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精彩多篇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精彩多篇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篇一

1.引入的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徵。藉助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情境一定要與概念的本質屬性相關聯,否則會因爲遠離教學內容而影響教學效果,有時甚至產生誤導作用,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歧途。

2.引入的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一般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於國小生的思維水平處於從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思維爲主過渡的階段,因而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應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實例,聯繫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採用直觀操作等實踐活動的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

3.感知要遞進。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由表及裏、由淺人深遞進式發展的。因而教學中要十分重視概念的感知過程,引導學生漸漸“逼近”對概念本質特徵的認識。

數學教學“認識角”時,先出示學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讓學生指出其中的角,憑藉日常概念一般學生都以爲尖的地方就是角,這時教師有意識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學生所指的地方畫下來。當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畫的是一個點時,學生才恍然大悟。經教師啓發誘導,學生再次指的時候不僅指出了角的頂點,還指出了角的兩條邊。這時,學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圖形,就對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在進一步豐富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求同思維,很容易獲得“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學生的感知經歷了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遞進過程。

4.感知要深刻。感知活動不能浮於表面,而應真正觸及並涵蓋概念的全部意義,引領學生進入對概念透徹理解的層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

5.把握好抽象的“火候”,及時擺脫對於直觀感知的依賴。學生由直觀感知所獲得的對於概念的認識是粗略的、膚淺的,而且具有侷限性和片面性。若能及時喚起他們頭腦中的有關表象,發揮表象的中介作用,就可以使學生逐步擺脫對於具體感知材料的依賴,克服直觀感知中的侷限性。以此爲基礎’進行抽象概括。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 篇二

對於農村國小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爲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誌,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認爲:寫作是“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開啓創造力的鑰匙。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活動。所以新課改下的教育應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作文自然也應重視創新。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認爲,國小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平時積累,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蒐集素材

1、生活積累 :

積累生活最直接的方法是向生活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事物持一種觀察思考的興趣與慾望,如此日積月累,他們的經驗就會無限的擴大開來。然而,觀察要講究方法,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一要有一定的觀察順序。在確定好觀察的諸多對象後,要依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這樣觀察材料纔有一定的條理。二要突出重點。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教師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意義的進行詳細觀察。

2、閱讀積累:

積累經驗的間接途徑是向書本學習,讓學生多閱讀,多讀好文章,從中摘錄好詞佳句名言,學習佈局結構,感悟表達手法,進行反覆誦讀,牢固記憶,作文時便可左右逢源,信手拈來,巧妙運用,得心應手。

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光憑觀察是遠遠不夠的,客觀事物呈現在眼前時,只是一個形象或一種現象。那麼怎樣才能把它轉化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這就要靠分析思考來完成。有些事情不是簡單地用幾個詞句能夠記敘或者描述下來的,還需要運用聯想的方法,這樣才能生動具體地表達出來。

3、寫日記、週記來積累。

進行日記、週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週記的格式,然後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我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隻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象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不僅學好課文,而且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充分地獲取作文素材,是學生想象力的主要來源。

1、憑藉詞語,展開想象,進行片段寫作。

漢語中有些抽象詞語學生難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使這些抽象詞語形象化。這種小練筆同樣能達到培養學生創造力、提高習作水平的目的。

2、閱讀之後,合理想象,續寫作文。

不少課文的結尾言雖盡,意未窮,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後,可以及時順着作者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想象練筆,續寫作文。由於這種續寫是閱讀之後及時進行的想象練筆,練筆內容適時遷移,學生易於接受,有話可寫,樂於寫。

3.利用插圖,啓發想象,進行練筆。

教材中有許多作文都配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圖,是進行想象力培養的極好媒體。如教完《贈汪倫》這首古詩後,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並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啓發想象:插圖上的環境是怎樣的?是什麼場面?倆人的外貌、衣着怎樣?各在幹什麼?從他們雙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動作想象他們會想些什麼?他們還會說些什麼?讓學生圍繞提示認真思考,設立自主作文。

三、注重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實作文指導

有了生活素材,還必須引導學生深化對素材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其中的指導與其他語文訓練一樣要經歷一段由“扶”到“放”的過程,並最終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1、問題導向明確。

由於國小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較差,雖然有時他們經過持續觀察後佔有的材料十分豐富,且富有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但是在他們的頭腦裏,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尤其處於作文起步階段的國小生,他們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相關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所以大多學生寫起來思前不想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哪裏就到哪裏,這就難免出現辭不達意、詳略不當的毛病。因此,教師有必要採用“問題”導向使目標明確。

2、示範結合實際。

示範學習指導在作文教學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定的示範指導,方能使學生較快地領會取材的思路、寫作的方法,並有助於其過渡到半獨立和獨立的主動習作實踐。

葉聖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材就是最好的範文。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緻推敲的優秀文章,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並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鑑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爲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3、練筆循序漸進。

在練筆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審題、選材、表達等方面應進行周全的考慮,分步讓學生深入體會。如在一次關於爸爸的作文訓練中,我採用了多步選擇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記中尋找關於爸爸的事例。第二步:採用以說爲主的形式,讓學生說出各自爸爸特點的詞語,有些詞語不太準確,但經過篩選後,讓學生選擇一個最準確的。第三步:選擇能反映爸爸特點的事例。第四步:學生練筆,選出一篇代表性習作進行點評。

四、注重作文的修改講評

1、學生作文雖不是作家的創作,也不能寫一次就完事,要讓學生明白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會有漏洞,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要反覆修改,要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

