從中發現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並通過共同研究來解決問題。微格教學,即以少數學生、教師或專家爲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教學過程製成錄像,課後反覆觀看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4、研究式反思,即通過教學研究來進行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

(四)掌握反思方法

1、自我提問法

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爲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回答完問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出現理解分歧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怎樣的策略與措施更有效”,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學診斷法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後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法或小組“頭腦風暴”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後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4、交流對話法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羣體的發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讀、教材處理、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等方面遇

到的疑點與困惑,請大家幫助分析、診斷、反思,並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這樣合作反思、聯合攻關,可達到相互啓發、資源共享、共同成長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

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後對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發表於《中國小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敗的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就是一個用案例分析法對一次集體備課行爲的失敗原因與啓示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讀的典型案例。

6、觀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爲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啓發;如果我以後教這一課時,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啓發、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觀摩一位實習教師《我的讀書生活》一課,遇到這樣一個情況:教學完成後,教師請學生談談閱讀的體會,學生們紛紛發言:“我喜歡讀書,因爲我覺得讀書有無窮的樂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閱讀體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爲了將來的生存和發展,又必須下苦功夫讀書。”“我覺得讀書苦中有樂。”正在興頭上,班上一位後進生霍地站起來大聲說:“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引得全班鬨堂大笑,部分同學還點頭表示贊同,教室裏一下子炸開了鍋,實習老師慌了神,不知怎樣應付,只好微笑着以一句“這就是你的體會?”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這個小插曲。因爲它可以檢驗出老師是否具有教學機智,又關係到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還關係到老師是否對學生成長堅持了正面引導。這就是一個很有反思研討價值的失敗案例。

7、總結記錄法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訓練,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寫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敗得失的原因何在,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想清楚,作爲總結,然後記錄下來,這樣就爲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五)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不斷反思、重構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基本看法的過程。讓教師真正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反思對其專業發展的作用,對於督促教師自覺進行反思、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自身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創造良好的反思氛圍,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反思只是課後才做的事嗎?

其實不然,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個階段的特殊任務。“教學反思”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該只是課後才做的事。課前反思可以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課中反思可以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一)從文體結構上,我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論文。其寫作結構概括爲“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該詳寫,儘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來說,首先敘述具體的教學活動(應該簡略些),接着分析在這一活動中自己的成敗得失之處,最後針對成敗得失,結合新課程、新理念談對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從寫作內容上看,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選擇話題來寫“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 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把他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刨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時的參照物。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事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即使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將“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篇2: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無論前者還是後者,我們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反思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爲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爲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

怎樣進行教學反思?何時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

一、課前反思,明確目標,加強自覺實踐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還原爲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了什麼。”這說明我們如何瞭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新課教學前,必須充分地瞭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經驗,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反思就是要找到新舊知識的切人點,使教學在可預見性的前提下向學生易於理解的方向發展。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反思後的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達到了較好的效果。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

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課中反思,調控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課堂教學是一個複雜、動態的過程,尤其是進入新課程以後,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常常會有意外的場面突現。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引導他們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的困惑;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調整、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課後反思,變過程終結爲教學生成

教學後的反思是目前最廣泛的反思形式,我們平時所說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課後反思。隨着教學過程的終結,教師淡出了課堂教學,學生得到了成長和發展。但教師發展並沒有終結,而是由課內走向課外,學生是發展的,教師也應是發展的。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其中的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課後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

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教學後的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過程,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沒有反思,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也就沒有飛躍。“反思”是思想者的靈魂,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老師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斷地思考,纔有進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 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爲高人一籌的教師。

篇3: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活動。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我有如下淺見。

1、教育觀念的反思。一節課下來後,教師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教師要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觀念不斷更新、不斷髮展。

2、教學任務的反思。這節課我想教什麼?我教了什麼?想教什麼是指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我教了什麼,則爲一節課完成的教學任務。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較好的突破。每節課後,教師都要反思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是什麼原因?重點沒突出、難點沒突破又是什麼原因?如果這節課任務完成的好,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你又有什麼收穫?

3、教學能力的反思。教學能力的反思是指對自己教學功底的充實、教學經驗的昇華和教學習慣的革新。一名教師應當在具備教學基本功力的基礎上追求專長突出。教師要對自己的能與不能有理智的認識。讓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揚長避短,形成適合自己情況的教學模式。這節課你是否運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解決了“學會”問題?是否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了“樂學”問題?是否把握住思維展開點,解決了“會學”問題?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長點,解決了“精學”的問題?

