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印度教案【精品多篇】

印度教案【精品多篇】

《金色花》教案 篇一

學目標知識目標:

1、積累字詞。

2、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3、熟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續提高朗讀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歌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德育目標詩歌展示、歌頌母愛。學習它,激發我們關愛母親、回報母親的熾熱情懷,把獨特的歌喉獻給我們至愛的母親。

教學重點

1、準確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感情,把握機詩歌託物言情的寫法。

2、熟讀背誦詩歌。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詩,篇幅短小,語言凝練含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體會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用多媒體作爲直觀教具。

3、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注重學生情感的薰陶、能力的培養。

4、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聲音;世界上只有一個最美麗的身影,那就是母親的身影。 母愛是一個人類吟詠不絕的主題。同學們,你們和母親朝夕相處,是否感受到母親那細微的點點滴滴的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詠母子之情的散文詩

二、作者簡介

印度近代偉大作家、詩人、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國後》等。一九○三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著名散文詩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帶有神祕色彩和感傷情調。一九一三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對中國詩特別是散文詩影響也是廣泛的。他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爲印度國歌。

三、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匿笑( ) 沐浴( )( ) 禱告( )嗅 ( ) 衍 ( ) 摩 ( )

2、解釋下列詞語:匿笑:禱告: 沐浴:

四、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給予指導

1、自由朗讀

2、聽課文示範朗讀磁帶,注意對朗讀技巧的把握

3、個別學生讀

4、學生評價

5、朗讀指導朗讀詩歌,須注意以下幾點:

⑴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應讀得輕鬆活潑,讀出兒童特有的調皮。

⑵根據情感的需要,確立語速。如果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敘,速度採取中等爲宜。

⑶ 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⑷根據語境的關係,確定詩句的停頓。總之,現代詩歌的誦讀,不同於一般的課文朗讀,它具有很濃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將情感投入其中,反覆吟詠,方能漸入佳境,最終達到“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學習,質疑探究

1、請談談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⑴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事?

⑵三次嬉戲具體是什麼?

⑶詩歌表現了什麼?

2、爲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爲了好玩嗎?爲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爲了實現自己的小小心願,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3、媽媽爲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 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爲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詩人爲什麼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結合註釋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1、⑴寫了孩子的三次嬉戲。

⑵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我”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我”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我”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⑶表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愛。

2、是爲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爲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

3、因爲媽媽找到孩子,非常着急。當媽媽一整天都找不到兒子,那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呈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是責怪的口吻,但責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愛;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的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國人喜歡把兒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樣。金色花是印度最美麗的聖樹上開的一種金黃色碎花,詩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讚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

板書設計:

三 母親 孩子 (金色花——聖樹) 次 禱告 散發香氣 嬉 讀書 投影書頁 戲 拿燈(去牛棚) 恢復原形

六、遷移拓展

1、欣賞歌曲《燭光裏的媽媽》,注意體會其內在思想感情

2、閱讀泰戈爾的另外一首散文詩《審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內容。審判官你想說他什麼儘管說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我愛他並不因爲他好,只是因爲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處與壞處兩兩相權一下,恐怕你就會知道他是如何的可愛罷。 當我必須責罰他的時候,他更成爲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當我使他眼淚流出時,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纔有權去罵他,去責罰他,因爲只有熱愛人的纔可以懲戒人。

3、學生談感受

4、以孟郊詩《遊子吟》作結。

印度商務禮儀 篇二

印度商務禮儀

禮節禮儀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着時,口唸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唸“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裏還要叨唸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羣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鐘,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唸“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菸,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髮。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蔘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裏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爲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飲食習慣

