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溫庭筠:《商山早行》教案多篇

溫庭筠:《商山早行》教案多篇

溫庭筠:《商山早行》教案 篇一

教學設想:

《唐詩宋詞選讀》第六專題是“詩國餘暉中的晚唐詩”。該專題有6首詩,4首教學篇目,2首學生自學或老師選教篇目。本課要學的是教學篇。學習過程中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

2、理解詩歌的情感思想;

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學習中以誦讀爲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配以適當的賞析題,引導學生走上探討之路。

題目標:

1、能夠藉助註解鑑賞杜牧、李商隱的律詩和絕句,初步瞭解杜牧、李商隱的詩歌風格。

2、能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初步瞭解晚唐詩歌的基本風貌。

3、能就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或李商隱的“無題詩”作專題探究,寫出7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本文增加目標:瞭解溫庭筠以及詩人營造的意境。

教時設置:1教時

過程:

一、導入

晚唐有這麼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 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這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做《商山早行》。

二、朗讀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三、作者和背景

溫庭筠,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是晚唐頗有影響的一位詩詞名家。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不詳。溫庭筠貌醜好色,不修邊幅,行爲放蕩,但是天資聰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長詩賦。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聲不好,認爲他“有才無行”、“德行無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間他曾三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擅長填詞,詞與韋莊並稱“溫韋”。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這首詩之所以爲人們所傳誦,是因爲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陝西商縣東南。作者曾於唐宣宗大中末年離開長安,經過這裏。

“在家千日好,出外時時難”。在封建社會裏,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往往安土重遷,怯於遠行。“客行悲故鄉”這句詩道出遠行人的共性情感。

四、理解

看註解,進一步理解詩歌的語言,用散文語言串通詩歌理解大意,並和同學交流

( 清早起來出行,旅店裏馬車上的鈴鐺響聲不斷,出門人啊離鄉而悲,歸心似箭。 雄雞已經發出一聲聲啼叫,茅店外天空殘月西斜,一片白霜的板橋上已留下人的腳印。槲樹葉紛紛凋落,鋪滿山路;月光下驛站牆邊的枳樹花顯得很明豔。於是,想到我昨夜夢會杜陵的故鄉景色:春天來了,故鄉杜陵,鳧和雁佈滿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樂;而現在的自己,卻離家遠行。)

五、賞析

先思考,再和同學交流,準備班級發言

1、“商山早行”與“兵車行”中的“行”是否於是相同?

( 不同。“商山早行”行——出行;“兵車行”——詩歌體裁,歌行。)

2、“不用一二閒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音韻鏗鏘,意象具足”,這是古人評說詩中的三、四兩句,請做解說。

( 所謂“閒字”,指的是名詞以外的各種詞,這裏只有一組名詞的組合,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疊加。所謂“提掇緊關物色字樣”,指的是選擇了最具典型的景物,形成了意韻豐富的畫面,引發讀者在視覺、聽覺上的聯想。短詞成句,節奏明快,語音鏗鏘。所謂“意象具足”,指羈旅之苦,離鄉之愁,歸心似箭,全在未言的景象中。

古時旅客爲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詩人既然寫的是早行,那麼雞聲和月,就是有特徵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區有特徵性的景物。“雞聲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裏,聽見雞聲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等許多內容,都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了。

同樣,對於早行者來說,板橋、霜和腳印也都是有特徵性的景物。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霜上的腳印說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3、請將“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改成12字或14字的對聯(書後練習)

( “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薄霜” “雞聲炊煙茅店月,人跡鈴鐺板橋霜”。)

六、背誦、作業

溫庭筠:《商山早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2、瞭解羈旅思鄉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溫庭筠

二、鑑賞《商山早行》

1、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

明確:悲故鄉——思鄉。

2、理解詩意。

3、品味兩幅畫面。(品味意象,領會意境 ,體會情感。)

(1)這首詩營造了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幅是異鄉的畫面,一幅是故鄉的畫面,找出相應的詩句。

(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四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詩人在此融入了怎樣的情感?(用筆寫,交流)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象 “鳧雁滿回塘”。“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聯繫首聯解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4、品味佳句:(自由鑑賞)

問:第二聯歷來膾炙人口,此詩頷聯上下句除對仗外,其構成形式還有麼特點?與我們學過的哪些詩詞句子異曲同工?

5、小結:

這首詩選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運用意象疊加、相互映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應等手法,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寂寞,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羈旅思鄉詩回顧

1、特徵(意象):驛道、徵鐸、馬、船(舟)、杜鵑、鴻雁、月、客、浮萍、飛蓬等。

2、表達情感:旅途艱辛 漂泊無依 浪跡天涯 歸期遙遙 孤獨彷徨 思鄉思親

四、作業設計

用以上方法自己鑑賞一首羈旅思鄉詩。

《商山早行》教學設計 篇三

原創: 宋海秋  麗江市國中語文名師工作室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本詩的創作背景。

2、整體感知詩作內容。

3、品味意象,領會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意象,領會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晚唐有這麼一位文人,有評論說他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但他確實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詞名家,他就是“花間派”詞風的鼻祖溫庭筠。今天我們學他詩歌的一篇代表作《商山早行》。

二、作者和背景

1、瞭解作者

溫庭筠(約801---866),本名岐,字飛卿,山西祁縣人,晚唐詩人、詞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纔不羈,又好諷刺權貴,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

2、瞭解背景

溫庭筠本是太原祁縣人,但由於在長安南郊安了個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詩歌裏,是把長安南郊說成他的故鄉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離開長安,出外宦遊。當他在商洛一帶的山區裏跋涉的時候,他念念不忘“故鄉”;晚上住在茅店裏,也在做着“杜陵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掃除讀音障礙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請讀准以下字的音:

鐸(duó)  槲(h?)  枳(zh?)  驛(y?)

3、再讀,讀懂詩意

四、文本解讀,問題探究

問題一:題目中“早行”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提醒:4處)

答:(1)直接表現:

晨起動徵鐸(清晨起牀,車馬鈴聲叮叮噹噹,旅客套馬、駕車活動已暗含其中)

(2)間接表現:

雞聲茅店月(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人跡板橋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驛牆(“明”反襯天暗,說明“早”)

問題二:首聯“悲”可否換成“思”?爲什麼?

答:(1)因思鄉念親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蘊深沉,它所表現的情感遠遠超越了“思”,更爲厚重,更爲濃烈。

(2)悲旅途不便,山險路陡,人情澆薄。

(3)悲生不逢時,仕途失意,前途未卜。

(4)奠定全詩感情基調,點明詩歌主旨。

問題三:賞析“雞聲茅店月,人際板橋霜”

點撥:這兩句歷來膾炙人口,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巧妙地排列組合,構成生動可感的畫面,用以表達情感。這種“意象疊加”的寫法,我們還學過《天淨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問題三:(1)這首詩展現了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幅是異鄉的畫面,一幅是故鄉的畫面,找出相應的詩句。

(3)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點撥:虛實結合,實寫異鄉,虛寫故鄉,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五、主題歸納

這首詩選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意象,運用意象疊加、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獨寂寞,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懷。

六、板書設計

早行思鄉→早行圖景→路上圖景→昨夜夢鄉

七、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收集四、五句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名句並背誦下來。

八、教學反思

在公開課上這首詩覺得有一點難度,課上學生的表現很讓我失望,可能是我沒有調動好,問題設計也有些難的原因吧。今後要在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方面多下些功夫。

作者簡介:

宋海秋,麗江市國中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熱愛生活,熱愛文學,願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