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孤獨之旅》公開課教案【新版多篇】

《孤獨之旅》公開課教案【新版多篇】

孤獨之旅教案 篇一

教學設想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以對人物成長過程的分析和對故事的感悟爲重點,並體會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教法上應當以討論、感悟爲主,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參照“教學設計(A)”。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1.注意字詞。

厚實 一落千丈 朦朦朧朧 茫然 嬉鬧 摻雜,

沒頭沒腦 日甚一日 乖巧 給予

2.分析課文的情節結構,理清小說的寫作思路。

明確:這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有着完整的情節結構。

開端:杜小康失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和父親前往蘆葦蕩,並在蘆葦蕩安頓下來,享受着孤獨的生活。

高潮:在暴風雨中,杜小康尋找鴨子。

結局:杜小康父子放養的鴨子下蛋了。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認爲有必要深入討論的問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思考的角度,可以就全篇內容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某個局部提出問題;可以就人物形象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文章表達技巧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如下一些:

(1)當杜小康提出回家時,杜雍和爲什麼會置之不理?

(2)在第一章節中,有一段景物描寫:“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這一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3)文章是如何寫出孤獨之。旅中的“孤獨”情緒的?

(4)在第一章節的後半部分,又出現了一段景物描寫:“這裏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

……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水鳥正浮在水面上。”這一段景物描寫起什麼作用?

(5)在到達蘆葦蕩後,父親杜雍和也是有所慌張的,他爲什麼不乾脆帶着杜小康回家?

(6)在第二章節中,有一段關於天氣的景物描寫,即“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這一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7)文章在寫到杜小康找到鴨子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8)當雨後天晴,杜小康看到的天是“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麼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這裏的描寫是否符合事理,是不是有些誇張?

(9)文章的標題命名爲“孤獨之旅”,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10)文章最後寫到杜小康終於看到了鴨子下的蛋,這裏的“蛋”是否是一語雙關?如果是,該如何理解?

(11)這篇文章寫得好嗎?理由是什麼?

3.當學生提完伺題後,教師與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將之歸類。

不難看出,上述問題可以歸納爲四類:一類是關於文章主旨、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一類是關於文章局部內容甚至是重點語句的理解;一類是關於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還有一類是關於本文的評價。

4.學生就上述問題,相互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

在引導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比較法、整體把握法、層層剝繭法等等,引導學生注意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準確篩選文章中的相關信息。有關問題的答案請參看“教學設計(A)”,或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尋求答案。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之美

五、學習遷移

1.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2.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曾有過各種各樣的經歷讓我們感慨良多,讓我們體悟到生命中某些真諦。請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拒絕可憐

阿紅

父親進城買農藥,把錢包丟失了。他記起城裏有一位遠房的表弟,就去向表弟借錢。

雖然多年不來往了,但表弟還是借了50元錢給父親。等到我進城時,父親給我50元錢,反覆叮囑,要我一定要記得還給表叔。我不敢怠慢,一到城裏就去表叔家。我最少有十年沒到過表叔家了,他家蓋了新房,非常漂亮,地板上鋪了地毯,進門要脫鞋。

我一脫掉鞋,表叔和他家人直往我腳上看。我腳上穿的是破襪子,幾個腳趾露出來了。我索性連襪子也脫掉,讓他們看個夠,他們反而不看了。表叔笑一笑,問我有事嗎?我說我是來還錢的。

我掏出50元錢,遞給表叔。表叔卻不接,我就把錢放在桌子上。表叔說:“你沒有借我的錢呀。”我說:“是我父親借的。”表叔想了想,才拍着腦袋說:“噢,記起來了,是有這麼回事。那次你父親買農藥,丟了錢包。”

看錶叔的樣子,他並非裝模作樣,而是真的把這50元錢忘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還他。

