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村居》教案多篇

《村居》教案多篇

村居教案 篇一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藉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畫,春天還是一首詩呢!清代有位大詩人高鼎,寫下了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村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講讀古詩

1、讀題。

誰來讀讀題目,給“村”字組組詞。齊讀題目。

2、出示古詩。

自讀古詩,指名讀。

生評,再讀。師範讀,生齊讀。

3、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看出來是春天的?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春煙、

指導:

拂堤楊柳:春天來了,柳樹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柳條長長的,像小姑娘的辮子。長長的辮子垂下來,被風一吹,就飄拂起來了。

春煙:春天的時候,山上空氣潮溼,樹林中常常有薄薄的霧氣籠罩,遠遠望去,像霧又像煙,所以,叫做春煙。

二月天:農曆二月。

醉:陶醉。

4、小朋友的本領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師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師找到的春天?

多媒體出示一張張圖片。

師述:春天來到了竹林裏,春筍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春天來到了小池塘,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春天來到了梅花山,滿山的梅花開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剔透,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春天來到了草原,草原鋪滿了新綠;春天來到了果園,梨花、杏花、桃花都開了,引來了蝴蝶和蜜蜂,真是春暖花開,春色滿園。春天來到了校園裏。看,小朋友們個個書聲琅琅,難怪人們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真美啊!

小朋友,此時此刻,你是否已經被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來讀讀“陶醉”這個詞。

讀讀一、二兩句詩。

5、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裏,孩子們又會幹什麼呢?請小朋友讀讀三、四兩句詩。

你讀懂了什麼?

“散”,給它組組詞。在這首詩裏,散是什麼意思呢?引出“歸”、“紙鳶”。

放學回家,天色還早的話,你會幹什麼呢?和其他同學做什麼遊戲呢?

介紹“紙鳶”。(介紹一下南通的哨口板鷂,邊看圖邊介紹)

6、在這美麗的春天裏,處處春光明媚、鶯歌燕舞,處處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廣闊的田野裏放着風箏,心裏高興極了。人們居住在這裏,生活地多麼幸福這就是田園生活,這就是鄉村生活。因此,詩人高鼎將這首詩取名爲《村居》。

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7、師範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

8、背誦古詩。

9、欣賞歌曲《村居》。

三、課後作業

背誦古詩,回家後收集幾首有關春天的詩。

《村居》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讀順古詩文字,讀懂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蘊涵的情感,進行有感情地誦讀訓練。

2、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感悟語言文字的優美。

3、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置疑解疑能力、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畫意入題,激發興趣

1、談話:

同學們喜歡春天嗎?回憶一下自己在春天裏都有哪些活動?你當時的心情怎樣?能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2、學生交談。

3、談話:

老師這裏有一幅關於春天的畫,請大家按一定順序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並說說看了畫面之後你有什麼感覺?

(投影出示插圖)

4、學生交流。

5、談話:

清朝詩人高鼎在有一年的春天親眼目睹了這一畫面,並且有感而發作了一首詩,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習的《村居》。

(板書課題)

6、齊讀課題,解題。

二、初讀古詩,感知文字

1、請同學們看着畫面,聽老師範讀古詩,注意邊聽邊想,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

2、學生自己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並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然後在小組內檢查生字和古詩朗讀。

3、小組選派代表全班檢查古詩朗讀情況並正音。

三、嘗試釋疑,讀懂內容

1、這首古詩的內容比較淺顯,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自己理解詩句的意思?

