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研究性學習教案【精品多篇】

研究性學習教案【精品多篇】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3、能用“熱鬧”說一個句子。體驗種子對美好、光明世界的嚮往之情。

教學重難點:注意多音字“和”的讀音,懂得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

教學準備:一粒花生一顆花生的幼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春天裏,花紅柳綠、五彩繽紛(播放課件),你們知道這一棵棵美麗的小花小草,都是由一粒粒不起眼的種子變來的,我手裏就有一粒種子,你們看(出示花生),把花生種到土裏,慢慢地就變成了小苗苗(出示花生的幼苗),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今天一粒種子就要帶我們去看看它的成長歲月的故事。

板書課題:一粒種子(全班齊讀課題)

二、檢查課前預習和生字掌握情況

1、課件遊戲;種子點名(指名個別同學讀,注意“暖和”)

2、出示講讀例句:(1)太陽出來了,天氣真暖和呀。(2)我和他是好朋友。

3、指名同學當小老師帶全班讀。

4、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卡片,誰能用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如編字謎,編順口溜,用鈀筆標記)。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質疑問難:讀完了課文,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學生交流)

四、精讀分析

1、指名:誰喜歡讀第一自然段?

生:讀(加動作)挺一挺。

師:你們覺得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不好。

生1:動作好。

生2:音很準。

生3:不夠有感情。

師:生3,你讀讀。

生3:(讀出暖和的語氣,加動作表情,很形象)

師:老師覺得他“很暖和”,好像睡在被窩裏一樣,誰也來用舒服的口氣讀一讀,也來暖和暖和。

生:讀(也很繪聲繪色)。

師:現在再請全班同學喝口水,一起舒服舒服(做挺一挺動作)。

師: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2、教學3、4、5、6、7自然段。

師:觀看插圖,種子旁邊有一個好朋友,是誰。

生:是蚯蚓。

師:他們在說些什麼悄悄話。

生:答。

師:種子現在在哪裏。(看圖)

生:黑乎乎的地裏。

師:外面有什麼聲音。

生:春風輕輕地吹着。

師:種不知道春風,它心裏會怎麼想。(看圖觀察種子的表情)

生:很害怕,很好奇。

師:我看看哪顆種子最害怕,最好奇。

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師:指名讀(3-4)讀。

師:全班都來害怕害怕,好奇好奇。

生:全班齊讀。

師:種子很害怕,這時好朋友蚯蚓幫了什麼忙。

生:幫種子鬆土。

師:哪個友善的蚯蚓幫我們膽小的種子。

生:(熱情幫助的語氣)

師:誰能比剛纔這位同學更熱情。

生:(讀得很誠懇)

師:種子得到了蚯蚓的幫助,心情怎麼樣。

師:誰來高興高興。

生:讀(不夠有表情)

師:老師發現xx同學滿臉歡笑,你在笑什麼。

生:蚯蚓幫助我,我很高興。

師:這個同學能加上表情,很好,很生動,我們再試試。

生:讀(有感情)

3、教學8、9自然段。

師:觀察插圖2,你看到了什麼。

生:春風吹指着小花,鳥兒嘻戲歡叫,蝴蝶飛舞。

師:四人小組扮演春風,鳥兒、蝴蝶,演一出美麗的春景。

生:有聲有色地表演。

師: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春風、小鳥、蝴蝶,歡快唱歌的場面。

生:熱鬧。

師:你們能把剛纔的熱鬧歡快的場面讀出來。

生:讀(很歡快)

師:看到同學們這麼歡快,呆在一旁的種子我可耐不住了,“啊,我要趕快出去”。

生:笑。

師:我們噹噹種子,一起出去吧。

師、生:齊讀。

師:(打開日光燈)

