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水墨畫教學反思(實用1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0篇《水墨畫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水墨畫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水墨畫教學反思(實用10篇)

篇一:水墨畫教學反思

“寫意水墨畫具有變化的線條、豐富多彩的墨和色、變幻無窮的水墨滲化、快速成型等特點,其構圖不受時空限制和焦點透視束縛,其造型是對事物的高度概括,在似與不似之間,與幼兒自主創作的繪畫作品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徵。”[1]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水墨畫教學,通過水墨畫學習,可以體驗水、墨、色在宣紙上的奇妙變化和畫面的筆情墨趣,對幼兒瞭解和體驗我國傳統文化的審美特點,培養對中華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有着積極的意義。

一、幼兒園水墨畫教學的現狀分析

因爲幼兒的語言詞彙有限,繪畫對幼兒而言,是自然感情與情緒的表達和傳遞的最好手段。各種天真、稚雅的塗鴉,以及造型爲主的幼兒繪畫,都是幼兒藉以表達內在情感與思緒的最直接方式。水墨畫的特殊的水墨效果,無疑給了幼兒一種詩意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和思緒的方式,但是由於成人不正確的評價和教學方式,使幼兒無法真正地自由、自在的用水墨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

1.評價標準的成人化。繪畫可謂兒童的天性,“三歲的兒童已有繪畫的意願,當兒童受到外部的刺激和影響時,頭腦中容易產生形象思維活動,並在其自身情感、意念等諸多內驅力的推動下,自發地揮毫潑墨,這種自然的情感衝動保持了兒童繪畫的原創性。”[2]兒童的繪畫從來就不帶任何的功利色彩,這種繪畫的創造是自己內心情感的自然表達和釋放。

而成人的視角更多的侷限於幼兒作品的外在特徵和技法運用的熟練程度上,而忽視了幼兒創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幼兒作品本身的拙雅、質樸之美,對幼兒水墨畫的評價僅僅侷限於“正確與不正確,像與不像”的標準上。莊子早在二千年前便說過,各美其美。“美是主觀和相對的,因人而異,哪有什麼共同的標準可以找?”[3]美國的哲學家、教育家蘇珊?朗格認爲,藝術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對情感生活之本質的洞察和理解。水墨畫作爲一種繪畫藝術,其作用也因該是使幼兒在利用水墨進行創作時,能獲得一種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感受水墨變化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自由自在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不是揹負着成人的標準進行痛苦的機械運動。

我們應該關注與幼兒水墨畫中那種兒童的“童真”和“童趣”的真實表現,應該注重水墨畫的這種繪畫形式帶給幼兒不同於其他繪畫形式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喜歡水墨的這種繪畫形式,而不是要把幼兒培養成爲水墨畫大師。

2.繪畫技能的專業化。如果說兒童繪畫也有技能的話,那麼“塗鴉”就是他們的技能,而繪畫技能是專業繪畫的主要特點之一。水墨畫對幼兒來說,繪畫工具毛筆、墨和色彩的使用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基本的用筆、用墨的能力都沒有,幼兒怎能創造出水墨畫特殊的意境效果呢?這是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幼兒不可能像國畫大師那樣有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豐富的生活情感體驗來營造什麼意境。幼兒的繪畫唯一與國畫大師相同的是都有一種“雅拙”的美,主要表現在繪畫藝術的“質樸”與“純真”上,這是他們在藝術創作時共有的特徵。

雖然只有提高繪畫技能的運用能力,繪畫創作纔會有更深的內涵與藝術效果。但是正是上述幼兒繪畫和專業繪畫的區別要求我們不能用過於專業的技能要求來訓練我們的幼兒。幼兒繪畫的特徵是幼兒心智和心緒的自然表現,受技能的侷限,幼兒畫中所表現的藝術趣味不是幼兒的有意追求,而是幼兒天性的自然流露。這種天性的自然流露,所創造出的“童真”、“質樸”、“拙劣”的美就是幼兒水墨畫所營造出的意境。過於追求幼兒對水墨畫技能的把握,無疑使幼兒揹負更多的精神負擔,使幼兒無法正常的進行自由地創作。

