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戊戌變法教學反思(共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篇《戊戌變法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戊戌變法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戊戌變法教學反思(共4篇)

篇1: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

戊戌變法的教學反思

本課處於本教科書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二課。一方面,它是先進的中國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繼續;另一方面,“戊戌變法”標誌着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跳出了“中體西用”的迷局,越過學習“器物”的層面,開始學習西方的制度。說明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外,戊戌變法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因此,本課的內容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本課的教學思路大體是:以多媒體呈現詩歌,並請學生朗誦詩歌,將學生從、帶入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樣一個歷史時刻,整課內容圍繞詩歌來提問,從而製造一種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歷史氛圍。另外一方面爲學生探究創設情境,並提供探究的材料。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又可以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當然,我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在以後的.課堂中創設更多的情境,努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歷史學科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展現的形式也可多種多樣。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多歸納中外古今歷史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啓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去討論,讓他們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複習鞏固。

三、在理清課文線索、掌握教材的基礎上應該多抓住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自己確定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四個方面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於“中國之最”和“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後有練習題的內容。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四、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中學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實實在在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是投機取巧,譁衆取寵。”

篇2:《戊戌變法》教學反思

本單元內容爲“近代化的探索”,是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道路的過程,學習本課時力求讓學生對該單元內容形成整體的認識,並逐步學會辨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戊戌變法》這一課是第二單元較重要的一課,此時正是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的階段,中國逐步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這一課是較難理解的一課,維新派爲了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它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啓蒙作用。

1、在教學目標這一點,緊承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達到三維目標,又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2、在“自學檢測”題設計的主要思路是:針對學習目標進行設計,同時開啓學生思路,在上新課前讓學生做準備,查找相關的圖片與資料,爲重點掌握“百日維新”內容打下基礎。

3、運用學習小組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說中學,在爭論中加深理解,效果較好。

4、不足:學生對於戊戌變法的性質和影響還是理解得不好,部分學生其實是蠻想事的,聯繫到戊戌變法中的歷史背景是比較複雜,因爲維新派依靠的是封建皇帝,但又沒有實權,掌權的是慈禧太后,所以戊戌變法中又牽扯到封建勢力爭權奪利的鬥爭。有學生在課後還問到什麼是資產階級,這些學生看來是學進去了,這一點就是平時成績相當好的也並非知道這個概念,理解其內涵

篇3:《戊戌變法》歷史教學反思

《戊戌變法》歷史教學反思

康梁兩個早年經歷與他們的經歷與他們的思想有一定關係。有必要向學生介紹。課本中有一結論戊戌變法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該是本書最荒謬的一個結論,沒有科學依據,不倫不類,違背歸納法推理原則。

教學需要拿來主義,下面三篇文章對我啓發較大。

《戊戌變法》一節中引梁啓超《戊戌政變記》一段:“人人封章,得直達於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封章皆數十,上雞鳴而起,日哺乃罷。”這個材料是教材上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利用好,甚至有人會用錯。

拿到這個材料後,我們要加以辨析:梁啓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本書的?戊戌政變後,梁啓超等流亡海外。海內外輿論相當大部分是指責康梁等人。在這種情況下,康梁等人要爲自己的行爲辯護,而且還想爭取海內外輿論尤其是海外輿論的支持,以解救光緒皇帝。所以,在戊戌政變結束後的`兩三個月內,梁啓超就匆匆寫成此書。

這樣特定的背景和寫作目的,決定我們不能完全相信梁啓超的這段話。梁啓超之所以描述當時的形勢是“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是想證明變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普遍支持,是正義的。梁啓超之所以描述光緒皇帝“雞鳴而起,日哺乃罷”,是想樹立光緒皇帝勤政、民主的開明形象。至於變法是否真的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光緒皇帝是否真正勤政和民主,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僅憑這段材料我們還無法下結論。

那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份材料呢?

首先,我們能從材料中獲取如下信息:梁啓超認爲當時變法的形勢一片大好,光緒皇帝勤政、開明。

其次,我們要分析梁啓超爲什麼會這麼認爲。這是因爲:他想樹立光緒皇帝的良好形象,他要證明變法的合理性。

再次,我們要分析梁啓超的敘述是否是客觀的,這就需要我們將這段材料和其他材料作比較。相當多的史料揭示,戊戌變法的羣衆基礎比較薄弱。教材也是持這種觀點,而且還認爲這是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從邏輯角度來講,正因爲羣衆基礎薄弱,所以變法纔會失敗。所以,梁啓超的敘述肯定有誇大的地方。這種誇大,如果是無意的,這就表明康梁等人十分幼稚,沒有看到變法危機四伏的惡劣形勢;如果是故意的,是因爲他要證明變法的合理性。實際上,梁啓超後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承認,當時爲情勢所逼,自己有誇大地方,是故意的。

最後,我們能從這段材料中做出什麼結論呢?從方法角度來講,不要輕信所謂的一手材料,一手材料的可信度同樣受作者的立場、期望、動機的影響;從知識角度來講,這段材料不能用來證明變法受到人民羣衆的普遍支持。

篇4:《戊戌變法》歷史教學反思

《戊戌變法》一課的歷史教學反思

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文字資料、影視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蹟遺址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資料取材於歷史長河中的某些事實,雖然各界對之褒貶不一,但是,這卻爲歷史教學增添了一筆寶貴的課程資源,將中的某些歷史信息巧妙引入課堂教學中,有利於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歷史學習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我在執教中國歷史8年級上《戊戌變法》一課時,就選取了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歷史信息,創造性的提出了“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合作、探究”模式開展探究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巧用主題曲導入新課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亦是如此。爲了給學生一個既熟悉有可以調動興趣的情景,筆者首先想到了歷史味很濃的《走向共和》主題曲。在製作教學軟件的時候,筆者根據《走向共和》主題曲和本課的內容製作了一個“導語powerpoint”:以《走向共和》主題曲爲背景音樂,配上從《走向共和》中“抓取”的圖片。課堂上,學生在“導語powerpoint”的歌聲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專注,甚至有同學開始小聲議論。在音樂聲結束的時候,我開始引用歌詞中的一句“風吹過,雨打過,鐵蹄踐踏過”,過渡到本課的教學——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再一次被“鐵蹄踐踏”!學生開始溶入本課悲壯的歷史氣氛中。

2、大膽運用電視劇視頻剪輯創新歷史教學

如何利用影視資料視頻剪輯爲課堂教學服務?我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歷史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創造性的開展了“歷史場景——問題——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我設計了5個歷史場景。根據這些歷史場景,確定了相應的5個探究主題。

3、利用影視留下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最後,我引用了報紙上對《走向共和》中歷史情節的一些質疑,提出了本課的最後一個問題:在《走向共和》是否存在歷史事實的錯誤呢?你想不想和小組的同學運用學習過的歷史知識來找找這些錯誤呢?學生的'興趣很高,都表示要認真去看一看,爭取能找到一些錯誤。至此,我感到了學生的對歷史真正的興趣和熱情——這卻是一部電視劇中剪輯的妙用!如果又是傳統的教法,談何引起學生興趣和培養創造性?

4、點評

如何利用現有的影視資源開展歷史教學。筆者創造性的提出了利用“歷史場景(影視資料剪輯),開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學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拉進了歷史和現實的距離;也課本解決了課本歷史不能重現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的歷史場景。利用歷史場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