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多篇

數學四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藉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2、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初步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願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培養對1億大小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工具

教學準備:課件、一包打印紙、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填一填: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 )

10個10是( );10個100是( );10個1000是( )。

1億是10個( ),100個( )1000個( ),10000個( )。

2、網絡數據:

2001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超過1億部。

2005年中國的網民超過1億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長達1億千米。

我國的小麥產量一直穩定在1億噸左右。

中國移動平均每天可以淨賺1億元。。.。.。.。.。.。.

老師:

一億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時候就在想“一億步有多遠?”

吃飯的時候就會想“一億粒米有多重?”

發作業本的時候就會想“數一億本練習本要多少時間?”。.。.。.。.。.。.

二、新知探究

(一)數一數。

1、質疑:出示一大堆本作業本場面讓學生直接數【疑惑:數不了】

2、解惑:討論怎麼辦?【化難爲易】

問題——數作業本要花多少時間?

材料——作業本,計時器

步驟——先測出數1本(10本)所需的時間

再推測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時間。

過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鐘=( )小時=( )天 =( )年

小結——從現在開始(9歲)要數到18歲才能數完。

3、試一試

(二)量一量

一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

(三)。稱一稱。(小組合作)

1、問 題

數出100粒大米,稱稱大約重2.5克

照這樣計算,一億粒大米約重多少克?

2、步 驟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結 論:億一粒大米約重2500000克。

4、運 用

(1)我們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課後小結

三、課堂小結。

1、你知道了什麼?(節約從每一粒米開始)每人每天大約吃400克大米,13億中國人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大約夠一個人吃( 81250)天≈(223 )年。

(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喜馬拉雅山高約88848米,一億張白紙疊在一起比喜馬拉雅山都還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發現!

2、你學到了什麼?(化難爲易)

課後習題

3、你還想知道什麼,請用課堂上的方法和步驟繼續研究。並將你收穫到知識做成手抄報進行展示。

板書

一億有多大

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並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能根據三者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並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並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夥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爲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麼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麼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爲什麼?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牛快,因爲都是4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爲什麼?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爲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麼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裏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麼?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爲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裏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爲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爲了便於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麼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麼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分清楚嗎?有什麼辦法區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麼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麼?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複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纔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爲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爲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爲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麼?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後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後面了。快不快?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爲什麼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爲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於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纔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爲: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爲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麼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麼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係。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課題:

《統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統計圖表。

3、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係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關係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計認識

1、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裏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啊?(直接入課)

這麼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一起唱生日歌)。(營造氣氛)

2、統計客人數量,完成統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生:我發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遊戲做法

(投影儀投影)遊戲方法;遊戲規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並做好統計,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鞏固統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圖表,你發現了什麼?(什麼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格。

3、學生髮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麼?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爲現在可以去進點什麼水果纔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統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麼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生產!

比多少!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計表(課件)

2、學生髮現

你可以看出什麼?

3、教師總結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瞭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樑。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樑,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彙報交流。

6、教師強調並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纔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彙報。(抽籤彙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後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彙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穫和自我評價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面積單位。

2、能選擇正確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一些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格子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物體的表面。

(1)師:同學們你們的臉面是指哪一部分?

學生摸臉,但也有學生比劃出臉的一週

師強調:臉的一週的長度叫什麼?(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2)師: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師:你們還可以摸出哪些物體的表面?

2、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教師出示以下幾個封閉圖形,比較它們的大小

師:爲什麼你們一看就知道誰大誰小?你們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學生上講臺比劃三個圖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問:有誰知道什麼叫做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不同學生說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尋找教室裏哪些物體有面積?

學生回答:書面、桌面、地板、瓷磚……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

3、引出面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老師提問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面積。

(1)提問:數學課本的封面大約有多大?

感知數學課本封面有多大。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封面,

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學生1:大約三個手掌大小。

學生2:大約有我玩耍撲克6個那麼大。

……

(2)我們的黑板有多大?

學生1:黑板的面積大約有兩個教室門那麼大。

學生2:黑板的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

學生3:黑板的面積大約有10個課桌那麼大

……

師:同學們,你們的回答各種各樣,知道用身邊的物體大小來比較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如果老師不瞭解你身邊的物體,我就無法相象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大小?誰有好辦法?

學生回答:統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

(1)量:讓學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邊長。

教師指出: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同時介紹1平方釐米的讀法和寫法。

(2)看:看一看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大小。

(3)摸;讓學生摸一摸1平方釐米的面積有多大。

(4)想:要求學生把眼睛閉起來,在腦海裏回想1平方釐米的形狀,大小。

(5)應用: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拇指指甲蓋,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3、比較面積單位的大小:把三個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生活中哪裏會用到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4頁中的第1、2、3題

四、課時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能力目標:在創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頻、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爲什麼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彙報。

二、學習新知

1.數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爲什麼?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並說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彙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頻《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麼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裏設計了曲折迂迴的橋,這樣做對遊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麼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遊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說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着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數學四年級上冊優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億以上數的認識,學會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爲單位的數。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億以上數的讀寫過程,體驗類推、遷移的思想與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大數的認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2 教學難點:

掌握中間有0的大數的讀寫方法。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遊戲——數字魔法,有一個數非常難讀,你們想試一試嗎?

