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山行》教案多篇

《山行》教案多篇

山行 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課後2個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吟誦詩歌並能背誦。

2、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意思,繼而理解古詩的意思。

3、理解古詩中詩眼“愛”的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喜愛楓葉,喜愛秋,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1、出示詞語練習:秋天

小朋友們,看到這個詞語,它留給你什麼印象?(金色的、火紅的、迷人的、涼爽的……)

2、秋天瓜果飄香,農田裏金光燦燦,多美的季節啊!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個季節嗎?

唐代的詩人杜牧也喜愛秋天,(圖)這就是晚唐的詩人杜牧,我們還會揹他的詩《清明》呢!他和李商隱並稱爲“小李杜”。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另外一首古詩《山行》。(圖)

山行是什麼意思呢?(在山中行走)是誰在山中行走呢?(杜牧在山中行走)

學習古詩之前,請小朋友們看大屏幕,每一片楓葉後面都有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你會讀嘛?(徑,霜)

學習寫字。徑是我們這節課的生字,徑字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偏旁部首是雙人旁。霜是上下結構,上扁下寬,是雨字頭。  (教師臨寫,學生描紅)(課件:生字詞)

還有誰來讀一讀?  寒山、石徑斜、白雲、霜葉、楓林

講到白雲時告訴學生:雲是地面的水蒸氣蒸發上升,聚集在空中所形成的。

楓葉在被霜打過之後,葉子當中的花青素會大量的形成,以幫助葉子抵禦寒冷的氣候。

3、讀完了這些詞語,老師相信你們能把古詩讀得更流利。(出示古詩)

(1)一句一句地讀,(2)讀整首詩。(要求:字正腔圓,聲音洪亮,吐字清晰)

(3)齊讀。

4、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聽一聽老師的朗讀,注意和你們讀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有節奏,有停頓。)

5、你們的耳朵真靈敏,古人把我們所說的朗讀詩歌叫“吟詩”,吟詩就要吟出節奏,吟出韻味。你們願意試試看嗎?(強調音停而氣不斷)(評價:有點古人的味道了)

(二)、解釋詞句

小朋友們已經學會了吟詩的第一步:吟節奏。那麼詩人在山中行走的時候到底看到些什麼,又感受到什麼呢?讓我們一起隨着詩人的步伐一起去山中走一走吧!

§1

1、詩人坐着他的小馬車走進了一片山林中,你能從第一句中找到詩人走的路是什麼路嗎?(石頭鋪的路,石徑)

2、這是一條怎樣的路呢?(圖,手示圖)(彎彎曲曲的)這石頭小路除了彎彎曲曲的,還有什麼特點呢?(向上延伸的)詩中哪個詞告訴你小路向上延伸的?(遠上)

3、詩人就坐着他的小車,在這彎彎曲曲向上延伸的小路上行走着,邊走邊看着外面的景色,他看到了什麼?(寒山)

4、這山爲什麼被詩人稱爲寒山呢?  (1、深秋季節氣溫低,冷;2、感覺上:樹葉往下落,枝條光禿禿的)

5、是呀,你瞧這深秋的山林裏,沒有蒼翠的樹木,沒有嫩綠的小草,植物都凋謝了,天氣也讓人感到了絲絲的寒意,你能讀好這句嗎?讀出寒山的感覺。(指名讀)

6、深秋的山林裏涼風習習,寒意逼人,樹上只有光禿禿的的枝丫,一片淒涼,我們一起來讀讀秋天的“寒”。

7、小朋友,我們剛剛學習了詞語的意思。(板書:說詞意)

8、老師告訴你,古人作詩的時候爲了要詩句押韻,常常會把語序顛倒,那麼我們在解釋的時候就要把語序順一順。這也是我們學習古詩意思的第二步,叫順語句。(板書)  老師現在告訴你這句話的語序應該是:寒山斜石徑遠上,你能試着解釋這句嗎?(深秋時節的山林裏,一條彎彎曲曲石頭鋪的小路向遠處延伸着。)

§2

1、詩人順着這條石頭小路繼續向上走着,擡頭一看,看到了什麼?(圖)

2、讀一讀第二句,哪些詞你懂了?那些詞是你不懂的?  先說一說你看懂的詞。(白雲,人家:住戶,住家)    不懂的呢?(生)

3、老師在字典上查到“生”有這些意思:出生、產生、活、不熟的。你來選一選會是哪個意思呢?

