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鄧稼先》教學心得

《鄧稼先》教學心得

《鄧稼先》教學心得

《鄧稼先》一課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形式和內容都比較“散”,並沒有系統地介紹鄧稼先的事蹟,內容上沒有一條明晰的主線,而是以民族文化爲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爲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純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爲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爲有了鄧稼先這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爲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並且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爲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爲人知。因此,精心設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勳的距離。

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並將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薰陶,進而上升爲對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課文的主旨是集中而鮮明的。在學習課文時除了把握好課文的“人文性”之外,還要着力挖掘課文的“語文要素”,引導學生精讀,細讀,以提升學生相應的語文能力。通過本課的課堂教學,我個人認爲,課文中的三處引用值得揣摩品味,學習模仿。

一、《弔古戰場文》的引用

課文引用的文字如下:

浩浩乎!平沙無垠,不見人。河水縈帶,羣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羣。亭長告餘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此處引用,描繪出大漠廣闊荒蕪的景象,烘托出淒涼慘淡的氣氛,從側面襯托出鄧稼先無私愛國、鞠躬盡瘁的高貴品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鄧稼先一邁入核彈所,那就成了他單身二十幾年的,絕對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幾年的風霜雨雪,二十幾年的苦苦追尋,二十幾年的不卑不亢,在他們眼裏,仿若一夜幻夢;而在常人眼裏,確實難以想象的遙不可及。也許這就是科學家們那種令人敬畏的堅韌不拔之志向吧!

二、歌詞的引用

課文引用的文字如下: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隻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此處引用,正面襯托出鄧稼先一腔熱血、精忠報國的可貴精神。鄧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責任很大,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一心懷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定的意志,時刻緊繃着心絃,不放鬆,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爲更美好的自己。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志向小,見識短淺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而滿足後容易死人產生一種惰性,有了這種惰性就失去了繼續努力前進的理由,而鄧稼先不着眼於現在,更放手於未來,遠行於世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纔有了今日的豐功偉績,纔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纔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鄧稼先是爲了人民,爲了國家而死的,他畢生爲國家做出了數不盡的貢獻,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三、電報和書信內容的引用

課文最後一個部分,作者引用了自己給鄧稼先夫人的電報與書信中的幾段話,起到了深化中心、收束全文的作用。

這三處引用,角度不同,作用各異。值得學生揣摩學習。而且這種插入一筆的寫法,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有運用。這種宕開一筆的寫法,讓文章跌宕起伏,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之美。也是值得學生學習模仿的。

標籤:鄧稼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