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整理,進一步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通過知識的系統複習,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繫,發現並整理乘法表中的規律,能正確、合理、靈活地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2、在經歷整理、找規律、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會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3、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感受數學規律美。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生已經學習了1~9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對乘法口訣進行整理與複習。人教版教材第101頁第2題主要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藉助乘法數表鞏固乘法口訣,使得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乘法口訣。二是發現規律。通過觀察發現乘法數表中的規律,進一步熟記乘法口訣,並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運用規律。應用發現的規律完成一些變式練習。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學生已係統地學習完了表內乘法,對乘法口訣基本上都已熟悉,學生基本上已瞭解乘法的意義,乘法口訣的含義,也進行了關於乘法口訣的各種形式的練習。

重點難點

重點:

進一步理解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之間的聯繫,發現乘法表中的規律

難點:

運用乘法表中的規律進行填數

教學過程

活動1【活動】一、建構乘法數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9個數寶寶,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讀這些數。

生讀

師:這些數讓你想到了什麼?

生:乘法口訣、乘法算式

2、揭題:今天我們要對錶內乘法進行復習,板書:表內乘法複習

3、溝通乘法口訣與乘法算式的聯繫

出示空的表格

師:你看得懂這張表格嗎?如果現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兒嗎?爲什麼填在這兒?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師: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訣計算?3×3=9呢?

師:9我們找到了3個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幾個位置呢?

指名上來指一指

師: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訣?

根據生的交流板書: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師:看來有時候看到一個數可以讓我們想到兩句不同的口訣。

師: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哪兩道算式嗎?四四十六呢?爲什麼二八十六可以計算兩道算式,而四四十六隻能計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數相乘。

師:二八十六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呢?你能畫圖表示它的意思嗎?

生畫圖後展示

師:看來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個8相加,也可以表示8個2相加。

4、指導填表

師:1、4、25、36、49、64、81這7個數寶寶,它們的位置又在哪兒呢?你能找到它們的位置嗎?

師:看到25,讓你想到了幾和幾?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訣?

指名指一指,師課件演示7個數寶寶的位置。

師小結:看來想口訣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這些數寶寶的位置。

5、獨立填寫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樣填又對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對。(同桌檢查)

③找一找,有什麼規律。

師:你覺得怎樣填可以填得又對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師課件演示

師:我們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師:現在你能獨立完成這張表格嗎?我們來比賽看誰填得又對又快,計時開始。

生獨立填寫後同桌檢查。(預計4分鐘)

師出示完整的口訣表

師:說說你是怎麼填得那麼快的?引導學生說出口訣和順序。

師小結:看來乘法口訣非常重要,想口訣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動2【活動】二、探究規律

1、自主探究規律

師:剛纔在填表格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發現了許多祕密,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看誰找的規律多。

活動規則:

①找一找,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②與同桌說一說你發現的規律

2、反饋:

預設:①橫着看,第一行逐漸加1,第二行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爲什麼第二行爲逐漸加2嗎?

生:第二行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

師追問:第5行會逐漸加幾?

師小結:橫着看,第幾行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②豎着看,第一列逐漸加1,第二列逐漸加2……

追問:你知道爲什麼第四列爲逐漸加4嗎?

生:第四列都是與4有關的口訣。

追問:第8列會逐漸加幾?

根據學生的交流課件演示

師小結:豎着看,第幾列就是幾的乘法口訣,所以就多幾。

師:原來橫着看和豎着看的規律是一樣的(課件將兩張橫看豎看的表格合併在一起)

師小結:不管是橫着看還是豎着看,第幾行或第幾列就會多幾。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數相乘的積。

生說出相應的口訣。

師:這些口訣能計算幾道乘法算式?爲什麼?

師:斜線上的這些數都是由兩個相同的乘數相乘得到的積。像這樣的數叫做正方形數。

師: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數。?想一想,還有哪些數也是正方形數?

學生交流後課件演示正方形數。

3、師:認識了這些特殊的正方形數寶寶,我們再來看看這張表格,如果以這些正方形數爲界線,仔細觀察斜線兩邊的數,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生:1、4、9、16、…、81這一斜行兩邊的數是相同的。

課件演示把它沿着這一斜行對摺,引導學生觀察重疊在一起的數都是相同的。

師:原來,斜線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是一樣的,那這張表只要記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訣表,溝通乘法數表與乘法口訣表的聯繫。

師:其實這和乘法口訣表是一樣,同樣我們只要記住這45句口訣,就可以計算81道算式。

活動3活動】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我們先由數想到了乘法口訣表,並在乘法表中找到規律,並應用規律填數。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會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

2、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3、在對比練習中,優化出算法,同時感受到豎式簡便寫法的合理性和簡潔美。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果園豐收,小朋友們在果園幫助收南瓜的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出示表格及問題:一共摘了多少個?