還了錢,我就告辭了,可在我穿襪穿鞋時,表叔拿起桌上那50元錢,說不用還了,要我帶回去。我說:“這怎麼行?我老爸反覆交代,要我一定要還給你的。”表叔把錢硬塞進我的衣袋裏說:“這50元錢,就當表叔給你買雙鞋子穿。”我想反正表叔有的是錢,就不跟他爭了。

傍晚,我回到家裏,父親問我把錢還給表叔沒有,我說:“還了,但表叔不要。”父親說:“是你沒有誠心還吧廣我怕父親誤會,就把還錢的經過詳詳細細告訴他。

我以爲父親會高興的,他卻沉下臉說:“你知道表叔爲什麼給50元錢讓你買鞋嗎?”我說:“大約他看見我的鞋襪破了吧。管他呢,反正我們正缺錢。”父親說:“我們缺錢,但不缺可憐。你把表叔的可憐帶回家裏來了,這是最糟糕的。”父親的話使我想起表叔一家人看我的破襪子的情景,那確實讓人難受。於是我說:“明天我再拿錢去還給表叔。”

父親說:“不行,那樣顯得我們太小氣了。”

我問父親怎麼辦,父親說:“不忙,等到秋天收茶果後,我們送十來斤茶油去給你表叔。”

轉眼秋天到了,我們收了茶果,榨了茶油。我和父親裝了一大壺上好的茶油,專程送去給表叔。打開壺蓋,茶油就在表叔的家裏飄香了。表叔一家又聞又看,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茶油。

表叔是否知道,我們連同茶油一塊送來的,還有他半年前給我的可憐?

(摘自《希望月報》20xx年第9期)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這樣的促你成熟的事情呢?如果有,請講述你經歷過的

六、佈置作業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學生說說自己對作家作品的瞭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二、通讀全文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提請學生注意小說故事情節的五個構成部分),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瞭。

三、明確文章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四、研習課文

1、請學生找一找體現“孤獨”的句子,並用橫線標記出來。

2、議一議: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語句]

(l)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地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對未來的嚮往。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分析: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3)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4)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分析: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被沉重的孤獨的感覺所替代,害怕孤獨,害怕心裏的孤寂,可怎麼也不能逃避這樣的'一個現實。

(5)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分析:這時主人公杜小康和他的父親已能面對孤獨,面對現實。

(6)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想哭。

(7)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分析]經過這一夜的風雨的考驗,面對着眼前的一切,主人公已無法迴避,在困境中他磨鍊着自己的品行,敢於面對現實,並勇敢地戰勝自然界的風雨,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五、深入探究

1、說一說:“孤獨之旅”的含義。

[提示]有兩方面含義:(l)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並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後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2、你喜歡這個題目嗎?能否爲它換一個標題並簡單說一下理由?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孤獨之旅》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讀並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涌動着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鑑賞詩歌 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和思鄉愁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 感。

2.感受詩歌中涌動着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繫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 含熱淚對祖**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讚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起去感受詩人澎湃着的靈魂。

二、資料助讀 (投影)

艾青和《我愛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 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爲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着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後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爲—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並開始詩歌創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沉重憂鬱,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時期的詩作, 爲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讚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 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 詩。

三、感知、研習詩歌《我愛這土地》

l,教師深情地 範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 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着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 水?

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後明確: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着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5.精彩研讀。

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爲何不用“珠圓玉潤” 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麼?

(2)鳥兒 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徵,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徵意蘊 ?

(3)詩句“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有何深意?

