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畫角

二、整理與複習:

銳角 鈍角

請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並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別說一說它們是什麼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題,學生獨立思考並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進發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題及答案)

1、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3題。

教師:請同學們先在數學書上量出下面各圖中每個角的度數,並填在表中。

學生自主動手測量,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彙報。

教師:通過測量,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我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教師:關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還要繼續探索這個問題。

2、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4題。

學生審題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分針剛好走一個平角,那分針後來指着哪個數字?那小玲是什麼時候完成作業的?

3、出示第72頁第15題。

教師: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覺得他們誰說得對?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係,只和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兩條邊張得越開角越大,兩條邊合得越攏角越小。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整理和複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三位數乘兩位數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法則:

(1)先用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

(2)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

(3)最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注意加進位。

2、積的變化規律(一),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或除以)幾,積也乘以(或除以)幾。

3、積的變化規律(二),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以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不變。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積不變,兩個因數的變化就要相反,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另一個因數就要除以相同的數。

4、積的變化規律(三),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以2,另一個因數乘3,積就乘(2×3)。

5、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

汽車每小時行駛80千米,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小時,讀作:80千米每小時。

小林每分鐘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讀作:60米每分。

飛機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時,表示:飛機每小時飛行340千米。

6、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係: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7、估算

(1)估算必須符合兩個要求:一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二是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2)估算時所得的結果是近似數,所以一定要用“≈”號。

注:①乘法估算,什麼時候應估大些,什麼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能機械地採用“四捨五入”法取近似數,但結果一定要接近準確值。

②有關帶錢問題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意識。

2、認識1度的角,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3、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探究過程,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這一技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使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出示三個滑梯)玩過嗎?

生:玩過

師:大家都玩過!想玩哪個?

生1:第三個,這樣可以滑的快一些

生2:第一個,我想滑的慢一些,我會害怕

師:觀察一下,這三個滑梯有什麼不同?

生1:有高有矮

師:哦,你的意思是說它們的角度不同?原來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們一般以2號滑梯爲標準,今天這節課我們以2號滑梯所形成的角∠1爲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書)

二、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1、明確測量標準要統一,爲“度”的出現作準備

師:∠1有多大呢?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學具來表示它的大小,老師爲大家準備了∠1和一些學具,在1號學具袋中,請小組長打開,小組合作,藉助學具表示出∠1的大小。

學生動手測量

師:量完了嗎?誰能到前面來介紹你是怎樣量的?

生邊操作邊解說: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們這個方法非常好,老師幫你把它記錄下來(板書:角頂點邊)

師:得到是結果是:3個(板書)

師:還有不同的測量結果嗎?

生:2個。

師:還有嗎?

生:1個

師:我們測量的都是∠1,但測量結果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呢?把你們的小角舉起來看一下

生:我們用來測量的角大小不一樣

師:也就是標準不統一,所以測量同一個角的結果不一樣,要想獲得統一的測量結果應該怎麼辦?

生:用同樣大的角來量

2、引出半圓

師:好主意!下面我們採用統一的標準角在小組內再來測量∠1的大小,這個統一的標準角就放在2號學具袋裏,請小組長打開

生操作測量

師:哪個小組交流一下?說說你們小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測量的?能邊操作邊解說嗎?

生:角的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哦,你在測量的過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書)角的頂點與量角工具的頂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一邊對齊!謝謝你的交流!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鈍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幾個這樣的標準角嗎?誰到臺上量一量?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我剛纔注意到這個同學在測量這個角時,把這個半圓又展開了一部分,(問生)你爲什麼這麼做?

生:三個小角不夠了

師:你真聰明!

師:我們再來測量一個角,大家看這是個什麼角?(生:平角)誰來測量一下這個平角?

生邊操作: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你把這個半圓全展開了!數數你的測量結果

生:8個

師:操作非常規範,請回

師:我們剛纔用統一的標準角測量了幾個角的大小,想一想,這幾位同學在測量每一個角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了些什麼?

生:頂點對齊,一邊對齊

師展示:這些同學都把角的頂點對齊了半圓的這個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做中心點(板書),我們剛纔說了,測量時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點對齊?(生:頂點)

師:看來這個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爲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個工具搬到課件上,再用它來量一個角(課件展示,一銳角不能量)老師也注意到了角的頂點和量角工具的中心點對齊,角的一邊與量角工具的這條線對齊。用這個測量工具測量這個角,同學們覺得合適嗎?(不合適)怎麼辦?小組討論一下

生:把半圓多折幾次

師:你的意思是說把半圓平均分的份數再多一些,對嗎?

