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背影》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背影》教案範本【精品多篇】

《背影》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本文表現的民族傳統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與上篇課文不同。《這不是一顆流星》反映的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而本課反映的是舊社會家庭親人的關係。前者是父親心目中的兒子,後者則寫的是兒子心目中的父親,人物形象的懸殊,也構成了課文完全不同的內容。但作爲記敘性文章,在寫作方法上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親情,同樣是一脈相承的。

教學本文,重點應放在特定環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達方式,抓住文章命題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線索來作爲分析的突破口;還應抓住本文獨特的寫人記事的樸實【】自然的語言,從中體會字裏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可分兩課時講授。第一課時主要是劃分段落層次,分析貫串全文的線索,側重完成第一個教學目的;第二課時則以重點語段、語句的體會爲主要教學內容,側重完成第二個教學目的。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突出往事回憶的結構形式;用“背影”連接貫串故事情節的藝術構思。

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可在課前進行)。

①讓學生認真閱讀一遍課文。

②結合課後練習三、七體會課文。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層,概括出它們的主要內容,並找出起、訖語句。

2、教師導語(先板書出課題)。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同《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樣,屬於記敘文。本文寫於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於過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本文作爲一篇記敘文,與《這不是一顆流星》有很多相同點,如都是寫家庭親情,都是從生活中選取典型的、生動的材料、都是通過一定的情節線索來組織材料、通過場面和人物的描寫來表現中心意思。在這些相同點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現方法。閱讀時要善於在學習新課文的過程中,聯繫舊課文,比較鑑別,從中融會貫通,得到一些新的啓發。

我們在閱讀《這不是一顆流星》時,是從分析結構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節及其表現形式。本課的學習也應該這樣。

3、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解釋詞義。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於某種職務。“推卸”,用於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於舊的。準則。迂,另意“迂迴”,曲折、繞遠。

蹣跚(pán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靡,意氣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4、朗讀課文。

找學生朗讀課文,最好分三個部分,找三個同學分別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5、引導學生劃分段落層次,掌握結構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個部分,應怎樣分法?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部分的分界線,劃出三個部分後,歸納大意,要求用同樣的語式(字數、結構形式大體相同),訓練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現在與回憶的分界線。“這幾年來”是回憶與現在的分界線。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間的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歸納如板書所示。

板書:

①開篇寄思

②往事回憶

③結尾懷念

此板書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處千萬不能約束學生髮揮自己見解的能力及創造能力。當然,這種概括必須是正確的。這裏有個嚴格的界限,也必須讓學生了解並掌握。

如學生能用“背影”作線索概括,也應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寫背影

③思念背影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按照文章敘事的層次又可以分成幾層意思呢?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中間部分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父子分別時的家境

第二層次:送行前父親的細心關照

第三層次:送行時看到父親的背影還可以有別的概括,比如:

中間部分可分爲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交代家境

第二層次:浦口送別

在第二層次“浦口送別”中又可以分爲三個小的層次:

第一、細心照顧

第二、車站買橘

第三、車門話別

如按此劃分,板書設計爲:

按前種劃分板書設計爲:

(3)在劃分段落層次時,應從開始就告訴學生,文章本身的結構形式是固定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劃分層次應力求符合作品本身固有的思路及其結構形式,但由於讀者認識的差異、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法。這就要作具體分析。有的是這樣分也可以,那樣分也未嘗不可;有的則是絕對不行。劃分層次還是有原則的,不是可以任意劃分的。學生進入中學開始,就有這樣的認識,養成獨立閱讀和分析的習慣,比教師“一言堂”、只接受教師的現成結論的灌輸性教學,不知要強多少倍,不必擔心學生會有損失,也不必擔心達不到教學目的。

6、引導學生弄清情節線索,體會取材角度。

本文用什麼把全文的故事情節連接起來並且貫串起來?是很容易找到的。

這就是“背影”。

現在,要弄清楚:

(1)作者是怎樣用“背影”來貫串並連接全文的?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並隨時歸納。

本文在幾處寫了“背影”?