生:好亮啊。

師:我們見到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一起歡呼吧:好一個光明的世界。

師、生:好一個光明的世界。

4、讀全文。

師:同學們個個都是出色的小演員,現在我們把剛纔的片段串起來,讀得比剛纔更整齊,更有表情,動作更豐富,好嗎。

生:(大聲)好。

生:有聲有色讀完全文。

五、分析

1、解答剛纔的質疑問難。

2、四人小組討論:種子挺了幾次,什麼情況下挺一挺。

3、總結。

4、課件演示練習。

5、引導:

板書:暖和(溫度)

喝水(水份)挺一挺

鬆土(土壤)

六、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卡,渴喝,讓學生說說異同。

2、填空:因爲口渴要喝,所以用旁。

因爲喝水要用,所以用旁。

3、學生說說應該注意的筆畫,筆順。

4、教師示範。

5、學生在大本語文寫字本描兩個,寫兩個。

七、佈置作業

選幾粒種子,好好培育,給它一定的溫度,土壤和水,並填定《語語言天地》時的“觀察日記表”(不會的字可用畫或注音)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學短文,我採取讓學生多讀,邊讀邊演,深入角色,以讀促思,即富有情趣,又不失科學性。

注重小組學習,培養小合作探究的精神,激發學和熱愛科學,探索科學,課後作業即培養學生的種植技能,又培養學生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爲日後寫作做好實踐基礎。

研究性學習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把教材內容按其原貌活化於課堂內外,圍繞教材但不限於教材,形成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師生共同投入,彼此協商、互相交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

2、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獨立自主、主動求索、勇於面對困難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歸納等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進行“再實踐——再認識”活動。

4、鞏固和擴展所學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5、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培養探索真理的習慣,培養獨立的人格。

6、培養學生的現代信息文化素養:可以進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對信息進行關鍵性評價;可以準確地運用各種信息,並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學會利用網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1、日常生活的安排:包括在學校與家庭中某日活動的安排,涉及到的詞彙有場所、日常活動、時間等。由此拓展到學生週末與假期活動的計劃與安排,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話題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學生個人信息的表達與描述:包括學生談論自己的體貌個性特徵、愛好、生日、家庭、朋友等。涉及的話題較爲廣泛,但可引導學生重點談論自己感興趣的方面。

3、月份與季節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一年四季的特徵與活動、十二個月份的名稱與順序。然後可以拓展到談論自己喜歡的季節與月份以及喜歡的原因。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中外常見節日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措施:

1、教師要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爲學生創設寬鬆、自由的活動空間。

2、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以教材內容爲基點,以開放性、綜合性問題爲線索,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善於思考,發現問題要大膽質疑,勇於創新。

3、教師可指導學生學會多渠道地獲取信息,並運用所學知識對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概括提煉觀點,形成自己的結論。

4、教師在學習的組織和指導中,應滲透啓發性、激勵性理念。教師對學生的研習活動應多肯定、讚賞、鼓勵,消除他們的種種顧慮,使他們大膽質疑,敢於創新。要尊重學生的研習成果,不要隨意否定和貶損學生的觀點和結論,刺傷學生的自尊心。

5、精心設計任務型活動,佈置開放性的作業。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三

《一粒種子》是一篇科學童話。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進入童話的情境,又要學到科學知識。程玲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這節課先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全文概貌,抓住四個“挺—挺”理清課文脈絡,爲最後總結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打下基礎。在分層閱讀階段,注意把學生帶入童話的境界。教師採用形象生動的貼圖,種子從微微睜開眼到最後長出小葉,鑽出地面,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教師還採用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爲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採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教師充分利用板書,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這節課教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把語言訓練和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低年級兒童長於形象思維,程玲老師非常注意發揮這一優勢。“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一句,老師讓小朋友說說它們各是怎麼唱的,唱什麼歌。學生回憶了春風、泉水的歌聲,再唱唱小鳥和小朋友的歌,通過表象的再現,形象具體地感受到春天的一派熱鬧景象。在此基礎因勢利導,學生自然地理解了“熱鬧”這個詞。教師並沒有給“熱鬧”下定義(事實上也很難下),學生卻實實在在地懂得了什麼是“熱鬧”,這樣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適宜的。爲了讓學生體會“趕快”這個詞的重要性,教師把刪去這個詞的句子與原句比較,再讓學生想象一下種子這時的心情,從而認識到“趕快”用在這兒特有的情味。接着,教師又讓學生把“春風在唱歌,……”跟“春風在吹,……”兩個句子讀讀、比較,學生感到前一種說法好,而且知道了因爲把春風、泉水、小鳥當作人來寫,所以很生動。這一段的教學,把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兒童語言發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發展了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豐富了兒童的詞彙和句式。