3、引出並認識量角器

師:你的想法真好,已經非常接近科學家們的思想了!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發明瞭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記作1°(板書)我們來看0刻度線到1刻度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就是一個1°的角(課件演示)你還能再找一個1°的角嗎?

生1:1刻度線到2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生2:100刻度線到101刻度線之間就是1°的角

師:你能找一個3°的角嗎?

生:0刻度線到3刻度線之間就是3°的角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一個3°?

生寫

師:你寫的真規範,請回

師:我們把0刻度所對應的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如果用量角器來測量角時猜測一下0°刻度線與角的哪一部分對齊?

生:角的一邊(板書)

師:我們來讀一下剛纔那個角的度數。

生:39°

師:你是怎麼讀的?根據角的哪一部分讀出的39°

生:角的另外一條邊

師:好方法!老師幫你記錄下來(板書:另一邊度數)

師:再來嘗試一下(課件出示兩個角)

生讀數

師:在3號學具袋中就有一個量角器,請同學們打開,仔細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與屏幕上的有什麼不同?

生:還有一圈數

師:哦,也就是量角器有兩圈數字,觀察手中量角器這兩圈數字有什麼區別?(屏幕給出內刻度線)

生:內外圈數字相反

師:也就是說:外圈從左向右順時針數內圈從右向左逆時針數

師:多了一圈數字,也就多了一條0°刻度線,爲了區分,我們把中心點左邊外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外0°刻度線,把中心點右邊內圈所對應的這條0°刻度線叫做內0°刻度線。

師:大家對量角器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讀出下面這幾個角的度數呢?請看大屏幕

(30°的角)

生:30°

師:你是怎樣讀數的?讀的是哪一圈刻度?

生: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我讀的是內圈刻度

師:再來讀一個角

生:130°

師:這個鈍角是多少度?

生:150°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什麼時候讀內圈刻度?什麼時候讀外圈刻度?小組討論一下。

師:大部分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哪個小組來交流一下

生:角的一邊對齊外0°刻度線就讀外圈刻度,角的一邊對齊內0°刻度線就讀內0°刻度線

師:同學們真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藉助量角器讀出角的度數!

5、用量角器測量角

師:這個角是多少度呢?我們一起來測量一下吧!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在量角時注意到了什麼?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生邊說,課件邊出示)

師:想不想親自量一量?(想)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量角器測量這張練習紙上的每一個角的度數並做好記錄(練習卡上有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開口不同,邊長不同)開始!

學生開始測量

師:都測量好了?誰來交流一下測量結果?

生:這個直角是90°,這個鈍角是130°,這個銳角是60°這個平角是180°,這個周角是360°

師:你能不能演示一下這個鈍角的測量過程

生:把量角器轉一下,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所以是130°

師:你能再演示一下這個周角的測量過程嗎?

生:轉半圈是180°,它轉了一圈就是兩個180°,也就是360°

師:從這裏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麼關係?

生:我發現一個周角等於兩個平角等於四個直角(師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師:謝謝你聰明的小夥子

師:回憶一下剛纔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步驟?

生:頂點與中心點對齊,一邊與0°刻度線對齊,另一邊讀度數(師補充板書)

師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測量角時,就應該注意到這幾點(指板書),也就是: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他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7、畫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量角器除了量角還可以畫角呢!想試一下嗎?(想)請嘗試着用量角器畫一個40°的角

生嘗試畫角

師:誰上臺來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畫角過程演示一遍,畫一個40°角嗎?

生:我先畫一個點,再畫一條線,在40°的地方點一個點,在連起來

師:操作非常規範

師:我們一起回顧剛纔的畫角的過程(課件)

首先確定角的頂點,它與誰對齊?

接着確定角的其中一條邊,它與誰對齊?

