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100以內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進位的方法。

新課教授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11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子。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彙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小結。今天學的內容有什麼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瞭解題意。再列豎式計算。學生彙報,並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算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彙報,引導學生總結: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彙報並說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彙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爲熟練地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100以內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現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進位的方法。

新課教授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11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子。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彙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小結。今天學的內容有什麼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瞭解題意。再列豎式計算。學生彙報,並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算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彙報,引導學生總結: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彙報並說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彙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爲熟練地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瞭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徵;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說出圖形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今天我帶大家到遊樂園學習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看課本第37頁的彩圖)

二、新授課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遊樂園裏有哪些遊樂項目

(2)這些遊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遊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麼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麼困難再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一下。

2、初步瞭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平移: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着一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什麼

B:旋轉: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着一個點或一個軸爲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做什麼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瞭解平移、旋轉特徵。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小結:通過觀察,舉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體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瞭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3、練習(課件出示P41頁方格圖)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麼移呢(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會移嗎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們會移嗎(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4)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5)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們會移嗎

(7)判斷哪一條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後得到的(課件出示課本P43頁第一題)

(8)哪幾條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出示課本P44頁第4題)

二、綜合練習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哪些新知識還有什麼問題用哪些方法學會的這些新知識。

三、課後活動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材、學情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並能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認識1000以內的數。教材先安排教整百數,再教幾百幾十,最後教幾百幾十幾,這樣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難、由基本到複雜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應該要密切聯繫生活:通過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通過學習用學具表示千以內數,使學生準確、直觀地識別各數位上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使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眼力,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接近整百、整千的數的數數、寫數。

教學課時:八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整百數

教學內容:課本第8~10頁的例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並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順序。

2.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整百數的含義,並能進行正確的讀寫。

3.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並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順序。

2.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計數器、方塊模型圖

教學過程:

一.認數

1.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並說說組成。236596

2.數百以內數。(出示方塊圖)

1)一個一個的數,從1數到10。2)一十一十的數,從10數到100。

問:10個一是幾?10個十呢?(板書)

這麼一板,有多少小方塊?

3.教學例題。

1)問:一板表示幾個百?三板就是幾個百?也就是幾百?8個百呢?

2)師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九百,再擺一百。

問:九百添一百就是幾個百?(板書:10個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板書:一千)問:10個一百合起來就是多少?

二.寫、讀整百數:

1.計數器撥珠。

1)出示計數器,指名說說已知的數位排列順序。

2)想一想:你能在計數器上表示出400嗎?

學生動手撥,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撥的。

3)說明:計數器上表示幾百,就在百位上撥幾個珠,就表示幾百。

4)練習:撥出200、600、1000。

2.寫數。

1)怎樣來表示我們剛剛撥的數呢?

說明:4個百就是4百,在撥珠時,只有百位上撥了4個珠,在寫數時,在百位上寫4,十位和個位上一個珠都沒有,就寫0。

學生練習,問:十位和個位上的0能不能不寫?

2)根據計數器上撥珠的情況,請學生寫數,指名板演:300、600、700、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問:此時是幾個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應該怎樣寫?

3.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做完後,請學生先順着讀一讀,再倒着讀一讀。

問:數軸上的數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討論:200和1000,哪個數更接近700?(指名彙報)

2)完成第2題。

看圖先讀一讀這些數,再說說是從哪看到這些數的。(指名說,要舉例)

3)完成第3題。

三.整百數加、減整百數

1.出示小猴圖,指名說圖意。

1)列算式。

2)想一想:應該怎樣計算?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從中可以選出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練習。2)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你是怎樣知道的?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們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誰嗎?

2、(電腦出示:淘氣)讓我們一起來唱首生日歌吧!聽聽淘氣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吧

3、板書課題: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統計前的準備活動

(1)今天是幾月幾日?(10月16日)原來淘氣是10月出生的,我們班有誰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屬於什麼季節的呢?

指名學生說:你是幾月出生的,屬於什麼季節?

(3)我們來看一看,你們出生的季節剛纔你們說對了嗎?

出示課件:四個季節的圖片(並說明哪幾個月是什麼季節)

(4)現在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屬於什麼季節了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說完後坐直。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

(5)老師要看看誰是亮眼睛,看好了。我們請春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夏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秋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冬季過生的同學舉手。猜一猜哪個季節過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有什麼好辦法知道?