(4)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着怎樣的聯繫?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1)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着

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鬱的負荷而生髮的焦灼與浩嘆,傳遞着與時代同步的憂患濤情,所以用“嘶

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涵:暴風雨打擊着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又,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徵,“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徵,“溫柔的黎明”預示着人民爲之奮鬥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3)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於犧牲自我之意。

(4)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 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 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6.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着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五、佈置作業 閱讀艾青的《太陽》一詩。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2、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速讀感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味領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重點:

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品味“孤獨”。

學習難點:品味“孤獨”與“成長”的內涵,感悟人生。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收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後》感受氣氛。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自主學習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請快速閱讀課文,並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人物性格特徵。

從 中我讀到了一個孤獨的杜小康。

從 中我還讀到了一個 的杜小康。

2、找出環境描寫,體會作用

請跳讀課文,找出文中環境描寫(鴨羣、蘆葦蕩、暴風雨)的語句,並思考這些描寫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

1、梳理心理成長過程,品味孤獨

2、理解“孤獨之旅”內涵,感悟人生

五、展示交流

六、歸納總結,教師寄語

不要把孤獨當成痛苦,孤獨也是一種享受,孤獨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獨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佈置作業:

1、請以“我的孤獨”爲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必做)

2、閱讀《草房子》(選做)

學後反思: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細讀賞析

1、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2、人物形象分析:

杜小康是一個______________人,根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體驗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孤獨之旅》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陽光總在風雨後》)

同學們,歌詞意蘊豐富。的確,人生旅途,並非時時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XX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XX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軒(xuan1)嬉鬧(xi1)凹地(ao1)雍(yong1)摻雜(chan1)

膽怯(qie4)撅(jue1)給予(jj3yu3)覓食(mi4)撩逗(1iao2)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

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開端:失學離家發展:孤獨行程高潮:風雨尋鴨結局:少年長大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3、默讀課文,按照杜小康與父親牧鴨的五個階段,劃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標誌性語句,體會杜小康心理變化的歷程。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1)心理活動的發展:

①想上學(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

②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

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④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⑤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⑥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⑦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⑧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⑨望着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⑩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鴨的生活中,經歷了出發時的茫然、恐懼,到達蘆蕩時的害怕、膽怯,安頓之後的感到孤獨,時間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的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走過了“孤獨之旅”。

4、文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明確:一指杜小康與父親一起遠離村莊,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二是杜小康心靈成長的過程。孤獨之旅實際是就是成長之旅,孤獨=磨難

5、主題小結:在這樣的環境中,連父親都幾乎無法承受,而杜小康成受了。可以說這是一種磨難。在經歷孤獨的洗禮後,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這浸透孤獨感的一切。既困擾他。又啓迪過他。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該把他當作生活的調味劑。作家曹文軒有一段對孤獨的評價,我覺得不錯,希望給學生以共勉。

“孤獨是一種正常並且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得當的話。它標誌着一種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它使人在嘈雜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靜。”

6、本課環境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集中於三個方面:鴨羣蘆葦蕩暴風雨

(1)。鴨羣是杜小康親密的夥伴。作者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這些鴨子,這與表現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聯繫?

明確:鴨羣的集體活動烘托出杜小康的幼弱,孤獨。

鴨子的叫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

鴨子的恐懼感烘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風雨前:無家的漂游者風雨後:長大了

這既是鴨子的成長寫照,又是杜小康的成長寫照。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借物。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羣,他經受住磨難,長大,堅強。鴨們也長大了,長成真正的鴨。

(2)有關蘆蕩的描寫。蘆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四、體驗拓寬

學生合作交流下列問題,聯繫生活實際,擴展語文學習。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2、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

補充資料:

1、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____巴爾扎克

2、霧氣瀰漫的清晨,並不意味着一個陰霾的白天。

惟其痛苦,纔有歡樂______貝多芬

3、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_______孟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話題,無論孤獨是一種苦難,還是一種美麗。我們都應該把他當作生活的調味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暴風雨,膽小,害怕的杜小康會找到散失的十幾只鴨嗎?沒有暴風雨,杜小康會看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羽毛嗎?沒有孤獨之旅,杜小康能變得成熟和堅強嗎?同學們,倘若你們遭遇孤獨和磨難,請你回想杜小康,學習杜小康,即便在孤獨中,也要風雨兼程,去收穫那溫熱的鴨蛋!

六、佈置作業: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爲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