3.教學形式的單調化。很多幼兒教師對幼兒水墨畫教學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把臨摹成人畫作爲幼兒水墨畫啓蒙的唯一教學形式。而“傳統的水墨畫教學,較多側重於描繪具體物象,刻劃細節,這雖然有助於幼兒掌握繪畫技法,但由於忽略了繪畫的全局和整體,導致幼兒一旦離開具體的形象摹本,就很難進行獨立、自由的繪畫,”[4]加之成人不正確的評價方式,很容易讓幼兒在獨立的創作過程中產生失敗感和畏懼心理。

傳統中國畫有很嚴密的程式性,“傳統中國畫在用筆方法上每以古人爲訓,強調筆筆有出處,不可越雷池,否則即爲‘野狐禪’,不正確、不入流。”[5]而“臨摹”這種教學方式和臨摹的對象本身就是脫離幼兒已有經驗和興趣的,長時間的機械訓練,使幼兒無法體驗到水墨畫給自己帶來的特殊體驗,久而久之也會對水墨畫失去興趣,更不用說達到讓幼兒領略水墨趣味、體會國畫韻味的教學目的了。

二、幼兒園開展水墨畫的`教學的建議

“藝術不純粹是藝術技法教育,而是通過藝術欣賞和創作得相互融合和滲透,達到提高兒童的審美感覺和藝術創作能力的目的。”[6]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目的也應該回到提高幼兒審美感覺和創作能力的目的上來。採取的評價標準應該更有利於幼兒的發展,淡化技能、技法的傳授,豐富水墨畫教學的形式。

1.評價標準的發展性。教師對幼兒繪畫的評價應該摒棄“像與不像,正確與不正確”的成人標準,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有助於幼兒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而實際上,兒童的繪畫用一個“好”或“不好”很難評判,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兒童是真正的大師。”[7]從這句話中應該得出我們至少應該尊重幼兒的作品。因爲幼兒自有幼兒特有的繪畫語言,有幼兒特殊的表達方式。

在水墨畫的學習過程中,幼兒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如毛筆的使用,濃、淡、幹、溼、焦的墨色把握,以及水墨畫特殊的意境營造,“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追求等。對於幼兒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也缺乏相應的造型能力和手、腦協調的控制力,使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熟練的運用筆法、墨法,以及塑造水墨畫意韻、情趣。

因此幼兒園裏的水墨畫教學有更多的藝術啓蒙意味,對幼兒的評價標準也應該結合幼兒自身的發展水平,採取鼓勵和建議這樣具有發展性的評價方式。給幼兒營造一種寬鬆的心理環境,避免幼兒在過分地干涉、指責、嘲笑下產生恐懼感,幫助幼兒樹立信心,大膽的進行各種創作和嘗試。當幼兒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教師及時的給予幼兒指導和心理的安慰,爲幼兒自由表達提供機會和環境。

2.繪畫技能的適宜性。幼兒園水墨畫的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但放任幼兒自由發揮水墨,教

師不給予任何恰當的指導,也只是給幼兒一種新的材料“塗鴉”罷了。陳鶴琴說過:“從前的藝術教育太注重技巧,現在的藝術教育是注重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創作。但藝術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兒童若是沒有相當的技能,斷畫不出很好的作品。藝術是一定要教的,不然讓幼兒自已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輩子,頂多不過象初民時代的作品罷了。”

