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精品多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精品多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P77——79統計練習十三2—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利用統計圖裏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複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後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20xx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麼判斷的?(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20xx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麼?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麼?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三、聯繫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後和同學交流。(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爲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我們在農學院裏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並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係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製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爲什麼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小結所學的知識。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二

今天,聽了鎮老師上的五年級下冊“複式折線統計圖”,我有一個感受。我們在教學時,應該儘可能的一個情境把教學內容串起來。

鎮老師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創設了一個“旅遊”的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首先鎮老師先以旅遊拉開序幕,問學生喜不喜歡旅遊,在旅遊過程中,我們不希望的事情就是下雨。這樣自然而然就引出青島和昆明兩個城市的年降水量統計圖。通過比較這兩個城市的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想出用“合併”的方法,把兩個統計圖“合併”成一個統計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了複式折線統計圖,並在認識的過程中,通過一連串的追問“這樣就行了嗎”,讓學生自主探究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接着,讓學生自主操作,動手繪製統計圖,在繪製過程中,學生將會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注意點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

接着鎮老師出示兩個旅遊團接待遊客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選擇一個旅遊團,說明理由,並對另外一家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即不僅知道相差的情況,還能清楚的看出他們的變化情況。然後出示旅遊景點關於兒童票價的問題以及國小生身高和年齡的統計圖,讓學生猜鎮老師兒子的年齡,通過觀察以及對統計圖的理解,學生都能很快猜出鎮老師兒子的年齡。最後,出示一個嚮導的景點介紹統計圖,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不足。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自主探究的慾望也更強烈。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三

第2課時  複式折線統計圖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7~79頁,練習十三第2~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使學生在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利用統計圖裏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複式折線統計圖,誰來說說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綜合練習

1、出示p77第2題

(1)學生看圖後獨立思考:1999年哪種電話的用戶多?2003呢?

(2)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快一些?你是怎麼判斷的?(從折線的走勢上來判斷;計算每種電話用戶2004年與1999年的差,進一步檢驗作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3)看這這張統計圖,你還想到什麼?學生交流。

2、我國的經濟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題。

(1)這張圖統計的是什麼?

(2)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增長幅度最快?計算機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學生說說自己判斷的方法。

(3)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三、聯繫生活應用統計知識

1、完成p78第4題

引導學生看懂統計圖的橫軸和縱軸,學生獨立完成後和同學交流。(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長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長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爲開始發芽的時間比較晚。但從第8天起芽的生長速度就和根大體上是相當的)我們在農學院裏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請你也來做個小科學家,堅持觀察一種植物,並做好記載。

2、完成p78第5題

逐題討論交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兩條折線中相應點的關係進行判斷。

3、獨立完成p79第6題,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圖例

(2)交流,互相評價,進一步掌握繪製的方法和技巧。

(3)討論交流問題。結合“爲什麼氣溫變化正好相反?”一道學生自主閱讀“你知道嗎?再交流說說理由。

四、全課總結

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小結所學的知識。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四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下教材p74-75複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練一練和p76練習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讀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能應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折線統計圖,它有什麼特點?

(形象直觀,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還可直觀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談話:今天我們繼續研究複式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體悟

1、出示表示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呢?(互相說說)

你知道北京市2007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多嗎?哪個月最少呢?

(2)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北京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

2、出示表示常州市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麼?

(1)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2007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怎麼辦?有什麼好的建議嗎?(讓學生思考,指名口答)

(2)當學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較這兩個城市各月的降水量,並計算出相差數時,可啓發:用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解決剛纔的問題,但顯得比較繁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

小結: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爲複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複式”,完成課題板書)

要將這兩幅圖合成一幅圖,你認爲有哪些地方需要變化?(學生思考)多媒體演示合的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

3、出示合併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北京市、常州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們要在右上角加一個圖例。爲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這幅統計圖完整嗎,還差什麼?標題、製圖日期。

(2)啓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麼?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麼?

