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北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北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多篇】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3、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設計〗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誰?(出示一個青蛙手偶)我們來聽聽青蛙說什麼?(讓青蛙做個自我介紹。)

師:小青蛙對人類是有益的,以後我們不但自己不要去傷害它們,而且還要阻止別人去傷害它們,做一個保護有益動物的好孩子,你們願意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青蛙吃害蟲。(揭題板書)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利用主題圖(課件)自編一個青蛙媽媽帶小青蛙捉害蟲的故事情境。

2、師:青蛙媽媽說:“我吃了56只害蟲。”小青蛙說:“我吃了30只害蟲。”聽了它們的話,誰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生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害蟲? 生2: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了幾隻害蟲?……

師: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害蟲?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56+30=?該怎樣計算呢?

(三)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計算方法 師:四人一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學具,來擺一擺、撥一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2、小組彙報交流

生1:擺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來是86根。 生2:從計數器上撥珠,56裏有5個十和6個一,再加3個十,合起來是8個十6個一,就是86。(師邊聽邊整理計算過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3、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師:你們明白了,老師也明白了,現在老師也來提個問題:爲什麼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2)彙報交流。 (3)師強調: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

4、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多少隻害蟲?怎樣列式?

師:56-30=?該怎樣計算?(教學過程與56+30相同。)

(四)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趣味遊戲,練一練第3題。

2、同學們,剛剛在做遊戲的時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是怎麼回事?大家瞧!(出示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適時告訴學生啄木鳥也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

3、練一練第2題。

師:同學們,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爲慰勞它們,特意爲它們舉行了一場跳水比賽。看,多熱鬧呀!(課件)

師:大家從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師:忙了一天,青蛙該回家了,看荷葉上最後還剩下幾隻青蛙?(5只)那麼誰知道跳下去幾隻青蛙?比比看誰最先算出來。(算式不要求統一。)

(五)總結評價,知識延伸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哪些數學知識呢?我們和青蛙一塊度過了愉快的40分,對它也有了一些瞭解,對它有興趣的,回家查一查:一隻青蛙一年大約可以吃掉多少隻害蟲呢?現在請聽一首關於青蛙的兒歌(在歡快的音樂中結束新課)。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通過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中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討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的能力是重點;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是難點。

教學方法:實物演示法。

課前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激情導入,初步掌握認識物體的方法.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小朋友,一隻小貓和一隻小狗,你們歡迎他們嗎?

1.出示圖片:小貓和小狗

2.小狗說:“謝謝大家.”小貓說:“在學習前我想提一個問題,你們能記住我們嗎?

請快想想,怎樣才能記住我們.”

(二)學生討論

1.如何記住一隻小貓?又如何記住一隻小狗?

2.學生反饋:小貓矮矮的、胖胖的、黃色的貓.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結:要記住它們的特點.

二、活動二:練習分類

小狗說: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想請你們幫個忙,給它們分類.

(一)出示圖片:物體分類

(二)分組討論

1.四人分小組討論,邊發表意見邊演示課桌上的物品.

2.學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出示圖片:分類方法一、分類方法二

三、活動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小狗說: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物品好嗎?

教師板書:認識物體

(一)認識長方體

1.出示圖片:長方體

2.小狗問:它是什麼樣子?

3.每一名同學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一件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一樣大嗎?每一個面是什麼形的?起個什麼名字?

4.學生反饋長方體的形狀特點

(1)有六個面;

(2)有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個面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四個面是一樣大的,還有兩個面一樣大.(教師板書: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出示圖片:正方體

2.小貓問:這個物體是長方體嗎?

有什麼特點?

與長方體有什麼不同.起個什麼名字?

3.學生分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正方體的特點

正方體六個面,六個面都是正方形.(教師板書:正方體)

5.你是怎麼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哪些東西是正方體的呢?

四、活動四:認識圓柱體和球

(一)認識圓柱體和球

1.出示圖片:圓柱體、球

2.小狗問:你的'桌面上還有什麼物體呀?它們有什麼特點?

3.學生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

圓柱體有兩個面是圓形的,球上沒有一個平面.

教師板書:圓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體的?那些物體是球體的?

(二)小結

今天我們和小貓和小狗一齊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我們一齊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教師指圖形,學生舉物體,說名字.)