然後確定角的另一條邊

最後把頂點與這一點相連,我們畫的這個角就是一個40°的角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積極動腦踊躍發言,出色的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拓展訓練

師:最後有幾個問題需要在課下認真研究一下用這個壞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複習角的計算。

2、通過對一些特殊角的計算和探索,爲以後有關角的性質作鋪墊。

3、小組合作,通過驗證得到相等的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通過計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從平面圖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昨天我們複習了角,並求了角的度數,下面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師:爲什麼∠AOC=90°?

因爲∠AOB是一個平角,∠COB是一個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個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們是一組相等的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出示課題:相等的角。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師: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幾個角?在這四個角中有什麼小祕密嗎?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得到的角分別爲∠1,∠2,∠3,∠4,如果∠1=30°,∠2,∠3,∠4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能馬上知道度數了,爲什麼?

∠3是不是等於∠1的度數呢?能不能用我們已有的本領去想想辦法能證明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1:解:因爲∠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爲∠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爲∠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爲∠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結:有的同學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數,再根據∠2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也有的同學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數,再根據∠4與∠3的關係求出了∠3的度數,不管從什麼角度去思考,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3=30°。

師:在你們剛纔的探究過程中,還發現了什麼?

生3:(∠2和∠4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跟進練習

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這個結論是否帶有普遍性呢,還是僅僅是偶然?下面我們把這一題的條件做些變化,請你再一次通過計算,看看是否存在兩組相等的角?

例:如圖,兩直線相交,∠2=145°,請你通過計算驗證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兩組相等的角。

學生獨立練習。

生:(略)

小結:兩條直線相交,必能形成兩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爲∠1+∠2=90°,

所以∠1=90°—60°=30°,

因爲∠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師:如果∠2=65°,∠1與∠3還相等嗎?

生:因爲∠1+∠2=90°,∠2+∠3=90°,

∠1和∠3都等於90°—∠2=25°,

所以∠1=∠3。無論∠2等於幾度,

在這題中∠1和∠3的度數都是相等的。

跟進練習

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兩把一樣的三角尺擺一擺相等的角,對你的同桌說說理由。學生操作演示。

小結:要擺出一組相等的角,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兩個一樣大小的角,將這兩個角部分疊放,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兩個小角它們必定是一組相等的角。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1:∠1 = ∠3

生2:∠2 = ∠4

練習二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2 = ∠3

練習三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爲什麼第三幅圖中沒有相等的角呢?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找了圖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當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還知道了將兩個相等的角部分疊放在一起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課後習題

五、課後練習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相等的角,請你找一找,並向你的夥伴們說一說。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24頁、25頁,例5、6及第27頁練習七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猜想、驗證、比較等活動中。體驗探索規律的快樂,培養探索精神,並能自主概括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會用字母表示規律。

2、在計算中,體驗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從而學會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3、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培養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及簡便運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舊知複習

(1)我們剛剛學習了兩條加法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麼?誰能說一說?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加法結合律呢?

(2)學習加法運算定律時採用的教學思路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板書: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2、引入新課:回答的真不錯!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運算定律

3、教師談話引出情景:爲保護環境,紅旗國小開展了植樹活動(出示主題圖),這就是植樹活動的現場,我們來看看。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言,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3個問題

4、

(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教師說明: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前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看第一個問題: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

指名列式,並說明列式依據。教師板書: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乘法交換律

(1)探究、發現問題

教師提問:4×25和25×4得數是否相等?都表示什麼?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引導學生回答,明確:4×25=25×4)

(2)舉例驗證

教師問: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指名舉例,教師板書: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規律

a、總結定律

教師提問:從以上幾組算式中你能發現什麼,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你發現的規律嗎?

提醒學生由加法交換律的總結思路想,總結好後說給同桌聽。 彙報得出結論,板書定律: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b、定律命名

教師提問:這個規律叫什麼名字呢?

學生可能馬上說出:乘法交換律,再讓學生說是怎麼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師談話: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看誰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 學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

板書公式:a×b=b×a

讓學生判斷:這裏的a 與b可以是哪些數?(任意數)

(4)乘法交換律的應用

教師提問:以前我們什麼時候用過乘法交換律?