2、學生回答。

3、下面就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自學古詩,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看看弄懂了哪些詞句的意思,並把小組同學學習中共同的難點找出來,全班共同解決。

4、學生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學習結果:

⑴拂:做動作幫助理解。

醉:聯繫生活經驗(喝醉酒的樣子)幫助理解。

⑵結合插圖及生活經驗理解句意。

6、讓學生結合插圖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談聽後感受。

(鼓勵學生結合畫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

四、品味詩句,朗讀悟情

1、朗讀前兩句。

抓住“醉”字,對照圖畫,聯繫往年見過的春日美景體會那種陶醉的感覺,然後將這種感覺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指名讀。

3、朗讀後兩句:

談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和當時的的心情,帶着這種愉快的心情去讀這兩句詩。

自由練讀。

指名讀。

4、反覆練習朗讀:

指名讀。

生生、師生比賽讀。

五、合理想象,還原意境

1、播放音樂,教師根據詩意進行語言描述,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展開想象。

2、說說剛纔你在自己的腦海中都看到了些什麼?有何感受?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創新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3、面對着這迷人的景色,如果你是一位詩人,你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學生回答)

4、那就讓我們和詩人一起面對着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來吟詩一首吧。

學生起立,倒背雙手,面對畫面吟誦古詩。

六、課外延伸,深化拓展

1、如果你是一位畫家,學完這首古詩後,你最想幹什麼?

(鼓勵學生畫出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並融入自己獨特的想象)

2、古人特別喜歡讚美春天,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春天的優美詩歌。請同學們課下每人蒐集兩首,練習朗讀,準備舉行“春天,我愛你”古詩朗誦會。

《村居》教案 篇三

想像使朗讀精彩起來──《村居》教學談

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國小 方明珠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爲發音規範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要求朗讀者在朗讀時通過語言、形體變化等手段再現作者創造出來的形象,寄植到聽衆心目之中,獲得栩栩如生的生命形式。朗讀者的形象感受,來源於作品中的詞語概念對朗讀者內心刺激而引起的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體會、思考,是“感之於外,受之於心”而形成的。葉聖陶先生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樑”,“凡是出色的文藝作品,語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貼切的符號”。朗讀者要透過這些文字符號,使作品表現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內心跳躍起來,在自己的頭腦中閃爍,加深對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使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發生共鳴。

想象是朗讀者本身所接觸過的彼時彼地的場景被作品提供的此時此地情景激發而在腦子裏產生出畫面的思維活動。我們在朗讀一篇作品時,要展開想象的翅膀,置身於作品的意境中,讓自己的身心活躍起來,讓圖畫活躍起來,通過這些活動的畫面給朗讀內容插上翅膀,去感染聽衆,飛進聽衆的心田。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描寫的田園風光的有名詩作,“詩中有畫”。“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這句詩句給我們描繪了“地上有草,空中有鶯、堤上有柳”的清晰畫面。語言符號的巧妙組合負載着作者發出的藝術信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詩的意境,更好地與作者進行對話,感受春的動態美感,感受作者沉迷於這迷人春色的愉悅心情。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文中插圖,對照畫面,反覆吟誦詩句,同學們,你們彷彿看到了什麼?地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綠的小腦袋,可愛的黃鶯在空中自由地翻飛,歌聲悅耳動聽,堤上的楊柳舒展着嫩綠柔軟的枝條,彷彿婀娜多姿的少女扭動腰枝翩翩起舞……同學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眼睛裏閃爍着智慧的光芒,隨着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他們漸漸進入了詩的意境,彷彿置身於大自然春的懷抱,在明媚的陽光下,盡情地欣賞,盡情地享受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一種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此時此刻,他們與作者的思想產生了強烈共鳴,體驗到作者贊春的美好情愫,抑揚頓挫的朗讀感染了每一位同學,他們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讀由此而精彩起來。

讓童稚的語言恣意汪洋──教學《村居》有感

江蘇省連雲港市南洋國際學校 陳學壯

漢語言是由一個個富有魔力的的文字構成了她獨特的魅力,在古詩的解讀中我們不妨從一個個的字入手,由字及詞,由詞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詞的意到字詞所傳達出的神,由表及裏,由外到內,深入透徹地理解詩所描繪的風景,揣摩詩人的內心情感。