這節課還充分利用圖畫,訓練兒童看圖、想象和說話。第一次是在蚯蚓和種子對話時,通過看圖講述,使學生形象具體到感受蚯蚓說的“外面亮得很”。第二次是在種子挺出地面以後,通過看圖講述,把“好個光明的世界”具體化。兒童能把圖上看到的景色跟課文描述的事物以及自己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敘述,對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粒種子

春風來了,蒲公英媽媽便放開了孩子的手,讓它們隨着風兒去尋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這麼一粒種子,離開了母親之後,毅然地去選擇適於自己生長的土地。它隨着風兒來到了一個花圃,“這裏爭芳鬥豔的太多,我不喜歡。”它逃似的走開了。

它又來到了一片草原。“這裏同伴太多,施展不出自己的才華。”它又一次走開了。

它又來到了一片綠洲。雖然周圍是沙漠,但這裏的景象也特別誘人。“這裏又怎麼能打持久戰呢?”它又放棄了。

風兒似乎看不慣種子的挑剔,它感到厭倦了,於是它把種子丟在了路邊,自己離開了。種子懊惱極了,難道這就是它最後的選擇?它心目中的沃土,即使是花圃、草原、綠洲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了。種子徹底地失望了。

一場春雨過後,同伴們都爭先恐後地萌芽生根了。這粒可憐的種子仍頑固的躺在那裏。“孩子,接受這次選擇吧,趕緊萌芽生根吧,否則你會死去的。”這是大地母親的聲音。“爲什麼這麼不公平將我丟在這裏?這不是我心甘情願的選擇。”種子仍抱怨着。大地母親沒有回答。種子最終萌芽了,在這貧瘠的土地上,它艱難地紮根下去。葉子也長出來了,只是很纖弱,顯然一個脆弱的生命。種子已認命了。

不知哪裏來的一隻大腳,狠狠地將種子踩下去。種子的莖也斷了,根也破損了,幾乎奄奄一息了。種子流淚了。爲自己的不幸———兩次遭遇,也爲那可憐的身軀。它放棄了,也許這就是它整個生命歷程。

幾天過去了,種子驚奇地發現自己沒有死。莖上又有了新芽,根已扎得很深了,難道已脫胎換骨了?究竟是誰挽救了這個孱弱的心靈?種子在心裏默默地發問。

“孩子,恭喜你堅強地活過來了,要感謝那隻腳,是它使你的根和我血脈相通了。記住:生命的選擇不是由你自己的願望而定的,不要刻意地追求理想,外界環境也會改變你的人生。你要尊重大自然的選擇,即使它不是你的所願。”大地母親給了種子一個明確的答案。種子醒悟地點了點頭。它開始欣賞起與自己同患難的夥伴們了。

第二年,種子又重新萌芽了,它將它的故事講給它的孩子們聽……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 篇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塊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二節的內容。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習題設計等七個方面來簡要談一下我對這節內容的構思和設計,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一節課主要包括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概念、過程、特點及研究意義四部分內容,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首先由能量流動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動的方法: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科學規律的能力。在學生揭示能量流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桑基魚塘、草原放牧兩個實例分析,使學生切身體驗生態學規律與現實生活及生產實踐的密切聯繫,自覺樹立生態學觀點,遵循生態學規律,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努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等知識爲基礎,同時又是學生鞏固生態系統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以及生態系統等知識的基礎,它在高中生物學習中是重點和難點。