4、學生學習行爲的反思。教學任務完成的怎樣,不僅看教師教完了沒有,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教師所教的內容如果學生都掌握了纔可以說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就要反思學生學得怎樣。因爲只有學生方法對頭,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真正完成。那麼,這節課是否你講得精彩極了而學生聽得糟糕透了?你是否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視了主體?如果教師能讓學生樂意地參與學習,那麼,他們不僅能學到知識和技能同時相應的情感態度也可以得到昇華。反之,學生往往只學到了知識和技能,相應的情感態度是不會得到提升的。因此,課後徵求學生意見,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反思尤爲重要。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通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篇4: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做教師的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學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事實如何呢?有的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真正是高質量的教學難尋難覓,甚至是教了一輩子書,卻忍受了一輩子的痛苦,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悅,又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其實這是很不幸的事情。

提高教學質量,就那麼難嗎?我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些認真地反思,也許會有助於我們的教學。

要想探討教學質量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很多,比如先天素質、家庭影響、社會環境、辦學條件等等,但是最基本的、教師可以觀察到的、教師可以改變的因素主要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水平這三個方面。雖然只是三個方面,但是卻涉及到我們教學的整個過程。對這幾個方面我們該怎樣去反思呢?

本人將從今天開始爲戰鬥在第一線的教師們提出一些具體的參考意見,希望老師們提出您的寶貴意見。

一、如何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反思

學生學習主動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中佔據最重要位置的一個因素,如果離開了這一點,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在反思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思考去觀察:

1、每講一篇課文之前,學生是否已經主動預習並能夠從中找到問題了?對這些問題是否已經在思考了?

2、每當下課以後,學生是否圍在你身邊問這問那,使你離不開教室?並且學生都是在爭先恐後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3、你與學生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學生有沒有用一些難題來考考你?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做的?

4、每當課堂教學進入討論階段後,學生有沒有爭先恐後發言的現象?並且是努力的在爲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

5、每次佈置作業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是否能夠及時把作業交齊?作業完成的認真程度又是怎樣的?

6、作業批改後,學生有沒有與你發生過爭辯?有沒有爲自己的錯誤而進行觀點的闡述?

7、在課餘時間或自習的時候,有沒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在研究你這個學科?

8、學生在每次考試後,是不是在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思考?還是僅僅滿足於修改答案?

9、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疑難問題是否經過了深思熟慮後,纔去請教老師?還是遇到問題不經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師發問?

10、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僅僅侷限於教材上的問題?有沒有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經過教師本身的觀察與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你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超過半數以上的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那麼就說明你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就需要從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幾個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如何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反思

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是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基礎,也是學習主動性的昇華,如果你沒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那麼教師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難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對這方面應該怎樣去反思呢?

1、在課堂討論的教學環節中,針對某一個問題,你採取的是怎樣的指導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教師就急於把答案說出來了?

2、有沒有具體措施來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學生的回答教師不滿意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是繼續把問題進一步分解,還是轉換了話題?

3、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是積極地旁觀還是時常打斷學生的回答?

4、在教學過程中,你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了嗎?尤其是在佈置背誦的任務時你是否告訴了他們怎樣去背誦?

5、每一個教學階段完成後,你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了嗎?有沒有做過把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後整理在一起?

6、學生在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時,是自己首先進行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是先從教師那裏得到指點後再去完成任務?

7、每次講解習題時教師是否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後再去繼續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8、在課堂上,教師能否創造出使學生與教師展開爭論的契機?能否創造出使學生在課堂的討論階段展開相互爭辯的教學情境?

9、討論問題時,學生時常會存在不同意見的現象,教學過程中,你是怎樣做的?是草草結束討論,還是給以深入引導,尤其是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是否教師直接給出了答案?

10、每當學生課下向教師探討問題時,教師是滿懷熱情地爲學生指出解題思路,還是匆忙地敷衍了事?是教給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還是隻告訴答案?

以上每一項內容都是緊緊圍繞學生學習學習能力培養而涉及到的反思內容,在對自己是如何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表現進行反思時,可以參照上面所列出的條款展開自我檢查,如果有半數以上的項目都是否定的答案,那麼你就要思索一下該怎樣去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了。

三、如何對教師自己進行教學水平的反思

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最清楚的就應該是學生了。如果我們學會從學生的外在表現中發現自己教學水平的不足,那麼你的教學一定會前進一大步的。我們在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反思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觀察。

1、在教學時,你的學生是以怎樣的表情來聽課的?是不是始終處於一種思考的狀態?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種滿足的微笑?

2、每當你提出一個問題後,是不是多數學生都會積極響應?進而展開熱烈的討論?還是處於一種沉悶的氣氛中,學生不爲教師的焦急所動?

3、課堂上你爲學生留下的有效時間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學生在積極地活動?