指出: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以及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於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3)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每個學期結束前體育老師要給同學們測量身高體重,看看你的身體素質是否達標。

(一)完成“練一練”

1、出示圖和問題(這是我國6—12歲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統計圖)

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與同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3、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麼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於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麼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

小結:我們可以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製作相應的複式統計圖嗎?有信心嗎?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 出示教材

(2)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視頻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說一說畫的過程,引導互相評價,修改或完善所畫的折線統計圖。

(4)多媒體出現繪圖過程。

(5)你是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呢?爲什麼?

小結: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折線有起伏變化,不僅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以及增減的變化趨勢,而且便於數據的比較。

四、聯繫實際

想一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你想提醒其他同學要注意什麼嗎?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五

教學內容:教材第126 、127 頁的內容及第129 一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 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重點:歸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教學難點:歸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教具準備:

投影及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提問:從表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亞運會所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該怎麼辦?學生回憶並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後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實施

1、老師提問: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並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並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2、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複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 頁例2 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於平穩。4、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 題。i 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 一15 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着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歲之後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5、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災練習二十五的第2 、3 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全班交流。(三)思維訓練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的統計數據。2006 年’月… {{ 1 11 … 查閱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後利用下面的材料製成折線統計圖,並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05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2006年1月

查閱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後利用下面的材料製成折線統計圖,並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板書設計:複式折線統計圖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六

2. 複式折線統計圖

一課時

教學內容: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材第126 、127 頁的內容及第129 一131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3 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歸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難點: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計表。

提問:從表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亞運會所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該怎麼辦?

學生回憶並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計圖,然後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

問:統計圖的兩個軸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二、教學實施

1 .老師提問:第一幅圖很好地描述了中國獲得金牌的增減變化,第二幅圖很好地描述了韓國獲得金牌的增減變化,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並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個。

現在大家自己動手完成教材127頁的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計圖。[板書課題]

2 .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複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 .現在有了複式折線統計圖,咱們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引導學牛回答教材第126 頁例2 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於平穩。

4 .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 題。i 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 一15 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着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 歲之後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亞運會,我們再去看一看學校的運動會。運動會上有一個項目——1分鐘跳繩子比賽。有兩位同學爲了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提前10天進行了訓練,對每天的成績做了記錄,大家看教材第128頁中的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全班討論第四問,對學生的發現給予肯定。

李欣和劉雲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李欣是穩步提高,劉雲忽高忽低;李欣最後四天的成績呈上升趨勢並且比劉雲好,而劉雲最後四天的成績不如自己前幾天的最好成績。由此可以預測李欣的比賽成績可能會超過劉雲。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通過比較發現某地區7~15歲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後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緩,增長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個問題是開放式的,讓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高與平均值的比較,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的實際指導意義。

2、完成教材第129頁練習二十五的第2題。

根據甲乙兩地的氣候特點,選擇乙地比較適合樹莓的生長。“五一”黃金週時由甲地去乙地旅遊,應準備一些厚一點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頁練習二十五第3題。

陳明的體重在13~14歲間增長幅度最大,而且他的體重始終都高於標準體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頁練習二十五的第4 題。

a牌彩電銷售量逐漸降低,而b牌彩電的銷售量在逐步提高並超過了a牌彩電的銷量,根據這種變化趨勢幫助商場經理做出決策,應加大b牌彩電的進貨量同時降低a牌彩電的進貨量,以保證比較穩定的銷售額。

3、完成教材第131 負練習二十五的第5 題。

小組進行討論,兩組數據分別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表示更合適?爲什麼?

(1)適合用條形統計圖不用研究變化趨勢,可以用條形統計圖,(2)適合用複式折線統計圖,因爲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隨着年齡的增大,外出參加旅遊的人數就越多。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交流,老師提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作用有什麼不同?