本文在四處寫到“背影”。

這四處寫“背影”各是在什麼情況下,每次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第一次在開頭,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別時,望父買橘時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羣中。

第四次在結尾,淚光中再現背影。

第四次背影的出現,是怎樣隨着文章情節的推進而有不同的表現力的呢?或者說,文章對父親的回憶是怎樣以“背影”爲線索連貫起來的呢?

可以做這樣的理解,板書設計如下:

(2)作者爲什麼選擇“背影”這樣的角度來命題立意,並用它來組織材料、結構成文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作短暫的交談、自由討論,然後集中發言,教師擇優肯定、適當補充。

作者所以選取“背影”這種特殊的角度來反映父親的面貌,基於表現內容的需要,體現着高明的藝術構思:

①可以表現父親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點。作者家境衰落、父親老境頹唐、心情憂鬱,用“背影”來表現,最能體現人物的這種境遇與心境。

②可以給讀者以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寫父親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現,結合文章內容,讀者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使父親衰頹的形象更具豐富的內涵。

③藝術視角的創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隨人後,開拓了藝術表現的新領域,給人以生動、新穎的感受。

這三點對七年級學生來說,認識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夠一般的理解即可,重點在於提高認識,不要求掌握。故教師講清楚,不必整理筆記。

7、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這不是一顆流星》一文在結構形式、情節線索方面,在選取材料、組織材料方面,以及寫法上都有相同之處。試作比較。

《這不是一顆流星》的結構形式是:

現實——回憶——現實”

《背影》的結構形式也是:

“現在——回憶——現在”

《這不是一顆流星》以熊皮手套爲線索貫串全文;《背影》則以背影爲線索貫串全文。

《這不是一顆流星》的主體部分選擇病房這一場合表現主人公的活動;《背影》的主體部分則選擇“車站送別”這一特定環境重點描寫。

《這不是一顆流星》選取孩子關心阿婆凍傷的手這一主要情節來表現主題;《背影》則選取“浦口送別”這一主要情節來表現父子深情。

佈置作業

1、做課後練習一、四、五。

做練習一將重點劃在書上。熟讀課文第6自然段,並學習重點分析。可按照這樣的順序思考:①寫了什麼,②怎麼寫的,③好在哪裏。將思考的結果寫在練習本上,準備課上口頭回答。

2、做課後練習二。

這一題要認真思考,有明確的觀點,簡要整理成文字,準備在課上口頭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樸實語言、平凡細節的深刻內涵;父子間的深摯感情。

教學過程

1、教師導語。

上節課着重分析了課文的段落層次、情節線索,以及從“背影”這一新的視角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的意義,並與《這不是一顆流星》作了對比。這節課要着重體會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體會作者怎樣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平凡的細小的事情來敘事抒情。

下面,沿着課文的順序,挑出一些重點語句或語段,細細體會作者語言的特色,樸實無華的語言中如何飽含着深情。

2、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語句。

作者在文中三次寫了流淚,每次寫法各有什麼不同,各自在什麼情況下,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三次流淚,都是在三個部分的最緊要時刻。

第一次流淚是在交代家境衰敗的情況下,見着父親,面對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這一次掉淚,引出父親的在文中爲數不多的重要話語:“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的這幾句話,表達的感情是很豐富的,很深沉的。這裏有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佈、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複雜心情。

第二次流淚是在浦口送別時,作者眼看父親跨過鐵道蹣跚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次掉淚是情不自禁,爲父親的背影所感動。這一次掉淚,因爲是在車站上,又是在臨別之前,特定的情況決定了作者的舉止,“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又是一次複雜的心態顯示。怕父親看見了要傷心,應是趕緊拭淚的主要原因;怕別人看見了不僅是怕自己顯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給父親帶來難堪。