(二)課程標準內容

分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

(三)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Ⅱ)

(四)教學目標

爲落實課程標準內容,結合本節教材內容設計及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心理水平,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

2、在運用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並概述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能力目標:

1、能從整體水平對生態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判斷的思維能力。

2、應用能量流動的規律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並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農業的發展和生態農業的建設,注重生態學觀點的培養。

2、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學觀點,養成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重難點及其突破

1、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物圈中每一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是一個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系統,這是生態系統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

(2)指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和特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用準確語言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的過程。

(3)研究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一方面可以鞏固前面學習的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爲研究生態系統的目的——更好地服務於人類自身(調節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礎,教育學生樹立生態學觀點,自覺堅持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原理。

基於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現實生活的需要,確定了以上教學的重點。

2、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難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難在能量流動比較抽象和學生缺少揭示規律的方法。針對這一難點主要採取了以下突破措施:

1、採用由局部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先定性再定量的分析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能量流動過程,歸納能量流動的特點。

在分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時,先由一個個體的能量輸入、儲存、轉化和散失途徑分析,逐步種羣、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最終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在能量流動的特點的教學中,先由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定性分析作出推測,然後以賽達泊格湖能量爲例定量分析,最終得出能量流動的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2、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的合作進行推理探究,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互動,共同探究規律。

在學生完成能量流動概念學習之後,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個體的能量如何輸入儲存和散失?一個種羣呢?引導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和思考;接着提出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是如何流動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小組探究:第一營養級的能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第二營養級呢?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歸納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歸納:①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什麼?②如何輸入?③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④能量在各個營養級的來源和去路?⑤能量流動的起點和渠道?通過探究和師生互動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

在解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你能總結出什麼規律?”通過小組合作,最終歸納出能能量流動的規律。

3、重視聯繫實際,鞏固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歸納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爲什麼一山不容二虎?”“食物鏈長度一般只有4-5級?”“魯賓遜荒島生存策略”等實例分析,既鞏固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分析實例的同時,體驗了生活實際中的科學規律,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發現規律、運用規律、揭示事物本質的科學探究-,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爲高二年級學生,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已經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通過高一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且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邏輯推理能力;從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通過初、高中學習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傳遞,能量守恆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學學習中,已學習了儲存能量的物質、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本節內容的基礎。

三、教學策略

以“自主、探究、合作”作爲學習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材、媒體等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加工信息、推理判斷、合作探究、歸納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思考、合作、探究、歸納,教師啓發引導、歸納、拓展延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在樂學氛圍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直觀性,條理性、動態性、高效性等優點,設計多媒體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由現象發現規律、掌握規律,並運用規律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去分析問題、揭示問題,方法很重要。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掌握由個別→一般,由局部→系統的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規律常用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聯繫生產、生活實際,進行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途徑之一。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1、問題探討、設疑激趣

2、理解概念、問題引導,學生由個體→種羣→營養級→生態系統逐步進行能量流動分析。

3、小組探討交流,師生共同歸綱總結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

4、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能量流動,小組合作交流,師生共同歸納能量流動特點並探究其表示形式。

5、實例分析,運用能量流動的規律。

6、小組探討實例、歸納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7、課堂小結

(二)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思路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誘,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獲是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本節課一開始通過問題探討,使學生置身其中;與生存挑戰相聯繫,激發學生求知-。自覺主動投入本節課的學習。

接着通過教師問題引導,指導學生進行能量流動的分析,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學會由個體→羣體→系統的分析方法。然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師生共同總結出能量流動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做出定性推測:能量有逐級遞減的趨勢。