幼兒掌握一定的水墨畫技能是有助於幼兒更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生活體驗的。教師在將水墨畫的技能教給幼兒時應該特別注意聯繫幼兒的已有的繪畫經驗,注重水墨畫技能對幼兒的適宜性。教師首先要讓幼兒充分的瞭解毛筆、水墨和紙張的性質,允許幼兒因不瞭解工具、材料性能而造成的畫面的髒、亂、差等。等幼兒熟悉和工具和材料的性質之後,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結合自身已有的繪畫經驗和技能進行自由的創作。幼兒創作的每一幅作品,教師都要進行鍼對性的分析指導。並在指導的過程中,將水墨畫特殊的用筆、用墨技法滲透給幼兒,但不必強調幼兒對水墨畫專業術語的識記和使用。

3.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臨摹”不應該是對幼兒進行水墨畫啓蒙的唯一教學形式。“幼兒階段的美術教學應該是以感受美、表現美爲核心的藝術啓蒙教育。”[8]筆者認爲幼兒園可採用水墨畫的欣賞教學來代替傳統的成人畫的臨摹,以便幼兒對水墨畫獲得感性的認識。由於幼兒的觀察具有不穩定性、持續時間短、缺乏系統性和概括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有針對性的觀察,感受中國畫最基本的造型、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的特點,在教學手段上,可以讓水墨畫欣賞教學與文學、音樂作品欣賞相結合,讓幼兒在詩情畫意之中,體驗水墨畫的意境,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水墨畫的教學也不應該是一次完成的,在幼兒進行正式的水墨畫創作之前,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熟悉水墨畫的用具和材料,如教師可將毛筆的使用技法藉助兒歌的形式教給幼兒,也可利用水墨遊戲讓幼兒瞭解水墨的性質特點,進行生、熟宣紙的吸水性質的科學實驗等。(鄭中建)

參考文獻:

[1]候莉敏.淺論幼兒早期繪畫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xx,(1).

[2]郭會萍,陳永新.誰破壞了兒童繪畫的天性[J].科教文匯,20xx,(8).

[3]李澤厚.華夏美學?美學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234.

[4][5]王惠萍.改革傳統幼兒水墨畫教學,培養幼兒審美、創美能力[J].學前教育研究,20xx,(01).

[6]屠美如.向瑞吉歐學什麼:《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解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8):147.

[7]戴曉紅.兒童繪畫語言的特殊表達方式[J].文教資料,20xx,(24):175-176.

[8]劉劍眉.5~6歲幼兒繪畫創作中藝術思維的過程與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xx,(6).

篇二:水墨畫教學反思

在以往有些美術活動中,爲了怕麻煩,有時一些水墨畫往往會改成平常的畫,但在這次的美術活動《蛙聲十里》之後,我覺得以後要讓孩子們多練習水墨畫。

在讓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我先請幼兒欣賞齊白石的水墨畫《蛙聲十里》,讓幼兒感知畫家畫水墨畫的特點,然後我再示範怎麼畫青蛙,要求幼兒畫出不同形態的青蛙,並表現出青蛙在什麼地方。當孩子們開始繪畫的時候,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有的蘸的墨太多了,化成一團,有的蘸的太少了,線條很乾,有的畫的太大了,有的畫得太滿了,等等的問題,讓原本很美的一幅作品變得那麼糟糕。

由此讓我想到,孩子們練習畫水墨畫的機會太少了,纔會出現那樣的問題,儘管老師交代要求的時候說過,蘸的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畫面上不能畫得太多也不能很小,但什麼是不能太多不能太少呢,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孩子們根本體會,只有*多次的練習之後纔能有所感觸吧。

我認爲以後不僅要多提供幼兒用棉籤畫水墨畫的機會,而且還要讓幼兒用毛筆來練習畫水墨畫。

篇三:水墨畫教學反思

中國畫意境,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情感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通過聯想產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兒童水墨畫創作如何表現出意境是我們進行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在本課教材中,第一次提到了意境的概念――指藝術作品通過形象的描繪而表現出來的畫境和情調。如何讓學生理解意境?如何讓學生的作品表現出意境?這些問題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難度,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個人學科素養提出了挑戰,也成爲我們研究兒童水墨畫教學的重要課題。筆者對國小生《水墨畫花》創作中如何表現出意境進行了相關教學探索和反思。