印度人素食者多,且等級越高葷食者越少,等級低者才樂於吃肉食。由於印度南部氣候炎熱,當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對就輕多了。印度是個香料之國。印度菜的烹調也極重視對香料的運用,主要調料就有十幾種,幾乎做每種菜餚都離不開。印度北部人烹製羊肉和家禽最爲拿手,一般的炮製方法是將雞肉、羊肉或其它肉類切成小塊,醃好後用鐵扦串起來掛在天多爐內,用火烘烤制熟。印度人喝菜的方法別具一格,一般都是把茶斟入盤中,用舌頭舔飲。他們一般都不愛喝湯,認爲任何一種湯都無法與無色無味、冰涼爽口的白開水相比。他們喜歡吃中餐,喜歡分餐制,不習慣用刀叉和筷子,一般 用手抓食。

印度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喜歡分餐進食,注重菜品酥爛。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鹹,偏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爲主,對面食中的餅類也頗感興趣。

④副食 愛吃雞、鴨、魚、蝦和羊肉;蔬菜喜歡西紅柿、洋蔥、菜花、雞蛋、鮮辣椒、豌豆、土豆、元白菜、菠菜、茄子、洋山芋等;調料喜用黑茴香、黑芥末子、黑胡椒、小豆蔻、丁香、咖喱汁、玉桂枝、芫荽、辣椒粉、茴香、豆蔻皮、姜、玫瑰香精、黃豆粉等。

⑤製法 對炸、烤、燴、燒、煮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粵菜、蘇菜。

⑦菜譜 很欣賞咖喱雞、糖醋鱖魚、烤填鴨、幹炸明蝦、燴雞絲、紅燒茄子、糖醋里脊、青椒雞絲、炒辣椒、黃油炒豌豆、雞火煮乾絲、番茄魚片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伊斯蘭教徒均戒酒,喜愛咖啡、酸奶、涼開水等。印度人最愛飲奶茶。有的則習慣加姜或小豆蔻的“馬薩拉茶”。

⑨果品 愛吃香蕉、桔子、楷杷、西瓜、甜橙、番木瓜、椰子、荔枝、芒果等水果;乾果喜歡杏仁、花生米等。

印度信仰忌諱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他們忌諱白色,認爲白色表示內心的悲哀,習慣用百合花當作悼念品。他們忌諱彎月的圖案。他們把1、3、7視爲不吉利的數字,所以總要設法避免這些數字的出現。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也不願見到有人使用雙手與他們打交道。印度教徒最忌諱衆人在同一盤中取食,也不吃別人接觸過的食物,甚至別人清洗過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滌一遍後才使用。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也忌諱使用豬製品。由於印度人敬牛如神,所以他們也禁食牛肉。

印度耆那教徒有忌殺生,忌食肉類,忌穿皮革和絲綢的民間習俗。他們甚至把飛蟲等都列入不能誤傷的忌項,就連地裏種的蘿蔔,胡蘿蔔等蔬菜也都忌吃。印度阿薩姆邦的居民,對來訪客人不接受、品嚐他們敬讓的檳榔果是極爲不滿的,認爲這樣是對主人的不友好和不信任。印度的錫克教人禁止吸菸。印度人不愛吃蘑菇、筍、木耳、麪筋、烤夫等,也不喜歡旺火爆炒而成的菜餚。

《印度》教案 篇三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研究方式不斷涌現,“說課”成爲近年來地理教育研究中探討教材、研究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一種好方式。說課成功與否,重在說清教材,說好教法,說明學法,並注意教學程序設計,本文就《印度》第一課時談談說課這種教研方式的應用。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印度》是國中地理第二冊第十章南亞的第二節課文。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從古至今南亞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以及對外交往的中心。因此,印度是南亞8個國家中,要求學生掌握突出地理特徵的唯一國家,也是國中階段要求掌握的8個國家之一。本節課是在學習了世界地理總論之後,繼第一冊日本之後,又一個在世界上佔重要地位的國家。而且本節課文爲了避免與前一節南亞概述內容重複,着重從人文地理特徵和人地關係方面來闡述印度的地理特徵,從而爲後面學習國家地理提供了模式。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爲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知道印度是當今世界人口位居第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b.理解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與不利條件,並知道印度主要的農作物種類及其分佈。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印度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的分析以及印度農作物與自然條件關係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認識和評價地理事物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通過對印度歷史發展的簡介,使學生樹立反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觀念。

b.通過講述印度的人口和農業發展情況,使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農業物種類豐富,糧食在正常年份基本自給,但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顯著,人口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壓力很大,因此把農業發展和人口壓力作爲本節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存在於教學重點之中的自然條件對農作物分佈的影響,只有通過講解不同農作物的習性和分佈與氣候、地形的關係,步步啓發,層層突破,從而達到解除難點,突出重點之目的。

