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敬畏自然》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敬畏自然》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敬畏自然》教案 篇一

一、根據課文,在橫線上給拼音寫漢字,在括號內給漢字注拼音,並解釋底下加橫線的字詞:

蕭(sè)和(xù)幹(hé)吞(shì)張(qiān)

蕩(yàng)(luǒ)露無(yín)邊(yuán)崩(ta)

1(mián)延不絕(hǔn)然一體滄海桑田:

二、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一)本文是報告文學,詳細報道了羅布泊消失的過程、結果和原因。

1、看課文回答:羅布泊位於,它原本有的美譽。

2、填寫下表,瞭解羅布泊消失的過程和結果:

羅布泊的環境變遷情況和過程

變化項目從四世紀至上世紀80年代(敘說順序:順序)

原本後來

氣溫變化

河流長度流量變化

牲畜種類數量變化

禽鳥種類數量變化

植物種類數量變化

胡楊長勢的變化

人類居住狀況

勞作方式變化

水域面積變化

耕地面積的變化

沙漠化的進程

3、課文在描述和說明羅布泊的今昔變化時採用了各種修辭方法和說明方法:

(1)判斷下邊的語句採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並且說說它們分別起什麼作用?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着……”

修辭:作用: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裏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修辭:作用:

(2)請從文中分別找出一個採用了下列說明方法的語句:

摹狀貌

列數據

作比較

舉例子

4、課文分析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請作出歸納。

5、請簡單歸納塔里木河兩岸動物、植物減少、死亡的情況,並說說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6、作者在報道了羅布泊乾涸的過程和原因後爲什麼還專程去考察和報道當地防風林、胡楊林的退化死亡現象?

7、讀課文的最後三段,思考、回答問題:

(1)爲什麼在說完羅布泊的消逝之後,還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劇?

(2)這是什麼寫法?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

2、理解本文題材的特點,側重議論的表達方式以及擬人、反問等修辭方法在文中的運用,尤其是層層推進的說理方法和巧妙的對比手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層層推進論述觀點和語言理解。

2、難點:

本文語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類是怎樣演變的?人類之前的生物是如何發生發展的?地球上的另一個生物是什麼時候產生的?人類的飛船又如何能飛上藍天、登上月球?當你爲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會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嗎?

二、新課

1、初步感知課文,把握文章觀點: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麼意思?敬畏自然的實質是人與自然應該以什麼樣的關係相處?請仔細閱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⑴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它出現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標上段號,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關鍵性語句)。

⑶根據段意劃分出段落層次。

2、討論明確:

⑴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爲主要表達方式的議論性散文,文中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觀點。

⑵全文共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觀點。

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講人類的智慧。5段講大自然的智慧(比較),第6段講人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的關係。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與其它事物是兄弟關係。

第四部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3、研讀課文:

本文是議論性散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特點。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論部分,引出觀點,並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論部分,第四部分則可以看作結論部分。全文通過層層推進,得出論點。

⑴人們常常認爲人與自然是什麼樣的關係?作者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否定?

明確:

普遍宣稱征服自然,從歷史長遠、人與自然的關係及智慧三個方面加以否定。

⑵細讀文章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①人類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驕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遠勝於人?爲什麼?

②明確: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並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業的發展,空間還很狹小;

第二、人類認識是一斷糾錯的歷史;

第三,礦坑可能是人類自掘墳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許有比人類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而人類也是大自然的傑作。

4、細讀第三部分,理解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

⑴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係是什麼?人類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麼樣的關係?

⑵明確:

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類和其它生物是兄弟關係,所以人類理應愛護自然。

5、小結:

文章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關,最後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人類與大自然的智慧比較,到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層層推進論述,最後引出結論: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6、理解難點句子:

句子由學生討論提出,並協同解決,老師給予點撥。

7、寫作特色,寫作技巧:

討論歸納:

⑴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

⑵對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對自然俯首稱臣呢?(讓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板書設計

引論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比喻擬人

本論比較人類智慧與自然的智慧反問

解釋宇宙是有生命的,善待每一樣生命對比

結論敬畏自然

《敬 畏 自 然》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un1)鵬 斥安鳥(yan4) 蓬蒿(hao1) 咫尺(zhi3)

狼藉(ji2) 相形見絀(chu4) 美味佳餚(yao2。)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餚:精美的菜餚。

二、導人

當你爲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爲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爲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二)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1.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2·學生髮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1)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2)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爲主動了嗎?…。(.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後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爲主動。) 。 一

(3)人類成爲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爲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麼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後不可笑。)

(5)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6)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爲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後,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i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②作者認爲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

③自然界有目的嗎?