兒童的語言是稚嫩的,是鮮活的,站在兒童的獨特的視角上,讓他們用一雙明澈的眼睛看周圍的世界,擷取事物所傳達的信息。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既不能用成人的理解來束縛學生的思維,也不能用輔導用書上的提示來畫地爲牢,只要我們紮根學生的現有基礎,激起學生的思、辨,學生鮮嫩的語言就會如在春雷的呼喚下破土而出的竹筍。

我們不妨從擴詞入手,以夥伴的身份看詩中的景與物,以善待生命的目光來賞識自然界萬物的動靜變化。

“村”字,孩子可以把它理解成“鄉村、農村、村莊、村子”等。“居”呢,則有“居住、鄰居”等詞,讓學生把它們連起來,則題目的意思就一目瞭然了“在鄉村裏居住”、“居住在農村”等。

作者是在鄉村居住,那他會寫鄉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草長鶯飛二月天”,“草”學生可以組成詞“青草、小草、草地、草原”,但“草”是 “長”的,那麼正確的理解應該爲“青草、小草”了,這樣是不是精確了呢?聯繫“二月天”來想,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麼樣的呢?自然是“悄悄地生長着的小草”、“偷偷地鑽出地面的小草”,“吮吸着春雨,呼吸着春的氣息的一個勁兒向上長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黃綠綠的小草”是“快快樂樂生長着的小草”,是“陶醉於春的勃勃生機的小草”……“鶯”擴成的詞可是“黃鶯、鶯歌燕舞”等,黃鶯是誰?是鳥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嚨,唱起的歌兒婉轉悠揚,鶯在空中翻飛,快樂地飛,自由自在地飛,它是在空中舞蹈,劃出美麗的弧線……“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什麼樣的楊柳,垂下萬條綠絲絛的楊柳,垂下長長手臂的楊柳,瀉下如瀑長髮的楊柳,楊柳含情,暖風中曼舞、輕歌。楊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靜、幽雅,動作舒展輕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輕拂下,在枝條的撫摸下,堤是酥軟的堤,是朦朧醉着的堤……

這樣的教學,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又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

國小低年級古詩教學結構初探──教學《村居》有感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實驗國小 王 芳

國小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古詩多數是絕句、律詩,它們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發人深思,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兒童通過學習這些古詩文,既可受到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語文素養,又可以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提高綜合素質。根據低年級兒童喜讀愛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優勢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感性材料,結合詩情畫意,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詩情畫意,在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優美。

一、畫意入題,激qing導趣

古詩文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凝練,言簡意賅。而這也恰恰拉大了它和學生的距離,如果單從文字入手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教材的每首古詩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這些插圖,在上課伊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並結合生活實際進行適當聯想,談出自己的初步感受。這樣學生從畫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詩的內容,縮短了教材與自身生活經驗的距離。此時,趁機揭示課題,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正所謂 “詩情畫意,詩不離畫,畫不離詩”。

例如學習《村居》一課,上課伊始我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組織學生觀察畫面內容並談出自己的感受,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優美的畫面緊緊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閱讀古詩的願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整體感知,讀順文字

對畫面內容的初步感知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古詩的願望,接下來便要進入讀的第一個層次--整體感知,讀順文字。

1、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字,結合畫面內容在頭腦中對古詩的文字表述有一個初步的感受。教學中可讓學生邊看畫面邊聽錄音或教師範讀的方式進行。聽讀完古詩後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聽後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表述不必作評價,只要他們能談出大體的感受就行。

2、讀順文字:

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掃清文字障礙,讀準字音是古詩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此環節的學習任務可放在小組自學中解決。

⑴ 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古詩,並且畫出生字反覆練讀。在此基礎上,由學習小組長檢查正音,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激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⑵ 小組內檢查朗讀古詩情況,然後再推選代表參與全班交流,這樣既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練讀的機會,又便於發現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指導全班同學讀順詩句。