4.教材處理:

本節教材的內容有:(1)世界文明古國:(2)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除文字外,還安排了四幅人文景觀圖和印度年降水量分佈圖,以及兩處“讀一讀”和一處讀圖練習。

教材的第一部分內容略講,主要通過看人文景觀圖和有關錄相以及自讀課文,瞭解印度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

教材的第二部分內容是本節重點及難點所在,所以要詳講,主要通過讀圖析圖,歸納總結從而達到解除難點,突出重點之目的,當然在講述“人口壓力”這部分內容時,由於課文較簡單,還須補充材料,列舉事實,說明人口增長過快不僅給農業造成很大壓力而且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說教法

由於第一:中學地理是一門包括自然地理知識和人文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由於地理對象的廣闊性,地理空間的遙遠性與學生視野、見聞的侷限性之矛盾,所以要求學習地理必須經常藉助地圖,以小見大。

第二:中學生國中階段心理特點是直接經驗少,理解能力差,習慣機械記憶,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所以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對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往往用死記硬背的辦法業進行機械記憶。

因此: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國中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讀圖分析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2.“引導--探索”啓發式教學法:由教師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到知識,變學會爲會學,從而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

在採用以上兩種主要教法的同時,針對本節課有較多的提問而採取小級競賽的方法來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競爭意識之目的,也使得課堂活動形成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教具:南亞地形掛圖,有關印度年降水量分佈圖及印度農作物分佈圖的電腦課件,印度舞蹈錄相片(約2分鐘),若干景觀圖。

三、說學法

1.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技能

地圖和地理學的關係十分密切,這是地理學科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地圖和地理是“骨”和“肉”的關係,地圖猶如“骨架”,只有讓學生把地理知識附在這副“骨架”上,才能容易記住,並引起一系列聯想,從而獲得豐富的地理知識。因此,地理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基本技能,而且閱讀地圖不能只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

本節課通過教師設問,啓發學生運用相地理知識、地理圖表來分析問題、判斷問題、經過推理解答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大家先盾一段錄相,看完後請回答,說出這是哪個國家的舞蹈?(板書課題:第二節印度)

這樣導入新課,比較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

1.世界文明古國(板書)

學生自學“世界文明古國”課文,並看“讀一讀”材料,“泰姬陵”彩圖等。

思考並討論:

(1)爲什麼說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

(2)簡述印度從文明古國→殖民地→獨立的歷史。

學生思考,討論問題,教師巡迴輔導,最後學生回答問題。

小結: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人口8億多,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公元前2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統一的國家,古代印度人發展了農業,建造了城市,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18世紀,印度爲英國的殖民地,長期遭受英國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1950年成立共和國。

2.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板書)

讓學生根據第一節南亞概述中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印度地形可分爲哪三個主要部分?

2.看地圖冊第一頁《南亞地形圖》對照高度表,讀出德干高原的海拔大約是多少米?

3.印度大部分地區屬什麼氣候?

4.讀課本P7印度降水量分佈圖,思考:(1)印度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約爲多少毫業?(2)從西南到東北降水有什麼變化規律?

5.從印度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來看,發展農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

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教師作出必要的糾正和補充,然後總結歸納如下:

有利條件 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

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降水豐沛

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

不利條件 經常發生水旱災害(板書)

(2)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板書)

讀印度農作物分佈圖,結合印度降水量分佈圖和南亞地形圖,討論:

1.印度有哪些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它們各分佈在哪裏?