4、你在備課的時候,是否注意了學生的不同層次問題?是否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思考題?

5、每一篇課文是否使用了不同的導入方法?在備課時是否去設計了一種堂堂有別、課課有新、篇篇有異的教學過程?

6、在講解文章時,是否注意了利用教材中的空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使學生享受到想象過程的神奇魅力?

7、教學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對語言的錘鍊?能不能保證每一節課都是在一種神采飛揚的精神狀態下使學生受到感染?

8、是否注意到了課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否做到每一節課都爲學生帶來一些教材中所沒有的新信息?

9、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做到把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是否做到了交融?

10、在課堂上,你對學生是表揚多,還是批評指責多?當學生回答問題比較

篇5: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我認真反思了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一個要點是面向全體,落實到人人;一個要點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這一概念的提出是時代的產物。在語文教育改革中,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強調打好基礎,提出“雙基”;七八十年代強調能力,提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後,素質教育的思想漸漸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國民素質,語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它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爲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爲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成爲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在這方面,主要應體現在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強實踐性,遵循漢字、漢語自身規律上。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學習極具個性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個性、激活創造力的需要。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豐富的語文實踐中培養。以往我們有一種失之偏頗的認識,認爲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統的講授語文知識,要靠在嚴整體系指導下的一步一步的語文訓練。我們忽略了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這一基本事實,忽略了母語教育的諸多特點。母語教育與外語教育有本質的不同。母語教育有基礎,有語境,有資源,這些是母語教育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學習母語應有別於學習外語,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一要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實踐的機會;二要不斷開發、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使學生憑藉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漸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不斷提高整體把握的能力。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還體現在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上。比如,利用漢字形聲、象形、會意等特點識字,利用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指導寫字;再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總之,語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薰陶,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質。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

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特別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習專題的提出,到學習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學生會全身心地投入,使他們的主動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綜合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結果,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責任感、合作精神等等。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絕對不應該因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要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儘可能多地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夥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誘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爲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二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的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質,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建設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

和其他課程一樣,現行的語文課程在體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如,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過分追求語文學科嚴整的知識系統或訓練系統,把自己孤立起來;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承,忽視語文實踐,特別是忽視聯繫現實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課程過於強調統一、集中,東、西、南、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同一個教學內容,使課程變得凝固、僵化,缺少彈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

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爲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不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內容,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而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可以說,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已成爲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語文課程內容,由於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爲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於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篇6: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近幾年來,“教師的專業發展”受到了教育界的嚴重關注,已成爲一個熱門話題。

作爲一名教師來說,隨着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如何快速實現這四個階段的轉變?如何使自己儘快成爲一名成熟型教師?如何使自己最終成爲一名專家型教師甚至學者型教師?值得各位老師深思和實踐。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教學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意識性不夠、系統性不強、理解不透徹,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不僅無助於、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停滯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只能是一項工作的多次重複。”教師僅憑自己有限的教學經驗進行的重複教學是一種簡單的經驗性教學或操作性教學。只有經過教學反思,使原始的教學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的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僞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

可以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作爲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觀念和教學效果,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

教學反思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原理

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如果說備課、上課等基本教學實踐是元研究的話,那麼教學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學反思用平實的話,就是教後想想,想後寫寫,認真思考課堂教學的得與失,想一想:“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教學手段優越性是否體現,學生積極性是否調動。”想想後,動動筆,“寫中有學,學中有思”,形成課堂隨筆或教學日記,寫成教學論文或以課題形式進行研究。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二、教學反思的特徵

1、自覺性。教學反思貴在自覺。教師應正確認識自己,要有虛心的態度,如果自認爲了不起,自我感覺很好,就很容易滿足現狀。“教無止境”,只有教師不滿自己的教學現狀,充分意識到自己教學經驗的侷限性,纔會自覺地進行反思。如果你理想成爲一名專家型教師、成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是個人的需要、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

2、超越性。教學反思是一種手段。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昇華。可以說,教學反思的實質就在於教師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3、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進行反思,屬於“自我反思”、“個人奮鬥”。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4、合理性。華東師範大學熊川武教授認爲:“教學反思過程就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地探究與解決自身、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增強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可以使教師從衝動的、例行的行爲中解放出來,以審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動;可以使教師從教學主體、目的和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中、後等環節獲得體驗,變得更加成熟。”由此可見,教學中教師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爲了改進教學,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二、教學反思的`類型

教學反思按時間可分爲:

1、“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課堂隨筆或教學日記,“課後思”對新教師顯得更加重要;

2、“周後思”或“單元思”: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着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矯正;

3、“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和總結;