三、嘗試釋疑,讀懂內容

這是讀的第二個層次,重在對詩句內容的理解。

在學生讀順詩句文字之後,要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讀懂詩句的意思。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結合插圖及平時的生活經驗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明白?然後將自己的讀書收穫在小組內交流。通過小組討論找出小組成員學習上共同的難點參與全班交流。這樣通過學生的朗讀思考及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詩句的意思也就基本上讀懂了。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善於觀察插圖,觀察自然,積累生活,用畫面內容和學生的親身體驗幫助其讀懂詩文。如學習《村居》,讓學生聯繫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想一想,後兩句詩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品味詩句,朗讀悟情

古詩文語言凝練,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不必深究詩句的含義,但詩中描寫的風景人情應當知曉。因此,在理解詩情畫意之後,應該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詩句,讀出詩句所蘊涵的內在情感,和作者產生感情的共鳴,這便是讀的第三個層次。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充分結合生活中已有的情感體驗用心去讀。

如《村居》一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可緊緊抓住“醉”字,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往年春天裏所見到的美麗景色,想想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然後帶着這種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讀這句詩,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彷彿真的陶醉在美麗的二月風光裏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放風箏的快樂情景,那愉快的心情便情不自禁讀出來了。在學生悟出感情之後,可通過領讀、試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方式激起學生練讀的興趣。

五、合理想象,還原意境

作者在創作詩歌的當初是把自己的情思融入了具體的形象和畫面中去。學習古詩更高的一個層次,應該能夠通過各種手段,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從而進入古詩所描寫的意境並能在頭腦中還原意境。教師要善於根據詩句的內容,創設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村居》一詩,在學生了解了詩意,能夠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以配上優美的音樂,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在頭腦中展開想象,再現詩人所描寫的優美畫面。伴着悠揚的音樂聲,一幅迷人的二月春景圖躍進了孩子們的腦海中,從他們的臉上洋溢的微笑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完全被自己頭腦中所浮現的優美意境陶醉了。此時讓學生起來談談剛纔所看到的景象,那可真是美妙無比:綠茵茵的青草,愉快歌唱的黃鶯,婀娜多姿的楊柳,活潑可愛的孩子,翩翩起舞的風箏……詩人所描寫的迷人意境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得到了生動的還原。古詩的文字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此時讓全體學生起立,倒背雙手,一齊背誦,將心中的感慨藉助詩人的詩句表達出來。學生背得有聲有色,真正做到了和詩人心靈相通,情感共鳴。

六、課外延伸,深化拓展

1、爲詩配畫: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意境,受到了美的薰陶感染後,教師要及時抓住兒童愛畫愛美的心理,鼓勵學生爲古詩配畫。這裏的配畫不是刻意臨摹課本插圖,而是要讓學生畫出自己的的感受,畫出對古詩的理解;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畫詩中沒有的景物。這樣再次體現了詩情畫意,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又深化了對詩意的理解,加深了對詩文的喜愛之情。

2、課外拓展:

陶醉於古詩意境美、語言美的學生必然對讀詩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以此爲契機激起學生自學古詩的熱情,豐富他們的課外閱讀。使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訓練的想象、語感、情感、美感等能力在閱讀實踐中得到鞏固發展。如學完《村居》後,讓學生課外每人閱讀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等。

《村居》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2、瞭解古詩的大概內容,理解一些字的含義,體會詩中的韻律美。

3、正確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6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朗讀,藉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韻律美。

2、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描繪的美麗場景進行描述。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進行相關類別古詩的整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課前準備:

多媒體創設的動畫,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溝通文本與生活,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麼春天在哪裏呢?誰願意說說你的發現?(生自由說如生1: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鑽出來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生2: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青蛙醒了。)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

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在唱着歡快的歌。多麼美好的春光啊!人們爲此寫下了許多精彩美妙的詩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釋題:分別讓學生用組詞方式解釋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居住。

[設計意圖]通過動情的語言,藉助優美的畫面、音樂等,把春天的種種意象變成一首“立體的交響樂”,爲學生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把不懂得字詞勾出來。

