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時分秒教學反思(彙總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時分秒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時分秒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時分秒教學反思(彙總14篇)

篇1:時分秒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着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着指揮長一起來爲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着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纔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

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複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麼走的?(課件演示:鐘面上,秒針伴着“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

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裏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說一說,你是怎麼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說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麼樣?(學生髮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後反饋。

2、感受15秒。

師:還想做這個遊戲嗎?提高一下難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針要從12走到幾呢?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遊戲活動

師:這個遊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纔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鬆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着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麼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 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纔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幹什麼?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幹什麼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裏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學生活動。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麼多收穫,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幹什麼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爲1秒幹不了什麼?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穫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後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篇2:《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錶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複習。在《認識秒》的這節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爲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於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篇3:《時分秒》教學反思

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觀念。儘管學生在課上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爲學生的課前測試,共有14個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展開教學,很好地把握住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錶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後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後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曳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並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於教學難點着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因爲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後的目標測試中,只有2個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篇4:《時分秒》教學反思

1、複名數與單名數的化聚:一二年級的時間認識,重在具體時間的指認,從一開始的整時的認識到半時的認識再到幾時幾分的認識,雖然都知道1小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但是它只運用到了時間的認識上,所以對於複名數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化聚就特別難了。爲了讓學生明白複名數的意義,可以在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以後再教學,問題就少多了。

2、經過時間的計算:同時不同分的計算中,問題不大。通過有序的計算,發現了可以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不同時的,即跨時的計算困難較大。爲了讓學生明白計算的道理,我採用了多種辦法:

A、從12時之前的幾時到12時之後的幾時,不是24時計時法如何計算?可以用數的辦法;也可以適當滲透24時計時法再計算;還可以找到12時後的同時數,看相差幾小時再算。

B、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可以借用退位減法來計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計算中是退一當十的,時間裏要退一當60計算。可以適當運用豎式幫助計算。

篇5:《時分秒》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錶,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射衛星嗎?發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裏有一個鐘錶店(課件出示),你認爲哪些鐘錶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可能會有以下的發現:

(1)電子錶(或鍾)。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錶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彙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係,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着學生一起數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現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繫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裏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瞭解鐘錶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錶,我們又有什麼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佈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後,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於“時分秒”時間單位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儘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鍾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錶,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射衛星嗎?發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裏有一個鐘錶店(課件出示),你認爲哪些鐘錶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可能會有以下的發現:

(1)電子錶(或鍾)。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錶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彙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係,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着學生一起數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現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繫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裏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瞭解鐘錶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錶,我們又有什麼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佈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後,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於“時分秒”時間單位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儘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鍾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篇6:《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於“時分秒”時間單位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儘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鍾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篇7:《時分秒》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開始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的倒計時的場景,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機出示鐘錶來讓學生認識秒,通過課件認識秒等時間,讓學生動手撥一撥,感受1小格是1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長,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着鐘面秒針的走動拍手、數數,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後通過出示兩個鐘錶複習整時和整時半,又出示一個8時31分的鐘表,自然過渡到新課題《時分的認識》,並強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準確地說出鐘面的時間。這樣設計,自然、簡潔、緊扣知識點,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與學習動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爲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爲了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時分的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變靜態爲動態,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在聲像靜觀和動態結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學重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通過課件的動態操作一一讓學生去數一數。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並且也爲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又如在時分關係的演示中,讓學生觀察感知,時針和分針同時開始走,同時結束,明白時針走一大格與分鐘走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得出結論:1分=60秒。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學具———鬧鐘,在探索時與分的時,不僅僅讓學生觀察課件中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還讓學生現場撥動指針,最後得出結論:1分=60秒。在這個環節中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和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課有着豐富的德育滲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蘊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內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節課無時無處不設計到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她向學生髮出邀請,想讓他們來體會“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學生都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學生是教師教學中巨大的財富,由於他們呈現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智力特點,決定了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

篇8:《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在時分秒的認識這節課中,我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芳芳家有一個時鐘,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裏,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過了一陣又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你想一想,這時是幾點鐘?這節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繫。接着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複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後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於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學生的發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量及分針、時針的走動情況,這樣,我既瞭解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又達到了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而在兒童的世界裏,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現者。爲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看着時鐘,我們跟着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裏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並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學生認識了秒之後,我讓學生描述1秒鐘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體會一秒的價值,豐富對1秒、1分的感性認識。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篇9:《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

儘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並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繫,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並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節,作爲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

儘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後,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並轉化爲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髮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於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於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

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徵,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篇10:《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關於時間的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一年級認識幾時幾分,三年級認識“秒”和經過時間的計算,每次遇到關於時間的知識,學生學起來都比較困難。去年和今年連續教兩年三年級,總結了去年的教學經驗,今年在教學時分秒時更注重難點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

時間是和生活聯繫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爲什麼作業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在學生看的電子錶比鐘錶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後,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經常出現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學,一遇到數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繫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遊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錶,教室裏有鐘錶,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篇11:《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時、分、秒》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錶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複習。在《認識秒》的這節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爲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於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篇12:《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上冊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1時=60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秒”及知道1分=60秒,並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忘記了認鐘的方法了,尤其是當初本來就學得不紮實的個別孩子。爲此,我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了複習以往舊知的環節: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同時認識新朋友“秒”,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面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係時,又用鐘面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繫。三是複習看鐘表的方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四是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本單元最難教學的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並熟練掌握後,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因此,還要學生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多體會,切實做到靈活自如的應用。

篇13:《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時分秒”這課,由於時間單位對於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鑑於時間的抽象性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在進行本節內容的教學時,使用了直觀的課件與真是教具結合讓學生進行感知。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由此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密不可分。

儘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於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於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有什麼,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最基本的角度入手進行那個教學!

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鍾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我還把這課延伸到課外,讓他們隨時看鐘或表,讀出自己在什麼時間作什麼事,加強練習。僅管如此,還是有好多的學生對這課掌握不牢固。

教學過程的開始設計時,我利用學生學過的諺語引入教學,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授部分:首先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麼,根據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接着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係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繫。然後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最後是掌握時間的寫法,並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時刻。在進行教學時,我感悟到教師不是要純粹地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應該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然後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後再由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

由於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篇14:《時分秒》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秒的認識及經過時間的計算。對時分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應該掌握了。這一單元主要是對秒的認識,以及一秒鐘、一分鐘做些什麼事。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就利用課堂上讓學生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寫幾個字、做幾道口算等等,讓學生實際感受一分鐘能做什麼。

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疑惑,教材中對時間、時刻這兩個概念沒有作出區分。如媽媽上午8時上班,顯然這裏的8時就是8:00,即指時刻。又如媽媽一天工作了8時,顯然應該是8小時,即指經過的時間。可現在教材裏把這兩個是混爲一談了。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比如媽媽早上9:00帶你去超市,11:00買完回家,求9:00------11:00經過了多長時間?這2小時是指一段時間。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因此我就索性將錯就錯,要求學生在算經過的時間時就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如11時—9時=2小時,即使有些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2時,根據教材應該也是對的。但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要讓學生分清這兩個概念。

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算結過的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算錯。因爲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節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課上了多長時間?很多我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9時40分=40分,但也有些學生算式會列,但不會算。於是我就讓會算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學生會說分與分想減,20分減40分不夠減,那怎麼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學生會說出向時借1小時,1小時=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時與時相減,即9時—9時=0時。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算理。結果這樣下來,大多數學生都能算經過的時間,因此有時數學的學習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