4、是的,白雲產生之後就聚集在一起,隨着風而飄動,遠遠看着它們一團團在山峯的周圍圍繞着不斷的向上升騰,就如仙境般朦朧優美。而這些住戶就住在這白雲繚繞的仙境中,逍遙自在,無憂無慮,誰能讀好它?(你能把我們帶入那如詩如畫的仙境嗎?    老師覺得你真像神仙一樣逍遙     誰還想領我們到仙境中走一走?)齊讀。

5、看句子,你能解釋嗎?想一想,語序需要調整嗎?  那就直接解釋。

6、詩人在這絲絲寒意的山林中發現瞭如夢境一般的仙境,心情悠然而舒適,誰能吟好這兩句?(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3-4

1、詩人杜牧坐在馬車上,眼看傍晚了,心想着得趕緊找找晚上借宿的地方呀,瞧瞧山上那白雲繚繞着的農家應該是可以收留他的,於是加緊步伐朝着山上走去。只在此時他突然大叫“停車停車”!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詩人爲什麼要停下車嗎?自讀第三句。先找一找哪個字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坐:因爲)現在請你說一說詩人爲什麼要停下車?

3、小朋友,你有沒有發現,你在解釋的時候有些語序發生變化了?是怎麼變的?(停車坐晚楓林    坐晚楓林停車)誰能連起來解釋這句話?

4、詩人停下車來欣賞這傍晚時分的楓林,看一看第四句,你準備怎麼學習這句話呢?回憶老師教你的首先要解釋字詞,第二要看看語序,第三再解釋句子。

5、學生討論,向老師彙報成果。(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於:比……還……   二月花:春天的花)(語序:霜葉於二月花紅)

6、那麼這楓葉在詩人的眼裏爲什麼會比二月的花還要紅還要美呢?

(1、    自然的現象,2、霞光照耀:詩人更愛這傍晚時分的楓林,3、整片,滿山的楓林)

7、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詩人開始看到的山是什麼樣子的嗎?(寒山)

那麼現在呢?你瞧滿山遍野的楓林在晚霞的照耀下映得如此的紅豔,整座山像是一團團的火球在燃燒一樣,那是多麼壯麗的景象呀!你能讀好這兩句嗎?

指導:和前面的絲絲涼意比起來,這裏還冷嗎?在寒意的秋天裏找到了火樣的熱烈,有激情的讀好這兩句。

8、小朋友們,詩人從開始看見住家住在仙境中的悠然自得的心情一下子愛上了這激情四溢的楓林,你能讀好這首詩嗎?讓我們聽出你對楓林的喜愛。

三、感悟昇華

1、學到這裏,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這首詩中最能表達詩人強烈喜愛楓葉的字是哪個?(愛)

是的,這就是“詩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是的眼睛我們能夠感受到詩人所要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這個字就表達了詩人對楓葉的喜愛,對秋天的喜愛,也是對大自然的喜愛。讓我們帶着這份熱情,這份愛讀好這首詩。

山行優秀教案 篇二

活動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結合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小花傘,結合《綱要》中的主題目標,讓幼兒主動的參與活動,有信心,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意見,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寫簡單的問題。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花傘,感受花傘上圖案的對稱美。學習用點、線、面對稱地裝飾小花傘。

2、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體驗畫畫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學習用點、線、面對稱地裝飾小花傘。

2、教學難點是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收集的小花傘若干。

2、圓形紙若干,記號筆、彩色水彩筆、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花傘

師出示實物小花傘若干,擺放在活動室四周。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小花傘。

2、幼兒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師在旁傾聽。

說說你最喜歡的小花傘,爲什麼喜歡?