2、用課件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a、我能讀:鶯、堤、拂、趁、村、童、散、歸。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歸。

c、我能說:用字組詞,並說一句話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設計意圖]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幫助弱勢學生識字,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自我,實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三、理解詞句,深入感知。

1、課文中你哪些詞不懂?學生質疑,小組學習,師生共同解決。

2、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欣賞一下詩中美麗的畫面。同桌互相爲一組,說說詩中描寫了哪些美麗的景色,你是通過哪句話知道的。

彙報自學情況

預設:1、兒童散學歸來早(課件播放:鐘聲、孩子們的喊叫聲)聽,聽到了什麼?(“放學了—”,“放風箏了—”)師:村裏的孩子們多高興啊!我們也高高興興地讀讀第三句。(指名讀,強調“歸來早”這三個字要重讀,“早”字帶拖腔)

2、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放風箏嗎?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把風箏放上天的?(生敘述放風箏的過程)師:誰願意上來表演放風箏?(學生上臺表演)師:看,他的風箏上天啦!這是我們想怎麼讀“忙趁東風放紙鳶”請試試。(學生試讀)師:快看,我們的風箏風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風箏在哪?找到了嗎?

3、誰再來看着課件說說你看到了?學生看課件自由說。這麼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麼讀好?指名反覆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4、草長鶯飛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着,歡快地歌唱。

[設計意圖]善於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並在關鍵處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信息。

四、放飛想象,發散思維。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裏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着颳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彷彿看見了煙霧裏,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着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設計意圖]巧妙運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與“語言”的通道,學生入了情,就通了文,於是“情”與“文”就“接觸”,就對話了,“人”就獲得了“語言”,語言也獲得了“人”

五、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春天這麼美好,有多少詩人曾經讚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師出示課件,展示其他關於春天的古詩,拓展教學資源

[設計意圖]引進課外學習資源,充實和完善課堂學習內容,拓展是聯繫的拓展,延伸是明瞭基礎上的延伸。

六、注重讀寫結合

師: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讓我們以《村居》爲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生有的寫話,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師: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在我們的筆下誕生了。讓我們一起欣賞。

學生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由說到編再到創,激起學生的創作激情。使學生充分體驗的成功。

七、寫字指導

1、認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導重點字。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的分析字,能夠使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更牢固,在漢字的比較過程中體會傳統的漢字形體美

八、採蜜集

1、練習填古詩(課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說一說。寫在採蜜集中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古詩,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九、擴展活動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詩人的情感。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早春競放風箏

學生繪畫作品展示

《村居》教案 篇五

預設目標:

1、教育學生要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2、展開豐富的想象,擴充古詩的內容,能口頭作文,或是書面寫作。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及詩歌(古詩、兒歌、歌曲等)

教學過程:

一、趣味拼圖,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出示:柳樹 太陽 房子 雲朵 孩子 風箏 燕子

遊戲:智力拼圖

1、讓學生點擊鼠標,移動圖片,將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圖畫。

2、給這幅圖取名。(例如:美麗的春天等)

3、你喜歡春天嗎?能用一個詞,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詩,也可以是兒歌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嗎?

二、學習《村居》

有一位詩人,他也和同學們一樣,特別喜歡春天,於是,寫了一首關於春天的詩,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當中,有誰的小腦瓜最聰明,能讀懂讀好這首詩。

1、出示《村居》:說說,看到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問的問題?