④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作者郵箱:

《敬畏自然》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通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鯤(kūn)鵬 斥鷃(yàn) 蓬蒿(hāo) 咫尺(zhǐ) 狼藉(jí) 相形見絀(chù) 美味佳餚(yá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

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精細巧妙。

佳餚:精美的菜餚。

二、導入

當你爲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思考一下,作者爲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問互相補充。

四、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二段:

學生閱讀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說法錯誤,認爲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竊笑人。

理由:⑴ 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

⑵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

⑶ 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2、學習第三至第五段:

⑴ 學生閱讀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⑵ 學生髮表自己看法,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如:

① 說說人類變化的歷史。

(舊石器、新石器)

② 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爲主動了嗎?

(人類先是不能或難以生存,在其他動物的威脅下偷生。後來工具逐漸進步,能夠征服其他動物,是已經變爲主動。)

③ 人類成爲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人類不能完全使大自然聽命,所以尚未成爲大自然的主人。)

④ 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麼人類的作品有的一萬年後不可笑。)

⑤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對人類的理智有一點否定。)

⑥ 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

(要尊重人類的科學研究,人類的命運變好。例如人的壽命從二三十歲進爲七十幾,不管是一萬年後,人類壽命的延長,對人類來說不會是可笑的。)

五、小結

學習本文要認識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學理性精神比較人與自然,分析人與自然的關係,得出敬畏自然的結豁,莉人類長遠發展。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1、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2、作者認爲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

3、自然界有目的嗎?

4、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5、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六、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敬 畏 自 然》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 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重點、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設計說明:

本文是對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關係的重新認識與思考。作者對長期支配人們的一些觀念進行質疑,並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題,強調“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在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語言載體上作了論述,極富意韻和文學色彩。本設計旨在把抽象的理論具像化,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以此來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蒐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係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①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一、導入新課: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澤。高天流雲,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然而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麼關係?爲什麼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爲什麼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上完本課後,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二、欣賞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談談觀後對大自然的感受。

三、整體感知:反覆閱讀文章,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歸納:最後一段。

四、問題研究:

1、思考:作者爲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

歸納:這是針對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雖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學生提及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的話題時,可帶出:人類有哪些做法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大自然給人類帶來了哪些懲罰?請舉例說明。

2、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歸納:因爲人類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雖存在形式不同,卻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我們自己。

五、語言品讀: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類爲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含義:掉入陷阱,就有危機。人類開採礦物留下無數礦坑,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後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爲了進行自我認識,爲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含義:擬人,說宇宙創造了人類是有目的的創造,這等於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含義: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4、如何理解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它們怎麼能與人相提並論呢?

含義: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確實精巧絕倫,蒼蠅的複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實在奇妙;灰塵微小,內部結構卻異常精巧。它們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類是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蒼蠅、灰塵也是,爲什麼不能相提並論呢?

5、爲什麼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

含義:人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這就是說,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爲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包括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的大概念,一個是單指低級形態的小概念。“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6、爲什麼說“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這一句話能否理解爲“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這是否是一種天真、狂妄的心態,是極端的唯心主義?

含義:照作者的說法,人之於宇宙,有如頭腦之於全身,那麼“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於這一認識,那就意味着人與宇宙休慼與共,人與宇宙同呼吸、共命運、同歡笑、同痛苦。

六、拓展研究(讀着作者這精闢的論述,理性分析,你打算如何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具體行動?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句宣傳標語,向人們發出呼籲。)

參考:1、我們的地球不是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是從子孫那裏借來的。

2、地球是萬物之母,無論什麼降臨在地球身上,也將同樣降臨於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不屬於人類,而是人類屬於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不是競爭,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合作、節儉和藝術性,作爲人類,我們偉大之處與其說是我們能夠改變世界,還不如說我們能夠改變自我。

4、但願地球上最後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淚,不是我的眼淚,更希望不是——我們地球母親落下的最後一滴帶着絕望的淚!