一、有效欣賞,促進感受

欣賞,是水墨畫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手段。通過有效欣賞,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興趣,對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起着感悟和知覺的重要作用。

(一)直觀形象的欣賞感受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傳統水墨畫自古以來寫生的觀察和自然體驗被看做繪畫中筆墨的依據,非常受重視。讓學生親近自然,瞭解物體直觀形象特點,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對於學生把握和表現物象的特點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中,筆者以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導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感悟荷花雅緻、純潔的品質――花中君子。學生對荷花表現要具有的意境有了初步朦朧的知覺和意識。

荷花,又名水芙蓉、蓮花,生於沼澤、池塘中。荷花與一般花卉相比有其獨特之美,花、葉、莖、蕾都有獨特韻味,甚至殘枝敗葉都會給人獨特的美感,別有韻味的雅緻、清秀、乖巧都賦予荷花靈氣。一幅幅美麗的荷花圖片引發了許多學生情不自禁的讚歎,荷花的美已在學生心中激起了層層創作慾望的波瀾。圖片欣賞爲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埋下伏筆。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儘可能爲學生提供觀察自然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物象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對於學生創作中意境表現有着潛移默化的鋪墊作用。

(二)大師作品的欣賞感受

文以載道,古今大師創作了許多水墨畫精品,這些精品成爲我們研究和學習水墨畫創作的珍品。大師們用自己的心血之作在向我們詮釋什麼纔是意境。因此,欣賞和分析大師的經典作品是我們指導學生創作的重要措施。

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大師作品中意境的感悟和理解,筆者在欣賞過程中再配以雅緻的古箏曲,並結合作品朗誦意境相近的描寫荷花的古詩詞。詩畫相融,影音相配,令學生如醉如癡。接着,教師提出“意境”的概念,並組織學生對大師作品中蘊含的意境進行聯想、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遷想妙得”,要讓學生真正感悟到作品中的意境,我們必須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行聯想和比較,因爲意境不在“意象之中”,而在“意象之外”,在於與作品的“共鳴”、與大師的心靈相通。

二、技法指導,創作引領

謝赫的六法強調“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用筆用墨是中國水墨畫的根本。對學生進行用筆、用墨的技法指導是引領學生進行創作的基礎。意境的體現,要以筆墨的運用爲載體。

(一) 有效示範,抓好技法指導

水墨畫教學中教師示範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示範決定了學生的創意。水墨畫荷花中開放的荷花、荷葉的表現是難點,教師必須進行重點示範。可先由教師進行示範,學生分步驟跟學;也可先由學生自主練習,發現問題後再由教師分部示範,再跟學。在示範過程中,教師必須講清筆法和墨法,但點到即止,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探究空間。

在學生基本掌握花、葉、莖的繪畫技法後,構圖就成爲示範的又一個重點。構圖,中國畫稱爲章法。“計白當黑,虛實相生”,能夠營造出意境的構圖,應該有藏有露,使人有想象的餘地。在水墨畫構圖中,常常以簡取勝,努力使畫面調動欣賞者無限情思達到“筆簡意繁”、“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因此,教師在構圖上必須進行示範指導,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置陳佈勢”,從而引領學生對畫面意境的營造。“經營位置”成爲能否使作品表現出意境的重要因素。

(二) 技能遷移,探究深入

任何形式的美術教學都要以“學生”爲本,那就意味着我們要以學生的認知、技能、心理需要、興趣愛好等爲基本要素來實施教學。

教師示範後,爲了防止學生進行機械模仿,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技能遷移,變程式化的訓練過程爲自主體驗、創造的過程。在《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中,筆者在示範後以板書形式給學生提出了三個技能要點,組織學生進行技能遷移:濃淡乾溼、虛實結合;側鋒用筆、水墨淋漓;錯落有致、留有空白。學生根據這三個技能要點,結合自己的想法嘗試自主表現,筆下的荷花就精彩紛呈了。學生技能遷移後的第二次練習比第一次跟學時的作業有了很大進步。