自學古詩,要求:讀通古詩。認爲比較難讀的句子,難記的字,在古詩中做上記號。

2、再讀古詩,要求:能找出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並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景物?並相機學習相應的詩句。方式:學習小組合作,探討。

以小組爲單位,交流學習所得。

指導朗讀古詩。同學們把春天說得那麼美麗,讓老師聽一聽,你們朗讀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讀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指名讀——齊讀)

【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並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朗讀光用勁是不行的,還得讀出自己的感受。】

3、朗讀得真不錯!有同學說,老師我覺得單是朗讀還不能把自己心裏的快樂給表達出來,我還想動動自己的小手、小腿,給這首古詩配上動作,你們願意試一試嗎?(自由活動——指名錶演比賽讀——評價)

【熟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最佳方法。讓學生個別讀、小組讀、同桌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各種讀的活動中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配上肢體語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在自己的頭腦中能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並且也適合低年級學生愛動的習慣。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之一。正確地使用評價,尤其是學生之間的評價是極爲重要的。】

三、拓展《村居》

1、朗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你覺得屏幕上的圖畫還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變得更美?(綠綠的小草,各種顏色的花朵……)

3、擂臺:今天老師想在這裏擺一擺擂臺,看看誰能看着這幅圖,用自己的語言,來讚美一下我們美麗的春天,你們有誰願意試一試嗎?

【將古詩和口頭作文結合在一起,以學古詩爲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爲目的。設計擂臺賽,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勇氣,另一方面也給優等生創造機會,將學生閃光的東西呈現出來。學習語文需要有動力,學習語文也需要有想象力。而這一切需要教師的給予學生髮展的機會和時間。語文課,更要照顧好學生的情緒,設計不同層次的“智力遊戲”,刺激學生的大腦,有利於學生更深入地去學習,更主動地去探索。】

四、課外作業:

1、朗讀古詩比賽。

2、收集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進行交流。

3、合作給古詩配畫。

《村居》教案 篇六

《清平樂·村居》一課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如何使學生在理解詞內容的基礎上,來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從而受到美育的薰陶?可作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在古樂中“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詩詞(讀對讀通)

教學伊始,在揭示課題前可以先出示了一幅鄉村生活的圖畫,讓學生在古箏樂曲的相伴中欣賞這幅畫面,然後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在悠揚的樂曲中紛紛踊躍的舉手發言,交流熱烈,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和閱讀的興趣。之後,讓學生對照出示的圖畫,藉助課後的拼音,帶着自己的感受,將這首詞讀正確,讀通順,從學生的朗讀情況來看,他們已初步感知了詞的內容。

二、在吳音中“走入村居”,悠閒走進詩詞(自己讀懂)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之後,再次讓學生帶着感受,對照圖畫讀這首詞。

這裏採用 “以圖畫爲先導,以音樂作鋪墊,以語言描繪作引子”的方法,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朗讀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爲學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教學時圍繞“你讀懂了什麼?”這個問題展開交流。交流時,學生躍躍欲試,相互啓發,思維碰撞。

當學生談到讀懂了“醉裏吳音相媚好”一句時,相機提了這樣兩個問題:

1、“這裏是誰在講吳音?”

2、“你想象一下他們會講些什麼呢?”真是一波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之後,可以播放了一段吳地方言的錄音,這時學生更是興致盎然,手舞足蹈,以講自己所在的吳方言爲趣,彷彿個個身臨其境,整個教室中充滿了歡聲笑語。最後,再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詞的意境。學生會在輕鬆、悠閒的音樂中對詞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三、在欣賞中“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詞意(讀好讀出來)

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又該如何使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爲一體呢?一首詩詞不但要讀懂而且要讀好,這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心放進去,再讀這首詞,談自己的感受。(提示: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生活得很溫馨。”;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很和睦,我好羨慕。”;也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毫無一點煩惱,我也真想去那裏生活。”……同學們個個說得頭頭是道,可看出他們感受到了這安寧、悠閒的鄉村田園生活,也充滿着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同學們通過字字到位的讀、讀出圖意、讀出韻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讀練習,理解了詞意,領悟了內蘊,在讀中獲得了情感的薰陶。