5、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七、課堂小結

有句話說“人類一思想,上帝就發笑”,人類在自然面前該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力量?當我們想砍伐參天大樹時,果斷地放下了屠刀;當我們想品嚐珍禽野味時,毅然地收起了獵槍;面對一片靜謐的湖水,我們發出一聲由衷的讚歎;面對一座巍峨的高山,我們欣賞它的神祕和雄偉……這才叫人類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敬畏自然》賦予了我們思維的力量,讓我們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真正與自然和諧相處。

八、體驗反思(欣賞中進行)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哪些做法已可以讓大自然母親展開欣慰的笑顏?

作者簡介:

嚴春友(1957~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紹:

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認爲,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麼“征服自然”,應(本站☆)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文章結構:

全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爲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着重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進一部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係。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結論。

也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段):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應當敬畏自然。

寫作特色:

1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2對比手法的運用使立論充分

3很多的語句富含哲理

4多處運用擬人、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詞語積累:

深邃:深奧 殊不知:竟不知道 與衆不同:跟大家不一樣 映照:照射 誠然:實在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斷言:很肯定地說 可人:可人意,使人滿意

能力測試:

一、 根據意思,寫詞。

1不過這樣罷了。——————

2指無法想象,難於理解。——————

3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二、 爲什麼說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能力測試答案:

一、 1不過爾爾 2不可思議 3、狼藉斑斑

答: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蒼蠅有複眼,蚊子能夠吸血,灰塵也是物質,卻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學習目標:

1 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瞭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 瞭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 瞭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瞭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設想:

1 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蒐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 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3 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

1 字詞疏通情況。

示例: 咫尺 蓬蒿 鯤鵬 幼稚 相形見絀

★師生交流

★生生交流

2 劃出文中對你有啓發的語句。

★師生交流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你認爲文中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觀點。

★提示:

最後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他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他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他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認識人類:

1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討論:

(提示:四大發明 人類登月 計算機的普及等)

★課件展示:

★總結:

2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學生自由探討,交流。

★教師總結:

(二)認識自然:

聯繫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課件展示:

(三)人類和自然的關係:

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學生思考,交流。

★課件展示:

教師歸納:人類是大自然機體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六、作業:

1 積累重點詞語,理解、分析關鍵句子。

2 觀看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節目。

3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你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瞭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

2 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內容和步驟:(略)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人 : 四大發明,人類登月……

↘ 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 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爲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然後圍繞:問題(1)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2)爲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3)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恆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爲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後“研討與練習二”爲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着思維的火花,那麼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 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

的?

2、 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 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 作者認爲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麼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裏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附錄:閱讀 錢鋼 《唐山大地震》(節選)

沉痛的記憶——26年前唐山大地震(史海鉤沉)

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爲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慘痛的一頁———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向全世界公佈了唐山大地震中慘絕人寰的事實:死亡,24.2769萬人;重傷,16.485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一座重工業城市毀於一旦……

唐山大地震以一座城市和這座城市中的百萬生命爲代價提醒我們:在人類研製的各種行星探測器頻繁飛向宇宙太空,甚至放言要向太空移民的今天,我們對自己腳下的地球又瞭解多少呢?人類對大自然的“征服”,終究不在於力的征服,而在於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我們優秀的科學家們的首要任務也並不是在於研製出各種先進的武器,以“抵禦外敵”,相互搏殺,而是如何立足於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更加充分地認識它,馴服它,不再在它囂張暴戾地作惡時而毫無預見,束手無策。也許,這就是我們紀念發生在2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真正意義。

不可預知的災難

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3時42分53.8秒,河北唐山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24萬餘人在災難中喪生。