教師進一步提出這一推測的準確性有待驗證,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教師因勢利導轉入定量分析賽達泊格湖的能量流動,通過定量分析和小組的交流探究歸納出能量流動的規律。

學生沉浸在發現規律的快樂中,教師趁熱打鐵引入實例分析,使學生在分析實例中體驗規律應用的快樂進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農田生態系統與桑基魚塘,以及小組變流如何更好的進行草原放牧,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新情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由現象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規律的教學思路,容易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

1、注意區分攝入量和同化量

2、在講能量金字塔時要避免學生在理解不透或知識鞏固不牢時,引入其他的金字塔造成干擾,暫不拓展其他生物金字塔。

3、區分提高能量利用率與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六、板書設計

爲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板書設計如下: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一、能量流動的概念三、能量流動的特點

輸入傳遞、轉化、散失1.特點

二、能量流動的過程單向流動

1、來源逐級遞減

2、起點2.表現形式

3、渠道能量金字塔

4、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四、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5、各個營養級能量來源1.效利用

6、各個營養級能量的去路2.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有益的部分

7、能量轉化過程

七、習題設計

1、課堂鞏固練習

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區分易混點

2、課後探究

設計課後探究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調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研究的積及性;同時通過開放性試題,拓寬學生思維。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五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小節比較多。請在課文裏找一找,拿出鉛筆做上記號,種子睡醒過來有幾個“挺一挺”。(學生拿鉛筆邊看書邊做記號)

師:書上有幾個挺一挺?你來講講你是怎麼劃的?

生:第一個“挺一挺”是從“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裏”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師:也就是課文的——

生:也就是課文的第一小節。

師:第二個挺一挺呢?

生:第二個“挺一挺”是從“它有點兒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節。

師:說得很好。第三個呢?

生:第三個挺一挺是從“種子聽了很高興”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三個“挺一挺”內容比較多,比較長,應該從“春風輕輕地吹”開始,到“種子聽了很高興。”第四個呢?

生:從“春風在唱歌”到“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四層意思應該到完了。有四個“挺一挺”。跟他劃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學生都舉手)

師:好,種子發芽有四個“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層意思,現在我們一層一層來讀,看看這粒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第一小節有幾句話?

生:第一小節有兩句。

師:請你讀第一句。(指名另一學生)你讀第二句。(兩名學生先後讀第一段中兩句話)

師:好。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裏,(在圖上貼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裏)它覺得很暖和。(板書: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黑板掛圖上貼上一粒微睜開眼睛的種子)

師:(指名)你來讀第二段。(學生讀第二段)

師:種子覺得有點兒渴,喝了一口水,(板書:喝水)覺得怎麼樣?

生:(齊)很舒服。

師:對,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掛圖上貼上一粒睜開眼睛的種子)好,我們把第一、第二節連起來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覺得舒服的感覺念出來。(生齊讀一、二兩節)

師:這時候春風輕輕地吹着,種子在泥土裏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誰呀?

生:(齊)蚯蚓。

師:對,看到蚯蚓了。(在掛圖上貼上蚯蚓)它們就說話了,它們說了不少話呢!現在老師來做蚯蚓,小朋友,你們做種子,我們來對話。春風輕輕地吹着,你們就來問我了——

生:(齊讀)外面是什麼聲音?

師:(讀)那是春風,春風招呼咱們到外邊去。

生:(齊讀)外邊什麼樣兒?也這麼黑嗎?

師:(讀)不,外邊亮得很,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

師:好,現在我們換一換,你們做蚯蚓,我來做種子,我來問你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蚯蚓告訴種子外邊亮得很。你們看看課文中這幅圖,外邊是什麼樣兒的?誰把這幅圖講給大家聽聽。

生:外邊亮得很,太陽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樹在陽光照耀下,迎着春風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陽射出了萬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條兒迎着春風在空中飛舞。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師:說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麼美,那麼可愛,蚯蚓看到過了,種子還沒有看到過,蚯蚓會怎麼做?