四、在積累中“放眼村居”,漫步走進詞海(讀寬讀下去)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發動學生與老師一起在信息平臺查找有關江南、村居的詩詞,在縱向回憶低年段閱讀過的《江南》、《憶江南》、《水鄉歌》後,學生找到了辛棄疾的《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等好詩好詞,甚至找到了卡秀網站上的FLASH動畫賀卡《夢裏水鄉》、《江南》;在語文實踐活動課上,孩子們通過吟誦詩詞,不僅能增長見識、廣博見聞,而且懂得要和作者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體驗中自豪地感慨:“中國不愧是詩詞的國度,古往今來流傳着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應當如蜜蜂採蜜,充實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氣……”相信厚積不僅可以薄發,而且會在孩子們的生命中多一分靈氣,爲將來的美麗人生做好奠基。

《村居》的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村居》

設計理念:

遵循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解詩句→講詩意→悟詩情)和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粗略感知→深入理解→準確把握),牢牢抓住朗讀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兩個畫面(課文中的插圖、學生頭腦中的生活畫面)的作用,全面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毖岜究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畢胂笫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重點:理解詩意,掌握識字。

難點:翹舌音、多音字的區別。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學習、談話法、觀察法。

教具:自做卡片。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弊罱學習的幾首古詩都是寫自然景物的,誰來背一背其中寫春天美景的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讚美春天的古詩——《村居》。

2苯饊猓引導看圖。詩題《村居》,表示詩中寫的情景是作者在農村居住時親眼看見的。那麼,詩人村居時親眼看到了什麼景象呢?請同學們看畫面(出示掛圖或投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二)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作者詩中是怎樣描寫所看見的景物的呢,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邊聽邊看圖。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弊約航柚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同桌互讀生字。

2庇每ㄆ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二)識字、寫字教學

1筆蹲紙萄А

本課要求學會3個字,要求認識4個字。要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用生字卡片檢查指導,使所有學生讀準7個生字的讀音。

煙:要用形聲字規律記字形和字音。

趁: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c”。

紙:翹舌音,聲母不要讀成“z”。

長:多音字,本文讀zhǎng。

鶯、拂、堤、醉四個字只識不寫,要記住字形,讀準字音。

2斃醋紙萄А

要一個一個指導學生把要求學會的字寫好。注意字的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佔位。

趁: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的捺腳要寫長些,包住裏面的“”。

紙:右邊是氏字邊,不要在下面多加一點。

(三)詞句教學

村居:在農村居住。詩以《村居》爲題,指詩所寫的情景是在農村居住看見的。

拂:輕輕地擦、掃。

紙鳶:風箏。

春煙: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本課難理解的字詞不多,大多數詞句都可以聯繫實際生活理解。詩句的大意可根據詞語意思和生活實際瞭解,以下描述供教師參考:

早春二月,草兒發了芽兒,黃鶯唱起了歌,

煙霧裏,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着長堤。

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

趁着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不要讓學生死記如上的句意描述,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啓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瞭解內容。

(四)朗讀、背誦指導

朗讀、背誦是國小低年級學習古詩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學指導的重點。指導國小低年級學生讀古詩,可先範讀或放課文朗讀錄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把句子讀流利,在練讀中對詞句有個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逐句瞭解大意,對詩中的內容有個基本的瞭解。然後就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地朗讀了。這首詩的朗讀,可參考如下示例。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結:所謂理解地讀,就是讀出詩句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要逐句地指導,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通過讀加深理解詩的內容,加深體會思想感情。

板書: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後記:

1:本課難理解的字詞有“紙鳶”、“鶯”。在學習中,豎心旁的筆順易錯。在學習中遵循了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和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兩個畫面的作用,全面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2:這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和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牢牢抓住朗讀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兩個畫面的作用,全面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古詩興趣濃,易背,但理解得不夠透徹。

3: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二首古詩,學生知道了在春光明媚的春天,兒童沐浴着春光,吸着新鮮空氣,奔跑放着風箏,寫出了他們的愉快,但有些學生理解不夠好,要在課後多讀、多輔導。

標籤:村居 教案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