僅僅在一秒鐘以前,地球表面似乎還是平靜的。在東經118.2度,北緯39.6度———中國河北唐山市,一切都和往昔一樣,夜闌人寂。誰也不曾想到,若干年來,地殼運動產生的巨大應變能正在唐山的腳下聚集着,直到岩石再也支撐不住的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終於在這一天的凌晨發生了,猶如400枚廣島原子彈在距離地面16公里處的地殼中爆炸!唐山上空電閃雷鳴,大地上狂風怒吼,在強烈的搖撼中,百萬人口的唐山瞬間被夷爲平地。

唐山震後慘狀

唐山第一次失去了它的黎明,天地間被一座城市毀滅時所產生的一切死亡物質籠罩着。

唐山礦冶學院圖書館的第一層樓面整個向西剪切滑動,原來三層的建築像被地殼吞沒了一層。唐山第十中學前的水泥馬路被攔腰震斷,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錯位達一米多。而這次大地震地裂縫穿過的地方:唐山地委黨校、東京街國小、地區農研所以及整個路南居民區,都像被一隻巨手從地面上抹去了似的,不見了。在陸軍二五五醫院,一個女兵被一根水泥樑柱橫穿了胸膛,胸口血肉模糊;一位孕婦已快臨產,人已斷氣,下身還在流血;一位年輕的母親從三層樓的窗口已逃出半個身子,沉重的樓板落下來將她壓死在窗臺上,她死在半空,懷裏抱着她的孩子,垂落的頭髮在餘震的搖顫中拂動。一個八九歲的男孩沖人喊着:“救救我哥哥吧,我的爸媽全沒了,救救我哥哥吧……”在他的旁邊,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正大口大口地吐血,胸前一片殷紅。

和歷史上許多大震之後的情景一樣,無休無止的暴雨開始了,唐山的廢墟中涌出了混着泥土和碎石的紅色水流。劇痛中的唐山城在悽苦地呻吟着。

生命大營救

7月28日凌晨4點10分左右,唐山大地震發生不到30分鐘,一輛紅色救護車開出了開灤礦。三個小時之後,這輛紅色救護車出現在北京中南海門前。歷史應當記住這四個人的名字:唐山礦幹部李玉林、曹國成,唐山礦司機崔志亮、袁慶武。他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最先報警者。當他們在那個大災難發生的凌晨走進中南海紫光閣時,四個人同時大哭起來:“首長啊!唐山100萬人啊……”中央的緊急會議隨後召開,決定軍隊、醫療隊、救災物資連夜向唐山開進。

7月28日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10萬救災部隊開赴唐山,搶救廢墟中存活者的重任落在了年輕士兵的肩上。最早進入唐山的北京軍區某團一營當時的教導員李福華後來回憶說:“戰士們都驚呆了,滿地的死屍、腦漿和血。我急了,喊‘快救人吶!’喊的時候聲音都在發抖。”整個唐山廢墟中,到處聽得見呻吟,但樓羣的殘骸像山一樣。當天下午,一營2/3的戰士的指甲全都剝落了,可他們仍像瘋了一樣地扒呀扒呀……在一座已經塌成陡坡狀的樓房前,人們看見一位戰士從廢墟里站起來,身上揹着一箇中年人,然後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外挪,他的腳後跟拖着一塊大木板,仔細看去,原來他踩中了木板上的釘子!年輕的士兵滿頭的汗,滿腳的血。

唐山大地震發生後,火車、飛機、汽車,全國向那座劇痛中的城市和百姓運送糧食7611萬斤,藥品293.7萬噸,葦蓆262萬片,鐵釘1030萬噸,蔬菜1406萬噸,衣服157.3萬件……28日夜,從北京開出的兩輛發電車開始給設在唐山機場的抗震救災指揮部供電;29日深夜,遼寧郵電系統維修隊修復了東北經唐山通往天津和北京的通訊線路;30日,北京重型電機廠第一個將30輛水車的清水送到了唐山……就在這場大災難發生後的第二天夜裏,唐山市一條佈滿瓦礫的小路上突然亮起了一盞路燈,如燭光一般明滅不定,它是九位工人從工廠的廢墟中扒出手搖發電機點亮的,這盞大地震後第一個亮起來的路燈猶如唐山這座城市不熄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