(三)出示圖片:找朋友

五、活動五:做遊戲 “摸一摸、猜一猜”

遊戲介紹:將所有的物體全部放在課桌上,小組中的每個人輪流用圍巾矇住眼睛,用手摸物體並猜出是什麼物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六、活動六:小小建築師

1、用桌上的物體搭建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2、學生反饋.

七、總結

今天你們認識了哪些物體?怎麼記住它們?我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物體嗎?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學反思:

北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上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空間關係;

2、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況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係。

重點難點:

能確定物體的上、下位置關係,並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空間觀念的培養,傾聽與交流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學兩個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師:(出示一棵大樹圖)今天是樹爺爺的生日,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來給樹爺爺過生日,小鳥和小兔最先來,(出示小鳥貼在樹梢,小兔貼在樹下)

師:你能描述一下小鳥和小兔的`位置關係嗎?

(學生可能只說小鳥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師引導學生規範地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根據學生說的板書課題:上下 學生齊讀。再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充分的描述小鳥和小兔的上下位置關係。

2、教學三個物體間的上下位置關係

師:小松鼠也趕來了(把小松鼠貼在小鳥和小兔的中間)現在你能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三隻小動物的上下位置關係嗎?

(學生任意選一隻小動物來說,也要引導學生語言完整、規範)

3、教學一個物體位置的相對性

師:你能用完整的語言說說小松樹的位置嗎?

師:小松樹的位置還可以怎麼說?

二、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1、擺一擺,說一說:在文具盒上放數學書,說說文具盒和數學書的上下位置關係;在數學書上放一個橡皮,說說數學書和橡皮的上下位置關係。

2、看圖說一說

教師出示擺放的三個物體,讓學生說說三個物體間上下相對位置關係。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練一練1--2題

四、動手實踐、深化新知

1、引導學生看書,動物園裏建了一座新樓房,你認爲這些小動物應該住那一層,請給它們分房子。

(學生動手貼動物頭像)

說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係及順序。

2、找寶物

引導學生推理,根據第一句話推出寶物可能在號、號哪個盒內

根據第二句話,確定寶物在第號盒內。

3、教師把小朋友的頭像做成小卡片,讓學生操作,貼出它們在樓房的位置,再說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係。

五、總結收穫

北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體的形狀;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及加減法;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進一步鞏固掌握鐘面的時刻。

2、培養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靈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學具,鐘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

1、舉例說明物體的形狀。

說一說我們認識了物體的哪些形狀,每一種形狀分別舉出3個例子。

2、學生動手操作。

師:把鉛筆盒放課桌的左上角,把練習本放在課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課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課桌的右下角。然後打亂順序,同桌兩個人,一個說一個擺。

3、總複習第1題。

左上圖長方體有幾個?圓柱呢?球有幾個?正方體有幾個?

二、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1、數一數。

從0數到20,再從20數到0,(一齊數。)完成總複習的第2題的第1個表格。

2、分別觀察第2、3個表格。

你發現有什麼規律?(可以說都是雙數,也可以說每次都加2,還可以說隔一個數寫一個數等。)

3、補充練習:按規律填數。

19、17、()、()、()。

10、()、14、()、18。

三、數位的。意義。

1、畫一畫。

在計數器上最右邊的一位是什麼位?

15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15的個位上是幾?十位上是幾?

15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16、17、18、19、20,誰能在計數器上表示?

它們的十位和個位上各是幾?

2、完成總複習的第3題。

四、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1、搶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總複習的第4題。

五、認識鐘錶。

誰能說一說我們認識了鐘面上的幾種時間?

在學具鐘錶上分別撥出這幾種時間: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幾時剛過,然後認一認總複習的第5題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後記:

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體的形狀;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及加減法;進一步理解數位的意義;進一步鞏固掌握鐘面的時刻;同時培養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最新5 篇五

教學目標: 1.對整理生活、學習用品產生一定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認識。

2、初步感知分類方法的`多樣性。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培養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點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演示法實踐活動法合作教學法

教學用具: 一些學習用品、掃帚、臉盆、抹布;體育用品、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把學生分成5-6個小組圍坐在一起,並在教室裏亂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種物品,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裏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單元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悅。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寫0-10各數。

4、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教學重點:

1、正確數出數量在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理解10以內數的意義和順序。

2、能初步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

3、能認識和理解0的產生和意義。

4、理解基數、序數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難點:

1、數數中手口一致,滲透綜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傾聽、提問、操作等良好學習品質。

5、教會學生美觀、漂亮地書寫數字。

課時安排:9課時

一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觀察教室裏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地表達。

2、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3、進一步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是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是難點。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室掛圖。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組織學生觀察“教室”掛圖。

1、小明和我們一樣大,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他在另一個學校上學,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麼樣子?(出示“教室”掛圖)

2、你認爲他的教室怎麼樣?