學生彙報。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舉手數一數、舉不同顏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畫正字等)

2、經歷統計活動

(1)6人小組合作統計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爲單位做一次調查。那調查應注意什麼?來看看小組合作的要求吧!

(幻燈)

(2)小組活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並完成統計圖。

(3)全班彙總

師:剛纔老師看了同學們在小組的表現,真積極!下面我們一起完成大的統計圖好嗎?請各小組長彙報你們組的統計結果,說說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統計的。

(4)驗證數據

師:這是剛纔大家每個大組調查的結果,老師根據你們的統計繪製出這張班級統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一數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呢?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計了多少名同學? 再看一看,今天來這裏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說明在統計時有沒有多餘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計時非常認真。

3、觀察統計圖,拓展思維

(1)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計圖,現在你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了嗎?從圖中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呢?

(2)師:誰願意和老師做朋友?誰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師:老師也有生日,你們猜猜老師的生日可能在哪個季節呢?生猜。鍾老師12月份過生日,是什麼季節呀?(冬季)對了,老師是冬季過生日的,根據統計圖我們可以猜測出最有可能的結果,但是這個結果不一定是準確的,就像猜老師的生日一樣。

三、拓展應用

1、這個統計圖是怎麼得來的呀?說一說。

2、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課題:

認識釐米用釐米量課型:新授教學目標:

1、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並對幾釐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學生學會用釐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採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釐米。由於釐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於釐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並瞭解尺子上都有些什麼,各表示什麼。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並瞭解尺子上都有些什麼,各表示什麼。

2、全班彙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釐米: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你認爲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釐米長?

2、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把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釐米。

(3)用手勢表示1釐米的長度。

(4)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釐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釐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釐米。那麼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釐米?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彙報:你們是怎麼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着“5”,說明紙條長5釐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釐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釐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釐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P10-P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媽媽來到了森林裏採集松果,

準備過冬,它們採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採了多少?我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能幹的,你能幫助他們數一數嗎?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1、你打算怎樣數,才能又對又快呢?

(學生說出各自不同的數法。)

①1,2,3,4,?1個1個地數。

②5+5,10+5,15+5,20+5,??連續加5算出得數。

③5,10,15,20,?5個5個地數。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個5個地數。

??

師:大家的數法真多,你喜歡哪一種數法?爲什麼?

生:我喜歡5個5個地數,這樣簡便。

2、五個五個的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3、提問:指着第一堆松果提問,這堆松果有五個,是1個5,一共是5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4、提問: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問,這兩堆松果有兩個五個松果,是2個5,一共是10個松果,怎樣列乘法算式呢?

5、談話: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個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小組交流)

三、體驗感悟

1、組織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這樣看來簡單多了,可是還是不能很好的記住它,有什麼能記住這些算式的好辦法嗎?

3、引導學生整理口訣。

當然是乘法口訣了,它可是專門用來記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編出這些口訣嗎?

(有的學生會想,1個5是5,2個5是10,3個5是15,4個5是20.。.。.。這樣記住的)

師:這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記的

(有的學生會說出乘法口訣來)

師:利用口訣來記又順嘴,又方便。剛纔有同學說1個5是5,如果把“個”字去掉,變成“一五得五”,把2個5是10變成二五一十就順口了。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把編制好的口訣讀給大家聽。

熟記口決。(給2分鐘時間看誰讀得次數多。)

師: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玩個對口令的遊戲呢?我讀上句,你接下句,看哪個同學接的快!

師:現在和你的同桌來玩這個遊戲,男生先說,女生對。然後女生先說,男生對

(生生互動)

四、鞏固應用。

練習一:

對口令

1、老師說“四五”,同學說“二十”

2、老師說“四五二十”同學說“4×5”或“5×4”

3、同桌對口令,男生女生選代表對口令

完成第2、3、4題和數學遊戲

練習二:

師:老師想和大家玩個遊戲,我說一隻手,你來告訴老師用哪句口訣知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那兩隻手呢?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訣)

五、拓展練習。

師:有一天,學校樂隊的同學準備到廣場演出,一共有19個人,他們打算乘出租車去,每輛出租車能坐4個人,5輛車夠嗎?爲什麼?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能判斷平年、閏年。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討論、計算培養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讓學生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天數。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學準備:

xxxxx

教學過程:

一、創設引思

2、觀看孫悟空贈送的禮物-年曆片,激疑引思。“這上面有許多關於年、月、日的祕密,你們快把答案找出來吧!”