小結:條形統計圖不較容易比較各種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很快比較出各種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繪製方法。通過學習知道複式折線統計圖可以容易看出兩個數據的變化情況,並會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教學反思:

實物投影or電腦課件

隨着信息技術的普遍,作爲輔助教學的手段,簡單的實物投影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課件或網頁來輔助教學。可今天這節課,我卻認爲用實物投影儀來輔助教學相對於製作課件而言要高效。

教學由統計表引入,當說明要看出兩個國家各屆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時,學生們很快想到了製作折線統計圖,這時可以請兩名學生在兩幅單式統計圖中分別中韓兩圖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注意:發給兩位學生的油性筆顏色必須不同)。然後,請學生觀察統計表回答哪一屆亞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少時,學生們發現手拿兩幅圖進行比較很庥煩,順理成章地引出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這時,教師將學生的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重疊在實物投影儀上,新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快速就製作成功了。此時,適時追問“複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哪條代表中國、哪條代表韓國?誰能想個辦法讓大家一看都明白呢?”從而自然過渡到補充圖例。

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統計圖由學生手工製作),又使媒體的使用達到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同時與製作課件相比更省時、高效。

練習反思:學生思維的僵化

練習二十五第2題的第2小題,問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絕大多數的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還有的學生吵嚷着說“題目出錯了”。原來,他們只會順着1至12的順序找,而不會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學習了五年的數學,而且全班近半數學生在校外參加培優,可思維居然如此僵化,這是應試教育的悲哀,也是我教學中沒能將數學與生活實際很好結合的悲哀。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七

教學內容:教材第23~24頁例題、“練一練”,練習四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知道它的製作方法,學會在有橫軸、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能對作簡單的分析;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教具準備:複式條形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例題的的複合投影片,例題的縱軸、橫軸方格圖每人一張。

單元教學重點:認識。

單元教學難點 :的製作方法。

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知

1.出示複式條形統計圖。

以例題中的數據爲素材,用複式條形統計圖出示。指名學生說一說統計圖的意思。提問:你是怎樣看出同一年份中兩個直條各是哪一個門市部的呢?(根據圖例表示的門市部來區別)說明:在複式統計圖上,爲了區分不同的數量,都要先用圖例來說明每種數量各是用哪種圖來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2.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

統計圖爲“電腦公司第一門市部上繳利潤統計圖”,其中數據爲例題裏第一門市部的數據。讓學生說說折線統計圖的意思,說明是怎樣看出來的。你認爲製作這樣一份折線統計圖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年份位置的間隔、縱軸上的數據、相應年份的數據的描點)說明:在折線統計圖上,表示經過一年的間隔要相同,像這裏的1994年到1996年要間隔兩個單位,1996年到1999年要間隔三個單位;縱軸上的數據要明確,以便於描點,要對應橫軸、縱軸找出準確的位置描點。提問: 如果在這個統計圖上我們還要表示出第二門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潤上繳情況,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呢?怎樣才能在統計圖中分清兩個門市部的利潤上繳情況呢?像剛纔這樣的問題,就要用到。(板書課題)現在我們來看一個實際問題。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兩個門市部上繳利潤情況統計表的意思。

2.製作。

提問:製成折線統計圖的名稱是什麼?先要畫什麼?(投影橫軸、縱軸)橫軸上要表示哪幾個年份?年份之間的間隔要怎樣處理?縱軸上的數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萬元?(投影方格圖)你能在圖上用折線表示出這兩個門市部各年上繳利潤數的增減變化情況嗎?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在自己的方格上用折線分別表示出來。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所畫的折線統計圖,並在全班說說各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書上是怎樣畫出折線統計圖的,想想自己畫得對不對。(投影課本上的折線表示的數量)提問:圖中兩條折線各表示哪個門市部的數量?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強調要分清各表示哪個門市部的數量,一定要有圖例,這樣才能使人看明白,同時說明圖例可以自己確定。強調每個點表示的數量一定要寫清楚。

3.加深認識。

提問:誰來說一說這個統計圖的意思?(統計圖的名稱,每個門市部的數量)

4.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23~24頁統計圖下面的幾個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在全班交流一下。讓學生在班內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提問:你認爲統計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5.加深製圖的認識。

提問: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在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出:這兩種統計圖都要有名稱和製作日期,都要畫出橫軸和縱軸來分別表示項目和數量。不同的是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量,折線統計圖用描點表示對應的數量,並連點成線表示增減變化情況。所以條形統計圖用來形象地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形象地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統計圖的意思。指名學生口答下面的問題。

2.做“練一練”的題。

讓學生說一說統計表的意思。讓學生看清圖例,在方格圖裏描點連線,畫折線統計圖,老帥巡視輔導。讓學生相互檢查:年、月有沒有寫?折線與圖例是不是一樣,數據有沒有表示?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些什麼?你認爲統計的過程應包括哪些工作?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麼特點?畫法上有什麼不同?