預設:28 + 34 + 22 =

提出問題:這是三個數連加的問題,要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提出問題:連加計算應該注意什麼呢?

預設:相同數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 1 ”。

預設:連加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利用嘗試練習、合作交流、比較算法等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連加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同時體會靈活、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課,對連加知識進行詳細介紹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連加的計算過程及其先關注意事項。

2、連減。

出示問題:共用84個大南瓜,李大爺運走了40個,王叔叔運走了26個。還剩多少個?

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小組交流討論計算方法好和計算過程。

預設:84-40-26 =

預設: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寫豎式。

提出問題,在計算連減算式時,你發現了什麼?(可提示學生找運算順序。)

預設:連減和連加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預設:還可以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84-(40 + 26)

提出問題:這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40 + 26 = 66 , 84-66 = 18

設計意圖:通過連加的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知識遷移,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

★出示微課,對連減知識進行詳細介紹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先關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列豎式計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2、看誰算的對。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3、算出紅星國小參加3項體育活動的總人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預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計算連加、連減,在計算時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寫豎式計算。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減數,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減。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學會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020新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並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劉老師拍了兩張學校校門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校門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小結:同一個校門,在它的裏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

談話:老師這裏還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什麼地方拍的嗎?(課件出示教室前後的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評析:讓學生觀察自己學校校門和教室的照片,學生有話可說,興趣高漲,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識經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合作探究

1、指導觀察。

出示並介紹小猴。

示範:下面我們來觀察小猴,請小朋友看老師是怎樣觀察的。(邊說邊示範)我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像這樣(從前面平視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麼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師看到的是這裏四幅圖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選擇)

讓每個小組的1號小朋友學着老師的樣子觀察小猴的前面,師生共同評價。

繼續示範:再觀察小猴的左邊,(教師轉到小猴的左邊)這回老師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圖片呢?(一邊看,一邊從四幅圖片中找出相應的圖片)哦,是這一張圖片。(舉起小猴左側面的圖片)

談話: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並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按要求活動,並從四幅圖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範的觀察姿勢。

反饋:請每組1號小朋友舉起你看到的小猴圖片,(學生舉起圖片)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別讓每個小組2、3、4號小朋友舉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並說一說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較:(舉起每個組2、4號小朋友選擇的圖片)這兩張圖片,分別是每個組2、4號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嗎?你是怎樣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評析: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是有效組織觀察活動的前提。讓學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圖片,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觀察者的位置與所看到的視圖的對應關係。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區分小猴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談話:剛纔每個組的四個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小猴,每個小朋友觀察到的小猴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麼樣子嗎?請每個小組的小朋友按這樣的順序(手指順時針方向)換個位置再觀察,並在四張圖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觀察後,組織反饋。

繼續換位觀察,使每個學生都分別從四個位置觀察小猴。

提問:通過剛纔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你發現了什麼?

[評析:換位觀察,並找到相應的視圖,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係,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3、學會判斷。

談話:小紅、小云、小芳和小玉也爲這隻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個例題的情境圖),你知道下面這些照片(出示四幅圖片)分別是誰拍的嗎?

學生回答,並闡述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連線。(着重讓學生弄清判斷從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視圖的方法。如:當學生說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圖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什麼判斷的,是怎樣想的)

[評析:引導學生應用已經積累的觀察經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係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裏有一輛汽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小組長拿出這樣的茶壺,(出示茶壺)像這樣放在桌上,(放在一個小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

學生到黑板上分別指出自己看到的視圖。

提問:你能說出你們組其他三個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着重引導學生根據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爲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爲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爲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100以內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探索活動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運用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口算大賽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師:同學們表現得真棒,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課件展示教材第11頁情境圖。

(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後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彙報,師選擇性地板書例1的問題。

2.學習例1。

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1)學生列出算式:35+2

師:爲什麼用加法計算?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學生數和本班帶隊老師數合起來”就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藉助手中的小棒和計數器分別試一試。

學生獨立嘗試。

組織彙報: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算出來的。

……

師:撥計數器的過程可以用一種形式展示出來,那就是豎式。

3.學習豎式。

師生拿出計數器,一邊操作一邊提問:

算35+2時,先在十位上撥幾個珠子,個位上撥幾個珠子?加2時應在哪一位上撥幾個珠子?