2.這些農作物的分佈與氣候、地形有什麼關係?

學生思考,相互討論,教師巡迴輔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利用有關印度農作物分佈圖和印度降水量分佈圖的電腦課件來歸納總結,如下表:

小結:從上表可以看出地形、氣候對農作物分佈有着明顯的影響。發展農業生產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3)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板書)

由於課文內容比較簡單,不能很好地說明問題。因此,補充介紹印度從60年化開始爲發展農業和產而推行的三大戰略,即“綠色革命”、“白色革命”、“藍色革命”“具體內容略)。然後再介紹印度的人口增長狀況以及人口與土地、糧食形成的尖銳矛盾,來說明人口增長一定要經濟增長的相適應的道理。

過去印度與中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經過近50年的發展,印度與中國又存在着哪些差異?(看下錶)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印度雖然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也比中國好,而且人口也比中國少,但是印度的糧食總產量比中國少得多,人均佔有糧食的數量也比中國少許多。我們中國能夠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這充分說明了解放後,特別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部分內容課本是沒有的,但可以利用這個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總結新課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衆多、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富饒,地形、氣候對農作物分佈有明顯的影響,60年代以後,印度農業發展較快,但人口急劇增長,給農業造成很大壓力。

(四)鞏固練習

1.下面四幅景觀圖中,哪幅是印度的泰姬陵(圖略)

2.下面四幅景文化景觀圖中,哪幅是印度的”紗麗"服裝?(圖略)

3.把印度的主要農作物與分佈地區及地形、氣候條件用線連接起來。

德干高原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水稻 地面起伏平緩,降水較少,日照充足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平原,降水充足

恆河三角洲 棉花 雨水充足,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東北部 茶 地勢低平,氣候溼熱

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

(五)佈置作業

1.課文P9複習題第一題

2.練習冊P21-3題

公佈小組競賽成績,表揚優勝小組,鼓勵成績差的小組。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印度

一、世界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有利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廣,地壤肥沃氣候溫暖,降水豐沛