第三次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了“晶瑩的淚光”。這一次閃出“淚光”,應是別父兩年多的現在,即執筆爲文的時候,想象兩年多前離別時的情景,不禁黯然長嘆。這種在“淚光”中再現“背影”時,戛然而止,與開頭不忘背影相呼應,其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有如撞鐘,餘音不絕。

教師在講授時,應隨問隨答,隨寫板書,語調中要能傳達出語言本身的感染力量。板書:

3、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語段。

本文4、5、6段,特別是第6段的描寫,是全文的核心段落,集中表現了作者“最不能忘記的”父親的背影。我們應認真閱讀、體會。

(1)指定學生朗讀4、5、6三個自然段。

4、5段主要是寫父親送別時的細心照顧,朗讀時要求學生劃出寫父親言行的語句。

6段主要寫作者眼中的父親的形象和言行,朗讀時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語句。

(2)引導學生分析4、5段。

4、5段寫父親浦口送別時對兒子的處處關心,都是通過兒子的觀察和感受來表現的,着重寫了父親的動作行爲和語言。作者的敘述,毫不修飾,唯其樸實,始覺真切。表面看來,作者似乎是在那裏向友人述說那次父親送別的情景,事無鉅細,原原本本;實際上,作者的述說卻經過了精心的挑選,每一個細節都滲透了父親年老頹唐、境遇不佳而對兒女卻一片深情的特有表現。

首先是送不送,這就頗費躊躇。

板書:

作者很細緻地敘述了父親在送與不送上的猶疑不決。這一過程表面看好像是多餘之筆,其實恰好極其生動自然地反映了父親在老年光景慘淡力不從心的情況下,愛子的特殊心態。“說定不送”則“再三囑咐茶房”;“終於不放心”,躊躇之後還是“決定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也無濟於事。“我”已經二十歲了,其實用不着送。正是在這種可以不送、應該不送而又終於送了的反覆過程中顯示了父親對兒子關心的周到入微。

其次是怎麼送。父親年紀大了,本可一切讓兒子自己去做。但他不,卻事必躬親。先是“照看行李”,後是“忙着講價錢”,再是“囑咐路上小心”“不要受涼”等。做這些看來對於一個成人兒子的多餘的事,已經足以使人感受到愛子情切;而“我”之不放心,暗裏笑他“迂”、事後又自責等一系列的敘述,就更反襯出父親愛子之“執着”。作者兩處責怪自己“那時真是太聰明瞭”,語言樸實真切,感人至深,寫得也真是太高明瞭。

板書:

(3)引導學生分析第6段。

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這是全文的精華,點題的文眼,寫出作者留在心靈深處的永記不忘的“背影”。這裏,作者不惜筆墨,詳細寫了父親的外貌特徵(胖、穿戴黑帽褂)、動作特徵(“蹣跚”、“慢”、“探身”、“手攀”、“上縮”、“努力”),極力勾繪出父親行動艱難時的背影。正是這個“背影”,反映了父親家境衰落的頹狀;正是這個“背影”,反映了父親送子遠行的困頓;也正是這個“背影”,激起了作者從未有過的感激、憐愛之情。

橘子買回來了,父親“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這一個簡單的動作,淡淡的描寫,卻十分逼真地發掘出父親完成自己的心願後的某種心理上的滿足。兩句簡單的言語,是經過作者精心挑選的,“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正是一個父親臨別前最重要的囑咐;而走了幾步又回頭,叫兒子“進去吧,裏邊沒人”,更顯出老人關懷留戀之情。兒子望着父親的“背影”,這時的感情已達到了最深的境界。

板書

教師隨講隨問隨答,按段落內部的層次來分析,力求使學生對原文的敘寫有完整的印象和理解,要避免東摘一個詞、西摘一句話,支離破碎地講解,將文章遷就教師的知識系統,這是不可取的。