師講解豎式的寫法:先寫第一個加數35,再在35的下面左側寫上“+”,右側寫2。你們認爲“2”應對着35的3還是5呢?(通過計數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應該不困難)最後在加數下面畫上一根橫線,表示等號。

師:你認爲應該從什麼數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議一議。

學生說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結:爲了以後計算進位加法的方便,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上5+2=7,7應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爲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4.變式訓練。

(1)二(2)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三、鞏固新知

1.第12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嘗試,再說說是怎樣對位的。

六、教後反思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同時,《標準》提出了要加強估算的要求,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備課時我發現課本例4是讓學生判斷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場景的出現,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便於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認爲以例4引入新課有些太唐突,對學生理解估算的含義和估算的過程沒有做足鋪墊。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先以猜價格的遊戲導入,遊戲時給出提示:轉筆刀接近10元、書包接近30元。同學都踊躍參與,各抒己見,經過同學們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說出接接近10和30的數。至此我便抓住同學對“接近”的理解,滲透什麼是大約,從而會說()大約()這樣的句式,再通過練習會找各數的最接近的整十數。

接着再教學例4,幫助學生理解在買東西時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只進行大約的計算,學生很快能找到三種物品的價格最接近的整十數分別是多少。再結合之前學習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讓估算的策略變得多樣化,同樣也可以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減法的估算。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我有些超之過急,有些學生不理解加減法的估算,仍有學生不進行估算,還是用精確計算的方法。

在練習部分,也出現同樣的情況。經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在課上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集體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學會估算。教師根據可能出現的估算方法加以點撥,引導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明確估算策略。採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後加、先加後估、先估後減……儘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解決方法的願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爲學生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對此我會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努力。

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與組合,這樣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以後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課我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並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喜歡思考,具有簡單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但是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膽子也較小,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有序性不強。本節內容,學生纔開始接觸,但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啓發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歸納以及合作交流,從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嘗試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課件等。

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老師聽說咱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學數學,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逛一逛。

2、數學廣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們走近點吧!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解開嗎?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師:可是剛纔的密碼鎖太簡單啦,還有一個超級密碼鎖呢!看

獅子大王提醒我們:密碼是由1、2、3其中的兩個數拼成的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不一樣。你認爲密碼會是多少呢?

請你們小組合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

(課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張數字卡片,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擺數,一人把數寫在練習紙上,最後數出一共擺了幾個兩位數。比一比哪個組寫的最全。

2、彙報總結

同桌兩人彙報記錄的結果,師找具有代表性的寫法,在展示臺上出示:如有學生遺漏的,幫助補上。

①有順序的從這3個數字中選擇2個數字,組成兩位數,再把位置交換,又組成另外一個兩位數。12、21、23、32、13、31

②先確定十位,再將個位變動。12、13、21、23、31、32

③先確定個位,再將十位變動。21、31、12、32、13、23

(全班同學交流,注意突破:在組成兩位數時有數字重複或者遺漏這一難點)

師:超級密碼現在有六種可能,到底是那個呢?獅子大王又給我們新的提示:十位和個位相加是5(將答案縮小範圍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順序也很重要(板書:有序)),並且個位比十位小揭曉答案:32。

如果老師換幾個數字0、2、3,你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爲密碼破解達人!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門打開了,裏面有什麼呢?(課件出示任務)

1、任務一:塗顏色。(教材第97頁“做一做”)

(1)全班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學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獨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評價,理解方法。

2、數學廣角的風景如此美麗,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坐法?

師:坐在位上的同學也別閒着,我們來當攝影師吧!攝影師除了拿相機照相還得幹些什麼?

引導學生第一個位置不動,後面兩人交換位置。做出4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讓學生髮現規律。

(透過這道題讓學生體會固定位置與交換位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序排列)

3、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語文知識學的怎麼樣?用“讀、好、書”三個字一共有幾種讀法?(要求:不遺漏,不重複)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你們在數學廣角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你們能到做嗎?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

五、板書設計

十位個位十位個位十位個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換位置確定十位確定個位

不重複、不遺漏

六、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與生活聯繫密切,但以前學生不會全面、有序地考慮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着重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不重複也不遺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時有序與無序的特點。用數字的排列來理解不重複、不遺漏,具體、簡單,效果很好。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都很濃厚,合作交流積極。但要一個人說出全部的組合數仍然有困難,所以還要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