1.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

不利經常發生水旱災害

2.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

教案 印度 篇四

教案 印度

關於“印度”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 】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印度景觀圖片;印度地形與降水圖;印度農作物分佈圖;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引入)展示印度景觀圖片(也可爲相應的投影片),這是哪個國家的?   (板書)第二節 印度   (提問)談談你對印度的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板書)   一、世界文明古國   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民族與宗教   (引申提問)世界上的文明古國除了印度外,還有哪幾個?大家知道這四個國家位置上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嗎?(課外知識―緊鄰大河)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注意總結)農業―生活―交通   (承轉)印度爲世界人口第二大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爲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光熱(位於熱帶,光熱充足)、水(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土(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提問,出示印度農業分佈圖)   印度主要農作物有什麼?   根據地圖及所學內容分析農作物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等因素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着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板書)二、農業生產與人口壓力   1、農業發展的條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農作物  分 布  與地形、氣候關係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水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小麥棉抗旱能力強,棉花後期生長需更多光照,這些地區光照足,降水較少,地勢和緩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東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較好的低山   黃麻  恆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溼熱   (提問)印度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糧食出口較少,請分析原因?   (出示印度人口增長曲線圖)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人口增長太快,數量巨大,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對農業生產構成很大的壓力。   (引導討論)如何解決人口與糧食的矛盾?(開放性問題)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修水庫等等   (板書)3、人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歸納板書)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印度   一、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農業發展的條件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人口對農業(自本網,請保留此標記。)生產的影響   關於“印度”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2   【教學重點】印度的主要工業區及其中心城市   【教學難點 】印度的主要工業區發展的自然條件   【教學用具】印度農作物分佈圖;礦產資源的分佈與主要工業區,印度城市的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   (引入)印度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加之它的礦產資源豐富,印度具有發展經濟的有力條件,但由於長期遭受英國殖民統治,資源被大量掠奪,經濟落後。只有在印度獨立後,不僅農業得到了發展,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現在印度已成爲發展中國家中工業化較發達的國家之一。   (板書)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提問)一個國家的工業建設對哪種自然條件要求較高?(礦產資源)   (展示印度礦產資源和工業的分佈圖)   (提問)印度有哪些礦產?   這些礦產主要分佈在哪裏?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業部門?   (學生回答)教師注意總結: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經濟發展畸形,只有採礦業、紡織業比較發達。獨立後,印度重視培養科技人員,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了民族工業。其中電力、鋼鐵、機械工業發展迅速,核能、電子、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印度正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向工業―農業國轉變。   (提問)印度鋼鐵工業主要分佈在什麼地區,爲什麼?   (展示印度農作物的分佈圖)   (引導學生思考)印度的棉紡織工業和麻紡織工業主要分佈在什麼地區,爲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進行歸納(農礦產品與工業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用表格表示,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到孟買、加爾各答、新德里三個城市,確認這三個城市在圖中的準確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觀圖片,簡要介紹這三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教師歸納板書)   (複習反饋)   【板書設計 】   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工業發展條件   主要工業部門   主要城市   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   關於“印度”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3   【教學重點】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 】印度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相關的印度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引入)在人類漫漫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外,另外三個是:埃及、古巴比倫、印度(也可提問學生)。這四大古國創造的絢麗多彩的文明是人類不可多得的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   (提問)印度從位置看,位於南亞次大陸上,與我們相鄰,那麼大家對這個有着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國家瞭解多少呢?   (學生聯繫實際回答)   (教師總結)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但是在18世紀,印度淪爲英國的殖民地,從此遭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直到1947年宣佈獨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國。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傳統,比如它的飲食和服飾有着鮮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課件)世界文明古國   (承轉)在印度有一種動物受到特別優厚的待遇,大家知道是哪種動物嗎?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經,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簡要介紹印度是一個宗教複雜、民族衆多的國家)   (課件展示)印度地形圖、印度氣候類型圖   (承轉)一個國家要想社會安定及不斷髮展,必須要有穩定的農業生產作爲保障,而農業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爲從地形及氣候兩方面看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進行總結   (課件展示)(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於熱帶,光熱充足)   (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  (課件展示印度農業分佈圖及降水量分佈圖)   印度主要農作物有什麼?它們的分佈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着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承轉)印度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糧食出口較少,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原因?   (展示課件)印度糧食人口對比表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人口增長太快,數量巨大,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對農業生產構成很大的壓力。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解決人口與糧食的矛盾?   (教師總結)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   (新課結束,複習反饋)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印度   一、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農業發展的條件   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         探究活動   利用課下時間收集資料,在課上任選一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1、收集印度有關的資料,介紹印度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等內容,辦一個知識競賽或表演。   2、討論:人口對印度經濟發展的有利與不利是什麼?   3、上網收集印度與巴基斯坦有關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的原因,關注二者之間關係的發展對世界和中國影響。   目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印度》說課稿 篇五

《印度》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的第七章第三節。本節教材屬於世界地理分區部分。“印度”一節是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中特別選擇的一個與我國有着許多共同點的國家,本課內容是根據九年義務教育中學地理教學計劃和新大綱編寫的,以環境―資源―人類活動爲線索,正確闡明人地關係。全節內容擬安排2課時,本節爲第1課時。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地圖說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徵。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數量及人口問題及水旱災害和季風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的學習,能初步學會對一個國家的地理條件進行綜合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印度人口問題的嚴重性,進一步懂得人類必須自覺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印度的人口壓力

難點:西南季風與水旱災害的關係及災害頻繁的原因。

(四)教材處理

爲使學生的學習思路更有條理,在處理第一個框題“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時,將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識點,先突出進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講解印度人口衆多的基本國情(與我國進行比較),順理成章地進入氣候特徵―水旱災害頻繁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相關教學,併爲第二課時中“糧食生產”的學習做鋪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之前已學過東南亞、日本等國家的知識,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具備基本的讀圖能力及從地圖和各種統計圖表提取、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於知識面不夠寬,信息來源有限,看問題的層次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學法、教法分析