4、“期中思”:通過期會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進行完整的階段性反思;也可以以一個學期爲單位進行“學期思”,甚至一個學年或三年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按教學進程可分爲:

1、教學前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案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的過程”。

教學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就是及時、自動地在教學過程中反思。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效果,捕捉教學靈感,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努力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教學中反思具有監控性,不但能使教學過程高質高效地進行,更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反思是指“回頭思考”或“課後備課”。教師上完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及時反思並作出理性分析,根據教學反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在每節課、每一章節教學結束後,教師對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找出解決辦法,有針對性地改革教法,指導學法。

通過教學後反思,教師不僅能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將教學經驗系統化、理論化,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教學後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四、教學反思的內容

1、教學成功之處。教師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最高境界。

2、教學不足之處。即使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後再教學時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教學再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教學再設計”或“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5、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五、教學反思的策略

教學反思的策略有:

1、反思日記。一次教學結束後,詳細回顧並記下自己的教學全程,就教學理念的先進性、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的準確性、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師生情感的默契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反思。

2、課堂錄像。用攝像機把自己的教學過程錄製下來,課後重播,圍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手段等進行自我反思――“微格教學”。

3、同行觀摩。請同行聽課,課後研討,讓他們指出自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明白自評與他評之間的差異,以進一步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

4、交流探討。向其它教師“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從中發現問題,或請別人就自己的做法和體會發表意見,從交流探討中反思教學的得失。

六、教學反思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可簡單概括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育教學,爲了教育教學”的研究。

2、對比研究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樣的課,我們可以去聽優秀教師怎樣上課,閱讀優秀教師的教案,傾聽優秀教師的備課思路,並與自己的教案、課堂教學進行比較。通過學習比較,容易發現問題,產生新的想法,並且找出教學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的差異,不斷提升自己。

七、教學反思的意義

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學

篇7: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因此,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今後再教學的重點。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啓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篇8: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做教師的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學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事實如何呢?有的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真正是高質量的教學難尋難覓,甚至是教了一輩子書,卻忍受了一輩子的痛苦,既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悅,又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其實這是很不幸的事情。

提高教學質量,就那麼難嗎?我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些認真地反思,也許會有助於我們的教學。

要想探討教學質量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很多,比如先天素質、家庭影響、社會環境、辦學條件等等,但是最基本的、教師可以觀察到的、教師可以改變的因素主要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水平這三個方面。雖然只是三個方面,但是卻涉及到我們教學的整個過程。對這幾個方面我們該怎樣去反思呢?

本人將從今天開始爲戰鬥在第一線的教師們提出一些具體的參考意見,希望老師們提出您的寶貴意見。

一、如何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反思

學生學習主動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中佔據最重要位置的一個因素,如果離開了這一點,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在反思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思考去觀察:

1.每講一篇課文之前,學生是否已經主動預習並能夠從中找到問題了?對

這些問題是否已經在思考了?

2.每當下課以後,學生是否圍在你身邊問這問那,使你離不開教室?並且學生都是在爭先恐後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3.你與學生在一起相處的時候,學生有沒有用一些難題來考考你?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做的?

4.每當課堂教學進入討論階段後,學生有沒有爭先恐後發言的現象?並且是努力的在爲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

5.每次佈置作業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是否能夠及時把作業交齊?作業完成的認真程度又是怎樣的?

6.作業批改後,學生有沒有與你發生過爭辯?有沒有爲自己的錯誤而進行觀點的闡述?

7.在課餘時間或自習的時候,有沒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在研究你這個學科?

8.學生在每次考試後,是不是在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思考?還是僅僅滿足於修改答案?

9.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疑難問題是否經過了深思熟慮後,纔去請教老師?還是遇到問題不經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師發問?

10.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僅僅侷限於教材上的問題?有沒有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經過教師本身的觀察與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你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超過半數以上的問題都是否定的答案,那麼就說明你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就需要從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幾個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如何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反思

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是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基礎,也是學習主動性的昇華,如果你沒有注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那麼教師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難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對這方面應該怎樣去反思呢?

1.在課堂討論的教學環節中,針對某一個問題,你採取的是怎樣的指導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學生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教師就急於把答案說出來了?

2.有沒有具體措施來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思考?學生的回答教師不滿意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是繼續把問題進一步分解,還是轉換了話題?

3.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是積極地旁觀還是時常打斷學生的回答?

4.在教學過程中,你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了嗎?尤其是在佈置背誦的任務時你是否告訴了他們怎樣去背誦?

5.每一個教學階段完成後,你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了嗎?有沒有做過把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後整理在一起?

6.學生在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時,是自己首先進行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還是先從教師那裏得到指點後再去完成任務?