三、詩情畫意,營造意境

中國畫在處理主客觀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始終以人爲主導,借自然形象來表現人格思想。水墨畫往往借境來顯意,故有“意在筆先”之說,富有文學意味,強調“詩畫一律”、“詩畫同源”。於是借詩來造境成爲我們水墨畫創作中營造意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學生通過欣賞感受、作品分析、技法學習和技能遷移已經具備了進行有意識創作的條件,但學生還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荷花表現融合在一起。這時,幾句經典詩詞就可以在學生情感和繪畫表現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把描寫荷花的經典詩詞和精美的荷花圖片一起呈現,供學生朗讀、選擇、感悟。

學生的作品同樣可以“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學生筆下的荷花終於有了獨特的美感,找到了我們苦苦追求的意境。意境無標準而有深淺,學生營造的意境自然無法和大師作品相比,但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用水墨的形式把荷花美的一面勇敢地表現了出來,這就是種境界。

李老師曾說過,教學就像孕育生命一樣是一個孕育的過程。通過我們廣大美術教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使學生的水墨畫創作“孕育”出意境,我們的水墨畫教學就有了生命般的靈性和色彩。

篇四:水墨畫教學反思

4月24日,執教《童年的水墨畫》,參加宜秀區國小語文優質課比賽。課前談話,以一首《鞦韆歌》引入,在朗朗的詩歌聲中開始了我的教學,此暖場環節,因爲沒有對學生進行充分的瞭解,後來聽徐老師說是第一次來這裏上課,(其實他們在這樣陌生的環境是很有壓力的),這又讓我不禁想起了,兩年前執教《瑞雪圖》,學生也是非常緊張,也和這個有關!接下來,就經歷了初讀、認讀生字、練讀句子,最後品讀詩句,總結學法!總體感覺:1.課堂偏冷,互動性不夠!2.在細讀文本時,象很多老師說的那樣,還是稍微碎了一些,應該採取整體把握的策略。3.課堂上講得過多,把握好要講什麼,怎麼講!4.心理素質,急待改進,學生回答問題時,急於講出正確答案,缺乏等待!

上好一節課,其實真的不簡單,好好總結原因,爲了下一次的出發!

篇五:水墨畫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悟詩歌的意境。教學中,聚焦詩歌中的情境意象,凸顯詩歌本質,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特級教師王崧舟說過:“‘詩’之不幸,就在於語文老師漠視‘詩’作爲一種完型的存在,其毀滅之道,即在於將‘詩’置換成另一種樣式的言語存在。”這裏所謂的“將‘詩’置換成另一種樣式的言語存在”,其實就是指我們當前的詩詞教學中將詩詞肢解、拆卸,逐字逐句地探求其現在的意思,用教參、教師的單一解讀堵塞學生的思維和言路。詩歌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意會和誦讀,憑着直覺、想象去領略詩歌背後令人思索的深遠意境,這纔是對“詩性”最起碼的尊重和維護。本課中的三首小詩都以一種白描的手法敘述了作者童年時的一件件趣事,就如課文題目一樣,如一幅幅“童年的水墨畫”一樣。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將詩歌所描寫的人、事、景物活生生地呈現在學生思維的屏幕上,從而讓學生自然順暢地體悟詩歌中傳遞的童年趣味和作者的情感。想象與表達的融合,不僅是言語能力的發展,更爲重要的是思維的自由奔放和無拘無束,體現的是學生對詩歌的自主體驗與感悟,因此課堂也變得更爲靈動與歡暢。在尊重詩歌本質的基礎上,本課教學也立足學生語感培養這一使命,遵循語感發生髮展的心理機制,構建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爲。特別是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不斷地強化語感圖式。同時通過童詩創作,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和引子功能,激發學生創作童詩的興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篇六:水墨畫教學反思