出示:0。

生回答後,師說:這麼難的數也會讀,真不簡單!接下來它要變了,請仔細看:3004,誰會讀?真了不起!請繼續看,變變變,507000,這個數好大,你們會嗎?(生回答)

這麼難的數還難不倒大家,看好了, 80409000,這下不會了吧?

也會呀,你讀吧!你們真聰明!讀得又對又快,一定知道它們的讀法,誰來說一說億以內的數如何讀。

看來同學們對億以內數的讀法掌握得很好,在我們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比一億更大的數,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

2 新知探究

(一)億以上數的讀法

1、讀一讀下面畫橫線的數。

2、試讀出下面各數。

3、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讀出下面各數。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三)億以上數的寫法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2、試寫出下面各數。

3、億以上數的寫法。

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個數爲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4、試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五億 寫作: 2500000000

四百九十億六十萬 寫作: 49000600000

五千零四億零七百萬 寫作: 500407000000

5、讀寫比較。

讀法與寫法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相同點:從高級起,按級讀數,寫數。

不同點: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3 鞏固提升

剛纔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有一隻機靈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氣,想考考大家,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闖關練習。

第一關:學以致用

1、我國平均每月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大約是3700500000雙。讀作:(三十七億零五十萬 )。

2、四億零五百九十萬四千二百。 這個數寫作:( 405904200 )。

第二關: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個0都不讀。 ( 錯誤 )

2、由三十、三十萬、三十億組成的數300030030。 ( 錯誤 )

第三關:精挑細選

1、用7個十億、8個千萬、5個萬和4個十組成的數寫作( D )

A、780050040 B、708050040

C、708005040 D、7080050040

2、下面各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的是( C )

A、906307000 B、1080060000

C、52072004500 D、5883000600

課後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這麼多知識,老師真爲你們驕傲!同時我們還發現很多數學知識都是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的。我們在學習時要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舊知識來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板書

億以上數的認識

1、億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2、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圓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新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⒈從生活中感知圓,並抽象出圓。

⒉通過不同辦法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並認識圓心、半徑。

⒊認識圓規並會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⒋通過認識圓、畫圓和欣賞圓,感受圓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認識圓並建立圓的初步概念,認識圓心、半徑。

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PPT)提問:在這些物體中,你都發現了哪個圖形?

2。揭題: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圓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

(貼:圓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嘗試用簡單工具畫圓。

(1)你會畫圓嗎?你準備怎樣畫圓?

問: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圓的?

也就是工人師傅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繞着固定點旋轉一週就畫成一個圓。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根繩子用女同學的橡皮筋行嗎?爲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師說也就是繩子的長度要相等

(2)學生嘗試畫圓。

你會像工人師傅那樣的方法畫圓嗎?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圖釘和短線,同桌兩人合作,一人先畫,一人幫忙,開始!

展示學生作品

小結:原來一定要拉緊這根繩子。沒拉緊繩子,也就是長度不相等。

(3)老師畫圓

老師也來畫畫看,你有什麼要提醒我的?

(4)認識圓心和半徑

認識半徑:繩子的長度在圓中有個名字,我們叫它半徑。

用英文字母r來表示。

問:我們畫圓是不是隻要定好半徑就可以了?

認識圓心:這個固定點叫做圓心用英文字母O來表示。

提問:這個圓中有幾條半徑?

小結: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

2、認識圓規,學會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剛纔我們小組合作才畫了一個圓,用繩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較低。聰明的工人師傅發明了這個工具來畫圓,它叫圓規。

(2)嘗試用圓規畫圓

下面請你用這個圓規來畫畫看,想想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學生自己嘗試畫

圓規的兩隻腳有什麼作用?

小結: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首先要定圓心,也就是把圓心固定好;還要確定長度,也就是半徑的長度不能有變化;最後繞着圓心旋轉一週。

三。鞏固練習

1、畫圓

(1)隨機選取兩位學生的作品提問:

小結:原來半徑不一樣圓的大小也不一樣。

(2)現在老師規定好半徑的大小爲2釐米,你會畫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交流:你是怎麼畫的?

2、畫一個半徑爲3cm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3、接下來,老師請你在剛剛畫的那個圓上,或者圓的邊上任意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展示學生作品,如果塗上顏色的話會更漂亮

4、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圓組成的美麗圖案(出示媒體)

四。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新知識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