分析結束後,按照板書提示,讓學生再讀一遍第6段課文。由一人朗讀、教師範讀或大家默讀均無不可,應視班級學習和紀律狀況而定。

4、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可先讓學生口頭回答。前面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層次、情節線索和重點語句,處處都展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應該是有體會的。現在的訓練主要是語言的概括,不要求講得太多,要求簡潔、準確。

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兩方面的。一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這種親子之愛,不同於《這不是一顆流星》中母親對兒子的愛,也不同於阿婆對孩子的愛,而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特有的愛心。這種親子之愛,帶有那個時代特有的印記,帶有那時父親特有的境遇所賦予的情調,還帶有年老的父親送子遠行所特有的情緒。因此,這種感情,既有慘淡,哀傷的一畫,又有關懷、體貼的一面,具有相當複雜的內涵,不能作簡單的理解。

教師檢查課後練習二,指定學生作答,大家可以討論,各抒己見。教師歸結時把握這樣兩點:

①文中的確流露了“淡淡的哀愁”,這種情緒要作具體的、歷史的分析。

②文中思想感情的基調是父子情深,是惜別之情。作者在文中表現的父親的感情,哀愁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應在逆境中鎮定、寧靜的深沉心情。

課文中的另一種思想感情,是兒子對父親的懷念、憐惜和感傷之情。這是兒子的這種複雜的感情,才襯托了父親的那種複雜心情。這兩種感情在文中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襯的。

板書設計

思想感情

慘淡、哀傷

關懷、體貼

兒子的思父之情

懷念、理解

憐惜、感傷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寫成簡短文字,可以列條說明,務必觀點明確、層次清楚。

2、抄寫第6段部分語句:

從“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到“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

從“我再向外看時”到“心裏很輕鬆似的”。

《背影》教案 篇二

一、課前自學

(一) 字詞掌握

1.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交卸(xiè )差使(chāi) 奔喪(sāng) 簌簌(sù ) 狼藉(jí) 躊躇(chóu chú )迂腐(yū )瑣屑(suǒ xiè )蹣跚(pán shān) 頹唐( tuí)舉箸(zhù)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

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交卸:舊時官吏卸職向後任交代情況。這裏指失業。

奔喪:是指從外地急忙趕回去料理長輩親屬的喪事。

典質:(把財產、衣物)典當、抵押出去。典,當。質,抵押。

賦閒:失業在家。

頹唐:衰頹敗落。

瑣屑:細小而繁多(的事)。

蹣跚:因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裏感到悲傷。懷,心。

(二) 作者及寫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 。散文名篇有《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背影》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背影》是記實散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三)相關歌曲

1.黃磊歌曲《背影》歌詞

火車就要開了/我就要走了/離別就要來了/話怎麼說呢/眼看天氣秋了/葉子在哭了/轉身是背影了/你就進了往事了/我知道這以後/以後的以後/可能再見不到你了/只是那時候/極不願意承認這念頭/於是你轉身/轉身了以後/那背影在這麼多年以後/還能夠鮮活的/在我的眶眶中微微顫抖/微微顫抖

2.劉和剛歌曲《父親》歌詞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人間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嚐了三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您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聽聽您的叮矚/我接過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愛心/有老有小您手裏捧着笑聲/再苦再累您臉上掛着溫馨/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生活的苦澀有三分/您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您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背影》教案 篇三

第1課背影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在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文在記敘事實中,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在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融於字裏行間深沉的父子深情。

難點體會文中樸實而深沉的語言。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朱自清

(請您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

2、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蹣跚 拭 頹唐 瑣屑舉箸

(2)解釋下列詞語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閒: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鬱於中: 瑣屑:

3、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錄音,學生思考:

(1)課文的中心事件是什麼?

(21)課文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麼樣的感情?