1、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教法:參與式開放型教學――設置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學習。多媒體教學能具體、深入地展現相關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加大課堂教學力度,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以“跟着唐僧去西遊”爲線索,不遠萬里前往西天取回真經, “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國,就是現在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

課件展示:印度的舞蹈、踱步的牛、恆河中沐浴的教徒、泰姬陵、新德里城市風光等圖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地圖識印度

課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圖中閃爍北迴歸線。

(1)地理位置: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部分講解。(讓學生找出印度的鄰國,加深地理位置的印象)

(2)通過“唐玄奘西天取經路線圖”進一步引出印度地形,讓學生探究分三大地形區:即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部的恆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3.用提問、討論及談話式的學習方式,學習“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提出問題:(1)印度水資源總量排在世界第七位,爲什麼還會缺水?

(2)2007年7月7日,成爲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且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的泰姬陵,這座昔日潔白通透的建築近年來爲何已開始發黃?

(3)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且是世界上第二軟件大國,但是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中國和印度的腳步都比較遲緩,阻礙因素是什麼?(人口衆多、水旱災害頻繁)

A.讓學生對柱狀圖和表格資料的分析歸納。

B. 爲後面印度的糧食生產的學習埋下伏筆。

通過人口對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影響這一內容的原因進行分析。

4.用讀圖分析法展開“水旱災害頻繁”內容的學習。

展示印度季風課件,教師相繼提出三個問題:

①熱帶季風氣候有什麼特點?(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②印度的降水變化受什麼影響?(主要受季風的影響)

③印度的水旱災害與什麼風有關?(與西南風的強弱)

教師通過三個問題的漸進式提出,讓學生讀圖,思考、分析、討論,讓學生自由發言,最終共同歸納得出原因:

① 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盛―水災

② 西南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不足―旱災

讓學生完成教材上印度的水旱災害與西南季風變化的關係表格。

印度教學教案 篇六

第三節 印 度

○教學目標:

利用地圖說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讀圖分析印度氣候特點,及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瞭解“綠色革命”給印度的糧食生產帶的新契機

看圖說出印度的主要工業部門及分佈的地區

○重點和難點:

印度的人口情況和工農業發展的最新特點

印度多水、旱災害的原因

○時安排:2時

○知識點一:世界明古國

學生自學本P34頁,並看閱讀、“印度舞蹈”圖、“泰姬陵”彩圖、本P36頁活動3、4題。

○知識點二: 自然條:(位置、地形、氣候)

1、閱讀本P35頁圖7.34印度地形圖回答:

2、播放: 印度的洪災 印度的旱災

[學生活動]本P37頁活動,學生觀察印度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和南亞季風圖,注意觀察出雨季和盛行季風,再觀察旱季和盛行的季風。回答:

讀南亞季風圖回答:

3、閱讀本P38頁圖7.41 印度水稻和小麥的分佈圖

4、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學生結合人口、地形、氣候、農業問題綜合討論題:①印度發展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條?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它們各分佈在哪裏?這些農作物的`分佈與地形、氣候有什麼關係?③爲什麼人口給印度農業造成很大壓力?

要求:①分析印度發展農業的自然條;②分析印度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的關係;③瞭解印度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的情況。

歸納出以下幾點:

(1)發展農業的自然條

有利條:耕地面積廣,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降水豐沛。

不利條:經常發生水旱災害。

(2)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的關係

(3)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開始推廣先進的耕作方法和良種,農業發展快,農產品產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長過快,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果,給農業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長數量。

○知識點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學生閱讀本P40頁圖7.43印度礦產資、棉花、黃麻和工業的分佈

○本節小結:

本節知識要點:

(一)世界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1.發展農業的自然條

2.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的關係

3.農業發展快,人口壓力大

(三)發展中的民族工業

1.礦產資:煤、鐵、錳

2.工業部門:採礦、紡織、電力、鋼鐵、機械

3.工業分佈與原料產地的關係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國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紡織工業中心

孟買——一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

本節學法指導:

印度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是南亞面積最大國、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及世界農業大國,人口、民族、種族複雜;

2、根據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分佈圖,初步學會分析南亞地區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及其影響;

3、通過分析地形、氣候圖及農作物種類分佈圖,分析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4、通過講述獨立前後的經濟概況,使學生認識到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瞭解工業的發展狀況及主要的工業區。記住的主要城市。

5、瞭解的人口壓力,使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

教學建議

關於的教材分析

是南亞面積和人口第一位的國家,所以其自然條件與南亞的差不多,爲了避免重複,本節重點突出了的人文地理特徵。

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古代的疆域與現在的疆域不同。爲避免將地理課上成歷史課,重點從古代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築、物產、宗教與語言等方面闡述。

在“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部分,主要側重農產品的分佈自然條件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分析經濟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人口過度增長對農業生產的壓力,辯證的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對於“發展中的民族工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同時明確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也是密不可分的。進而瞭解主要的城市。

農業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有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但是隻有在獨立後經濟纔有較快發展,成爲發展中國家中經濟較爲發達的國家。

關於的教法建議

是世界地理中接觸到的第一個世界文明古國,首先應使同學瞭解文明古國的含義,瞭解燦爛的文化與悠久的歷史,可佈置學生提前查找資料進行演講,或通過媒體資料介紹的文化、藝術、建築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的近代歷史狀況,爲後面經濟發展打基礎。

對於的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部分,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1、分析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2、讀圖分析農業生{}產的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3、歸納表格

4、世界第二大人口國,閱讀人口增長曲線圖,得出人口增長過快對農業生產壓力大

對於工業生產與主要的城市,可以採用談話討論法,重點培養觀察、分析“礦產資源和工業分佈圖”的能力:

1、有哪些工業部門?

2、工業區主要分佈何處?爲什麼?

3、主要的工業城市有哪些?

4、歸納表格

關於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1

【教學重點】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教學難點 】的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用具】景觀圖片;地形與降水圖;農作物分佈圖;人口增長曲線圖

【教學過程 】

(引入)展示景觀圖片(也可爲相應的投影片),這是哪個國家的?

(板書)第二節

(提問)談談你對的瞭解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板書)

一、世界文明古國

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民族與宗教

(引申提問)世界上的文明古國除了外,還有哪幾個?大家知道這四個國家位置上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嗎?(課外知識—緊鄰大河)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引導學生討論)

(教師注意總結)農業—生活—交通

(承轉)爲世界人口第二大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對環境的依賴主要表現在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爲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及不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補充):光熱(位於熱帶,光熱充足)、水(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土(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提問,出示農業分佈圖)

主要農作物有什麼?

根據地圖及所學內容分析農作物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等因素有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對農作物的分佈有着重要的影響,發展農業必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種植與之相適應的農作物,才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板書)二、農業生產與人口壓力

1、農業發展的條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農作物

分   布

與地形、氣候關係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水稻需水較多,平原降水充足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恆河上游地區

小麥棉抗旱能力強,棉花後期生長需更多光照,這些地區光照足,降水較少,地勢和緩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東北部

雨水充足,有排水較好的低山

黃麻

恆河三角洲

地勢低平,氣候溼熱

(提問)是個農業大國,但是糧食出口較少,請分析原因?

(出示人口增長曲線圖)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人口增長太快,數量巨大,急劇增長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對農業生產構成很大的壓力。

(引導討論)如何解決人口與糧食的矛盾?(開放性問題)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科技種田;提高單產;培育良種;修水庫等等

(板書)3、人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師歸納板書)

【板書設計 】

第二節

一、文明古國

二、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

農業發展的條件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

人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第 1 2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