《水墨畫風景》教學反思本課學習從山水畫樹木山石技法開,內容,包括基本的,以欣賞,臨摹創作的方式展開。教材中選用了著名畫家的作品,爲欣賞的材料。我引導學生去感受樹木山石的不同的表現方法。

探究景物的空間處理以及表現風格等欣賞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筆墨形態的表現意識。首先,請同學們水墨表現的畫面,整體的效果是怎樣的,讓大家去分析,樹木山石造型的生動姿態,以及大小前後輕重,組合關係和效果。進而去理解作品表達的意境。黃賓虹的山水,比較陳子莊的作品《秋收》。

前者以折線表現,後者多圓轉用筆,前者是全景構圖,雄渾厚重。接下來演示講解筆墨的基本方法講解,枝幹的造型規律,樹木的造型千變萬化。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於過於專業的詞語並不理解,所以即使調整了語言表達,換成了孩子們能夠理解的語言,避免晦澀難懂的表述,所以我這樣總結:李可染畫的山,造型方正,陳子莊畫的山凹形圓渾;黃秋園用筆繁複,陳子莊用筆簡練。

畫水墨畫還有個問題就是衛生問題,很多同學會把桌面和自己衣服上搞得全是墨,這是由於調色不夠熟練,以及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每一次的美術課中都應當強調。總之,要想練習好水墨畫,還需要平時多練習,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掌握的。

篇七:水墨畫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六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是利用多種方式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街頭”、“溪邊”、“江上”爲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教學中我採用的順學而導的教學方法,始終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訓練的首位,不僅圍繞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進行及時點撥,還對閱讀方法進行了遷移,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與親”,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兒童的眼睛裏,世界是那麼美麗;在他們的世界裏,生命是那麼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學生朗讀,讓他們讀個夠,讀個透,結合配樂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在課程進行尾聲的時候,有進行了課外知識拓展,用本節課學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領略了《我渴望回到童年》一文中,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與嚮往,在總結全文的時候,用成方圓的《童年》這首歌,讓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走出教室。可以說,這節課上孩子不僅領略了詩歌的文字美,意境美,還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童趣美,以及音律美。

唯一感到有遺憾的是,在課堂中對每個小節中展示出來的意境畫面沒有找到合適的教學資源,只用了三張同類別的照片,如果我的網絡能力再高一些,就可以爲學生找到更多的素材,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童年的水墨畫》描繪了每個活動場景的趣味性。

篇八:水墨畫教學反思

安陽市文峯區第二實驗國小李王芳

《童年的水墨畫》是組詩,包括了三首小詩,分別以“溪邊”、“江上”、“林中”爲題,表現了兒童極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畫般美麗。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孩子通過反覆誦讀走到詩的情境中去,細細品味,充分領略兒童詩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配樂中,學生們閉眼想象畫面,一個個鮮活的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進而變成了流暢的、富於個性的語言。

第一首小詩老師教學習方法。我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第一首《溪邊》,並談自己所看到和想象到的畫面,體會小詩中孩童的心情,將畫面的美和兒童的快樂讀進小詩裏。比如,“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並在讀中通過聯繫上下文自主理解難懂句子的意思,教會學生理解難懂句子的方法。

第二、三首小詩讓學生運用剛纔學到的方法———讀、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理解難懂的句子,小組學習後兩首小詩,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實踐運用。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後,我啓發學生總結作者寫小詩的方法,學習小詩裏巧用修辭表現童年的美與樂的方法,讓學生也來試着用美麗的語言描繪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動場景。

不足:

1.“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學習過程中,我應該多問問學生:“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爲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從興趣出發,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自主學習。