4、梳理結構

“背影”貫穿了全文,是文章描寫的焦點。作者正是通過一次次描寫“背影”,一步步表現父子深情的主題。請根據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

【學生活動】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然後各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課文幾次提到背影?課文幾次提到的背影有什麼不同?最難忘的是哪一次?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找一找

有一個山裏的孩子這樣寫道:“父親像一張弓,蓄一生之勢要把孩子射出大山。”是呀,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摯愛是無可比擬的,而父母對子女的愛大都是在日常細微的事情上流露出來的。請你閱讀本文,說說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例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的?

2、思考

父親送兒子上火車,給兒子買橘子的過程中說了四句話,請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思。

四 課堂小結

第2課時

一溫故知新

1、默寫字詞。

2、小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想一想

父親的“背影”濃縮了父親對兒子的款款深情,憐惜,體貼,依依不捨。因此,文中四次寫背影,試仔細閱讀品味,說一說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對這一次父親背影的描寫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圈出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描寫背影的地方,仔細揣摩、品味,然後小組討論、交流。)

2、閱讀2---3段

父親的“背影”傾注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讓我們看到了慈父的至情至善,愛子如命。而父親的這種愛,又是在怎樣的背景之下呢?試閱讀文章2---3段,思考這兩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思考

父親的“背影”凝聚了父親對兒子無盡的關愛,面對父親的“背影”,父親的關愛,“我”不禁潸然淚下,閱讀文章,說說文中一共寫了“我”幾次流淚,並思考其含義。

【學生活動】圈出文中寫“我”流淚的句子,並思考其含義。

4、朗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作者全用白描記述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但卻能讓我們從中體會到濃濃的父子深情。

【學生活動】朗讀品味,感受文章語言特色,並討論交流。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2、查找一篇描寫父親的文章,課後小組交流。

朱自清《背影》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感悟文中蘊涵的濃濃的父愛。

2、仔細研讀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進行細緻描寫的方法。

3、聯繫自己的生活,進行寫作訓練。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進行細緻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詩意的語言詮釋父愛的內涵。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醞釀情感。

同學們,談及親情,最先映入我們腦海的是誰?確實,母親感情細膩,柔情似水,而父親則是一部深奧厚重的書,年少的我們常讀不懂,今天,讓我們跟隨着朱自清飽含深情的筆墨走近一位父親,繼而走近我們的父親。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的《背影》。

二、整體感知,品味父愛——父愛,是一首含蓄的詩。

1、昨天已讓同學們預習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父親爲兒子送行,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同學們從這次尋常的送別中品味到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品讀父愛,用詩意語言詮釋父愛。

①老師示範:

父愛,是簌簌落淚時一句“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的勸慰

②展示品讀要求:標出你感悟到的父愛的句子;用詩意的語言詮釋父愛的內涵,每位同學至少寫一句。

③同學朗讀自創的詩歌。

三、品味細節,走近背影。——父愛,是一幅感人的畫。

賞析凝聚的感情最深重、最濃烈的畫面——買橘子時的背影。

1、請同學們按要求來品味買橘子時的'背影的畫面。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刻畫這個背影的?

②你從這些刻畫中感受到了這是怎樣的背影?採用“這不僅是買橘子時的背

影,還是 的背影”句式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明確:體態——肥胖的背影

衣着——沉重的背影

走姿——蹣跚的背影

攀爬月臺——艱難努力的背影

③找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④聽電視散文朗誦,再一次感受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所聚集的“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父愛!

四、激情碰撞,抒寫讚歌——父愛,是一首悠遠的歌。

回顧父親曾爲自己做的一些事,截取閃光的瞬間或典型的經歷,寫一個最感人的片段。

五、佈置作業,感恩父母。

歌手屠洪綱曾在《感謝》中唱到:“感謝我的爸爸/感謝我的媽媽/感謝您們/當初決定把我生下/感謝您們讓我/看到這個世界/還把我辛苦養大/還給我一個溫暖的家!”課後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對我們的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您們,我愛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