2、要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具體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成鮮活的生命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

3、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尤爲重要的一環。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一文中說:“一個孩子,只要在兩三個月裏,看不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他的學習願望就會消失……。”期望自己的勞動獲得成功,這不僅是孩子也是成年人的正常心理需要。成敗與否反過頭來又會加強或削弱學習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作出適當正確的評價,尤其是表揚和鼓勵,可增強學生內心的成功感,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機。所以,我是對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長處常常給予誇獎,在眉批或總批中加以鼓勵。在給成績時,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進行衡量。作文教學只要讓學生有了豐厚的積累,文外功夫深,再結合其實際水平,抓住寫作教學各環節進行技巧訓練,他們就能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而且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

我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於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學生的個性,一定會改變學生不願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學生都會樂於作文,樂於表達。我們要讓作文成爲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作負擔去對待了。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

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篇三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足球教學是國小三年級必須掌握的教學內容。但是,足球教學的基本技能和要掌握的戰略戰術,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有的學生因爲足球的訓練量很大,在訓練的過程中如果訓練方法不得當,還會受傷,讓很多喜愛足球的國小生對足球望而生畏,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參與足球的熱情,國小體育教學中提高足球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談幾點具體的做法。

一、規則教育人性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鐵的紀律是體育教學的靈魂。尤其是足球教學,講的是集體合作的精神而不是個人的單打獨鬥,一個人的技術即使再強,如果離開了集體,也不能充分展示個人才華。因此,老師在教學前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但是,三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如果是一味的枯燥的說教,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標,而且還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厭倦。所以,老師在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加入濃郁的人情味,學生可能會更樂於接受。比如在強調學生要有時間觀念,訓練比賽不遲到這個紀律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體育史上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比較感興趣的故事深深體會到如果比賽遲到,不但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形象,更嚴重的還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服從教練或者裁判的指揮是一個球員必須嚴格遵守的紀律,但是人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因爲不服裁判的判決會做出比較衝動的行爲。老師可以舉一些反面的例子來提醒大家,比賽現場如果和裁判發生衝突,不但要取消比賽資格,更嚴重的會禁賽。

通過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鮮活的人性化的故事,可以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紀律在課堂、訓練、比賽中是何等的重要!有了紀律的約束,學生在足球學習過程中團結合作,技術要領掌握的特別快。

二、教學目標和任務明細化

足球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戰術還有簡單的裁判方法,這些對於國小生來說,要熟練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訓練的效果,課堂上一定要將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明細化,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學習的時候有的放矢。比如,在訓練的時候,很多學生對隊友傳過來的球有時很漫不經心,致使錯失很好的得分機會。這時,老師就應該明確責任:球隊是一個集體,隊友給你傳球說明他對你的能力充分的信任,我們應該竭盡自己的力量把這個球搶過來,否則就失去了隊友的信任。還有,球場上每個隊員的位置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每個球員的任務和職責也是不一樣的,人人都應該完成自己的任務,並且協助隊友完成任務,這也是一種責任的體現,所以在訓練和比賽的時候,不能出現滿球場爲了搶球到處亂跑的現象。

足球的基本技能包括傳球、運球、頂球、假動作、截球等,老師每節課傳授給學生什麼技能課前應該做好計劃,上課的時候明確告訴學生,然後進行專一訓練,最後老師進行有目的的檢測學習效果,確保動作技能人人過關。

1.訓練形式多樣化。足球教學訓練量大,耗費體能較多,如果訓練形式單一,有可能使學生體力透支,引起厭學情緒。衆所周知,速度是足球運動的生命,如果一個足球隊中的成員沒有速度,也就意味着這個球隊很難在比賽中獲勝。那麼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速度,又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呢?

2.分階段訓練。我把整個基本技能訓練的過程分成訓練階段、鞏固階段、強化階段。訓練階段主要是技術動作和戰略戰術相配合。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對技術動作反覆練習,老師不斷的糾正學生訓練過程中的錯誤,一直到學生的基本技術動作定型。鞏固階段主要傳授學生進攻和防守的技術要領,先是讓學生觀看視頻,感悟和體會動作的技巧,然後隊員相互訓練,糾正對方的錯誤。最後的強化階段,則採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當裁判,然後總結出優點和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經過不同階段的訓練,學生的技術動作不斷的完善。

3.分小組訓練。足球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是競技體育,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充分體現它的競爭性。國小生好勝心比較強,在學習和訓練中不甘示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讓訓練更有實效。比如在傳授技術要領的時候,可以分小組進行,看哪個小組的成員學習的快。等學生基本掌握了技能之後,可以安排各個小組進行技能比賽,比如傳球、頂球、截球的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技術動作強,最後評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學員。

在分組訓練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對於他們的技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這樣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不同類型的人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切磋技能,適應比賽過程中各種突發情況,讓自己的技術技能掌握的更全面。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巡迴指導,及時鼓勵或者糾正錯誤;也可以參與其中,充當角色,當學生能夠戰勝老師的時候,極大的成就感可以讓學生愈戰愈勇,更加熱愛足球運動。

總之,國小生的悟性很好,但由於訓練量大,技術動作要求高,訓練難度大等原因,在訓練的時候很容易缺少耐心和持久力,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又不忽略基本的技能訓練,採用多種訓練方式,以示範教學爲基礎,集中訓練和分散訓練相結合,給學生創造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充分體驗足球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