生:幫種子鬆土。

師:對,蚯蚓幫種子鬆土。它說,我來幫你鬆土,(板書:鬆土)你可以鑽出去。種子聽了很高興。爲什麼很高興?

生:因爲它想外邊亮得很。蚯蚓幫它鬆土,它可以鑽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師:對,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圖上貼上長出小芽的種子)

師:小朋友,這時候種子離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經聽到地面上有很多歌聲了。誰在唱歌呀?

生: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是呀,(逐一板書: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在唱歌)

師:大家想一想春風招呼種子到外邊去,它會唱什麼歌呢?

生:春風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種子快出來。

師:泉水怎麼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裏去。

師:對了,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裏去了。

師:小鳥怎麼唱的?小鳥一定唱得更好聽了。

(一位女孩用優美的童聲唱起《春天在哪裏》的歌曲,唱到最後一節小黃鸝的歌聲時,老師引導全體學生齊聲合唱“的哩哩……”)

師:小鳥的歌聲真好聽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們就是小朋友,我們來唱一個《我是一棵小樹苗》好嗎?(生齊答:好)來,準備好,配上動作,高高興興地唱,讓種子聽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樹苗》,並配上動作,情緒活躍。)

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麼多動聽的歌聲,種子都聽見了,它聽到那麼多歌聲,那樣的——

生:(齊)熱鬧。

師:對。(板書:熱鬧)那麼多的歌聲,那麼好聽,這時候它說了什麼話?

生:(齊)啊,我要趕快出去。(教師指導讀好這句。)

師:(板書:啊,我要趕快出去。)假如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們看,這兩句話,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師:爲什麼?

生:因爲第一句要“趕快”出去,有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沒有用“趕快”,就是說慢慢來好了。

師:是的,用上了“趕快”就比上面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們看它說的話前面還有一個詞兒也說明它很着急。是什麼詞?

生:(齊)是“連忙”。

師:對。現在我們從“春風在唱歌……”唸到“啊,我要趕快出去。”要把種子想趕快出去的心情念出來。(學生齊讀這一節)這裏有兩個句子,請讀一讀,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怎麼樣?

生: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師:怎麼不同?

生:第一句是說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這兩句話意思都相同的。

師:爲什麼?你講出理由。

生:因爲第二句把春風當作人,說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鳥也當作人了。

師:對,老師同意後面一位同學的意見。這兩句話寫法不同,意思一樣。你們看,春風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聲比作唱歌,把小鳥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來就會唱歌,這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句?要講出理由。

生:我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寫得美。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寫得生動。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好像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了真的人一樣。

師:對呀,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人一樣。春風在吹,春風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叫,小鳥在唱歌。這種寫法,我們讀起來就覺得很生動,很活潑,很有趣,念起來怪有味兒的。你們看,它們還排起隊伍來了;第一個是春風,第二個是泉水,第三個是小鳥,第四個是小朋友,排成隊伍的句子我們越讀越有勁。我們再來讀一讀。(學生有表情地齊讀。)

師:看書,讀下去。(學生齊讀: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師:這時候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貼上帶小葉的種子,並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個“挺一挺”種子已經挺出地面來了。它覺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掛圖)誰能看圖講講種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從近到遠說,把圖上畫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講出來。

生:種子鑽出地面來,眼前一亮。它看見泉水從山坡上流下來,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見小朋友揹着鐵杴去種樹;桃花開了,小黃鵬在樹上唱着優美動聽的歌。柳樹迎着春風在跳舞。小燕子圍着柳樹飛來飛去。遠處的田野上,拖拉機在春耕。種子看見這情景多麼高興啊!

生:(略)

師:春天是多麼美好啊!外面那麼美,讀最後一節,要把種子這種感覺讀出來。(生齊讀最後一節)

師:對(板書: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種子心裏的想法,“好個”就是“好一個”,用讚美的口氣再讀一下。(生齊讀)對,種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麼美好,世界那麼光明。讀了課文,我們知道種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幾次在地下,幾次在地上?