7.每次講解習題時教師是否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後再去繼續進行下一

步的分析?

8.在課堂上,教師能否創造出使學生與教師展開爭論的契機?能否創造出使學生在課堂的討論階段展開相互爭辯的教學情境?

9.討論問題時,學生時常會存在不同意見的現象,教學過程中,你是怎樣做的?是草草結束討論,還是給以深入引導,尤其是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是否教師直接給出了答案?

10.每當學生課下向教師探討問題時,教師是滿懷熱情地爲學生指出解題思路,還是匆忙地敷衍了事?是教給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還是隻告訴答案?

以上每一項內容都是緊緊圍繞學生學習學習能力培養而涉及到的反思內容,在對自己是如何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表現進行反思時,可以參照上面所列出的條款展開自我檢查,如果有半數以上的項目都是否定的答案,那麼你就要思索一下該怎樣去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了。

三、如何對教師自己進行教學水平的反思

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最清楚的就應該是學生了。如果我們學會從學生的外在表現中發現自己教學水平的不足,那麼你的教學一定會前進一大步的。我們在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反思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觀察。

1.在教學時,你的學生是以怎樣的表情來聽課的?是不是始終處於一種思

考的狀態?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種滿足的微笑?

2.每當你提出一個問題後,是不是多數學生都會積極響應?進而展開熱烈的討論?還是處於一種沉悶的氣氛中,學生不爲教師的焦急所動?

3.課堂上你爲學生留下的有效時間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學生在積極地活動?

4.你在備課的時候,是否注意了學生的不同層次問題?是否爲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思考題?

5.每一篇課文是否使用了不同的導入方法?在備課時是否去設計了一種堂堂有別、課課有新、篇篇有異的教學過程?

6.在講解文章時,是否注意了利用教材中的空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力,使學生享受到想象過程的神奇魅力?

7.教學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對語言的錘鍊?能不能保證每一節課都是在一種神采飛揚的精神狀態下使學生受到感染?

8.是否注意到了課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否做到每一節課都爲學生帶來一些教材中所沒有的新信息?

9.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做到把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是否做到了水乳交融?

10.在課堂上,你對學生是表揚多,還是批評指責多?當學生回答問題比較

篇9: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反思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備的素質。一個優秀的教師往往具有較強的反思能力、較好的反思習慣。因此,在自我教育中,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反思。我總結了反思形式有以下幾種:

1、筆記反思。

把自己一天活動中教育學生的心得體會詳細的分析記錄。在反思中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以保證自我教育的實效性。

2、交流反思。

在教學中多交流有力於及時反思,及時地解決問題。一方面,注意加強與同課頭教師的交流。這種形式的交流及時、真實,能結合班級實際,共同尋找較合適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多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通過多位教師的交流反思,目的性、針對性強,能集中發現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快地商討解決的辦法,從而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錄像反思

通過教學實況錄製,往往能發現許多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如教學中存在的不協調的習慣動作或習慣用語,語言缺乏激情,語速過快,難以集中學生注意力等,這種反思真實、形象、深刻,不失爲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最好形式。

篇10: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1、教育觀念的反思。一節課下來後,教師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爲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教師要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觀念不斷更新、不斷髮展。

2、教學任務的反思。這節課我想教什麼?我教了什麼?想教什麼是指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我教了什麼,則爲一節課完成的教學任務。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較好的突破。每節課後,教師都要反思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是什麼原因?重點沒突出、難點沒突破又是什麼原因?如果這節課任務完成的好,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你又有什麼收穫?

3、教學能力的反思。教學能力的反思是指對自己教學功底的充實、教學經驗的昇華和教學習慣的革新。一名教師應當在具備教學基本功力的基礎上追求專長突出。教師要對自己的能與不能有理智的認識。讓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揚長避短,形成適合自己情況的教學模式。這節課你是否運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解決了“學會”問題?是否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了“樂學”問題?是否把握住思維展開點,解決了“會學”問題?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長點,解決了“精學”的問題?

4、學生學習行爲的反思。教學任務完成的怎樣,不僅看教師教完了沒有,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教師所教的內容如果學生都掌握了纔可以說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就要反思學生學得怎樣。因爲只有學生方法對頭,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真正完成。那麼,這節課是否你講得精彩極了而學生聽得糟糕透了?你是否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視了主體?如果教師能讓學生樂意地參與學習,那麼,他們不僅能學到知識和技能同時相應的情感態度也可以得到昇華。反之,學生往往只學到了知識和技能,相應的情感態度是不會得到提升的。因此,課後徵求學生意見,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反思尤爲重要。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通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精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