五、課堂作業

練習四第2題。(做在課本上,老師巡視輔導。)

複式折線統計圖 篇八

教學目標:

1.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

2. 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學習過哪些統計圖?(學生口答),師問: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統計圖?在學生回答後出示: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福彩走勢圖(學生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質疑問難,引發衝突

1、多媒體分別出示表示瓊海市、海口市兩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根據瓊海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什麼信息?(學生思考、口答)

(2) 根據海口市月平均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什麼信息?(指名口答)

(3)教師把兩副圖放在一張幻燈片上,質疑:你能一眼看出甲乙兩市幾月份月平均降水量最接近?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思考,指名口答)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有時候需要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成一張。這就是複式折線統計圖。(課題前添上“複式”)

(4)教師多媒體演示“合二爲一”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

三、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動手操作經歷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

(1)教師出示操作的要求,分組進行。

(2)組內交流、評選。

(3)實物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說一說做圖的過程。

師: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是怎麼想的?(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2、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量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四、強化練習,反饋評議

統計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看:

1、完成“練一練”。

2、完成課本的第一第二題。(着重讓學生說其發現的信息以及發現信息)

五、歸納總結,結束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例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最近,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怎麼降水了,旱情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爲災區人民捐了款,是嗎。看來,降水量、氣溫等自然現象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我們鎮江市的降水量統計圖,就是這個數據有點久了,是20xx年的。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提問: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是什麼? mm是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毫米”。

(3)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我們鎮江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2、出示例圖2。

(1)這裏還有一張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統計圖,(出示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瞭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青島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通過對剛纔2幅統計圖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4、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不能,如果能則通過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

5、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很快比較出來嗎? (生:合在一起,製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問:就這樣一合嗎?有什麼問題嗎?(你覺得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小組交流,指名彙報,相機出示:①標題;②實線和虛線;③統計圖右上角的“鎮江和青島區別圖例”。

(3)出示修改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4)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完成板書)

6、分別出示教材上的三個問題:班內交流,

①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較相應月份的點,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作出判斷。

(必要時,還需計算一下)

②從圖中你還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可從各月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7、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這樣一張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方便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板書)

三、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師: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統計男、女學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請同學們來看這幅圖。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讓我們來了解我國6~12歲國小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學生看圖理解,組織全班交流:

①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②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問:

①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②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比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麼樣?

③對低於平均身高的同學,你有什麼話想說嗎?(教育:不挑食,使營養均衡,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3)強調:在6—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歲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長要快,10—12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過了男生。

(4)拓展:對於這張圖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兩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爲什麼?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下面再用折線統計圖來研究北京市20xx年4月份一週中的氣溫變化情況。

(1)指明讀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麼?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

1、怎樣確定表示每個數據的點的位置?

2、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指名學生口答問題,並展示學生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提問: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①描點;②標數;③實線和虛線的區分(畫線用直尺);④統計時間。)

相機板書:描點、標數、連線、統計時間

(5)提醒學生:完成複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緻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後,不要忘記填寫製圖日期。

(6)媒體出示折線統計圖:看看老師是怎麼畫的!

(7)看圖回答三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①這一週中,哪天的溫差最大,哪天的溫差最小?

②這幾天的最高氣溫是怎樣變化的?最低氣溫呢?

(8)回答上面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爲什麼?

五、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折線表示,與普通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能方便兩組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

質疑:複式折線統計圖只能用兩條折線嗎?(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有時也可能有三組數據,用三條折線來描述。)

2、課堂作業:小練習冊

板書:

複式折線統計圖

表示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便於比較

描點、標數、連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