二、引導幼兒感知小花傘上圖案的對稱美。

教師出示一隻圖案對稱的'風箏。請幼兒欣賞後說說自己的發現。(傘上的圖案是對稱的,上面的和下面的花紋、顏色、形狀都是一樣的,,左面的和右面的花紋、顏色、形狀也是一樣的。這就是對稱。)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小花傘。

教師引導語:這些小花傘真漂亮,我們也來做一把漂亮的小花傘好嗎?

設疑:你想做一把什麼樣的小花傘?

四、幼兒繪製小花傘。

教師引導語: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色彩做一把漂亮的與衆不同的小花傘。注意圖案要對稱,看誰裝飾的最漂亮。

五、小花傘展。

展示幼兒製作的小花傘,比一比誰的小花傘最美。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布森指出:知覺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兒童和成人都能在環境中主動地發現、探索、參與和抽取信息。因此,在活動中,我能尊重孩子的需要,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大膽想象,裝飾小花傘。通過活動,孩子們的知識經驗得到了提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快樂。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背誦古詩。

2、難點:橙、橘、斜的識記;楓的書寫;古詩的理解。

三、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識字、情境感悟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儀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贈劉景文》

一、介紹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蘇軾嗎?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蘇東坡。他很欣賞一位詩人,叫劉景文,蘇東坡寫了一首詩送給他,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這首詩,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聽師讀,要求:聽準字音。

2、自己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師生交流。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老師相機點播。

3、師生交流。

4、教師讀,學生看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爲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爲什麼?

六、指導書寫

1、師寫生看

2、生抄寫生字,師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山行》

一、複習檢查

1、認讀詞語

姓劉菊花殘破君子橙子橘子

2、背誦《贈劉景文》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三、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師生一起討論解決。

四、啓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藉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夥伴,練背誦。

六、指導書寫

1、生自主探究寫於、首兩個字,師個別指導。

2、生抄寫生字。

七、朗讀、背誦古詩

才藝展示(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學聽)。

八、板書設計(略)

課後反思:蘇軾的《贈劉景文》並不常見,教者也是初次教二年級才接觸到這首詩,所以課前精心備了課。我採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後,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教學第二首詩感到非常輕鬆。因爲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後師生討論得出了一個預習計劃:

1、讀、塗、注;(邊讀邊塗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

2、再讀;(讀準、讀流利、讀美)

3、討論。(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說說詩意)。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其中自學成果展示精彩不斷,學生們紛紛主動上臺讀詩、背詩,還有的同學通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如:

生:停車坐愛楓林晚,就是晚上詩人停下馬車。

師:晚上詩人停下馬車幹什麼?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爲那裏風景很美,他停下車欣賞美景。

師:詩人都欣賞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楓葉;他在看白雲、高山、還有一戶人家

(師相機展示楓葉等圖片,馬上把學生帶入到了詩境中。)

在情境中,學生情不自禁地學着詩人讀起了古詩,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裏,他們說:我好象看見小鳥在白雲間飛來飛去,我好象聽見詩人在跟那戶人家的主人說:我能在你這裏借宿一晚嗎一節課下來,不僅學生們對本首詩倒背如流,而且能夠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彙: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石徑斜坡楓林於是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於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3、自由讀詩、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⑴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問:秋天的山裏有什麼呢?(看圖)有寒冷的秋風、飄飄的白雲、幾戶人家、火紅的楓林。

⑶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爲了看什麼?(火紅的楓林)

⑷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⑹瞭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師在學生講後歸納詩意:

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飄着白雲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車是因爲愛這傍晚的楓林,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⑻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⑴這時候的楓林像什麼?(火炬、花海。)

⑵這麼美的楓林該怎麼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四、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蒐集的寫秋的詩。

五、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

標籤:山行 教案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