3、燈片出示思考題,同時師板書課題: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大、小月

同桌同學交流觀察結果,老師請學生回答發現

(1)1年有12個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時28天,有時是29天。

總結:習慣上將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幾個大月?

哪兩個連續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幾個小月?

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叫它“平月”。

2、如何記憶大、小月呢?

先組織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計算全年天數

問: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嗎?

學生回答,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哪種算法最簡便,再用計算器算出得數,彙報結果。

問:爲什麼一年會有兩種天數?主要原因在哪?

歸納: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們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們叫它“閏年”。

問:爲什麼會有平年、閏年之分呢?

問:閏年比平年多幾天?多的這一天放在哪個月?

區分平年、閏年主要看什麼?

4、判斷平、閏年

持有1900年年曆的同學有爭議,老師及時發現,並說明:遇到整百年份時,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

《年、月、日》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練習:說一說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課外知識拓展

關於年、月、日的知識,除了剛纔所學的,你還知道哪些?說給大家聽聽。

三、理解運用

1、小明滿12歲時,只過了三個生日,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2、動手操作

放申奧實況的錄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愛國思想。

璧合將不完整的20xx年年曆片製作完整。

要求:先兩人交流討論,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後可美化年曆卡。

四、課後延伸

同學們,你想知道有關年、月、日的更多祕密嗎?那就課後查資料研究吧!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本班同學的生日在什麼季節進行統計,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願望,培養他們的統計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分析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對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體驗。

教學難點:

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統計格子紙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引入新課

師: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麼?(過生日)

1、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師爲什麼這樣寫呢?(生猜測)

教師貼春,夏,秋,冬

3、學生欣賞四季景-片。

老師準備了綠,紅,黃,白四種顏色的紙卡來分別代表這四個季節。綠色代表什麼?紅色呢?-?白色?

同桌記一記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4、每位同學選代表自己生日的紙卡。小組內相互檢查每人是否拿對了。

5、老師想知道哪個季節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麼辦?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師:你們想用什麼方法調查呢?(生彙報)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站排的方法來統計。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生答)

2、合作調查。

3、彙報交流

三、分析統計結果,解決問題

打開書90頁。塗一塗。注意每個小格代表一人。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現什麼?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自由說

四、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老師聽說我們班要轉來一名新同學,你們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過生日呢?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應用

小明看到同學們都表現這麼棒,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會,可不知該買什麼口味的蛋糕。各組用喜歡的方法調查,分組統計,完成統計圖。

六、遊戲

同學們經常玩剪刀石頭布,今天我們每人玩10次,看自己贏了幾次,輸了幾次,平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學生每人1張白紙,用來記錄)

七、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生自由說)

師: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計呢? (自由說)

板書設計:

生 日

3,4,5, 春

6,7,8, 夏

9,10,11,秋

12,1,2, 冬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

一、教學目標:

1、輕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係。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中度目標:區分物體的上、下位置空間關係。基本上會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3、重度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瞭解學習內容。

4、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養成擺放物體有序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分辨上下位置關係,並能描述物體的上下關係。

三、教學難點:

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兩層)、蘋果樹掛圖一幅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聽故事,然後多媒體出示相應圖片並提問。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後回屋休息,小狗搶先躺在了下鋪。並說:“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說:“這是我的鋪,你上去。再說,我這麼胖,怎麼爬上去?”小狗還是不聽,最後小熊只好艱難地爬上了上鋪。

看圖片提問:

A、小狗搶先睡在哪裏啦?(下鋪)

B、小熊最後睡在了哪裏?(上鋪)

三、新授:

1.認讀上下。教師領讀上下,並會做手勢(往上指、往下指)。

2.認識上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身邊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牀、家裏的鞋櫃和冰箱、教室裏的黑板和紅旗、自己的頭和腳、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