引導學生回憶:做乘法驗算時。

完成“做一做”前兩道,指名板演,訂正。

教師談話:用這個定律時該注意什麼?(數不能變化,運算符號不能錯)

2、教學乘法結合律

(1)發現問題:教師談話引出: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求什麼?要幾步?怎樣列算式?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小組討論:小組同學之間互相比較選擇的算法是否相同,組長作好不同算法記錄。 彙報交流,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兩種算法

(25×5)×2 25×(5×2)

比較兩種算法的異同,明確(25×5)×2=25×(5×2)

(2)舉例驗證

讓學生自己再舉幾個例子填到課本25頁,彙報板書學生舉的例子。 教師出示: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關係?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學生計算後,指名回答,明確是相等關係。

(3)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規律

讓學生觀察以上所有算式,回憶加法結合律的總結思路,小組同學之間討論: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討論這個規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後彙報交流,老師板書:乘法結合律:(a×b)×c=a×(b×c) 讓學生說說運用乘法結合律時注意的問題。

3、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比較

教師提問:比較所學的四個定律,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 教師出示:交換律是兩個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換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個數相加、相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三、鞏固應用:完成做一做後兩道

四、回顧整理

這一課通過同學們的觀察與思考,自己發現並總結出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後同學們做題時,要仔細觀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簡便地把題目計算出來。

五、作業

練習七第2、3題。

板書設計:

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4×25=25×4

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5×5)×2=25×(5×2)

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

用字母表示:(a×b)×c=a×(b×c)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知識衝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輪同學各畫了一個角,爭論誰畫的角大?你們能幫着想個辦法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並喜愛的人物,吸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如重疊、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動角等)直觀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

談話:挖掘機的“長臂”組成的角都不一樣,挖掘機的高度和“長臂”的的長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長度單位來表示,那麼用什麼度量角?用什麼單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設計意圖】挖掘機工作時的情境,通過上節課學習學生已經熟悉,但對想知道角的具體大小,如何測量,學生無從說出,這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並感覺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究未知的心理傾向,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慾的基礎上,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度量單位

分小組討論、彙報。

談話:大家說得對不對?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聽介紹,課件演示)

認識10角:(多媒體)出示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後分爲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表示1度。

(媒體展示10 100 200 900角。問:100由幾個10組成?如果一個角由90個10組成是幾度的角)

爲了方便,又從左邊開始標數字。演示10 100 200 900角。

板書:10 =1度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讓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快地說出100 200 900角。通過左右兩邊不同顏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內、外刻度線的概念。知道可以從左右兩邊看,關鍵找0度。

2、認識量角器

談話:剛纔我們已經把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就得到這樣的一個圓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它和那個學習用品比較像———————量角器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對量角器的認識。

(2)學生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

(3)說說你的發現,有疑問也可以小組討論解決。

(4)小結(課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內圓的數字稱爲內刻度線,外圓的數字稱爲外刻度線。

③以右邊的00爲起點,起點處的00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0的刻度線。

同桌相互操練。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相互操作,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充分認識了量角器,爲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礎。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麼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學嘗試。

A、邊自學書上第35頁上半部分的內容,邊自己也學着量一量。

B、量的時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驟是怎樣的?

C、最後把量角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問,也可以在小組中提出,大家一起來解決。

(2)指名彙報,教師演示。

(3)提醒注意:由於量角器有兩圈刻度,讀刻度時,要根據測量角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刻度。

(4)點撥。編兒歌

板書:量角的步驟

點對點

邊對邊

找零度

認刻度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量角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再次放手讓學生先自學,然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行探索並歸納出度量角度的步驟,並學會抓住關鍵字眼,編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類及各種角間的關係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數,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直接在書上量,並填在書上)

(2)小組討論、交流,最後全班反饋總結。

板書: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1周角=2平角

銳角<90度

90度<鈍角<180度

談話:剛纔我們學習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喜歡這些角嗎?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驗證。(展示生畫的角)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的邏輯聯繫,通過角的度量對角進行分類,這樣使學生既鞏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對角的分類及各種角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爲後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基礎。

5、畫角

談話: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能畫出來嗎?

(1)嘗試畫一個40度的角。

(2)小組內交流畫法。

(3)總結畫角的方法,課件演示。

(4)再練習畫幾個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何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穫,系統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合知識背景出發,既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優勢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侷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慾望。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師指着量角器比劃,學生聽的無趣,聽了半天還是一頭霧水。而通過課件演示:古希波來人認爲一年360天,所以把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後分爲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學生聽得入神。動畫演示,並在不同位置着色閃動。這樣既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難點。