生:種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師:“挺一挺”是說種子在幹什麼?

生:種子在膨脹。

生:種子在發芽。

師:到底是膨脹還是發芽?

生:(齊)是發芽。

師:對。“挺一挺”就是種子在生長,在發芽。(指板書暖和)它覺得怎樣?

生:(齊)暖和。

師:對,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樣?

生:挺一挺。

師:它有點兒渴了怎麼樣?

生:(齊)喝水。

師:喝了水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後來蚯蚓來幫它——

生:(齊)鬆土。

師:泥土鬆了,它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最後它要鑽出地面了,又怎樣?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這是一篇童話,它把種子當作人來寫了,其實是告訴我們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

生:它要蚯蚓翻鬆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師:對,春天天氣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鬆軟,空氣流通,種子就發芽啦。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六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它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語言,巧妙地運用四個“挺—挺”,自然地把種子發芽的三個條件點出來了。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

爲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請小朋友在半個月之前,把蠶豆種子播種在自己的小花盆裏,並把種種子的花盆放在能曬到太陽的地方,又定時的給澆水,請學生每天去觀察。當我上《一粒種子》的這一天,請小朋友帶來種蠶豆的花盆,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大早學生就議論紛紛:我總沒有給它澆水,我的蠶豆沒有長出來;看他的豆芽葉片真綠,你是怎麼種的?哎呀!她的蠶豆芽鑽出來了,可是現在葉瓣一頂點兒都沒有;又聽見有人在說,我給豆澆的水太多了,淹死了……聽了學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時間播種的蠶豆,請學生觀察每盆豆。並思考爲什麼有的學生使蠶豆發芽而有的卻不行呢?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一起去學習課文。

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了以後,你知道了什麼?再讀課文,你又知道了什麼?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到有四處寫種子“把身子挺一挺”。

學生有了一個整體感知之後,再次要求學生去學習課文,就表現出一種主動性了。根據兒童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又在課堂上就採用了形象生動的貼圖,課文寫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裏,覺得很暖和,醒過來了。我就貼種子微微睜開眼的圖片,請小朋友找出句子讀一讀,你認爲句子中哪幾個詞用得好,爲什麼?學生討論後覺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講出從暖和一詞看出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這時就指導學生用活潑、輕快的語氣朗讀,感受春天的暖和。而第二自然段寫種子有點渴,喝了一口水,覺得很舒服。再請學生討論種子在泥土裏發芽需要的水分,是從哪裏來呢?這時就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去尋找符合情理的答案。討論之後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綿綿、人工澆水┄┄)等使種子覺得舒服,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又指導學生讀出舒服的感覺。從中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水分。接着請四人小組朗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再討論:課文這個自然段寫了誰與誰的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同桌的討論,理解了“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最後貼出長出小葉,鑽出地面的圖片,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富有兒童情趣。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它聽見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教學時,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着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到講臺前來大合唱,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的場面。正因爲種子覺得外面很熱鬧,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鑽出地面。在教學中採用了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讓小朋友做種子、蚯蚓,使學生從旁觀的閱讀者轉換爲課文中的“人物”,體驗種子的情感。採用這些方法,使學生進入童話境界,情趣盎然。在逐層理解的基礎上,又回到整體,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條件。在這個階段,我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初步掌握了閱讀科學童話的方法。

在課文初步瞭解之後,我再請小朋友講一講,你的種子爲什麼能發芽?而你的種子又爲什麼不發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蠶豆缺少水分;我的蠶豆給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氣了;種子發芽要三個條件,要有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新鮮的空氣,纔會長出綠芽。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要重視實踐活動,由於好多學生種豆沒有成功,課後我又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把再一次種豆,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因爲實踐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通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