(乾淨、整齊、有電視……)

3、和我們的教室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

4、想像自己站在圖中,面向黑板,請你說出物體的位置。

(教室的前面是塊黑板,黑板上面有紅旗,紅旗的兩邊有字,在我的左邊有窗戶,右邊有門,我的後面……)

二、活動二:說說自己的`教室

1、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前面有黑板、紅旗、講桌、老師……)

2、再看看教室的左邊、右邊分別有什麼?(左邊有窗戶、暖氣……右邊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麼?(上面有天花板、吊燈……下面有地板……)

三、活動三:說說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順序說說你的家裏的物品是怎樣擺的?(同桌互相說,指定幾名學生給大家說)

四、活動四:說說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

五、活動五:

指定一個座位,請同學們說說從講臺到指定座位的路線,怎麼走?有幾條?

六、活動六:畫一畫

教材69頁 練一練第2題

板書設計:

教室

教學反思:

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篇八

(一)2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的數的認識分三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第二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的大小。這兩個單元對後繼的數的認識有遷移作用;這部分教材編寫的突出特點是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教學活動,來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體驗數的意義,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對數的理解力。

(二)加減法的處理

1、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爲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學習加減計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抽象出加減算式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

2、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雖然不再被作爲10以內的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它仍是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有效手段。事實上,10以內數的合成分解與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只存在描述數量關係的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區別。因此,教材不但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而且還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或遊戲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

3、加減法學習內容的編排有分有合,加減法的提前混編。加減法提前混編的優點有:一是從一個問題情境即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有助於學生體會加法與減法存在某種關係,從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數量關係。三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加減編後學習內容更富有變化和挑戰,不至於因爲內容單一而枯燥乏味。

4、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和空間。

(三)空間與圖形的安排

1、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是建立空間觀

唸的一項基本內容,確定位置與順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會用前、後、上、下、左、右等詞語進行描述。

2、認識物體的形狀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間觀念的基本內容。第六單元所認識的是四種最常見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和球。

(五)分類與統計的編排

分類的經驗不僅是進行統計活動的必要基礎,教學概念的學習本質上也是一種分類的行爲,所以認識物體始於對物體分類。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最新5 篇九

教案示例

摘果子

教學目的

1、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體會減法的含義並且能夠應用。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是本小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出示圖片:金魚圖和綿羊圖

1、請你根據圖意列式

2、教師總結

(1)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

(2)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

(3)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

(二)教師設疑

我們知道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我們用加法計算;如果我想: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二、學習減法

(一)看圖自主理解減法含義

1、出示圖片:主題圖

(1)請你自己想一想,這幅圖什麼意思?

(2)小組內說一說

(3)你知道怎樣解答嗎?

2、全班討論

3、教師小結

當我們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記做減號。

從5個裏面減去2個,還剩3個,寫作:5-2 =3

(二)反饋

1、出示圖片:做一做1

2、出示圖片:做一做2

3、出示圖片:小刺蝟拿蘋果

(三)小結

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當我們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

三、練習

(一)出示圖片:手指圖

(二)出示圖片:小鳥摘果子

(三)出示圖片:老鼠做數學

四、小結

今天我們接觸了減法,你知道什麼時候運用減法進行計算嗎?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嗎?

探究活動

成雙配對

遊戲目的

1、鞏固5以內加減法的含義。

2、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遊戲準備

將所有5以內的加減法算式製作成口算卡片。

遊戲過程

1、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活動。

2、組長任意說一個5以內的數字,其他學生就從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數等於組長所報數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複使用。如組長說“4”,第一次可以拿出“3+1”這個卡片;第二次組長再說“4”的時候,可以拿“2+2”“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3+1”這個卡片

3、每次第一個拿出卡片的學生獲得獎勵(小紅花,小星星等等),最後獲得獎勵最多的學生就是優勝者。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備課教案模板5 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爲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爲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爲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着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着老師呢。

1、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爲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裏,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爲,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