2.拓展延伸,總結寫法。這一環節,沒有做到讀寫結合。

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由於時間關係,我只引導學生總結了作者創作小詩的方法,說出了自己童年有趣的生活場景,而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小練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這節課,我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今後,我還要多看,多思,多總結,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不斷充電,使自己教學水平循序漸進,更上一層樓。

篇九:水墨畫教學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這組兒童詩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分別以“溪邊”、“江上”、“林中”爲題,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因爲是源於孩子們生活的文章,設計理念上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自讀、自悟、自展、自演中,去主動積累、主動寫作、主動閱讀。

本節課最成功的設計就是: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讀出童年的快樂,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條理清晰、滲透學法、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師生受益無窮。

亮點一:(學習溪邊)老師拋出問題:在溪邊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並把溪邊釣魚的快樂熱鬧場面讀出來。背誦溪邊。師生達成共識,學生交流分享溪邊釣魚的快樂、溪邊美景、溪邊垂釣的畫面,心中有了畫面,聲情並茂地讀出來。經過反覆的指導朗讀,幫孩子們在眼前呈現出一幅色彩豔麗、有動有靜、熱鬧快樂的溪邊垂釣圖,最終達到學生能入情入境背誦《溪邊》。

亮點二:(學習江上、林中)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圖文結合,走進文本,小組合作學習,讀懂句子感受江上、林中的快樂。因此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朗讀,通過自讀、小組讀、小組展示、小組競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

亮點三:文中取法,寫出童年的快樂。感悟作者的快樂,鏈接生活,將快樂延伸到學生自己的生活,讓孩子寫出自己的童年快樂,這樣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書寫兒童詩的興趣。

整節課,條理清晰,滲透方法,用濃厚的色彩,含蓄的藝術手段來結束一堂課,使學生感受言已盡而意無窮的課堂實效。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在課堂這個大舞臺上,我們並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應該是我們可親可愛的學生,我們是這個舞臺的策劃者,我們的目的是要我們的孩子跳出絢麗多彩的舞姿。

篇十:水墨畫教學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這組詩歌攝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組畫面,生動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兒童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精心尋來的神來之筆,也是兒童詩審美教育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而要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動聽的樂聲中,教師讓學生在熟讀之後,選擇其中的一首細細品味,與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書頁輕輕翻動,嘴角漾着絲絲摸不掉的笑……”“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魚兒和笑聲……”“是哪個水葫蘆一下鑽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使學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頭沉浸在讀書樂趣中、在溪邊垂釣歡笑陣陣、在江中戲水玩鬧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2.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濃烈的情感,我們要儘可能地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由此帶孩子們進入詩的美妙境界,一堂大講堂,很好的補充了空白,真正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3.讀讀寫寫:安排學生選取其中一首詩歌,仿寫一段。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課堂中,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學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的事。課後讓學生模仿《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畫出童年生活時的圖畫。這樣做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讀寫兒童詩的興趣。

三、不足之處

通過這次的嘗試放手,我發現自己從前的憂慮有些杞人憂天,學生們其實是可以做到並做好的,我不應該過度擔心以及懷疑他們的潛力跟能力。接下來,我應該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他們更大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向課堂要效益,學好知識,用好知識。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選擇歌曲導入課題,請學生彙報前置預習中的思考。接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既是爲了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其實也是對生本教學前置作業的檢測。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並對課文初步掌握的情況。然後理解詩意,放飛想象。“以讀引讀、讀說結合”是生本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首詩你最喜歡哪個片段?相信總有打動你心靈深處的地方。爲什麼?抓住這一點讓學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靈的地方,細細的讀,慢慢的品,聯繫實際。放飛想象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交流對《水滸傳》的瞭解,目的是讓學生做到以讀引讀的目的。最後拓展延伸,快樂練筆。這一環節,讀寫結合,讀畫結合,生本教育的閱讀教學提倡“讀寫結合,以讀引讀”,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夢想,蒐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讓學生有所看、所讀、所經歷的在小組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